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木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分析
随着现代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建筑的使用不断增加,钢结构的设计也成为了
关键的步骤。
与其他建筑结构不同的是,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是其工程可行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设计钢结构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稳定性的考虑。
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指的是钢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过大的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钢
结构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涉及到弹性稳定、静稳定、动稳定、极限稳定和破坏稳定等方面。
静稳定是指钢结构在不发生动态作用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要实现
静稳定,需要对钢结构的结构形式、刚度、荷载分布等进行设计。
破坏稳定是指钢结构在破坏时,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倒塌或破坏。
要实现破坏稳定,需要对钢结构的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和设计。
除了以上稳定性问题外,钢结构的设计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钢结构的材料要求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耐氧化等性能。
2、钢结构的构造要设计合理,尽可能减小构造的自重,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钢结构的连接方式要灵活、可靠,减小连接的断面积和转动刚度。
4、钢结构的荷载要进行全面分析和设计,包括静载荷、动载荷和温度荷载等。
5、钢结构的安全措施要充分考虑,包括防火、防爆、抗震等措施。
6、钢结构的施工要求高,需要进行精密制造和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
全。
综上所述,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只有在全面考
虑稳定性问题和重视设计要点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稳定、安全、实用的钢结
构工程。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探究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探究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钢结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建筑工程中,具有轻质、高强度、易于加工和节约施工周期等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是设计的关键要点之一,也是设计师需要认真研究和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从钢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钢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问题以及设计要点。
一、钢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原有形状和结构的能力。
在结构力学中,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运行时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稳定性不仅涉及到结构在运行中的破坏问题,还与实际工程施工和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密切相关。
钢结构由钢材构成,具有轻质、高强度、刚性好的特点。
但是,钢结构在构造中容易出现屈曲失稳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钢结构稳定性的主要特点包括:①钢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但是其稳定性较差,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其稳定性;②钢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减小构件厚度、增加支撑点等措施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③钢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问题,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钢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问题1、整体稳定性问题钢结构整体稳定性问题是指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当整个结构不具有稳定性时,整个结构将失去稳定性,出现弯曲和变形等局部失稳状况。
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构件截面形式和大小;②构件的长度和细长度比;③结构的支承方式;④荷载的类型和作用方式。
局部稳定性问题是指结构中各个支撑节点局部稳定性的问题,主要是指钢结构中的柱子和梁中的局部失稳破坏。
截面形式的改变会影响结构抗弯和承载能力,从而影响局部稳定性;截面大小的改变将改变构件的承载能力,如构件截面变小时,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增加构件的稳定性。
②支承方式:支承方式不当会影响局部稳定性,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支承方式。
③荷载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荷载会导致局部稳定性的变化,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不同的支承方式和荷载类型。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探究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探究一、钢结构设计稳定性1、引言稳定性是形容物体抵抗倾覆、屈服或失稳的性能。
在钢结构中,稳定性是指承受压力的构件在受力状态下不会发生屈曲、塑性稳定或局部稳定等现象,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能。
因此,钢结构的设计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
2、稳定性破坏模式在钢结构中,稳定性破坏模式分为以下几种:(1)局部屈曲:局部部分几何形状失稳,导致截面在抗弯承载力矩达到极限状态前失效。
(2)全截面屈曲:整个构件截面失稳,导致截面承载能力失效。
(3)塑性稳定:当构件的应变达到临界值时,构件进入塑性流域,塑性变形将会增加构件内部的应力,导致构件整体失稳。
(4)总体失稳:由于支撑条件不足,导致构件整体失稳,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高层建筑中。
因此,钢结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几种破坏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稳定性影响因素(1)构件截面尺寸和材料:构件截面尺寸和截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构件的稳定性,截面积越大,对应的稳定性就越好。
特别是在跨度较大、荷载较大的大跨度结构中,选择截面尺寸合适的构件是非常重要的。
(2)荷载类型和大小:荷载的种类和大小对构件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在拉杆承压的情况下,当荷载超过一定大小时,就会发生屈曲或挤压变形。
(3)支撑条件:支撑条件是保证构件稳定的重要因素,不同支撑条件对构件的稳定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一些弹性支撑的结构中,外侧框架构件和内侧框架构件受到的支撑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稳定性问题。
(4)结构的长宽比和高宽比:长宽比和高宽比对结构的不同方向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结构的高度会对结构的稳定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结构设计应根据受力状况和稳定性破坏模式的不同要求,从选材、断面型式、结构安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要将钢结构的材料、成型工艺和焊接工艺等工作进行全面优化与掌握,使得设计结果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建筑工程项目中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中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是钢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因素。
钢结构在施工后,受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荷载,例如自重、风荷载、地震荷载等,这些荷载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其在荷载下能够保持完整和安全。
钢结构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锚固系统的设计
锚固系统是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固定结构的基础和支撑物。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确定坚固的锚固点,并确保其能够支撑结构的荷载。
此外,还需要考虑锚固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固定结构。
2.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确保其在荷载下能够保持稳定。
这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来实现,例如采用拆卸式和二次构造式设计方法。
3. 局部稳定性分析
5. 荷载分析
荷载分析是指分析结构所受的不同类型的荷载。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结构所受的荷载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变和变形,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与对策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与对策概述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等领域。
随着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由于钢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稳定性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探讨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与对策,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在进行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安全稳定。
以下是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1)结构整体稳定性: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是保证结构安全的第一步。
在进行钢结构设计时,要注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采取适当的构造形式和设计措施,以保证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整体失稳。
(2)局部稳定性:除了整体稳定性外,还需要对钢结构的局部部件进行稳定性设计。
尤其是在存在极端荷载或受力状况不明确的情况下,局部构件的稳定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合理选取构件截面尺寸:在进行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时,需要合理选取构件的截面尺寸,确保构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而不产生失稳。
通过充分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构件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是确保结构稳定性的重要一环。
(2)设计合理的支座和连接方式:结构的支座和连接方式对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师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支座和连接方式,以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失稳。
(3)加强构件端部的稳定支撑:在设计钢结构时,需要加强构件端部的稳定支撑,尤其是长细比较大的构件。
通过采取合适的支撑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构件的稳定性。
(4)考虑温度和非均匀荷载的影响:在设计钢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和非均匀荷载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和荷载分布,可以减小结构失稳的风险。
(5)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在进行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时,设计师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符合规定的要求。
总结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稳定。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与对策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与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设计灵活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钢结构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稳定性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原则与对策两个方面,对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进行系统分析与阐述。
一、稳定性设计的原则1. 原则一:合理选取结构型式在设计钢结构时,首先要根据建筑使用要求和荷载情况,合理选取结构型式。
不同的建筑在承受的荷载和力学环境下,钢结构的稳定性要求也是不同的。
在确保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选择稳定性好、受力合理、结构简洁、可施工性好的结构型式。
2. 原则二:兼顾整体与局部稳定性钢结构的稳定性要求不仅包括整体稳定性,还包括局部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在满足整体稳定的基础上,特别关注构件的局部稳定性。
因为构件的局部不稳定往往会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整体与局部稳定性,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3. 原则三:考虑荷载组合对稳定性的影响在钢结构设计中,考虑不同荷载组合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在实际工程中,结构承受的外部荷载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而且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的荷载组合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各种荷载组合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合理设置荷载组合,确保结构在各种工作状态下都能保持稳定。
4. 原则四:结构预防变形和屈曲在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结构的预防变形和屈曲。
因为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和屈曲,如果变形和屈曲超出了设计范围,就会导致结构失稳,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变形和屈曲问题,采取合理的设计手段和对策,预防结构失稳。
5. 原则五:结构的整体破坏机制在稳定性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结构的整体破坏机制。
因为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后,会发生整体破坏,如果不充分考虑结构的整体破坏机制,就有可能导致结构失稳而发生意外。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与对策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钢结构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钢结构在使用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其中稳定性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因此,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与对策作一简要阐述。
1. 建立合适的参数模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首要的原则就是建立合适的参数模型,必须准确可靠地反映钢结构各个部件的受力及其他重要参数。
建模时应考虑不同构件的许用应力和压缩应力,精确有效地计算出钢结构的稳定性。
2. 满足强度与稳定性的安全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它的规模、承载力和应用环境等因素,以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安全要求。
通过选择适当的断面型号、减少构件的细长比、增加局部刚度等方式,有效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
3. 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在钢结构稳定性的设计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原则。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要考虑不同区域的风压、荷载、抗震等强度因素,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筑工程的强制性规范,以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加强钢结构的构造设计钢结构的纵向稳定受到晋升位移和罕见极端荷载的影响,因此钢结构设计时需要加强对构造的研究。
通过区分钢结构的不同功能层次和构造系统层次,再考虑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进行协同优化设计,从而在钢结构深度和强度参数上进行优化和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
5. 做好钢结构质量控制在钢结构安装过程中,也需要做好质量控制,通过验收和评估等方法,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从而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钢结构的使用过程中也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持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与对策还需要建设合适的参数模型、满足强度与稳定性的安全要求、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加强钢结构的构造设计和做好钢结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切实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确保建筑能够有效地发挥功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及设计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及设计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是确保结构在受力条件下不会发生失稳和破坏。
为此,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变形控制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如设置剪力墙、调整构件尺寸、加强节点设计等,以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原则引言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高强度、轻质化和可塑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优秀的结构材料。
然而,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稳定性问题可能导致结构失效和破坏,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1.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1.1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性(1)人身安全保障建筑结构稳定性的确保是为了保护人们在其内部生活、工作和活动的安全。
如果结构失去稳定性,会导致部分或整个建筑发生破坏或倒塌,对居民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财产保护建筑物往往是人们重要的资产之一,如果结构不稳定,会导致房屋损毁、财产损失,给住户和业主带来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3)建筑品质和功能保证:稳定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长时间内保持原有的形态和功能,并具备正常使用条件。
只有结构稳定,建筑才能耐久、安全地发挥其所需的功能。
1.2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1)结构几何形状结构的几何形状对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更高、更狭长、更不规则的结构更容易受到稳定性问题的困扰。
(2)材料特性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也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弯等特性决定了结构在受力时的稳定性。
(3)荷载类型和施加位置结构在受到不同类型荷载的作用下,其稳定性表现会有所不同。
例如,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会产生横向推力,而垂直荷载(如重力荷载)会产生压缩力。
荷载施加的位置也会对结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支撑和连接方式结构中支撑和连接的方式对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适当的支撑和合理的连接设计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土木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发表时间:
2018-11-26T17:28:03.9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作者: 吕孟燕 薛龙飞
[导读] 稳定性设计是钢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
1.
北京中色北方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450;2.天津房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稳定性设计是钢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
不应有的工程事故。钢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验算是钢结构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旦出现了钢结构的失稳事故,不但对经济造成严
重的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我们在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关。目前,钢结构中出现过的失稳事故都是由于设计者
的经验不足,对结构及构件的稳定性计算不够重视,对如何保证结构稳定缺少明确概念,造成一般性结构设计中不应有的薄弱环节。本文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钢结构稳定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对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应该了解的一些问题并且应该懂得如何解决这些问
题。只有这样我们在设计中才能更好的处理钢结构稳定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1
土木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概况
1.1
稳定性设计的概念分析
在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然后针对其刚度以及强度做出相应的设
计。因此想让钢结构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就需要对其预应力进行全面的控制。但是,其预应力经常也会出现不规则的变化。而且还会因
为材料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我刚才都有属于自己的屈服点。想要使得其结构得到全面的平衡,就要做好其外部荷载与内部预应力的平衡。
这个平衡状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改变。其钢材在力长期作用下,也会跟着变形。同时,其附加弯矩也会逐渐被改变。因此,从概
念上进行分析,力的改变必然会引起钢结构的形变。而钢结构的失稳则会对建筑体系造成巨大破坏。
1.2
钢结构稳定设计的意义
对钢结构进行稳定性的设计,不仅能够让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还能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输出率。钢结构的稳定往往决定了整个
房屋的稳定性。因此,其设计的价值十分巨大。而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钢结构的设计方式也在逐渐增加。设计的内容也在逐渐趋于
科学化以及理想化。因此,从总体的角度来看,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
土木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所遵守的原则
2.1
构件与细部构造稳定性计算方法一致
在钢结构设计中,要使构造设计与结构计算相匹配,以满足构件稳定性和设计结构细部构造的一致性。对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连
接节点,应该分别给予足够的刚度和柔度;对桁架节点的设计也应尽量减少杆件偏心等,这些仅仅是设计构件细部构造。但是,当涉及到
稳定性时,对细部构造就会有其他要求,比如简支梁就抗弯强度来说,对不动铰支座的要求只是阻止位移和允许其在平面内转动,然而在
处理梁整体的稳定性时,支座除了要满足上述要求外,还需要阻止梁绕纵轴扭转,允许梁在水平面内转动和梁端截面自动翘曲。
2.2
兼顾整体和组成部分稳定性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钢结构设计都是以平面体系为出发点的,比如桁架设计和框架设计等。为了避免出现平面失稳问题,需要从钢结构的整
体布局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支撑构件,也就是说要使平面构件的结构布置与平面稳定计算保持一致。比如,在平面桁架组成的塔架中,
要注意横隔设置和杆件之间的稳定性。
2.3
计算方法与结构简图一致
在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并不分析框架稳定性,而要计算框架柱的稳定性。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框架柱稳定性时用到的计算长度
系数,应该分析框架整体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使最终框架稳定计算等效于柱稳定计算。此外,如果计算方法与结构简图不一致,就需要调
整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以保证钢结构稳定性分析的要求。
3
土木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方法分析
在对土木工程钢结构进行稳定设计的过程中,对其外在的负荷力进行相应的考虑十分必要。因为在整个建筑体系中钢结构承受了十分
巨大的压力。如果其构件的稳定性大幅度的降低,必然会对整个工程体系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根据相关数据的计算,其负载的
变化可能会引起结构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其动态预应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分析。
3.1
静力平衡法
静力平衡法在钢结构的稳定设计中应用的较为广泛。其主要是用于建筑体系的静力分析。静力通常会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其对钢结
构的影响通常不会很大,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同样不可忽视。首先根据力的相互性,我们可以得到钢结构所承受的压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应
该相等。通常静力出现不规则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钢材发生形变,从而使得静力受力不均匀;其二:地基承受力不足,从而
引起静态力发生变化。可以利用临界值对其静力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判断,从而在静力上提升了钢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其三:我们还可
以根据力的性质对静力做出相应的设计判断,大多数情况下,静力是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之下。但是如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也会出
现不平衡的因素。所以,为了使得力处于平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外部因素进行考虑,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3.2
能量守恒法
能量守恒法也是在进行钢结构设计时需要应用的一种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能量是一种较为抽象的东西,但是其在整
个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必须考虑的要点。一般情况下,能量都是出于守恒,但是如果设计出现偏差,其能量依旧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
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结构的能量进行精密的计算。让预应力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其临界状态的能量关系为:
ΔU =ΔW式中ΔU指
应变能的增量;
ΔW指外力功的增量。其二:还要对外力作用进行相应的考虑设计,因为钢材会受到锈蚀,而且刮风、下雨等外力作用也会
对力的平衡造成一定的破坏。基于此,一定要对能量的负荷临界点做出全面的计算。使得其总能量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根据表达式:
dΠ=dU-dW =0
式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计算出其总能量的平衡数值,在进行钢结构设计时,应当时时结合该数值进行预应力平衡的精确计
算。只有这样,钢结构稳定设计才能得以实现。
4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经验。
(1)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的发展,目前钢结构设计中结构和构件的平面内强度及整体稳定计算可由计算机辅助完成,而由
设计者对结构和构件的平面外强度及稳定计算,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为了提高效率和提供方便,在设计时可将整个结构按标高进行分
解,简化成不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个布置形式的结构体系来进行强度和稳定的计算。
(2)受弯钢构件的板件局部稳定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实现:①限制板件宽厚比,使之达到屈曲的极限承载能力,不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
曲;②允许板件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曲,然后利用其屈曲后强度达到构件的承载能力;③对梁设置横向或纵向加劲肋,以解决不考虑屈曲
后强度的梁的局部稳定问题。
(3)轴心受压构件和压弯构件局部稳定也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分别是控制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之比和控制腹板计算高度
与其厚度之比,如果受压构件为圆管截面,则应控制外径与壁厚之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加强对结构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以及平面
外稳定的设计,克服结构设计缺陷,避免出现失稳事故,加快钢结构应用领域的发展。
结语:
钢结构的稳定设计十分关键,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设计概况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遵守相关的设计原则,
对其设计的细节进行把握。最后结合多种设计方式对钢结构的静态力以及内部预应力进行计算,使得合力处于平衡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提
升钢结构稳定设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邓婷.某大跨度双拱支承钢结构的静力及稳定性能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
周伟星.基于能量法的大跨度钢结构整体失稳模态判别方法及稳定极限承载力计算[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3]
王丽丽.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
[4]
董晨涛.浅谈钢结构稳定性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1)
[5]
付春松. 钢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广东科技,2014,0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