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三农问题备考总结

形势与政策三农问题备考总结
形势与政策三农问题备考总结

新政策

2012年2月1日,中央公布了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连续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专家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件表述: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亮点二: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

文件表述: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

亮点三: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

文件表述: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采取的重大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不断强化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二、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三、不断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亮点四:在“三农”投入上,要求“三个持续加大”

文件表述: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

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我国农业科技“三个不足”:

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三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

亮点五: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三是三性”

文件表述: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三是三性”的界定要求我们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亮点六: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

文件表述: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

亮点七: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文件表述: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从总量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亿7千多万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而中国的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我国粮食已经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目前能够保证完全自给的主要是小麦和稻谷。大豆整个产业链条基本上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我们自己的发言权很低。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作为主粮的稻谷和小麦领域,后果不堪设想,必须未雨绸缪。

历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

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5年: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2012年: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招来,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为12287亿元,比2011年增加1868亿元,增幅17.9%。种粮补贴的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增大良种研发与应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等在农业稳产增产中的作用。

回顾2011年,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连续8年增产,达到11424亿斤;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 3%。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4%,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让我们了解一些材料,会进一步体会到:党和政府在“三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还会继续努力。

历史背景

“三农”问题的提出

“三农”:农民、农村、农业

1993年,党中央出台文件《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一次出现这个提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曾创造出世界领先的农业文明。在1840年以前,农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鸦片战争以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

走上历史舞台,并扮演起主导性的角色,农民和地主阶级已经不能独自承担改朝换代的责任。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即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由于中国农民人口众多,处于社会的底层,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因此他们始终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共产党依靠“工农联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前后的各项改革,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也标志着农民作为革命主力军历史使命的结束。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和平建设时期开始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然而,高兴之余,人们却发现,广大农民从这场伟大改革中获得的利益似乎太少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拉得太大了。

到了199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三农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明显,引起了决策界的关注。2000年,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三、农问题的历史

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央着力于解决城市失业和通货膨胀,无力顾及地方财政,允许各地在征收农业正税的同时, 有一定的地方附加税。有人计算,1952年,国家公粮、地方附加税、抗美援朝捐赠、乡村摊派四项税费共占农民收入的21.53%。后来,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农民的生活比较艰难:

大跃进、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大锅饭、割资本主义尾巴。1977年,全国人民公社分配统计资料:农民平均劳动日值仅是一角一分钱。

(二)1979年--1984年:第二次解放

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典型事件:

?时间:1978年9月15日晚上8时

?地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事件:21名党员召开秘密会议,18位农民签定秘密契约,并按了红手印。这张契约现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广。在中央的指导下,改革很快完成。在1980—1984年的五年里,农民年收入增长创造了15%的好成绩。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比由此前的1:2.8降低到1:2.2左右。面对这种形势,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问题还很多,农业的文章还没有破题”。因为计划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农民负担依旧,农民还没有享有话语权的地方。如:统购、统派制度丝毫未变,价格和数量全部由国家来定,几乎没有给中国的农民留下任何发展生产的空间。然而,就是在还没有破题的时候,形势却发生了变化。

三)1985年——(2003年?)遭受冷落的日子

1984年12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形成城市改革的决定,中国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了城市,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大多由农民自己承担。如:学校、卫生、交通、通讯等。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们增产不增收:89年—91年,农业喜获丰收,农民纯收入增长只有2%,91年是负增长。97年—2000年,农民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年减少4.4、0.3、0.5、1.7个百分点。国家农业部统计:1995年,农业比上年增长19.9%,而向农民征收“三提五统”费用比上年增长48.3%,所承担的行政性收费、集资摊派等比上年增长52.22%。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在1978--2010年的33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9%,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到了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了几个“最小”:播种面积最小;粮食库存量最小,顶多维持一年的时间;粮食亩产十年来最低;人均粮食占有量20年来最低。(四)2003年以来:真正受到重视的时期

2003年以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出“一号文件”,从“两减免、三补贴”到取消农业税并加大补贴力度,步步推进。

四、三农问题的一些突出现象

人地矛盾十分尖锐。这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了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底线。而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2007年各国粮食总产量

耕地面积(亿公顷)耕地占世界比例总产量(亿吨)中国 1.21 8.06% 5.01

美国1.97 13.15% 3.63

中国农民比例60——70%

目前我国有3亿多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如果到2030年,我国非农就业比重达到73%,城镇化水平达到61%,则这期间农业劳动力转移总量净达1.26亿人,城镇人口将净增3.08亿人。即使这样,我国届时仍将有2亿多农业劳动力和5.64亿农村人口。

农村的社会事业问题

农村的社会事业严重落后。在城市,一切公共设施的建设经费均由国家、政府和全民单位负担。但在农村,农民必须自己出钱办中小学、办医疗、文化事业、道路、水电以及农村中的一切公共设施。在教育和卫生两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教育:

中央的教育拨款,92%用于城市,只有8%用于农村。中小学新建、扩建、改建校舍所需的投资

卫生: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第188位,列倒数第四。农村20%

农民的社会地位问题

农民成为社会的“二等公民”,其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处处受到冲击。具体讲:现行的户口管理制度,把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使农民的迁徙自由和择业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也使农民处在社会结构中的最低层。鄙视农民、看不起农民的社会心理根深蒂固农民动辄遭受攻击和伤害。如:政策性伤害:如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属于一种以“低价征用”+“高价批租”为基本内容的不合理资源配置机制。交易性伤害:收购农产品压价,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行政性伤害:有些地方政府干部,依仗权势横行乡里,严重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民主政治还很不完善。农民基本上是现实政治的被动接受者。比如,选村干部、选人大代表,往往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与意识非常淡薄。农民缺少参与政治的具体组织形式。

“农民工”问题日益突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已有三分之一的农民成为农民工,从事非农产。农民工在第二产业占到70%,在第三产业中占60%。农民上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农民工支撑了中国的“世界加工厂”.但,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却普遍地遭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在城市社会分层体系中,农民工处在最低层,被一些城里人看做是“盲流”

农民工的起源:1952年8月政务院做出的《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必须做好农民的说服工作”。1957年颁布《关于各单位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各单位一律不得私自从农村招工和私自录用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198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的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迁移,1989年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社会发展中的受害者。他们的生存境况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

从事繁重工作。

农民工没有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医疗、社会养老、失业保险等与他们无缘。

(4)农民工享受不到城市公共产品。如子女不能进入城市的中小学,不能参加父母打工城市的高考,无法得到购房贷款、购车贷款等。(“留守儿童”这几年才被关注)

五、三农问题的根源

造成目前三农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经济结构方面:

谷物生产量大,而牛奶、牛羊肉等产量少、质量差;原料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农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和层次很不理想等。劳动生产力方面: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8亿,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占49.3%,高中文化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9.1%。

而在国外:美国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德国67%的农民是大学毕业生;日本59%以上的农民是大学生。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1958年1月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没有城市公安部门的批准,农民不得将户口从农村迁往城市。这标志着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户藉制度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政策(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等)限制农村人口在城市的活动,限制了农民流动的自由,这使农民成了国家的二等公民。

典型案例:孙志刚案华中理工大学三位法学博士以中国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建议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

止。

三)自治状况及乡镇机构:自80年代人民公社解体以来,中国乡村实行了乡级基层政府加村级自治和民主选举的治理模式。乡村民主自治的目的是在农村的最基层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后来,乡镇政府有自己独立利益和相应税收权利,成了和农民对立的利益主体,乡镇机构越来越膨大。我国拥有4.8万个乡镇、80万个行政村,县及县以下行政干部(不含教师)1316.2万人,平均每68个农民供养一个县及县以下干部。

我国历史上的官民比例: 西汉1:7945东汉1:7464唐朝1:2927元朝1:2613清朝1:911现代1:68(农民与县级以下官员)

每百万美元GDP财政所供养的人员:美国: 2.31人法国: 3.46人日本: 1.38人英国: 1.58人中国:39 人

四)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的投入量不均衡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我国资源要素配置“总体上是向城市倾斜的,这种状况导致了工农业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

我国财政总支出用于农业的投资:2000年——2003年:7%。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一直对农业采取财政补贴政策。

美国国民收入中来自农业仅占4%,而给予农业的财政补贴却是9%。《南风窗》2006年1月:每100元农民收入中,来自政府的补贴的比例为:韩国、日本:60%欧盟:34%美国:20%中国和印度:0

以农业税为例:农业税在我国存在了2600年。新中国于195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直到2006年以前,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之一,总税率约为8.4%。农业税只是国家规定的税。此外的费用不计其数:集资、管理费用、

各级干部及非生产人员支出、教育支出、公益事业及优抚支出等等。

比较:美国500万农民,都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税收优惠及信贷支持,政府每年对农民的补贴至少为1500亿美元(人均约3万美元)。中国农民近8亿,在2003年之前每年政府向农民征税约500亿元,加上杂费,在1500亿元以上(人均187.5元),对农民的补贴几乎为零。

六、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2003年以来,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出“一号文件”,从“两减免、三补贴”到取消农业税并加大补贴力度,步步推进。

对三农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其中最重要的是: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两减免: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三补贴: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我要在这里向大会郑重报告,从今年起,中国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废止了新中国实施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以此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

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8%。这是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第一次超过城镇。

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超过城镇:农民人均收入6977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1810元,增长8.4%。

二)努力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

在中央及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现在,全民共享、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农业、农村、农民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11年:农民工上春晚(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深圳街舞)

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我们消除了农民进城的歧视。

我们正在贯彻关于积极稳妥地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努力加大对三农的各项投入

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实际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408.6亿元,同比增长21.3%。

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资金05年:2975亿元,同比增长13.3%06年:3397亿元,同比增长14.2%07年4318亿元,同比增长22.8 %08年:5955亿元,同比增长37.9 %09年:7253亿元,同比增长21.8 %10年:8580亿元,同比增长18.3%11年计划:9884亿元

实际:10419亿元,同比增长21.4%12年计划:12287亿元

在教育方面,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新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政府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840亿元,优先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全国约1.3亿农村学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农村约122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资助。在医疗卫生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802亿元,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惠及8.35亿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方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人数量已经超过1亿,农村人口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过去,农民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不敢消随意费(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多

子”已经不可能,家庭养老模式不再可靠。而且,在养老保障上存在的巨大城乡差距,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平,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呼之欲出。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家负责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55元(每年660元)的保险费。2011年已经覆盖60%的县,9880万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即“三化同步”,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2007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2.5%,仅相当于日本70年代中期水平。2011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 3%,仍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有不小的距离。2020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届时农机总动力将达到10亿千瓦,年均增加约1800万千瓦,主要农机装备年均需求超过900亿元。

七、我们仍然面对的困难

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包袱沉重

资金短缺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农业效益太低,农业人口必然要向外转移

城市化还遇到一些障碍因素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我国的三农事业虽然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困难还很多。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央已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在近几年,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相信“三农”问题一定可以很好地解决,希望中国农民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形势与政策心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摘要:形势和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关注现在的国内外形势,它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在的形势与政策我也有着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讲述了十一月的时事和我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大学生就业难;《碳税法案》通过 我们已经学习《形势与政策》一个学期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们也认识到了当今的形势和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对与形势与政策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来谈谈我对近日发生的时事的看法和见解: 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11 月5日在深圳闭幕。本届大会为期两天,设立展位2100多个,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海外专业组织和各类机构参会。大会期间共举办35场签约、推介活动,召开了120多个专题和业务会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 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可以让我们了解对各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有利于国家的交流和人才的引进,促进了国家发展。大会为海外人才登陆中国和国内人才走向世界提供良好平台,为全国的引智事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目前天宫一号运行稳定,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试验成功,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00字.doc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00字 学习形势与政策,有助于了解国家发展情况。以下是我整理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00字,希望您喜欢,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00字一 适应高职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及国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自觉的认同感。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除了讲《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专题外,还根据我院的特点,开设了《船舶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给学生介绍金融危机发生后船舶业的发展态势,以及这样的态势对他们就业的影响,学生听了以后普遍反映很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比较缺乏,缺少专门的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这一个环节是必须抓住的。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职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团体。为了加强形势政策课的师资力量,我院专门成立了形势政策教研室,有专职教师两人。 每学期结束之前,由形势政策课程负责人牵头,"两课"教研部主任、

党委宣传部长和全体形势政策课授课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研究下学期形势政策课专题,在确立专题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以相关的专家作为领队人,共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并且教案由老师分工合作、再汇整,讲授时全院使用统一的教案,这样,不但为老师备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对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为了提高教师水平,省高校工委可以举办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培训班,聘请专家前来讲课,各校也可以请专家为老师们讲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学业考评综合化。"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小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相关规定,"形势与政策"课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期末实行开卷考核,以心得体会、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得分以70%计入,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表现等,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即为本学期总成绩。这一评价标准,一是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也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00字二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形势与政策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及其对策 在21世纪里,“三农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1) 第一,农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多数农民仍然只能通过种粮,散养家禽获得收入,而这些收入都不高。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在劳动力转移中,农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常常是最低工资的接受者,创造着城市经济财富却不能分享其利益。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滞后、培训面不广、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同时,随着对农民工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外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难以转移到非农产业。 第二,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耕地少、分散,受气候的制约较大,交通不便、通讯困难、能源短缺等客观问题一直存在。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多数项目带动力较弱,竞争力不强,规模不大,辐射面不广,农民能从中获益的不多。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 第三,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投入和教育“两基”投入等原因导致乡村负债问题十分突出。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 二、“三农”问题的对策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以工代农,以城促乡,把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1) 第一,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制定一个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使城乡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第二,要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第三,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针对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功能不齐全等问题,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三篇 作为一名青年人,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三篇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通过这次魏教授的讲解,我对当今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青年人,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青年人;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在看国内外的时事我会看的更深刻,更透彻。这也是我们青年人必备的能力。在以前,每当我看到中国在美国面前总是低声下气时,我就会觉得很生气,很不解,而现在,我知道了不能以一时之气而做出错事。在没能力与之抗衡的时候不应太张狂,随着中国一步步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同以前了,在国际上说话更强硬了,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了。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00字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00字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学习形势与政策,有助于了解国家发展情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00字,希望您喜欢,上公文站,发现学习。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00字一适应高职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及国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自觉的认同感。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除了讲《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专题外,还根据我院的特点,开设了《船舶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给学生介绍金融危机发生后船舶业的发展态势,以及这样的态势对他们就业的影响,学生听了以后普遍反映很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比较缺乏,缺少专门的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这一个环节是必须抓住的。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职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团体。为了加强形势政策课的师资力量,我院专门成立了形势政策教研室,有专职教师两人。

每学期结束之前,由形势政策课程负责人牵头,“两课”教研部主任、党委宣传部长和全体形势政策课授课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研究下学期形势政策课专题,在确立专题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以相关的专家作为领队人,共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并且教案由老师分工合作、再汇整,讲授时全院使用统一的教案,这样,不但为老师备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对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为了提高教师水平,省高校工委可以举办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培训班,聘请专家前来讲课,各校也可以请专家为老师们讲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学业考评综合化。“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小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相关规定,“形势与政策”课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期末实行开卷考核,以心得体会、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得分以70%计入,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表现等,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即为本学期总成绩。这一评价标准,一是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也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

形式与政策三农问题心得体会

形式与政策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乡镇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站在形式与政策的角度来一起分析下三农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形式与政策三农问题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形式与政策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一“三农问题”的现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借用04年某期《读书》杂志中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曾有某些领导到农村调研之后饱含深情地大声疾呼“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期杂志后续,还有不少农业问题研究专家进行专门的讨论。这些讨论保持了《读书》杂志的风格,丰富而深入,现实情况与理论分析相结合,让人对前面三句话的印象越发深刻起来:这样的三句话还不足以完全概括三农问题的全面情况,但也并无丝毫的夸张。 此次中央全会前,总书记到了安徽凤阳,在与当年曾开体制之先的农民座谈中提出,还要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要更灵活处理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随即不少经济学家及媒体以耸动性的语言报道,中国将尝试实行土地私有化。作为中国媒体,如此宣传是极不负责任的。不少经济学家有其担心,觉得是否会出现大批农民丧失土地的事情发生。这恐怕也是中央在这么多年农村经济上不去、农民生活无法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没有太大增长的困局面前的最大顾虑。然而现实的情况摆在面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

经逐渐演变成了经济危机,农业以外的产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由外至内的经济增长靠不上了,只能靠练内功,从国家内部寻找发展的动力。 在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公即提出一部分先富,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裕的目标。目前第一步已经基本实现,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不少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便是中西部省份也有不少国民实现了富裕的生活。在这样的历史现实背景下,大动作真正地启动第二步工作势在必行。从三农问题突破,正是中央的坚定信念与果断决策的结果。中央全会号召中,有一句“锐意进取”,这其实很难。在处理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劳动力—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基本已实现了劳动力的自由转移,相关政策不存在太多问题,而相应的土地政策则使得农业发展无法突破小农经济的框框。具体而言,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消除农民可能丧失基本生产资料,即土地的担忧: 其一,法律保障。中央提出了土地经营权的概念,而并非突破了土地国有的宪法保障。即在法律框架内保障地还是国家的,中央对土地政策灵活处理是可控的; 其二,共同富裕。这么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让我们知道,规模化的,优化生产资料配置的改革方向将给我们的生

三农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 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措施、政策分析、成效 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农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 (一)三农问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 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

(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了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有一些心得体会。 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

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 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

智慧树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XX

智慧树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XX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 方良药,下面跟大家分享几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了,通过这两年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 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的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蒋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 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丰富多彩,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

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

河海形势与政策专题:三农问题精 简版(3页)

三农问题 形势政策课主要目的 1、正确认识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势; 2、了解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时代背景; 3、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 4、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内容 三农问题的现状 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 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农含义 农业:从事行业—产业政策问题 农村:居住地域—城乡结构问题 农民:主体身份----人权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独立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一、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一)农业问题—产业化问题 (二)农民问题 1.农民多。 2.农民穷 3、农民分化 4、农民太弱 5.农村问题 6、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构 7、市场建设 8、生活条件 (三)城乡差距

第一,收入差距。 第二,消费差距。 第三,就业差距。 第四,教育方面的差距。 第五,医疗差距。第六,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 第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 第八,住房的差距。 第九,参军差距。 第十,城乡交换不等价,不合理。 二、三农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制度因素,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1、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2、城乡分割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制度。 3、城乡分割的升学和就业制度。 4、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是经济因素-----二元经济结构 三是生产要素因素----农业投入少 其他原因:农业收入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等。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二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指导方针 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 发展模式 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 发展战略 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理顺基层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加大农业投入。 2、确保粮食安全

形势与政策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班级:材科1102班姓名:余芳学号:0121101010232 摘要:表现为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的存在,有它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复杂性,这已成为了牵动全社会上下的一个无法绕开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增长缓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关键在以消灭小农经济,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三农”问题;小农经济;现代农业 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统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决策层的重视,目前学术理论界对三农问题成因的分析歧见纷呈,故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就不尽一致。那么,举国关注的“三农”问题,其成因究竟是什么?症结又在哪里?怎样才能解决?本文认为,有必要继续深化对“三农”问题成因的认识,从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供思路,要从机械的照搬他国成功经验转到紧密依托本国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起因在于殖民入侵、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回顾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就会发现,“三农”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殖民入侵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国门,冲击着古老的农业文明。由于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顽强抵抗,它的解体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从此中国的农业经济就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之中,虽然是被动的,甚至是不情愿的。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以及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式工业的兴起,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欧美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棉纺织品的输入,首先引起了在五口通商地区农民自给自足生活方式变化。例如著名的棉产地长江三角洲,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19_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心得大全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19_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 心得大全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一】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随着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对专业形式的了解,面对剩余不多的学习生活,越发觉得学习时间的紧迫,感叹时光的飞逝,感觉大学的生活越来越短暂,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期待的同时却不免有一些茫然与恐惧。庆幸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曾经学习过,但大一时的懵懂以及大二时的不够成熟让我在学习之余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的动力好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发减少。丰满的理想总是在骨感的现实中变得那么虚无缥缈。有着一股刻苦学习的干劲却偶尔也会 因为茫然而悄悄停下前进的脚步,未曾真正感到就业压力的巨大。每天习惯花大量的时间认真专研自己的学习,觉得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是一种无以言比的幸福。不愿意这么早就面对未来的社会,就像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一样,偶尔会逃避似的不去了解时事,不去关心当前的形式政策。但理智又把自己拉回现实,我是当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从我做起,才能谈祖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我不能在这象牙塔里做只十足的井底之蛙。于是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了解时事,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心与决心,发奋努力。通过对形式与政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我庆幸自己还有战胜逃避现实的理智头脑,更感谢老师的授业解惑。偶尔茫然的自己似乎找回了信心与希望。面对未来,不再是那么惧怕。前进道路的方向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明确了。思想再次得到了升华,就算不那么伟大的说成是为了为国家,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而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精彩而努力学习吧。老师的讲解让我更加理解当前形式与政策的重要性,增强了我对社会的紧迫感,让我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把握时代命脉,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时代在进步,我也不能落后,跟紧时代的步伐,不做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深刻的认识到不全面的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我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努力奋斗,这样才能争取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的人才。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二】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只有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4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4篇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这使我们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

201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1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1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国内部分教学要点 一、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教学中,一要着力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阐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学生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二要大力宣讲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清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精神、真挚为民情怀和科学方法论,展现新形势下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想脉络和实践逻辑。三要紧紧抓住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内容,解读好关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论述。 二、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新中国成立67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好主题教育 要抓住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党史、国史教育。一要全面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把握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三个“历史告诉我们”的启示、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引导学生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大力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二要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

形势与政策_当前农业我国农村发展形势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作了许多重要阐述,对“三农”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 党的十八大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农业发展最快、持续向好的10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各项权利扩大落实的10年,是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步伐的10年。大家普遍认为,“三农”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中华民族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大幅增产——粮食实现“”九连增。粮食生产成功打破丰歉波动的传统周期,2012年达到11791亿斤、比2003年增产3177亿斤,连续9年增产、连续6年超万亿斤,时间之长、幅度之大历史罕见;农业生产成功打破“粮经消长”的传统格局,棉油糖、果菜茶和肉蛋奶、水产品等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大幅提升。二是农民收入增长创造历史纪录。——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预计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比2003年增加5178元,年均增加575元,增幅之大前所未有;年均增长8.6%,增速之快历史少见。尤其可喜的是,农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地区,多年期盼的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初步呈现。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10年来全国新建改建290万公里农村公路,解决3.96亿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3180万户。1020万农户从首次开展的农村危房改造中受益。农村用电条件大为改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状况整体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学生开始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农民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农民养老方式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几千年来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五是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公共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基本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加快,城镇化率超过50%,工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日益

2017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2017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我们只有了解了形势与政策,并经过客观的分析后,才能更好的定位自己的方向以及发展目标,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成长计划,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一名适应社会潮流发展要求的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形势与政策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成为只会读书的机器。我们要抛掉陈旧的观念,与当今社会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有激情有活力有思想的新时代青年。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意

义。 对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大体分析国内形势在国内方面,这么多年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政治治理的方法逐渐科学起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都可以看到中国政治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果仍然存在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从前段时间的热点事件,比如中菲黄岩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并且最近频频出现一些社会群体性事件,恐怖暴力袭击社会事件,比如近期发生的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乌鲁木齐爆炸案,导致人民安全保障降低,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不足,我们也要发现我国在政治发展上所做出的成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用户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年龄层也在逐渐变广。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交流方式也开始不断涌现,如微博等,各个政府机构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与民众交流,以及加快政务透明化,公开化,都逐渐的开通了官方微博,并且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这些新兴的方式,得到了广大青年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国外形势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呈现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世界局势仍有动荡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从中获得不可估量的好处。当然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阻碍,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的崛起对其造成威胁,从而对我们采取阻遏措施,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