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

北京市级公开课:李良益

师:上课

师:在初中我们都学过白居易的诗歌,还记得是哪一首吗

生:《钱塘湖春行》!

师:我起个头,看看大家能背下来吗“孤山寺北贾亭西”一二——

生:(齐诵)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师:昨天我们发了一个小片子,白居易简介,我们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白居易更著名的是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了许多长篇叙事诗,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琵琶行》,“行”,大家看书上注释,它是新乐府的一种体裁,主要是叙事抒情。今天我想请两个同学来配合我一起来朗诵这首诗,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男同学帮我读序言,女同学帮我读琵琶女自述身世那段。张羿来读序言,徐一然来读琵琶女那段。来开始!

(师生合作朗读诗歌,学生鼓掌。)

师: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向我们讲一个动人的故事。大家说说这个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是谁呀

生:琵琶女和白居易。

师:琵琶女和诗人。

(板书:诗人、歌女)

师:在这两个主要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哪个同学可以为大家简要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生:我觉得是诗人在一次送别的时候,忽然听到水面上有琵琶的声音,就觉得如听仙乐一样。

然后移船过来,同琵琶女互相倾诉,听琵琶女弹琴,自己颇有感触,然后写了《琵琶行》。师:他们互相述说自己的身世,然后诗人写了这首《琵琶行》送给她。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让历经千年之后的我们不在感动。其实刚才我们读诗的时候有感受,有很多句子,我们早就熟悉,是吧(学生附和)有哪些呀

生:(齐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还有吗

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好,下面大家打开笔记本,大家写一下那几句,没学这首诗之前,我们就已经熟悉的名句。我有黑板上写,你们在笔记本上写,看看谁写得快,写得好。

(学生笔记,教师板书: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现在大家都用电脑了,这个书写,写一手好字,倒成了一门稀奇的功夫了,希望大家能好好练字。你们写的是这两个句子吗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两个句子。(学生不抬头,在书写)看来你们写字的速度比我慢多了,我在黑板上板书,你们还没写完两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个句子。“千呼万唤”一二——

生:(齐读)“千呼万唤始出来”……

师:这两个句子一看就知道都是省略句,如果要把主语“诗人”和“歌女”放入句子当中去,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说谁“千呼万唤”

生:诗人。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诗人千呼万唤”一二——

生:诗人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笑)

师:谁始出来

生:歌女。

师:对,是歌女始出来。说着说着就顺下去了。来,我们再说一遍“诗人千呼万唤”一二。生:诗人千呼万唤,歌女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师:这样一读,这句就是一个描写的句子。描写了什么呀描写了诗人与歌女的什么

生:描写了诗人与歌女相逢那一刻的场面。

师:我想问,诗人真的千万次地呼唤吗

生:没有。

师:但诗人为什么要说千万次,“千呼万唤”来,你来说说看。

生:(男生)诗人在内心急切地想见到这个人,因为他听到的音乐很动听,所以他急切地想见到弹奏音乐的人。

师:“千呼万唤”写出了一个急切的心情。那这个“千呼万唤”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张。

师: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急切想听琵琶女再为自己弹奏。

(板书:夸张)

师:那么下半句“歌女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出了歌女的一种怎样的心态你来说说看。生:(女生)我觉得“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出歌女比较羞涩的神情,然而抱着琵琶才出来。师:羞涩的神情,哪个词你觉得写得最传神

生:半遮面。

师:半遮面,好!这个词写出了琵琶女欲说还休,有迟疑,想出来,又不想出来说,是吧。

那这属于什么描写很形象,属于什么描写

生:细节描写。

(板书:细节)

师:咱们同学已经说出来了,属于细节描写,很典型很生动的细节。那这两个人物搁在一起,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效果呀

生:对比。

师:对,是对比!一个特别急切,一个迟疑、犹豫,欲说还休。读到这个地方,我们自然会产生疑问,我就会想诗人为什么这么急切想再听琵琶女为他弹奏而琵琶女又为什么经过别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到底想不想出来,愿不愿意出来是不是自然有这个疑问呀大家商量一下,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急切,琵琶女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为什么同桌前后互相议议看。

生:(学生讨论)

师:诗人为什么这么急切想听歌女的弹奏你来说说看,你怎么看

生:(男生)我觉得在第四段,有一句话就是“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这句话告诉我们,这种音乐,诗人在当时那个时代已经听不到那么优美的音乐了。

师:在当时那个时代听不到这样的音乐了是这样的吗

生:哦,不,是在当时那个地方。

师:是在那个地方听不到那么美的音乐了。此时此刻他在什么地方

生:浔阳江头。

师:他为什么到这来了

生:被贬谪来的。

师:被贬谪来到这个地方。这个音乐他很熟悉。在诗中哪个地方还可以看出他对这个音乐非常熟悉一听完怦然心动,特别想再听。(学生底下轻声议论,教师请这位学生)你来说。生:(女生)在序言里有“铮铮然有京都声”一句,作者听到了来自京都的音乐声,他特别想再听。

师:为什么听到了“京都声”他这么心动

生:(同上女生)因为他是从京都被贬谪到这个地方来的,所以他会特别心动。

师:哦,原来是自己特别熟悉的音乐,到这个地方后长时间没有听到了,今天如听仙乐一样。

此曲原为天上有,奈何转落到人间。勾起了自己对原来生活的回忆。我想再追问大家,京都声前面那个“铮铮然”是什么意思来,还由你来回答。

生:(同一女生)我觉得是形容乐曲非常优雅。

师:“铮铮然”是形容声音乐曲非常优雅,穿透力强,声音非常清脆。那是不是可以看出她的弹奏水平高呀这么高水平的弹奏,加上勾起了自己对原来生活的回忆,所以他急切想再听。还有一点大家不要忘了,此时此刻,诗人正在干什么

生:(齐)送客!

师:送客,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送客时的那些诗句。“浔阳江头”一二——(生齐读“浔阳江头夜送客”……)

师:“惨将别”,无音乐来排遣自己的情绪,恰恰在这个时候,听见了自己非常熟悉的京都声,而且弹奏得这么好,所以诗人急切地想听,所以“千呼万唤”。(板书:听)那么歌女呢这个时候是什么心态刚才有同学说,她好像不愿意出来,迟疑、犹豫,但最终还是出来了吧,为什么她心里空间是怎么想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姚玉涵,你来试一下。

生:我觉得她不可能担心要她出来的人不能深刻的理解她那些曾经的遭遇,不能理解她的心情,她就不想出来。

师:对,自己有遭遇,命运不好,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又怕对方听不懂。那么这个时候对方千呼万唤叫她出来是干嘛

生:(齐)弹曲。

师:对,出来是弹奏。虽然有犹豫,但还是出来弹曲了。为什么

生:(男生)我觉得她是为了生活呀

师:为了生活她是在这个地方卖艺吗那个晚上,诗人在送客的时候,忽然听到的琵琶声,是歌女在什么情况下弹奏的从诗歌里哪可以看出,她当时弹奏的境况。你来说说看。生:(女生)应该是在第三段的后几句。

师:你来帮大家读一下那几句。

生:(朗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就是说琵琶女委身嫁给商人做妻子,而商人比较重钱轻离别,她在江口坐在船上等她的丈夫的时候,我觉得她是通过音乐来排遣自己心中的寂寞和悲伤,所以正巧在弹琵琶被诗人听见了。

师:“夜深忽梦少年事”,想到原来多么风光荣耀,现在却是“江寒月明守空船”,想通过音乐来排遣自己的忧伤,她特别想说,也想弹。如果说诗人是想通过听音乐来排遣自己的离愁别绪的话,那么此时此刻的琵琶女是不是想通过弹琴来排遣自己的幽愁暗恨呀两人在此时此刻都有这种需求。

我们平常也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失意,当我们悲伤,当我们不高兴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想找一个人来说说呀这个时候对方其实不需要表示,只要静静地听我说,听我倒一肚子的苦水就行了。这种不需要任何表示的“听”,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哪个词呀

生:(七嘴八舌)倾听。

(板书:在“听”字前写“倾”)

师:如果有一个人在你面前倾听,而你在没完没了地说,相对于“倾听”的那个“说”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诉说,倾诉。

师:对,诉说。相对于“倾听”的那个词就是“倾诉”。

(板书:倾诉)

师:我们刚才读过诗歌,我们发现在这首诗中,诗人和琵琶女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听和诉说,是不是下面请大家找一找在诗中还有哪些倾听和倾诉是谁中说,谁在听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在听者心中有了感动,产生了共鸣前后左右商量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我们找同学来说,说得不全的其他同学再补充。谁在诉说,谁在听,哪句话可以看出听者心底有了感动有举手的吗人一多,你们就怕。(一女生举手)好,你来说说看。

生:(举手女生)从“自言本是京城女”往后都是琵琶女在诉说,第四段中有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可以感觉到这时候倾听者已经和倾诉者产生了共鸣,他从倾诉者的倾诉中已经找到了共鸣,反正是。

师:找到两人命运中的共同之处,心里产生了震动。这个地方是琵琶女在说,诗人在听,然后有了共鸣。是吧

生:(同一女生)然后诗人就联想到自己的遭遇……

师:由听转而到说,诗人开始说了,第四段是诗人开始诉说自己的身世,琵琶女在听,两人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琵琶女在听完了诗人的诉说后,心里有没有感动,有没有共鸣生:有!

师:哪一句

生:(七嘴八舌)感我此言良久立——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下那两句,好吧,“感我此言良久立”一二——

生:(齐声朗读)“感我此言良久立”……

师:琵琶女在听完了诗人的自述身世后也在心中产生了共鸣,这个时候弹出来的曲子就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凄凄不似向前声”。别人听过后的感觉也不一样,“满座重闻皆掩泣”。

除了这两处的说与听,还有没有其实就在眼皮底下,就是找不着。(一女生举手)好,你来说说。

生:(举手女生)我觉得前面第二段里,从“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直到后面“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些虽说是琵琶女在弹琴,也是作者描写出来的,这是琵琶女用琴声在倾诉自己的感情。

师:(鼓掌,学生也鼓掌)说得好,诉说,不仅仅用语言能诉说,还可以用什么呀

生:(齐声)用琴声。

师:对,还可以用琴声来诉说,且琴声来表达感情。其实诗人是听了琵琶女的两遍身世的诉说,第一遍他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琵琶女弹琴自诉身世,诗人也听懂了哪个地方可以看出他有共鸣生:(男生)我觉得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句是诗人心中产生了共鸣

生:(同一男生)因为他听出了琵琶女心中的幽愁暗恨。

师:我想问一下,这个“幽愁暗恨”只是在琵琶女心里有吗

生:(同一男生)不是,作者本身也有。

师:在听者心里也有幽愁暗恨,“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哪个地方无声,在哪有声

生:(同一男生)在琴声里无声……

师:(打断)在琴声里无声是在客观世界里没有琴声了,在哪有声

生:(同一男生)在诗人心里有声。

师:对,在心灵里有声音,在翻江倒海,勾起了听者的一番思索,一番激动。很好。诗中不有没有倾听和诉说

(学生无声)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一段,“感我此言良久立”一二——

生:(齐声)“感我此言良久立”……

师:这一段里,有没有“说”与“听”,有没有共鸣

生:有!

师:那是谁在说,谁在听(附和学生)对琵琶女在说,在弹奏,谁听懂了,谁共鸣了对,“满座”加上诗人。谁的心中感动最多,共鸣最大

生:江州司马。

师:对,诗人是泪湿青衫。我们找了一下这首诗里的“说”与“听”。其实这首诗整个都是在倾听与倾诉。在倾听倾诉中,自己心里有了感动,有了共鸣。大家想想,这里出现的共鸣有没有层次有没有区别听者心中产生的共鸣有没有层次(女生举手)好,你来说一下。

生:(举手女生)我觉得有层次。刚开始时候,他是听琵琶女的琴声,听到了音乐说的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里只是“似诉平生不得志”,他还不是很清楚地知道。

师:这个时候诗人知道对方是用音乐在诉说,他听懂了音乐吗

生:(同一女生)他能听出幽愁暗恨,但不知道具体是为什么后来,琵琶女用语言来诉说,这样让作者听得更清晰,知道了她平生的经历,最后再听琵琶女的弹奏就觉得“凄凄不似向前声”,听到了如此的琴声就掩泣。刚开始,他只是感觉到了……

师:刚开始是两个人都懂音乐,诗人知道她在用音乐抒发感情,然后过渡到对什么产生了共鸣由对音乐的共鸣到什么呀

生:(同一女生)对整个人生……

师:对整个人生,对,有同学已经说出来了,对身世产生了共鸣。当听完琵琶女自诉身世后那个共鸣的句子就是哪句我们一起读一下那句诗,一二——

生:(齐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如果说琵琶女的弹奏排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那么,听完了琵琶的自诉身世后,就让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对自己的身世也发出了感慨,道出了这一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其实,在诗歌营造的意境里,在那样一个秋天的夜晚,江上一轮明月,诗人和琵琶女在船上互相倾听倾诉。在诗歌制造的意境中,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也都是一位倾听者,我们听到了琵琶女和诗人的互相诉说。刚才我们也说了,在人失意,在人落寞的时候,是需要一个人来听你说的,有这种感情需要,需要排遣。当我们今天作为一个倾听者,听到了这么一个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共鸣下面就请大家从这么一个角度——

(投影:共鸣——在倾诉倾听中

倾诉,在自己人生失意之时

倾听,当他人愁恨宣泄之际

共鸣,在彼此心灵感动之处)

在自己人生失意是,特别想说;当自己在倾诉,在宣泄自己的愁绪时,如果有一个人在听,就是一种幸福了;在诉说倾听过程中,心里产生了共鸣,两就会非常默契。从这么一个角度,来谈谈今天你作为一个倾听者,对这个千古名句的感受。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来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鉴赏文字,把你的真实理解感受写出来。好,开始。生:(写作鉴赏文字)

师:(挑四位学生的当场写作,实物投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是咱们班谢辰菲同学的鉴赏文字。因为离得较远,我来读。“有着相似境遇的人才能够相互理解,能够向此人倾诉交流又是何等幸福!此时无论此人是否曾经相识,是否有相同的志趣理想,已然不重

要了,只需要想到的倾听与理解就足矣。天下之大知音难觅,遇得此人,乃人生之大幸,诗人此时的心情想是激动万分吧!”大家认为谢辰菲写得怎么样

(学生鼓掌)

师:鼓掌就是认为写得好。你来说说看,你鼓掌也吗你为什么鼓掌,你认为它好在哪

生:(女生)我觉得她把诗人面对琵琶女的诉说,心里与琵琶女产生的共鸣都写出来了。然后并且,他也觉得在世上能找到跟自己有相同的经历并且能了解自己,是自己的一个知音,能找到这样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师:好,能找到这样一个人能互相诉说是一种幸福。我想再问你一句。如果从鉴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来说,她的文字好在哪

生:(同一女生)好在她解释了那句“相逢何必曾相识”,如果两人有相同的境遇,不管之前是否认识,聚到一起了,就像认识很久了,能够到聊到一起。

师:解释了“相逢——何必曾相识”,而且这段文字里的“有着相似的境遇”是在解读这句诗里的哪个词

生:(同一女生)同是天涯沦落人。

师:对,解读了“同是沦落人”。谢辰菲的文字抓住了诗句的关键字词,在作自己的鉴赏,在谈自己的理解。很好,你请坐。这段鉴赏文字,抓住了诗句里的“同是沦落人,不必曾相识”,结合了诗的上下文,把人物之间的感情说得非常好。所以,我们鉴赏诗歌,在你的鉴赏文字当中,需要有人、有物。

(板书:有人、物)

诗歌鉴赏比较难,在你的鉴赏文字中,必须把诗歌里出现的事、物、人表达清楚,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感情,表达清楚。不能架空,不能脱离文本。我想谢辰菲的这个鉴赏应该是扣住了文本的。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同学的鉴赏。这是咱们班郝思维同学的鉴赏。她说“皓月当空,江船上,她以琴语诉愁事,琵琶铮铮。酒醉里,触动了江州司马郁郁寡欢的心,即兴翻作琵琶行。人生是跌宕起伏的,风光一时,不得志一时,读此诗篇,宛如遇知友,找到了似同之处。我同情他们的落难身世,叹息他们生活在不幸的社会背景下。同时我也学会了依人言行,辩人心境,互相倾诉,共同勉励。琵琶声声,随此诗《琵琶行》回荡九肠。”

这个写和怎样

(学生鼓掌)

我还是想请同学来说,来,你来,你感觉这个鉴赏怎样

生:(男生)我觉得它好在写出了在旧社会里面……

(大家笑)

师:旧社会!

生:那个时代相同境遇的人,心灵相通,彼此沟通,就在那样的一个场景里面,内心悲凉,加上景物也很悲凉。

师:你说的是,在那个场景里,景物很悲凉,心情也很悲凉,是一个特定的场景。我也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鉴赏还必须把诗歌的“情”和“境”鉴赏出来,刚才张羿同学说得很好,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悲凉的气氛。任何诗歌,任何有感情的艺术作品,它都是一个特定的环境。我们可以假设,琵琶女的丈夫回来了,也在那东船西舫的听众当中,此时此刻他能不能听懂琵琶女的弹奏恐怕听不懂吧。那诗人在这个浔阳江边,面对枫叶获花,黄卢苦竹,自己有一种悲凉的心境。我们换一个人来,如果换陶渊明来,面对这样景物,他可能会认为很美,一派大好的田园风光。所以任何诗歌都是独特的“情”放在独特的“境”中,才能产生那个意境,才能打动我们,我们也能理解。希望大家以后鉴赏诗歌和其他的文学作品,要还原当时的意境,落实到特定的情

境中去。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再看任宇石的鉴赏文字。

师:这是咱班任宇石同学的鉴赏。“《琵琶行》中琵琶女从当年的红极一时以今日的漂沦憔悴,不仅引起了作者白居易对自己坎坷命运的共鸣,更让读者看后产生了对人生的思考,在我们失意的时候,多么需要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和一双倾听的耳朵,互相理解,彼此的心灵感动,让我们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写得如何

(学生鼓掌)

师:语言虽然没有郝思维的漂亮,那么诗意。但我认为他的鉴赏说到了另外一个重点,那就是读诗歌,读文学作品,得有“我”,得有我们自己的情感参与到里面去。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先以情动人,打动了你,在你心里产生了共鸣,才可能流传下去,才可能广泛的流传。那么《琵琶行》这首诗就是为我们制造了这么一个情境,当人落寞失意,当人痛苦惆怅的时候,我们需要互相的倾听倾诉,我们需要排遣。在这种情境之下,两人的理解,给了我们巨大的共鸣。

(投影:凄苦时的理解最知心,不幸中的相怜最感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这两句话。

生:(齐读)凄苦时的理解最知心,不幸中的相怜最感人。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个“同”是什么相同是感情需要相同。我想,这恐怕是头天我们在家里写的家庭作业:《琵琶行》为什么千古流传的一个原因吧,因为我们也有感情需要。我想只要有人在,只人有感情,只要你会落寞失意,在落寞失意的时候读到了《琵琶行》,读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你就会感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琵琶行》还终将流行,不将流行千年万年。

昨天我们在家里写家庭作业:《琵琶行》何以流传千年。大家还写到了另外一个原因,很多同学说了,对音乐的描写特别精彩。我们可以想像一下,音乐是千变万化的,而且音乐是时间性的,转瞬即逝的,过了马上就没有了,不像东西摆在那,过了一会儿还可以再看。用文字把千变万化、转瞬即逝的音乐写下来相当难。可以说对音乐的描写,《琵琶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绝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描写音乐的那段文字,我们感受一下。从哪个地方是描写音乐的“转轴拔弦三两声”一二——

生:(齐读)“轩轴拔弦三两声”……

师:后面“东船西舫”是描写音乐的效果,大家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我们读完后,觉得这段音乐描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比喻,用了各种比喻来描写声音。这个就留给大家今天晚上做家庭作业,选其中的一两句,谈谈这个音乐描写好在哪

师:我们今天在课上学习了《琵琶行》,诗歌的内涵意蕴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课上只是名句入手,从倾听倾诉从而产生共鸣这样一个角度来解读了这首诗歌,我想大家回去多多吟诵,不断思考,从各种角度,从多种角度,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来,让这首诗,让《琵琶行》在你心里产生共鸣,好不好我们的课上到这里,

师:下课。

(学生鼓掌)

优质课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熟练的背诵全诗,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通过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学习诗人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来表达情感。 重点难点: 1.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是如何来描写音乐来表达情感的。 学法指导: 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 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导入:《琵琶行》(板书) 师:作者和文体介绍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

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师:检查预习,注意积累下列词语,并标注在书上。 钿( ..diàn)头银篦.(bì) 水浆迸.bang 迁谪zh?沾.湿zhān 恬.然自安tián 呕哑ōu yā嘲哳 ..zhāo zhā幽咽.ya 铁骑. jì红绡.xiāo 贾.人gǔ捻niǎn 湓.浦p?n 渚.(zh?)清教坊(fāng) 间关(jiān) 师:我们前面学过有关“序”的知识,并思考小序都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是什么?(细读小序,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小序的文言知识) 生读, 师:现在大家放声朗诵,看看诗中写了几个人物形象?分别是谁?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课题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第1课时) 北京师范大学张艳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字义,并灵活运用。 (2)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够准确默写。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加深课文理解。 (2)合作探究: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启示法:多角度思考冋题。 (4)比较阅读法: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树立审美情趣。 【设计思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依据的是文本、课后练习、教参和单元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诗歌的叙事艺术以及音乐描写特色。 【设计思路】主要基于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并参考多方资料,提取了这两个核心要点。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为2课时,前提是有课前预习。 教案概述 《琵琶行并序》选自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属于阅读鉴赏课,这个单元均是唐代诗歌,是唐代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展示不同诗歌艺术特色,既注重时代横切面, 亦注重纵向比较,这也是需要师生共同树立的单元观。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树立背景意识和审美情趣,把握好朗读和背诵,所以,此次课的教学设计要紧扣单元目标。 此外,教学设计要事先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的相关要求,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就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

力。”必修三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高一学生初具理性思维,也有相关的诗歌学习 基础,所以这次课以教参为辅助资料,侧重文本逻辑层次,题目设计多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文本内容主要是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沦落天涯”的悲慨。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叙 事和音乐描写上。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整体感知 一、课文导入 以后人所做关于高山流水”诗歌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引出知音话 题,进而进入本篇课文。 【设计思路】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学过,以学生所熟知的旧知识来引发新知识,契合学生心理,同时,文本思想内涵的一面知音之遇”,学生通读文本是可以体会到的,这与 学生课前的预习小成就暗合。 二、文体基础知识一一“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作品《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 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关于“歌行”,明代徐师曾《诗体明辨》曰:“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 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明朝胡震亨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 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琵琶行并序》教学实录

《琵琶行并序》教学实录 下面这篇《琵琶行并序》教学实录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有关白居易的视频)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有读诗的传统,今年5月份就在咱们西安,举办了一场与诗歌有关的盛大的文化活动,大家知不知道、有没有印象?它是什么? 生:好像是诗歌节吧。 师:对,诗歌节,第二届中国诗歌节,这届诗歌节的主题是什么?“盛世中国,诗意长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在诗意长安,静下心来,自己品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题材。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它主要是以铺叙为主的一种歌词,下面请同学们首先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 师:好,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谁来概括。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学习咱们国文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读, 师:对,这个读,不是老师说的,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么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所以首先要走近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好,下面我们一起呀,不是一起,自由地放开声来读。好,咱们就开始。(放音乐)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呀,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

生:落魄失意的人。 师:你的解释有一点点问题,沦落不是沦落人,是不是? 生:落魄失意。 师:对,落魄失意,遭遇坎坷,是不?那么,沦落人又是谁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师:不仅仅是琵琶女,还有诗人,是不是?好。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谁解沦落人”(板书),那么,琵琶女的沦落经历是怎么样的?我想啊,咱们首先请一位同学尝试一下琵琶女的感情,为我们读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不好,那一段,第几段呀?第三段,谁来给我们读一下,好,你现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带出来,好吧?请。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可直接编辑使用).docx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诗歌 2、学习、欣赏作者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预习题: 1、借助《名师一号》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名师一号自主落实部分。 3 、结合小序,理清叙事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4、找出诗中的三次音乐描写,思考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 齐读小序 2 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 3 发言明确 左迁九江,偶遇倡女,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 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引起了作者共鸣,为什么他听后会产生共鸣?我们先随着白居易的生花妙笔一起去欣赏一下琵琶女的弹奏。 四、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初步了解琵琶女形象。 (一)鉴赏第一段 1、一生读第一段 2、具体分析: 时间秋天的夜晚地点浔阳江头环境萧瑟 事件设酒送客心境寂寥凄凉 (注意:“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凉的心境。)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渲染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诗的基调,为琵琶女的出现设伏,做好铺垫。 3、齐读第一段,体会凄凉。

《琵琶行 》全国大赛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课例赏鉴 ——该课例获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 (西安) 执教/王毅军观察/贾玲 【课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 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那么,白居易由长安被贬到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头,又对什么人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师: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铺叙记事为主的歌词。 二、诵读小序,概括情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读小序) 师(纠正个别读音):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读文本,抓关键句 师: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我们首先走进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下面我们自由地放声来读。(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放声自由读。5分钟左右)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都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对,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课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 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 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那么,白居易由长安被贬到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头,又对什么人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 师: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铺叙记事为主的歌词。 二、诵读小序,概括情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读小序) 师(纠正个别读音):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读文本,抓关键句 师: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我们首先走进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下面我们自由地放声来读。(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放声自由读。5分钟左右)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都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对,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 生:落魄失意。 师:对,落魄失意,遭遇坎坷。那么,“沦落人”又是谁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四、再读文本,学生质疑

部编人教版高中教学设计-《琵琶行》(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案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以及歌行体的特点。 2.体会古典诗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3.鉴赏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 3.学生音乐艺术的描写技巧。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2.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描摹音乐的片段,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里描写音乐的绝唱。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描摹音乐,状无形音乐如在眼前,为学生学习描写音乐提供了最好的借鉴。引导学生体会描摹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与重点。 解决办法 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 2.列出思考题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重点阅读琵琶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作者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如何用文字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形象化表达出来,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是比喻,我们学习本文的目的,就是了解并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二、整体感知 白居易,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早年避乱于江南,眼见了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他针砭时事,讽刺权豪,令权豪们“变色”“扼腕”“切齿”。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激于义愤的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捕刺客,被衔恨的权豪们诬陷,贬为江州司马。[来源:学#科#网] 《琵琶行》就是诗人被贬江州的第二年写的一首抒情气氛很浓的叙事诗。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作者借叙写琵琶女的娴熟弹奏、琵琶女的悲凉身世,抒发自己受迁遭贬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之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实 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重点 分析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 由对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山别离情。”导入。 作者简况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后期则“独善其身”。 2 诗歌主张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发疾苦。 3 诗作《白氏长庆集》71卷,存诗2806首。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分类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个小青年才十六岁,虚绿虚绿的小青年,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京城长安拜见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名帖上的名字,哈哈大笑,这个小青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在长安城想要白白的居住,还认为很容易。长安的米价那么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当看到白居易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捻着小胡子,小伙子,了不起,水平真高,高,高,高,实在是高,水平这么高,想在长安白白居住应该很容易! 这个小伙子就是白居易。长恨歌和琵琶行就是他的代表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代表作《琵琶行》) 初步感知: 《琵琶行》题目“行”是一种文体,这是歌行体诗歌,一般来时歌行体诗歌一般是一叙事诗,叙事的目的在于什么?抒情。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借助于人事物景来抒情。 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这两个人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当然不。是什么让这两位萍水相逢、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 明确:琵琶声。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重点赏析。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 师:两个字都有三点水,漂泊流浪,遭遇坎坷,落魄失意。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说的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琵琶女的不幸,这种落魄失意体现在那些诗句当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找个同学来读一读,应该用什么样感情来读?读出她的伤心的境遇和凄凉的情感,同时也要读出对她的同情之意。 具体描述一下琵琶女的情况:家庭遭遇变故。时光流逝,色衰爱弛、门前冷落、委身商人、孤独寂寞,独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少年时候怎么样的生活?艳盖群芳,艺压京城,

新课标必修三《琵琶行》课堂实录

序文对照相得益彰——《琵琵行并序》教学实录 (一) 回顾起来,《琵琶行并序》课堂教学一共进行过四次,第一次初登讲台,采用的形式是什么已经有点模糊;第二次采用的是窜讲;第三次采用的切入方法是,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话并阐述为什么,从而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学习。 本次教学我想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本单元前两篇分别是《蜀道难》与《杜甫诗三首》。也就是说,在这《蜀道难》与《杜甫诗三首》当中,我努力的地向单元自读提示的要求靠拢,而本课的教学,由于白居易同样是一位伟大实现主义诗人,其创作方法与杜甫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本课教学想在现实单元教学提示的前提下,再寻求一个新切入点。带着我种想法将《琵琶行》读了几遍,在读的过程当中我逐将视放在了诗的序文与正文上,经过几遍的比较全面的思考最终决定采取“通过读来比较序文与原文的不同,在比较中体味本诗的语言之美与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 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策略,其实和我所带学生有直接关系。从这届学生升上高一来,在作文教学方面就存在一个让人十分头痛事情。那就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只会概述,不会其他。读他们的文章真可谓味同嚼蜡。希望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能从根本上意识到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文章,进而努力在实践当中去改变。 (二)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琵琶行并序》,计划用时两节课。本诗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读来比较序文与原文的不同,在比较中体味本诗的语言之美与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熟读课文初浅的感受序文与正文的不同,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将这首诗朗读一篇,在读的时候大家注意勾画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且初步感觉序文与正文的不同。 我和学生们一起朗读诗文,大约五分钟后,读课文结事束后。我和同学们说:“在刚才朗读的过程中有几个字需要注意一下。‘委身为贾人妇’的‘贾’读‘古’而不读‘甲’;‘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裳’在这里读作‘常’,这是古音异读;‘家在虾蟆陵下住’的‘虾’课下有注释,请大家注意。好刚才我们第一次朗读课文,请大家感觉一下,序文与正文有哪能些不同?” 生1:序文简单,正文比较细致。 生2:序文的字数比正文少,而且字体也比较大,序文是叙述而正文是描写。 师:刚才吴同学所讲三方面的不同,最有价值的是最后一个不同。然这句话说的不太完整,更全面的表达应该是:序文是叙述而正文不刚刚是叙述。其实刚才吴同学看到的是序文与正文在什么方面的不同。 全班学生没有回答的。我又说道:“叙述其实就是记叙,那记叙是什么方面的内容。”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表达方式!” 师:表达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生(齐答):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师:谁还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3:正文中有修辞手法的使用,而序文中则没有。 生4:我感觉正文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而序文就像葡萄干。 师:这个表达很优美,你能具体阐述一下吗? 生4:总体感觉是这样,具体阐述我还没想好。 师:第一阶段的简略分析,我们先告一段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曹灿的诗朗诵〈琵琶行

高中语文获奖公开课《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透过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精析第二段,感受音乐意象所关联的感情。 3、提高文学趣味,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教学重点:音乐描写技巧 教学难点: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作者、文体;分析小序及课文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一、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果不是具有对音乐较深的感受力,怎能写出这 样传神的文字呢?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下面 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 二、关于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三、关于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即《长恨歌》和《琵琶行》。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四、预习思考。 1、字词正音: 贾gǔ谪 zh?恬tián 捻niǎn 轴zhóu 幺yāo 嘈cáo 乍zhà迸bang 虾蟆hámá钿diàn 呕哑ōuyā啁哳zhāozhā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课文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一课时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可感却难以捕捉,而诗人却将这种抽象的艺术通过语言的魅力表现得形象可感,因而我们首先要学习诗人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同时还要理解诗人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诵读,感知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3、教学重点:研读诗歌第二段,欣赏用文字描写音乐的方法,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品味诗人语言的独特魅力; 4、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体味,师生共同揣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文安排在高一下学期的必修三。高一的学生,从年龄思维上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之时,容易受感染,多喜爱音乐,但对音乐的感受多为可感难言,何况这抽象的音乐还要用文字来表达。这真是

“难于上青天” 从社会阅历看,他们人生阅历浅,对于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知”的情怀也难以共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高山流水》的古曲引入,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诵读鉴赏 (一)学生齐读全诗,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二)听名家诵读,再次感受诗歌的相惜情。(带着三个问题:①诗歌叙述了什么事?②塑造几个人物形象?③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品】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诗歌 2、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预习题: 1、借助《名师一号》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名师一号自主落实部分。 3 、结合小序,理清叙事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4、找出诗中的三次音乐描写,思考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 齐读小序 2 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以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 3 发言明确 左迁九江,偶遇倡女,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 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引起了作者共鸣,为什么他听后会产生共鸣?我们先随着白居易的生花妙笔一起去欣赏一下琵琶女的弹奏。 四、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初步了解琵琶女形象。 (一)鉴赏第一段 1、一生读第一段 2、具体分析: 时间秋天的夜晚地点浔阳江头环境萧瑟 事件设酒送客心境寂寥凄凉 (注意:“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凉的心境。)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渲染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诗的基调,为琵琶女的出现设伏,做好铺垫。 3、齐读第一段,体会凄凉。

琵琶行 教学设计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难点: 描写音乐色艺术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1: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你我萍水相逢,又怎能走进对方的心灵?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大诗人白居易却吟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句诗曾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拥有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到九江江边,随同诗人一起感受那动人的一幕吧! 导语设计2: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简介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通过对琵琶女身世的了解感受诗人的感情,学习诗歌。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 很多年前,一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笔下讲述了一个妓女的不幸身世,也许你们会说妓女活该不幸,可是你们知道吗,要是生活足够的幸福的话,谁又愿意去做妓女呢?就算是妓女她们也应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可是在那样一个年代谁有给了她们这个权利呢?又有谁能真正走近她们的世界,认认真真的倾听她们故事呢?眼下就有一个,她是谁呢?谁有那么幸运呢? 解题:﹤琵琶行并序﹥行:是一种文体,音节格律一般也比较自由。 一:学习小序部分: 1:师:小序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学生:小序主要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主要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作用: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二:探究诗歌的情感 1师:小序中还提到了一个人是? 生:琵琶女。 师:小序中是怎样概述她的身世的,用原句回答? 生:少年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 师:诗人在哪里遇到琵琶女的? 生:浔阳江头。 师:她为什么会在此出现? 生:漂沦,转徙于此。 师:漂沦怎么解释? 生:漂泊,沦落。 师:就这样两个不同阶级,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却在这里相遇并有了一定的 故事。 师:那么今天我们的主要话题就是,萍水相逢------谁解沦落之人。 师:阅读全诗,回答既然提到沦落之人,文中的沦落人是?

生:诗人,琵琶女。 师:文中那句话能获得此信息?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为什么说他们都是沦落人? 生:从他们各自的自述当中可以看出来 生1:琵琶女: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商妇::怨 师: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板书。 师: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生2: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琵琶行》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这首诗的悲剧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4.背诵重要段落和名句。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2.朗读整体把握。 3.积累部分字词和名句。 三、教学难点:词作意像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时安排:两教时。 五、教材教法简析 《琵琶行》是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文章。教学本单元有一个要求就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诵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读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学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为理解作者情感做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结构线索。 六、布置预习题: 1.了解作者和本诗写作背景。 2.了解文学常识:歌、行、引。 3. 给下列字注音 铮悯(然)转(徙)浔(阳)枫(叶)瑟(声声)思捻霓裳(秋月)白(衣)裳(红)绡(钿头)银蓖谪(居)(整顿衣)裳还(独倾)间(关) 4.反复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学生展示预习笔记,老师点拨,展示多媒体课件。)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更多内容,学生交流) 二、指导朗读

人教版本语文高二-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堂实录 山东省平邑一中毛衍军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刚学过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在来学习唐代另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1.简介白居易的有关情况 同学们学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中创造出了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意境。《琵琶行》是诗人任杭州刺史时的作品。当时诗人主动要求外放,得任地方官吏,心情平静。《琵琶行》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的作品。白居易在这以前写了大量的讽喻诗,刺痛了权贵人物。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权贵们就说他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诬陷他,说他母亲看花坠井而死,他竟作《赏花》诗、《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为江州司马。他在受到严重打击、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遇到琵琶女,同病相怜,勾起了一腔郁愤,创作出这首与《长恨歌》并称的著名诗篇。同学们都作了预习,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首诗。 2.指定学生朗读全诗 学生读得比较流畅。纠正“嘲哳”的读音不够正确。 3.引导学生学习小序 ⑴指定学生口译小序 学生口译基本通顺。纠正口译“因为”的不够准确。 ⑵引导学生分析小序 师:小序写出了什么内容?对诗篇起着什么作用? 生:写出了两人的相遇。 生:还写出了诗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这是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师:对。小序写出两人相遇,诗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根据出诗篇的内容,表明了诗篇的创作缘由。 4.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第一段 ⑴指定学生口译第一段 学生口译通顺。 ⑵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 师:这一段写出了什么内容,创造了什么样的气氛? 生:写出诗人秋天江边送客,将要凄惨分别,创造出悲凉的气氛。 生:写出诗人在秋风瑟瑟、枫叶荻花不住颤抖的环境中送客,创造出悲凉的气氛。 师:分析得越来越具体,越好。用“凄凉”修饰此处的“气氛”,比用“悲凉”准确。诗篇写出因为什么将要凄惨分别吗? 生:因为“举酒欲饮无管弦”。 师:对;不要忽略了这一句,因为“无管弦”而“惨将别”,诗人才遥闻“琵琶声”,深被吸引,导致两人相见。乐声是贯穿诗篇始终的核心事物。 5.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第二段

白居易琵琶行教学设计

白居易琵琶行教学设计 白居易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以下是 ___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白居易琵琶行教学设计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贬谪郁闷之思 2.学习理性的叙事之法 3.品味描写音乐手法 4.理解诗歌主旨意蕴 教学重难点: 1.诗歌叙事特点

2.音乐描写特色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语 长安米贵,说明未显明的白居易才情逼人,以次引入本课学习二、介绍写作背景 参见教学参考课文研讨 三、诵读诗篇 教师范读、释词、 千呼万唤始出来(始:才)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是动词) ………

四、研读诗篇 一)序 上学期学过一篇体制和这篇一样的文章,是哪篇?哪些地方一致? ——孔雀东南飞,都有序且都是叙事诗 这序在诗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写作时间、地点、事情及缘由 (读序明确上述特点,找出与诗歌相对应的部分,以便快速整体把握文意。) 二)正文 (一)这首叙事诗以什么线索来实现叙事的?又是怎样布局的? 送客——听乐——琵琶女自叙——诗人独白——同病相怜 (略)(详)

(详) (略) (略) 问1:诗人突出琵琶女弹奏琵琶和自叙身世,符合诗题,但琵琶女自叙身世与诗人独白的部分一样吗? ——不同,琵琶女自叙由昔至今,既突出昔日风光又强调今日落魄,但更突出昔日的情况,诗歌对琵琶女昔日风光从住地身份、技艺容貌做了突出描写,尤其对她技艺容貌更加强化,那是“欢笑今年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当然落魄亦为明显,亲人远离,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嫁为商妇,独守空船,空忆往事。诗人自叙只突出描写贬到浔阳的环境,“偏僻地湿,无丝竹”“杜鹃啼血猿哀鸣”“呕哑啁哳难为听”。一个侧重昔时,一个倾向近况,互为补充映衬,相得益彰。 问2:诗人又是如何结识琵琶女的,具体说说? ——听琵琶女自叙身世后诗人“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