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闲水稻田消纳沼液对土壤及水稻种植的影响
沼渣、沼液在水稻田的综合利用与实践

沼渣、沼液在水稻田的综合利用与实践徐树明;龚贵金【摘要】沼气能源项目的利用价值不应仅体现在用气上,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也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主要阐述沼渣、沼液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综合利用价值,对大面积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是一项投资少,成本低,技术操作简单,行之有道的综合技术.【期刊名称】《南方农机》【年(卷),期】2018(049)003【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作者】徐树明;龚贵金【作者单位】定南县农粮局,江西赣州341900;江西正合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16.41 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办法1.1 沼渣综合利用沼渣中的主要养分有有机质、腐殖酸、全氮、全磷和全钾。
据专家测算,其中沼渣有机质含量36%~49.9%,腐植酸含量 10.1%~24.6%,全氮含量 0.78%~1.61%,全磷含量 0.39%-0.71%,全钾含量 0.61%~1.3%。
沼液总氮含量0.03%~0.08%,总磷含量 0.02%~0.07%,总钾含量 0.05%~1.40%,全部是速效的[1]。
由于腐殖酸对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因此沼渣改良土壤功效明显。
1.1.1 沼渣旱育秧具有有出苗率高、秧苗整齐、根系发达粗壮、返青快、成熟早、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要点如下。
1)秧地整理。
早稻旱育秧地最好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含沙量适中的菜园地或田块进行。
可施经堆沤腐熟的沼渣2600~3300kg/亩。
把沼渣拌松散后撒在秧厢,紧接着翻土,把肥与土拌匀。
在播种前5天施沼液6000kg/亩,再播翻土2~3次,使肥、土充分混合。
然后起厢,厢面宽30cm,长60cm或90cm。
厢面要求平整,表土粗细基本一致。
2)肥料管理。
在施足沼肥的条件下,秧苗不必追肥。
如果3叶后秧苗生长差,可用沼液对清水淋施。
3)大田栽培管理。
秧苗必须达到根系壮、白根多、分蘖3个“羊角”以上。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风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运动或搬运的过程,是农田生态环境中的一大隐患。
它对农田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浪费等。
因此,水土流失的防治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一、水土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农田中的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但水土流失会带走土壤的养分、有机质和微生物等,导致土壤贫瘠化、结构松散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其次,水土流失对农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会破坏农田中的植被覆盖,导致植物物种减少、植物群落结构破碎化,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另外,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冲刷还会引起水资源的浪费。
农田中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入河道、湖泊等水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土壤中的肥料和农药等化学物质也会随着水土流失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威胁人类健康。
二、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关键。
例如,在农田中建设梯田、水渠和排水系统等,能够有效减轻水流冲击,降低水土流失程度。
此外,科学耕作和合理施肥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环节。
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科学轮作和间作等,能够增加植被覆盖,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其次,加强农田的保护与治理工作。
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划定农田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等,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加强耕地的复耕工作,尽量减少农田的休闲率,保证农田持续利用能力。
此外,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水土流失防治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最后,加强监测与管理。
建立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农田水土流失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加强科学研究,改进防治技术,推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沼液还田方案

沼液还田方案依据作物生育进程和需肥规律制定沼液还田操作方案。
一、沼液还田方式沼液还田方式:冬季喷灌,夏季淌灌(若夏季喷施:成本高、不利于排水、盐分高影响成苗)。
按照冬季还田50%-60%、夏季40%-50%的比例进行粪水还田分配。
冬季利用喷枪式沼液还田机喷施沼液原液进行还田,夏季按照水和沼液5:1混合后淌灌进行还田,实现沼液还田消纳与利用的均匀化和标准化。
二、沼液还田时间1、根据二麦需肥规律,冬季沼液还田主要分两个阶段:①2叶1心—越冬期,②过年后—拔节前。
以2叶1心—越冬期为主,拔节后不再进行还田,防止两麦后期贪青和倒伏。
2、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夏季沼液还田主要分两个阶段:①播种前泡田期(盐碱重的田泡田期不宜沼液还田),②水稻分蘖—拔节期。
上水泡田时,按照水和沼液3:1的比例还田,泡田2-3天进行水田刮板作业,使沼液与泥浆充分混合,沉淀1天后排水进行纤草油平。
直播水稻6叶一心后通过沼液和水1:5混匀后随水淌灌还田,为使沼液被水稻充分吸收利用,沼液在田间停留时间不少于3天,确保排出的水达到Ⅳ—Ⅴ类水标准。
水稻孕穗后禁止进行沼液还田,一方面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影响秋播,另一方面确保稻米品质达标。
表1 沼液还田时间表2Ⅳ类水、Ⅴ类水标准对照表单位:mg/L表3灌溉水标准三、沼液还田量经检测,冬季充分发酵后的沼液中全N含量1.1-1.3g/L(不同清粪方式、不同存放时间沼液中全N含量略有变化)。
小麦一生施纯N量为18.85Kg,通过喷施沼液可实现沼液中纯N替代化肥达30%(据文献记载,作物有机肥和化肥比例2:3时作物产量最高,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替代量至40%。
),即沼液提供纯N量为 5.655KG,沼液中N的利用率为50%-60%(检测发现沼液中氨氮的含量占总N量的50%左右,根据参考文献,作物吸收利用有机肥中的氮以氨氮为主)。
根据30%的替代率测算,冬季二麦每亩田可以消纳沼液7.25-10.2立方;若替代率达到40%,冬季二麦每亩田可以消纳沼液9.6-13.7立方。
水稻种植环境治理对乡村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水稻种植环境治理对乡村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保宏烨(河海大学法学院,南京210000)摘要:水稻种植是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其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至关重要。
合理的水稻种植环境治理措施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从种植技术、废弃物利用、生态补偿、经济发展四个层面提出了水稻种植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水稻种植;环境治理;乡村生态系统水稻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促进水稻种植领域的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然而,传统的水稻种植往往伴随着水资源的浪费和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这不仅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排放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为乡村生态系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开展水稻种植环境的治理工作,成为乡村生态系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
本文旨在分析水稻种植和乡村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分析水稻环境治理对乡村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水稻种植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措施提供了借鉴参考。
1水稻种植与乡村生态系统概述1.1水稻种植的基本特点1.1.1水资源依赖性强水稻种植属于典型的水田农业。
作为一种水生植物,水稻通常生长在水饱和的土壤环境中,这种特性使水稻能够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
水资源不仅是水稻生长的基本条件,还能有效调节稻田微气候、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2]。
此外,稻田水面蒸收稿日期:2023-10-19作者简介:保宏烨(1998—),女,法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院S511;Q148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3原6737渊圆园24冤02原园园79原园3The Impact of Rice Cultivati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n Rural Ecosystemsan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AO Hong-ye(School of Law,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Abstract:Rice cultivation is a critical link in global food security,and it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crucial for safeguard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s.Rational measures for rice cultivati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elp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increase farmers'income,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systems.This paper propo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rice cultivati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rom four perspectives:planting technology,waste utilization,ecological compensa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Key words :Rice cultivation;Environmental governance;Rural ecosystem综合Vol.54No.2北方水稻79--发还有助于形成局部的湿润气候,从而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稻田管理的四个不利

水稻田管理的四个不利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和战略作物之一,但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水稻种植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导致产量下降、质量下降,极大地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本文将深入剖析水稻田管理中的四个不利因素,探究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靠人为或自然作用使土地变得不利于生产的过程。
包括造成土壤质量、地形、水文、生物环境等方面的退化。
特别是长期做稻,土壤各项指标表现出退化的倾向,其中一些耕作措施的问题是罪魁祸首。
土地退化会带来以下不利影响:1.降低土壤肥力,使水稻生长受到限制,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下降。
2.变硬变粘,影响水分和氧气的交换,让水稻根系生长困难。
3.使土壤容易被水侵蚀和风蚀,导致水稻田的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的生产力。
应对措施:1.推广合理耕作方案,种植旋作作物,轮作、间作等综合措施。
2.做好有机肥、复合肥的施用,改善土壤肥力,避免长期稻作。
3.开展植被恢复和水利工程的治理,保持水稳定,减少水土流失和压实。
二、灌溉不当水是水稻生产的前提和保障,而灌溉不当则是水稻田管理中面临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
不当的灌溉方式将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灌溉不当会带来以下不利影响:1.水分利用率低,浪费水资源,甚至造成水害。
2.水分不足,易引起旱害,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3.水分过多,容易导致倒伏和病虫害的发生,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应对措施:1.推广科学、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在其基础上加强现代化控制手段。
2.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开辟水源渠道,丰富田间水源。
3.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保证水资源充足。
三、病虫害防治不力水稻是一个高易感植物,很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而病虫害防治不力则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
病虫害防治不力会带来以下不利影响:1.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2.部分病虫害还能在播种季节对未来季节及周围作物造成侵染影响。
规模化养殖场沼液还田对环境的影响

规模化养殖场沼液还田对环境的影响作者:谢翡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8期谢翡(河南源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0)【摘要】我国养猪场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畜牧业发展,目前由于生产沼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沼渣、沼液,在当前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规模化养殖场的沼液的去向问题日渐突出。
本文以沼液还田方式对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沼液还田;土壤;地下水近几年,我国养猪场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畜牧业发展,改善人民膳食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大部分养猪场主把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提高生猪产量和质量上,而往往忽视了生猪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据调查养猪户以沼气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养殖废弃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猪规模养殖粪尿污染问题,而且沼气工程能给企业带来比较丰厚的经济效益。
但是目前由于生产沼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沼渣、沼液,沼液中的COD、TN和TP等含量依然很高力,目前国内外相继出现了多种沼液处置方式和技术,包括资源性利用、自然生态净化、工厂化处理和开发性处理四类,其中沼液还田备受公众青睐,能够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是一种污水自然生物处理法,是沼液在土壤中的自净过程。
然而,沼液还田在我国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产生量大,沼液储存与运输设施不完善,而我国人口密集,农田土地管理分散、农户拥有土地面积小,达不到大面积消解利用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各地土壤、气候、降水和种植作物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尚未出台有关沼液灌溉的整体技术规范,加之不同沼气工程投料种类、比例和加水量的差异,造成沼液养分含量、成分不尽相同,使得沼液还田存在较大的问题和风险。
不合理的使用方式和连续过量使用将导致硝酸盐、磷及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作物、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构成污染,存在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风险。
因此,要达到沼液还田利用,加强沼液还田的环境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

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摘要】沼渣沼液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有机废弃物,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营养价值利用,可以作为肥料补充土壤养分;其次探讨了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改良利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接着分析了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机肥料利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然后讨论了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生物能源利用,可以利用生物气发电;最后探究了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循环利用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结论中指出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强调必须加强对其资源化利用,并展望了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前景。
综合利用沼渣沼液将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沼渣沼液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通常由畜禽粪便经过发酵产生。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沼渣沼液的产量也在逐渐增加,而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存在着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沼渣沼液成为了当前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沼渣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但是由于其气味刺鼻、含有大量杂质等特点,直接运用于农田肥料施用存在一定的难度。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营养元素,提高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研究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沼渣沼液是畜禽粪便经过沼气发酵后得到的有机肥料,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通过合理利用沼渣沼液中的养分,可以节约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沼渣沼液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粒稳定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农田排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农田排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农田排水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质量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在农田排水过程中,水分的合理调控是关键,它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防止水涝和土壤盐碱化。
本文将探讨农田排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农田排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土壤结构方面。
在排水过程中,水分会带走土壤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净化土壤环境。
同时,排水还有助于土壤的通气和保湿,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此外,排水还能够减少土壤表面的积水,防止土壤的压实和硬化,有利于土壤的疏松和根系的扩展,从而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
其次,农田排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还体现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
排水可以有效地清除土壤中的盐分和有害物质,减少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盐碱化是农田常见的土壤问题之一,它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限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通过排水,可以将盐分和有害物质排出土壤,降低土壤的盐碱度,从而提高土地的肥力。
此外,排水还可以带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使其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农田排水也可能对土地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度排水会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过快,使土壤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特别是在旱季,如果排水过度,会导致土壤干燥和水分不足,使农作物受到胁迫,产量下降。
另一方面,排水过程中,水分会带走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如果排水不当,养分的流失会非常严重,对土地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农田排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调控。
首先,农田排水应该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水量进行合理的水分调控,避免过度排水或不足排水。
其次,农田排水应该结合施肥措施,以保证养分的平衡供给。
合理的施肥和排水结合可以提高土地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科学管理农田排水系统,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也是保证农田排水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