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措施

96【作者简介】 王玫(1986—),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功能材料,微纳器件。
新工科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措施王 玫 周晓斌(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涉及的概念、芯片众多,电路设计灵活度高、且实践性强,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本文针对社会的需求以及当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并以注重过程、关注差异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工程实践引言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
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侧重理论教育逐渐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专业人才方向转变。
课堂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由于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方案等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硬件方面的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其掌握程度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硬件方面的专业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目前,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安排通常是理论学时远远多于实验学时,且理论学时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多地侧重某个器件的组成及功能介绍,对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讲解较少,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记住了器件的组成及功能,但真正要利用某些器件进行设计电路的时候则懵懵懂懂。
基于OBE理念的电子技术实验改革与创新

基于OBE理念的电子技术实验改革与创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内容根据电气信息工程发展的需要,按照OBE 理念,通过改革专业面过窄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重组课程体系内容,从而构建符合电气工程教育认证的实验课程体系。
该课程是以给定目标、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的,最终建立从“基本技能训练→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设计技能拓展→创新实践能力增强”的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该课程,使学生能得到相对全面、严格和系统的科研训练,使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标签:OBE;电子技术;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1、工程教育认证理念(OBE)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以工程教育认证(OBE)为理念,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而工程教育专业核心内容就是根据工程教育毕业生通用基本要求和专业特色,在覆盖通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专业特点,形成了明确、可衡量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从而能够有效的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1]。
2、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内容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为完成工程教育认证提出的课程目标,需要吸收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将社会生产实际案例和现代科技成果融入到实验课程中,建立从“基本技能训练→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设计技能拓展→创新实践能力增强”的实验教学体系[6]。
具体如下:1、基本技能训练阶段,通过课程教学的实验和模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通过基础能力训练平台训练学生常用仪器及器件的测试能力、电路制作能力、电路CAD应用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电工电子类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通过多环节的大型综合实验,充分体现相关技术的先进性,让学生及时了解技术发展动向,增强综合判断能力。
增加综合专题研究和学习,通过专题研究拓宽知识面,掌握更多就业技能。
3、创新设计技能拓展阶段,通过设计实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打乱,并应用在新内容的设计研发上。
4、创新实践能力增强阶段,通过使学生在设计基础上亲自动手搭建电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排除故障并改进设计方案的能力。
中职电子技术教学的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电子技术教学的教学改革摘要: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建设核心理念指导下,本着缩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较大矛盾目标出发,现行的中职技校《组合逻辑电路》课程在教学教法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分别从教材、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机制三个角度阐述了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课程评价一、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电子技术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要求在课时少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电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事实证明,中职技校的学生基本不适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教法,而现行教材与教学形式,多于理论教学为主,且理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实操实训安排相对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学了电工电子之后,真正有兴趣和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廖廖无几,大多学生只会解习题与应付考试,缺乏相关操作技能与安全常识,更别提学生出去后如何应付企业工厂先进的仪器设备了。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1、学校实验设备的缺乏和资源不足,与企业先进的设备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2、传统电工电子教学注重理论,对实际操作方面有所缺乏,或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离;3、学校缺乏与工厂环境相近的教学工厂,学生主要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运用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等相距甚远;4、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当前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导致教学整体效率低下,学生就业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5、除了正常的教学内容,学校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合作能力等。
二、在就业导向背景下实施教学改革(一)以专业需求为原则,实施教材改革教材作为教学中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根本。
现行出版的教材,多数理论性强,知识结构过于完整,虽有一定量的实验,但对于学生实操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而多数学校对于各专业所采用的《组合逻辑电路》教材均一致,这不仅限制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也给往后专业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

摘要本文对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阐述了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提出了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为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A Study 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ajor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Liang Kai-jian,Cheng Ping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ctronic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points out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reform of electronics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elaborates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aim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electronic engineering majors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411101,Xiangtan,Hu'nan,China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模式的重要创新,以其“民、独、优”的新模式、新机制和特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而 进 行 的 教 学 活 动 。 一 个 项 目就 是有 计 划 的 、有 固 定 开 始 学 习 兴 趣 和 学 习 能 力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提 供 一 定 的 制 作 项 目 时 间和 结 束 时 间 的 工 作 。原 则 上 项 目结 束 后 应 有 一 件 可 以 供 学 生 选 择 ,并 通 过 自由组 合 建 立 项 目小 组 , 培 养 学 生 的 组 织 协 调 、 团 队合 作 等 各个 方 面 的能 力 。 看 到 的 产 品 。 因此 , 它具 有 以下 几个 特 点 :
其他 学校 交流互 动 ,从而提 高学 生 的技 能 水平 。
二 、项 目教 学法 的特 点
项 目教 学 法 是 师 生 通 过 共 同 实施 一 个 完 整 的项 目工 作
3 . 构 建 项 目小组 学 习 ,培 养 学生 的综 合 能 力
在 实 际 教 学 过 程 中 ,笔 者 建 议 ,教 师 可 以 根 据 学 生 在
个 难 题 。笔 者 作 为 该校 电工 组 教师 ,经 过 多年 的外 出调研 和 学 习, 及 时总 结 经 验 ,采 用 项 目教学 法 来 提 高 学生 的学 习 兴
趣 和 专 业技 能 。经 过 一年 多实 施 ,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和 专 业 技
能都 有 了较 大 提 高 ,教 学 效 果十 分 明 显 。
在教 学过程 中,学 生保有 自主 的决 策机会 。学生 能够 自主 、 自
由地进 行学 习 ,从而有 效地促 进学 生创造 能力 的发展 。
3 . 发 展 性
四 、 项 目教 学 法 实 施 过 程 中 的 问题 总 结
1 . 教 师 面 临 的 问题 对 专 业 教 师 而 言 , 面 临 的 问 题 主 要 有 : 知 识 水 平 问
高职学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属于专业群平台基础课程,是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常用半导体、电机原理及电路连接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汽车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诚信、敬业的职业观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显示,现有的教学内容对汽车专业缺乏针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因此,需要根据高职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选取具有汽车特色且适用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并采用适合《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遇到新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抽象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现有的教学内容对汽车专业缺乏针对性,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传统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现行高职院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有课程学习目标但没有实际应用支撑。
传统课程内容设置与企业实际要求吻合度低,课程内容没有体现汽车实际应用的特点,与汽车相关职业标准没有对接,实践环节和考核机制也缺乏能力培养的作用。
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没能与日常生活或汽车专业就业岗位要求相结合。
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缺乏主动性,基础普遍薄弱,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文章从学生、教师和教材等多角度剖析了目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发展了教学改革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力量的哺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根抵课,主要学习电路的根本概念、根本分析方法和集成放大电路、数字规律电路的特点以及应用等。
都说根抵不牢,地动山摇,专业根抵课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讲并不比专业课差,是今后学好其他专业课的根抵和保障。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非常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重视学生实践应用力量的哺育,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整个人材哺育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1.1 学生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各类高校的录用规模逐年增加,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为此消失了分批次多层级发展的多种招生方式。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难度大,教学进度快,学习任务重,学习方法多样,且与高中物理学问联系较紧,学生根抵参差不齐,局部学生由于根抵差,对课上所讲学问理解有限,学习感到吃力。
再加之课后作业不仅仅需要简单的计算,也需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需要肯定的自主学习力量和创新性思维,导致其课下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日积月累,很简单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观性、主动性,因此局部学生因听不懂学不会而产生畏难心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1.2 教师状况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普通为大学本科或者讨论生毕业,学历高、理论水平强,但由于直接从教室到讲台,从教材到教案,尽管理论功底强,创新思维有,但缺乏实践阅历,理论学问没有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学问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证明阶段,学问抽象化、甚至是抱负化,纸上谈兵现象严峻,导致“教与学”两张皮,存在学不能致用的现象。
此外,教师长期工作在学校,不了解企业和生产实地实际需求,讲授学问陈旧,学问构造过时,新学问、新理念、新技术、新科研更新慢,哺育出的学生不能直接适应生产企业的需求。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X i n X i a o Y u a n
中职教 育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王 一 萍
( 重庆市_ T业学校 , 重庆 4 0 0 0 6 0 )
摘
要: 根据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式 , 从教 学内容 、 教学方
应打破 以往 的学科式教学模式 , 教学内容应 紧扣学生就业 岗位 群, 以提高毕业 生的就业能力。 为此 , 电子技术教学应 以就业为 导 向, 重新构建 教学 内容 , 并兼顾 中职学校重视实践性的特点 , 加强实验教学 , 以培养 出实用性的人才 。 教学 内容 的整合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 目标来进行 , 本着 以 实用为 目的 、 够用为准则 , 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的教学 内容要 进行适当的删减或增补。 参照 电子产品安装工 、 质检工 、 维修工 等工种 的职业标 准 , 把无线 电装接工 、 电T维修 职业资格证书 考核内容融入到课程建设中, 架构新 的课程 内容体系 。教学 内 容整合要适用 于应用 型 、 技能型人才 的培 养 , 处理好 理论与技 能的关系 , 以技 能带 动 理 论 。 2改革 教 学方 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的培养 目标是培养 人的综合职业 能 力, 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在教学策略上进行 根本性 的 改 革 ,其 指 导思 想 是 让 学 生 在 自我 控 制 和 合 作 式 的 学 习 环 境
式 对 电 子技 术 基 础 课 程 进 行 了 改革 , 注 重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关键词 : 工 学结合 ; 电子技 术基础 ; 课 程改革
一
、
工 学结 合 的 教 学模 式
工学结合 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 ,为实 现职业教育培养 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输送给用人单位。
但什么样的毕业生能算是合格的毕业生,企业在人才规格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对职业学校提供的毕业生有何具体要求,现代的生产技术有哪些新的发展,职业学校如果不充分了解,就势必不能培养出企业满意的毕业生。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总体水平,,做到培养的学生适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我校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重新制定了专业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技能要求和教育科研课题,自主开发课程,选用适用教材,不断加强实训课程,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设,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适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怎样围绕用工企业、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搞好专业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电子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电子教学滞后于社会及市场需要,是专业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电子教学现状是:一是专业师资严重短缺,相关课程开设不足;二是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电子产品生产的设备和工艺单一,且往往落后于企业;三是相关教学软件少,没有适用的高质量教材,教学模式各异。
电子产品制作作为引进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而高速发展。
企业生产中不断引进各种尖端电子加工设备,其电子产品加工工艺复杂,对操作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生产中种类繁多的各种工艺和特定的制作流程,教学条件的滞后使电子产品加工专业教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老师难教,学生难学。
另外,电子产品制作中的印制电路板加工设备成本高,但技术周期寿命短,而学校教育经费有限,使职业教育难以与新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的步伐加快,以及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业面临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生产中必须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电子产品加工设备。
同时,电子产品加工设备不断更新,电子产品工艺要求不断提高,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施更新慢,教学研究滞后。
由于各职业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并没有互相利用,力量分散,现有教学设备条件差异较大,设备类型单一:而且没有高质量的教材。
3.电子产品加工专业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教学手段不先进,先进教学软件较少,培养方案整体优化性不好。
二、电子教学模式的改革
面对电子加工专业教学的现状,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走访用工企业、考察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市场、与兄弟学校进行电子专业教学交流,摸清了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正确分析了专业教学与现实生产之间的差距,重新把握电子专业教学的定位,并结合学校实际,初步确立下列模式:通过简单电子整机产品的制作训练,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多种产品制作的操作流程,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性;强化电子产品的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层次,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此必须对电子加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特别是怎样开展好电子课程实践教学,克服现行的教育与就业不直接相关的现象,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成为中职学校电子加工专业教学有待解决的课题。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学校电子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
我们应在加强对学校现有相关教师进行电子技能强化培训的同时,可以有计划地从电子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积极为他们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同时积极选送优秀教师到高校进行师资培训或下企业进行锻炼,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搞好电子技术教育奠定师资基础。
2.重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产品加工的具体流程及具体操作方法,学会典型电子加工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我们必须以创新设计为根本、电子产品加工为龙头,以电子产品加工过程为主线、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重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与电子加工技术应用关系不大的课程,增加与电子技术及先进工艺技术等相关的新技术课程。
通过课程重组,优化课程结构,节约理论教学时数,为强化实践教学提供了时间保障。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我们应对电子专业有关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增、删。
要把电子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定位在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电子CAD技术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熟练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并且能够正确应用到相应的电路图中,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3.重视操作技能培养,加强实践训练
为了改变职校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缺点,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不仅重视传统电子产品加工实习基地的建设,还需建立一定规模的电子技术实训基地;不仅重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而且还必须重视对电子产品加工工艺(如元器件的安装工艺、焊接工
艺等)、电子CAD软件的熟练运用、电子产品的检测与调试、电烙铁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
通过校企结合与定单式培养,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独立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电子生产技术。
利用简单电子产品制作训练,不仅降低了教学成本,而且给学生更多的模拟生产机会,在各种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生产技术。
建设电子CAD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CAD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电子产品制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当代中职学生的特点是:知识新、反应快、理论性强,但缺乏实践性。
对于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让他们想象出焊点的形成过程、加工工艺步骤以及最终的产品成型,具有相当的难度。
因此,教学手段的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教学手段由挂图和黑板向幻灯片、投影、电视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方面发展。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把黑板和挂图无法形容的直观性通过视频展台,把具体的操作步骤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发展。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同益增加的培训学生数量和有限的教学设备上。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首先克服教学设备少,学生多的困难。
学生在电子产品制作实训过程中用到的电子产品元器件数量大,若每次都使用新的电子产品元器件进行练习,则投入较大且浪费严重。
因此,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充分挖掘电子产品元器件的潜力,转变教学理念,开拓教学思路。
具体可以旧练习的方法,充分利用上次学生制作出来的电子产品成品,将已焊接好的成品先进行拆焊练习,再进行元器件的测量和重新焊接成成品。
学生通过这种反复使用制作好的电子产品进行组装成品的练习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5、课程教学与“产、学、研’’相结合,把对社会服务与学生的实习有机结合,以增加学生的工艺意识和质量意识。
电子产品加工实习、电子产品加工实训和电子技术应用是电子专业教育的“纲”,如果不能有效强化电子实践教学环节,那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将成为无“纲”之目。
虽然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的可以在校内完成(例如电子产品的制作实训、必要的电子工作原理性实验、电子CAD软件应用训练、电子产品的检测与调试及维修等项目),但是,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与企业生产第一线实际工程环境相比,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无法替代性,主要表现在电子产品生产第一线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
以培养电子产品生产一线实际工作岗位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如果只有校内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下的实践活动,没有在企业生产工作岗位的经历,缺少企业真实的环境、先进设备、技术应用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的全真生产线氛围与条件,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是相当
困难的,而且是难以真正实现的。
况且,从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的学校,不仅缺少足够的资金购置全套的生产线设备,而且缺乏应用这些设备的技术、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培养现场生产技术人员必要的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
所以,实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特色真正得以实现,除加强专业教学基本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大教学装备投入,建立校内电子产品加工实训中心以外,必须要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数量足够、稳定可靠、技术水平高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之成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办学条件,并不断得到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持和帮助。
与企业合作,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发挥最大的效益。
6、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CAI)、电子仿真软件(如EWB)等教学手段,从而改变电工电子的传统的专业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实验实习过程,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改革电子技术专业课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从而进一步推进教学理实一体化建设。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础,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认真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将其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形成课程教学目标,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目标准确的课程体系,然后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重组优化教学内容,落实配套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指定课程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精心组织、实施和控制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