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案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案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案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案

课程编号:PTHYJSKY15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36

理论课学时:20

训练课学时:16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师范专业本、专科学生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辨正重要的方音现象,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讲授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的运用规律,对学生进行体态语、倾听、交谈、朗读以及教学教育口语等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从事教学教育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性质: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沂蒙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的必修课。

2、目的和任务:

(1)阐述口语能力及其发展的理论。通过口语课的理论讲解,逐渐培养起学生科学地训练自己口语的意识,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以最终形成个人在教学中口语表达的风格。(2)完成普通话训练。通过专业训练,使学生能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交际;90%学生能达到二级乙等,少数好的可以达到二甲或者一乙。

(3)完成学生口才训练。要让学生掌握朗读、演讲、辩论和交谈等一般口语表达的方式,能用普通话进行流利的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素养,形成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较为出众的口才。

(4)进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使学生掌握教育口语和教学口语的特点及要求,完成进行教育教学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和表达交际的综合训练,形成运用教育口语和教学口语进行教学工作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普通话训练(12学时)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基本概念及区别,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口语实际水平确立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讨论普通话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

第一节普通话与方言

1.普通话的概念

2.关于方言

3.关于现代汉语

第二节普通话的语音

1.普通话的特点

2.普通话语音的一般知识

第二章方言辨正训练(10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普通话声韵调的基本理论,能够辨别方言和普通话在声韵调以及词汇语法方面的主要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语音辨正训练

第一节声母辨正

1.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声母辨正的一般方法

3.声母辨正举例

第二节韵母辨正

1.韵母的一般知识

2.韵母的分类

3.韵母的辨正

第三节普通话的声调和音变

1.声调、调值和调类

2.音变

第四节普通话语汇和语法的辨正

1.语汇的辨正

2.语法的辨正

第二编一般口语训练(10学时)

第三章一般口语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一般口语的特点、口语交际和书面语表达的区别,同时进行一般口语的基本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气息控制训练;共鸣训练;吐字归音训练

第一节口才学与一般口语

1.口才学

2.一般口语交流

第二节口语交流与书面语表达

1.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2.口语交流与书面语表达

3.口语表达的特点和一般要求

第三节一般口语的训练

1.发音技巧训练

2.语调技巧训练

第四章一般口语的分类训练(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朗读、演讲、论辩和交谈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正确的朗读、流利的演讲和犀利的辩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朗读和演讲的训练

第一节朗读

1.朗读及其作用

2.朗读的要求

3.提高对作品的感受力

4.不同文体的朗读

第二节演讲

1.演讲的特征、要求和作用

2.演讲的结构设计

3.演讲的心理调控

4.演讲的声音调控

5.演讲的态势调控

6.演讲的常用类型

第三节交谈

1.交谈的特点

2.交谈的方式

3.交谈的技巧

第四节论辩

1.论辩的语言要求

2.论辩表达训练

第三编教师口语训练(10学时)

第五章教育口语(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口语技巧,能对中小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学会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相应的教育谈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服、表扬、批评和谈话的训练

第一节教育口语概说

【教学目的】

认识教育口语的性质、特点、要求及运用原则,通过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技巧。

【重点难点】

沟通语、启迪语、激励语、批评语的技巧及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育口语的特点。

⒈针对性。要做到:因事施言,因人施言,因时施言,因地施言。⒉说理性。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明是非得失的原因,以理服人。语言上,要求措辞准确,话不要说得太快,要给学生思索的余地。

⒊诱导性。教师用启迪、引导的方式与学生交谈,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自我转变。

⒋情感性。教师以充满感情的和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及动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感情,以情感充沛的语调来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积极行动。教师要以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一片真诚去感化学生。

(二)教育口语的原则。

教育口语有“十戒”:戒秽语、戒套话、戒谩骂、戒埋怨、戒压制、戒恐吓、戒挖苦、戒武断、戒哀求、戒利诱。

(三)沟通语

教育口语中的沟通语是在教育情境中消除学生心理隔阂、取得心理认同的话语。

作好沟通的要求:

首先,要了解和理解教育对象。了解是沟通思想认识的前提,是避免教育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的必经步骤。理解包含师生感情上的沟通,也包含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次测验,学生没考好,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或是摔书,甚或把试卷揉成一团。

师:有一次,师傅教两个徒弟做灯笼,他们同时做了半天,但是都做不好。大徒弟气得把灯笼摔在地上,用脚跺,还边跺边说:“这么难做,我不做了!气死我了!”可是二徒弟则是认真地拿自己做的灯笼和师傅做的样品反复对比,终于找出问题所在,最后还做出了比师傅做的样品还漂亮的灯笼。各位同学,我们该怎么做呢?

其次,缓和和化解紧张气氛。说一句轻松幽默的或者亲近友好的话语,是驱散紧张气氛、沟通双方情感的常用方法。

再者,选用恰当的句式和语气。师生是否心理相容,与教师选用的句式和语气有密切相关。

比如,在学生情绪冲动时,疑问句就不如陈述句平和委婉,反问句就更加生硬。

教室的玻璃被打碎了,班主任看后怒从心起,但他冷静地思考着,观察着同学,并语重心长地说:可能哪位同学一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我相信没有一位同学是故意把玻璃打碎的。假如这位同学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和同学都会原谅他的。接着老师又讲了一个关于诚实的小故事。

玻璃碎了,大家一定都很心疼,打碎玻璃的那位同此时此刻肯定心里不好受,很后悔。玻璃虽然是他打的,但我作为老师也有责任,是我平时提醒不够,何况这位同学也不是故意的。

所以,这块打碎的玻璃这次由我负责赔偿。不过以后,要是再有人打碎玻璃就要由他本人赔偿啦。

(四)启迪语

启迪语就是启发开导学生的话语。常用的启迪语有以下几种方式。

⒈提问。教育情境中的提问是根据谈话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目的是引导他们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道德情感的转换。要注意千万不可把提问变做责问、盘问、追问、逼问等。

⒉分析。限于认识水平和其他原因,小学生往往不能分清事物的主次、表里、本质与非本质等内容。教师做思想工作,常常通过分析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某毕业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不注意劳逸结合和科学用脑,连课间十分钟都不出教室的门,很多同学还闹头疼。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8-1>8,3-1=0,还说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答案正确的两道题。并且请同学来分析这两道题。没有同学能分析出来。

老师说:其实,这是两道“思想应用题”,单靠我们平时所学的学知识是理解不了的。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安排7节课,每节课间休息10分钟,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利用10分钟与同学聊聊天,唱唱歌,走廊上走走,可以使脑子得到休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一段后适当地调节一下,就能记住所学的56%,如果不停地学习,使脑子疲劳,只能记住26%,大家看,休息占去了1小时,可是换得7小时学习的高效率,比8小时不休息还强,大家说,是不是8-1>8呀?老师接着说: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不注意身体,把身体搞坏了,即使德、智全优,也等于白学了,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说, 3-1=0。大家说,有没有道理呀?

⒊举例。对于思维水平不高的小学生,建立一种新的认识,举例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班里有些同学爱说风凉话,这些话会在班里产生消极作用,如:有些同学勤奋好学,被说成是“书呆子”,有同学做好事,被讥讽“假积极”。

老师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祖孙二人骑着驴去赶集。路人议论:“俩人骑一驴过于残忍。”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又议论:“孙子不孝。”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骑。没想到又有路人议论:“这个做爷爷的心肠太硬.”后来,两人干脆都不骑了。路人又说:“看这祖孙俩,竟然放着毛驴不骑!太傻啦!”大家说,这祖孙俩该怎么办呢?

⒋设譬。设譬所阐释的道理比一般的举例要深刻得多。小学语文教材编入大量哲理性很强的

寓言故事,常常被教师作为学生品德教育设譬的材料。

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畏于难度大,强手多,而不敢参加语文知识竞赛。为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参加竞赛,老师给他打了个比方:你从高处俯视过集贸市场吗?那阵势可真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看上去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但是只要你走进去,就会有你的位置。而且,其实到市场不一定非得买东西不可,至少可以见识一下商品,了解一下行情。可是如果你担心人多而望而却步,那多可惜呀!参加比赛也是这样,不要总想着不如别人,老师不强求你非拿第一名不可,即使拿不到名次,锻炼一下自己的勇气也是很好的。

(五)激励语

激励语,是指教师运用赞美,表扬,激将鼓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教育口语。

特点:鼓动性强,赞扬性强,刺激性强。

运用激励语的主要技巧:

⒈赞扬。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给予好评或赞美。注意:(1)抓住赞美和表扬的题材,实事求是,突出重点。

(2)赞扬的时机恰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赞扬。(3)注意心理平衡,促进学生团结,促进集体良好风气的形成。(4)赞扬要用褒义词,语气亲切,语调高扬。

⒉榜样鼓励:讲述值得学习和可作范例的好人好事。注意:

(1)选择好人好事要有针对性。(2)选择学生看得见的榜样。(3)叙述语要清楚明白,富有情感性。(4)叙述与评析相结合,使学生明确方向。

⒊忠告勉励

用忠告的语言或赠言勉励学生,激发其深入思考或奋起前进。注意:

(1)透彻理解学生的心理,选择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忠告和赠言。(2)语言简洁,富有哲理。(3)情感强烈。

(4)讲究语言修辞的变化。

⒋反话刺激

用反面的话刺激学生,使其自尊心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注意:(1)反话刺激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多用于心胸较开阔人,运用时要慎重。(2)看准时机。反话出言过早,易使人误解,出言过晚,难有收效。(3)注意分寸,不疼不痒起不到激将的作用,过于尖刻又使人反感。使褒贬,抑扬结合。

(4)态度真诚,从信任,爱护出发设计言语。

练习:教材204页,第7题-第9题。

(六)批评语

批评语:是对学生的错误缺点进行否定评价的一种教育口语。特点:准确性,分寸性,亲切性和激励性。

运用批评语的主要方法:

⒈正面交锋。措辞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批评的对象:所犯错误性质严重或屡犯不改。有的惰性强,依赖心理重,或犯错者有侥幸心理。

⒉以褒代贬。老师在批评缺点错误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批评的对象:上进心不强,自尊心严重受损。

⒊劝导指引。一般用来针对抵触情绪重,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委婉地指引学生改正错误。

⒋忠告提醒。对无意识地犯错和性质不严重的问题,老师以忠告代批评。语调平和,亲切,多用商询的语气。

第六章教学口语(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学口语的一般特点,根据自己的学科能够正确地运用教学口语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预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各种教学口语类型的训练。

第一节教学口语概述

1.规范性

2.科学性

3.生动性

4.启发性

5.教育性

第二节导入语

⒈导入语

(1)定义

导入语是指一节课开始时所讲的话,即所谓“开场白”或“入课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语的设计。

(2)导入语的功能

导入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沟通心灵

课堂导言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沟通情感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举例:俞老师借“姓”发挥自我介绍。

我姓俞,按《说文解字》讲,俞的本义是“船”。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教师,就好比一条船,载着你们几十个同学一起在求知的大海中航行,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活跃气氛

高明的老师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活跃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1:钱梦龙老师以自己的名字编谜语。例2:惯性的导入语。

一天,一个女生坐车,到站停车时,旁边的人没站稳,撞了她一下。女生气愤地说:“你这人真没有德性。”这个人礼貌地回答:“对不起,不是德性问题,而是惯性问题。”

③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言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例1:朱雪丹老师教《太阳、地球、月亮》的导语。

小朋友,夏天晴朗的夜晚,你们常常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只见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多美呀!太阳、地球、月亮也是天空中的星星,所以说,我们是生活在地上,也是生活在天上。今天,老师一起带你们认识太阳、地球、月亮好吗?

例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导入语。

两千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有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他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和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刁潘都,下列数字可以告诉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才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世,但孩子在世的光阴只有他父亲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四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请你算一算,刁潘都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

例3:《项链》的导语:

同学们,平时大家经常听到一些歇后语。如“癞和尚戴花—疯美”,“睡在棺材里还擦粉—死爱脸”,“厕所里开电风扇—出臭风头”等等。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新的。这个“歇后语”就叫,路瓦裁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裁夫人丢项链—乐极生悲;路瓦裁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你们说这是不是歇后语?对,不是。因为歇后语是约定俗成的,为群众所认可的。而以上这三句是我个人杜撰的。但这三句话有没有道理呢?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我出个上联“一夜风光项链即锁链”,请大家细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基本工整,能表达出你对主人公的看法。(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十载艰辛可怜实可鄙。)

④诱发思考

导语是启动学生思维的第一站。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学。”教师一开讲便巧设疑点、布置悬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探究问题、掌握新知。

例1:《太阳》一课的导语。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了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为什么射箭的人不把十个太阳都射下来呢?

刚才同学说的是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但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呢?这就是今天语文课的学习任务。

例2:《海底世界》导入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生:喜欢。

师: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去海南看过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矾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水天之间翱翔。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很想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峡谷?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吗?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知道这一切?生:是的。

师:那么海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海底世界》。

⑤承上启下

导语是沟通“旧知”和“新知”的媒介。由旧入新的导语既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呐喊>自序》的导入语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小说,能回忆一下吗?生:《一件小事》、《故乡》、《社戏》、《孔乙己》、《药》。

师: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的小说,有《祝福》、《阿Q正传》。以上这些小说选自他的哪一本小说集?生:《呐喊》。

师:除《祝福》选自《彷徨》外,其余都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我要问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把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呐喊>自序》,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解释的。

(3)导入语的方式

①引趣式

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轶闻、趣事、故事、谜语、诗歌以及富有趣味的特殊修辞形式和修辞手段引入新课的导语。

一位数学老师在讲“等比级数求和”时,引用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的事。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想要点麦子。您就在这棋盘的第一格赏我一粒麦子,第二格赏两粒,第三格赏四粒……依次都使后一格的麦粒比前一格多一倍,您就把麦粒的总和赏给我吧!国王听了,连连说:您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个要求真的太低了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18446744073079551615一串数字。)

这就是西萨要求得到的麦粒的总和,这些麦粒以重量来计算,约5270亿吨,竟是全世界两千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

国王为什么吃亏,这样大的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学了“等比级数求和”,我们就知道了。

②设疑式

紧扣教材布设疑障,激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设疑式的基本语言形式是设问。

举例:物理老师讲“摩擦力”的导语。

有一块大石头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不能推动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石头的重量,而在于石头和地面间摩擦力系数的大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摩擦力”。

③描绘式

用形象化的手段描述客观事物或以情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例1:地理老师讲授“经纬网”时的导语。

在茫茫的大海上,有艘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临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的上空。而海洋上没有其他的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己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原来他们靠的是“经纬网”。

例2:丁玲《果树园》的导语:

当曙光冲破黑暗,太阳刚从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将万道金辉洒向人间。于是,村舍、山峦、树木、田野、河流……都镀上一层金色,显得那么神秘而富有诗意。那金色的霞光、晶莹的露珠、清新的空气,构成一支美妙的晨曲,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晨光中的大地是美好的,那么果园的清晨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走进作家丁玲的文章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④关联式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引入新课的导语。举例:《茶花赋》的导语:

同学们,散文家杨朔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每个学期都要和我们见面。第一次他奉献给我们的是美丽的香山红叶,第二次他请我们品尝了广东甜香的荔枝蜜,今天,他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的茶花。

⑤悬念式

通过问题和矛盾,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引入新课的导语。举例:初中数学“方程”一课的导语。

让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想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去3,然后把运算的得数告诉我,我可以猜出你想的那个数是几?(有三位同学给了老师数字)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你们脑子里的想的数算出来的,当你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你们不但能像老师一样迅速算出别人脑子里想的数,而且还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第三节讲授语

【教学目的】

掌握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重点难点】

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内容】

(一)讲授语

⒈讲授语的重要性

讲授,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形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的。讲授语言的好坏,更为直接地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⒉讲授语的要求

讲授语除了符合教师口语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通俗明白,深入浅出。对于教材中难懂的词句、深奥的道理、陌生的概念、定理、规则,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易把握。教师的讲授必须善于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做到通俗明白、深入浅出,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接受新知。

举例:一教师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解释“轮流”。

轮流是指依照次序,一个接一个,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是指结束以后重新开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勾玄提要,突出重点。

教师讲授时,应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述,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春》:盼春,绘春,颂春

《荔枝蜜》:厌蜂,爱蜂,赞蜂,变蜂

地理老师讲授降水过程:上升—冷却—凝结—降水历史老师讲授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国困—民穷—兵弱一教师对小学语文《党费》中“乱葬岗子”的解释:

你们懂吗? “乱葬岗子”就是胡乱埋死人的地方。解放前有,解放后没有了。解放前“乱葬岗子”有三种。有的是地主,大地主的坟墓特别高级,特地盖个房子,还有人看着,怕狗给扒了。还有一种不是地主,也不是农民,是生活还可以的人家,是不用人看的。第三种是贫农,没有钱买棺材,卷领席,挖个坑,往里一扔就得了。到时候就尸首堆满了,满山都是,这就是“乱葬岗子”。为什么要立牌子呢?怕狗给扒了。狗是专门吃死人的。上学期就有一课《小英雄雨来》,形容

日本鬼子像吃过死人的野狗。同学们见过野狗吗?它吐出长长的舌头,露出利剑似的牙齿,谁见了都害怕……

(3)连贯周密,语义畅达。

第一,话题要集中。有时在讲授时受到意外因素的干扰,不得不暂时偏离话题,但也要善于调控,及时拨到正题上来。

第二,层次要清楚。在一个话题之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么讲,要有一个妥善的安排。

第三,衔接要得当。在一个讲授单位中,语句之间、层次之间要注意衔接。 (4)把握讲授的时间。

(4)把握讲授的时间。

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时间不太长,低年级可持续10到20分钟,高年级也不会超过35分钟。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讲授的主要内容安排在这一时间内。

⒊讲授语的方法

(1)直陈法。用平实的语言把教材内容直截了当地陈说出来的方法。这是最基本、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讲授方法。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直接迅速地感知教学内容,掌握新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是什么意思?(生:早晨) “夕”呢?(生:晚上)

早上的花到傍晚才去把它拾起来,从《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本散文集是作者的回忆。那么,这本文集所写的事情发生在鲁迅先生一生中的哪个阶段呢?从“朝”—早晨,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本文集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那时还是清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哪些生活。

数学老师讲述“黄金分割律”的使用价值:

在数学中有个基本而重要的定律“黄金分割律”,它表示1︰0.618的比例关系。乍看起来,它与生活无关,可是试验美学家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一个长方形,当它的长宽比满足了黄金分割比时,看起来最美最和谐!奇怪吗?毫不奇怪!数学来自自然,只不过是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表示自然规律罢了。数学定律所提示的和谐当然与自然界的美是高度统一的,这就是说,数学是追求美的最有力的工具。一旦认识了这个问题,数学定律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了:利用黄金分割律,在绘画与摄影时,避免了把主景放在画面正中而造成呆板的对称;人们完美设计了电视屏幕、门窗等;发现并应用了重大经济效益的快速优选法;姑娘们的发束也偏侧到脑袋的一侧,增加美感。

(2)具象法。指借助形象化的描绘语言,阐述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它能利用人们熟悉的、可以直觉的、能唤起思维表象的事物帮助人们掌握那些陌生的、不易直接感知的事物或道理,引导人们自然地进入理性知识的王国。

一教师讲“惯性”的概念:惯性就像某个人具有的急躁性格,即使这个人睡着了,他的急躁性格还存在,只有当他遇事时才会表现出来。

语文老师讲授文章的材料和结构:这好比一个书店,书店里琳琅满目,但没有分类摆放。各类书籍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顾客要书不知从何找起;另一个书店,书籍分了类,而且摆放整齐。可就是书籍很少,顾客不愿去;还有一个书店更糟,不知怎么搞得,书架上空空荡荡。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关门。

一老师讲黄河每年输往下游泥沙重达⒈6×109吨时说:这些泥沙可绕赤道垒一道宽3米,高8米的堤坝,用载重1800吨的火车每天运2500车次,一年才能运完。

(3)例举法。是通过讲述实例来阐明概念、定理、规则等含义的方法。这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讲授方法,不同学科的概念、定理、规则大都可以通过举例来阐释。

胡裕树教授讲语法,讲到汉语的句式时念了一首古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化学老师讲分子的特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例如,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干了,樟脑丸放在衣橱里不久就变没了,盐在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这些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4)比较法。是把两个或几个有同有异的事物、概念、词语、定理等联系起来,分辨其异同或高下的方法。

“忸怩”“腼腆”“扭捏”三个词语的辨析:这三个词都有不大方的意思,“忸怩”是形容词,指不好意思,不大方。“腼腆”也是形容词,意思是害羞,怯生生。而“扭捏”是动词,只不大方的举止。

(5)引用法。是指援引名言、警句、诗词或有关资料来阐述、论证讲授内容的方法。恰当地使用引用法,能增强讲授的说服力。

地理老师讲梅雨季节的气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政治老师讲矛盾互相转换的原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政治老师讲一分为二的分析法: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6)联系法。是使用新知与旧知、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方法。

数学老师讲解文字题: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天空飘着云。

⒋8加上⒉1的和除以⒌2与⒊4的积。↓和除以积。↓

(⒋8+⒉1)÷(⒌2×⒊4)

(7)借助法。是借助实物或标本等的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运用借助法,具有直观形象的效果。

物理老师讲授“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时,给每个同学发一块硬纸片和软纸片,要求学

生从高两米处同时自由落下,观察纸片落地的先后。

第四节提问语

一、提问语:

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

⒈问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那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则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把“善问”看成“进学之道”,作过精辟的论述。可以说,善教者必善问。反之,不善问者必不善教。

⒉提问的要点

(1)提问要明确。

首先,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即: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如果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法正确地回答问题。

《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提问语:

一、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笑?二、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恨?三、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鄙?四、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爱?

五、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骗子行骗为什么会一路绿灯?

(2)提问要适时。提问要与学生认知的进程相吻合,要在学生有疑、有思、欲问、欲解而又苦于不知如何表达之时提问。失时而问,便达不到好的效果。

如:一教师在学生刚预习了《祝福》就问:“祥林嫂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什么?”

于漪老师上语文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有学生问:“这些恒星系里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中的“万万”是多少?全班同学发笑。同学又马上说“我知道了,是“万万”是“亿”。于老师:刚才这个问题我不用回答,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课文为什么要用“万万”,而不用“亿”?

(3)提问要适度。这主要指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适当。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没劲。问题太难,学生又回答不出。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

另外,适度还指提问的数量要适当。不可无节制地“满堂问”,也会使课堂秩序散乱,学生厌答,影响教学效果。

(4)提问要能启思。陶行知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巧”与“笨的区别,

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提问的“巧”主要通过形式和角度的创新来体现。没有启发性的提问体现为:简单化,机械化,没有回味的余地。

如:白求恩有多大年纪了?

又如:滥用“X不X”的形式提问。

(5)提问语要注意教学策略:

一是面向全班。二是因人而问。三是不可逼问。四是问有沟通。五是把握好语气,语速不宜过快,语音要清晰。

⒉问的类型

按照答题的思考方式,把提问分为判断型、论证型、说明型、想像型四类。

(1)判断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常用“是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运用这类提问应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

如: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谁?这里的“妻子”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

(2)论证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论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综合能力。常用“为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比判断型更有思考价值,有时两者常配合使用。

如: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

本文通篇写祥林嫂,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呢?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

论证型问题比判断型问题更富有思考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两者经常配合使用。

如: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3)说明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说明,着重培养学生说明的能力。常用“怎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也常与判断型提问配合使用。

如:你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清晨果树园的幽美景色的?

(4)想像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想像,并予以描述,着重培养学生合理想像的能力。常用“会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

如:路瓦裁夫人如果不丢失项链会有什么结果?⒋提问的技巧。

(1)巧设矛盾、激疑设问。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提问揭示这些矛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愚公到底愚不愚?不愚,为什么课文又称他为愚公?《有的人》一课中,作者为什么用“骑”,而不用“压”?

(2)由易到难、连环设问。一开始就提高难度的问题,容易把学生难倒,使他们失去

兴趣。若先提一些浅显有趣的问题作铺垫,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加大难度,就不会觉得太难了。

(3)故布迷津、迂回设问。有些问题本可以照直提问,但那样往往缺少启发性,学生的印象也不深;若采取“迂回战术”,改变提问的角度,有意布设迷津,让学生思路拐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并加深印象。

《狐假虎威》一课: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

问: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这一前一后是谁在前?谁在后?你的根据是什么?

(4)叩其两端、正反设问。这种提问方法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辩能力。

如: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坚持实事求是会怎样?

第五节小结语

(1)定义

小结语又称课堂教学结尾语,断课语。是指一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阶段将要结束时,教师对前面的教学进行巩固和强化所用的总结性语言。(2)小结语的重要性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节课或一部分内容教完以后,说一段小结语,很有必要。其作用如下:

①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教学是由一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组成,知识点比较分散。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能从所教学内容中总结归纳出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就可以起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作用。举例:自然课《青蛙和蟾蜍》的小结语。

今天我们学了《青蛙和蟾蜍》,要懂得:第一,青蛙和蟾蜍有能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的外形构造特点.第二,青蛙和蟾蜍都会消灭大量的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第三,青蛙和蟾蜍的生活史。第四,青蛙和蟾蜍小时侯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到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它们都是两栖动物。

②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学生感知、理解、记住了知识,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如果教师在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或对课后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些要求,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举例:语文课《动物过冬》的小结语。

小朋友们,你们还想知道鱼,鹿,苍蝇,蜜蜂,袋鼠这些动物怎样过冬吗?老师介绍一本书给你们看。这就是《少年科学》。(出示书)其中一篇《动物过冬》可有趣了,看了以后,会得到不少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如果有兴趣,老师再介绍两本书给你们看,一本是《有趣的动物》,

一本是《中国动物故事集》。好了,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

③承前启后,过渡自然。

任何知识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每节课后或每个章节之后,用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在总结的基础上预告新的学习内容,使前后内容连接紧密,过渡自然。

举例:一位数学老师讲完等差数列,下节课将讲等比数列时的小结语:

数列:20,10,5,⒉5,⒈25…的第10项是多少?(这时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在一项一项地算下去,有的企图寻找什么规律.老师抓住学生此时的心理继续说.)其实第10项是很容易找到的,等下一节课我们讲了等比数列就知道了。

④置疑问难,发展智力。

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争论,或提出新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观察、思索、探讨,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例1:《司马光砸缸》的小结语

师:司马光采用砸缸的方法救人,如果你碰到小朋友落进大水缸,你会想什么办法去救他? 例2:《蝉》的小结语

师:这一课我们学完了,可是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蝉有没有听觉?课文里说“恐怕没有”。那到底有没有?大家课后去认真观察研究,也可以去请教别人,希望有一天你们能把这个谜揭开。

(3)小结语的种类

①归结式

在完成教材的新授任务后,采用教师总结,学生回忆和师生讨论的方式,对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系统理解和记忆。分数基本性质的小结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性质。通过这堂课,你们自己说说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只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生:……

师:看来,今天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帮助我们以后解决约分,通分和分数计算等等许多问题。

②练习式

通过指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练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地

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完成课外作业练习的方法和范例,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技巧。

例:《猫》的小结语

师:请把书合上,我们作个仿写练习。做练习之前,我们先讲两点要求:第一,要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性格,不写外形和其它,专写性格;第二,用总起分述的写法。为了能写好,咱们先讨论一下:你们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是什么?

生:猴子。

师:如果写猴子,那咱们写它的什么性格? 生:淘气。

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它淘气?

生:它一下就爬到笼子顶上,它爬山可快了,还一下子就钻到山洞里。小猴还叫老猴背着爬。猴子还玩打秋千,玩得可好了。有些猴子还叫别的猴子挠痒痒。

师:一般是谁给谁挠痒痒? 生:妈妈给小猴挠痒痒。

师:好,先讨论到这。我们这篇文章的总起句可以怎么写? 生:猴子可真淘气!

师:接着可以分别写它在地上,山上,打秋千玩,还可以专门写猴妈妈照顾小猴,背它玩,给它挠痒痒。咱们就这样向课文的作者学习,一定会写好的,再见。

③活动游戏式。

教师在教完谜语诗《画》后,建议回家背给家人听,并在课堂上沿袭一下,教师自己扮演老奶奶:

生: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个谜语,你能猜吗?师:好,我很喜欢猜,你说说看。生:“远看山有色……”

师:什么,远远地看到山上有蛇?那这蛇一定是大蟒蛇吧。生:不是蛇,是色。

师:好好,奶奶耳朵不太好,那“色”是什么意思?

生:色是颜色的色。就是说远远看去山上一片青翠的颜色。

④探讨式。

举例:语文课《刻舟求剑》的小结语。

师:那个人的剑没有捞上来,我们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捞上来呢? 生:叫挖沙船把剑挖上来。生:用鱼网捞上来。师:用鱼网捞,行吗?

生:不行,因为剑会把鱼网戳破的。生:用块吸铁石,把剑吸上来。师:这个方法好不好? 生:不好,如果是铜剑就吸不上来了。

1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练习题

力与运动练习题 1同学们骑自行车上学,当停止用力蹬脚踏时,自行车仍然能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自行车具有 的缘故;但自行车运动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由于自行车受到了 的作用. 2一个重为50N 的物体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加10N 的水平拉力,则它在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若将该物体用绳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为__________N ;若使物体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则向上的拉力应为_______N 。 3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200N 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为4m/s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若速度为1m/s 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合力为_________N ,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0N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4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将匀速下落,它的体重为650N ,伞重200N ,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为 N ,伞受到的阻力为 N 。 5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方向向东,大小为20N ,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 ,方向向西,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10N 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 作 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4kg ,乙物体的质量为6kg , 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如果当拉力F 增大到20N 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的速 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 二选择题 7下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 ) 8一个人用100N 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只重40N 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方向正确的是( ) A 合力大小为6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B 合力大小为6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 合力大小为14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 合力大小为14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9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 刚开始发射的火箭; B 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 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 D 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10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0.4N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拉力增大为0.6N ,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 0.4N B 0.6N C 0N D 0.2N 11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拉力F1、向右的拉力F2 及摩擦力f 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F1=4N ,F2=10N ,则( ) A f =6N ,方向向左 B F1与f 合力的大小是4N ,方向向左 C F2与f 合力的大小是2N ,方向向左 D 在物体上叠放一个重100N 的物体,拉力不变,物体仍静止时,f 将增大 12物体A 只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与F2的作用,对于F1、F2的合力F 的大小以及物体A 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若F1与F2方向相反,F 一定为零,物体A 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若F1与F2方向相同,F 一定不为零,物体A 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若F1与F2方向相反,F 一定为零,物体A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若F1与F2方向相同,F 一定不为零,物体A 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13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N B 3N C 6N D 12N

大班科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反思等内容,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增强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钟,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吧。 我园组织的园本教研活动已告一段落了,这次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老师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通过观摩课专家的点评,我们的教学活动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专家的建议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起了推动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我上的大班科学《体验一分钟》给了我自己很大的反思,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活动的两点反思: 一、对研读教材的反思研读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才能顺利的设计活动。新《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认识时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于是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设计了体验一分钟这一活动。活动《一分钟有多长》关键在于体验,教师应如何使用各种方法让幼儿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时间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应把抽象的东西物化到具体的操作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从而延伸到幼儿对时间观念的增强,学会珍惜每一分钟。结合纲要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于: 1、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增强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钟。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对活动设计的反思在进行活动时,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给老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方便。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调动幼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详案《一分钟有多长》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详案《一分钟有多长》活动设计: 大多数的孩子做事都比较拖拉,那该如何增强孩子的 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一 分钟有多长》的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让幼儿 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意 识到要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 动都必需抓紧时间。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 乐趣。 2、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 逆转性。 3、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大胆交流表达 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操作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 状涂色。 3、时钟一个、记录用的白纸、彩笔。 推荐课件:大班社会课件《一分钟有多长》PPT课件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715064785.html,/ppt/1719.html 活动流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ppt):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时钟有什么用呢?(它告诉我们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答:60秒,很长。。。 教师:今天我请小朋友玩个游戏亲自来体验一分钟长短。 游戏: (1)木头人游戏。游戏结束:你觉得这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你在什么时候感觉时间特别长的?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现在小朋友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 小结:当我们开开心心做游戏时,感觉一分钟很短,很快就过去了。是吗?小朋友还想再玩一个游戏?樊老师再带小朋友玩一个金鸡独立的游戏。 (2)金鸡独立。(教师示范)当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只用一条腿站立,另外一条腿尽量不要落地。如果落地,赶紧抬起来,看谁能坚持一分钟。准备好了吗?我们请老师

自然拼读法教案设计

自然拼读法 第一节: 1)先来认识26个字母在单词中所代表的发音 A a [ ? ] B b /b/ C c/k/ D d/d/ E e/e/ F f /f/ G g /g/ H h/h/ I I /?/ J j /d?/ K k/k/ L l / ? / M m/m/ N n/n/ O o /??/ P p/p/ Q q qu/kw/ R r/r/ S s /s/ T t /t/ U u [?] V v/v/ W w /w/ X x /ks/ Y y / j / Z z/z/ 2)认识5个元音字母与21个辅音字母。 五个元音字母(a, e, i, o, u), 每个发两种音:长音(其 字母音)和短音,y不在单词开头时,一般被看做元音 Aa : /e?/ [?] Ee : [ i:] [ e ] Ii : /a ?/ [ ?] Oo :/??/ [ ?] Uu : /ju:/ [?] Yy :/ j / /a?/ [ ?] 字母发音——字母组合发音—单词发音层层递进,简单易学 第二节: 短元音 a e i o u 的发音规律 ※如果一个英语单词或音节里只有一个元音, 且元音不在 末尾,这个元音一般发短音. 1)短元音:a [?] bag cat mat map apple bat hat fan hand happy 2)短元音:e [e] egg well red pen net hen bed

bell best 3)短元音:i [ ?] lick six bib pig pin kiss ink hill 4)短元音:o [ ?] pot ox top dog fox box lost top 5)短元音:u [?] sun cup bus nut gun uncle under ※y在末尾 (作为元音处理): 1) 单音节词, 没有其他元音,y发[ai] y /a?/ : my, why, fly spy sky shy cry my dry 2) 多音节词, y发 y [ ? ] puppy dirty rainy sunny happy baby ey [ ?] monkey turkey donkey key hockey money ※如果一个单词或音节里只有一个元音,而且元音在末尾,这个元音一般发长音(其字母音)如: me, she, hi, go, baby, we he go 第三节: 一个单词或音节里有两个元音时,一般来说,前边一个元音发长音(其字母音),后边一个元音不发音. 长元音1:Magic E (神奇的E) a-e ,e-e,i-e, o-e,u-e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经典易错题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经典 易错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力和运动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4.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 A.1个 B.2 个 C.3个 D.4个 5.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6.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 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8. 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9.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F1和 F2的作用,它 们的合力为F,则( )。 A、如果F1≠ F2,那么F的方向总是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B、如果F1= F2,那么F=0 C、如果F1> F2,那么F= F1- F2 D、F总大于F1和 F2的任意一个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2

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教学反思 我园组织的园本教研活动已告一段落了,这次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老师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通过观摩课专家的点评,我们的教学活动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专家的建议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起了推动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我上的大班科学《体验一分钟》给了我自己很大的反思,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活动的两点反思: 一、对研读教材的反思研读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才能顺利的设计活动。新《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认识时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于是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设计了体验一分钟这一活动。活动《一分钟有多长》关键在于体验,教师应如何使用各种方法让幼儿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时间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应把抽象的东西

物化到具体的操作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从而延伸到幼儿对时间观念的增强,学会珍惜每一分钟。结合纲要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于:1、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2、增强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钟。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对活动设计的反思在进行活动时,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给老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方便。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调动幼儿有关时间的概念,出示课件时钟,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个环节我可以调整课件拨动钟面,把时针、分针、秒针三个都呈现出来,这样就不光认识秒针这单一的知识了。第二个环节让幼儿猜测一分钟的长短,孩子的回答各种各样,并且具体到做哪些事情上面,可惜的是,我却没有好好利用孩子的回答,给孩子验证自己的想象。正如专家所说的,教师已经设疑了,就应该让孩子去验证,通过验证发现自己的想象与实际操作的差别,这么好的体验过程我却没有利用起来,没有给孩子体验的过程。这使我想到了孔老师的做法,她让孩子从不同的方面去体验一分钟的不同感受,利用等待一分钟和观看动画片一分钟让孩子自主地说体验的感受,这样的两种方式体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1分有多长教案

《1分有多长》 教材通过体验、感知、估测等一系列具体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分、1秒有多长,准 确把握分与秒的单位换算,最后通过估计1分有多长的时间活动获得估计时间长短的经验,培养时间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时间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 【教学难点】 体会1秒有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相应课件、演示教具 一、情景导入 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华用了17秒,得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吗?

3.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们觉得秒比分大还是小?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最小单位:秒(板书) 二、认识秒针 1.出示钟表:哪根是秒针? 2.观察分针与秒针的比赛,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分=()秒 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三、体会1秒 1.看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数数:数到60 看走了几秒。就是几分? 3.同桌合作: (1)做一次深呼吸用()秒 (2)跳绳20下用()秒 (3)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 四、实际应用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夏天午睡大约1()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 (3)脉搏跳10次用了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出示各钟表同桌先互相说,然后交流。 3.趣味题: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五、拓展思维:估一估1分钟的长短 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吗? 师计时,学生活动,记录下数据,在全班交流。 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慢慢的数到60下,估计就是一分了。生2:我是用写字的方法,我写了25个字估计要一分钟。 六、全课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

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 用一个力F来等效代替几个力时,被代替的几个力叫F的分力,用来代替的F叫这几个分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已知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二力合成:

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详案

大班科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 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期即进入了幼小衔接阶段,为了能让孩子提前意识到进入小学后紧张、紧凑地时间安排,在开展教学及日常活动中我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抓紧时间!”。虽然孩子们都知道“时间”的存在,但是很难通过解释说明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它的意义。整理玩具时,边玩边整理;写字时东张张西望望,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在假期里,我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一分种有多长》。 在这个活动中,我想实现两个教育目标:一是让孩子体验到一分种的长短,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意义,这是活动的重点;二是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也是活动的难点。 时间滴答滴,意义大无穷,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时间”的存在,但是“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通过活动使孩子们有个相对的时间概念,也明白了短短的60秒却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带来无穷的快乐。 《纲要》指出: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幼儿的过程体验,这是唤起幼儿主体意识的核心,是引导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学会学习的关键。而时间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他们脑海中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能做多少事?因此本次活动主要以幼儿的“体验”为主,让他们通过亲自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长短,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意义。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体验一分种的长短,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在游戏中感知时间,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时钟一个、动画视频。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3、操作统计表每组一份

幼儿园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一分钟有多长 活动目标: 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活动准备: 1、调查表事先每人一份 2、穿珠子、夹玻璃球、套曲别针的操作材料 3、派克笔一支、记录纸三张 4、时钟一个、一分钟沙漏一个、PPT 活动流程: 一、认识时钟,感知一分钟 1、提问:孩子们,你们认识时钟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时钟,咱们来一起看一看时钟上都是有些什么?对,时钟上有时针、分针、秒针,还有1——12的阿拉伯数字)那么你们认识时间吗?现在是几点钟?好,老师把现在的时间点分先记在黑板上。好,我要继续提问了,谁能告诉我时钟上哪一根针走一圈时一分钟呢?对,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那么一分钟有多长呢? 2、出示一分钟沙漏,让幼儿静静地等一分钟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是很长的,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是很短的,现在咱们就静静地等一分钟,看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是时间沙漏,是一个计时工具,里面的沙子全部流完就是一分钟,好,开始。 3、教师总结:一分钟已经过去了,孩子们,一分钟其实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二、一分钟你能干什么

1、那么孩子们,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干些什么呢?记住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做这些事情,那么大人呢?咱们来一起看一下。(PPT) 2、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一分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一分钟你到底能做些什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材料:夹玻璃球、套曲别针、穿珠子。四个小朋友一组,过一会老师说计时开始的时候,小朋友的小手就可以工作了,不过请你们记住了,我们不是比赛,所以说小朋友不要紧张,如果你一紧张,小手一抖,你会更慢的。准备好了吗?开始! 3、请幼儿数一数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个玻璃球球、套了多少个曲别针,并请幼儿报数其他幼儿记录。 现在请小朋友来报数,报出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个弹球、套了多少个回形针,每个小朋友都是有任务的,你要记住他们最多的是谁?有多少?最少的是谁?有多少?一会请你来记。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练习题详解

(一)力与运动练习题 1同学们骑自行车上学,当停止用力蹬脚踏时,自行车仍然能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自行车具有_________的缘故;但自行车运动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由于自行车受到了_________的作用. 2一个重为50N的物体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加10N的水平拉力,则它在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将该物体用绳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为__________N;若使物体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则向上的拉力应为_______N。 3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为4m/s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若速度为1m/s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合力为___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0N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4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力将匀速下落,它的体重为650N,伞重200N,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为_________N,伞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N。 5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方向向东,大小为20N,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方向向西,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10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 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4kg,乙物体的质量为6kg, 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_________N;如果当拉力F增大到20N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 的速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_________N。 二选择题 7下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 8一个人用100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只重40N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方向正确的是() A合力大小为60N,合力方向竖直向上B合力大小为60N,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合力大小为140N,合力方向竖直向上D合力大小为140N,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9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刚开始发射的火箭;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D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10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0.4N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拉力增大为0.6N,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 0.4N B 0.6N C 0N D 0.2N 11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拉力F1、向右的拉力F2及摩擦力f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F1=4N,F2=10N,则() A f=6N,方向向左 B F1与f合力的大小是4N,方向向左 C F2与f合力的大小是2N,方向向左 D 在物体上叠放一个重100N的物体,拉力不变,物体仍静止时,f将增大 12物体A只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与F2的作用,对于F1、F2的合力F的大小以及物体A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若F1与F2方向相反,F一定为零,物体A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若F1与F2方向相同,F一定不为零,物体A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若F1与F2方向相反,F一定为零,物体A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若F1与F2方向相同,F一定不为零,物体A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13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0N B 3N C 6N D 12N 14判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是() A大小均为10N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始终为零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D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1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使它分别在水平桌面上 和并排在桌面上的几根圆木棍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 别为3N和1N.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这组实验可以比较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B用这组实验研究摩擦力时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 C由这组实验可以得出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的结论 D由这组实验可以得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3N和1N

幼儿园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反 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 简单分析,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拖拉,抓紧时间,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一分 钟有多长教案吧。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 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随着省级课题《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对我们 的课题探索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发 现数学、感受数学,又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和生活中某 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近阶段,我们班围绕主题《一切都在变》与幼儿一起结合其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学习,其中在探索时 间的变化这一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存在时间观念差、做事拖 拉的现象。于是生成了《我和时钟交朋友》系列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是其中的活动之一。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 间的存在,体验时间的长短及时间与我们生活节奏的关系,从而增强 大班幼儿的时间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对自 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2、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拖拉, 抓紧时间。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 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 2、物质材料准备:教育挂图、大时钟1个、小时钟5个、记录表、笔、橡皮泥、皮球、串珠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生活小故事〈〈一分钟〉〉。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明明上学会迟到?” 二、引发猜想:一分钟有多长?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 三、亲身探究与体验。 1、在时钟的协助下,请全体幼儿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懂得一分钟是秒针绕钟面一圈)引导讨论:一分钟你能做好哪些事 情? 2、游戏:“一分钟穿衣服”,初步感受动作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一分钟有多长数学教案

一分钟有多长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一、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二、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懂得珍惜时间,明白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一分钟的时长。 (一)谈话导入 (二)游戏:找朋友 师:现在是上午X点X分,让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提问:你们觉得刚才这个游戏有多长时间? (三)设置问题引发幼儿表述自己对1分钟时长的看法: 师:你认为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呢?(幼儿自由表述) 二、感知一分钟: (一)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师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2、跟着秒针数60次,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知识性的问题使用课件直观的引导幼儿感受,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概念,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打基础。) (二)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1、你认为一分钟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表述) 2、请幼儿进行一分钟区域活动 师:刚才你们用1分钟做了多少事情,一起交流一下。 小结:怎么1分钟都过得这么快呢?同样花一分钟的时间,但每个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有的事情比较难,有的事情比较简单,所以结果不同。 (这一环节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既能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一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到节约时间的必要。) (三)再次体验一分钟的时长,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1、拔萝卜竞赛:体验如何用同样的一分钟做更多事情。 (1)教师讲解竞赛方法和规则。 (2)幼儿竞赛,评出获奖队。 (3)获奖队员分享经验。 教师小结: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他不会因为喜欢你,就站着不动,等你,也不会因为不喜欢你就快点走。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相同的事情,但因为每个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动作慢了,完成的事就少了,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抓紧每一天,抓紧每一个小时,抓紧每一分钟。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那样我们就会做更多的事情,完成更多的心愿。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盐城市区支付宝共享单车几乎遍布了每个小区,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自行车上为了减小摩擦的地方是 A.自行车把手为橡胶材质B.自行车轮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纹 C.在自行车轮轴处加润滑油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自行车的车把为橡胶材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自行车的轴承中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可以减小摩擦,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2.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 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甲<f乙 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乙 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在水平面上移动,乙在斜面上运动,则甲的压力大于乙的压力,所以甲中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中受到的摩擦力.所以A错误;

B.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此B正确; C.在乙中,拉力不仅要克服摩擦力的大小,还要克服重力,所以拉力大小大于摩擦力.所以C错误; D.这两次实验中,控制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D错误. 3.在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某段时间内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D.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大小不变,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 乙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故D正确. 4.如图所示,单摆中的小球在ABC间不停地往复运动,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在A、C处的势能最大 B.小球在B处只受重力作用

一分钟有多长教案讲课讲稿

一分钟有多长教案

一分钟有多长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 (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 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 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 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 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 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 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 幼儿操作。 (5) 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专题试卷(有答案)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20分钟收取答题卡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 ( 2分)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2. ( 2分)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3. ( 2分) (2015?济宁)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 B. 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 C. 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 D. 图丙: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 4. ( 2分) 以下物体中,物重约为20牛的是() A. 一头牛 B. 一个鸡蛋 C. 一只鸭 D. 一本物理课本 5. (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t棉花和1t铁块相比,铁块受到的重力较大 B. 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 物体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重力是一回事 D. 通常情况下,1kg=9.8N 6. ( 2分) (2011?成都)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 B.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 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 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成绩

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

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2、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PPT“时钟”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橡皮泥和一次性杯子,积木,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幼儿回答 2、教师:“今天老师来和小朋友来玩两个游戏,但每个游戏只能玩一分钟,问:”玩多久啊?”(再次强调幼儿几分钟)? 游戏一、请幼儿轻轻的先站起来玩玩木头人的游

戏。 附:山上有个木头人, 不会说不会动, 动动就是小蜜蜂?(请一位老师计时) 教师:“没有关系我们继续来,(教师计时) 总结教师:“你们说一分钟快吗?”幼儿回答:“快,”看样子你们都觉得一分钟过的很快。“ 接下来我们来玩第二个游戏,扎马步,时间也是规定在一分钟,谁愿意上来示范?(请幼儿来示范)教师讲解示范:我们在扎马步时动作一定要规范,你们来看,“双腿打开,半蹲之后,双手伸直,放在胸前,”(提示幼儿半蹲)那,这个有时间要多久呢?一分钟。这一分钟,不能动,也不能讲话如果你真的坚持不住,你就轻轻的走到位置上坐下。 现在请小朋友找到一个空旷的位置不能挤在一起,那我们准备开始了,也麻烦老师给我们扣时间,预备开始!!!坚持不住的可以找到位置坐下来。 教师:“那我们入座给自己放松、放松。” 教师:你们觉得这一分钟,是快还是慢?幼儿回答。 教师:“对,我也觉得慢。刚才在玩木头人的游戏有人说快,扎马步的时候有人说慢,那到底一分钟是

一分钟有多长教案

一分钟有多长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 (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 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 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 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 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 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 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 幼儿操作。 (5) 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