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船问题 环形跑道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船问题 环形跑道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船问题 环形跑道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题思路)

(1)审—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2)设—设出未知数:根据提问,巧设未知数.

(3)列—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检验后写出答案.(注意带上单位)

二、各类题型解法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汇集:

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生产、做工等各类问题),

等积变形问题,调配问题,分配问题,配套问题,增长率问题,

数字问题,方案设计与成本分析,古典数学,浓度问题等。

行程问题

基本的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⑵速度=路程÷时间⑶时间=路程÷速度

要特别注意:路程、速度、时间的对应关系(即在某段路程上所对应的速度和时间各是多少)

常用的等量关系:

1、甲、乙二人相向相遇问题

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

2、甲、乙二人中,慢者所行路程或时间有提前量的同向追击问题

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提前量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

3、单人往返

⑴各段路程和=总路程⑵各段时间和=总时间⑶匀速行驶时速度不变

4、行船问题与飞机飞行问题

⑴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⑵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考虑车长的过桥或通过山洞隧道问题

将每辆车的车头或车尾看作一个人的行驶问题去分析,一切就一目了然。

一、一般行程问题

例1、从甲地到乙地,某人步行比乘公交车多用3.6小时,已知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公交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则列方程为。

例2、甲、乙两人在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48分相遇,如果甲比乙早出发40分钟,那么在乙出发1小时30分相遇,当甲比乙每小时快1千米时,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例3、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例4、一列客车车长200米,一列货车车长28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车尾完全离开经过16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3: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

例5、一列火车长1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通过600米的隧道,从火车进入隧道口算起,到这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是多少

二、环行跑道问题

例6、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习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20米,乙每分钟跑28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多少分钟。

例7、甲、乙两人在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分钟跑240米,乙每分钟跑200

米,二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几分钟后二人相遇?若背向跑,几分钟后相遇?

三、行船与飞机飞行问题

例8、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例9、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钟,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两城市间的距离。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之行程问题练习题(配答案)

行程问题(讲义) ? 课前预习 1. 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行程问题,那么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小明家离学校2千米,一天小明在下午5:00放学之后开始步行回家,同时爸爸骑自行车从 家出发去接小明,已知小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钟,爸爸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40米/分钟,请问小明爸爸从家出发几分钟后接到小明?设小明爸爸从家出发x 分钟后接到小明,分别用含x 的代数式表达小明和爸爸所走的路程. 3. 上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家 爸爸

?知识点睛 行程问题: ①理解题意,找关键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运动过程,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进行; ③梳理信息,列表,提取数据,列表时要按照运动状态或者运动过程进行分类; ④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精讲精练 1.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 /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 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 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 启明中学举行了一次路程为60千米的远足活动,八年级学生步行,七年级学生乘一辆汽车,两个年级的学生同地出发,这辆汽车开到目的地后,再回头接八年级的学生.若八年级学生的速度为5千米/时,比汽车提前一小时出发,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问八年级学生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 2.王力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陈平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沿同一公路匀速前进,已知 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 km, 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 km.求A,B两地间的路程. 3.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走28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35千米,去时下

行程问题应用题

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车站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 2.5小时相遇,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2.两个县城相距52.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0.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3.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11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后相遇,甲每小时行12千米,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站相距486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5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每小时快1.7千米,两列火车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

5.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火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52千米,4小时后还差多少千米才能相遇? 6.大庄和小王庄相距90千米。小刚和小牛分别由两庄同时反向出发。2小时24分后两人相距46.6千米,如果小刚每小时行9.9千米,小牛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学校距活动站670米,小明从学校前往活动站每分钟行80米,2分钟后,小丽从活动站往学校走,每分钟行90米,小明出发多少分钟后和小丽相遇?相遇时二人各行了多少米? 8.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6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多挖2.5米。两队合挖8天后还差52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9.、两位叔叔计划共同生产一种零件300个,二人一起生产了5小时后还差40个没完成。已知叔叔每小时生产24个,叔叔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10.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甲队每小时修126米,乙队每小时比甲队多修48米,求完工时两队各修路多少米? 11.东西两村相距64千米。甲、乙二人同时骑车从东西两地相对出发,2.5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12.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多少千米? 1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慢8千米,客车先行1小时后,货车从乙地出发,经过3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流水行船问题应用题教案(强烈推荐:包括习题及答案,保你百分百满意)

数学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专题:流水行船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流水行船的基本概念 2、能够准确处理流水行船中相遇和追及的速度关系 【解读:知识梳理环节要注意“诱导公式过程的推导”的讲解.】 知识梳理10 min.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典例精讲27 min. 例1: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解析: 顺水速度为25328 ÷=(小时). +=(千米/时),需要航行140285 例2:两个码头相距352千米,一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要11小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需要16小时,求这条河水流速度。 解析:(352÷11-352÷16)÷2=5(千米/小时). 例3: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解析 顺水速度:208÷8=26(千米/小时),逆水速度:208÷13=16(千米/小时),船速:(26+16)÷2=21(千米/小时),水速:(26—16)÷2=5(千米/小时) 例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则在无风时他跑100米要用秒. 解析:本题类似于流水行船问题. 根据题意可知,这个短跑选手的顺风速度为90109 ÷=米/秒,那么他在 ÷=米/秒,逆风速度为70107 无风时的速度为(97)28 +÷=米/秒.

一元一次方程行程类问题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行程类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了解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能列一元一次方程。 2.能通过画线段图解决行程类的相遇问题,追击问题。 教学重点:根据线段图熟练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画行程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有一次,外国一位著名数学家与苏步青教授一起乘车,这位数学家出了这样一道题请苏步青解答: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一只狗和他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 问:这只狗共跑了多少千米? 苏教授一下子便回答出来了,你能回答出上述问题吗? 二、交流质疑精讲点拨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一只狗和他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 问:这只狗共跑了多少千米? 变式1: 例:甲、乙两人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若乙先出发半小时后甲再出发,问甲出发几小时后与乙相遇? 小结: 相遇问题: 甲走的路程+ 乙走的路程= 两地间的路程 巩固练习:《自主学习与测评》第86 页第 2 题 变式2:你还能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 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10千米? 巩固练习:《自主学习与测评》第86页第 4 题

典型应用题归类复习(行程问题)

典型应用题归类复习(行程问题) 一、首先要弄清“相对”、“相向”、“相背”、“相遇”、“同时”、“同向”等词语。 二、其次要弄清行程问题的结构特点: 运动方向:是同向还是背向 出发地点:是同地还是两地出发时间:是同时还是分别,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 速度:是一个物体的速度还是两个物体的速度。运动结果:是相遇、相隔,还是相遇后反方向相离。有的题目行驶的物体并没有相遇,要把相距的路程去掉;有的题目是两者相遇后又反方向相离,要把多行的路程加上,得到同时行驶的路程。 三、最后,还要掌握好每种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其解题规律有: (1)相向运动——是指两个物体的出发点不同,运动方向相对,越走相距越近,其中还可分为相遇和相差两种情况。基本公式如下: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速+乙速)相遇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未知速度=速度和-已知速度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2)同向运动——是指两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但是出发地点、时间可以相同或不同,因此,又可分为同地同向和异地同向两种情况。 ①同地同向:特点是出发地点相同,运动方向相同,由于速度有快慢,因此越走相隔越远。公式是:相隔路程=速度差×时间 ②异地同向:特点是出发地点不同,运动方向相同。如果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就能追及,称为追及问题,其公式是: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快速-慢速 如果快的在前,慢的在后,二者越走越远,就不能追及。其公式是: 路程=相隔路程+速度差×时间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 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3) 背向运动——是指两个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但出发点可以相同或不同其公式是: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四、注意事项:1、画图

小升初应用题流水行船问题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概念理解: 船在江河里等流动的水中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会受到水流速度的影响。 流水行船问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顺水路程=顺水速度×顺水时间 逆水路程=逆水速度×逆水时间 公式应用: 1一只船在河中航行,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则该船顺水航行的速度为每小时(),船逆水航行的速度为每小时()。 2一只船在河中顺水航行了4小时,航程为48千米,已知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则该船在河中逆水航行时需要()小时。 例题讲解: 1某船从A地航行到B地需5小时,返回时只需4小时。已知A,B两地相距的120千米,则船的静水速度和水速分别是多少? 2 晓雪同学制作了一只船模在河边进行试航,它逆水11分钟航行的距离为88米,顺水11分钟航行了242米,若晓雪把航模放在静水中航行,2分钟能够航行多少米? 3.一学生顺风跑90米和逆风跑70米均用了10秒,求出在无风的情况下参加百米竞赛的成绩?

巩固练习: 4.甲乙两船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甲船静水速度为30千米/小时,乙船静水速度为24千米/小时。2小时后两船相遇,则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5一艘快艇往返于A,B两地,去时顺水航行 36千米/小时,返回时24千米/小时,。往返一共用了15小时,则A,B两地是多少千米? 6甲,乙两港相距1071千米,一条船从甲港顺水航行51小时到达乙港,并且船的静水速度与水速都是质数,则该船从乙港返回到甲港用几小时? 7两艘游艇在河流中同时相向出发,A艇静水速度为35千米/小时,B艇逆流而上为25千米/小时。若水速为5千米/小时,则相遇时A艇行驶的路程是B艇行驶路程的几倍? 8甲,乙两船从相距120千米的A,B两港出发,水速为 3千米/小时,3小时候在C点相遇。第二次航行时,水速每小时增加2千米,则甲乙两船在D点相遇,此时共用了多长时间?C,D两地是多少千米? 9 一艘快艇从码头开出逆流而上,半小时后一游船也从该码头开出逆流而上。经过1小时发现了1小时前从快艇上掉下来的一样东西,则快艇航行速度是游船在静水中速度的几倍? 奥数流水行船抛物问题: (1)小刚和小强租一条小船,向上游划去,不慎把水壶掉进江中,当他们发现并调过船头时,水壶与船已经相距2千米,假定小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 千米,那么他们追上水壶需要多少时间?

行程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经典应用题

行程问题 一、相遇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二、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 三、环形跑道问题: 1、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 2、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第一次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四、航行问题 1、飞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 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顺风速度-逆风速度=2×风速 2、航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一、相遇问题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 2、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7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3h后相遇,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km,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3、甲乙两城相距100千米,摩托车和自行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2.5小时后两车相遇,自行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1/3倍,求摩托车和自行车的速度。 4、A,B两村相距2800米,小明从A村出发向B村步行5分钟后,小军骑自行车从B村向A村出发,又经过10分钟二人相遇,小军骑自行车比小明步行每分钟多走130米,小明每分钟步行多少米? 5、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每小时17.5千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求经过几小时,甲、乙两人相距32.5千米。 6、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追及问题 1、A、B两地相距20km,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发出发,甲的速度是6km/h,乙的速度是8km/h。 (1)若两人相向而行,甲先出发半小时,乙才出发,问乙出发后几小时与甲相遇? (2)若两人同时同向出发,甲在前,乙在后,问乙多少小时可追上甲? 2、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知道与其他队员会和。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和,经过了多长时间? 3、一队学生去郊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去。问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三、环形跑道 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每分钟行550米,乙每分钟行250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问多少分钟后他们再相遇? 四、航行问题 1、一只轮船航行于甲、乙两地之间,顺水用3小时,逆水比顺水多30分钟,已知轮船在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26千米,求水流的速度. 2、一艘轮船从甲地顺流而行9小时到达乙地,原路返回需要11小时才能到达甲地,已知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3、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钟,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两城市间距离 五、火车过桥 1、某桥长5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通过共用30秒,而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2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2、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行驶在平行的两条轨道上,快车长150米,慢车长200米,坐在慢车上的乘客见快车驶过窗口的时间是6秒,问坐在快车上的乘客见慢车驶过窗口的时间是几秒? 3、甲乙两列火车,长分别为144米和180米,甲车比乙车每秒多行4米,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错开需要9秒,问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4、火车用26秒的时间通过一个长256米的隧道,(即从车头进入入口到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以16秒的时间通过了长96米的隧道,求列车的长度。

(完整版)流水行船问题练习题

1.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2.一只小船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30 千米. 在176 千米长河中逆水而行用了11 个小时. 求返回原处需用几个小时。 3.一只船每小时行14 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 千米,问这只船逆水航行112 千米,需要几小时? 4.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航行12 千米,逆水每小时航行8 千米,问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各是多少? 6.甲、乙两码头相距72 千米,一艘轮船顺水行需要6 小时,逆水行需要9 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7.静水中,甲船速度是每小时22 千米,乙船速度是每小时18 千米,乙船先从某港开出顺水航行,2 小时后,甲船同地同方向开出,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 千米,求甲船几小时可以追上乙船?

8.一条大河有A 、B 两个港口,水从A 流向B ,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 千米,甲、乙同时由A 向B 行驶,各自不停的在A 、B 间往返航行,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8 千米,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20 千米,已知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的地点相距40 千米,求A 、B 两港之间的距离。 9.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10.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11.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两港需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了5小时.现在有一机帆船,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这机帆船往返两港要多少小时? 12.小刚和小强租一条小船,向上游划去,不慎把水壶掉进江中,当他们发现并调过船头时,水壶与船已经相距2千米,假定小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那么他们追上水壶需要多少时间?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人教版)(专题)(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人教版)(专 题) 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2分) 1.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走28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35千米,已知下坡路程比上坡路程的2倍少14千米.设上坡路程为x千米,则汽车下坡共用了( )小时.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由题意,列表如下: 由s=vt可知,汽车下坡共用了小时.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2.京通公交快速通道开通后,为响应市政府“绿色出行”的号召,家住通州新城的小王上班由自驾车改为乘坐公交车.他用乘公交车的方式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他用自驾车的方式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2倍还多9千米,他从家出发到达上班地点,乘公交车方式所用时间是20分钟,若设小王用自驾车方式上班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小王家到上班地点的距离是( )千米.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由题意,列表如下: 由s=vt可知,小王家到上班地点的距离是千米.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3.一客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经过45分钟后,一辆小汽车以每小时比客车快1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驶向甲地,两车刚好在甲、乙两地的中点相遇.若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则小汽车从出发到两车相遇行驶了( )小时.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由题意,列表如下: 由s=vt可知,小汽车从出发到相遇用时为小时; 再由题意,客车比小汽车早出发45分钟,

则小汽车从出发到相遇用时还可以表示为小时, 所以,小汽车从出发到相遇用时为或小时.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4.第七届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在郑开大道举行,为参加此次比赛,家住郑州的小李和家住开封的好友小王分别沿郑开大道匀速赶往对方家中.已知两人在上午9时同时出发,到上午9时40分,两人还相距xkm,到中午10时的时候,两人再次相距xkm,则两家之间的距离为( )km.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由题意,列表如下: 根据题意,只要能求出第一次相距xkm时, 两人已走的路程,再加上xkm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

说课案(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行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一、数学分析 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即: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这一过程蕴含的模型化的思想,同时也为后继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标准分析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方程进行表述的方法。 2.通过用方程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 3.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初步经验。经过调研,抽测17 人,有15 人完全掌握了解方程的知识,有12 人能分析出简单行程问题(不含分类讨论的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我所教班级学生能够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基于此在例题的选择上,我设置了一道分类讨论的题目,但由于学生正处于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时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在这道题目上易出现分类讨论不全面、考虑问题片面、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不到位等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研究,从而对学生思维途径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教学目标 1.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找出数学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通过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求出数学模型的解——检验、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渗透分类讨论和数学建模思想。 3.通过利用电子白板的演示、表演,教师的引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五、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找出数学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难点是如何正确找出行程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借助电子白板、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与演示文稿的交互使用,引导学生利用路程图研究对象的行进过程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材对比分析 人教版教材中《一元一次方程》是第三章内容,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并使学生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使我们有了更有力、 更方便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完整版七年级行程问题应用题专题训练

、工资问题 1?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部分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落实“促民生、 促经济”政策,盐城市某玻璃制品销售公司今年1月份调整了职工的月工资分配方案,调整后月工资由基本保障工资和计件奖励工资两部分组成(计件奖励工资=销售每件的奖励金额 X销售的件数)?下表是甲、乙两位职工今年十一月份的工资情况信息: ? (2)若职工丙今年十二月份的工资为2200元,那么丙该月应销售多少件产品? 2. 自温家宝在北京某学校调研以来,教师的工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落实“调动教 师积极性、不低于公务员人均水平”政策,宝应县政府2010年1月份调整了教师的月工资 分配方案,调整后月工资由基本保障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绩效工资=每课的课时系数X课时总数)?下表是甲、乙两位教师今年1月份的工资情况信息: (1)求工资分配方案调整后,若月基本工资为1540元,求每课的课时系数和乙处月课时数。(2)宝应县政府根据地方的特点又制定了一项“惠师”政策,凡教师工作不超过5年,一律只享受基本工资1540元,工作满6到10年,获绩效工资的8折,工作超过10年但不超20年的获绩效工资的9折,并缴纳工资总数的千分之一的税收。工作超过20年的一律教小学科,无绩效工资,并每月扣除基本工资的千分之一。问:一个工作了25年零3个月的教师,总共拿了多少薪水?

1为节约能源,某单位按以下规定收每月电费:用电不超过140度,按每度0.43元收费; 如果超过了140度,超过部分按每度0.57收费,如果某用户四月份的电费,平均每度0.5元,问该用户四月份用电多少度? 2?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某市自来水公司按如下方式对每户月用水量进行计费:当用水量不超过10吨时,每吨的收费标准相同;当用水量超过10吨时,超出10吨的部分每吨收费 标准也相同?下表是小明家 1 -4月份用水量和交费情况: (1 )若小明家5月份用水量为20吨,则应缴水费多少元? (2)若小明家6月份交纳水费29元,则小明家6月份用水多少吨? 3、小明想在两种灯中选购一种,其中一种是10瓦(即0.01千瓦)的节能灯,售价50元, 另一种是100瓦(即0.1千瓦)的白炽灯,售价5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内)节能灯售价高,但较省电,白炽灯售价低,但用电多,电费0.5元/千瓦?时 (1 )照明时间500小时选哪一种灯省钱? (2)照明时间1500小时选哪一种灯省钱? (3)照明多少时间用两种灯费用相等?

流水行船问题练习题

流水行船问题练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2.一只小船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 30 千米 . 在 176 千米长河中逆水而行用了 11 个小时 . 求返回原处需用几个小时。 3.一只船每小时行 14 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 6 千米,问这只船逆水航行 112 千米,需要几小时? 4.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航行 12 千米,逆水每小时航行 8 千米,问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各是多少? 6.甲、乙两码头相距 72 千米,一艘轮船顺水行需要 6 小时,逆水行需要 9 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7.静水中,甲船速度是每小时 22 千米,乙船速度是每小时 18 千米,乙船先从某港开出顺水航行, 2 小时后,甲船同地同方向开出,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 4 千米,求甲船几小时可以追上乙船? 8.一条大河有 A 、 B 两个港口,水从 A 流向 B ,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 千米,甲、乙同时由 A 向 B 行驶,各自不停的在 A 、 B 间往返航行,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 28 千米,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 20 千米,已知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的地点相距 40 千米,求 A 、 B 两港之间的距离。

9.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10.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11.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两港需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了5小时.现在有一机帆船,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这机帆船往返两港要多少小时? 12.小刚和小强租一条小船,向上游划去,不慎把水壶掉进江中,当他们发现并调过船头时,水壶与船已经相距2千米,假定小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那么他们追上水壶需要多少时间? 13.甲、乙两船在静水中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4千米和每小时32千米,两船从某河相距336千米的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甲船在前,乙船在后,几小时后乙船追上甲船? 14.A、B两码头间河流长为90千米,甲、乙两船分别从A、B码头同时启航.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题行程问题

第二讲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类专题讲解 【基本关系式】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基本类型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顺速–逆速 = 2水速;顺速 + 逆速 = 2船速 顺水的路程 = 逆水的路程 注意: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水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环形跑道问题。 一、行程(相遇)问题 A.基础训练 1.小李和小刚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小李每分走60米,小刚每分走90米,几分钟 后两人相遇? 2.小明和小刚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5分钟后两人相遇,小刚每分走80米,小明每 分走多少米? 3.王强和赵文从相距228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王强每分行60米,赵文每分行80米,王强出发3 分钟后赵文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4.两辆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乙车出发,每 小时行40千米,乙车出发几小时两车相遇? 5.两村相距35千米,甲乙二人从两村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先 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当他们相距9千米时,乙行了多长时间? 6.甲乙二人从相距4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二人相遇,求 两人的速度。 7.甲乙二人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他们在乙出发4小时后相遇,已知 甲比乙每小时多行2千米,求两人的速度。

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进程是操作系统结构的基础;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实例;可以分配给处理器并由处理器执行的一个实体;由单一顺序的执行显示,一个当前状态和一组相关的系统资源所描述的活动单元。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小学行程问题及答案 1、羊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羊跑7步,现在羊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羊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 解: 根据“马跑4步的距离羊跑7步”,可以设马每步长为7x米,则羊每步长为4x米。 根据“羊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可知同一时间马跑3*7x米=21x米,则羊跑5*4x=20米。 可以得出马与羊的速度比是21x:20x=21:20 根据“现在羊已跑出30米”,可以知道羊与马相差的路程是30米,他们相差的份数是21-20=1,现在求马的21份是多少路程,就是30÷(21-20)×21=630米 2、甲乙辆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再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720千米。

由“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可知,相遇时甲行了10份,乙行了8份(总路程为18份),两车相差2份。又因为两车在中点40千米处相遇,说明两车的路程差是(40+40)千米。所以算式是(40+40)÷(10-8)×(10+8)=720千米。 3、在一个600米的环形跑道上,兄两人同时从同一个起点按顺时针方向跑步,两人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两个人速度不变,还 是在原来出发点同时出发,哥哥改为按逆时针方向跑,则两人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两人跑一圈各要多少分钟? 答案为两人跑一圈各要6分钟和12分钟。 解: 600÷12=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差 600÷4=1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和 (50+150)÷2=100,表示较快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问题中的较大数 (150-50)/2=50,表示较慢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问题中的较小数 600÷100=6分钟,表示跑的快者用的时间 600/50=12分钟,表示跑得慢者用的时间 小学奥数培优行程问题应用题: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教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会用图示法分析行程问题;能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图示法对分析行程问题的优越性,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应用数学意识,自觉反思解题过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图示法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教学难点: 从行程问题中,准确地分析寻找出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问题:甲、乙两站相距36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8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160公里。两车从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思考探讨: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2、这种类型的问题中,有哪些基本量?你是否知道这些基本量的关系?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这道题目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用我们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可以吗?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主动举手回答,师生共同评析,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评析自然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板书课题) (通过情境问题,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讨,这些问题过渡自然,却又层层递进,将学生引入到思考的海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式; 2、熟练的了解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并能仔细审题,理解行程问题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等关键词的含义; 3、熟练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结合图示法分析行程问题,并能准确地寻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4、熟练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同时注意:设未知数和答都要完整,并要注意单位。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练习2013004

行程问题应用题(四) 1、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车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速度前进,各车到站后立即返回,又在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东、西两站同时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时,甲车行了80 千米,两车继续以原来速度前进,各车到站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地点在第一次相遇地点东侧40千米处。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骑自行车从环形公路上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现在已知甲走一圈的时间是70分钟,如果在出发后45分钟甲、乙二人相遇,那么乙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4、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千米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千米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千米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多少千米? 5、一个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分别爬5.5厘米和3.5厘米。它们每爬行1秒,3秒、5秒……(连续的奇数),就调头爬行。那么,它们相遇时,已爬行的时间是多少秒? 6、在一条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张明每小时行走4千米,李强每小时行走5千米。8点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调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7,……(连续的奇数)分钟调头行走,那么,张李两人相遇时是8点几分? 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等于多少千米? 9、从甲市到乙市有一条公路,它分成三段,在第一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在第二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90千米;在第三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已知第一段公路的长恰好是第三段的2倍,现在有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20分后在第二段的1/3处(从甲到乙方向的1/3处)相遇。那么,甲、乙两市相距多少千米?

流水行船问题常见练习题

流水行船问题 两个基本公式: 1、顺水速度=船速 2、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两个变式 1、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船速=顺水速度- 船速=顺水速度+ 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 水速=船速-- 例题1李刚驾驶一只小船在河中行驶,顺流划行的速度时每小时10千米,逆流划行的速度时每小时6千米,水流的速度是多少? 1.甲、乙之间的水路是234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到乙港需9小时,从乙港返回甲港需13小时,问船速和水速各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2.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3.一只小船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在176千米长河中逆水而行用了11个小时.求返回原处需用几个小时。 例题2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时每小时32千米,汽船由甲城开出逆流而上,开行8小时到达相距224千米的乙城,汽船从乙城开回甲城需要多少小时? 1.一只船在河里航行,顺流而下每小时行18千米.已知这只船下行2小时恰好与上行3小时所行的路程相等.求船速和水速。 2.两个码头相距352千米,一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要11小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需要16小时,求这条河水流速度。

例题3某河有相距45千米的上下两码头,每天定时甲乙两艘船速度相同的客轮 分别从两码头同时出发想、相向而行,一天甲船从上游码头出发时掉下一物,此物浮于水面顺流漂下,4分钟后,与甲船相距1千米。预计乙船出发后几小时可以与此物相遇? 1.A、B两码头间河流长为90千米,甲、乙两船分别从A、B码头同时启航.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2.乙船顺水航行2小时,行了120千米,返回原地用了4小时.甲船顺水航行同一段水路,用了3小时.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时多用了几小时? 列车过桥 时间=(车长+桥长)÷速度 一“死桥” 例题1一辆火车全长280米每秒钟行驶25米,要经过一座全长920米的大桥,求全车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少秒? 二“活桥” 例题2小明100米每分钟沿着3路电车方向行走,电车完全从他身边经过时用了5分钟,已知电车的速度为200米每分钟,求电车的速度? 三“点桥” 例题3一列火车以200米每分钟的速度经过一根电线杆用了10分钟,求火车车长?

行程问题应用题大全

行程问题专题专练 【行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v ×t = s 【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v1 + v2 ) ×t相遇= s相遇 【追及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 v1 - v2 ) ×t追及= s追及 【相遇点距离中点问题】 遇点中点距离×2÷速度差×速度和=总路程 s遇中×2÷( v1 - v2 ) ×( v1 + v2 )= s总 ★1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2 一列货车早晨6点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平均每小时比甲车快15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晚发车2小时,中午12点时两车同时经过中途的某站,然后不停地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距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3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 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乙地? ★5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6 甲乙二人上午7时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上午11时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离B地24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环形跑道问题】 同向跑:追及问题 背向跑:相遇问题 ★7 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起跑,如果同向跑3分20秒相遇,如果背向跑25秒相遇,已知甲比乙跑得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行程问题

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版本通用版 课程标题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行程问题 一、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二、问题分类 1. 相遇问题: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2. 追及问题:追前距离+前者路程=后者路程 3. 环形跑道问题 ①反向相遇:甲路程+乙路程=跑道长度 ②同向相遇:快者路程-慢者路程=跑道长度 4. 水流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题1 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解析:本题是追及问题,由“追前距离+前者路程=后者路程”得: 队长先走路程+队长后走路程=通讯员路程 答案:解:设通讯员需x小时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由题意得:5×18 60 +5x=14x 解这个方程得:x=1 6 答:通讯员需1 6 小时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点拨:由速度单位为“千米/时”得,路程单位为千米,时间单位为小时。因此需要先 把18分钟化为18 60 小时。 例题2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匀速前进,第一次相遇在距A点10km,然后继续前进,甲到B地后立即原路返回、乙到A地后立即也原路返回,两人第二次相遇在距B点3km,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解析:设A、B两地的距离是x千米,第一次相遇,二人共行一个全程,甲行了10千米;第二次相遇,二人共行了三个全程,则甲应行3×10千米,而实际上甲行了一个全程再加上3千米,即(x+3)千米。可得方程x+3=3×10。根据此关系,列方程求解。 答案:解:设A、B两地的距离是x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