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矿资源分布特点及储量增长的途径
江西铜业:低成本战略的铜业资源巨人

江西铜业:低成本战略的铜业资源巨人李洪冀【期刊名称】《《中国金属通报》》【年(卷),期】2009(000)046【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矿产资源; 低成本战略; 铜业; 巨人; 江西; 成本优势; 资源储量; 资源储备【作者】李洪冀【作者单位】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公司成本优势明显,平均成本低于市场预期。
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储量国内第一,海外项目大幅提升了公司的资源储备,并为今后的原料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未来矿产铜产量稳步增长。
公司是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为一体的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也是重要的黄金、白银及硫化工原料生产商。
公司铜精矿、阴极铜及铜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2008年,公司矿山产量15.9万吨,阴极铜产量70.2万吨,分别占全国17%和18.6%。
公司是中国首家有色矿业类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6月12日成功发行了656,482,000股H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和伦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同时挂牌上市,是中国首家境外上市的矿业公司。
2001年12月21日,江西铜业成功发行23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公司盈利主要来自于四块:自有矿山、冶炼加工费、铜加工、副产品收益。
公司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截至目前,据我们估计,公司的铜储量达到1228万吨,黄金储量430吨,银储量8710吨,钼储量30万吨,伴生硫及共生硫储量10390万吨,是国内铜资源储备最大的企业,未来三年之内自产铜产量将达到22万吨。
此外,作为国内铜的领头者,公司积极对海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于2008年成功的收购了加拿大北秘鲁铜业40%的股权以及阿富汗艾娜克铜矿25%股权,大幅提升了公司的资源储备,并为今后的原料供应提供了有利保障,使公司权益铜储量达到1661万吨,黄金482吨,银8776吨,钼35.6万吨。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电子、机械、建筑等行业都需要铜作为 原材料。
铜矿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某些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经济 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铜矿资源而发展缓慢。
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某些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可能会成为铜 矿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铜矿以满足国内需求。
湖北铜矿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大冶、黄石、 十堰等地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地 壳运动、板块 碰撞等形成的 地质构造对铜 矿的形成和分 布有重要影响
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可以形 成铜矿床,岩 浆的性质和活 动方式对铜矿 的分布有影响
地下水:地下 水可以溶解和 搬运铜元素, 形成铜矿床
气候条件:气 候条件可以影 响铜矿的氧化 和侵蚀,从而 影响铜矿的分 布
加强铜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开 采和盗采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铜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加强铜矿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 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铜矿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
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铜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铜矿资源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矿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铜矿资源的类型:硫化物 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 等
氧化物型铜矿的特点:品 位低、难选、储量小
江西东乡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实践探究

58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江西东乡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实践探究孙喜新(辽宁省冶金地质四〇二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鞍山 114002)摘 要:江西东乡铜矿是我国发现历史时期较早的中型铜矿矿山,现阶段经过长期的开采与应用,江西东山铜矿的矿产资源已经逐渐开发殆尽,因此结合江西东乡铜矿的地质矿产特征以及成矿规律,找出该地区的隐伏矿床,进一步扩大江西东乡铜矿的矿产开发规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前人对于江西东乡铜矿的矿产地质特征和相关勘测数据进行研究,进一步针对江西东乡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实践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成矿的矿岩以斑岩型铜矿为主,现阶段已经成为了赣东北斑岩铜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地区的花岗岩闪长斑岩小岩体以及深部隐伏斑岩体出现了连续连接的状态,为该地区的找矿提供了有效的指导途径,是该矿区成矿的主要形成条件,因此基于此条件进行江西东乡铜矿的地质特征和进一步找矿分析,为解决江西东乡铜矿的矿产资源危机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江西;东乡铜矿;地质特征;找矿实践中图分类号: 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3-058-2收稿日期:2019-03作者简介:孙喜新,男,生于1986年,汉族,吉林大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勘查。
江西东乡铜矿位于江西东北地区,其地理位置属于德兴 - 遂川深断裂带以及广丰——萍乡构造带交接部位,在江南地体南缘、江西东北地区德兴地体的西南部位,该地区的矿床类型主要以铜矿为主,此外还有同屋多金属矿床。
江西东乡铜矿矿区属于江西东北地区有色金属成矿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地区的矿床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充分的结合东乡铜矿矿区的成矿条件然后应用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理论,结合地质学成矿构造学以及矿物岩石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江西东乡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一步分析与研究,从而构建江西东乡铜矿找矿实践策略,对于该地区的找矿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江西省德兴市德兴铜矿铜厂矿区西北深部成矿浅谈

江西省德兴市德兴铜矿铜厂矿区西北深部成矿浅谈德兴铜矿铜厂矿区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组成部分,位于中国江西省德兴市东北方向,属于德兴市泗州镇管辖,是德兴铜矿的主要产区之一,核定生产规模为2970万吨/年。
近年来,随着对表层铜矿的大量开采,矿区的开采深度逐渐加深,本文将从铜厂矿区西北深部矿藏的成矿方面略作剖析,旨在促进德兴铜矿铜厂矿区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开采量和资源利用率。
标签:矿区德兴铜矿深部成矿铜矿德兴铜矿铜厂采区是江西铜业公司的最主要矿山之一。
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服务年限的增加,德兴铜矿铜厂采区每年以2~3个台阶的速度不断向地下延伸,德兴铜矿铜厂采区的地质储量正在逐渐减少。
部分采取的勘探程度已远远达不到开采设计的要求,例如,在采区西北部的黄坑区域的地质勘探深度基本为200 m×200 m,少部分为100 m×200 m,难以控制矿体的形态,因此为增加矿区的地质储量,应当对铜厂矿区的深部成矿规律进行勘探,加大矿区的地质储量。
1德兴地区简介德兴铜矿铜厂矿区位于德兴市东北方向直线距离约18km处,属于德兴市泗州镇管辖。
该区内经济主要以有色金属采矿业和农副产品的加工为主,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素有“铜都”、“金山”、“银城”的美誉。
德兴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露天铜矿,年产铜金属量达12万吨,区内金、银都有色金属都有较高的储量。
2区域地质历史德兴铜矿田处于扬子准地台的江南台隆与钱塘江台坳两个正负二级构造单元交接部的北西部。
上述隆、坳是以规模宏大的赣东北深大断裂为界,沿赣东北深大断裂的北西侧,自婺源东坑口向南西经德兴铜矿田、银山矿田、弋阳姚坂、直至东乡枫林一带是本省重要的铜铅锌多金属一级成矿带。
由于该地区的大地构造,主要构成了3种成矿系列。
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和变质铜成矿系列。
铜厂矿多产于花岗岩和千枚岩内、外相接处的地方,矿体分界明显。
3以往对资源储量的现状调查统计据有关资料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铜厂矿区资源储量:铜厂矿区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矿石量622838.72千吨,铜金属量2873276.06吨,平均品位0.461%,动用资源储量(111b+122b)矿石量479499.71千吨,銅金属量2316147.6吨,平均品位0.483%,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11b+122b+333)矿石量1102338.43千吨,金属量5189423.66吨,平均品位0.471%;伴生钼矿保有资源储量(333)金属量70205.95吨,共有资源储量(111b)金属量54643.88吨;伴生金矿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333)118339.4千克,共有(111b)金属量91104.95千克;伴生银矿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333)682.65吨,共有(111b)金属量525.53吨;伴生硫矿保有资源储量:(333)10189.47吨,共有(111b)7783.38吨。
东乡铜矿开采情况报告

东乡铜矿开采情况报告
东乡铜矿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东乡县,是该地区重要的铜矿资源之一。
以下是该铜矿开采情况的报告。
自2015年开始,东乡铜矿开采进展顺利,年产量逐年增加。
铜矿石的开采主要通过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进行。
在露天开采方面,铜矿石的采取主要通过爆破方式进行,然后通过装载机将矿石装载到运输车上,运往加工厂进行矿石的破碎和浸出。
采取露天开采的优势是操作相对简单,生产效率高。
自2015年以来,该矿的露天开采量每年稳步增加,2019年达
到了200万吨。
而在地下开采方面,利用地下采矿井的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的开采相对较为复杂,需要钻探、爆破、采运等多个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地下开采效率也在逐步提高。
2019年,地下采矿达到了150万吨,占总产量的40%左右。
除了开采铜矿石外,东乡铜矿还注重环保和资源利用。
在开采过程中,铜矿尾矿通过浸出方式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铜资源,并进行环境治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铜矿石破碎后产生的精矿渣和其他废弃物也进行合理利用,用于生产建材等。
通过上述努力,东乡铜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9年,该矿
的铜矿石年产量达到了350万吨,较2015年的200万吨有大
幅增长。
这不仅为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也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发展。
总之,东乡铜矿的开采情况良好,铜矿石产量逐年增加。
该矿注重环保和资源利用,在开采过程中进行环境治理,并充分利用废弃物。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江西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江西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黄考辉;王平【摘要】江西铜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也是世界两大超大型斑岩铜矿之一,其分布广阔,本文主要通过以江西德兴铜矿、红山铜矿为例分析了江西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希望为江西铜矿找矿项目提供指导.【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2页(P198-199)【关键词】斑岩铜矿;时空分布;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江西【作者】黄考辉;王平【作者单位】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江西鹰潭335000;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江西鹰潭3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3工作单位: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
研究方向:地质找矿勘探。
联系方式:**************************斑岩铜矿床(porphyry copper deposits),是在地槽岩浆作用下,与具有斑状结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集中分布于新生代,世界上90%超大型斑岩铜矿在大陆边缘,太平洋西岸[1]。
斑岩铜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地带。
世界上超大型斑岩铜矿仅有中国江西德兴铜厂铜矿和印尼格拉斯贝格。
本文分析江西斑岩型铜矿时空分布特征,重点对德兴铜矿、红山铜矿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成矿规律,为下一步勘探提供指导意义。
斑岩型铜矿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等形成稳定可矿物结构层次特征。
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斑岩铜矿床具有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
江西斑岩型铜矿分布特征中,矿体和热液岩中具有稳定分带性,偏基性侵入体含矿岩浆建造所侵入地壳厚度和成分。
江西斑岩型铜矿时空分布中,江西著名斑岩型铜矿有德兴铜矿、红山铜矿、永平斑岩铜矿等,江西斑岩铜矿时间上分布主要集中在新生代,约53.4%,其次为中生代,约30%,江西这种矿石中铜与钼比值中,WO3品位0.08%~0.26%、Cu品位0.8%~3.1%,非金属矿物排序:Fe3+一Mo(Cu)一Cu(Mo)。
德兴铜矿位于江西省德兴市境内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据

检化中心是采、选、科研、动力等单位的检
化职能组室,已建成了与矿山生产能力相适应、 相配套的检测体系,承担着全矿生产的检测与化 验、精矿装运、金属平衡管理、报表生成和进出 物资计量等任务。检测点遍布在全矿各生产单位, 检测能力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是矿山各类 生产技术数据集成和信息反馈中心。
通过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孔雀石怎样
变成了铜精矿,体会到德兴铜矿全体员工在铜 土地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以自己生 活在这样的铜都而骄傲、自豪。
采集 运输
破碎 研磨
选矿
脱水
冶炼 加工
三、活动具体过程
1、分组,分为四组;
第一组: 走进官帽山
组长: 谢瑾睿
第二组: 铜花绽放
组长: 陈书琰
第三组: 精益求精
组长: 王庆坤
第四组: 铜星璀璨
组长: 廖鹤
2、各小组收集资料、图片等;
3、汇报交流。
德兴铜矿有铜厂和富家坞两个采区,承担着江西 铜业集团公司80%以上自产铜精矿原材料的供给任务。
采矿场目前采用独立式间隔开采工艺系统(电
铲—汽车运输),以后到深部开采时,可能采用半连 续开采工艺系统(电铲—汽车—半固定式破碎站—胶 带运输)。
选矿有泗洲和大山两个选矿厂, 其中大山选矿厂的选矿工艺、主体 设备配置,借鉴了国外大型斑岩铜 选矿厂的设计和生产实践,目前已 实现6万吨/日生产能力。泗洲厂老 厂新办,目前也达到了4.5万吨/日的 生产能力。
德兴铜矿位于江西省德兴市境内,总面积约37平方公 里。据记载,早在唐宋年间,德兴矿区就有采铜的历史。 目前已探明铜矿石储量16.3亿吨。矿藏特点是储量大而 集中,埋藏浅,矿石可选性好,综合利用元素多,伴有 大量的金、银、钼、硫、铼等稀有金属。
江西省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特征及矿物赋存规律

江西省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特征及矿物赋存规律徐力千,陈晓群(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2)摘 要:江西省作为我国矿产储存大省,其铜多金属矿储量丰富,但由于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失误导致矿产利用率不高。
为此提出对江西省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特征及矿物赋存规律的研究。
从江西省铜多金属矿矿区特征和矿体特征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地质特征,探讨铜多金属矿的矿物赋存规律。
合理的选用勘查技术进行地质勘查,以提高江西省铜多金属矿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铝土矿;探采结合;出矿质量;探矿成本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5-0098-2Geological prospec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 occurrence regularityof Jiangxi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XU Li-qian,CHEN Xiao-qun(Jiangxi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Jiangxi geological survey brigade,Nanchang 330002,China)Abstract: Jiangxi Province is a big mineral reserve province in China, and it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reserves are rich, but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not high because of the mistake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Therefore,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Jiangxi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and ore bodies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s discussed.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reconnaissance technology for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Jiangxi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Keywords: bauxite;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bination; ore quality; prospecting cost现阶段,我国主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特征的勘查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操作失误现象导致矿产的利用率不高,严重限制了我国地质勘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铜矿资源分布特点及储量增长的途径
[摘要]本文对江西铜矿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勘探和储量的增长前景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铜资源矿床类型产出特征探矿远景
我省铜矿找矿始于5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全省已发现的铜矿床(点)300余处,其中超大型、大型7处,中型6处,小型38处,全省累计查明铜资源储量1555.37万吨。
江西铜矿主要分布在德兴、九江和上饶地区,查明了铜厂、富家坞、朱砂红、城门山、武山、永平、银山等特大型及大型铜矿7处,枫林、村前等中型富铜矿2处,铜矿储量约占全省总储量的98%。
为了回收的矿产资源,本文总结了铜生产的特点,对矿产资源勘查的地质特征、分布、生产和储量增长方式的介绍。
1江西铜矿床类型
江西铜矿床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斑岩型、层控型、矽卡岩型、陆相火山岩型等,还有少量的其它类型和伴生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是江西省最主要的矿床类型,其特点是储量大,矿化分布均匀,保有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58.4%。
层控型铜矿床也是一种主要的矿床类型,保有储量约占22.7%,其次矽卡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分布也很广泛。
除了以上4种类型,有少量其他类型矿床。
铜主要是与(CO)小规模的钨锡矿床中,两个随主要产品作为副产品回收。
2江西铜矿床分布区域
江西铜矿床主要分布德兴—乐平区、九江—瑞昌区、上饶地区、上高—萍乡区、赋春—塔前区五个矿集区。
(l)银山—金山—铜厂Cu-Ag-Pb-Zn-Au成矿区:主要有铜厂、富家钨、朱砂红、银山等4个大型铜矿床,以斑岩型为主兼有火山岩型矿床,全区探明储量达965.10万吨,占全省总储量63%。
规模较大此外尚有金矿床、铅锌银矿床、是我省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
(2)九江—瑞昌Cu-Au成矿带:主要有城门山、武山、东雷湾等大中型矿床,成矿类型有层控型和矽卡岩型,全区探明储量约302.15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20%。
(3)铁砂街—永平—东乡Cu-Pb-Zn-Ag-Au多金属成矿区:主要在永平、东乡、铁砂街大中型矿床,成矿类型有主要是似矽卡岩型、火山碎屑型和海相细碧角斑岩型,全区探明储量约206.36万吨,占全省总储量13%。
(4)兴源冲—村前Cu-Au成矿区:主要有村前、七宝山、志木山等中小型
矿床,多为层控型、矽卡岩型,全区探明储量27.03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2%左右。
(5)塔前—赋春Cu-Au多金属成矿区:有朱溪、月形等中小型矿床,成矿类型有以层控型为主,探明储量5万吨左右,占全省总储量的1%左右,不过目前江西地矿局朱溪铜矿投入大量地勘力量,已发现该铜矿潜在资源储量可达特大型,是江西铜矿找矿一重要突破。
3江西铜矿床赋存的主要特点
(1)江西铜矿床规模大,分布集中:全国探明储量超过50万吨储备的有21处,其中江西占6个,分别是铜厂、富家坞、朱砂红、城门山、武山、永平,总储量探明的铜储量占全省91.4%。
(2)矿床出露浅易于露天开采:目前探明的铜矿矿体裸露在地表很浅,几个大中型矿床,均暴露在地表或地下浅,易于露天开采,采矿留下比小,成本低,工作条件好,生产效率高,生产管理方便。
(3)矿床次生分带不明显:江西铜矿床多属原生硫化铜矿床,表生作用形成的次生分带不明显,次生富集程度不高,分布范围小,连续性差,其储量仅占全省铜保有储量的 1.4%。
绝大部分为易选的硫化矿,有利于开发利用和综合回收,选矿回收率较高。
(4)矿床中铜矿石品位低,伴生元素多:平均品位0.527%,低于全国平均品位铜矿,但更多的相关矿产中,其中Au、Ag、Pb、Zn、Mo、S等可达到综合回收的要求。
伴生金、银在金银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回收这些资源,产量占超过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如江西铜业公司铜精矿回收率很高,回收金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5)在大型铜矿中尚有数量较大的表外矿,如铜厂有290.75万吨,朱砂红矿区有320万吨t,武山矿带具有393万吨,如德兴铜矿的矿石,每年可生产一个金矿,该厂加工能力达到设计要求,充分利用了低品位矿石。
(6)矿石可选性能好:含铜矿石矿物成分简单,矿石类型和品种单一,易磨易选,选矿回收率较高。
如德兴铜矿铜回收率达84.48%,全公司矿山回收率平均达83.59%。
4江西铜生产矿山储量增长的途径
在全省铜矿重要成矿带和重点矿区,寻找周边成矿有利地区是增加储量增长的有效途径,另外加强对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也是一重要措施。
老矿山地质储量升级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如永平铜矿露天开采的储量下降很快,为了保证矿井持续稳定生产,延长矿山露天开采寿命,矿山加密勘探网度,提高勘探程度,使露采南坑采深+46米扩展到-26米,北坑由-26米扩展到-134米,多开采量
162万吨,延长了5年的露天开采寿命。
矿产资源是一种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在矿床开采中除了规模实施,贯彻大小、贫富、难易、厚薄兼采的技术政策外,还应做到“开源节流”,充分和合理利用资源。
公司所属各矿山有非常丰富的矿石数量,近年来矿山已启动了回收矿石利用研究,通过对比方案试验圈定矿石回收指标合理,使矿山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5结语
铜矿床一般伴(共)生元素较多,在铜矿床中常伴生有Au、Ag、Pb、Zn、Mo、S等,有些有用元素的回收价值往往高于主金属,因此开展矿床伴生组分的地质查定和补勘工作是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
通过补勘和必要的测试手段,除了确定工业矿体、矿石外,围岩蚀变的围岩及含矿破碎带附近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判断其他有利的地位,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伴生组分富集地段,进行综合回收,也可增加矿山经济效益,使一矿变多矿。
参考文献
[1]张锦瑞,王伟之,李富平.金属矿尾矿综合利用与资源化[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2006.
[2]陈甲斌,贾文龙,范继涛.铁尾矿利用经济分析模型与应用[J].资源科学,2009.
[3]罗秋良.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尾矿综利用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矿产保护与利用,1992.
[4]鲍副,丁兴华.浅议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的难点及重点[J].金属矿山,2000.
[5]徐凤平,周兴龙,胡天喜.国内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建议[J].矿业快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