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原理与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哈尔滨可乐废水厌氧项目一、反应器种类:IC高效厌氧反应器1.1IC高效厌氧反应器简介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成。
1.2工作原理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
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
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0.5-5倍。
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
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IC厌氧反应器基本原理IC 厌氧反应器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新型废水厌氧处理工艺——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A e a a r b c n w n e o i wa t wa e te t e e h i u se tr r a m nt tc n q e: I t r a cr u ai n a a r b c n e n l ic l to n e o i
r a tr e co
GAN hu f S -u,XU e - i W n b n,W ANG o s n Gu -he g,LI Li U ng
sr n l e itn e t h c o dn t gy rssa c o s o k la ig.T lmi ae t e d fcso C ra tr t de n i mp o e e h i u a e b e o o ei n t h ee t fI e co ,su iso t i r v d tc n q e h v e n s ma e.T e i rv d I e co a r a s twac flw r a i o c nr t n a h mo n fi tra i u ain h s d h mp e C ra trc n te twa e tro o o g n c c n e tai st ea u to nen cr lto a o o l c b e n ra e e n i c s d.Is sa tp p do a e n s o n d b n e tr al d e i u aig d vc e t tru e d h s b e h  ̄e e y a xe l a d d cr lt e ie. n y c n
K e r s:ne a i u ain a a r b cr a tr a a r b c boo ia r ame t h d a lc mo l y wo d itr l cr lto n e o i e co ; n e i ilg c t t n ; y ru i de n c o l e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常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分解有机物来净化废水。
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气体,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性细菌,它们能够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并进行代谢活动。
当废水进入反应器后,微生物会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这些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甲烷等气体。
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发酵阶段。
在酸化阶段,有机物首先被厌氧性细菌分解为酸和氢气等中间产物。
随后,在甲烷发酵阶段,这些中间产物会被另一类微生物进一步代谢,生成甲烷等气体。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的反应过程还受到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pH值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从而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而控制反应器内氧气浓度则可以有效地维持厌氧条件,保证微生物正常的代谢活动。
总的来说,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气体,实现了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了解ic内循环厌氧反
应器的反应机理有助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废水处理效率,保护环境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及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及应用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环境管理工作。
而在污水处理中,厌氧颗粒污泥技术被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案例。
一、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原理厌氧颗粒污泥技术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处理废水的方法。
厌氧微生物是一类能够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吸附有机废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在厌氧颗粒污泥中,这些微生物以颗粒状的形式存在,有机物质被同化、分解和转化,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去除。
二、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特点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处理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去除有机物质:厌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降解能力,能够迅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
与传统的好氧处理方法相比,厌氧颗粒污泥技术能够达到更高的有机物去除率。
2. 耐受冲击负荷:厌氧颗粒污泥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在氧气供应不足或有机负荷突然增加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
这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十分重要,能够保证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产生少量污泥:相比于好氧处理方法,厌氧颗粒污泥技术产生的污泥量较少。
这有助于减少后续处理的成本和污染物排放。
4. 能源回收: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质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
这些可燃气体可以用于发电或作为燃料,从而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三、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应用案例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已经在许多城市和企业的污水处理厂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1. 某市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在进行工艺改造后采用了厌氧颗粒污泥技术。
通过引入内循环型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和沉淀能力,降低了处理过程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排放浓度。
2. 某纺织厂废水处理:某纺织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染料和有机物,传统的处理方法效果不理想。
经过技术人员的研究和改良,厌氧颗粒污泥技术成功应用于该厂的废水处理过程中,能够高效去除染料和有机物质,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内循 环 厌 氧 反 应 器 ( tra C r lt nR atr T ) 荷 兰 I en l i ua o ec ,c 是 n c i o P QU S公 司于 2 A E O世纪 8 0年代 中期在 U B反应器的基础 AS 上开发成功 的第 3 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 , 该反应器是厌氧 废水 处 理理 论 与 工 程 实 践 相 结 合 的产 物 , 现 了厌 氧 工 艺 自身 的 发 体 展要求。I c反应器与以 UA B为代 表的 2代厌氧反应器相 比 S 在容积 负荷 、电耗、工程造价、占地面积等诸多方面 ,具有绝 对 的优 势, 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 的一种突破 , 有着重大的 理 论意 义 和 实 用价 值 。 到 18 , 9 8年 世界 上第 1 生产性规模 的 I 座 c反应器在荷兰 投 入运 行 ,到 目前 为 止 ,已成 功 地应 用 于 啤 酒 生 产 、造 纸 、食 品 加工 、柠 檬 酸 等 行 业 的 废 水 处 理 ,进 一 步 研 究 和 开 发 I 反 c 应 器 , 推 广 其 应 用 范 围 已成 为 当 前 废 水 厌 氧 处 理 的 热 点 之 一 并
Ab ta t sr c :Th a e n r d c d t e f n a n a sr cu e t ew o k n rn i l n h d a tg so e I e c o le y T e h e e r h o C e co e p p ri t u e h u d me t l tu t r , h r ig p i cp ea d te a v n a e ft C r a trb f . h n t er s a c n 1 r a t r o h il satu n u t ai n o r n lrs d ewe ed s rb d F n l ep p r e iw e h p l a in o n r s e t dt ef t r e e o m e t f e co tr p a d c l v t fg a u a l g r e c i e . i al t a e v e d t ea p i t f C a d p o p ce u ed v lp n a t r — i o u y h r c o I h u o r Ke w o d :I e co ; wa t wa e ; a p ia i n y r s Cra tr se t r p l to c
什么是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什么是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简称IC)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的高效厌氧反应器。
IC反应器可以看作是两个UASB反应器的串联,且整个IC反应器由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两级三相分离区等五个部分组成。
污水进入反应器的底部,通过布水系统与颗粒污泥充分接触混合。
在底部的高负荷区内有一个污泥膨胀层,该层中的有机物被厌氧降解并转化为沼气,并被第一级的三相分离器收集。
由于污泥负荷较高,产生的沼气量较大,且沼气的上升会对污泥及污水产生提升作用,将使污水和部分污泥通过沼气提升管上升到顶部的气液分离器中。
在分离器中沼气被收集排出,污泥和水通过回流管返回到反应器底部,从而完成内循环过程。
经颗粒污泥膨胀区处理后的污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进入精处理区进行剩余有机物的降解与产沼气过程。
由于大部分有机物已被降解,精处理区的污泥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
该区产生的沼气由第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后被导出处理系统。
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第二级三相分离器分离后,上清液经溢流堰排走。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反应器,主要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
其反应机理是通过微生物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同时释放出能量。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部有一个循环流动的系统,通过泵将底部的厌氧污泥循环到上部,使其与进入反应器的有机废水混合。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这些有机酸随后被微生物进一步代谢,最终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主要分为两类:厌氧菌和产甲烷菌。
厌氧菌是一类在缺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微生物,其代谢途径主要是通过酸化和乳酸发酵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酸。
产甲烷菌则是一类在缺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将有机酸和一些其他无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
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厌氧菌和产甲烷菌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
厌氧菌通过分解有机废水产生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提供给产甲烷菌代谢,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
同时,产甲烷菌通过消耗有机酸,维持了反应器内的pH值,使得厌氧菌能够稳定地生长和代谢。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反应机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其反应效率和稳定性都受到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进行定期监测和管理,以确保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废水。
同时,不同的有机废水成分和水质条件也会对反应器的运行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反应机理是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有机物分解和无机物生成过程。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废水处理。
详解IC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及优势

详解I
IC厌氧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基础上研发的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山东绿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现有IC厌氧反应器基础上研发了新型LIC厌氧反应器,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运用。
IC厌氧反应器对比UASB反应器的优势
IC与UASB反应器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运行方式。最大速度高达2.5~6.0m/h,远远大于UASB反应器中采用的约0.5~2.5m/h的最大速度。因此,在IC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床处于“膨胀状态”,而且在高的最大速度和产气的搅拌作用下,废水与颗粒污泥间的接触更充分,水力停留时间更短,从而可大大提高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由于采用较大的高径比和回流比,在高的最大速度和产气的搅动下,废水与颗粒污泥间的接触更充分,使IC内物质向颗粒污泥内的传质优于混合强度较低的UASB反应器。由于良好的混合传质作用,IC反应器内所有的活性的细菌,包括颗粒污泥内部的细菌都能得到来自废水的有机物。也就是说,在IC内更多微生物参与了水处理过程。因此可允许废水在反应器中有很短的水力停留时间。
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 IC 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
7、出水稳定性好:利用二级 UASB 串联分级厌氧处理,可以补偿厌氧过程中 K s 高产生的不利影响。Van Lier 在 1994 年证明,反应器分级会降低出水 VFA 浓度,延长生物停留时间,使反应进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反应器简介
IC(internal circulation)反应器 是新一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废水 在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污染 物被细菌吸附并降解,净化过的 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随着国家 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公司在废水 末端处理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资 金投入,如在造纸二部和板纸公 司废水厌氧处理技术的应用足以 证明。废水的厌氧处理技术以其 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污泥易 于处理等优点在废水处理中正发 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工作原理
• 它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 按功能划分,反应器由下而上共分为5 个区:混合区、第1厌氧区、第2厌氧 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 • 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 和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 地在此区混合。 • 第1厌氧区: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 进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 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液上升 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污 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 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 。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 混合物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 区。
优点
• • • • • • • • • 容积负荷高 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抗低温能力强 具有缓冲PH值得能力 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 出水稳定性好 启动周期短 沼气利用价值搞
不足
在污水可生化性不是太好的情况下,由于水力停留 时间比较短去除率远没有UASB高,增加了好氧的负担 。另外,IC由于气体内循环,特别是对进水水质不太稳 定的厂,导致IC出水水量极不稳定,出水水质也相对不 稳定,有时可能还会出现短暂不出水现象,对后序处理 工艺是有影响的。UASB比IC突出优点就是去除率高, 出水水质相对稳定。但IC优点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于 高SS进水,比UASB有明显优势,由于IC上升流速很大 ,SS不会在反应器内大量积累,污泥可以保持较高活性 。对于有毒废水也是如此。
实际中的应用
适用范围
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反应器,为 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类型(UASB为第二代厌氧反应 器的代表类型),与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它具有占地 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 管理更简单。当COD为10000-15000mg/1时的高浓度有 机废水;第二代UASB反应器一般容积负荷为5-8kgCOD/ m3;第三代AIC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率可达15-30kgCOD /m3。IC厌氧反应器适用于有机高浓度废水,如,玉米 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土豆加工废水、酒 精废水。
பைடு நூலகம்
• 气液分离区: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此与泥水分离 并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最下 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 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 第2厌氧区:经第1厌氧区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 气提升外,其余的都通过三相分离器进入第2厌氧区。该 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在第1厌氧区 被降解,因此沼气产生量较少。沼气通过沼气管导入气 液分离区,对第2厌氧区的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 供了有利条件。 • 沉淀区:第2厌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 ,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颗粒污泥返回第2厌氧区 污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