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有危险吗,治疗方法

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有危险吗,治疗方法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种血管性肿瘤,多见于皮肤、眼内及肝脏等部位,少见于脑部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
脑部和脊髓的海绵状血管瘤往往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因为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脑部和脊髓的海绵状血管瘤并非所有都会引发症状。
有相当一部分海绵状血管瘤是无症状的,这种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发现,也没有危及生命的风险。
但是,如果它增大或出现出血,就有可能诱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脑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等。
因此,对于发现了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1. 等待观察法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长期随访观察的方式来掌握海绵状血管瘤的病情变化。
如果在随访过程中海绵状血管瘤无变化或增长缓慢,则可以继续等待观察。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
2. 外科手术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症状较明显或增长较快、大小较大的患者,外科手术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外科手术包括传统脑外科手术和微创手术,可以通过手术摘除海绵状血管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 放射治疗对于手术难度较大、无法完全手术摘除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种备选治疗方式。
放射治疗通常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可以通过三维影像来准确定位和定量选取治疗剂量,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1. 密切观察海绵状血管瘤病情,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2. 避免触碰头部或脑部,避免任何意外碰撞或刺激。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疲劳、焦虑、抑郁等。
4. 如果出现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好应急处理。
总的来说,对于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治疗策略要基于该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血管瘤位置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以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

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血管瘤一般多发于婴儿时期或者婴儿刚出生不久。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瘤,对人们的身体没有什么伤害,只是对人们的美观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那么,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1、硬化剂局部注射法:常用的硬化剂有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平阳霉素等;缺点是时间较长,愈后留下疤痕畸形,必要时须做整形手术修复。
2、放射疗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深度x光局部放射;缺点是愈后易致局部皮肤萎缩,儿童则影响骨骼发育。
液态氮治疗冷冻疗法:只适用于较小的毛细血管瘤;缺点是愈后易留下疤痕硬块,且复发率高。
3、介入栓塞疗法:适用于较大的动、静脉血管瘤;缺点是复发率高,易致正常的组织器官坏死,如肢体缺血坏死,眼球缺血失明。
4、激光疗法:对血管来说,激光作用的色基为氧化血红蛋白。
适应证1.鲜红斑痣:面部的治疗效果最好,颈部稍差,上唇和腿部较差有关血管瘤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患者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科学的治疗是最有效的。
5、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是将药物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引起无菌性炎症,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
主要用于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由于很多药物会有副作用,应遵医服用。
6、冷冻治疗:主要是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达到治疗作用。
仅适用于较小的表浅的草莓状血管瘤,且效果不是十分可靠,副作用较多。
鼻部血管瘤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血管瘤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
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程度高。
2、核素锶治疗:核素锶源能出兆电子伏的β光线为带有负电,质量很少的电子流,其电子与浅层毫米)物质碰撞,可产生最大的电离作用,β光线作用于血管瘤内皮细胞产生电离从而使血管瘤吸收,血管瘤组织微血管逐渐乳化、凝固,收缩,增生组织细胞速度减低、停止,最后消失。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生率为 0 3% 一 .0 1 A 存在“ .7 0 5%_ 。C s J 散发 型” 和 “ 家族型” 两种形式 , 可见于任何年龄 ; 虽然在婴儿 和儿 童 中 已有 报 道 , 绝 大 多数 发 生 于 2 但 O~5 0 岁 J男 女发 病 率 基 本 相 同 ; A , C s最 常 见 于 脑 实 质
山东 医药 2 1 0 2年第 5 2卷第 2期
颅 内海 绵状 血 管瘤 的诊 断 与治 疗
( 1 附 2例 报 告 )
杜洪 澎 曾现 伟 李 明远 刘永 良 刘鹏 飞 李泽 福 , , , , , ( 1滨 州 医学 院附属 医院 , 东滨 州 2 60 ; 山 5632潍坊 医学 院 附属 医院 )
诊 1 例。脑内病灶在 T WI 2 1 上多呈高信号或稍高 信号 ,2 多为高低混杂信号 , T WI 边界清楚 , 一般无 占 位效应 , 病灶 内无流空血管影 , 病灶中央信号? 杂 , 昆 周边因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现一低信号 圈, 即靶环 征; 增强 扫描病 灶可 强化 , 有时可 见病灶 周 围有细小 的血管影。脑外病灶 T WI 1 呈高或稍 高均匀信号 , T WI 2 多呈 高信号 , 无靶环 征 , 注射 G .T A后 增强 dD P 明显 。本组 均未见 畸形 血管 , 中 3例 脑 内病 灶者 其
例行显微外科手术 , 完整切除病灶 1 , 0例 部分切除 1 ; 例 术后 1 出现动 眼神经 损伤症状 , 无 明显神经 功能障碍 例 余 发生 。1例阳性 神经 系统体征者 , 以随访保守治疗 。结论 予
显微 外科 手术治疗 。
关键词 :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 ; 磁共振技术 ; 外科手术 ; 海绵状血管瘤 ; 颅脑肿瘤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手术治疗,局限者可全部切除,范围广者可部分切除。
2.微波透热治疗,主要应用于海绵状型。
3.放射治疗,用于婴幼儿毛细血管瘤和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
4.硬化治疗,用于海绵状血管瘤。
5.冷冻治疗,用于杨梅状及海绵状血管瘤。
6.激素治疗,用于婴幼儿血管瘤。
7.血管内栓塞,用于蔓状和巨型海绵状血管瘤。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酶素、青酶素等);体质差或并发感染者常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酶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生长于颜面部者导致严重面部畸形,所以出生后如发现有血管瘤应及时就医,在病变较局限时采用手术等治疗可较彻底消除病变,由于病变局限,手术也不致引起较严重的面部畸形,如不及时治疗,瘤体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此时切除后可因大面积组织缺损导致严重术后畸形;甚至可由于波及重要结构而不能根治,某些血管瘤(如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可突然破裂,造成致
死性大出血,这种类型的血管瘤也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和时机,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手术,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二)预后
示肿瘤分型、发生部位、范围和有无合并症而不同,能自然消退或经治疗可根除者预后好,颅内血管瘤如斯特奇-韦伯综合征,因有癫痫和智力低下而影响预后。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 张明金,陈尚传,吴建斌,等 . 1 】 不明原因腹水的腹腔镜探查 [. J 腹腔 1
镜 外科 杂志,2 1,1() 4 — 6 0 0 51 : 5 4 .
[] 7 马竹芳, 陈保银 , 庞林元 . 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 因腹水 的诊 断价值 【 . J ] 航空航天医药,2 0 ,2 ( : 7 0 9 09 1. )
经验体会 Jn y niu 《 外医 研 第1卷第2期( 第1 期)0 年7 ig a t i 中 学 究》 0 h 1 总 7 22 月 3 1
平 阳霉 素 一 油 乳剂 超 选 择 性肝 动脉 栓 塞 治 疗 碘 肝海 绵状血 管瘤
王强①
【 摘要 】 目的 :绵状 血管瘤 的疗效 。 方法 : 1 例 肝海 绵状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 一 对 9
1 疗 效 评 价标 准 . 4
动脉栓 塞治疗 C HL患者 1 9例,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1
本组 C HL患者 1 ,男 8 ,女 l 例。年龄 3 ~ 1 9例 例 1 6 5 岁,平 实。瘤体直径 53 1 .c .~ 28 m。多位 置发病 2 , 例 肿瘤位于肝右、 叶, 左 单发 1 例 ,肿瘤位于肝左叶 6例 ,位于肝右叶 1 例。临床 表现 7 l
【 关键词 】 结肠息肉 ; 结肠镜 ; 腹 腔镜
中图分类号 R 3. 7 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7 — 8 52 1 ) 1 0 3 — 2 4 6 0 (0 2 — 1 5 0 6 2
结肠息 肉及早进行治疗是降低其发生癌 变的有 效措施 ,患者
多在行 结肠镜检查 时被 发现 和切 除,但对于较大 、多发广基息肉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李宇,张洪义(空军总医院,北京100036)中图分类号:F1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70(2010)01—0037—02doi:10.3969/j.issn.1008—1070.2010.01.014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尸检发现率约为3%一20%…。
目前对其确切的病理学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传统观念多认为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引起旧1。
而朱少君等的研究显示肝血管瘤的克隆性研究显示每肝血管瘤内不同部位病变组织具有相同的x染色体失活模式,提示肝血管瘤属于克隆性增生属于实性肿瘤【3J。
Mahajan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在应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加家兔肝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单抗为患者治疗结肠恶性肿瘤时意外发现,患者原有肝脏血管瘤体积减小,提示肝血管瘤的形成与发展与VEGF的调节有一定的关系HJ。
大多数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生长缓慢,无明显不适症状,多于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至今无恶变报道,预后较好。
大多数患者只需定期复查,或者相应给予保守治疗。
但仍有少数病例肿瘤增长速度较快,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瘤破裂出血,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等,需要外科干预治疗。
1外科治疗的适应证传统观念认为对于肿瘤直径>5cm、有临床症状、肿瘤增长较快、压迫周围脏器和影响循环系统,或者有可能出现瘤体破裂危及生命者,应积极进行有效的治疗。
PauloHerman等人的研究认为"J,对于无症状的肝血管瘤不要过分强调以瘤体大小为标准作出治疗决策。
鉴于肝血管瘤的病因可能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未见有恶变的报道,自发性破裂出血极为罕见等因素考虑,认为:外科治疗应更为保守。
外科治疗主要用于无法缓解的疼痛、压迫临近器官、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怀疑为恶性肿瘤者。
肝血管瘤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胀以及压迫临近器官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对于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胆道结・综述・37石、胃部疾病等引起的疼痛,并可给予止痛剂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畸形,它是由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病变。
通常情况下,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但有时也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症状,如出血、疼痛、神经症状等。
针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决于瘤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
1. 定期随访观察:对于小型、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常规观察和定期随访可能是治疗的唯一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定期进行MRI或CT 扫描,以监测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情况。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动脉栓塞和经导管注射药物。
通过引导导管进入病变血管,医生可以通过栓塞或注射药物来减少血流供应或缩小肿瘤的大小。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较大或引发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
3.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几乎所有大小的海绵状血管瘤,特别是那些有症状或生长迅速的病例。
手术切除通常需要精确的规划和操作,旨在彻底清除血管瘤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然而,手术切除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手术风险、可能的出血和术后恢复等。
4.放射治疗:外科手术不适合某些患者,或者患者本身健康状况不允许手术时,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
放射治疗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来破坏血管瘤的异常血管结构,从而减少或停止血流供应。
放射治疗的优势在于无创且可以定点照射,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潜在风险。
5.保守治疗:当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关键部位时,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治疗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保守治疗方法,例如药物疗法、疼痛管理和病症监测,以控制或缓解症状。
总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小型、无症状的病例,定期随访观察可能足够;而对于症状明显的病例,介入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可能是更适用的选择。
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第37卷 第3期2001年9月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 G DAO UNIV ERSITATISVol.37,No.3September 2001・经验介绍・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青岛266003) 作者简介 蔡圳,男,1969年9月生,硕士,主治医师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蔡 圳 李宁毅 樊功为 童庆春 卜令学 杨学财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
但有关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报道,特别是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
1992年1月~2000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12例,现对其病理及手术治疗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12例,其中1岁以下婴儿8例,1~2岁幼儿4例。
均为单侧发生。
12例病儿中,1例出生时即发现耳下花生米大小包块,2例生后1~2个月内发现腮腺区包块及面部不对称。
1例曾行注射硬化剂治疗。
12例的共同特点是腮腺区有包块且迅速增大。
检查均见腮腺区膨隆,触诊质地柔软,包块位于腮腺区。
2例界清。
压缩征明显者8例。
体位试验明显阳性3例。
12例穿刺均抽出血液。
1.2 治疗方法12例均在经口腔插管的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瘤体和腮腺全叶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手术采用耳前S 形切口,解剖面神经采用先寻找腮腺导管,再寻找面神经颊支的方法。
术中吸氧,等量输血。
术后放置橡皮条引流,引流条24h 取出,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1.3 病理表现肉眼观察腮腺被膜完整,体积增大,色紫红,未见坏死及囊变。
镜下见腺小叶结构清晰,小叶内腺泡及导管为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成团的血管内皮细胞所取代,但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大小、形状颇为一致,核分裂象极少见,各血管间可见残留的腮腺导管和腺泡。
1.4 治疗结果12例病儿术中均未发生任何麻醉危象、面神经损伤、涎漏等并发症,无1例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
那么,对于这种静脉畸形要怎么治疗呢?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2.按压时柔软,且可压缩,放手后又恢复。
3.体位移动试验阳性,即瘤体低于心脏平面时瘤内血液回流受阻,瘤体增大,瘤体高于心脏平面时血液回流通畅,瘤体缩小。
4.在柔软的瘤体内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5.穿刺抽出可凝固全血。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
但是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
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
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
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
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 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
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
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
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
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
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3. 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90核元素治疗,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
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
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
4. 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
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
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
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
治疗血管瘤有一定效果,但剂量如果掌握不准很容易溃烂和留疤。
5. 介入治疗:在“X”导引下将动静脉导管导入血管瘤部位,然后将栓塞剂注入瘤体,让其产生无菌性炎症,以期达到使瘤体血管闭塞作用。
常用于内脏血管瘤如肝血管瘤。
对于躯干及肢体深部血管瘤,往往因为注入剂量、剂型限制,以及血管瘤特征限制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使用时应严格控制适应征和避免栓塞剂流入其它器官组织。
6.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学认为血管瘤是由于热毒内蕴,心火妄动,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成形,显露于肌肤或内脏而成。
治法:凉血行瘀,祛火滋阴。
血管瘤宜早期治疗,治疗越早,疗效及预后越好。
当归尾、桃仁、三棱、莪术各20克,藏红花、田三七、血竭、水蛭各15克。
混合焙干共研细末,浸泡密封于白米醋500毫升内,1个月后即可使用。
用时摇匀外擦患处,每日3~4次,有效者用药3个月后即可明显缩小,半年后能全部消退。
7.激光治疗:采用MultiPlex多波长顺序发射技术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通过特定的波长,穿透皮肤到达血管,使血红蛋白凝固,紧贴血管壁,达到封堵血管,使扩张的血管消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