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课中情感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艺术课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进入20世纪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智力对培养人才所起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提高,人们发现,情感、意识、品质对于人的成功往往起着比智力更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具有健康的情感才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

而人健康的情感,又与长期的艺术熏陶有密切的关系。

艺术,能启迪心智,能拓展视野,能完善人格,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

使艺术教育生活化,在生活中感悟艺术,把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艺术融合在一起,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推动现代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艺术教育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b8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具体到艺术教育上来,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是否感受到关还和尊重。

如果得到关怀和尊重,学生就能够产生爱、快乐、欢喜与骄傲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恨、厌恶和悔恨的情感。

事实证明,缺乏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

艺术教育是通过情感活动把艺术与学生主体联系起来,并且贯穿于艺术教育过程的始终。

一般人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周围事物,以及对于自己活动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

情感是彼此沟通思想的
桥梁,是启开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阀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学生并非是一个盛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精神生活与情感世界后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道德的养成、审美活动、人际交往的需要等等。

而情感能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先导和中介作用,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

如果把情感这一中介淡化或去掉,教育必然会险入一种枯燥乏味的境地之中。

正如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

因此,在艺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艺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大胆尝试了许多手法,使学生在艺术课堂上体验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设计趣味性艺术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情感投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是美术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把“玩”带进课堂。

把“玩”带入到课堂中去,引起同学们的兴
趣,开拓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自然。

在“玩”中引起兴趣,从而增长对事物的了解;在“玩”中开拓思维,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去学美术。

艺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知识性、音乐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观察、表现、创作、欣赏,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上泥塑课时,用揉、捏、拍打、踩、摔拍等方法“把泥玩起来!”,去体验泥的特性,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下一步的创作热情,为情感投入铺垫基础。

二、让艺术走进生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也是艺术教育的源泉,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加强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在艺术活动中,作家、作品、生活和欣赏者之间,生活既是艺术的源泉,也是情感的源泉。

情感如果是水,就需要将它激活,流动起来,汇人长河大海。

而保证河水长流不断的源头是生活。

情感如果是火,就需要将它点燃,使它熊熊燃烧起来,发热发光,照亮生命的历程。

而火种的根源仍然是生活。

我根据教学内容(如写生、创作等),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感兴趣、有意义的景、物描绘到作品中去,因为在描绘时,融人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真情实感,他的作品在他眼里是最好的、最棒的、独一无二的。

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与广泛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相结合,是情感教育培养最有效的途径。

三、多元化结合,完善情感体验。

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在艺术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艺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结合,教学效果会很好。

比如,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家称文人画家,对古诗词颇有造诣,运用诗词歌赋来抒发情感,可谓情动摧肝肺,诗成泣鬼神。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泪点多”(朱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王实甫)。

例如:选用优美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补色关系。

我在讲红与绿互为补色时,用王安石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诗句启发大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相继列出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等名句。

通过认色、听诗的“视”“听”双重渠道的刺激,加快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反应的速度,产生了愉悦的心理感受,使单调的概念具有了诗情画意。

四、在教学评价中注重情感态度的体现。

教学评价既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艺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教师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艺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老师对学生作业仅仅用“优”、“良”、“差”进行等级评定,缺乏情感因素,也不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用评语式的评价代替等级评价,是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能增进
师生之间的感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展示出教师的情感素质,学生通过评语引起思考,从中受到启发,也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升华。

我曾在赵娟同学的风景写生作业评语中写道:“你的色彩感觉很好,构图也很美。

如果把柳树的形画得更准确些,将会使你的作品锦上添花”。

后来,这位同学又重新画了一张作业,画面上柳树的造型不仅画得准确生动,而且松树、杨树的造型也画得非常准确生动。

事后她告诉我:“你写的评语让我感动,为此我专门去观察了不同树的造型特征,并查阅了相关书籍”。

五、教师自身必须要有良好的情感素质。

情感教育,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情感素质,这要求教师要具备高知识、高情感,又要有新理念。

1.追求行为为目标的情感驱动力。

2.艺术实践与教学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力。

3.情感发动与受挫时的调节控制与转换力。

4.在社会交际中的情感沟通与理解力。

5.对陈旧不良和新生健康情感的消除与吸纳力。

6.个人内心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情感滋养与升华力。

总而言之,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进一步发掘艺术教育的资源,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重视人的高尚情感的培养,使21世纪的一代新人,成为个性健康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社会优秀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