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含转向角和传动比(优质参考)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含转向角和传动比(优质参考)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含转向角和传动比(优质参考)

第六章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

根据总布置设计提供的满载前轴荷、前轮定位参数(参考同类车型数据库),按照汽车转向系设计的要求,参照其它同类车型,进行汽车转向系设计。

6.1 转向角和传动比

6.1.1 理论转向角-左右转角差大于实际汽车应设计值

传统的理论转向角为纯滚动理论-阿克曼理论,没有考虑车轮弹性和高速应用,因此有些过时,现代轿车设计为了节省车内空间,一般在该理论算出左右转角差后,可以除以2~3作为设计数值更好。

如果通过所有4个车轮中心的车轮平面垂直线都相交于一点——转向中心M ,汽车在缓慢行驶时的转弯是精确的。如果后轮不一定转向,则2个前轮的垂线必须与后轮中心连线的延长线相交于M 点(图6.1.1)。如是在车身内外侧的前轮上出现不同的转向角i δ和Aa δ。根据较大的内侧车轮转向角i δ可以算出外侧车轮的理论值,即所谓的阿克曼角:

l j ctg ctg i Aa /+=δδ (6.1.1)

式中:l 为在地面测得的两主销轴线延长线与地面交点交点的距离,即

s v r b j ?-=2 (6.1.2)

在负的主销偏移距r S 的情况下,它在式中的运算符号变成加号。

图6.1.1 由阿克曼角确定的车轮转向角Aa δ之间的运动学关系 图6.1.2 r S 是在图示情况下为正的主销偏距 图6.1.1 由阿克曼角确定的车身外侧车轮转向角和内侧车轮转向角Aa δ之间的运动学关系。图中还标出了转向角差A δ?和转弯直径D s (亦见图6.1.1)。图6.1.2 前悬架上的尺寸说明:b v 是前轮轮距,r S 是在图示情况下为正的主销偏距。图6.1.1中标出的转向角差(也称弯角差)A δ?在所获得理论值中必须始终为正值。

Aa i A δδδ-=? (6.1.3)

根据角Aa δ可得出理论转弯直径D s (图6.1.1),即车身外侧前轮平面以最大的转向角转弯时经过的圆弧直径。

汽车的转弯圆应尽可能小,以易于转弯及停车方便。依图示可推导出公式:

)sin 1

(2max s Aa S r D +=δ (6.1.4)

这个要求是以轴距小和车身外侧车轮转向角大为前提的。而后一项条件取决于更大的内侧车轮转向角。但它受到限制,因为车轮上跳并转向至极限时既不允许触及车轮罩壳也不允许碰到前悬架的零件。车轮罩壳在侧向不能超宽伸到前排乘员放脚空间,否则踏板机构——不论转向盘是左置还是右置——要偏向座椅方向,乘员放脚时就会感到局促。在前轮为驱动轮时还要考虑加装雪地防滑链的位置。此外还受到确定半轴万向节最大折弯角的限制。

6.1.2 转弯圆和转弯通道外圆

车身内侧车轮转向角要规定极限值,而相反(由功能上决定它是较小的)外侧车轮转向角则不需限制。它可以具有与内侧车轮转向角同样大的角度。缺点只是汽车不再是精确的转弯(图6.1.3),而优点则是具有更小的转弯圆和外侧车轮轮胎承受的侧向力增大。由于这一原因,大部分轿车增大了外侧车轮的转向角,即实际值a δ(无下标A )比阿克曼算出的理论值Aa δ增大了一个转向误差F δ?——所需的转向偏差。

δδδδδ?-?=-=?A Aa a F (6.1.5)

6.1.3 为了充分利用汽车翼子板中的空间,可使车身 图6.1.4 根据式(6.1.5)算得的的BMW 323 I 型车

外侧车轮转向角和内侧车轮一样大,δ?为零。 的转向理论曲线

图6.1.3 为了充分利用汽车翼子板中的空间并提高轮胎的侧偏性能,可使车身外侧车轮转向角和内侧车轮一样大,于是两个车轮平行转动,δ?为零。

图6.1.4 根据式(6.1.5)算得的的BMW 323 I 型车的转向理论曲线。同时标出的还有在左右转弯时测得实际曲线,以及转弯偏差F δ?(亦称转向误差)。横坐标是车身内侧车轮转向角i δ,纵坐标是转向角差a i δδδ-=?(与实际曲线有关)和a i A δδδ-=?(适用于理论曲线)。在车间维修手册中δ?以?=20i δ时的公差形式出现。在此'40=?δ。

采用已知的容许转向偏差可以减小图6.1.1中所见的转弯圆直径D s 。为此,除F δ?外还须已知max Aa δ,即根据阿克曼确定的车身为此车轮的最大理论转角,才可用式(6.1.5)进行计算。一系列的测试研究表明:每10转向偏差可获得减小值m D s 1.0≈?;于是,公式更改为(式中所有参数单位均为m ):

F s Aa s r D δδ??-+?=1.0)sin 1

(2max (m ) (6.1.6)

以一辆具有常转向误差的前轮驱动型式车为例。在右转弯时的计算数据为:

l =2.677m ,bv =1.47m ,rs ==0.015m ,δimax=42o,δamax =35o40′

m j 5.1)]015.0(2[47.1=-?-= '5530,671.1677.2/5.142cot cot ?==+?=Aa Aa δδ

'454'5530'4035?=?-?=?F δ

??--+??=75.41.0)]015.0('5530sin /677.2[2s D

m D s 91.9=

在轿车上实测得转弯圆直径为D Sg =9.92m 。

转弯圆直径只描述了一个原则上用于理论的,设计上可理解的值。对于驾驶员来说,有意义的是街道边石圆,即相互平行的,通常高于路面的街道路边石之间的距离(图 6.1.5),驾驶员可在其间架车直行再转弯。这个圆直径是可测量的,但亦可简单地通过转弯圆直径D S 和轮胎的作业宽度算出:

D B =D S +B (m ) (6.1.7)

然而更重要的是转弯通道外圆,其直径D W 约比转弯圆大一个汽车前悬长度Lov 。

图6.1.5 街道路边石圆 图6.1.6 转弯通道外圆是指汽车在极限转向角下,

最外侧零件所描绘出的圆弧

图6.1.5 街道路边石圆。它是驾驶员架车转弯时的一个重要参数。DIN 70020中将D W 规定为汽车在极限转向角下作圆周行驶时的最小柱形包络体的直径(图 6.1.6)。最小转弯通道外圆可以从设计中获得,也很容易测出。它作为产品说明列入车型手册中,也作为测试报告内。

从已知的转弯圆直径D S ,可算出车身外侧后轮及内侧后轮驶过的圆弧半径R ha 和R hi 。分别为:

2)2/(22j

h s s ha b l r D R -+--= (6.1.8)

h ha hi b R R -= (6.1.9)

公式表明:轴距l 愈长,R ha 和R hi 则愈小(与D S 相比),即汽车作缓慢转弯行驶时的宽度要求更大。

6.1.3 转向角传动比

转向角传动比i S 是指转向盘转角变化值H δ?与一对转向车轮的平均转向角变化值m δ?之间的比值,它是在不加力矩操纵转向处于直线行驶位置起的条件下得出的值。即先不考虑转向弹性和转动时传动比的变化。其值为:

平均转向角2/)(i a m δδδ+= (6.1.9)

转向角传动比m Hh S i δδ??=/ (6.1.10)

公式不仅适用于转向角范围较大时的情况(例如?=20m δ),而且也适用于传动比保持不变时的情况(图6.1.7)。相反,如果传动比有变化(见图6.1.8),则要根据转向时的转向盘转角分量Hh δ?(下标h 表示手)和两个车轮的平均转向角HS δ?(下标S 表示操纵)得出转向角传动比:

HS Hh S i δδ??=/ (6.1.11)

当总的转向角传动比涉及到行驶位置时,还出现一个零下标:0S i 。

图6.1.7 传动比iS 能在整个转向角范围内保持不变 图6.1.8 BMW 323 I 型车和Renault 14型车上获得

的转向角传动比和左转及右转转向角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6.1.7 为了使转向传动比iS 能在整个转向角范围内保持不变,既可采用后置转向梯形也可采用前置梯形。图中所示为在一辆Opel 牌RecorE 型车(无转向助力装置)上研究的结果。测得的平均值iS =20.6,产品说明中iS =20.3。

图6.1.8 从一辆BMW 323 I 型车上获得的转向角传动比和左转及右转转向角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及一条前轮驱动式车辆的典型传动比曲线(Renault 14型车)。BMW 将标准驱动型式轿车中的安置在车桥后的转向梯形设计得使转向传动比仅有很小的下降。在发动机横置的前轮驱动桥中,这样做有困难。

经济的结构是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但它有缺点:转向角传动比随着转向角的增大而减小,如图6.1.8所示。在助力式转向装置中,转向角传动比的下降符合行驶技术要求。在直线行驶位置,为保证高速行驶需要的安全,期望有大的转向传动比。相反为了使转弯和驻车时转向盘的回转圈数减小,传动比下降是有利于车轮转向的。

与无转向助力的汽车情况不同,液压助力器会在转向角较大时增大操纵力。这个力可以变得很大,尤其是对前轮驱动型式的车辆来说,几乎不受转向角传动比的下降的影响。其原因在于:

a. 转向器可安置在车厢前壁和发动机之间的狭长空间里;

b. 连接处有所需的侧向刚性;

c. 可避免任何形式的前束变化;

d. 满足所要求的转向实际曲线;

设计中在俯视图上转向横拉杆布置的位置也很有影响。它处在车桥中心前还是在后或与其相交,以及它的内侧铰是侧置在齿条上还是中置,结果均有不同。此外,还有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以及转向节臂角度λ大小的影响。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在前轮驱动型式的车辆中自直线行驶位置至极限转向角位置转向传动比下降17%~30%。标准驱动型式的轿车在发动机-变速器总成下方有更大的空间,从而使得传动比的下降小得多,仅为5%~15%。图

6.1.8中所示为标准驱动型式车辆的转向传动比曲线。它表明:在直线行驶位置i S0=21和在平均转向角为m δ上i Smin =19.7,故i Smin /i S0=0.94,即传动比下降仅为6%。发动机后置的车辆在车头行李箱下方的空间还要大,这种情况下轿车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其传动比在整个转向角范围内保持不变。

ZF 公司的一项新开发技术可以消除无液压助力器的转向系中转向传动比下降的缺点。齿条的齿距从t 1过渡到t 2(图6.1.9,从而使得小齿轮的节圆直径从直线行驶位置的d 1向两侧减小到d 2。由此在车轮转向角增大时出现变小的位移s 2,并导致总的转向角传动比i S 增大。结果使得两个极限位置之间的转向盘转动圈数更多,但转向盘阻力矩也下降(图6.1.10)。

图6.1.9 如果齿条设计设计得传动比较大 图6.1.10 在6.1.9如图所示的齿条具有不同的齿距情况下的i S

图6.1.9 如果齿条设计得使小齿轮在中的节圆直径d 1(左图)比(右图)大,则当转向角增大时移动距离从s 1降到s 2,从而使得传动比变得更大(ZF 公司产品图)。图6.1.10 在6.1.9如图所示的齿条具有不同的齿距情况下的i S ,变传动比转向器。

6.1.4 动态转向角传动比

实际上由驾驶员感觉到的转向传动比可能是动态转向角传动比i D 。它由因转向角引起的转向盘转角分量Hh δ?和弹性引起的转向盘转角He δ?组成。为了计算曲线图,假定两个车轮具有一个确定的转向角范围HS δ?(例如0 o ~5 o ,0o ~10 o ,0 o ~1 o 等等),并由此附加得出其平均值(在此???=?5.7,5,5.2m δ等等),以便能在曲线中的这些位置上取出转向角传动比。动态转向传动比取决于转向盘上转矩M H 的大小,从而每次仅能考虑给定曲线上的一个点。

6.1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

第六章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 根据总布置设计提供的满载前轴荷、前轮定位参数(参考同类车型数据库),按照汽车转向系设计的要求,参照其它同类车型,进行汽车转向系设计。 6.1 转向角和传动比 6.1.1 理论转向角-左右转角差大于实际汽车应设计值 传统的理论转向角为纯滚动理论-阿克曼理论,没有考虑车轮弹性和高速应用,因此有些过时,现代轿车设计为了节省车空间,一般在该理论算出左右转角差后,可以除以2~3作为设计数值更好。 如果通过所有4个车轮中心的车轮平面垂直线都相交于一点——转向中心M ,汽车在缓慢行驶时的转弯是精确的。如果后轮不一定转向,则2个前轮的垂线必须与后轮中心连线的延长线相交于M 点(图6.1.1)。如是在车身外侧的前轮上出现不同的转向角i δ和Aa δ。根据较大的侧车轮转向角i δ可以算出外侧车轮的理论值,即所谓的阿克曼角: l j ctg ctg i Aa /+=δδ (6.1.1) 式中:l 为在地面测得的两主销轴线延长线与地面交点交点的距离,即 s v r b j ?-=2 (6.1.2) 在负的主销偏移距r S 的情况下,它在式中的运算符号变成加号。 图6.1.1 由阿克曼角确定的车轮转向角Aa δ之间的运动学关系 图6.1.2 r S 是在图示情况下为正的主销偏距 图6.1.1 由阿克曼角确定的车身外侧车轮转向角和侧车轮转向角Aa δ之间的运动学关系。图中还标出了转向角差A δ?和转弯直径D s (亦见图6.1.1)。图6.1.2 前悬架上的尺寸说明:b v 是前轮轮距,r S 是在图示情况下为正的主销偏距。图6.1.1中标出的转向角差(也称弯角差)A δ?在所获得理论值中必须始终为正值。 Aa i A δδδ-=? (6.1.3) 根据角Aa δ可得出理论转弯直径D s (图6.1.1),即车身外侧前轮平面以最大的转向角转弯时经过的圆弧直径。汽车的转弯圆应尽可能小,以易于转弯及停车方便。依图示可推导出公式: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方法

1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 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 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这时, 基本上是角输入。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 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 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 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 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 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 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实际上,没有哪 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 角(轮15°~25°围)使转向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 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 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倾角、 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统的 逆效率等。 2.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 2.4 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运动干涉应尽可能小,由于运动干涉使转向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汽车转弯行驶时,作用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作用,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

课程设计--汽车转向机构说明书

汽车运动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3年6月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转向机构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班级:11汽车服务本 姓名:叶凌峰俞科王栋柄 王璐吴海霞欧阳凯强 学号:11113003233 11113003243 11113003199 11113003209 11113003218 11113003174指导老师:李振哲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 1.2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2) 1.3机构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参考数据 (5) 1.5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方案比较 (6) 2.1设计方案一 (6) 2.2设计方案二 (7) 2.3设计方案三 (8) 2.4最终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虚拟样机实体建模与仿真 (9) 四.虚拟样机仿真结果分析 (10) 4.1运动学仿真 (11) 4.1.1运动学仿真--转向盘位移仿真曲线 (11) 4.1.2运动学仿真--轮胎位移仿真曲线 (11) 4.1.3运动学仿真--转向盘速度仿真曲线 (12) 4.1.4运动学仿真--轮胎速度仿真曲线 (12) 4.1.5运动学仿真--转向盘加速度仿真曲线 (13) 4.1.6运动学仿真--轮胎加速度仿真曲线 (13) 4.2动力学分析 (14) 4.2.1转向盘受力仿真曲线 (14) 4.2.2轮胎受力仿真曲线 (14) 五. 课程设计总结 (15) 5.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5) 5.2设计过程 (15) 5.3设计展望 (16) 5.4设计工作分工表 (16) 5.5参考文献 (16)

客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大客车转向系统设计方法 摘要:简要介绍大客车转向系统零件选型及匹配设计方法 关键词:大客车;转向系统;设计方法; 前言 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系统之一,直接决定着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安全性。而大客车作为大型生命载体,对转向系统可靠性要求更高,设计时来不得半点马虎,下面就以WG6120CHAE 型车辆转向系统设计为例从客车装配厂家的角度简要介绍一下大型客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法。 1、转向器的选型 1.1根据前轴的轴荷选定方向机类型 一般转向轴轴荷超过3.5吨,推荐使用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器液压缸的缸径要求大于m 5.42(m 为前轴轴荷),对比厂家转向器的参数选择即可。 转向轴轴荷小于3.5吨的车辆,原则上可以不使用动力转向器,但应特别注 意转向垂臂长度,车桥转向节上臂的回转半径,注意力矩计算,使转向盘不至沉重。 1.2国内转向器厂家一般根据转向轴轴来对应相关转向器产品,例如东风转向器厂IPS45的转向器对应的前轴是4.5吨,IPS55的转向器对应的前轴是5.5吨,IPS65的转向器对应的前轴是6.5吨,所以选型时可以直接对应选择就是了。 对于我司生产的WG6120CHAE 型 车,因前轴载荷为6.5吨,所以选用了 东风的IPS65型转向器,并根据布置形 式选定了左旋左输出旋向,传动比为 21.48:1,摇臂轴转角为±47.5°,方向 盘总圏数为5.67圏。 IPS65型转向器 2、转向系统匹配设计 2.1确定内外轮转角,转向梯形及最大转弯直径

选定转向器之后,我们首先要根据车辆的转弯直径的要求计算实际所需转向 轮转角。老标准以外轮中心画出来的轨迹为车辆的最大转弯直径,不太准确,新标准以通道圆直径不大于25m ,通道宽度不大于6.7米来定义转弯直径则更合 WG6120CHAE 型车相关参数 首先找出车轮的旋转中心,转向轮的旋转中心是主销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 现求出左右转向轮旋转中心联线的距离:中L =销B +2×r ×tg ɑ=1974.4 ①式 考虑了主销后倾角的轴距:轴L =L+ r ×sin β=6312.9 ②式 计算车辆的外轮转角外β=ctg 内β+B/L ③式 车辆最内点的最小转弯半径 内r =轴L / tg 外β-[B-( B-中L )/2] ④式 车辆最外点的最小转弯半径 外r =22)()B r L L +++内前( ⑤式 计算出车辆最外点的最小转弯半径后直接乘以2倍,便计算出了车辆的最大转弯直径,而通道宽度见下式:通道B =外r -[B L L r r -+-?2)(前外外] ⑥式 对于WG6120CHAE 型车,我们设定前内轮转角为47°,那么依据①式和③ 式,我们可以算出前外轮转角为38.8° ,这可做为给车桥厂签订协议时转向梯形的依据。前外轮转角参数确定后,则可根据②式和⑤式计算出车辆最外点的最大转弯半径为11.94米,最大转弯直径为23.88米,当这些参数计算出来之后,我们又能很容易的根据⑥式计算出该车型的通道圆宽度为6.35米,小于≤6.7米,满足国标要求。因为知道了前内轮及外轮转角,又知道车桥转向节上臂的回转半径和转向器输出轴摆臂,那么就可以选定转向垂臂的长度了,转向垂臂的选择应使转向器打完圏数后,转向轮的转角能达到给定的转角要求。 2.1图纸设计 我们接下来便开始对转向系统进行布置,转向器的布置首要考虑固定腹板焊

汽车转向系统总结报告

汽车转向系统总结报告 本节课首先讲述了转向系概述,包括其定义、功用、分类、组成、转向理论。 一、定义 驾驶员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改变或恢复行驶方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的转向桥上的车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 二、功用 遵从驾驶员的操纵,改变汽车行驶方向,并和汽车行驶系共同保证汽车机动灵活、稳定安全地行驶。 三、分类 机械转向系:以驾驶员施加于转向盘上的体力为转向能源。 动力转向系: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部分动力为转向能源。 转向装置的作用有三点: 1、增大驾驶员作用力 2、改变运动方向 3、把转动变为摆动 接着讲述了转向器的作用及要求、分类、结构。 作用: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和大小,并获得所要求的摆动速度和角度,进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向车轮偏转。 要求: 省力、灵活 稳定 传给转向器的反冲力尽可能小,又能自动回正 有间隙调整装置,保证自由行程在规定范围 分类:蜗杆齿扇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蜗杆曲柄双销式转向器,齿轮齿条转向器。 重点讲述了转向器的工作原理! 转向系统的设计、制造所需知识包含在哪些课程中呢? 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 高等数学等等等 可见转向系统的设计极其制造需要依赖很多门课程的知识,同时也反应了转向系统是很复杂的,想要完成好转向系统的设计、制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广阔的知识涉猎,才能又完成这项任务资格! 对于未来的转向系统又有如何的发展趋势呢? 传统的汽车转向系统是机械式的转向系统,汽车的转向由驾驶员控制方向盘,通过转向器等一系列机械转向部件实现车轮的偏转,从而实现转向。对于未来汽车的转向系统,动力转向是发展方向。动力转向主要是从减轻驾驶员疲劳,提高操作轻便性和稳定性出发。动力转向有3种形式:整体式,半分置式及联阀式动力转向结构。目前3种形式各有特点,发现较快,整体式多用于前桥负荷3~8t汽车。从发展趋势上看,国外整体式转向器发展较快,而整体式转向器中转阀结构是目前发展方向。 机制十二班康斌学号2013141411167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计算规范(纯电动)

XH-JS-04-013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计算设计规范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XXXX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概述 (1) 二、输入参数 (1) 2.1 基本参数列表 (1) 2.2 参数取值说明 (1) 三、XXXX动力性能匹配计算基本方法 (2) 3.1 驱动力、行驶阻力及其平衡 (3) 3.2 动力因数 (6) 3.3 爬坡度曲线 (6) 3.4 加速度曲线及加速时间 (7) 3.5 驱动电机功率的确定 (7) 3.6 主驱动电机选型 (8) 3.7 主减速器比的选择 (8) 参考文献 (9)

一、概述 汽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动力性是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动力性的好坏,直接影到汽车在城市和城际公路上的使用情况。因此在新车开发阶段,必须进行动力性匹配计算,以判断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设计目标和使用要求。 二、输入参数 2.1 基本参数列表 进行动力匹配计算需首先按确定整车和发动机基本参数,详细精确的基本参数是保证计算结果精度的基础。下表是XXXX动力匹配计算必须的基本参数,其中发动机参数将在后文专题描述。 表1动力匹配计算输入参数表。 2.2 参数取值说明 1)迎风面积 迎风面积定义为车辆行驶方向的投影面积,可以通过三维数模的测量得到,三维数据不健全则通过设计总布置图测得。XXXX车型迎风面积为A

一般取值5-8 m 2 。 2)动力传动系统机械效率 根据XXXX 车型动力传动系统的具体结构,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T η主要由主驱动电机传动效率、传动轴万向节传动效率、主减速器传动效率等部分串联组成。 采用有级机械变速器传动系的车型传动系统效率一般在82%到85%之间,计算中可根据实际齿轮副数量和万向节夹角与数量对总传动效率进行修正,通常取传动系统效率T η值为78-82%。 3)滚动阻力系数f 滚动阻力系数采用推荐的客车轮胎在良好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系数经验公式进行匹配计算: f =??? ???????? ??+??? ??+4 410100100a a u f u f f c 其中:0f —0.0072~0.0120以上; 1f —0.00025~0.00280; 4f —0.00065~0.002以上; a u —汽车行驶速度,单位为km/h ; c —对于良好沥青路面,c =1.2。 三、 XXXX 动力性能匹配计算基本方法 汽车动力性能匹配计算的主要依据是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方程为 j i w f t F F F F F +++= (1)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密级:版本/更改状态:第一版/0 编号: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CC6460K/KY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OO四年四月十五日

目录 1 系统概述????????????????????????????????????????????????????????????????????????????????????????????????????????????????1 2 转向系统设计依据的整车参数计设计要求????????????????????????????????????????????????????????2 3 转向系统设计过程????????????????????????????????????????????????????????????????????????????????????????????????2 3.1 最小转弯半径计算?????????????????????????????????????????????????????????????????????????????????????????2 3.2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计算?????????????????????????????????????????????????????????????????????????????????3 3.3 转向系的力传动比计算?????????????????????????????????????????????????????????????????????????????????3 3. 4 转向系的内外轮转角?????????????????????????????????????????????????????????????????????????????????????4 3. 5 液压系统的匹配计算?????????????????????????????????????????????????????????????????????????????????????5 3.5.1 转向油泵流量的计算??????????????????????????????????????????????????????????????????????????5 3.5.2 转向油泵压力的变化??????????????????????????????????????????????????????????????????????????6 4 结论说明????????????????????????????????????????????????????????????????????????????????????????????????????????????????7 5 参考文献????????????????????????????????????????????????????????????????????????????????????????????????????????????????8

转向系统匹配

本人从事转向系统设计工作,今赋闲在家,偶然发现这个论坛,获益颇丰。但见很多朋友所求助的问题得到的解答不是特别透彻,遂想从转向系统布置、匹配、零部件8D整改等方面分别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希望对新手有所帮助,不对的地方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前辈的指正。言归正传,先介绍转向系统的匹配。 匹配篇:0 ? W6 I! m& P! \( A7 Q 1、以循环球整体式转向器为例,首先要确定转向系统的载荷,根据转向系统的载荷确定出相应输出力矩的循环球转向器。转向系的载荷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有公式计算法,也有图表法。常用公式有原苏联半经验公式、雷雷索夫公式、塔布莱克公式等,各个公式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不同的因素分别为有的考虑主销偏置距,轮胎静力半径,有的分别考虑计算左右轮的最大转向阻力矩然后叠加,有的考虑轮胎接地面积等)。根据自己对各个方法的对比,载荷计算结果差别不是很大。本人常用苏联半经验公式: Mr =[f×(G 13÷P)1/2]÷3: @# a# r" y. W; {0 N P Mr-----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N.mm;+ ?/ e1 f7 a& P$ ]' G f--------轮胎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取0.7;+ k3 M+ n' w. Z5 l G1-----转向轴负荷,N; P-------轮胎气压,MPa;9 h+ M9 }: J( Q 该公式适用于中轻型汽车,其悬挂为钢板弹簧时,用于计算最大转向阻力矩(即汽车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该公式仅考虑了前桥负荷和轮胎气压的影响。 公式中,转向轴荷G一般按设计轴荷超载30%计算。 在计算载荷确定之后,可根据载荷选取适合的动力转向器。 这里顺便介绍下转向器的选型,现在的动力转向器配套供应商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适应不同轴荷的其产品系列,你只要按照你计算出的前轴负荷提供给他,他即可推荐给你相匹配的型号的转向器。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选型时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1、同一范围的轴荷在不同前轮最大转角的情况下2、根据车型使用工况进行斟酌。以上两点主要从多种车型转向器模块化管理,减少转向器品种方面考虑的。 走题了,继续。- A: Z2 F4 J, x# V5 n 转向器流量计算 Q=(1. 5~2)×60ntS/K! r& {* c* w, E6 I 上式参数依次为汽车方向盘最大瞬时转速(转/秒),9 E2 {. D/ z: Q4 k1 l1 E! }4 T 助力方向机丝杆螺距;助力方向机油缸实际工作面积;助力方向机效率系数(泄漏系数)! f, O' i0 }! \& O 2、转向助力泵的匹配。% F& \+ p2 ]* X- A4 o $ `5 l1 f5 G: J# V9 s 系统压力的计算可根据下列公式) Z$ ` `9 [% d( k- D* y7 B P=4*M÷π÷D(平方) ÷r÷i÷n 上式参数依次为转向阻力矩、转向器缸径、齿扇啮合半径、转向力传动比、转向机的正效率。 转向油泵的控制流量可根据以下公式$ r" H! N! G. R5 f0 _, K! [; d: w Q=S*n*t÷k9 U0 m/ v2 r# A A 上式参数依次为活塞面积,方向盘转速,取1.5,螺杆螺距、转向器泄露系数取0.855 S$ z- {& @1 M( M+ x0 E 转向泵怠速状态下流量可根据下公式7 ?: L$ ^8 O- {3 c1 P. c

转向系统设计

标题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概述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需要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这就是所谓的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和保持汽车直线行使的机构,既要保持车辆沿直线

汽车理论1课程设计__汽车动力性匹配计算的研究.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 汽车动力性匹配计算的研究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摘要 应用 MATLAB 进行汽车动力性匹配计算,首先求解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然后绘制出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最后得出汽车的动力性参数,从而实现了汽车动力性匹配计算、分析及绘图的自动化,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度。 关键词:汽车动力性;匹配;MATLAB Abstract MATLAB was applied to matching calculation of the automotive dynamic performance. At fi rst, the input and output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engine operates together with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were solved, and then the balancing diagram of automotive driving force and advancing resistance were plotted, fi nally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hereby the automated calculation, analysis and

plotting for matching of the automotive dynamic performance were achieved, which promoted the design effi ciency and precision. Key Words:dynamic performance; matching; MATLAB 序言 矿用汽车运行工况比较复杂,路况比较恶劣,具有载重大、速度低的特点;因此,要求汽车动力系统在汽车较低速度下能输出较大的转矩。其中,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计算是整个地下汽车动力系统设计的关键和难点。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合理匹配,能使汽车在较低速度下输出较大的转矩,从而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挡位选择,绘出汽车在不同挡位下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最后得出汽车的最高速度、加速度和最大爬坡度等反映汽车动力性的参数,从而对汽车动力性进行评定[1]。传统的匹配计算主要是作图法和解析法,其共同缺点是工作量大,计算误差大。利用 MATLAB设计相关匹配计算程序[2],可以方便、精确地完成各种匹配计算,从而快速地对匹配方案进行筛选。 一、程序结构设计 按照流程,程序主要包括发动机外特性曲线的拟合、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计算以及汽车动力性计算这 3 个模块[3]。 二、发动机外特性曲线的拟合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是进行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计算的基础,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获得,常用 Me =Me(ne 或 Ne = Ne(ne 曲线表示。本文选用 Me = Me(ne 曲线来表示。用数值方法计算时,需要将没有函数关系的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以拟合的方式用解析式表示,以便求解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与变矩器输入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二者共同工作点。已知发动机外特性曲线的若干离散点,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发动机外特性曲线的解析式,可以通过调整拟合阶次来控制曲线拟合的精度[4]。

动力系统匹配和选型设计规范

编号: 动力系统匹配和选型 设计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前言 2 1.适用范围 3 2.引用标准 3 3.选型匹配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及流程 4 4.产品策划 5 5.资源调查 5 6.分析与筛选 6 7.设计参数输入 6 8.预布置与匹配分析计算 6 9.法规对策分析18

前言 本标准是为了规范我公司汽车动力总成(MT)匹配设计而编制。标准中对设计程序、参数的输入、参照标准、匹配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规定,此标准可作为今后汽车动力总成(MT)匹配设计参考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基于现有动力总成资源,选择满足整车设计要求的动力总成(MT)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2.引用标准 GB 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制 GB 1495-2002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12536-19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12543-2009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12544-19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12545.1- 2008 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18352.3- 2005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测量方法

3.选型匹配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及流程 4.产品策划 产品策划的目的是依据整车设计要求,确定动力总成选型的范围、条件及基本技术指标。根据整车设计任务书要求,确定以下输入条件: 整车输入条件—车辆类型; 4

市场定位—经济型、中级或高级; 动力总成布置型式—前置后驱、后置后驱; 整车尺寸参数—外形尺寸、轮距、轴距、整备质量、总质量、离地间隙; 前悬和后悬;轮胎规格;风阻系数; 整车重量参数—整备质量、载客量、总质量、轴荷分配; 整车目标性能—动力性(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汽车的比功率和比转矩指标、最大爬坡度)、经济性指标、排放水平; 产品策划的内容是根据整车设计要求,确定资源调查的具体指标范围:型式(类型)、发动机功率范围、对配套变速器的要求。 5.资源调查 根据设计任务书及产品策划要求进行资源调查,调查市场上发动机及变速器资源及相关信息,包括: (1)发动机、变速器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宽高及相对变速器输出轴尺寸 技术指标—功率、扭矩、速比、排放水平 技术状态—开发阶段、定型产品、匹配车型、批量生产 (2)品牌及产品来源—国产化、自主研发、合作开发 (3)服务—配套车型、附件提供状态、配套体系完整性 (4)风险性分析—配套意向、批量供货能力 资源调查方法为信息收集与厂家专访。 6.分析与筛选 根据排量、功率、扭矩及排放指标并结合参考样车的发动机舱尺寸与动力总成外廓尺寸对比,综合评价技术状态、产量、配套意向、品牌、服务、附件提供状态、配套体系完整性,初选两-三种动力总成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对比调查。 7.设计参数输入 根据初选的两-三种动力总成,确认供应商意向,并收集以下匹配计算资料及参数: (一)动力性计算参数 5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

1 转向系统的功能 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 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这时, 基本上是角输入。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 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 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 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 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 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 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实际上,没有哪 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 角内(内轮15°~25°范围)使转向内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 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 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内倾 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 统的逆效率等。 2.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 2.4 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运动干涉应尽可能小,由于运动干涉使转向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汽车转弯行驶时,作用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作用,内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增加,使悬架上的载荷发生相应变化。若转向桥采用非独立悬架、钢板弹簧机

(完整版)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郑蕊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07—6班 指导教师姓名 姚佳岩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 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 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 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 针对更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 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 个基本发展阶段。1)纯机械式转向系统,由于采用纯粹的机械解决方案, 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转向扭矩需要使用大直径的转向盘, 这样一来, 占用驾驶室的空间很大, 整个机构显得比较笨拙, 驾驶员负担较重, 特别是重型汽车由于转向阻力较大,单纯靠驾驶员的转向力很难实现转向, 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但因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 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953 年通用汽车公司首次使用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此后该技术迅速发展, 使得动力转向系统在体积、功率消耗和价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80 年代后期, 又出现了变减速比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接下来的数年内, 动力转向系统的技术革新差不多都是基于液压转向系统,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变流量泵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Variable Displacement Power Steering Pump) 和电动液压助力转向( Electric Hydraulic PowerSteering, 简称EHPS) 系统。变流量泵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处于比较高的行驶速度或者不需要转向的情况下, 泵的流量会相应地减少, 从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功耗。电动液压转向需要全套设计请联系Q Q1537693694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转向泵, 由于电机的转速可调, 可以即时关闭, 所以也能够起到降低功耗的功效。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使驾驶室变得宽敞, 布置更方便, 降低了转向操纵力, 也使转向系统更为灵敏。由于该类转向系统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 目前在部分乘用车、大部分商用车特别是重型车辆上广泛应用。但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系统布置、安装、密封性、操纵灵敏度、能量消耗、磨损与噪声等方面存在不足。3)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EPS 在日本最先获得实际应用, 1988 年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并装在其生产的Cervo 车上, 随后又配备在Alto 上。此后,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微型轿车向大型轿车和客车方向发展。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 美国的Delphi 公司, 英国的Lucas 公司, 德国的ZF 公司, 都研制出了各自的EPS 。EPS 的助

转向泵与系统匹配计算公式

附录Ⅱ: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性能参数计算和设计方法 1.力矩Mr 的计算: 转向器的扭矩取决于汽车整体转向桥承重载荷、轮胎气压、路面情况及转向桥设计参数,计算公式: Mr =3/)/(1 31P G f --------------------------公式1 式中: ? Mr-----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N.mm ; ? f-------轮胎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取0.7; ? G 1-----转向前桥负荷,N ; ? P-------轮胎气压,MPa ; 2.转向所需最小工作压力Pmin 及理论流量Qo 计算: 根据公式1计算的力矩Mr 和所选转向器的缸径, Pmin =)]([10S S R M F r -*÷ ------------------公式2 式中: ? Pmin-------转向的最小工作压力,MPa ; ? Mr------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 N.m ; ? S 0------油缸工作面积,㎡; ? S 1------螺杆外径所占面积,㎡ ; ? R F ------扇形齿分度圆半径,m 。 理论流量(Qo)是根据转向盘最大瞬时转速计算: Q 0=60ntS ----------------------------------公式3 式中: ? n —汽车方向盘最大瞬时转速(转/秒),轿车取 1.5r/S, 其它车辆取 1.25r/S ; ? t---助力方向机丝杆螺距; ? S---助力方向机油缸实际工作面积; 3.转向油泵的最大压力Pmax 设计: 公式2计算出的转向压力是转向所需要的最小工作压力,由于转向油泵具有安全保护作用,必须保证转向压力不得大于转向油泵设计的安全压力,建议设计的转向压力为安全 QC/T ×××-20×× 压力的85%,例如:转向压力为8MPa ,那么油泵的安全压力则设计为10MPa 。同时该工作

转向系统部分计算说明书

与转向系统相关的整车参数 最小转弯半径 1)按外轮最大转角 R1=L/sinα+C=2550/sin32.26°-11.7=4.77m 2)按内轮最大转角 R2=[(L/tanβ+B) 2+L2]1/2+C =[(2550/tan38.63°+1540) 2+25502]1/2-11.7 =5.4m 取最小转弯半径Rmin=(R1+R2)/2=5.1m 转向系统布置及传动比匹配 按照总布置给定转向器位置,对转向杆系进行优化设计,得到:齿条行程:140mm 转向器传动比:49.37mm/rev 方向盘总圈数:140/49.37=2.84圈 转向力计算 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上的手力与转向轮在地面上回转时产生的转向阻力矩有关。影响转向阻力矩的主要因素有转向轴的负荷、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和轮胎气压。计算公式如下:

转向机的计算 XXX采用的是液压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器应满足下述几个基本要求: ○1运动学上应保持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转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2在减小转向时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的同时,还应当有合适的“路感”; ○3工作要安全可靠,在动力部分失效后应不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4密封性能良好 ○5工作时没有噪声和振动 ○6工作灵敏,转动转向盘后,系统内的压力很快能增长到最高值 首先我们来计算转向机最小应能满足的输出力,对转向机来说只要它输出的对主销的力矩必须能克服地面的最大阻力距,故: F = M r /(L 1 ×cos2θ*ηT) 其中 M r ——原地转向最大阻力距 L 1 ——转向横拉杆到主销的力臂长度 θ——主销内倾角 ηT——梯形机构正效率,此效率一般在0.9左右 在M12中 L 1 =131mm 因此换算到转向机出口点处的力为 Fn = 403424/(131×cos2(12.9°)×0.9)=3602N,为原地转向时转向机应输出的力。 按照下式计算动力转向机理论输出力: Fs=P×S+2×H T×3.14/i 其中: Fs―――转向机理论输出力(N) P―――油缸内工作压力(Pa) S―――油缸有效受压面积(m2) H T ―――方向盘转矩(N.m) i―――转向机传动比(m/rev) 在助力原地转向的情况下,原地阻力距主要靠液压油压力提供,同时方向盘输入力矩也起部分作用,考虑发动机怠速时动力泵的输出压力,按动力转向泵的最小压力计算,即: H T =3.6N.m P=4.6MPa(被选用油泵的最小压力) S=8.946cm2 i=49.37mm/rev 时 按照上述公式可得出Fs=4573N 大于 Fn,能克服原地转向阻力。 选用转向机参数如下:

最经典的东风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案例

东风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案例 1规范 本规范介绍了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匹配、以及动力转向管路的布置。 本规范适用于天龙系列车型转向系统的设计 2.引用标准: 本规范主要是在满足下列标准的规定(或强制)范围之内对转向系统设计和整车布置。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744-1997载重汽车轮胎 GB/T 6327-1996载重汽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 《汽车标准汇编》第五卷转向车轮 3.概述: 在设计转向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满足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和零件设计

的标准化。先从《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猎取新车型在设计转向系统所必须的信息。然后布置转向传动装置,动力转向器、垂臂、拉杆系统。再进行拉杆系统的上/下跳动校核、与轮胎的位置干涉校核,以及与悬架系统的位置干涉、运动干涉校核。最小转弯半径的估算,方向盘圈数的计算。最后进行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的计算与匹配,以满足整车与法规的要求;确定了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匹配之后,再完成转向管路的连接走向。 4车辆类型:以EQ3386 8×4为例,6×4或4×2类似 5 杆系的布置: 根据《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所要求的、车辆类型、车驾宽、高、轴距、空/满载整车重心高坐标、轮距、前/后桥满载轴荷、最小转弯直径、最高车速、发动机怠速、最高转速,空压机接口尺寸,轮胎规格等,确定前桥的吨位级别、轮胎气压、花纹等。考虑梯形机构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之间的轴距匹配及各轴轮胎磨损必需均匀的原则,确定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内外轮转角、第一垂臂初始角、摆角与长度、中间垂臂的长度、初始角、摆角,确定上节臂的坐标、长度等 确定的参数如下 第一、二轴选择7吨级规格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计算规范(纯电动)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计算设计规范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XXXX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概述 (1) 二、输入参数 (1) 2.1 基本参数列表 (1) 2.2 参数取值说明 (1) 三、XXXX动力性能匹配计算基本方法 (2) 3.1 驱动力、行驶阻力及其平衡 (3) 3.2 动力因数 (6) 3.3 爬坡度曲线 (6) 3.4 加速度曲线及加速时间 (7) 3.5 驱动电机功率的确定 (7) 3.6 主驱动电机选型 (8) 3.7 主减速器比的选择 (8) 参考文献 (9)

一、概述 汽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动力性是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动力性的好坏,直接影到汽车在城市和城际公路上的使用情况。因此在新车开发阶段,必须进行动力性匹配计算,以判断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设计目标和使用要求。 二、输入参数 2.1 基本参数列表 进行动力匹配计算需首先按确定整车和发动机基本参数,详细精确的基本参数是保证计算结果精度的基础。下表是XXXX动力匹配计算必须的基本参数,其中发动机参数将在后文专题描述。 表1动力匹配计算输入参数表。 2.2 参数取值说明 1)迎风面积 迎风面积定义为车辆行驶方向的投影面积,可以通过三维数模的测量得到,三维数据不健全则通过设计总布置图测得。XXXX车型迎风面积为A

一般取值5-8 m 2 。 2)动力传动系统机械效率 根据XXXX 车型动力传动系统的具体结构,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T η主要由主驱动电机传动效率、传动轴万向节传动效率、主减速器传动效率等部分串联组成。 采用有级机械变速器传动系的车型传动系统效率一般在82%到85%之间,计算中可根据实际齿轮副数量和万向节夹角与数量对总传动效率进行修正,通常取传动系统效率T η值为78-82%。 3)滚动阻力系数f 滚动阻力系数采用推荐的客车轮胎在良好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系数经验公式进行匹配计算: f =??? ???????? ??+??? ??+4 410100100a a u f u f f c 其中:0f —0.0072~0.0120以上; 1f —0.00025~0.00280; 4f —0.00065~0.002以上; a u —汽车行驶速度,单位为km/h ; c —对于良好沥青路面,c =1.2。 三、 XXXX 动力性能匹配计算基本方法 汽车动力性能匹配计算的主要依据是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方程为 F F F F 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