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与预后
血管瘤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血管瘤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组织异常增生的良性肿瘤,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
虽然大多数血管瘤是先天性的,但也有一部分是后天产生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血管瘤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有了很大突破。
本文将从血管瘤症状和治疗方法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血管瘤的常见症状1. 外观变化:某些浅表性皮肤或黏膜部位的血管瘤可出现局限性结节或暂时或持续性颜色改变,如红斑、紫晕。
2. 体积增大:部分深部组织内和骨骼内出现的血管扩张可以引起相应区域体积增大。
3. 高温感:由于异常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快速血流,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区域过度发热。
4. 疼痛不适:较大长度和直径增加等因素可导致局部神经受压,引起疼痛或刺激感。
5. 出血:血管瘤的脆弱性高,当受到外界撞击或摩擦时,可能会发生出血现象。
6. 功能障碍:如果血管瘤位于重要器官或神经结构附近,可能会干扰其正常功能。
以上是血管瘤常见的一些症状,并非所有患者都会表现出这些症状。
因此,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建议尽快就医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法1.观察与保守治疗对于一些小型、不引起任何不适并且位置较为隐蔽的血管瘤,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与保守治疗。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表皮或黏膜部位的血管扩张,如面部血管扩张。
在观察期间,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不能接受其他治疗方式的患者。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瘤药物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局部应用药物。
口服药物通常是一种低剂量的激素,其作用在于抑制血管瘤内新生血管的增殖。
而局部应用药物通常是通过直接喷洒或涂抹在患处,从而达到收缩血管,并减少出血和疼痛。
3. 快速冷冻治疗快速冷冻治疗,也称为液氮冷冻治疗,是一种通过低温处理来杀死异常组织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较小、表浅的皮肤或黏膜表面血管扩张比较有效,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产生一个凝固层,露出晚期形成的凝胶质。
海绵状血管瘤

辅助检查:
1.CT CT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 等至稍高密度影,可合并斑点状钙化,周围一般 无水肿,较大的病灶可有轻度水肿。海绵状血管 瘤急性出血可表现较均匀的高密度影,灶周有轻 度水肿,注射造影剂后,70%~94%的病变可有 轻度到中度增强,强化程度与病灶内血栓形成和 钙化有关,典型表现为不均匀的斑点状增强。伴 有囊性部分的病变,可见环形增强。延迟CT扫描 的时间,造影剂增强的密度可以增高。病变周围 的胶质增生带为低密度,灶周水肿一般不明显。 如病灶较小或呈等密度,可被漏诊。
2.MRI MRI诊断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特
异性与敏感性。由于瘤巢内反复多次少量出血和
新鲜血栓内含有稀释、游离的含铁血红蛋白,使
其在所有序列中均呈高信号,病灶内有条带状长 T1、短T2信号带分割而形成爆米花或网格状混杂 信号团,周围环以低信号带(尤以T2像明显)为 典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angioma,CA)属脑部先天性 血管畸形的一种,是增生性血管畸形,其发生率仅次于 脑动静脉畸形(AVM)。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海绵状血管瘤是 一种不完全外显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基因位于第 7条染色体上。
海绵状血管瘤实质是畸形血管团,血管团的供血动脉和引 流静脉为正常管径的血管,瘤内的血液流速缓慢,故脑血 管造影不能显示畸形血管团病灶。血液滞留也是畸形血管 内形成血栓和钙化的原因。病灶外观为紫红色,表面呈桑 球状,剖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其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 组成,缺少肌层和弹力层,管腔内充满血液,可有新鲜或 陈旧血栓;异常血管间为疏松纤维结缔组织,血管间无或 有极少的脑实质组织。肿瘤的质地可软也可硬,这与畸形 血管团内的血液含量、钙化程度和血栓大小有关系。病灶 周围脑组织有胶质增生和黄色的含铁血红蛋白沉积。这种 含铁血红蛋白是脑皮质型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病人癫痫的原 因之一。
小儿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20年治疗经验总结

小儿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20年治疗经验总结脑海绵状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脑部病变,约占总人口的0.5%,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5-10%,呈桑果状。
尽管海绵状血管瘤在组织学上是良性的,但由于出血和扩张引起的肿块效应,它能导致毁灭性的神经损伤。
特别是位于脑干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存在较高的死亡和残疾率。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并不罕见,因为据报道,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占所有大脑海绵状血管瘤的35%。
第一例报道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是80多年前由Walter Dandy实施的。
从那时起,微神经外科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脑干手术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随着这些进展,管理这些复杂病变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发展。
儿童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表现出独特的临床困境。
一方面,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全切术提供了一个完全治愈和解决未来灾难性事件风险的机会。
因为海绵状血管瘤的存在就潜在着出血风险。
然而,也必须考虑手术死亡的直接风险和手术并发症。
考虑到这些因素,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亚瑟和索尼亚拉巴特脑瘤研究中心主任及相关研究人员回顾了医院治疗儿童脑干海绵状血管瘤20年的经验。
20例儿童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情况详述20年间,医院诊断数据库内共有20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儿童,在这20例患者中,7例(35%)进行了神经外科干预,其余13例(65%)进行了保守的海绵状血管瘤管理。
临床参数包括性别、发病年龄、临床检查结果、有无神经外科干预的临床检查变化、病灶位置、最大病灶直径、放疗史、海绵状血管瘤家族史、脑海绵状血管瘤病变多发性。
表1:20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儿详情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平均年龄为10.1±5.4岁,范围为6周至17岁。
13例为男孩,7例为女孩。
海绵状血管瘤在左右两侧分布均匀,位置如下:中脑4例,桥脑13例,延髓3例。
3例患者有家族性海绵状血管瘤家族史。
七名患者被指出有放射治疗的历史,作为治疗他们的脑瘤或白血病的一部分。
肝海绵状血管瘤健康教育

患者支持
患者可以通过加入支持小组获取信息与情感支持 。
这些小组可以帮助患者分享经验,缓解焦虑。
结论与患者支持
知识普及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 。
可利用社区讲座、在线资源等形式进行宣传。
结论与患者支持
咨询医生
有疑虑的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 议。
及时沟通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健康状况。
肝海绵状血管瘤有哪些症状? 筛查与诊断
通常通过超声、CT或MRI进行诊断,确认其性 质和大小。
定期检查有助于监测肿瘤的变化。
如何管理肝海绵状血管瘤?
如何管理肝海绵状血管瘤? 观察与随访
对于无症状的小肝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建议定期 随访观察。
一般每6到12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
如何管理肝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选择
这种肿瘤常常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通常没 有明
其确切成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和 血管发育异常有关。
女性患者的比例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妊娠期间。
什么是肝海绵状血管瘤? 流行病学
在一般人群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约为1% 到5%。
大多数患者在40岁至60岁之间,且多为女性。
如果肿瘤较大或出现症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或 其他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也可能是可选方案。
如何管理肝海绵状血管瘤?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 ,有助于整体健康。
避免过量饮酒可以减少肝脏负担。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预防措施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预防措施 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或相关症状 的患者。
谢谢观看
肝海绵状血管瘤健康教育
演讲人:
海绵状血管瘤科普宣传

1. 什么是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呈现为蓝红色的结节 或斑块。
2. 海绵状血 管瘤的症状
2.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取决于其 发生的部位和大小。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斑、肿块 、出血等。
2.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
海绵状血管瘤 科普宣传
目录 1. 什么是海绵状血管瘤? 2.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 3.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4. 如何预防海绵状血管瘤? 5. 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见误解 6. 海绵状血管瘤的心理影响 7. 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生活质 量
1. 什么是海 绵状血管瘤?
1. 什么是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 管性疾病,也被称为血管瘤。
4. 如何预防 海绵状血管瘤
?
4. 如何预防海绵状血管瘤 ?
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海绵 状血管瘤的方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暴 露在有害物质中。
4. 如何预防海绵状血管瘤 ?
如果发现异常的皮肤或器官变化,应及 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5. 海绵状血 管瘤的常见误
解
5. 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见误 解
海绵状血管瘤并不是恶性肿瘤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治 疗。
不要误认为海绵状血管瘤只是 一个外貌问题,它也可能影响 到身体的功能。
5. 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见误 解
患有海绵状血管瘤的人需要接受医生的 监测和治疗。
6. 海绵状血 管瘤的心理影
响
6. 海绵状血管瘤的心理影 响
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会对患者的 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患者可能会感到自信心和自尊 心受到打击。
综合治疗和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 正常的生活。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体会(附14例报告)

【 】 Ho T,Mama u P 1 uS c n s .Md c a cai fcrba j e ̄ rmehns o eerl ms i hmi—i ue ernl et J . n e yo,0 2 s e a n cdnuo adah[] It v tl2 0 , e d R C
2 结 果
1 1 一 般 资 料 l 病 人 中 ,2例 位 于 脑 内 , 中 男 3例 , . 4例 l 其 女 9例 , 龄 2 ~5 年 1 2岁 , 均 3 平 8岁 ; 内 型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 痛 ( 脑 头 7 例 )癫 痫 发 作 ( 、 3例 )偏 瘫 ( ) 、 2例 。位 于 额 叶 5 , 叶 4个 , 个 顶 枕 叶 1 , 叶 2个 。2例 为 脑 外 型 , 变 均 位 于 海 绵 窦 区 ( ) 个 颞 病 旁 , 均 为 女 性 。 龄 2 ~7 年 5 2岁 , 要 临 床 表 现 为 头 痛 、 球 运 动 障 主 眼 碍 、 部麻木 。 面 12 影 像 学 检 查 所 有 病 例 均 行 头 颅 C 及 MR 检 查 。 脑 内 . T 型头颅 C T示 : 变 呈 混 杂 密 度 , 强 后 病 变 有 不 同 程 度 强 化 , 病 增 头 颅 MR有 特 征 性 表 现 : 灶 为 混 合 性 信 号 , 变 周 围 有 环 形 病 病 或半环形低信号 区。脑外 型头 颅 C 检查 表现 为海绵 窦 区低 、 T 等 或 略 高 密 度 , 强 后 呈 均 一 性 显 著 强 化 ; 颅 MR , 呈 等 增 头 TW
关 键 词 :血 管 瘤 , 绵状 , 枢 神 经 系 统 ; 经 外科 手 术 海 中 神 中 图 分 类 号 :R 5 .2 6 111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0 —5 1 (0 0 0 0 1 8 72 1 )2—0 7 一O 19 2 d i1 .9 9 i n 10 —5 1 .0 0 0 .3 o:0 3 6  ̄.z .0 1 8 7 2 1 .2 0 4 s 颅 内海 绵 状 血 管 瘤 分 脑 内 型 及 脑 外 型 , 多 为 脑 内 型 , 大 只
海绵状血管瘤的科普知识PPT

在压迫时,肿瘤可能会变淡。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 疼痛与不适
大部分海绵状血管瘤无疼痛感,但某些情况 下可能会引起不适或疼痛。
特别是当它们压迫周围组织时。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
并发症
在少数情况下,海绵状血管瘤可能导致出血 或感染。
定期监测是重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尤其是对于位于内部器 官的病例。
海绵状血管瘤有时会影响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 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可以考虑加入支持小组或咨询专业心理医生。
海绵状血管瘤的生活管理
饮食与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助于整体健康和 免疫力提升。
如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定期运动等 。
谢谢观看
有研究表明,某些药物或感染可能与海绵状血管 瘤的发生有关。
但这些因素的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通过体检和病史来诊断海绵状血管 瘤,必要时可进行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波、CT或MRI等。
诊断与治疗
治疗选项
大多数海绵状血管瘤不需要治疗,观察即可 ;若影响外观或功能,可考虑激光治疗或手 术。
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诊断与治疗 随访与监测
对于大多数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是必要的, 以确保无并发症发生。
尤其是对于快速增长或疼痛的病例。
海绵状血管瘤的生活管理
海绵状血管瘤的生活管理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皮肤卫生,避免摩擦和刺激,特别是 对于表面血管瘤。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护肤品。
海绵状血管瘤的生活管理 心理支持
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因
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因 遗传因素
一些海绵状血管瘤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史可能 会增加风险。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科普讲座课件

及早诊断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诊断脊髓海绵状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初步评估。
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判断受损程度。
如何诊断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检查
MRI和CT扫描是主要的诊断工具,能清晰显示肿 瘤位置和特征。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选择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或肿瘤较大的患者,手术切除 是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风险相对较低,效果通常良好。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选择 其他治疗
放疗或药物治疗可能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
这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尚在研究中。
患者及家庭的支持与教育
患者及家庭的支持与教育 患者教育
患者及其家属应了解疾病的性质与管理方式。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2.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和影响 3. 如何诊断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4.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选择 5. 患者及家庭的支持与教育
什么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什么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定义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由血管 和脊髓组织构成。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和影响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和影响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 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和影响 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脊髓压迫,进而 引发更严重的神经损伤。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出血或感染。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和影响 生活质量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病变。
如何诊断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确定肿瘤的 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认识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与预后
*导读: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
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
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
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
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
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
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海绵状血管瘤概述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
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
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
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
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
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
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临床表现
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
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海绵状
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
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
第 2 页
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肿物有压缩性,其体积大小可随体
位改变而发生变化。触诊检查有似蠕虫盘绕聚集之感,或可扪出
颗粒状静脉石存在,X线照片也可显现静脉石,此乃血栓机化钙
盐沉着而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四肢、躯干
次之。除常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外,偶见于粘膜下,也可发生在肌
肉、骨骼和内脏器官内。多在出生时即已发现,或起病隐伏而难
以准确追溯发病年月。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发生于肌肉组织内,称
为肌间血管瘤,以股四头肌最常累及,易被误诊;有时累及骨骼,
表面粗糙不平,如虫咬状,累及骨髓腔者,X片中可见骨小梁被
破坏后的多腔空泡样征象。上、下颌骨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虽
不高,但应予重视,有时因拔除一个松动的牙齿可导致致命性的
大出血。当血管瘤受外界刺激时,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炎性反应,
患者自觉皮肤发热、肿胀、疼痛,或在病灶表面发生破溃。有血
栓或静脉石形成时,也可出现局部疼痛,疼痛往往为一过性,短
则一天,长则数周,以后自行缓解。在受外伤或表面破溃感染时,
可引起出血危险。多数海绵状血管瘤是局限性的,少数弥漫地累
及大片组织,如四肢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治疗中的难点。
成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较为明确,可在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发
现,多数表现为较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
本质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的研究日益倾向于其性质为先天性的
血管畸形,因此,畸形的血管结构与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可以解释
包括浸润骨骼在内的许多现象。但这一结论与许多传统观察不一
第 3 页
致,因此尚未在不同学科间达成共识。
相比较而言,婴幼儿的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复杂,有些在出生后短
期内迅速生长,并对激素治疗有效,还有自然消退的病例;有些
则在出生后即发现,并较稳定地持续到成年,即使早期进行激素
治疗也无效。因此,以形态学为分类标准,可能难以解释海绵状
血管瘤的这些不同的特性,也就是说,在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中
存在部分病例,其性质属于血管畸形,而其他属于皮肤深部的血
管瘤。
在婴幼儿血管瘤中,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是仅次于草莓状血管
瘤的常见类型,也被称为混合型血管瘤。一般认为这是草莓状毛
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体,往往出生时即已发现,在以
后的几个月内快速生长;有时是先表现为草莓状血管瘤,以后较
快地扩展为真皮深层或皮下肿块,有的则反之。其中有少数生长
特别迅速,易于侵入周围正常组织,造成破坏容貌、影响进食与
呼吸,或器官移位、阻塞甚至损坏等严重后果,称为婴幼儿致命
性血管瘤或重症血管瘤。对混合型血管瘤的病理观察证实,所谓
的两种血管成分十分难以区分,而以毛细血管瘤的病理特征为主。
其自然病程也与草莓状血管瘤相似,有自然消退的倾向,对激素
治疗有效,消退的结果有时是不完全的,代之以脂肪和纤维组织。
与海绵状血管瘤相关的综合征,除了上面提及的相对常见的
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及Parkes-Weber综合征外,还有两
种罕见的综合征可伴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第 4 页
一种是Maffucci综合征,这是累及软骨和血管的先天性发育畸
形,往往表现为多发性的海绵状血管瘤伴发一侧肢体末端,如指
(趾)骨和掌(跖)骨的骨软骨瘤。Jaffe的统计表明,此类患者中,
50%的骨软骨瘤将发展为软骨肉瘤。
另一种为蓝色橡皮奶头样痣(Blue ubber-bleb Nevus)。这是一
种少见的皮肤、肠血管瘤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儿
出生时即有海绵状血管瘤,以后增大、增多为橡皮奶头样中间凸
起的独特形态,中心为深蓝色,质软,一般仅为针头或小米大,
但最大的可达到3cm以上。体表的这种血疱少可单发,多则达数
百个,有时胃肠道尤其是小肠内可广泛累及,破裂时则引起黑便
与贫血,甚至还累及肝、脾、胸膜等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历史及临床特征,通常不难诊断:(1)出生时即出现,
病情随年龄而增长。(2)隆起或稍隆起皮肤表面,呈蓝色或紫红
色;压之可缩小,去压后恢复原状。(3)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颜面、
颈及头部。(4)组织病理可见大片相互吻合,大小不一的微小静
脉构成的薄壁血腔,有时可见血栓形成、机化和钙化现象。血管
内皮细胞无异常增殖。
治疗方法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包括内脏,兼有扩张性及
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既能毁容又可造成器官的功能障碍,治疗上
不能等待,应尽早采用各种方法积极进行治疗。
第 5 页
A.硬化剂局部注射。常用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脲素、平阳霉素
等化疗药物,及高渗氯化钠 、中药制剂等,均有相似结果。该
治疗操作简易,设备要求低,故应用十分广泛。硬化治疗需要耐
心的观察和长期的坚持,难以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持久的效果,
甚至有可能持续终身。对于十分表浅的病灶尤应注意,如注射量
过大,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及瘢痕形成。硬化剂注入瘤体后,
诱发血管内膜炎症,促使管腔闭塞,瘤体缩小或消退。常用于中、
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硬化剂应直接注入瘤体内或其基底,
不可过浅以免表面皮肤坏死,也不可误入邻近肌肉组织以致肌肉
萎缩、僵硬,使其功能受到影响。
B.铜针留置 铜针置入瘤体后,电荷的作用使血液中的固体成分
凝集于铜针四周诱发血栓形成,闭塞血管瘤内血窦和与之相通的
血管,瘤体消退。铜针留置法安全、创伤小,费用低廉,对有多
条较大血管与之相通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难度大,效果差,采用
铜针留置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C.激光治疗 由于激光穿透深度有限,对位置较表浅、交通支少
者疗效较好,而对位置较深,有广泛交通支者疗效较差。治疗时
要配用冷却头。
D.手术治疗 对于局限性的血管瘤可以安全切除,效果也理想。
较大或估计较深的血管瘤,如经术前静脉造影、超声及磁共振检
查,充分了解病灶的分布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准确估算失血量并
确定补充方法后,手术根治有时也是有可能的。对一些范围很大、
第 6 页
部位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考虑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待术后
再结合其他治疗,有时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创面可以采用
植皮或皮瓣修复。体位或压缩试验明显的病例,提示血窦的直径
较大,尤其是病灶面积大而深在的颌面部病例,单纯切除可能导
致大出血,故在术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如铜针治疗等,使病灶
内血液凝固后,再行手术治疗。为减少术中出血,海绵状血管瘤
瘤体巨大范围广泛者可先行硬化剂注射或铜针留置等非手术方
法使瘤体缩小后再行手术。
E.其它 对于有些稳定,而且症状及对外观的影响都不显著的海
绵状血管瘤可以随访不予治疗。广泛累及肢体的海绵状血管瘤,
往往通过局部的反复切除而难以有所改善,甚至由于血流动力学
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后,周围畸形血管网代偿扩张的现象可能反复
发生。对此类病例,可姑息地采用压迫疗法,即用弹力绷带长期
包扎压迫,从足部到大腿根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进一步扩张
并减轻症状。
预后
海绵状血管瘤既存在美容问题,位于眼睑、口唇、舌、鼻咽等部
位的海绵状血管瘤还会导致相应的视力、语言、吞咽、呼吸等功
能障碍。外伤或继发感染使海绵状血管瘤破溃时有引发严重出血
的危险。少数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恶性变,继发为血管肉瘤。因
此,对海绵状血管瘤应积极进行治疗。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