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坝绿洲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对植被变化影响
浅析渭干河灌区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

浅析渭干河灌区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摘要:地下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根据对新疆渭库绿洲的研究,得出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的数据,对渭干河灌区的地下水埋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渭干河地下水埋深从渭干河的近处到远处逐渐下降,距离渭干河越近,地下水位越高,距离渭干河越远地下水位越低。
春季的地下水埋深相较于其他季节有下降趋势,地下水埋深也是逐年下降,所以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地下水资源,节约地下水资源。
关键字:地下水埋深、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渭干河灌区正文:地下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地下水资源是一定期限内,提供人类使用并且能得到补充而恢复的淡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的含量是非常有限的,而地下水的含量对绿洲的生态有着很深的影响,由于人类近几年对生态环的破坏,导致之地下水的污染、水质下降,由于树木草地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徒弟荒漠化,地下水资源由此受到不晓得影响,因此科研人员加大研究力度,由点及面从研究渭干河灌区地下水深来了解地下水深的变化。
渭干河灌区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冲洪积平原,他它是新疆具有代表性的冲击平原,渭干河灌区是喜娘一个古老的平原,经过广大劳动人民千年的努力,这里水草丰茂,人们的农业发展也很繁荣,但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的无知,生态环境有所破坏,地下水资源也受到了冲击,所以对渭干河灌区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地下水深的变化,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来保护地下水资源,然后利用资源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发展。
由研究表明,渭干河灌区春季的地下水位相比其他三个季节的低,表明春季的灌溉对地下水埋深有一定的影响。
从空间特征研究可以看出,河水的渗透对地下水埋深有影响,距离渭干河越近地下水位越高,距离其越远,地下水位越低。
1.地下水埋深的空间特征根据历年研究人员所记录的资料看,渭干河灌区靠近渭干河的地方地下水位高,而远离渭干河的地下水埋深。
因为河水的渗透力有限,所以距离近的渗透的比距离远的多,因此距离近的地下水位高.植被茂盛的地方地下水资源丰富,相比而言植被稀少的地区地下水资源稀少。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人工绿洲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研究

防
护
林
科
技
De c ., 2 0 1 3
第 l 2期( 总 1 2 3期 )
P r o t e c t i o n F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No . 1 2 ( S u m No . 1 2 3 )
本 不 随 月份 的 变 化 而 变化 。
关键词 : 地 下水 位 ; 动态变化 ; 鸟 兰 布和 沙 漠 中 图分 类 号 : S 7 1 5 文献标识码 : A
Dy n a mi c Cha ng e s o f Gr o u n d wa t e r Le v e l a t Ar t i f i c i a l
文章编号 : 1 0 0 5 —5 2 1 5 ( 2 0 1 3 ) 1 2 -0 0 0 1 —0 3
乌 兰 布 和 沙 漠 东北 部 人 工 绿 洲 地 下水 位 动 态 变化 研 究
肖彩 虹 , 郝 玉 光 辛 智 鸣 , 刘 芳 , 郭承 德
,
( I .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沙 漠 林业 实 验 中 心 , 内 蒙古 磴 口 0 1 5 2 0 0 ; 2 . 内蒙 古 磴 口农 业 局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 心 , 内 蒙古 磴 口 0 1 5 2 0 0 )
摘
要: 根 据 鸟 兰布 和 沙 漠 东 北部 人 工 绿 洲 2 0 0 6 -2 0 1 2年 1 O 眼 地 下 水 位 观 测 井 资料 , 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传 统 统 计 学 对 该 地 区
地 下水 位 时 空 变化 动 态 进 行 了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近 7年 来 不 同灌 溉 区地 下水 位 动 态 变化 呈现 不 同 的规 律 : ( 1 ) 黄 灌 区 比 井 灌 区及 荒 漠 区 地 下 水 位 均 高 。与 荒 漠 区相 比 , 第一、 第二 实验 场 黄 灌 区地 下 水位 平均 高 出 3 . 5 4 3 m和 3 . 3 1 6
《基于SWAT-MODFLOW对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数值研究》范文

《基于SWAT-MODFLOW对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数值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在我国的采水量不断增加,因此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对于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流域,如何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地下水位变化并进一步合理开采资源变得尤为关键。
本论文通过运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和MODFLOW (Modular 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两大模型,对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数值研究。
二、研究区域及背景宋古超采区位于我国某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因此,对该区域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SWAT和MODFLOW两大模型进行数值模拟。
SWAT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而MODFLOW模型则用于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地下水位的变化。
(一)SWAT模型应用首先,根据宋古超采区的地理、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数据,建立SWAT模型。
通过输入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等参数,模拟地表径流、蒸散发等水文过程,从而为MODFLOW 模型提供边界条件和输入数据。
(二)MODFLOW模型应用在SWAT模型的基础上,建立MODFLOW模型,将SWAT 模型输出的数据作为MODFLOW模型的输入。
通过设定合理的参数,如渗透系数、储水系数等,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地下水位的变化。
四、结果分析(一)模拟结果通过SWAT-MODFLOW模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结果表明,在过度开采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二)结果分析分析模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宋古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受过度开采的影响较大,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格局动态及土壤水文特性研究

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格局动态及土壤水文特性研究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格局动态及土壤水文特性研究摘要:荒漠绿洲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过渡带是绿洲植被与荒漠植被之间的关键区域。
本研究通过对某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并结合土壤水文特性的研究,探讨了绿洲过渡带的生态环境特征、植被格局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植被格局;土壤水文特性1. 引言荒漠绿洲是位于干旱地区的一片绿洲,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的稀有景观。
绿洲过渡带是绿洲与周围荒漠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征。
绿洲过渡带植被格局的动态变化以及土壤水文特性的研究对于了解荒漠绿洲的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方法选取某荒漠绿洲过渡带作为研究区域,设立样地并进行定期观测。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斑块植被的分布情况,并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植被格局分析。
同时,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水分含量和质量的测定,通过水文特性的研究了解绿洲过渡带土壤的水文状况。
3. 结果与讨论3.1 斑块植被格局动态观测结果显示,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的格局动态变化明显。
在干旱季节,斑块植被呈现出较小的分布面积和数量,而在湿润季节,斑块植被则呈现出较大的分布面积和数量。
这种动态变化与季节性降雨量的变化密切相关,表明斑块植被对水分的敏感性。
3.2 土壤水文特性土壤样品测定结果显示,绿洲过渡带的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较高,而深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较低。
这种垂直分布特征与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表明斑块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4.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某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斑块植被格局动态变化和土壤水文特性的研究,揭示了绿洲过渡带生态环境特征和植被格局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格局受季节性降雨量的影响较大,并且斑块植被对土壤水分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这一研究对于了解绿洲过渡带的生态过程和植被格局的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近10年地下水位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度的观测资料 , 研究 了该绿 洲 近 1 来地 下 水位及 0a 矿化 度的时空 变化特 征 , 并分 析 了其变 化原 因。
地下水在 绿洲 灌 区埋 深 一 般小 于 3m, 使 土 致 壤盐渍化 问题 突 出。补 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为上游 地下水 的侧 向
~
已成 为困扰许多地 区生 态环境保 护和社 会经 济持续 发展 的严重 问题 。在 干旱 地 区 , 资源 恶化 往 往导 水 致沙漠 化迅速扩 展n J 。因此 , 对水 资源变化 动态 、
原 因及其合 理利用 的研究 已成为 当今世界普遍 关注
的问题 。
2 6 . i, 83 4rn 平均气 温为 l .℃ ~1 .0 , 端最 a 05 14 ℃ 极
近些年来 , 全球 气候 变 化 和人类 对 水 资源 的不 合理开 发利用 , 导致 水 资源 数 量减 少 , 质量 恶化 , 这
.
县相邻 , 西与温 宿县接壤 , 是一个典 型的扇形平原 绿 洲 。该 绿洲 面积 5 .9 0 m , 6 0 6X14 2 占全 疆绿 洲 面积 h 的 38 . %。研 究 区深居 内陆 , 降水 稀 少 , 发 强 烈 , 蒸 温差大 , 大沙多 , 风 日照 时间 长 , 典 型 的大 陆 性气 为 候 。该 区年均降 水 量为 5 . m, 16m 蒸发 量 为 19 . 920
1 研 究 区概 况
11 自然条 件 .
流入 、 渠系引水 、 田间灌水 、 水库蓄水 、 渭干河 一库车
河原河 道放水及 塔里 木 河河 道输 水 等 的渗入 转化 。 地下水 随 地 形 由 高 向低 渗 流 , 力 坡 度 3 5 ~ 水 .‰
渭-库绿洲土壤盐分时空动态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

10-20、20-40 cm土层FVC、pH、GWS、GWL、SMC、TWI对土壤盐分含量变化的综合解释比例均达到54%。
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次之,pH最后。(2)2006-2017年渭-库绿洲土壤盐分含量呈西北向东南升高的空间变化特征。
0-10、10-20、20-40 cm剖面层土壤盐分含量主要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土壤盐分含量下降趋势不断减弱。
盐渍化多发生在研究区的东、东北、东南部,绿洲边缘以及荒漠交错带部分,且多为重度盐渍化、极度盐渍化。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土壤盐渍化面积相对减少且盐渍化程度相对减弱。
(3)整体上研究区内地下水位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的趋势,绿洲内高于交错带区域,绿洲内局部区域沙雅灌区下游以及跃进水库南部地下水位普遍高于其他区域。绿洲内地下水位虽然较浅,但盐渍化现象不明显,交错带区域相对绿洲地下水位较深,但土壤盐渍化发生明显。
2006-2015年采样期地下水位空间动态变化与年地下水位空间动态变化一致。与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趋势一致,2006-2015年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
(7)植被覆盖度(FVC)、pH、地下水矿化度(GWS)、地下水位(GWL)、地形湿度指数(TWI)、土壤含水率(SMC)是良好的解释变量。各土层驱动因子(FVC、pH、GWS、GWL、TWI、SMC)对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一致,均依次为:FVC>pH>GWS>GWL>SMC>TWI。
(6)2006-2017年采样期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中高覆盖。采样期7、8、9月份研究区高植被覆盖区域在40%左右,主要分布在绿洲内。
枯水期与丰水期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

枯水期与丰水期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也日益受到关注。
我们将分析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阶段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原因与影响。
枯水期是指气候条件干燥的季节,降雨量较少,河流与湖泊的水位下降。
在这个时期,地下水受到降雨的影响较小,水位与地下水位密切相关。
在一些干旱地区,除了降雨稀少,人类过度地开采地下水也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水井的供水能力减弱,农田灌溉受到影响,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水源匮乏的情况。
此外,地下水位下降还会导致地表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改变,地下水对地表水形成的补给减少,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反,在丰水期,气候条件湿润,降雨量较多,河流湖泊水位上升。
这个阶段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主要与降水量和河流水位的变化有关。
降水量的增加会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使地下水位上升。
同时,降水增加也会导致河流湖泊水位上升,河流湖泊的淹没区域扩大,地下水受到地表水的补给增加,地下水位进一步上升。
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升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在某些地区,由于土壤含水量较低或者地下水不易渗透等因素,丰水期地下水的补给量可能有限,地下水位上升受限。
除了气候因素外,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动态变化也起到重要影响。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活动都会对地下水的操控产生一定影响。
在枯水期,由于降水稀少,农田需要大量地下水灌溉,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而在丰水期,由于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利用减少,地下水位有机会得到恢复。
因此,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控制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对于维持地下水动态平衡至关重要。
总之,枯水期和丰水期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是气候和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
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对于科学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维持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绿洲边缘固定沙丘水分时空动态变化

干旱 、 半 干旱 地 区合 理利 用水 分 、 保 证 植物 正 常 生长 和 防治 荒漠 化 提供 科学 依据 。通过 对 巴丹吉 林 沙漠 南 缘
沙丘 水 分 的定点 观 测 , 揭 示 了该 区沙 丘 水 分 的时 空 分 布特 征 , 以期 为半 干旱 地 区生 态建 设 、 水分 利 用提 供 参
mm; 主导 风 向为西北 风 ( NW ) , 平 均风 速 2 . 4 m/ s , 最 大风速 为 2 3 . 0 m/ s 。 目前 民勤地 下 水位 急 剧 下 降 , 2 0
致水 分 的 时间分 配 不均 _ 4 ] 。沙生 植 物对 降水 的 吸收 , 主要 通 过沙 丘水 分来 实 现 ; 水分是 植 物生 存 、 生 长发 育 的关 键 因素 , 对 植 被 的 稳定 生 长 与恢 复重 建 具 有 极 大
第 3 3卷
第 4期
草 原 与 草 坪 2 0 1 3年
7 1
绿 洲 边 缘 固 定 沙 丘 水 分 时 空 动 态 变 化
王方琳 , 徐 先英 , 柴成武 , 唐卫东
( 甘肃 省荒 漠 化 防治重 点 实验室 / 甘 肃省 治沙 研究 所 , 甘 肃 武威 7 3 3 0 0 0 )
基 金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3 1 1 0 0 5 1 9 , 4 1 1 6 1 0 0 6 ) 和 甘 肃 省重点项 目( 1 l o 7 R J Z A O 9 9 ) 资 助 作 者 简介 : 王方 琳 ( 1 9 8 5 一 ) , 女, 甘肃 天水 人 , 学士, 研 究 实 习员 , 从 事荒漠生态与荒漠 化防治研究 。
游, 属 腾格 里沙 漠 的西 部 边缘 , 地理位置 E 1 0 2 。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