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作者:姜松花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第02期[摘要]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的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40例,均给予伏立康唑,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细菌学指标,并对该药疗效与副作用进行描述与评价。

结果在本组40例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27例,进步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5%;40例患者中9例发生伏立康唑相关不良反应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22.5%,经治疗后均能好转。

结论伏立康唑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ICU;伏立康唑;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5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2-0159-02Efficacy and security of voriconazol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JIANG SonghuaICU,the Second Hospital of Changchun City,Changchun 13006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ecurity of voriconazol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Methods Chosed 40 ICU patients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October 2011. All cases received the voriconazole injection. Observed the symptoms,signs,laboratorial indices and bacteriological indices,and described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 and side effects. Results 6 of 40 cases in this study recovered,27 had the significant effect,4 had the progress and 3 had no effect,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2.5%;9 of 40 cases had the voriconazole-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with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22.5%,who all became better after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voriconazole has the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CU patients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while it causes little and acceptable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CU;Voriconazole;Efficacy;Security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以及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等高危因素,感染的问题日益突出,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1]。

深部真菌感染的规范化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的规范化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的规范化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犯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的组织,包括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黏膜所致的感染。

深部真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加之患者的原发病重笃,感染症状易于被掩盖,临床医师必须仔细观察并进行规范治疗。

病例简介患者,男,58岁,因脑出血住院接受手术。

术后因肺部感染,医师先后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并予以机械通气、经锁骨下留置静脉导管进行中心静脉高营养等支持治疗。

28天后,患者体温升高达39.5℃,复查胸片肺部感染较之前好转,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均为白念珠菌。

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卡泊芬净敏感。

诊断:静脉导管相关性念珠菌菌血症。

诊断依据:患者有高热,血培养及静脉导管培养白念珠菌阳性,存在念珠菌菌血症的高危因素如留置静脉导管、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中心静脉高营养等。

治疗方案:鉴于患者为中年男性,不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先前未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所以治疗宜选用氟康唑。

治疗方案有二(见下表)。

药师嘱咐,患者用药期间应每日或隔日进行血培养,抗真菌治疗疗程至血培养阴性后2周;拔除右锁骨下静脉导一、真菌感染的发病概况近20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1980~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率由2‰增加至3.8‰,念珠菌血症增加5倍。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178.3例/百万人-年,念珠菌病发病率为72.8例/百万人-年,隐球菌病为65.5例/百万人-年,曲霉病为12.4例/百万人-年,球孢子菌病为15.3例/百万人-年,组织胞浆菌病为7.1例/百万人-年。

深部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例如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病死率为10%~49%,侵袭性曲霉病可高达62%~85%。

二、易导致真菌感染的临床情况及特点易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情况有:①艾滋病;②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症;③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T细胞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先天性重度免疫缺陷;④恶性肿瘤、糖尿病、尿毒症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⑤接受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放射治疗;⑥留置静脉导管、导尿管、脑室引流管,心血管手术操作等(见下图)。

专科药物交流——伏立康唑

专科药物交流——伏立康唑
高脂早餐(脂肪含量约45克)、低脂早餐(脂肪含量约9克) 7:30 标准午餐 。13:00 高脂晚餐(脂肪含量约50-70克)、低脂晚餐(脂肪含量约9克)18:00、19:10
结论:与空腹相比较,食物
可降低伏立康唑生物利用度 约22%。
二、CYP2C19基因型与伏立康唑药动学
静脉与口服400mg伏 立康唑
介于浓度和时 间依赖间
呈时间依赖 ,PAE或 T1/2较长
三唑类
主要参数 T>MIC PAE,T1/2, AUIC
浓度 (mg/L)
两性霉素B 40 Cmax/MIC
30
棘白菌素类
AUC/MIC 20
唑类
10 T>MIC
MIC PAE
0
0.5
8
16
24
小时
Andes D.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3;47:1179-1186.
伏立康唑治疗曲霉菌PK/PD目标值
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EUCAST: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 MTS:MIC测试条法
采取三种不同的标准方法对伏立康唑治疗曲霉菌药敏折点进行测试, 并用蒙特卡洛模拟人类PK/PD目标值及与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Siopi, Mavridou, Mouton,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4; 69: 1611-19.
研究目的:评价伏立康唑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群体药动学特征,
寻找影响伏立康唑PK/PD参数变化的因素,并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 。
研究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Monte Cadosimulation, MCS)
。 在患者人群中对6种给药方案进行了10000次模拟 。

如何让患者在使用福丽康欣伏立康唑的过程中获得精准化治疗

如何让患者在使用福丽康欣伏立康唑的过程中获得精准化治疗

如何让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的过程中获得精准化治疗?伏立康唑(福丽康欣)是FDA于2002年批准的一种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抗真菌效果极强,能够有效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美国感染病学会推荐伏立康唑为治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和念珠菌感染的替代治疗药物。

如何让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的过程中获得精准化治疗?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药物浓度监测伏立康唑(福丽康欣)在体内代谢呈非线性药动学特性,个体间差异大,其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视觉改变或视觉障碍)等显著相关。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推荐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时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

因为伏立康唑的谷浓度与疗效和不良反应都有直接联系,所以建议在用药1周后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以指导剂量调整,使其谷物浓度水平达到有效治疗范围。

第二,药物基因检测美国FDA建议在应用伏立康唑(福丽康欣)前需检测CYP2C19基因型,可以依据患者基因型确定合适给药方案或给药剂量。

体内研究表明,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2C19,CYP2C9以及CYP3A4代谢,其CYP2C19是其主要代谢途径。

而因CYP2C19呈遗传多态性,是个体和种族间表现出不同代谢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酶有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超快代谢型,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不同类型给药剂量也不同。

慢代谢型患者的口服或静脉注射的剂量为200mg,每天两次;非慢代谢患者口服剂量为300mg,每天两次或静脉注射剂量为200mg,每天两次。

以上就是“如何让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的过程中获得精准化治疗?”的介绍,应在药物基因检测和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下应用伏立康唑(福丽康欣),为精准化用药提供依据,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

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
12
3
4 2
伏立康唑(氟康唑无效) 伊曲康唑
2
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
2
死亡
氟康唑
伏立康唑
白色念珠菌是临床分离到最多的菌种(9/25),但随着耐氟康唑菌株的增多,特 别是拟诊病人在经验性选择氟康唑3天无效后,考虑选择其他抗真菌药物,如伏 立康唑等。
刘德忠、钱叶勇等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北京100091 中华医院 感染学杂志2009年第19卷第9期
儿童静滴伏立康唑同成人4mg∕kg剂量 的比较
Mats O. Karlsson, Irja Lutsar and Peter A. Milligan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 53(3):935. DOI:10.1128/AAC.00751-08
儿童静滴伏立康唑同成人4mg∕kg剂量的 比较
10 5 11 6 11
0
氟康唑治疗4-56d疗效不佳(39.29%) 伊曲康唑治疗3-20d疗效不佳(21.42%) 首选伏立康唑用药(39.29%) 38 20
菌属分布情况
40 30 20 10 0 白色念珠菌(34.48%) 18
临床诊断情况
20 15 10 5
非白念菌属(包含曲霉)(65.52%)
价格优势
儿童口服生物利用度为44.6%,成人的为 96%,儿童口服生物利用度相对于成人降 低了51.4%。(此口服利用度为干混悬剂 得出的)
Mats O. Karlsson, Irja Lutsar and Peter A. Milligan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 53(3):935. DOI:10.1128/AAC.00751-08.

高龄病人应用伏立康唑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高龄病人应用伏立康唑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后知识,如宫缩㊁恶露的成因等㊂2.7.3 饮食护理 嘱病人温热饮食,多饮水,忌辛辣油腻食物㊂可进食小米粥㊁山楂红糖汤㊁归芪炖鸡汤等㊂2.7.4 回乳护理 炒麦芽100g 煎水服用,配合芒硝外敷回乳,效果佳㊂2.7.5 皮肤护理 利凡诺引产及术前备皮时动作轻柔缓慢,减轻病人不适感㊂术后保持会阴部清洁㊁干燥㊂每日用0.2%碘伏溶液消毒会阴2次,连续3d ㊂嘱病人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清洗会阴㊂2.7.6 用药护理 由于病人抵抗力低,术后给予抗生素和常规缩宫素静脉输注,观察其有无术后感染,同时加用保肝药物㊂2.8 出院宣教 嘱咐病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术后6周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避免感冒,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出院后仍需观察恶露和子宫复旧情况,及时复诊,家属多陪同病人,转移其注意力[2]㊂护理人员定期电话随访病人及患儿情况㊂参考文献:[1] 邢同京.慢性与重型肝炎临床分型的新思考[J /C D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1):129131.[2] 何露,丁杰,季爱华.中期妊娠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引产1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479.(收稿日期:20150115)(本文编辑王钊林)高龄病人应用伏立康唑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季瑞芬关键词:高龄病人;伏立康唑;不良反应;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5.16.05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5)16158002 近年来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伏立康唑为一种新型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应用于临床㊂2008年5月 2014年5月我科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的老年男性高龄病人25例,年龄86岁~95岁,平均90岁,曾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㊂1 病例介绍[例1]病人,男,91岁,2010年1月4日因左肾盂癌㊁泌尿系感染入院,体温37.8ħ,心率88/m i n ,白细胞计数(W B C )12.5ˑ109/L ㊂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1月18日痰培养真菌阳性,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100m L 加伏立康唑粉针400m g 静脉输注㊂1月20日病人前胸㊁腹部㊁背部相继出现散在的红色斑疹㊁瘙痒,考虑药疹与伏立康唑副反应有关,停用伏立康唑,改用卡泊芬净,并给予对症治疗,口服依巴斯汀㊁氯雷他定,静脉输注0.9%氯化钠100m L 加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 L ,病人于25日药物性皮疹基本消退㊂[例2]病人,男,86岁,2010年11月25日入院,诊断肺癌,入院后给予调节免疫㊁中药扶正治疗,于2011年2月10日病人发热,体温38.6ħ,心率90/m i n ,W B C15.5ˑ109/L ,应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2月15日痰培养真菌阳性,应用抗真菌药伏立康唑,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100m L 加伏立康唑粉针200m g 静脉输注㊂2月16日心电监测,病人心率112/m i n ~作者简介 季瑞芬,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110840,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㊂124/m i n ,报告医生,应用西地兰0.2m g 缓慢静注,重组人脑利肽冻干粉针0.5m g 泵入㊂2月20日心电监测示心率下降至106/m i n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㊂2月21日心电监测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并有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应用利多卡因100m g 静脉注射㊂2月22日07:00心电监测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率达138/m i n ,给予胺碘酮150m g 静脉注射,300m g 静脉输注维持,经专家会诊考虑心律失常与伏立康唑副反应有关,立即停用伏立康唑,改用卡泊芬净治疗,2月23日心率降至100/m i n ,期前收缩明显减少,仅有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无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24日之后未再出现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㊂2 护理2.1 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加强与病人沟通,经常询问有何不适,注意观察病人细微的变化㊂随着病情发展变化,特别是出现心律失常和药疹后,病人表现为紧张㊁焦虑,各班护士认真倾听不适主诉,耐心解释,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置㊂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护士沉着冷静㊁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情况,能极大地安慰病人及家属,在药物应用过程中,及时进行有关药物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㊂2.2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清洁㊁安静和空气新鲜,温㊁湿度适宜,高龄病人给予必要的生活帮助,保持大小便通常,会阴清洁,做好基础护理㊂用药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给予复方替硝唑㊁大扶康溶液交替漱口,口腔护理每天3次,定期留取痰标本,监测治疗效果㊂㊃0851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n e 2015V o l .13N o .162.3 用药前了解药物的作用 伏立康唑临床应用少,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加强与病人沟通,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了解药物的作用㊁副反应㊁禁忌证等相关知识㊂严格执行药品使用规范㊂2.4 伏立康唑注射液配制及要求 此药现用现配,严格执行医嘱,保证剂量准确,选用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后再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至3m g /m L ~5m g /m L ,静脉输入速度不宜过快,最快不超过3m g /k g,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管,不与其他药物同时输注,需单独一条静脉输入[1]㊂本药危重病人应用多,应静脉输入,最佳途径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 I C C )输入,以减轻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保证护士遵医嘱及时治疗,注意加强外周静脉P I C C 的维护,每日各班评估,保持局部皮肤清洁㊁干燥,更换无菌透明敷贴每周2次,有污染或渗血时须及时更换㊂防止发生堵管㊁脱管㊁空气栓塞及导管相关感染㊂2.5 用药全程的监护 病人高龄用药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率㊁心律的改变,发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处理㊂注意观察病人意识变化,精神状态有无异常表现,如幻视㊁幻觉㊁谵妄不配合治疗护理,皮肤有无药疹,如有观察其增长和消退情况㊂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及电解质㊁肝㊁肾功能,观察有无恶心呕吐㊁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㊂2.6 用药安全护理 高龄病人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㊁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应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材,预防意外事件发生㊂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易出现不良反应,如用药后出现精神症状:兴奋㊁失眠㊁烦躁等,需加强安全护理,24h 专人陪护[2],床尾粘贴安全提示标识,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加床档,必要时应用束缚带及镇静药物治疗,防止发生跌倒㊁坠床㊁导管脱落等意外情况㊂3 讨论伏立康唑为一种新型的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必需成分麦角畄醇的生物合成,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3],主要用于控制口腔㊁咽喉㊁食管的白色念株菌和曲菌性侵入疾病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常见的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 L T )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 S T )升高占17.71%;短暂的与剂量相关的精神症状㊁视觉障碍,视力模糊占8.33%;皮疹占8.33%;低钾血症占8.33%;呕吐㊁腹泻占8.33%;心律失常占1.04%[4]㊂伏立康唑药物价格昂贵,高龄病人临床应用少,不良反应及副反应报道少,医生㊁护士对其了解也较少㊂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慢,易发生不良反应,提示高龄病人用药要慎重,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用药剂量,不常应用的药物,要细心观察临床效果,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加强用药全过程的监控㊂参考文献:[1] 梁英梅,肖玉兰,刘彦灵,等.肺曲霉菌球病术后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5152.[2] 章建丽,蔡凌霞.伏立康唑治疗白血病病人肺曲霉菌病的观察和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98299.[3] 陈素萍.伏立康唑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J ].护理研究,2010,24(2B ):466.[4] 宫东秀,冯祚臻,俸小平,等.伏立康唑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齐鲁药事,2009,28(8):507508.(收稿日期:20150111)(本文编辑王钊林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㊂主要责任者包括著者㊁专利申请者或专利所有者以及汇编本的编者等㊂(1)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㊂欧美著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在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㊂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姓,同姓不同名的欧美著者,中译名不仅要著录其姓,还需著录其名,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㊂例1:1 李时珍 (原题:李时珍)2 E i n s t e i nA (原题:A l b e r tE i n s t e i n )3 韦杰(原题:伏尔特㊃韦杰)(2)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三个时,可全部照录㊂责任者超过三个时,只著录前三个责任者,其后加 ,等 字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字㊂例:1 马克思,恩格斯2 Y e l l a n dR L ,J o n e sS C ,E a x t o nK S ,e t a l .(3)无责任或者责任者情况不明的文献, 主要责任者 项应注明 佚名 或者其他与之相同的词㊂凡采用顺序编码制排列的参考文献可省略此项,直接著录题名㊂‘全科护理“编辑部㊃1851㊃全科护理2015年6月第13卷第16期(总第361期)。

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

官移植、糖尿病、免疫功能异常、体内各种导管的留置等。
9月11日患者开始体温升高 其抗真菌谱广,抗真菌活性较强。
广泛覆盖各种曲霉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临床诊断患者的抢先治疗;
因此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3)提示:WBC 2.
伏立康唑是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据报道,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例可能在首次出现临床或 影像学感染征象后7-14天内即发生死亡;
由于临床上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确诊,原则上应尽早开 始抗真菌治疗,遏制疾病进展,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目前血液科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新策略包括 以下四点内容: • 对高危患者的预防治疗; • 对拟诊患者的经验性治疗; • 对临床诊断患者的抢先治疗; • 对确诊患者的目标性确诊治疗。
*10^9/L 胸片、心电图、及生化等指标正常。
指征:定义并不确切,可为生物标记物阳性的患者,或HRCT等影像学检查阳性患者。
粒缺 期
患者进入粒缺期(9.10-9.22) 2000 Jul;79(4):250-60.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又称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其好发因素有化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粒细胞缺乏、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器
表明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比两性霉素B更有效 。
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吴玉红等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结果显示:伏立康唑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62.8%和77.3%,不良反应为 19.0%。伊曲康唑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9%和66.2%,不良反应为 27.3%
治疗依据
经验性治疗:以发热为主要依据 指征: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4-7天后持续性的 (或周期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伏立康唑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伏立康唑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伏立康唑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范丽娟【摘要】目的:探究伏立康唑对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108例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54例患者接受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均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伏立康唑能够有效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8(015)009【总页数】3页(P46-47,51)【关键词】伏立康唑;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作者】范丽娟【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使得各种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生素等越来越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上,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其中呼吸系统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作为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一直是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

目前,临床上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药物包括多烯类、嘧啶类、三唑类等。

其中伏立康唑作为一种代表性药物,它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真菌药物,能够对多种真菌起到杀菌的效果[2]。

本文为了进一步探究伏立康唑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取了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下内容为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108例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而且经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等检查后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