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及其应用

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及其应用

[摘要]:一直以来,“解决问题”都是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成功

的教学,它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亦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学生迅速地明确地找到探索

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可以从审题进入→分析解题→回顾反思→巩固练

习这四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最终实现“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有

价值的数学知识,每个小学生在数学方面都能够得到不同方面的发展”这样一个

目标。

[关键词]:解决问题;细审题;大胆说;反思巩固

[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教学时间,但它仍是学生学习

路上的拦路虎,是学生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问题出在哪?下面一起来看个典型

课堂实录片段:

案例:苏教版第四册《用除法解决问题》

师:你在数学乐园里已学了哪些知识?

揭题:接下来就请跟着我一起来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出示一年级排练节目图: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他们在干吗?(图略)

师:你能提出杀人犯广告的数学问题吗?……

仔细想想: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技

巧性,没有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没有重视学

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培养,传统方法运用较多,没有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

念真正体现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实验的

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教学“解决问题”部分的内容,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亦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审题进入→分析解题→回顾反思→巩固练习。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探究一下“解决问题”的这几个步骤:

一、审题进入

审题的第一步就是通读,先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核心;然后再进行精读,抓住重点细节问题和条件,要特别注意问题情境的变化,弄清楚“已有哪些数学信息”、“能想到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等;第三个层次是叙述,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叙述题目所表示的意思,这是正确审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能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理清问题的情节,能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题意的理解程度,能使题目的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能让学生真正进入问题角色,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已有哪些有用信息、信息之间的联系有哪些,还需要哪些信息等。

二、分析解题

(一)巧用直观手段

深入的分析、愉快地合作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教师则是指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多借助直观手段能帮助他们理解题意并为今后理性分析问题作好铺垫;高年级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因此,写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和图表都可使问题变得更直观、更简单。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算一算、写一写等都是重要的直观手段,这样的教学效果要远远比教师滔滔不绝、费尽心思地口头讲授要强很多。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虽然小学生比较容易解出问题的答案,但是简单的数学问题所运用的知识点都是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也需要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此过程中使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鼓励学生大胆说

都说思维的外壳使语言,怎样让学生敢说、会说、多说,都能使得主体精神

得以发挥。从想到说是一次提升与飞跃,通过说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过程并促进其思维发展水平。只要学生想说就应提供机会,只要学生敢说

就应保证时间,可以让他们说说对题意的理解、对问题的解读、对思路的分析、

对策略的思考等。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或那样的错误,

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教师,能否用平静的心态正确地对待它们,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这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否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我看来,教学过程应

该是教师带领着学生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带着现成知识告知学生。二者

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前者以学生为主体,只重视过程;而后者以知识为本位,更注

重学习结果。

再来说“错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的体验不可或缺的就是“错误”,作

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有一颗宽容的心。教师应进一步拓展“错误”中的正确部分,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一个节点,一点一点延伸。

三、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就是在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的策略和在策略

的运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反思与梳理,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提炼新的

策略。

在这个阶段,新知、旧知、新解题思路、旧解题思路、新策略方法、旧策略

方法等同化还在继续,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各自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也还在

不断强化。这时候,“回顾反思”这一过程就起到作用了,它可以使方法更娴熟、思想与策略更凸显、知识更巩固。

同时,反思梳理过程中,不仅仅要反思:题意是否理解正确?数量关系是否

梳理清楚?采用哪种方法会比较简便?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所给数据是否核实无误?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答案是否合理?而且更要梳理:解题策略有否有误?是

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久而久之,便可

以熟练地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作为反思梳理的一部分可以使反思梳理的过程更完整,教师要在提

炼策略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练习将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提

炼的策略尝试解决问题并实现从特殊化到一般化的过渡,从而巩固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并形成策略。

(一)教师出一些好的题目,提供一些好的素材

这应该是教师们要好好研究的问题。怎样出好题目呢?以往我们传统的教育

教学模式当中,很多数学例题都脱离了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新课程改

革的实施给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案例要与学生的学习和

生活实际相符合,并且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长创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

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自己要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在生活实际当中提前趣味、新颖的数学素材,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探索、发展有趣的数学元素。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活泼生动、

具体形象、图文并茂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好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

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体现好的策略

读过《鸡兔同笼》的案例后,我们发现用画图的方法能更好地解决一些类似

问题。

同时,这个案例也给了教师们很多的思考,我认为只要我们爱护并信任学生、只要我们努力引导学生找出并创造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就能解决我们平时认为不

能解决的问题,并用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深入地研究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

总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类型,选择对应不同的策略。我们

一线教师同样要认真研究新课标精神,用心观察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认真上好每

一节课,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陈静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数学眼光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6):23-28.

[2]陈叶金.“四能”目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练习课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5):57-58.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能力,它不仅仅是在解答数学题或者科学难题时体现出来的,更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设计和学生辅导等方面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 解决问题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认识到,解决问题不只是解题技巧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学理念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心,而不是单纯追求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责任感。 二、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1.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和技能。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合作和协作方式进行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合作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和协调,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多元化评价

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应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所以,教学的价值不能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或者是答案,它的意义应该更多的是在于使学生能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 1、巧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策略产生一种需求,激发学生一种学习的动力。 2、形成策略,经历策略内化过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策略形成的过程。应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形成对问题的多样化的理解,多样化的解答,从而产生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再通过有序的对比学习资源,在深入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生成策略的内涵。 3、回顾梳理,反思总结,形成对策略的深刻理解。 新课标中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的特点 1、解决问题不能和应用题划等号,它是一种新的观念,又是一种有意义的重要活动,更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2、“解决问题”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之中。在抓住“用数学”教学的同时,充分关注问题的感知、发现、提出、解决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3、从教学目标上比较,新课标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从学会解题转向培养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客观环境中提取数学结构的能力。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去分析现象,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促进学生逐渐概括化地把握常见数量之间的联系,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3、使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1、充分地、正确地理解问题,把握教材。让学生进入情境图,了解情境,弄清情境,从情境中收集和整理用于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形成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一)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实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水平、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水平。 1、“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在每节课中,问题要努力做到:①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②能推广或扩充到数学各单元知识和各种情形; ③有着多种解决方法。 2、怎样实行问题解决教学? ①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②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 ③大胆鼓励学生使用直觉去寻求解题策略,必要时给一些提示;④讨论各种成功的解决,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核心。如果可能的话和以前的问题联系起来,对问题实行推广,概括出一般原理。 3、“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在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过程中,要实行一系列心理操作,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地解决:①领会与同化。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命题,并整体地将问题吸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②寻求策略与验证。思维有跃向结论的倾向,分析解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寻求策略技能的提升,各种解题策略的比较与验证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与批判精神。 4、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策略的产生和执行,首先取决于概念是否清楚。理解是第一位的,没有理解的训练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当然对概念的理解也是动态的,当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最值有了初步的准确的理解以后,在具体的应用中,不但巩固了原有的理解,并且还会达到新的高度,深度的理解。 5、能否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迸发出灿烂的思维火花,学生的智力基础,认知方式是及其重要的,原有数学知识基础也很重要。但是教学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精选"好的"问题,铺设合适的坡度,营造良好的氛围。这需要教师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在"好的"问题合适的坡度和良好的氛围创设过程中,把握“量”的度、“强”、“难”的度。 6、理解和技能如何实行定量把握:要考察学生的智力基础,水平基础和认知方式等。依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对中学的阶段的数学知识点作一一定量分析,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关于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应用,习题的解答等各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启发。 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之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所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融洽的关系。 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之二是发现问题的根源。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只是表面现象,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观察,找出问题的实质。只有找准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走弯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之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或者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热情,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之四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解决。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采用讲解、导学、案例分析、课外拓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个性辅导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之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直接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及其应用

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及其应用 [摘要]:一直以来,“解决问题”都是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成功 的教学,它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亦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学生迅速地明确地找到探索 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可以从审题进入→分析解题→回顾反思→巩固练 习这四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最终实现“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有 价值的数学知识,每个小学生在数学方面都能够得到不同方面的发展”这样一个 目标。 [关键词]:解决问题;细审题;大胆说;反思巩固 [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教学时间,但它仍是学生学习 路上的拦路虎,是学生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问题出在哪?下面一起来看个典型 课堂实录片段: 案例:苏教版第四册《用除法解决问题》 师:你在数学乐园里已学了哪些知识? 揭题:接下来就请跟着我一起来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出示一年级排练节目图: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他们在干吗?(图略) 师:你能提出杀人犯广告的数学问题吗?…… 仔细想想: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技 巧性,没有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没有重视学 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培养,传统方法运用较多,没有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 念真正体现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实验的

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教学“解决问题”部分的内容,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亦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审题进入→分析解题→回顾反思→巩固练习。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探究一下“解决问题”的这几个步骤: 一、审题进入 审题的第一步就是通读,先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核心;然后再进行精读,抓住重点细节问题和条件,要特别注意问题情境的变化,弄清楚“已有哪些数学信息”、“能想到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等;第三个层次是叙述,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叙述题目所表示的意思,这是正确审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能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理清问题的情节,能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题意的理解程度,能使题目的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能让学生真正进入问题角色,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已有哪些有用信息、信息之间的联系有哪些,还需要哪些信息等。 二、分析解题 (一)巧用直观手段 深入的分析、愉快地合作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教师则是指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多借助直观手段能帮助他们理解题意并为今后理性分析问题作好铺垫;高年级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因此,写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和图表都可使问题变得更直观、更简单。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算一算、写一写等都是重要的直观手段,这样的教学效果要远远比教师滔滔不绝、费尽心思地口头讲授要强很多。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虽然小学生比较容易解出问题的答案,但是简单的数学问题所运用的知识点都是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也需要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此过程中使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鼓励学生大胆说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培养了学生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解决问题教学呢?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迸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意愿。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供鼓励和支持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问题感兴趣并愿意自己去解决。 教师要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提供实践机会。解决问题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或实验,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多个人的协作和合作才能完成。故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团队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交流和合作,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解决问题教学强调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工具,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师也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解决问题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策略。在实施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的策略方面来谈谈如何实施解决问题教学。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实施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能力,掌握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选定适合学生的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二、明确课程目标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课程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将学生的个人目标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制定一些小目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小目标,让学生一步步地接近课程目标。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观察、提问、研究、讨论、实验、总结等环节。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平衡,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逐步深入。 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在开展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首先要设置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出鼓励学生思考和思辨的氛围。其次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课外读物、实物、图片、视频、实验室等。此外,教室的设施要齐全,学生要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令学生感到安全舒适,这样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五、引导学生思考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搜集信息,去分析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或学生中心教学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注重过程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注重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提出假设、如何进行实验等。在这个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10个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10个教学策略 1.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工作来解决问题。这种方 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通过合 作学习,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通过集体智慧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2. 提供挑战性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这些 问题需要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综合运用各 种知识与技能才能解决。通过面对挑战性问题,学生将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3. 探索式学习 探索式学习是一种基于自主发现和实践经验的教育方法。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并主动探索问题,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规律和解决方案。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 引导性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 能力。 4. 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将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真实的 情境或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支持。在情境

化教学中,学生将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将所学 内容应用到实际中去。 5. 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和观点进行深入、全面、客观评估和分析的能力。通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存 在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讨论、引导提问、提供辩 证材料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引导式问题解决 引导式问题解决是一种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方 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解问题、寻找相关信息、进行推理 和归纳,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7.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思考方式。它注重观察、洞察力、 合作和实验,并鼓励学生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迭代与创新。通过培养设计思维,学生将更加懂得如何定义问题、收集信息、生成创意和评估解决方案。 8. 反馈和评估 反馈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准确的反馈, 指导学生理解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来改进。此外,教师还应该定期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了解他们的进展 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溧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勤章 一、“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问题是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个体知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因此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问答式的问题,它具有陈述性和简单性。例如:在真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能使学生学习或回忆陈述性知识, (2)求解式的问题。它具有程序性和复杂性,必须通过周密的思考,借助某些特定的有效程序,经过主观努力才能完成的。能使学生在知道陈述性知识的同时,学习程序性知识或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3)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它具有应用性与综合性,必须综合运用知识,联系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科技发展、工农业实际情况的发生和变化有所了解,并能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判断。 在现实中有这样的课堂: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回答得也很热闹。一堂课下来,课堂内没有学生静静思考问题的时间。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很多,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从问题类型来看,事实性问题太多,理解性问题极少,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其实,这样的教学不是“问题解决”教学。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搞清什么是“问题”?教学的组织中,只有尽量减少问答式的问题,增加求解式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思维力度。 二、“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 (2)问题解决是过程。“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3)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可以看做是教或学的类型,可以考虑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问题解决是目的。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 (5)问题解决是能力。把物理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叫做问题解决。 上述各种解释,在形式上似乎并不一致,但是我们应看到它们所强调的共同的东西,即“问题解决”不应仅仅理解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它贯穿在整个物理教育中,应该是物理教育所体现的一条主线。 三、问题的功能 (1)“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定势 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先人之见的影响,因为人的大脑“有把信息和材料安放在内存模式中的归档能力。”思维还常会陷入滞涩与休眠状态。“问题”的出现,往往造成某种不确定性,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 (2)“问题”促使思维进入“后反省状态” 当一个人碰到令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他就会受到刺激,去进行反省性探究。因此,思维是从一种怀疑或混淆的“前反省状态”,进入一种满意或以对先前让自己感到怀疑和困惑的情景的控制为特征的“后反省状态”。在这种状态转换过程中,智力活动总是尝试性的,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各个学科,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何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只看到问题表面的现象,无法理解问题的根源和内在关联。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问题的历史背景、相关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帮助他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提问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然后才能寻找答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来培养。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分解法、综合法、试错法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和实践,以加深他们对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协作和交流,解决问题时,相互帮助和启发。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帮助他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浅谈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关 乎学生在学术上的表现,还对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采用一系 列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就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分析、评价和 判断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对事物进行分析、进行逻辑推理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来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 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些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有益且有趣的事情,从而更加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 到实际问题当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从而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性教学能够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 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是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方 式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思想,协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 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借鉴,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促进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提高。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压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 感因素,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美、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 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勇于迎接挑战。教师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和实践-精品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和实践 一、“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问题解决”教学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问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 可接受性是指问题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具有趣味和魅力,能吸引学生的思考和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障碍性是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是显而易见的,是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使用但又确实与已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探究性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引下,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究,得出许多解决的办法,进行比较、筛选,确定最佳选择。 (二)具有可生性、开放性 可生性是指所选取的问题要有新问题或新知识的生长点,能够在部分条件更改下能产生新的问题,或是问题能够迁移、变形,或变换思维角度有不同的解法。开放性不一定有终极答案,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由浅入深地作出回答。 (三)“问题”解决过程心理机制具有序列性 “问题”的解决需历经一定心理机制,在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过程中,学生要进行一系列心理操作,首先要有丰富的想象,其次就是要联想,再次就要进行思维,即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作出准确的判断(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就是要进行验证。如果“问题”只包括一个心理步骤的活动,虽然是有目的的,但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教师遵循以上原则设计好“问题”后,还必须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舍取有度,创设一定情境导入。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及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⑴创设问题情境,明确问题目标;⑵处理各种信息,形成解决思路; ⑶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⑷对问题解决过程评价、反思、再提高。通过以上过程,让学生获得科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一般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来实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激发他们自主研究知识的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创设情境导入时,应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简洁性,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呈示出来的问题才会有分量、有质量。例如,在讲“圆面积的计算”时,是这样导入的: 电脑演示:一根绳子把正在吃草的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桩上,羊走了一圈。 师问:看着这幅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各种问题。) 师:同学们问题提得很好,羊能吃到的最大面积也就是圆的面积。那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呢?怎样求这个圆的面积呢? 通过儿童喜爱的动物创设这么一个新颖、兴趣盎然的情景,一下子把学生们的胃口吊起来了,他们急迫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因而情绪高涨,注意专注,思维灵活,为下面的自主探究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就自然导入了新课,明确了课堂目标。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问,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通常对数学问题感兴趣,但并不一定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发现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思路,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或策略。包括对问题进行分析、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求解和检验解决方案等,建立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良好的问题解决习惯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培养整理问题的习惯、提高表达问题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之间进行问题解决的合作有助于开拓思路、互相启发,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合作。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五、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实践应用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六、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反思和总结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问题解决做好准备。 七、灵活使用教学资源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本文探讨内容,首先涉及“什么叫问题”?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四种含义(包括要求问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事故或麻烦),一般常指第二种含义,海斯(Hayes)对“问题”这一术语进行了界定:“无论在什么时候,你目前的状态和你所要到达的状态之间总会出现一定的差距,而你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跨越这一差距时,你就产生了问题。”多数情况下,值得探究的问题(即课题)都存在于一个基本结构中,如包含在“疑项、基质(主题)、问题的解”三要素之中或“给定成分、目标成分、障碍成分”三要素之中。 什么叫问题解决?现代认知心理学指的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一个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探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一系列指向目标的认知成分的操作。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多种问题解决模式。限于篇幅,现仅介绍其中一种――班斯福德等人的IDEAL模式。 1.班斯福德等人的IDEAL模式(问题解决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1.确认问题和机遇 首先要确认一个问题的存在,将之视为一个机遇,开始解决问题的进程; 1.2.确定目标、表征问题 正确地表征问题是正式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对问题的表征方式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方式。欲正确的表征问题,确定解题目标,需做好以下几步: ⑴集中注意。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关的信息上,而忽略无关的细节。在这个问题中的相关信息是什么? ⑵理解句意。表征问题的第二步是语义理解,即懂得每名话的意思是什么? ⑶解决整个问题。表征一个问题的第三步是通读所有的相关信息和句子,得出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 ⑷表征和图式训练。如何能促进学生的表征和图式选择呢?须从领域(如不同学科)特殊性问题的解决策略中获得启发。梅耶(1982年)提出了三种改进特殊领域问题图式的方法:一是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分类;二是用不同的方式表征问题,如用图片、符号、图表或词语来表征;三是选择、确定问题中的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即是主要步骤包括,分析、理解问题的条件、要求(目标)、障碍,在头脑中形成整个问题的结构。建构表征之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成功或失败)结果,若经评估(如验证),试图解决的方案最终失败,则需继续建构表征或寻找解决方案(见下图1)。 1.3.寻找可能的策略 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直接解决问题的现有图式,就必须采取图中的路径来搜索时,有以下两种程序通常用于搜索有效策略。 ⑴算式法。就是采取一步步的程序达到目标的解决办法,具有领域特殊性。 ⑵启发法。就是使用一般策略去解决问题。现简介几种有效的启发式法:①手段――目的分析法。该法将问题分成很多中间目标或子目标,然后找出每个目标的达成办法;②逆向思维。这种策略要求从目标状态出发,反向移向最初的问题。如探寻一个容量较大的课题,经常需要“顾后瞻前,突破一点,顺藤摸瓜,逆推顺展”;③类比思维。当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先寻求与此情境相似的问题解决方案。当然有效类比的前提是,很了解问题和类比物; ④联想思维。已知某事物(或其某属性)A1,以此出发,按照相似、相反或互补的思维途径,而想到A2...An;⑤语言、文字并行化。当你向别人解释一个问题时,易在头脑中忽然产生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把你的问题解决方案落实为文字,并找出选择这种解决方案的原因,均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以下依次为第4步(预期结果和行动)及第5步(反思和评价),具体略。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也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一条重要途径。“问题解决”教学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获得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学得知识。它具体体现在: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的矛盾冲突中,从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使他们的学习变为自身的需要,培养探索精神和能力,为将来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实施“问题自主解决”策略的教学,首先要针对新课内容设计出富有激发性的和引导性的问题,营造“敢问”、“好问”的学习氛围。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甚至是教学目标之外的,教师都要鼓励和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尤其是具有导向性、启发性、有较高价值的问题,要及时表扬,并组织学生讨论,以创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创设情境(演示)将长方形的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演示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是什么图形?看到了这个图形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昂,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A、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相比谁大?B、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C、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算?D、长方形怎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探索、研究、寻找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

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解决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数学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解决问题”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了,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策略二、让学生置身情境,自主获取信息。 首先是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 然后是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策略三、引领学生处理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对熟悉的生活情景作深入观察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这一环节,教师不应过多地引导,而应让学生在思维的互相碰撞中完成。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自己就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如当学生仔细观看了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例如: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3 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对于“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这一问题,这是学生以前学过的一步计算乘法应用题,比较简单可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式解答。重点板书“ 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2 个方阵有多少人?”这两个数学问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这样设计,不但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数学分析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策略四、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多种解题策略。 首先,尝试解决、主动探索。 其次,交流算法,归纳整理。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 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交流,让学生清 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 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题中反思。 六年级(上册)"替换'的策略中有这样一道习题:用2个同样的大盒和6个同样的小盒装满球,一共装了70个。每个大盒装的个数是小盒的2倍。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球?我在引导同学正确解答后,及时总结是怎样运用"替换'策略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将小盒替换成大盒的,感受题中倍数关系的"替换';接着,将问题改编成用2个同样的大盒和6个同样的小盒装满球,一共装了7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3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引导同学将两道题进行分析比较:题目有什么变化?解题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启发同学对策略的运用过程进行及时反思。 2.单元反思。 随着学习的深入,同学所碰到的问题类型不断增多,对运用策略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当同学经历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要及时引导反思:运用所掌握的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比如,五年级(上册)"一一罗列'的策略,要让同学切实体会到:有些实际问题的解答,列式计算比较困难,但是,问题的一些可能的答案却很容易凭经验或直觉得到,只要想办法把符合题意的所有可能答案全部找到,问题也就解决了。

3.阶段反思。 在单元学习中,同学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从具体问题中来的,对具体问题必定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随着学习的深入,同学所碰到问题的类型在不断变化,而最终的教学目的却并非仅仅是学会解这类问题。要让同学在施行反思过程中体会到:不管题目如何变化,我们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却始终有用――这是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灵魂。 2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要从实际出发。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让同学在一种真实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中去学习。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更能让同学去融入到环境中,自主的去学习。运用情景教学,可以加强同学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教学。数学的教学不能只是限于课堂老师的授课,老师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学习。同学不仅要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通过一些活动,同学可以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再进行概括总结,探讨事物的规律。其实这也是一个以现有知识和经验去主动建构的过程,无形之中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教学简论(巢洪政)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教学简论(巢洪政) •相关推荐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教学简论(巢洪政)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在教学实践中倍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本文试就该内容的教学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一、解决问题策略的本质 1.“策略”一词的渊源。 在汉语中,“策”与“略”开始是独立存在的。前者有马鞭、鞭打、授爵或应答、谋划等义;后者有巡行、疆界、侵夺、法度、谋划等义。由于二者都有“谋划”之义,所以合二为一,组成“策略”一词。我国文献中最早使用该词的大概是《人物志·接识》,其曰:“术谋于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这里的策略,是指“计策谋略”的意思。汉语发展至现代,“策略”一词被解释得具体一些,但本意没有变化,仍含有计策、对策、谋略、方略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策略”的词条解释是:(1)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2)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 2.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就学习心理理论的角度来说,“策略”是目标指向的旨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操作,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或认知技能。它的学习应属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即属于学习策略及认知策略的学习范畴,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进行简要的介绍。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的论述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认为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而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非常重要的技能,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包括个体挖掘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于学习策略的认识,心理学界大体有三种说法:“等同说”,即把学习策略等同于认知策略;“方法说”,即学习策略是加工信息的具体方法、技能与程序等;“统一说”,即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与对信息加工进行调控的统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