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姓名:林克忻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学指导教师:吕廷杰20040601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中文

摘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浪潮汹涌澎湃,向社会的各行各业渗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金融业作为一个信息密集和智力密集的行业,它向社会提供的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也因

为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一个新名词、新业务

因此应运而生:电子银行。本文旨在对中国电子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中国的电子

银行的发展策略。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信息技术浪潮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趋势;第二部分讨论信息技术对银行业的影响,并在社会信息化、降低成本、客户群体

及业务发展空间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第三部分分析了现代银

行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阐明信息技术条件下国外银行业的发展策略之一就是开展电子

银行业务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的社会现实,并分析了国外银行业网上银行的

发展。第四部分分析了中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并阐述了电子银行业务在中国进一步发

展的必要性,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第五部分以电子银行业务的差异化服务以

及新业务方面两个具体案例的分析为基础,提出中国电子银行的近期策略应

为优先发展电子票据,远期战略应为发展数字货币。关键词:

电子银行、信息化、电子货币ElectronicBankinginChina:The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StrategyAbstractIn21“century,theinformationtechnologyoccupiesastrategicpositioninthescientificrevo

lutionandpenetratesthewholecourseofthesocialevolution.Itisalsothewitne

ssandinstrumentofsocial

evolution.Thefmancialindustryisatypicalknowledge,

informationandintelligenceintensivesectoEThedepthandscopesoffinancialservicesarehavingarevolutionarychangeduetotherapid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

y,especiallythewidelyavailableofcomputernetwork

s.Howwouldbanksacttosurviveandenlargetheirspace

inthisinformationtime?E-bankingisoneofthesoluti

ons.Thispaperaimstoanal

yzethecurrentsituationofe—bankinginChinaanddiscussesthedevelopments订me

gyforChinesebanks.Itconsistsoffiveparts.Part1reviewsthehistory,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ofinformationtechnology.Part2analysestheimpactofinformationtechnology

onthebankingindustry,、Ⅳi

themphasison4aspect

s.i.e.informatizationofsociety,costreduction,custo

mergroupsandbusinessscopes.Part3reviews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

ologyinbanking,andstatesthatoneofthedev

elopment

strategiesadoptedbyforeignbankingindustr

yistoof

fere-services.Italsosurveysthedevelopment

ofe—bankinginothercountries.Part4illustra

testhecurrentsituationofe-bankinginChina,

andpointsoutthenecessityofitsdevelopmenti

nChina.Pan5givestwoexamplesofnewservicepr

ovidedandservicedifferentiation

offeredbye-banking,andproposestoprovideel

ectronicbillsasthepreferredstrategyforthe

nearfutureandprovidedigitalcurrencyasthel

ongtermstrategyinChina.Keywords:e-banking,in

formatization,electronicm

oney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

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人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

了解北京邮电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

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邮

电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

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本人签名日期导师签名

日期2北京邮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第一章信息技

术浪潮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正如19世纪的铁路、1950年前后出现的汽车工业和

20世纪的电子一样,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表

明,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与历次工业革命所不同的是,信息技术不仅启动了

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如潮水般迅速席卷全球,加速前进,无论从深度还

是从广度上,都是前几次技术革命所无法比拟的。1.1信息技术浪潮的历史和现状信

息技术的突破始自计算机的发明。以二进制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大大提

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处理能力。80年代初的个人计算机革命是信息革命的一次高潮,

使更多的家庭和个人能直接分享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好处。进入90年代。信息技术浪潮

更为强劲,“信息高速公路”这一设想的提出和付诸实践,掀起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

的热潮。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率先采取了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领先地位。

欧共体早在19

85年2月便通过了“欧洲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计划”。1993年12月,欧共体委员会公布了《德洛尔报告》,

建议开发欧洲信息网基础设施的庞大项目。美国于1993年制定了《国家信息基础

结构行动计划》,以实现现有因特网系统的升级,力保其在信息时代的领先地位。1

994年

9月,美国提出“全球信息基础结构(G11)”的建议,以推动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1995年1月,美国政

府发表了《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合作日程》;1995年2月,美、加、德、英、法、

日、意等7国在布鲁塞尔召开了部长级会议,讨论了全球信息基础结构问题,推动了

这方面

的合作。日本也不甘落后,加强光纤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1999年以来,日本对信

息化技术和产业领域的现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信息化社会发

战略改进措旌:拟定《21世纪的信息通信构想》,制定《信息通信产业技术战略》,修订《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基本

计划77,实施《新纪元工程》等。这一系列重大举措表明,日本正以建设高度信息化社会为目标,加快前进的步伐。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也急起直追,加快本国的信息化建设。新加

坡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总计划预计将投资8200万新元,使新加坡成为“智能岛”。这些系统将把政府各部门与全国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家庭的计算机连在一起。韩国1993年提出了制定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计划。19

99年,韩国发表了“网络韩国2l世纪”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在2005年完成超高速通信网的建设,以全面实

现信息化。目前,韩国已有800多万个家庭加入了超高速通信网,占全国家庭数的55.2%,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世界信息浪潮中,面临着世界

各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拓进取。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

相当迅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

步。尤其是信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页息网络从无到有,在全国飞速发展并迅速的普及着。首先,我国的通信基础设施有了快

速的发展。“八五”期间,我国已陆续建成22条总长达3.2万公里的“信息高速公路”——光缆干线,形成了光缆传输骨干网。1992年,我国通信网络的脊椎部分一京汉广光缆开始铺设。1995年,中国已完成22条光缆通信,同时还建成了20条数控微波

线及卫星通信站。1999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卫星主

干线全线

开通,大大提高了网络的运行速度。其次,我国的网络搭建也有了极大的进步。1987

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

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crnet的序幕。此后,中国接入互联网

的进程开始加速。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即,

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mem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

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

rnet的国家。中国的互联网在我国政府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向全国扩

展。2004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

京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3年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了7950万,居世界

第二位。上网计算机达3089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4万和59.6万。这组数据与2003年7月发布的数据相比,半年内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增加了1

150万,增长率为16.9%。从以下数据,可以对我国

网络的飞速发展窥见一斑。图1-1:我国网络的发展概

况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网(CNNIC)1.2信息技术浪潮的发展趋势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

纪,人类的科学研究向极限状态推进,信息技术仍然是2l世纪科技发展的主题。信息技术浪潮将会以人类历史上从

未有过的高速度持续发展着,改变着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

息资源的方式和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的趋

势:第一,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第二。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

第三,数字化。这使得大规模的

生产和综合成为可能,并且成本大大降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析与发展镱略北京邮电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页低。第四,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

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信息

技术浪潮的发展速度

不仅没有减弱的迹象,而且还在不断加速。以电脑技术为例,美国大型计算机经过40年的发展才生产10多万台,小型

机用了20年时间就生产了100多万台,而微机仅仅在10年时间内便生产了10

00多万台。此外,全球的互联网技术快速扩展,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到20

05年,

Intemet的电子信箱用户可达8亿户以上。在未来,

信息技术不仅会呈现这种超乎寻常的指数增长趋势,还将爆炸性地向经济和社会各个

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和扩张。10

0多年前,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00多年后,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20世纪的社会发展史深刻印证了伟人们的精辟论断,近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深。

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大幅度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国家的经济结构和

社会结构,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产生深刻影

响,人类社会完全处于“电子空间”之中,由卫星电视广播、全球交互网络、有线广播网

络、移动电话和现行电话网络等构成电子空间超过了地理束缚,使知识财富和信息资源更

快速更方便地共享和交流。在电子空间申,人类的个体生活和

群体活动将受其深刻影响。人们将通过网络的“电子论坛”参加业务办公会议,电子邮件将较

大程度上代替传统邮件,在

家庭计算机上既能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授课,又能得到一流医学专家的会诊,还能获得

娱乐、看球赛、逛商场等等服务。信息技术将使大量高技术产品进入社会生活。薄片

式超大屏

幕数字式电视机将在2015年研制成功。不足千克的“大哥

大电脑”在今后10年内迅速普及,其功能不亚于今天的“桌上电脑”和“掌中宝”功能之和。美国行家认为,到2010年

移动电脑和智能卡在美国的拥有总数可达10亿个,而随身钢笔就是移动电话,随身

手表就是电视,信息将随时随地地获得和交流。科学家预测,到2005年,第一台

商业性的光学计算机将问世:至2010年,光技术与电子技术将

融为一体,光逻辑、光生物技术、光通信技术等将研制成功。

同时,微电子技术的微细加工尺寸在线宽水平上继续提高。那时,计算机就能更加神奇

地模拟生成与人类活动环境相象的虚拟现实。可见,在2l世纪的科学革命中,信息技

术仍然居于战略地位,它将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并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据和

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浪潮汹涌澎湃,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析与发

展策略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页第二章信息技术浪潮对银行业的影响金融业是

典型的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和智力密集的行业之一,它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信

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以及金融服务发展的深

度和广度。因此,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将金融服务业推向信息化的前沿。2.1信息浪潮对银行业

的影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恩技术的迅猛发展,融资技术日新月异,新的金

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其中信息技术浪潮对金融业

最主要的影响是: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金融衍生工具快速的发展,推动了金融产品

的创新和多样化。金融衍生工具的发

展使得金融市场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用

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规模不断的壮大。这都使得银行业所受到的竞争愈来愈激烈。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直接金融服务变得非常容易,直接融资重新具有了优势。

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方式开始逐渐让位于通过金融市场发行长短期债券的

方式,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方面的优势逐渐削弱,这就是金融市场证券化

的趋势。三、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融资技术不断涌现,同一种金融新产品可以

被具有不同职能的机构共同使用,即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现象

更加明显,商业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这就是机构同质化的趋势。面对着信息技

术浪潮给金融业所带来的

巨大影响,使得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急剧的下降,地位也岌岌可危。基于以上的事实,一

些专家学者断定商业银行正在走向死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MIli锄I

saac称,“银行业在经济上正变得无关紧要了,甚至是在政治上也几乎变得无关紧要了”。经济学家米勒宣称“商业银行的‘陈旧过时’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所存在的问题只

是在语言表述上如何更加委婉一些,让那些仍然心存梦想的人更容易接受”。R萄匝认为

“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的

商业银行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正处于终结新的衰落之中”。软件巨头比尔·盖茨声称:“商业银行是即将消失的恐龙”。

美国著名金融专家兹维·博迪也提出,“我们需要抛弃银行”。2.2信息技术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正

反两方面的作用,信息技术对银行业的影响也是如此。新的

技术在给银行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前所未

有的新机遇:社会信息化、成本降低、新客户群体的出现

和银行业务空间的进一步扩展。中寓的电子银行:现状分

析与发展燕略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页

2.2.1社会信息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蒂

的《数字化生存》中曾说道:“计算不再和计算机有关,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的确,信息技术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信息化的社会正逐步成为现实。表现之一是资源数

字化。原来通过纸张等原始形式存储的资源正逐渐改变为数

字形式。图书、图片、声音等都用数字化的形式保存起来。

这有利于银行的信息资源实现无纸化,使银行有关资料的存

取更加快捷、方便、准确,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更容易。表现之二是工具手段的高科技化。作为高科技象征的计算机在

社会上迅速普及,成为家庭和企事业单位不必可少的工具。这给银行高速、批量的处

理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银行工作的效率。表现之三是信息传输网络化。传统

的信息传输途径正一步~步的被网络(包括国际互联网与局域网)所取代。客户和银

行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联系,跨越了时空。银行内部以及银行之间可以运用网络进

行资金的调拨或

信息的传输,速度更快,成本更低。2.2.2成本降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极大的降低了银行

业的经营成本。首先,由于网络极大的突破了现实世界的

时空限制,资金和信息在网上的传输十分迅速、便捷,这将

极大的减少由于时空限制所带来的费用。银行可从事许多以

前由于时空限制而不去做的业务,获利空间加大。其次,

在信息世界中,所有的信息都经过数字化、编码化。与原子

(传统的媒介手段)世界区别在于,一是数字化的世界没有

质量与重量的忧虑;二是数字化的信息可以进行无成本复

制。于是利用网络技术,银行可以低成本的为更多的客户提

供标准化的服务。再次,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简化交易过

程,低成本的做到精确经济行为的统计与分析。银行利用信

息技术,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统计模式或模型可以低成本的

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降低了银行日常工作和科研的费

用。下表对银行不同的服务渠道的成本进行了比较。我们

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的运用使银行的交易成本得到了

降低,其中网络给银行带来了最低的成本。表2.1:网络降低了银行的成本服务渠道每项交易成本(美元)分支

机构1-07电话银行0·54ATM0·27PC银行0·015网上银行业务0·01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资料来源:

www.Internet-banking.corn

2.2.3新的客户群体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两个

方面促使了银行新客户群体的出现。一是,对于单个银行来说,出现新的客户群体。信息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银行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为更多的客户提

供金融服务。银行可以通过因特网接触到较以往更多更广的客户群体或者潜在客户群体。

这使更多的人或者企业能够

成为银行的客户,使银行客户的区域范围扩大了。也许,客户还是习惯于在附近有分支机构的银行接收银行服务,但

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的发展,这种习惯会慢慢改变。银行应抓紧机会,通过因特网

为远方的新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银行服务。二是,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说,出现新的客户

群体。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银行的客户逐渐向高科技型转变。他们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深谙计算机使用之道,愿意接受电子化金融服务。尤其是在信息化的社会中生长的新一代,他们对计算机、网络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和兴趣。当这些新的一代成长起来时,银行将面

对大量的高科技型客户群体。这种新的客户群体的出现,为银行业务的扩张带来了新的机遇。银行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许多的银行业务拿到网上来,并根据网络的特点创

造出新的电子金融产品,来满足、引导甚至创造客户需求。这会使银行的客户基础更大,

业务范围更广。2.2.4.银行业务空间的进一步扩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银行经营成

本的降低、营销

手段的多样化以及信息可获得性的提高等各方面的影响,

使银行可以提供的业务或产品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一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使银行可以提供以前由于成本

原因不能或不愿提供的业务或产品。例如,以前小企业的

信息透明度不高,有关企业的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费用较高。

由于对其进行信用评估和监督的成本较高,银行贷款给小企

业的风险大、收益少。银行往往不愿意贷款给这些小企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银行对信息的搜集和加工的能力提高、成本降低。一则基于信息技术的信用评估模型得以广泛

的应用,降低了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成本。二则通过信息技

术可以对于小企业借贷后的情况进行高效、廉价的跟踪,

降低的监督成本。这样一来,银行会逐步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二是,信息技术可以使银行业已提供的业务得

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推广。例如,银行把对于单位的账务信

息查询、内部转账以及对外支付等业务放到网上去做。单位

不用再派人亲自去银行大厅就可以完成以上的业务,节约

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单位愿意更多地采用这种业务,银行的业务量也得到了提高。中困的电子银行:现状

分析与发展簟略北京,四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7页三是,银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客户的需求,创造出适合于

网上经营的全新的产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银行业务的经营

平台从现实的空间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这给银行业务的

拓展和产品的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JP摩根银行

花费巨额资金,聚集精英人才,建立小型实验室进行新型的

网上业务和产品的试验和创造。创造出的以网络为依托的新

型产品投入市场,并取得了成功。中国的电子银行:现状分

析与发展策略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8页第三章信息技术浪潮下银行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造成了整

个金融结构以及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银行业已经.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

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城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银行业动态跟踪: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信贷控制仍为主要标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2011 年1 月末M1、M2 增速分别回落至13.6、17.2分别较2010 年年末下降7.6 和 2.5 个百分点。这显示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企业活期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减少。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措施的作用下1 月人民币新增贷款 1.04 万亿低于市场预期的1.2 万亿这表明了央 行信贷控制有所成效。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息差提升可期。2011 年新增信贷增速将较为平稳银行业贷款平均余额的良好增长仍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2011 年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的预期下我们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将在加息周 期中受益具体的提升幅度将根据通胀的发展以及加息的频率、方式等因素而定。2011 年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预计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整体稳定的态势。行业监管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价格型调控工具对银行业中性偏利好存款准备金率 和动态差别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构成利空。预计 3 月份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保持平稳后续政策持续大幅收缩的 空间预计有限。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市场普遍预期2011 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将压制行业估值修复进程随着银监会相关监管 政策的进一步明确预期未来年报、季报披露行情或将成为股价较好表现的时间窗口。银行业未来估值修复可期具备了中

长期的投资价值维持行业的“增持”评级。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刷银行卡“打的” 2011 年05 月27 日13:28 来源:大连电视台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据大连电台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与大连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今天正式启动打车刷银行卡便民工程,今后凡持有各家银行“银联卡”的市民,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都可刷卡付费,不用再付现金了。因而,大连也成为全国首个“刷卡打的”城市。请听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连出租汽车公司“蓝灯的士”在全国率先实行计价器收费,此举闻名中外。如今,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打车市民越来越多,乘车交现金已不适应现代“打的”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大连“打的”,大连出租汽车公司便与银行联手实行刷卡打车。记者看到,安装在蓝灯的士上的消费终端机与计价器连接,不但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发行的普通“银联卡”,还能识别“芯片银行卡”和“手机信用卡”,也就是说乘客既可刷卡、插卡付费,也可以挥卡“闪付”。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钱景秀告诉记者,这种刷卡方式时间很短,特别是挥卡闪付和挥机闪付它的交易时间从原来的接近 1 分钟的时间能够缩短到0.2 秒。目前,大连市共有1200 辆蓝灯的士,大连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正分批对车辆进行银行卡受理改造,今年内使公司的“蓝灯的士”陆续加装消费终端,受理银行卡支付业务。公司党委书记许建红表示,公司现与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分析-共17页

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摘要 2006年12月11日,在经过五年的过渡期的之后,我国银行业正式完全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但是2019年的次贷危机再一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形成了很大冲击。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学习榜样的国际活跃金融机构并没能够经受住金融危机的考验,不是巨亏,就是破产,这也再一次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应该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同时,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才能真正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的建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外部监管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目录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业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只注重于业务和市场的扩张速度,反而忽略了质量的控制;注重贷款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出现时间本来就比较晚,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的职位,这种情况即使在最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即使设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也都还处于发展不成熟,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性急需改进的状态,对商业银行的运作起不到作用,现在又步入了急速发展期,近些年来由于风险管理不当而引发的事件的出现频率有增无减,闹得人心惶惶,显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日趋严峻,我国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1.1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由2019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都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在实际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呈现,发人深思。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体系不完善,开放程度不够,和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不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次贷金融危机的发生,短期来看,貌似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从我国金融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不容忽略!例如,国内外经济下滑导致客户违约增加,银行信用风险加剧;持续降息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导致银行收益下降,市场风险凸现;信贷扩张及新产品开发引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加大等。 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冲击是不容忽视;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彻底地分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改进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1.2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其通过不断地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保持其运作,从而实现资金从盈主到缺主的流通和转换,实现资金的调剂,资源的再分配!若商业银行的每笔业务,每个投资项目的决策都经过相应的

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 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313578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银行中间业务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及银行中间业务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银行中间业务企业、研究单位、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

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要点: 1.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2.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3.银行间市场分析与人民币资金运行情况。 4.银行业政策与市场开放动态。 5.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 6.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情况与未来前景。 7.中国银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一、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在我国,主要有以下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并且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此外,还有各种政策性银行,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职能。 目前的形式下,由于外资银行的不断加入,我过的银行发展形式已经十分严峻。更加开放的经济格局,和多年以来积累的各种金融问题,让银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致使银行业发展不容乐观,也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影响。不过,现阶段下,我国的资本储备充足,尚有结余,并且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影响银行和金融也发展的因素也就多数来源于国内。所以,立足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问题上,才是解决整个行业问题的根本。 1、从我国银行的市场结构来看。截止2010年,我国国内市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接近600家。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了4.3万亿元。其业务占总市场的2%,其余的份额由国内银行占据。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了80%的支付结算业务,贷款额占到了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60%。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市场份额不算缩水,许多银行都背起了沉重的包袱。 2、从金融机构和银行的信贷情况来看。中国的许多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往往受到种种外来因素的干预和压力。信用贷款的决策并不完全决定在资信因素上,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扶持地方经济,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3、从管理上来看。我国银行的管理机制上还存在很多缺陷,资本的约束力普遍较低,而且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流动性不足,在市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地监管和判断。另外,国家执行加入WTO以后的有管银行也开放的承诺,虽然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却也暴漏了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众多管理漏洞。这一点,后面会详述。 所以,银行业的稳定与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短期内中国银行的市场分额和基本结构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国有银行在近几年依然着力于消化不良资产,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银行业稳定发展了,也就为金融行业总体才能呈良好的上升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从2010年至今央行已经7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19%,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5.5%。正是在不断的加息和提高准备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阻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通过多年的进展,中国的银行业差不多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进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专门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担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埋伏着庞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埋伏着庞大的风险。依照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要紧由银行内部治理不善、风险操纵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要紧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操纵失衡、流淌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治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操纵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操纵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要紧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形,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专门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形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都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有三个犯罪团伙伪造假银行承兑汇票102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其中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此期间内颇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在数量上,商业银行从无到有、由少至多,外资银行也逐渐登陆,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运作上,我国商业银行正进行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理念的转化,银行的运作机制也逐步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我国银行机构的现状是,大型商业银行有四五家,中型商业银行有十余家,小型商业银行有上百家。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从2011年“十二五”开始,中国对金融体制进行大力改革。201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业来自息差收窄、负债成本大幅上升、收费业务监管从严以及不良加速暴露等多方面的压力有增无减,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 而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更为复杂,竞争压力不减,监管不断强化。着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步伐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面对改革的迫切形势,银行业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首要战略选择。不少银行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推动单一服务模式向差别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随着业务模式的转变,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也逐步加快。银行业继续推进以提高管理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新一轮结构改革悄然启动。去年,五大行的架构改革已经启动,精简机构数量,强化利润中心建设、实现扁平化管理、优化流程,体现了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经营。(例子:有报道称,银行理财、信用卡和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有望以银行子公司的形式独立运营。今年年初,交行交银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分中心在香港挂牌。值得注意的是,交行的具体做法是将交银集团在港子公司交银国际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挂牌为总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意味着该分中心具备香港持牌法人资格,极大提高了自主性。) 同时在今年对于互联网战略的部署上,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成为很多银行今年重要的战略抉择之一。此外,不少银行还计划今年健全大数据应用。

中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银行保险业务开始逐渐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亮点。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刚刚起步,银保产品开发的风险、保险公司内控中的风险、与银行合作过程中的风险、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监管的真空等都给银行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许多风险。文章通过对国内银行保险风险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结合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情况,将银行保险的风险进行分类,得到我国银行保险风险管理的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保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一、引言 银行保险,也有人称之为银保融通,浅层意义上来说,是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平台销售产品,深层意义上来说,是指保险公司与银行采取相互融合的策略,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和保险相关的金融服务客户销售渠道共享,以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自1995年以来,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95年至1999年)。这段时期的银保形式主要是银行代保险公司收取保费,产品单一,还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银保市场。 第二阶段:高速成长阶段(1999年至2005年)。在这段时期,银行保险市场的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出现,我国进入了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高速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深层次合作阶段(2005年至今)。《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我国通过以后,银保合作混业融合的态势开始出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始从简单变为高级。 就目前而言,许多学者都已经研究了银行保险的产品设计与开发、销售环境、发展模式、问题与解决方式,这些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但是对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及管理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仍然很少,尤其是基于保险公司视角。故此,本文将从保险公司出发,整体研究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相信这将会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理论补充,对于实际操作会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二、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风险概述 银行保险业务在进行过程中,从保险公司设计险种,通过银行进行销售,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产生的风险多种多样。在业务中,与银行保险有直接关系的是保险公司、银行、消费者、政府等。 (二)银行保险产品设计中的风险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基于上市银行的分析剖析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基于上市银行的分析 随着上市银行交出三季度“答卷”,银行业的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了。数据显示,16家境内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已放缓至2.1%,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9.7%。与之相应的则是不良资产率的快速提升,这两个指标的一降一升,被认为是银行业入冬的信号。同时,网上有文字称,2015年内已有近40位银行高管出走,而基层员工也出现“排队”离职现象。有人将银行高管离职和2015年银行惨淡的前三季度成绩单联系起来,似乎更让人体会到银行业严冬的阵阵寒意。 其实,在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之后,在中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之后,银行业冬天的到来在人们的意料之中。早在前两年,银行股票估值一直较低,而且从2014年中国信达、2015年前不久中国华融这两家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在港发行上市受到追捧之事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悲观预期。 资产质量继续恶化 不良资产上升和资产质量恶化的问题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从沿海到内地逐渐蔓延。2015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更加严重。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绝对额均出现了明显上升,商业银行整体的拨备覆盖率大幅降低,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减弱。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

良贷款余额达11864亿元,比年初增加3438.4亿元,增幅达到40.80%,不良贷款余额连续第四年上升,且增加额、增幅持续扩大;不良贷款率达 1.59%,在连续三年保持基本稳定后较2014年同比上升了0.39个百分点。 也许从上市银行的角度,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一些。目前,在境内上市的银行共有16家(其中部分还在香港与境内同时上市),仅在香港上市的中小银行五家(重庆农商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和盛京银行)。上市银行结构中,基本上有五家大型银行、八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六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后两者可以合称为区域性中小银行。由于上市银行占有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因此,他们的情况基本上代表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情况。可以这样说,如果他们表现较好,全国银行业不一定好;但他们情况不好,其他银行就好不到哪里去,可能会更差。 从已披露三季度报的16家境内上市银行和两家香港上市银行(重庆农商行和重庆银行)的情况来看,除宁波银行的不良率略有下降并在0.88%外,其他银行的不良率都呈上升趋势。当然上市银行的1.33%的平均不良率仍然优于整体水平的1.59%。从单个银行来说,除了农行超过2%,招行和兴业分别超过1.5%之外,其他银行都在 1.5%以下,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重庆农商行以及重庆银行的四家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仍在1%以下。

2017-2018年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1业绩综述: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盈利能力下滑速度减缓 (4) 1.1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收窄,行业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 (4) 1.1.1大行拉动整体净利润增速回升,城商行净利润增速有所回落 (4) 1.1.2归因分析: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负面影响收窄带来净利润增速回升 (6) 1.2净利润增速回升但仍不足以提高ROE (10) 1.2.1ROE、ROA继续回落 (10) 1.2.2杜邦分析:净息差下滑是盈利能力下滑主因 (13) 2资产负债结构:受监管影响,贷款占比回升,同业负债占比压缩 (13) 2.1资产:贷款占比回升,新增贷款多投向基建行业 (13) 2.2负债:受监管影响同业负债占比压缩,中小行结构调整承压 (15) 3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向好,部分行业不良贷款压力犹存 (17) 3.1不良生成率降低,资产质量好转 (18) 3.2部分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犹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率持续回落19 4投资建议 (20) 5风险提示 (21)

图1: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2: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3:上市银行合计生息资产余额同比:细分项目(时点数据) (8) 图4:上市银行合计手续费收入同比及细分项目 (9) 图5:17年3月-6月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及同比增速变化(万亿元) (9) 图6:2017H1上市银行合计本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本期实际新增不良贷款回升10 图7: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E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8: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A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9:上市银行合计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0:上市银行合计对公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1:四家银行合计的重要行业不良贷款情况 (20) 表1:上市银行2017上半年净利润情况 (6) 表2: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 (12) 表3: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与FY16对比) (13) 表4:2017H1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及变动情况 (14) 表5:2017H1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及变动情况 (17) 表6: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数据 (18) 表7: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 (19) 表8:四家银行合计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区域分布情况 (20)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 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 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 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 营的美国模式。 1999 年 11 月 12 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 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 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 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 年 5 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 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 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 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 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 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 融资方式,等等。 2017 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 碍,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 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 等。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 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 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 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 制度近三十年来, 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 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5.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6.8%,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银行】2015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2015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2015-07-02 轻金融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6期 作者: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经济金融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改革创新,推进战略转型,切实强化风险管控,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积极践行转型发展,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同时严守风险底线,保持稳健发展。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银行业经营环境复杂严峻 2014年,全球经济在缓慢、波动中复苏,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分化。受油价下跌提振消费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速有所加快;新兴市场经济体需求走弱,增速放缓。全球范围内通缩是各国央行[微博]所面临的共同困扰。各国结构改革进展仍将相对迟缓,利率水平仍将保持在相对低位。2015年,美国消费增速加快,经济增长可能加快至接近3%的水平,欧元区同时受益于欧元贬值和油价下行,GDP增速可能略有加快至1%左右,日本则可能延续缓慢复苏的势头,新兴经济体仍将面临增长放缓、通胀上升的压力。 2014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有序推进各项金融改革。2015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组合更加灵活有效;注重工具创新,多手段加强流动性调节;同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4年,银监会在提升金融服务、深化银行业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等方面出台了新的监管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引领。2015年,银监会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以下领域: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继续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推动银行业务管理架构变革和银行监管体系改革;继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中小银行市场份额占比上升行业深入改革和转型成效初显 银行业市场结构逐步调整,中小银行市场份额占比上升。2015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份额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24、0.56、0.31和0.63个百分点。民营银行加快发展,首批试点五家民营银行突出特色化业务、差异化经营。机构网点布局不断优化,不断推进存量网点经营模式转型;新增网点重点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社区银行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4年底,中小商业银行共设立2840家社区支行、480家小微支行。从业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持续提升。据调查,62家商业银行的员工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平均为8.9%左右,获得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