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主备人:审核人:

1、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设计思路:

2、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第一步: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

第二步:精读局部,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各步反应物、产物(正、逆向推断法结合),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

第三步:针对问题再读图,明确要求——结合基础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表述,规范书写。

3、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中涉及的问题:

⑴原料的预处理

①溶解:对金属及其氧化物通常采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硝酸等,有时也常用碱溶

(如铝及氧化铝等物质)。(用酸或碱溶解盐主要是为了抑制盐水解)浸出:固体加水(或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②研磨: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③灼烧、煅烧:使物质高温下分解,或高温氧化等。

⑵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①pH的控制: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②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化学平衡的移动。

③降温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下会分解,或为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④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

⑤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⑥利用有机溶剂(乙醇、乙醚等)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降低晶体的溶解度,使晶

体快速干燥。

⑦结晶过程的一般操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例1、聚硅硫酸铁(PFSS)是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广泛应用于水的净化处理。PFSS 化学组成可表示为:[Fe2(OH)n(SO4)3-n/2(SiO2)x]m,由钢渣合成PFSS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⑴酸浸时,采用100~140℃和2~3h,其目的是。

⑵氧化时,需将溶液冷却到40℃以下,其目的是。

⑶除Al3+时,先调节pH值到(参见右表),得Fe(OH)3沉淀,

过滤除去滤液,再用硫酸溶解Fe(OH)3得硫酸铁溶液。

开始沉淀pH沉淀完全pH

Al3+ 3.5 4.7

Fe3+ 1.9 3.2

⑷Na2SiO3溶液可由SiO2渣除杂后与35%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⑸水解聚合时,强力搅拌的目的是;检验透明橙红色液体中,其分散质直径在l~l00nm的简单方法是

。例2、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铵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⑴反应I前需在FeSO4溶液中加入(填字母),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A、锌粉

B、铁屑

C、KI溶液

D、H2

⑵反应I需控制反应温度低35℃,其目的是。

⑶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

⑷反应Ⅳ常被用于电解生产(NH4)2S2O8 (过二硫酸铵)。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

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例3、硫化钠主要用于皮革、毛纺、高档纸张、染料等行业。生产硫化钠大多采用无水芒硝(Na2SO4)-炭粉还原法,其流程示意图如下:

硫化钠

晶体

⑴上述流程中“碱浸”后,物质A必须经过(填写操作名称)处理后,方可“煅烧”;若煅烧所得气体为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写出煅烧时发生的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⑵上述流程中采用稀碱液比用热水更好,理由是。

⑶取硫化钠晶体(含少量NaOH)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若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4,则此时溶液中c( S2-)=。(已知:常温时CuS、Cu(OH)2的K sp分别为8.8×10-36、2.2×10-20)

⑷①皮革工业废水中的汞常用硫化钠除去,汞的去除率与溶液的pH和x(x代表硫化钠

的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的比值)有关(如右下图所示)。为使除汞效果最佳,应控制的条件是、。

②某毛纺厂废水中含0.001 mol·L-1的硫化钠,与纸张漂白后废水(含0.002 mol·L-1

NaClO)按1:2的体积比混合,能同时较好处理两种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所含的主要阴离子有

例4、以硫酸工艺的尾气、氨水、石灰石、焦炭及碳酸氢铵和KCl为原料可以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硫化钙、硫酸钾、亚硫酸氢铵等物质。合成路线如下:

二氧化硫尾气

反应Ⅰ

CaCO3

2

CaSO4

反应Ⅱ

硫化钙

反应Ⅳ

NH4HCO3NH3

3

K2SO4

反应Ⅴ

4

反应Ⅲ

氨水

(NH4)2SO3·H2O

CO

⑴生产中,反应Ⅱ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等物质,其目的是

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中需鼓入足量空气,以保证二氧化硫充分氧化生成硫酸钙

B.反应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4C高温CaS +4CO↑

C.反应Ⅳ需控制在60~70℃,目的之一是减少碳酸氢铵的分解

D.反应Ⅴ中的副产物氯化铵可用作氮肥

⑶反应Ⅴ反应液用40%乙二醇溶液,温度控制在25℃,硫酸钾的产率超过90%,其原因是。

⑷(NH4)2SO3可用于电厂等烟道气中脱氮,将氮氧化物转化为N2,试写出二氧化氮与亚硫

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作业一】

1、工业上常回收冶炼锌废渣中的锌(含有ZnO、FeO、Fe2O3、CuO、Al2O3等杂质),

并用来生产Zn(NO3)2·6H2O晶体,其工艺流程为: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⑴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锌的浸出速率,除通入空气“搅拌”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⑵上述工艺流程中多处涉及“过滤”,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⑶在“除杂I”步骤中,需再加入适量H2O2溶液,H2O2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为使Fe(OH)3、Al(OH)3沉淀完全,而Zn(OH)2不沉淀,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

⑷加入Zn粉的作用是。“操作A”的名称是。2、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SO4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其制备路线如下:

⑴SnCl 2用盐酸而不用水直接溶解的原因是

,加入Sn 粉的作用是 。 ⑵反应I 生成的沉淀为SnO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检验沉淀已经“漂洗”干净的方法: 。 ⑷反应Ⅱ硫酸的作用之一是控制溶液的pH ,若溶液中c (Sn 2+)=1.0mol·L —1,则应控制溶

液pH 。已知:K sp[Sn(OH)2]=1.0×10—26。

⑸酸性条件下,SnSO 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试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oCl 2·6H 2O 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 2O 3、Co(OH)3,

还含少量Fe 2O 3、Al 2O 3、MnO 等]制取CoCl 2·6H 2O 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 +、Co 2+、Fe 2+、Mn 2+、Al 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⑴写出浸出过程中Co 2O 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沉淀物 Fe(OH)3 Fe(OH)2 Co(OH)2 Al(OH)3 Mn(OH)2 开始沉淀 2.7 7.6 7.6 4.0 7.7 完全沉淀 3.7 9.6 9.2 5.2 9.8

⑵NaClO3的作用是。

⑶加Na2CO3调pH至5.2所得沉淀为。

⑷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下图。萃取剂的作用是;其使用的适宜pH范围是。

A.2.0~2.5 B.3.0~3.5 C.4.0~4.5

⑸为测定粗产品中CoCl2·6H2O含量,称取一定质量的粗产品溶于水,加入足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将沉淀烘干后称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粗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其原因可能

是。

(答一条即可)

4、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的水处理剂。工

业上常采用NaClO氧化法生产,

原理为:3NaClO + 2Fe(NO3)3+ 10NaOH=2Na2FeO4↓+ 3NaCl + 6NaNO3+ 5H2O

Na2FeO4+2KOH=K2FeO4+2NaOH

主要的生产流程如下:

⑴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⑵流程图中“转化”是在某低温下进行的,说明此温度下K sp(K2FeO4) K sp(Na2FeO4)

(填“>”或“<”或“=”)。

⑶反应的温度、原料的浓度和配比对高铁酸钾的产率都有影响。

图1为不同的温度下,Fe(NO3)3不同质量浓度对K2FeO4生成率的影响;

图2为一定温度下,Fe(NO3)3质量浓度最佳

时,NaClO浓度对K2FeO4生成率的影

..

响。

图1 图2

①工业生产中最佳温度为℃,此时Fe(NO3)3与NaClO两种溶液最佳质量

浓度之比为。

②若NaClO加入过量,氧化过程中会生成Fe(OH)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若Fe(NO3)3加入过量,在碱性介质中K2FeO4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3FeO4,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⑷K 2FeO4在水溶液中易水解:4FeO42—+10H2O4Fe(OH)3+8OH—+3O2↑。在“提纯”

K2FeO4中采用重结晶、洗涤、低温烘干的方法,则洗涤剂最好选用溶液(填序号)。

A.H2O B.CH3COONa、异丙醇C.NH4Cl、异丙醇D.Fe(NO3)3、异丙醇

☆5、KNO3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下面是一种已获得专利的KNO3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

(完整版)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

专题化学工艺流程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化工题逐渐成为一类热门的主流题型"它将高中化学与某些化工生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题目情景新颖,综合性强,思维量大,具有挑战性。一些专家预测,在新课改背景下,无机化工题可能会逐渐取代以往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无机框图型推断题,化工题是以某个具体的工业生产为背景,以化学基本理论为主线,结合化学实践!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考查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化工题的特点表现为:题目多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题目实际考查的是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离子平衡理论!晶体结构知识!物质制备和分离(提纯)知识、绿色化学观点、安全生产思想及从经济的视角分析、评价、探究实际生产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一、工艺流程题简介 1、工艺流程题是以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制备、分离和提纯为中心,以流程图为信息背景,以物质的性质、转化、分离等为考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等内容有机融合 2、化学工艺流程题结构一般包括 题头、框图和问题三部分。 题头: 一般简单介绍此工艺的原料和目的是什么。 框图: 是简化的工艺流程图。 问题: 是根据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计的系列问题。 3、读题审题—关键 1).此流程的原料和目的是什么?2)流程中有哪些步骤?各步作用是什么? 3)流程中涉及哪些化学知识点,如何把获取的信息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出来? 二、真题试做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 x C6。 现欲利用以上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为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⑴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⑵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⑷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生物无机化学考试练习题

生物无机化学习题(2014-12-22) 1.写出十种生命必须元素的符号 2.写出组氨酸和半胱氨酸英文简写符号,画出这两种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可能的模式。 3.哺乳类动物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生理功能有什么不同?简述产生这种不同之处的原因。 4.举出四种不同的无机药物的名称(结构式、分子式或商品名均可),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5.很多双原子分子具有生理作用,而它们生理作用有一部分通过和金属离子配位而实现的。画出双原子分子和金属离子配位的几种可能的模式。NO是美国《科学》杂志1992年命名的明星分子,可以在体内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用分子轨道法预测NO和金属离子结合的模式。 6.A)写出组氨酸和半胱氨酸英文简写符号,画出这两种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可能的模式。 B) 画出多肽片段[gly-asp-ala-cys]结构图,预测哪个氨基酸侧链易和Fe3+结合, 为什么? 7.芳香环之间的弱相互作用有哪两种常见构型?用Hunter-Sanders规则予以定性解释,并说明这些弱相互作用的生物学上的意义。 8.画出下列几种金属-双氧物种的结合方式,并指出氧合血兰蛋白的活性中心采取的是哪一种构型 1) ”end-on” bent MO2 superoxo 2) trans-μ2-1,2-peroxo 3) cis-μ2-1,2-peroxo 4) μ2-η2,η2-peroxo 9.A)写出顺铂和金诺芬的分子式,指出它们的在医学上的用途。 B)指出下列疾病是由于什么金属离子(过量或缺乏)引起的? 日本水俣病,贫血,门凯氏病(Menkes disease), 威尔逊氏病(Wilson disease) 10.CO与人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大210倍,而CO与血红素的结合能力要比氧气与血红素的结合能力大25000倍!请解释这种现象的生物学意义,并从生物无机化学的角度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1. 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载氧活性部位。画出血红素的结构图。实验表明:氧合

无机化学复习题(1)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0,△S <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B.△H<0,△S<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C.△H<0,△S>0, 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D.△H>0, △S>0, 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对·L-1HAc溶液来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浓HAc,由于反应物浓度增加,平衡向右移动,HAc的解离度增大; (B)用水稀释,HAc的解离度减小; (C)加入少量NaOH,HAc的解离平衡向左移动; (D)加入少量HCl,HAc的解离度减小。 3、、下列原子中,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大的是()。 (A)N;(B)O;(C)P;(D)S。 4、下列物质极化率最小的是()。 (A)H2O;(B)H2S;(C)H2Se;(D)H2Te。 5、对A、B两种元素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第一电离能一定大于B; (B)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金属性比B强; (C)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非金属性比B强; (D)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原子半径一定比B小。 6、下列物质中,不符合EAN规则的是()。 (A) Cr(CO)6;(B) Fe(CO)5;(C)V(CO)6;(D) Ni(CO)4。 7、一混合理想气体,其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分别用p、V、T、n表示,如果用i 表示某一组分的气体,则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pV=nRT;(B)p i V=n i RT;(C)pV i=n i RT;(D)p i V i=n i RT。 8、下列分子中存在键的是()。 (A)PCl3;(B)HCl;(C)H2;(D)N2。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等压过程,才有化学反应热效应; (B)在不做非体积功时,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焓值; (C)焓可以被认为是系统所含的热量; (D)在不做非体积功时,等压过程所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焓值。 10、反应A+B→C的速率方程式是v=k[c(A)]2[c(B)]1/2,如果A、B浓度都增大到原来的4倍,那么反应速率将增大到原来的()。 (A)32倍;(B)4倍;(C)8倍;(D)64倍。 11、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压是指()。 (A)相同温度时,该组分气体在容积为的容器中所产生的压力; (B)该组分气体在时所产生的压力;

高中化学考点复习-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是近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这类试题将化工生产中的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主要考 查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等基本实验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化工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一、题型结构与解题策略 1.化工生产流程主线的特点 2.解题步骤与策略 (1)分段剖析,明析细节,贯通整个流程。化学工艺流程可分三个阶段:原料预处理、发生核心化学反应和产品的提纯分离。以核心原料为准,结合箭头的指向,依据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的工艺流程,分析每一环节中物质流入和流出的意义,控制反应条件的作用,实现对整个流程的全盘分析。 (2)浏览全题,首尾呼应,找出流程主线。运用首(原料)尾(产品)呼应法,分析从原料到产品,需要发生什么核心反应和除去哪些杂质,明确流程的主要任务:整个流程在控制反应条件下。 (3)由易到难,变换角度,逐一破解答案。①先易后难:先回答与工艺流程相关的简单问题,确保易拿的分数先拿到,增强答题信心。②变换角度:从基本理论(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电化学等)、反应条件的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pH 调节、溶剂选择、除杂、产品分离等)、绿色化学观点(原子经济性、循环操作、环保)、经济角度(提高产量与产率、原料廉价易得、降低能耗、设备简单)、安全生产(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多角度答题。③对于棘手的问题:尝试从题给信息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无机化学工艺流程的知识点总结 1.原料预处理阶段 (1)研磨、粉碎、喷洒:①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转化率、利用率、浸出率。 ②增大接触面积的具体措施有:固体用粉碎、研磨的方法,液体用喷洒的方法,气体可用多孔分散器等。 (2)水浸、酸浸、碱浸:是指固体加水、酸、碱溶解得到离子,或向固体中加入适量溶剂,使其中可溶性的物质溶解或通过反应进入溶液。水浸是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酸浸是溶解金属及金属氧化物,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碱浸是溶解酸性氧化物、铝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硅等。 (3)灼烧、焙烧、煅烧:是指在高温下使固体原料分解、反应或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或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Cu 2S 生成SO 2和CuO 而除去S 元素。 目标 产物 核心化 学反应 原料预 处理 原料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 1. 解题思路 在解这类题目时: 首先,要粗读试题,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 其次,根据问题去精心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第三,要看清所问题,不能答非所问,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分析流程图需要掌握的技巧是: ①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 物(副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 ②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 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 考察内容主要有: 1)、原料预处理 2)、反应条件的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PH 调节、溶剂选择) 3)、反应原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4)、绿色化学(物质的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的充分利用) 5)、化工安全(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

2、规律 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3. 4. 熟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 原料的预处理 ①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 ②灼烧如从海带中提取碘 ③煅烧如煅烧高岭土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 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④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 定等。 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 pH值的控制。 原料预处理 产品分离提纯 反应条件 原料循环利用 排放物的无 害化处理

②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 ③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 动 ④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 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⑤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 ⑥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 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①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过滤——固、液分离 ③蒸馏——液、液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分离 ⑤萃取——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⑥升华——将可直接气化的固体分离出来。 ⑦盐析——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生物无机化学的认识

生物无机化学的认识 生物无机化学是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领域。其研究对象是生物体内的金属(和少数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特别是衡量金属元素和生物大分子配体形成的生物配合物,如各种金属酶、金属蛋白等。侧重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命环境内参与反应的机理。 生物无机化学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实用,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运用了生物无机化学的地方。比如农业方面,我们熟知的化肥,就运用了生物无机化学的知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常量营养元素,还需要如铁、锰、铜、锌、钼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和氮、磷、钾同等重要,不可代替。同样,在我们熟知的一些保健品,像“脑白金”、“黄金搭档”等等,都是补充我们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以我们最熟悉的钙来说,从小我们的父母就给我们补钙,喝牛奶、吃钙片等等方式,可见钙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人体缺钙,就容易腿软、抽筋、蛀牙,但钙多了也不行,人体内的钙过量容易得佝偻病。所以,微量元素虽然重要,但是也不能过多。 生物无机化学无疑正在迅速发展。生物无机化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生物体本身微量元素的作用,二是研究外界微量元素对机体的影响。 含有微量元素的蛋白是生物无机化学中偏向生物领域的研究对象,做此项研究主要依靠生物化学技术。含有微量元素的蛋白是微量元素与蛋白质形成的配合物,与酶的区别在于含有微量元素的蛋白并不表现催化活性,但却有其他的重要功能。现在的研究在于发现新的蛋白,确定其结构、性质。现在热门的蛋白有硒蛋白,因为硒蛋白是硒在体内存在和发挥生物功能的主要形式。硒的作用,主要在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病毒等方面,但结论不统一。现在主要在探索新的硒蛋白作为预防药物开发、癌症治疗和药物筛选靶标。如杜明等通过硫酸铵沉淀等方法,从富硒灵芝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含硒蛋白,并研究了它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硒含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该蛋白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硒含量具有相关性。 无机药物的发展在生物无机领域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顺铂的抗肿瘤作用的发现开辟了无机药物化学的新领域。在抗癌药物应用中,顺铂药物目前仍在临床上使用,主要有四种铂配合物:顺铂、卡铂、顺糖氨铂、奥沙利铂。从1980年发现二烃基锡衍生物具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先后合成了具有顺铂结构的二烃基二卤化锡配合物,与卡铂结构类似的有机锡化合物,以及有机锡羧酸衍生物等等。在锗化合物方面,从发现1971年合成的β-羧基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具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先后合成了许多有机的锗化合物。此外还有茂钛衍生物和稀土配合物。因为癌症是人类健康寿命最主要的杀手,所以在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方面将有很大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参考模板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主备人:审核人: 1、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设计思路: 2、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第一步: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 第二步:精读局部,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各步反应物、产物(正、逆向推断法结合),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 第三步:针对问题再读图,明确要求——结合基础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表述,规范书写。 3、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中涉及的问题: ⑴原料的预处理 ①溶解:对金属及其氧化物通常采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硝酸等,有时也常用碱溶 (如铝及氧化铝等物质)。(用酸或碱溶解盐主要是为了抑制盐水解)浸出:固体加水(或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②研磨: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③灼烧、煅烧:使物质高温下分解,或高温氧化等。 ⑵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①pH的控制: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②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化学平衡的移动。 ③降温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下会分解,或为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④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 ⑤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⑥利用有机溶剂(乙醇、乙醚等)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降低晶体的溶解度,使晶 体快速干燥。

⑦结晶过程的一般操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例1、聚硅硫酸铁(PFSS)是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广泛应用于水的净化处理。PFSS 化学组成可表示为:[Fe2(OH)n(SO4)3-n/2(SiO2)x]m,由钢渣合成PFSS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⑴酸浸时,采用100~140℃和2~3h,其目的是。 ⑵氧化时,需将溶液冷却到40℃以下,其目的是。 ⑶除Al3+时,先调节pH值到(参见右表),得Fe(OH)3沉淀, 开始沉淀pH 沉淀完全pH Al3+ 3.5 4.7 Fe3+ 1.9 3.2 ⑷Na2SiO3溶液可由SiO2渣除杂后与35%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⑸水解聚合时,强力搅拌的目的是; 检验透明橙红色液体中,其分散质直径在l~l00nm的简单方法是 。例2、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铵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初三化学:工艺流程图专题

化学工艺流程图专题(1) 1.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 的方法制取氢气,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 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4)写出NH 4Cl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2. 过氧化钙晶体﹝CaO 2·8H 2O ﹞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以贝壳为原料制备CaO 2流程如下: (1)气体X 是CO 2,其名称是 ;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 。 (2)反应Y 需控制温度在0~5℃,可将反应容器放在 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CaO 2·8H 2O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OH)2杂质,原因是 。 (3)Ca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过氧化钙晶体﹝CaO 2·8H 2O ﹞中H 、O 元素的质量比为 。 (4)为测定制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CaO 2·8H 2O 的质量分数,设计的实验如下:称取晶体 样品50g ,加热到220℃充分反应(方程式为2CaO 2·8H 2O=====△2CaO +O 2↑+16H 2O ↑, 杂质不发生变化),测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请计算样品中CaO 2·8H 2O 的质量分数(CaO 2·8H 2O 相对分子质量为216),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高温 3.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 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个。 (4)右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填字母)。 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 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写出硝 酸铵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 CuCl2的流程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1中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操作2中,CuS、NaCl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产CuCl2和Na2SO4 化学方程式为CuS + 2NaCl +2O2 ===CuCl2 + Na2SO4 C.操作3的名称是过滤 D.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Cl和Na2SO4 5. 醋酸钙[Ca(AC)2]是国家允许使用的补钙制剂之一。以蛋壳为原料回收膜并制备醋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硝酸铵 化学式:NH4NO3 含氮量:≥30% 注意事项:密封储存 防潮防晒 隔绝热源 ……

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

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 一、化工生产主要解决六方面问题: 1、 解决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原理; 2、 除去所有杂质并分离提纯产品; 3、 提高产量与产率; 4、 减少污染,考虑 “绿色化学”生产; 5、 原料的来源既要考虑丰富,还要考虑成本问题; 6、 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艺简便可行等工艺生产问题 化学工艺流程题,一般也就围绕这六个方面设问求解。要准确、顺利解答工艺流程题,学生除了必须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以及除杂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技能外,最关键的问题要具备分析工艺生产流程的方法和能力。 二、工艺流程图的主要框架是: 1、原料预处理 【例1】(08广州一模)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体是液态的碱式氯化铝[Al 2(OH)n Cl 6-n ]。本实验采用铝盐溶液水解絮凝法制备碱式氯化铝。其制备原料为分布广、价格廉的高岭土,化学组成为:Al 2O 3(25%~34%)、SiO 2(40%~50%)、Fe 2O 3(0.5%~3.0%)以及少量杂质和水分。已知氧化铝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高岭土中的氧化铝难溶于酸。制备碱式氯化铝的实验流程如下: (1)“煅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某研究小组测定菠菜中草酸及草酸盐含量(以C 2O 42- 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菠菜样品预处理后,热水浸泡,过滤得到含有草酸及草酸盐的溶液。 ……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是 。(A .灼烧成灰 B .研磨成汁) 【知识归纳1】 1、 原料预处理的目的: 2、 原料预处理的方法: 化学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练习 1、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 3、MgSiO 3、 CaMg(CO 3) 2、Al 2O 3和Fe 2O 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深沉时溶液的pH 由见上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原料预处理 除杂、净化 产品分离提纯 反应条件控 制 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 除杂 煅烧 溶解 搅拌、过滤 调节溶液pH 在4.2~4.5 蒸发浓缩 90~100℃ Al 2(OH)n Cl 6-n 高岭土 15%的盐酸 少量铝粉 适量CaCO 3

生物无机化学与健康

生物无机化学与健康 生物无机化学是近年来在无机化学和生物学的边缘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生物无机化学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而人的健康又与生物无机化学中的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 它们对维持机体的平衡和健康, 各自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阐述锌这种微量元素对人的健康作用。 锌( Zn) 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正常人体内含锌量为2~ 3 g , 绝大部分组织中都有极微量的锌分布, 其中肝脏、肌肉和骨骼中含量较高。血浆中锌的浓度是10~ 20 mol/ L,其中60%与血清白蛋白结合, 30% ~ 40%与α-巨球蛋白结合, 少量与氨基酸结合。Zn 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消化功能、生殖功能和物质代谢等均有重要作用。锌在人体内的含量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缺乏或过量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本文主要概述锌对人体健康的生理效应及缺乏的防治途径, 以期对日常生活中合理科学的补充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一、锌的生理效应 1、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锌可通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改变受体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而控制食欲, 由此改变味觉、嗅觉等功能, 导致厌食和体重减轻。锌参与基因表达和内分泌功能, 并在DNA、RNA 合成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锌还参与促进骨骼生长的激素, 对骨骼生长发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另外, 锌还参与生长激素合成和分泌。因此, 促生长因子C 不仅有赖生长激素的刺激, 而且需要有锌的存在。据报道, 锌对生长激素的合成及噬菌体T4 转为噬菌体T3 均有直接作用, 故对身高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 缺锌将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目前, 锌与行为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资料指出,人体缺锌将引起昏睡、表情淡薄、性行为减退, 探究行为减少以及学习能力降低, 脑中锌的含量远高于机体其他部位。近几十年来研究发现, 锌缺乏和不足可以影响脑发育和智能。低锌或高锌明显影响幼脑的发育及脑功能, 急性锌缺乏使实验动物和人脑功能受损。锌对脑发育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初期( 胚胎期及出生后一定时期内) , 这也正是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 锌对神经细胞的增殖、DNA 的复制用户蛋白质合成影响较大, 之后, 锌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进而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 锌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如果缺乏或减少就会影响大脑中一些生要酶( 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多巴胺- B羟化酶和过氧化物岐化酶) 的活性, 使脑的结构发生改变, 从而产生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学习能力下降。长期的锌缺乏与儿童生长限制有关已得到充分证实。缺锌对生长发育期儿童影响是最突出, 出现的症状有: 生长迟缓、脑垂体调节机能障碍, 食欲不振,嗅觉与味觉减退, 创伤难愈合, 易感染, 肝脾肿大、贫血症、嗜睡症。还造成性器官发育不全, 性机能降低。缺锌还能影响脑垂体使相应的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不足而间接作用于生殖系统。 2、锌异常影响免疫功能, 减弱抵抗力 锌是参与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元素, 能增强体液及细胞的免疫功能。缺锌可以通过对与锌有关的酶不良影响而造成生长停滞、散在性全身性皮肤病变、腹泻、脱发、精神障碍、男性机能减退和易感染,由于反复感染能造成继发的免设功能受损。缺锌也可短暂地损伤B 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应答。缺锌还能造成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受到损伤。与此同时,大量的锌也能抑制吞噬细胞的活性和杀菌力,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 使抵抗力减弱, 对疾病异感性增加。锌是淋巴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缺锌使胸腺萎缩, 淋巴细胞减少, 且因凋亡机制改变淋巴细胞产物, 使前细胞丧失。锌摄入量不足会很快消弱细胞核抗体介导的免疫,使人体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 白细胞杀菌趋向性降低,同时会降低人体中“T”细胞的功能, 出现伤口不能愈合、身体瘦弱、食欲不好、易患感冒等状况。可见, 锌在完善人体

无机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 )1.已知H 2和He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和4。2g H 2与2gHe 混合后体系的压力为3300kPa ,则混合气体中He 的分压为: A 、3300 kPa B 、2200 kPa C 、1100 kPa D 、1650 kPa ( )2.关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等于8O 16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B 、等于氧的平均原子质量 C 、等于氧的平均原子质量与碳—12核素质量的121之比值 D 、等于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与碳—12核素质量的121之比值 ( )3.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 、H=U+PV B 、ΔU(体系)+ ΔU(环境)=0 C 、ΔG=ΔH-T ΔS D 、ΔG(正反应)×ΔG(逆反应)=1 ( )4.反应 2NO 2(g)(红棕色)==N 2O 4(g)(无色) Δr H m <0 达平衡后,将体系的温度降低,则混合气体颜色: A 、变浅 B 、变深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 )5.反应 C(s)+O 2(g)===CO 2(g),Δr H m <0 下列不能使正反应速度增大的措施是: A 、缩小体系的体积 B 、升高体系温度 C 、增大氧气的分压 D 、减小CO 2(g)的分压 ( )6.在298K 的温度下石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 A 、等于零 B 、大于零 C 、小于零 D 、无法确定 ( )7.NO(g)+CO(g)===2 1N 2(g)+CO 2(g) Δr H m = -373.4kJ ·mol -1 ,欲使有害气体NO 和CO 取得最高转化率,则应选择的操作是: A 、增大NO 浓度 B 、增大CO 浓度 C 、降低温度、增大压力 D 、使用高效催化剂 ( )8.对于等温等压下进行的任一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Δr S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B 、Δr H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 、Δr G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D 、Ea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 )9.下列四个量子数(依次为n ,l ,m ,m s )不合理的一组是: A 、(3、1、0、+21) B 、(4、3、1、-2 1) C 、(4、0、0、+21) D 、(2、0、1、-2 1) ( )10.下列四个量子数所描述的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A 、(4、1、0、+21) B 、(4、2、1、-2 1) C 、(4、0、0、+21) D 、(4、1、1、-2 1) ( )11.下列分子中C 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采取SP 3杂化的是:

2020年高考高三化学《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 1.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相互关系等)。 2.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考纲解读】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图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实验与探究等相关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和获取化学信息的能力,突出了对学生分析与综合、类比与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的要求,凸显了对“三维”目标和“STSE”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 【考查内容】 1. 元素及其化合物 ①纯碱工业、氨工业、硅单质的制备、氯碱工业、海水中提取镁、海水中提取溴等;②围绕铁、铜、铝、氯、硫、磷等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工业制备及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2. 基本实验操作 化工生产过程中分离提纯、除杂主要包括过滤、洗涤、蒸发、结晶、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操作。 3. 化学反应原理 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选择原料、控制条件和选择设备等,是化

工生产的基本思路。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化学平衡理论、电离平衡理论、水解平衡理论、溶解平衡理论、电化学原理、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同时做到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的情况。 【试题设问的角度】 1. 从实验的角度设计问题,如:基本实验操作、分离提纯、除杂等。 2. 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设计问题,如:原料的选择、条件的选择、 利用信息对所加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化学反应的分析等。3.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设计问题,如:废物处理、绿色化学等。【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课时:工艺流程题解题思路 第三课时:工艺流程题的复习 第四课时:工艺流程题强化训练 第五课时:工艺流程题强化提升训练 第六课时:过关检测

无机化学基础——“无机化工流程题”解题指导

无机化学基础 ——“无机化工流程题”解题指导 2.试题的设问角度 化工流程题的考点主要从以下6点设置: (1)基本操作 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实验操作的步骤描述;加入某些试剂或某个操作步骤的目的描述。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通过调节pH 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淀达到分离除杂的目的,据此选择需要加入的化学试剂;加入某种物质使难溶物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后,通过过滤除去等。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的运用 例如,研磨使反应物颗粒变小,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使吸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等。 (4)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流程图及设问中的信息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指定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5)环境与绿色化学思想 流程中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三废”的来源、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

措施等。 (6)化学计算 联系原料纯度、转化率、损失率、产物产率等计算产品质量;联系溶液配制、滴定操作测定样品中某元素含量或产品纯度;联系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中某离子浓度或完全沉淀时的pH等。 题型一以物质制备为目的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中的常见专业术语 2.工艺流程题中常见问题的答题方向

[典例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 ,含有SiO 2和少量FeS 、CdS 、PbS 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c 0(M n +)=0.1 mol ·L -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范围如下: (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 2外还有________;氧化除杂工序中ZnO 的作用是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的Cd 2+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________工序继续使用。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真题及专题讲解

2017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汇编 1.以工业生产硼砂所得废渣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过程如图所示: 硼镁泥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MgO SiO2FeO、Fe2O3CaO Al2O3B2O3 30%~40%20%~25%5%~15%2%~3%1%~2%1%~2% 回答下列问题: (1)“酸解”时应该加入的酸是_______,“滤渣1”中主要含有_________(写化学式)。 (2)“除杂”时加入次氯酸钙、氧化镁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除杂”基本完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4)分离滤渣3应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13分) TiCl4是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2)制备钛(Ti)的重要中间产物,制备纯TiCl4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TiCl4及所含杂质氯化物的性质 化合物SiCl4TiCl4AlCl3FeCl3MgCl2 沸点/℃58136181(升华)3161412 熔点/℃?69?25193304714 在TiCl4中的溶解 互溶——微溶难溶性 (1)氯化过程: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已知:TiO2(s)+2 Cl2(g)= TiCl4(g)+ O2(g) ΔH1=+175.4 kJ·mol-1 2C(s)+O2(g)=2CO(g) ΔH2=-220.9 kJ·mol-1 ①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4(g)和C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化过程中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CO2生成CO反应的ΔH_____0(填“>”“<”或“=”),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 ③氯化反应的尾气须处理后排放,尾气中的HCl和Cl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FeCl3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TiCl4混合液,则滤渣中含有_____________。 (2)精制过程:粗TiCl4经两步蒸馏得纯TiCl4。示意图如下: 物质a是______________,T2应控制在_________。 3.(15分) 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 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 示:

生物无机化学的应用

生物无机化学的应用 化学化工学院12化本3班洪璐2012364353 生物无机化学是建立在生物学与无机化学基础上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从广义来讲,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生物无机化学的任务之一是应用无机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生物体系中无机金属离子的行为,从而阐明金属离子和生物大分子形成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另一任务是用比较简单的化学模型对复杂的生物催化现象进行模拟研究,即模型研究。 近10余年来,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离子活化酶的领域及金属蛋白的结构、性质、功能和升华反应机理方面。用最新的升华理论设计某些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的催化反应模型,以探索生命金属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方式、状态及对生命运动的作用机理,诸如基因转移、氧化还原或水解过程。 1 微量金属离子在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无极化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体必需的金属离子主要是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它是控制体内政策代谢活动的关键因素。但是,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在体内的存在量有严格的浓度范围,眼中地缺乏或过量都会引起疾病。 1.1 微量元素铜锌与癌症 研究表明,90%以上的癌症与环境有关。病人癌组织的微量元素谱往往发生变化,其中铜锌与癌症的关系最为重要。对肝癌、胃肠道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等多种患者的血清分析都得出一致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Zn/Cu比值明显低于常人,而进行手术摘除恶性组织或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清中Zn/Cu比值回升。因此,有人认为血清中的Zn/Cu可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判别患者愈后状况。 1.2 微量元素与眼科 目前,微量元素与眼科研究主要集中于微量元素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白内障者晶体中Zn、Cu含量较正常晶体含量少,Ca、Se含量增加,血清中锌含量减少,Mg、Ca含量增加。 1.3 微量元素钴和铁 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维生素B12能促进血红球的增加和肌肉蛋白的合成。根据实验,如果草饲料中缺少钴,将会引起严重的脱毛症,然而,只要在饲料中加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2018高考化学: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解读一:原料预处理方式 解读二:必考的反应条件

角度三提纯方法 角度四分离方法 (1)过滤:分离难溶物和易溶物,根据特殊需要采用趁热过滤或者抽滤等方法。 (2)萃取和分液: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提取分离物质,如用CCl4或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3)蒸发结晶:提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如NaCl。 (4)冷却结晶:提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易水解的溶质或结晶水合物,如KNO3、FeCl3、CuCl2、CuSO4·5H2O、FeSO4·7H2O等。

(5)蒸馏或分馏: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如分离乙醇和甘油。 (6)冷却法:利用气体易液化的特点分离气体,如合成氨工业采用冷却法分离氨气与氮气、氢气。 二、解答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策略 1.粗读题干,挖掘图示 图示中一般会呈现超出教材范围的知识,但题目中往往会有提示或者问题中不涉及,所以一定要关注题目的每一个关键字,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只需问什么推什么。如制备类无机化工题,可粗读试题,知道题目制取什么、大致流程和有什么提示等。 2.携带问题,精读信息 这里信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干,二是流程图示,三是设置问题。读主干抓住关键字、词;读流程图,重点抓住物质流向(“进入”与“流出”)、实验操作方法等。 3.跳跃思维,规范答题 答题时应注意前后问题往往没有“相关性”,即前一问未答出,不会影响后面答题。要求用理论回答的试题,应采用“四段论法”:

改变了什么条件(或是什么条件)→根据什么理论→有什么变化→得出什么结论。 相关练习 1.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 2O 5)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 2O 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V 2O 5转化为VO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同时V 2O 4转化成VO 2+。“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主备人:审核人:1、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设计思路: 2、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第一步: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 第二步:精读局部,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各步反应物、产物(正、逆向推断法结合),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 都推出。 第三步:针对问题再读图,明确要求——结合基础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表述,规范书写。 3、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中涉及的问题: ⑴原料的预处理 ①溶解:对金属及其氧化物通常采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硝酸 等,有时也常用碱溶(如铝及氧化铝等物质)。(用酸或碱 溶解盐主要是为了抑制盐水解)

浸出:固体加水(或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②研磨: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③灼烧、煅烧:使物质高温下分解,或高温氧化等。 ⑵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①的控制: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②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化学平衡的移动。 ③降温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下会分解,或为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④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 ⑤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⑥利用有机溶剂(乙醇、乙醚等)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降 低晶体的溶解度,使晶体快速 干燥。 ⑦结晶过程的一般操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干燥。

例1、聚硅硫酸铁()是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广泛应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化学组成可表示为:[2()n(4)3-2(2)x]m,由钢渣合成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⑴酸浸时,采用100~140℃和2~3h,其目的是。 ⑵氧化时,需将溶液冷却到40℃以下,其目的是。 ⑶除3+时,先调节值到(参见右表),得()3沉淀,过滤除去滤液,再用硫酸溶解()3得硫酸铁溶液。 开始沉淀沉淀完全 3+ 3.5 4.7 3+ 1.9 3.2 ⑷23溶液可由2渣除杂后及35%的溶液反应制备,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汇总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汇总 (2010安徽)27.(14分) 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货源成为重要课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进行资源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⑴第②步反应得到的沉淀X的化学式为。 (1)第②步反应得到的沉淀X的化学式为。 (2)第③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3)第④步反应后,过滤Li2CO3所需的玻璃仪器 有。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 。 (4)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LiNB2O4的质量为18.1 g第③步反应中加入

答案:27、(1)Al(OH)3 (2)4LiMn2O4+O2+4H+=4Li++8MnO2+2H2O (3)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4)或 (2010北京)26.(14分) 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2)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第一步反应是反应(选题“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②1mol 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 是。 (3)过程Ⅲ: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gCH3OH转移6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答案:(14分) (1)①NH4++OH-=== ②废水中的NH3被空气带走,使NH3+H2O D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 (2)①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