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让你读懂尿常规的化验单

一张图让你读懂尿常规的化验单
一张图让你读懂尿常规的化验单

一张图让你读懂尿常规的化验单

康宇医疗公众号ID:kangyuyiliao

尿常规正常值

尿常规正常值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那么,在繁多的检查项目里,尿常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呢?相信了解清楚这些尿常规正常值将有助于我们对尿常规化验单的解读、分析。 1、尿液颜色 正常范围:淡黄色。 2、尿透明度 正常范围:清 3、尿酸硷度(尿pH值) 正常范围:一般为酸性 4、尿酸硷度(尿pH值) 正常范围:一般为酸性 5、红细胞 正常范围:男:0,女:0-2(高倍视野) 6、白细胞 正常范围:男:0-3,女:0-5(高倍视野) 7、颗粒管型 正常范围:无

8、透明管型 正常范围:无或偶见 9、蛋白 正常范围:阴性 10、糖 正常范围:阴性 11、酮体 正常范围:阴性 12、尿胆原 男性0.3~3.55μmol/L;女性:0.00~2.64μmol/L;儿童:0.13~2.30μmol/L 13、胆红素 正常范围:阴性。 尿常规化验结果分析 尿常规化验的检查项目有很多,密密麻麻一大串的数字看得眼睛都花了。尿常规化验单上的结果要怎么看呢?小编教您如何进行尿常规化验检查结果分析。 做尿常规检查所得结果写在一张纸上,这张纸就叫尿常规化验单。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酸碱度(pH)、尿比重(SG)、尿胆原(URO)、隐血(BLO)、白细胞(WBC)、尿蛋白(PRO)、尿糖(GLU)、胆红素(BIL)、酮体(KET)、尿红细胞(RBC)、尿液颜色(GOL)。 尿常规化验单是分析接受尿常规检查者的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尿检包括了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三杯检验、阿迪氏计数、尿蛋白定量等等项目。因此说尿检不等同于尿常规检查,但平常通俗所说的“尿检”多指查尿常规。

如何看懂尿常规化验单

如何看懂尿常规化验单 尿液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而尿常规检查也是医院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尿常规检查简单方便,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某些疾病的辅助检查。 临床上,经常有不少患者因忽视尿常规检查,而不能及时发现疾病,未能及时治疗,耽误病情。因此,有必要提醒人们定期做尿常规检查(特别是怀疑自己有肾脏方面问题时),以利于及早排查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拿着一份尿常规化验单,望着那一大堆的数字和符号,我们该从何看起呢? 目前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尿蛋白(PRO)、红细胞(RBC)、尿潜血(ERY)、白细胞(WBC)、尿比重(SG)、酸碱度(pH)、尿糖(GLU)、亚硝酸盐(NIT)、酮体(KET)、尿胆红素(BIL)、尿胆原(URO)及尿色、尿透明度、管型等。 尿常规检查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类符号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通常都是异常的;相反“-”就代表是阴性结果,是正常的。 尿色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的,异常的尿色有以下几种—— 深茶色尿胆红素尿,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红色尿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等。 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 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病,或尿内含有大量无机盐类结晶。 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是清晰透明的,除放置过久和女性的尿可稍混浊外,尿液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管型 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透明管型见于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多量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有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 脂肪管型是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 尿比重 正常范围1。005~1。030。 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尿常规检查结果解读

尿常规检查结果解读 尿常规检查不仅能反映泌尿系统的问题,更可以看岀全身各系统的代谢情况。读懂尿常规检查报告,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很有帮助。尽管不同医院的尿常规报告单不一定相同,却大同小异。尿常规化验单怎么看总的来说,检验单上的项目如果出现“+” 号,在医学上称为阳性反应,意味着存在异常,需要进一步判断病因;号则为阴性结果,代表正常。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颜色:通常正常尿液应为淡黄色,水喝多的时候更清亮, 水喝少的时候会深一些。但如果出现红色、茶色、乳白色等,就必须高度重视了,有许多疾病可引起尿液颜色异常,如肿瘤、肝病、较重的泌尿系感染、乳糜尿等。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出现肉眼血尿,必须首先排除泌尿系统肿瘤,即使只有一次,也不可掉以轻心。 建议:尽快去泌尿科进一步检查 2、酸碱浓度:正常尿液应该是弱酸性的,但也可能与饮食情况有关,爱吃肉的偏低,爱吃素的偏高。总的来说,在区间内可以认为是正常。而出现异常的过酸或过碱,意味着代谢出现了问题,可能是泌尿系感染、痛风或者药物影响。 建议:尽快去泌尿科检查

3、透明度:正常尿液多数是清晰透明的,不透明的话就有问题,通常会伴有颜色的改变。 建议:尽快去泌尿科进一步检查 4、亚硝酸盐:尿屮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与进食食物的种类有关,出现“ + ”意味着尿路感染,多数是与大肠埃希菌相关。 建议:尽快去泌尿科检查 5、尿蛋白:有一些是生理性的蛋白尿,正常结果应为阴性或微量。若出现“ + ”多数意味着肾脏或者全身疾病引起的异常。 建议:尽快去肾内科就诊,并做24小时蛋白定量检查。 6、胆红素:胆红素多会使得尿液里泡沫增多,而此项出现 “ + ”通常与黄疸关系紧密,可能存在急慢性肝炎、胆石症、胆道肿物、肝硬化、肝癌等隐患。 建议:到消化科咨询就诊 7、尿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屮氧化生成的,若标本不新鲜会出现“ + ”,肚子太饿了也会出现“ + ”,严重的糖尿病也会出 现“ + ” o

如何看尿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尿常规报告单 尿常规检查简便易行,是健康体检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忽视尿常规检查,不能及时发现有关的异常体征,可能会耽搁肾脏或全身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尿是在肾脏形成、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的含有大量废物的液体。血液循环经过肾脏循环时中间经过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的滤过膜有分子大小屏障和电荷屏障,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萄糖等可自由滤过,中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滤过受限,大分子物质几乎不能滤过。滤过后形成原尿。肾小管又将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质和维生素几乎全部被重吸收,85%的水分及大部分尿酸、尿素及无机盐等亦被重吸收,各种应该排泄的物质形成终尿排出。对尿的检测能直接、迅速地反映泌尿系统的情况,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 以前做尿常规检查是人工试剂、显微镜操作,一般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和尿沉渣检查三项主要内容。现在大多使用半自动或自动尿分析仪,可同时提供8至10项测定数据,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比重、酸碱度、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和白细胞。个别仪器还包括对尿中排除维生素干扰的定性检查。尿比重和酸碱度主要用于创伤、大手术后、肾功能衰竭的评估和用药指导,在健康体检中主要的项目和意义是:

1.尿蛋白(PRO):健康人尿蛋白以试纸检验时是阴性,定量检查也极微量,一般一天的尿蛋白量也不超过150mg。因此持续性蛋白尿时为肾脏或尿路(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疾病,需进一步检查,判断蛋白的来源。在剧烈运动、洗澡、发烧、暴露于寒冷环境、女性月经前会有一过性或生理性蛋白尿,变动体位时也会出现体位性蛋白尿,复查时可排除异常,明确有无意义。 2.尿糖(GLU):与血糖结果相关。只有血糖超过8.88 mmol/L的血糖排泄阈值时,糖才会出现在尿中。血糖升高而尿糖呈阳性是糖尿病,而尿糖阳性但血糖正常时就是肾性糖尿病。健康人有时饮食过多或精神压力尿中也会出现少量糖叫做一时性糖尿。 3.尿胆红素(BIL):胆红素是衰老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中血色素的代谢产物,经肝脏代谢随胆汁进入肠道,肠道细菌将其还原为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健康人的尿中不会有胆红素。胆红素尿的颜色黄褐如浓茶,有肝脏病或胆道疾病时出现,也叫做黄疸尿。 4.尿胆原(URO):正常人会有少量出现(一天4 mg以下),而且下午2~4点时达到最高,弱阳性也属正常范围。 5.尿酮体(KET):酮体是脂肪代谢中间产物、乙酰乙酸、

教你如何看懂宝宝血规化验单

教你如何看懂宝宝血规 化验单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一般医生给宝宝检查完身体后会开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当化验单回到医生后中时,医生看了看可能会说:“你的宝宝需要服用抗生素了。”有些妈妈会很奇怪,到底化验单上写了什么东西,医生会这么快判断出来呢?其实和宝宝有关的化验项目很多,不过都是以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最为常用,小编今天就给妈妈们说一下化验单上都在说些什么。 一、看参考范围及特殊符号 掌握难度:★★☆☆☆ 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宝宝就需要化验血常规了。一般来说,血常规是用来衡量血液变化的化验项目,它难免反映宝宝身体是否受到了感染,而且还能够简易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它还可以说明宝宝的营养状况,看看宝宝有没有贫血。 如何查看:别看血常化验单里面有很多项,妈妈们只要能够看懂其中关键的四项就可以了,那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其他许多繁杂的项目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很难专业,所以那些还是交给医生吧。 看血规化验单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哪项检验结果异常,哪项后面就会一个升降符号。如果是“↓”或“L”,提示结果低于正常,而如果是“↑”或“H”,说化验明结果高于正常。对于不同日龄、月龄和年龄段的宝宝而言,白细胞等项目的具体参考值还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对照参考范围也很重要。 二、看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掌握难度:★★★☆☆ 血常规的化验单第一项就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就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项功能的主要就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这就是血红蛋白(Hb)。 如何查看: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三、看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掌握难度:★★★☆☆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如果宝宝的病情不一样,也会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

怎样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单

怎样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单? 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 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2.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3.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4.尿白细胞(W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5.尿上皮细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6.尿管型(KLG)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 7.尿潜血(ERY) 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 8.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9.尿亚硝酸盐(NIT)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时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

教您如何看懂化验单

血流变报告单一般有1个低切黏度、1~2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等项目。 一般来说,低切黏度和高切黏度的变化是平行的,但全 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可以有相反的变化。如全血黏度正常, 血浆黏度偏高,医生还会让病人加查纤维蛋白原、血胆固醇、血脂及其它血浆蛋白项目,以明确原因。如果低切黏 度高,会让病人加查红细胞聚焦、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等指标。如果是单纯的黏度增加,医生会使用活血化瘀、输液 等治疗方法。如果有其他诱因,医生会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血液有病时,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往往会出现异常, 有时也会有血黏度低于正常值的情况,这往往是红细胞压 积低或各种原因的贫血。值得注意的是,血液黏度的异常 与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 除此之外,有些报告单还有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等。还原黏度是将全血黏度都校正到相同红细胞 压积的基础上以便于相互比较。红细胞聚集指数越高,表 示聚集能力越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越高,表示红细胞的变 形能力越差,红细胞硬化程度越高。 什么是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PLT),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正常值 100--300X109/L(10--30万/mm3)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有什么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 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完整版)史上最全化验单解读教程和医学影像诊断方案报告及快速读懂

史上最全化验单解读教程和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快速读懂心电图 (1)红细胞计数英文缩写:RBC 增多: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稀释等。 (2)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测定英文缩写:Hb或HGB 增多:①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②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血管畸形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 减少:①生理性减少: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②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化学性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3)白细胞计数英文缩写:WBC 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中毒(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手术后等。 降低:常见于某些传染病(伤寒、疟疾、病毒感染等)、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脾功能亢进、恶病质、放疗或化疗后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英文缩写:DC检测各类白细胞所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例。 白细胞分为5类:

①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N% 增多和减少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②嗜酸性粒细胞英文缩写:E% 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神经性鼻炎及由曲霉菌芽胞引起的肺炎等)、 寄生虫病(急性血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旋毛虫病、肺吸虫病等)、某些皮肤病、某些恶性肿瘤(霍奇金病、淋巴系统恶性疾病等)。 减少:常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也可见于大手术及某些传染病的早期。 ③嗜碱性粒细胞英文缩写:B% 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某些转移癌。 ④淋巴细胞英文缩写:L% 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和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 减少: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⑤单核细胞英文缩写:M%

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维C这十一种。具体临床意义如下: 1、尿白细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4、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5、尿胆红素(U-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6、尿蛋白(R-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7、葡萄糖(U—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8、尿比重(SG) 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参考值:1-5岁 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 1.010-1.025;14岁以上至成人 1.002-1.030 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心力衰竭等。 9、尿酸碱度(U—pH)

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通常在健康体检时也包括血常规化验检查,可见其重要性。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数量会发生变化,血常规检查简便、快速、易行,能够帮助医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变化,为进一步判断疾病提供有用线索。但对于平常人来说,化验单上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就像天书一般,很难读懂。下面简明扼要地介绍血常规化验单中的主要项目和意义,当您再面对它时,可以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河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科郝洪岭血常规化验包括很多项目,但主要有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3项。看血常规化验单,重点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③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④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⑤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肾脏疾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如发现血红蛋白结果异常,应注意查看是否同时伴有白细胞数、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数目异常,必要时应做骨髓穿刺检查,因为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时应听从血液科医师的指导,不可自作主张乱服药,以免延误诊治。 二、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 血液中的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分类是指计算上述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状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医生会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的变化来判断病因。正常成人WBC总数为(4.0~10)×109/L;分类百分比:中性粒细胞(Gran)占50%~70%,淋巴细胞(Lym)占20%~40%,单核细胞(Mono)占3%~8%,嗜酸性粒细胞0.5%~05%,嗜碱性粒细胞0~1%。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

最全体检报告化验单指标解读

▲低血压(左图)高血压(右图)

人的血压不是一直稳定不便,在一天之内会有所变化,在一生之内也有所变化,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压也会有所区别,下面是我们给大家送上的各年龄血压对照表: 各年龄正常血压参考值 年龄收缩-男舒张-男收缩-女舒张-女 16-201157311070 21-251157311071 26-301157511273 31-351177611474 36-401208011677 41-451248112278 46-501288212879 51-551348413480 56-601378413982 61-651488614583 ▲该数据来自中国济南·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杨传华的微信公众号

测血压注意事项 正常人血压在一天里,不同情况、不同精神状况及不同姿势血压也不一样,这些人为的因素影响,不是病态。所以,在测血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内科指标 人体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都在内科体检范围之内,内科体检对许多疾病的体征,如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肺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肝脾肿大、贫血、黄疸等有初步筛查和诊断作用。 检查项目

3.外科指标 常常有人认为体检主要是做个透视,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化验血液等,对专科检查尤其是对外科检查觉得不重要甚至忽视。其实,专科体检与上述检查同样重要,二者各有偏重,相互补充。 外科检查是对一般情况(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营养情况)、甲状腺、浅表淋巴结、乳腺、脊柱、四肢关节、泌尿生殖器、肛诊与其它等等的一般检查。系统的外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一些病症:如骨质增生、前列腺肥大、乳腺增生及腺瘤等;而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往往也可以通过外科检查发现,如乳腺癌、直肠癌等。 检查项目

如何看肾功能和尿常规化验单

如何看肾功能化验单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当肾脏发生功能障碍时,由于体内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患者可出现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值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紊乱。 肾功能检测项目很多,如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尿酸、尿酶和微量白蛋白等。根据检测结果,临床上一般把肾功能分为四期;(1)正常期检测结果均正常;(2)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肝酐清除率降至正常值的50%,肌酐和尿素氮正常;(3)失代偿期肌酐清除率常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肌酐大于132.6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尿素氮增高;(4)尿下期尿毒氮大于28.6微摩尔/升(80毫克/分升) 检查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可诊断有无肾脏疾病、疾病的程度以及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并要以此决定下一步治疗时使用药物的剂量以及选择透析、手术等治疗方案。下面简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几项肾功能检查项目。 血清尿素氮尿素乎全部由蛋白质分解代谢而形成,主要经肾脏排泄。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结核、肾肿瘤、严重肾盂肾炎等均可引起血清尿素氮增高。 正常人尿素氮一般在5.36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以下,不超过7.14微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尿素氮超过8.9

微摩尔/升(25毫克/分升),临床上称为氮质血症,提示肾小球功能受损;如果超过28.6微摩尔/升(80毫克/分升),患者可出现各种尿毒症症状。 血清尿素氮的浓度受食物蛋白质的影响,因此必须空腹抽血。引起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大面积烧伤、高热、甲状腺机能门进等也可使尿素氮增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蛋白质吸收增多,也常见尿素氮增高。因此,仅以尿素氮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还不准确,还要做血清肌酐检查。肾病时尿素氮改变比血清肌酐早而且显著。 血清肌酐肌酐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极小部分来自食物。血清肌酐浓度实际上取决于肾的的排泄功能的好坏。 健康男性血清肌酐值为70-106微摩尔/升(0.8-1.2毫克/分升),女性53-80微摩尔/升(0.6.0.9毫克/分升)。根据血汪豳酐浓度可将肾功能损害分为:(1)轻度损害132.6-221微摩尔/升(1.5-2.5毫克/分升);(2)中度损害229.8-397.8微摩尔/升(2.6-4.5毫克/分升);(3)重度损害大于397.8微摩尔/升。 由于肾的代偿能力很大,在肾疾病的初期,血肌酐浓度一般不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一半或更多时,血肌酐浓度才见增高,所以其

怎样看尿常规化验单

怎样看尿常规化验单 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和糖,以及尿中段沉渣试验等。 一些疾病可以使尿色改变。例如出现尿深黄如浓茶样,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尿混浊、尿少淋漓,多见于急性尿路感染、蜜月性膀胱炎;尿色红呈血样,提示可能罹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尿路或肾肿瘤和泌尿系外伤等 在一张尿化验单上,如果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或“++”、“+++”,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做阳性结果;相反,“-”号就叫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志。 报告单上报告验出大量白血球(WBC++---+++)和上皮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尿中大量红血球(RBC+---+++),说明患有肾脏结石、肿瘤、急性肾炎、膀胱炎和泌尿外伤。如果尿中化验出有管型阳性,那就表示肾脏有一定损伤,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等。如果尿糖试验是阳性,那就很可能是糖尿病,因为正常人尿中只有微量的糖,一般化验不出来。大量吃糖或推注葡萄糖时,会有短暂的尿糖出现。糖尿病患者不但尿糖阳性,而且血糖明显增高。 怎样看前列腺液化验单 男性的膀胱颈部有一个腺体,医学上称为前列腺。它由30-50个腺泡组成,与直肠,会阴“一衣带水”,中间有尿道穿过,并且借助15-30条前列腺泄管与尿道相通。细菌不但可以从体内某一感染病灶经流而至

前列腺,而且可以通过相邻器官使细菌蔓延至该处,可谓“事故多发地段”。 当前列腺罹患疾病后,由腺泡分泌的前列腺液的颜色、细胞计数以及酸碱度(PH)、生化成分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当前列腺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常会让其检查前列腺液。 怎样看前列腺液化验单呢?正常的结果应当是: 外观:乳白色稀薄液体。 卵磷脂小体:极多、几乎满视野。 上皮细胞;少见。 红细胞:少于6个,显微镜高倍视野下(HP)。 白细胞:少于10个(HP)。 精子:少见。 PH值:6.3-6.5 当前列腺发炎时,前列腺卵磷脂小体减少,红细胞数大于6/HP,白细胞增多,大于10/HP,并可找到大量细菌,以葡萄球菌最多见,其次为链球蓖、淋球菌等。抗酸性染色可找到抗酸杆菌。另外,炎症时前列腺液呈浅黄脓样或浅红色有粘丝。 有滴虫感染时,可检出滴虫;有结石时,可见到磷酸钙组成的结晶;前列腺癌可有血性液体,镜检见多量红细胞、癌细胞;前列腺结核可见结核杆菌。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镜栓中发现大量精子,则表示标本不符合化验要求,必需重新按规定取样送检。

手把手教你看懂宝宝感冒化验单

手把手教你看懂宝宝感冒化验单 宝宝一旦去医院,最常见的就是查体之后的抽血检查血常规了,这些辅满数字、又花花绿绿的检验单,却经常让妈妈们一头雾水。化验单上的那些数据能看出宝宝怎么样的身体情况?同样是感冒又怎么根据化验单来判断是病毒性感 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血常规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什么 时候做血常规化验比较准?检验结果的报告单上又能看出 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Q:血常规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A:要确诊一种疾病,在医学上往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病征符合这种疾病的表现,如果想确诊孩子感染,首先要看看孩子是否有感染的病征。其次就是要有检验的结果支持大夫的临床判断,比如化验结果或者其他一些影像学检查结果。所以说,单纯从化验结果或者临床表现上都不能确诊,必须将两者结合,才能最终确诊。一些家长怀疑在诊断的过程中是否有化验的必要,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诊断的准确率还是应该进行一些常规的化验。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单纯是通过化验单上的结果就判断孩子的疾病也是不对的,因为化验结果仅仅是一个参考,要判断一种疾病还是需要很丰富的临床经验。Q:什么时候做血常规化验比较准?A:取血检查白细胞及其细胞分类是确定感染原因的最为准确最为快速的方法。通常

急性高热主要由感染所致,但在发热的24小时内进行血液 检查不易判断感染的性质。有时,孩子刚发热几小时就查血,并不易察觉白细胞的增高。白细胞增高是人体对细菌侵犯的一种反应。那么,既然是“反应”自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察觉。这种“察觉”多指白细胞超过10×109/L(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L)。由于每个人白细胞的正常基线不同,只有当白细胞超过10×109/L才能达到共识的“察觉”水平。每个人的白细胞达到此水平的时间不同,所以感染后(一般指发热后)至少24小时检查白细胞对确定病毒或细菌感染 才有帮助。Q:在宝宝采血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A:一般在采血前应让孩子处于静止状态,避免有剧烈运动,比如跑跳等。激烈的运动后,应该静止15-20分钟再采血。另外在 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温,保证末梢的血液循环比较通畅,这样也有利于采血。Q:如果化验单上白细胞总数增多,是否就应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A:仅凭借一个白细胞 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Q:化验单上有标注箭头的项目,都表示超标了吗?A:儿童的正常值不同于成人儿童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每个阶段的正常值不同,有别于成人,而血常规化验单上,所有参考值都是成人标准参考值,所以,家长看来有很多指标不在参考值内。现医院化验单上均以成人正常值为标准,不少儿科医生也以此标准值去判断不同年龄患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26T16:05:45.7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作者:高俊辉 [导读] 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今后防控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 6205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今后防控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存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可能引起医院感染因素等变量上的差异。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次,感染率为5.0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呼吸道感染71例次占60.68%,泌尿道感染22例次占18.80%;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77.78%,标本检出率为54.95%,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真菌类感染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影响心血管内科的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心功能Ⅲ~Ⅳ级、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而性别、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高龄、病程长患者密切关注,纠正心力衰竭,积极治疗合并症,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格无菌操作规程。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心血管内科是内科系统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收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等心脏病,住院患者具有年龄偏大、病情复杂、病程长、多有合并症等特点,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会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并且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为了解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了2014年1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308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14年1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308例,男1315例,女993例,年龄35~91岁,平均(61.7±7.4)岁;冠心病13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15例、急性心肌梗死142例,扩张性心肌病55例、风湿性心脏病20例,其他24例。心功能:Ⅰ级320例、Ⅱ级1294例、Ⅲ级550例、Ⅳ级144例。 1.2方法 系统查阅每份病历,根据病程记录描述的临床症状、血、尿常规化验单、细菌培养、体温单、医嘱中临床用药等资料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将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病程、合并其他疾病、心功能分级、侵入性诊疗、预防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无差别。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ɑ=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调查结果 心血管内科230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次,感染率为5.0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泌尿道其次,具体结果见表1。 2.2 病原学检查结果 送检痰、尿、血、便标本病原学检查91份,送检率为77.78%;检出病原菌50 株,检出率为54.95%,其中革兰氏阴性 32株,占64%;革兰氏阳性菌9 株,占18%;真菌 9株,占18%。见表2.

尿检报告单参考值

尿检报告单参考值 篇一:怎样看尿液常规报告单 怎样看尿液常规报告单 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马骏龙主任医师丛玉隆 尿液常规分析是我们经常做的一项检查。大多数医院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目前有10项、11项或12项,并且报告的格式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 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肾病类项目 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

能损害。 糖尿病类项目 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泌尿感染类项目 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其他疾病类项目 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

绿色。 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相反,“-”就称阴性结果。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当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和太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检验结果时,也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怎样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单? 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 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

如何看懂(常用部分)血液化验单

如何看懂血液化验单 常规体检中,抽血化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那么当检查结果出来时,要怎么看懂化验单呢? GPT俗称谷丙转氨酶 其正常值为5~46IU/L。若高于正常值,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中 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变、肝癌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亦可见于急性心肌 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急性胰腺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以及广泛的肌肉 损伤等。 HBsAg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若检验报告为阳性,可能是乙肝患者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查肝 功及乙肝病毒五项,俗称二对半。 BuN 即尿素氮 正常值为2.9~7.2mmol/L。超过正常值则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发生障碍。 FBG 即空腹血糖 正常值为3.9~6.1mmol/L。若高于正常值,应复查或查餐后2小时血糖及 葡萄糖耐量试验等,以便确诊有否糖尿病。 TCH 即总胆固醇 正常值为3.2~6.4mmol/L。此值升高可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 甲状腺机能低下、黄色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肝外胆道阻 塞性疾病。胆汁性肝硬变等,若低于正常值,常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 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等。 TC即甘油三酯 正常值高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腺皮质功能亢进、肾病综合症、原发性高 脂血症、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摄人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饮食等。 HOLP即高密度脂蛋白 正常值为1.0~1.8mmol/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LDLP即低密度脂 蛋白,它的正常值为 1.5~3.1mmol/L。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约占50%,该值 升高容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AFP即甲种胎儿球蛋白,正常值不超过25NG。如连 续几次检查都在400以上,则提示有可能为肝癌。

如何看懂尿常规化验单

如何看懂尿常规化验单 尿常规检查是医院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拿着一份尿常规化验单,望着那一大堆的数字和符号,我们该从何看起呢? 尿常规检查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 +”、“ +++”类符号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通常都是异常的;相反“ -”就代表是阴性结果,是正常的。 尿色: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异常的尿色有以下几种一一 深茶色尿胆红素尿,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红色尿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等。 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病,或尿内含有大量无机盐类结晶。 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是清晰透明的,除放置过久和女性的尿可稍混浊外,尿液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 少数透明管型。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透明管型见于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多量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有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 脂肪管型是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 尿比重: 正常范围1.005?1.030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 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 饮水 酸碱度: 正常范围是4.6?8.0 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病理性酸性尿见于糖尿病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呼吸性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红细胞系参考值 红细胞(RBC):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血红蛋白(HGB):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比容(Hct,又称红细胞压积PCV):男性0.40~0.50L/L,女性 0.37~0.48L/L 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2~92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5%~14.5% 如果您的结果有异常,其参考值意义如下: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RBC和HG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ml 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多种原因可使RBC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和HGB的数量减少或增加,或质量发生变化。 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GB)的含量 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GB增多。 绝对增多:可能是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肺疾病或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征、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可使RBC及HGB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多,属于病理性增多。 减少:临床上RBC及HGB减少是很常见的,且病情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GB的含量是一致的,成年男性HGB小于120g/L(女性HGB小于110g/L)为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