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规划

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规划
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规划

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规划

2007.12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框架内,制定《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规划》。

1.1学校的愿景与使命

学校愿景是课程规划的灵魂,也是学校课程的归宿。我们学校的愿景以及为实现愿景而承担的使命是——

(一)愿景

关爱——我们学校是一所人人受关怀、奉爱心的学校。

卓越——我们学校是一所尽心尽力提供学生发展机会的学校。

引领——我们学校是一所持续革新、引领教育潮流的山区寄宿制学校。

(二)使命

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智力、情感、道德、社会和身体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打造一支具有高度专业水准的教师队伍,善于做人,精于从业,乐于生活,努力成为一个运用知识、经验和研究以改进实践的学习型共同体。

建立与家庭、社会的积极伙伴关系,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决策权和问责权,基于共同的责任,积极参与合作的教育事业。

秉持高度负责的实验精神,发展与校外优秀专家的合作关系,聚焦于为实现学校愿景而进行的富有价值的课程发展与教学革新。

1.2 九年一贯制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是课程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充分研究和对话的基础上,以表格的方式描绘了学校的课程蓝图或概貌。

(一)设计原则

基于政策。本方案的框架设计直接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莆田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基于学校。本方案的设计体现学校本位的特征,重视学校的传统,关注已有的创新,倾听师生的声音,从学校的使命出发,构建九年一贯制课程。

基于研究。学校课程发展的依据是相关的专题研究,如学校课程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校发展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分析,以及学生的课程期待和家长的意见。

基于对话。本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它体现了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这一课程共同体民主决策的精神。

(二)课程设置方案

本方案由语言与文学、数学、社会与人文、科学与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等七个领域组成,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领域主要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2周),寒暑假及节假日共13周。(2)一、二年级的校本课程有1课时为书法课。(3)社区服务在课外时间完成。

(四)重要主题教育的安排

重要主题教育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学校在近阶段确定的重要主题包括:生活适应教育,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世界遗产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国防、交通、安全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学校将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实施这些内容,特别是学校将对每一主题的教育提供概念图,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领域,以及其他领域中实施。

1.3 有效教学纲要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也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寻找“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策略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教的着眼点在于学,教学的效益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变化。

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强化效益意识。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教学还强调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有效教学需要自我创新。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

1.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

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允许冒险,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

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保证学生的任务时间;组织并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进行认知示范,让学生学会思考;精心设计支架,并在适当时候撤去支架,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创建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

2.研究并理解学生

深入地研究学生。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与学习风格。

移情地理解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尊重并欣赏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偏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差异地适应学生。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确保最低标准时,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一种适性的教学。

积极地期望学生。信任学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向学生传递对他们成功的信心和积极的期待;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保证他们达到教师的期望;要更多地关注努力与进步,不过分强调成绩与位次。

3.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并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方式加以陈述;把目标告诉学生。

组织教学材料。围绕目标来组织教学材料,保证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明确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建立不同内容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

拓展课程资源。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并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线索,延伸、拓展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4.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

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实践、实验、讨论等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获得对共同体文化的理解。

把握偶发的学习机会。对教学过程中偶发的事件作出专业判断,敏锐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并加以充分利用。

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在提供多样化机会的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5.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并参与评价,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任务,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互动;鼓励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努力促使小组其他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促使小组成员建立并维护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

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心向;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质疑他人的知识与观点,探究知识的个人意义;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支持并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6.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

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的缄默知识,有效地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建构个人的实践理论,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对其他教学风格保持开放。

倡导专业合作主义。摆脱专业个人主义的束缚,寻求与同事及其他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多样化的经验分享、专业评论的机会,互为反思的参照。

重视自身经验的加工。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尝试对自身经验进行概念化梳理;有条件的话,与专业理论工作者合作,将自己的概念升华为理论,实现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创新。

1.4 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

课程评价是学校课程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校课程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达成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

评价关注的重点是“行为”,而不是“人”。评价应当树立“学习评价而不是学生评价、教学评价而不是教师评价”的观念;要关注个体的行为及其成因分析,而不是不顾背景与需要,忽视个体间的差异,单纯以一种分数或等级来表征教师、学生的价值。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而不在于鉴定。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追求对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发展性评价关注的不只是评价的结果,而是评价后的行为改进。

评价是一种对话交流、共同协商的建构过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与协商的关系;倡导主体间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充分的协商;只有评价为被评价者所认同,评价才具有发展性价值;被评价者不能成为评价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评价的主动参与者,通过协商建构起评价的发展意义。

评价应采用多样的手段和方法。评价应采用多种类型和多样的方式,既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又有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强调多主体评价,可以有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督导评价等。

(二)发展性评价的框架

1、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倡导评价不是针对学生,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支持教师系统地开展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促使他们对自己学习的回顾和反思,让评价成为他们学习经历的一部分。

明确评定的范围。学习评价的范围包括(1)基础性发展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全面的评价。(2)学科学习目标。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实验操作、设计、实践问题解决、作品展示、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包括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的观察)、学生成长记录袋等,避免过分重视等级、量化,不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

重新设计学生学习学期报告单。报告单内容包括各学科的平时学习评价、期末考查与考试成绩、作业或活动手写记录、教师和同学评语等。

建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电子报告系统。在上述信息的基础上,为每位初中生建立电子版的的综合素质报告系统。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重心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教师本人。教学评价是一种专业行为,主要由教师自己或同事来完成。

设置合适的教学评价框架。如下表所示,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是分析与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框架。评价主体应涉及教师自我、同事、学生(一、二年级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及专家或领导等。

广泛收集评价信息。除考试成绩之外,还需要运用课堂观察、代表作(教案、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教研论文)展示、教学档案袋及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与研讨等多种方法,收集有关教师教学的评价信息。

正确处理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由专门人员对被评价的教师作反馈,必要时需要保密;报告时应与被评价的教师协商,被评价的教师有权作出解释或申辩;被评价的教师有权决定是否与他人分享及在多大范围内公开。评价报告应包括教师的长处和弱点,以及相关的证据与理由。评价报告最为重要的部分应是针对被评价者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

3、方案评价

方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周期性地进行分析,促进课程方案的改善,进而促进课程的不断革新。

《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和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根据学校提供的相关材料以及自己收集的信息,每年必须在7月1日前做一个总体的评价,并明确提出改进意见。修改之后,每年必须在7月15日前递交给县教育局,教育局必须在一个月内反馈审议意见。

《课程纲要》的评价。《课程纲要》是指教师撰写的一个学期/学年的纲要式的课程规划方案。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必须交教研组长,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同行评议。

《教案》的评价。根据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将教师的《教案》评价分成三类,如下所示。

第一类教师(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

赋权自我评价,《教案》免检。

每学期必须至少展示6课时的示范教案(内容自定),供研讨用;

有义务承担指导新教师备课的任务;

承担学术性课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出一张考卷,供研讨用。

第二类教师(教师工作满三年及小学高级职称以下)

学校统一安排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必须抽查1-2位教师(提前两周通知)的《教案》,并由教研组同行评议;

教导处安排由学生评议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

每学期必须至少展示3课时的教案(内容自定),供研讨用;

承担学术性课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出一张考卷,供研讨用。

第三类教师(教师工作不满三年)

每学期结束时须整理好完整的教案备查;

指导教师应对自己指导的新教师的教案作出至少1000字的书面评议,并交教务处;

每学期必须至少展示3课时的教案(内容自定),供研讨用;

1.5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的一门跨学科的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三个指定领域,同时还包括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节日活动、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

(一)课程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

自我的责任感;

?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养成合作、尊重、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课程安排

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3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结合福建省3-6年级每周开设1节信息技术课、7—9年级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的规定和我校具体情况,将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的课程安排如下:

3-9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每周1-2课时,排入课表。

3-6年级的劳动技术教育,一方面将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值日生活动、品德与生活等课程整合,一方面将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和学工、学农、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相结合,并以专题形式集中规划并实施;7-9年级的劳动技术教育纳入校本课程领域内,学校根据有关规定,组织教师统一规划内容或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进行选择;

3-9年级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或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节日活动、传统活动等来实施。

(三)实施建议

遵循一定的实施步骤。研究性学习遵循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实践研究、总结整理、交流评价等6个阶段。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实施过程为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拟定实施计划、实施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

小组研究是主要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中每个教师指导2-3个小组,每组由6-10名学生组成。在各组内,做到课题分工和角色分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宜以雏鹰假日小队或曙光行动小组为单位,每队或组配备辅导员或志愿家长,负责活动记录和安全问题。

教师承担指导者、参与者、协调人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帮助学生确定课题;引导学生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提供支持,保证探究活动的持续进行;拓宽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教师主要是协调学校、班级和家长、社区间的关系。

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对教师的评价以是否能保持并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为基本指标,同时结合教师个人的努力和成果。

1.6 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结合本校的传统以及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需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规划合理的课程结构,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课程。

(一)组织建立

学校将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由主管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事务。小组成员构成主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上,适当考虑成员的专业素质。开发小组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并完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及审议教师的《课程纲要》。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主要结论详见附件的专题研究报告部分,学校的SWOT分析,以及近年来的课程探索的梳理,大致地描绘了学校情景中的课程需求。

学生总体上对已有的校本课程评价良好。有78.6%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比较有趣,有82.1%的学生表示对现在所上的兴趣类课程比较满意,大部分学生也报告这些课程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比较符合。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每周开设2课时的兴趣类课程比较合适。学生希望将来的校本课程能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能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校需要加强课程的整体规划。

家长非常支持学校开设校本课程。96.5%的家长表示支持学校开设兴趣类课程,同样也有91.8%的家长明确表示支持自己的子女选学这类课程。73%的家长表示如果学校需要家长支持,他们愿意为学校提供各种帮助。家长期待学校更多的沟通,虽然学校一直努力构建更加有效的家校合作制度,而且也颇有成效,但家校合作的努力空间仍然很大。

(三)校本课程规划框架

在1—2年级,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幼儿教育阶段类似的课程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适应小学阶段教育,主要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提供学生多样的表现机会。每周3课时,其中1课时是书法课。

在3—5年级,主要以“小小俱乐部”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俱乐部”一般都有主题要求,强调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突出活动性和趣味性。“俱乐部”的组成以年度为单位,由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根据需要可以进行适当地调配。每周2课时。

在6—9年级,校本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相关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要求,开设供学生选择的各种选修课。每位学生每学期都应该选修一门课程,课时为每周

2-3课时。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与管理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尝试档案袋评价、表现评价等多种方式。倡导教师的合作与共享,引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品质。

学校将定期对各门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审议,以改进校本课程的品质。评价主要参照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审议,同时参照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和学生家长的课程意见。

学校划出部分经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校内已有的资源,以及积极开发校外的课程资源。

1.7 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的运营

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是我们学校因应九年一贯制课程统整的需求而设置的专业组织。它在充分考虑本校的教育哲学、传统、资源等基础上,对学校课程和教学等专业事务进行统筹规划。

(一)功能

规划全校课程发展方向,研讨学校课程架构,制定各项制度;

●根据实验的要求,调整与整合个别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

●规划校本课程方案,并审议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纲要;

●规划并审核全校课程评价事宜;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课程与教学支援系统;

●协助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

(二)成员的产生与组成

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行政人员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有兴趣的社区代表,必要时聘请专家列席咨询。

校长、主管校长、教导处主任、学生会主席、科研发展中心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为行政人员代表,家长和社区代表由家长委员会推荐或选举产生,学生代表由学生推荐或选举产生,学科教师代表由教师推选或自荐产生。

委员任期两年。学校通过给委员适当减少课时或者增加补贴的方式,激励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参与委员会工作的积极性。

(三)组织架构

课程发展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校长兼任;执行主席1人,视议题而定,分别由不同的主管校长兼任;执行秘书3人,由教导处主任、学生会主席、科研发展中心主任兼任;委员若干人,包括各门课程的召集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学生代表;指导委员1-2人,聘请校外专家担任。

(四)运营规则

议题确定。在议题的确定上,采用上下交融的模式。开会前,先由学校领导提供大致的议题规划,向委员们征求意见和建议。议题可以视前次执行的结果而定,也可以来自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或困难,委员发现了,拟成议题,提交委员会讨论。

开会规则。课程发展委员会议每学期至少1次,每次至少1天,有必要时可以召开临时会议。运作之初,为了更快地达成共识,次数可以增加一些。会议由执行主席主持,召集人陈述议题,主持人必须保证教师、家长、社区及学生代表的发言机会。

议事规则。为了保证会议的民意程度,每次必须有1/2以上的委员出席,才可开议;重大议题须有2/3以上的委员出席,才可开议。每项议题须有1/2以上的出席委员同意,才可作出决策;重大议题须有2/3以上的出席委员同意,才可作出决策。

公布规则。对于已确立共识的议题,则交由相应部门负责执行。课程发展委员会的决议事项将在学校网站上公布,对其中的重要议题,如九年一贯制课程统整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校本课程开发规划等,还要以书面形式告知教师。

1.8 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教师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个人性和情景性,然而它又是影响或支配教师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教师个人的知识进行管理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师个人经验和知识的质与量;它有利于系统地整理教师个人的实践经验与智慧,便于知识的保存、提取、检索、整理与分享;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知识的应用程度,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自尊和意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对自身的经验、经历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种个人知识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并乐于实践。教师要不断澄清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价值和理念,明白自己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支撑自己这样教的信念是什么,同时积极寻找对话伙伴,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反思。

建立交流与分享的信息平台。通过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网络实时通等方式随时吸纳、交流、共享各类知识;通过博客(Blog)等方式建立自己的日志,供自己反思和其他教师分享。

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大致有四种类型:合作自传法、札记反省法、经验学习法、档案法。其核心都是从自身的反思开始,扩大到核心同伴小组的讨论和分享,接受他人的反馈与评议,拟定下一步专业发展的重点。教师可以按个人喜好和外在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并与现有的教研活动相结合。

养成积累自己知识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搜集信息和典型案例,如储存学生常错的问题试卷,以便提取了解学生的问题,下次出卷时可作改善等。对教研活动、各种会议、培训中出现的一些感想随时记录下来。对自己认为精彩的教学片段、谈心等也要注意保存资料,积累自己的知识。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平台与机制

建立知识学习与分享的机制。学校继续推进读书计划,利用“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大兴学习之风,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机会,促使教师参与协商式的专业探讨、积极的经验叙述、个人和团队的学习、平等的思想分享、合作的问题解决等,为教师建构个人知识提供平台与机制。学校将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在教师的工作时间中适当留白,以供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让教师知道知识是需要自己建构的,是怎样建构的,个人知识的建构与管理对专业发展有何意义,以及什么知识对自己最重要,从哪里才能获得需要的知识,哪里可以发表自己的知识,知识发表后需要做什么等。

建立教学档案和知识库。学校将为每个教师建立教学档案,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让教师将知识说/写出来,然后对这些显化的知识进行细致的分析筛选,提取出有用的部分变成“法典”,进行分类,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辅以搜索引擎,以供教师随时调用。对教师的知识管理状况进行适当监控,随时更新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知识交流的信息平台。如建置电子数据搜寻及分类系统、校报、橱窗、有关教师成长(可以涉及教师教学、科研、心得等等)的简报、宣传栏以及校园网的BBS等。

建立适当的保障机制。把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其他教师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程度以及对学校整个知识库的贡献程度纳入每一个教师的评价范畴,增强教师对知识管理的热情和创造性;设置专门或兼职人员管理教师的教学档案或知识库;共同参与制定知识管理中的伦理规范。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郑州市第七十九中学 一、指导思想 我校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我校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一)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花林阔 副组长:于炳修娄鹏任成功宁海涛弓丽红 (二)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任成功宁海涛 副组长:教研组长 组员: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关教师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六大类课程: 1、体魄锻炼课程 2、文学艺术课程 3、科技创新课程 4、特长培养课程 5、人格成长课程 6、实践探究课程 五、实施办法 (一)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二)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做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工作的五个结合

做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工作的五个结合 编者按:社会发展正由单一走向多元,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汇,观念的融合,环境的变迁,使得社会愈来愈丰富、复杂,社会的分工越来越多样、细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下的学校教育必然地要适应这种变化,顺应这种趋势,学校管理也随之细化,涉及范围也逐渐扩大。 2008年7月,原六灶中学、六灶中心小学由于撤乡并镇和其它种种弊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不能为继。东台市教育局为了维护千名学生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将其两校依法更名为六灶学校,按照九年一贯制的模式运作,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新路子。三年多来,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讨论、思索,外出考察,认真总结了外校的办学经验找出了我校管理中的不足,致力于科学管理提质效,务实创新上品位,使六灶学校面貌大变,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为抛砖引玉,现将摸索出的点滴做法总结成文,以图专家、同仁赐教。 一、上派与竞选相结合的管理班子。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因为两校合并而成,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显得十分重要。校长又是一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

么样的学校。东台市教育局经过反复筛选,任命了既懂中学教育管理,又懂小学教育管理人员任该校的校长。其他班子成员经过民主推荐出肯干工作、事业心强、熟悉业务、作风正派、师德高尚的同志差额竞争上岗,为学校工作与时俱进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统一与分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管理上对领导班子成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既懂中学教育管理,又懂小学教育管理,统一领导分条块管理还暂不具备。所以根据我校的校情提出了统一领导分块负责有分有合的 管理模式。即:校长室(校长负总责,副校长分块负责),教导处(教导主任负总责,两个副教导主任负责中学教导工作,两个副教导主任负责小学教导工作),团少部,总务处。这样的管理模式,条目清楚,有利于每个管理者找准自己工作的坐标,务实创新的开展学校工作;有利于精兵简政,把减少的行政人员,充实到教学的第一线;有利于在每月一次的校务会上商定重大事宜,有利于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上协调周内工作,有利于每个教师都能看到管理者的工作业绩。 三、重建与保留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管人人服心不服,制度管人心服口服。”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由两个原独立的行政单位合并而成。为了减少管理者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把学校各项工作管理到位,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才能奏出和谐

2020年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精选】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面是带来关于20 年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xx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学生兴趣和需求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来借读学生人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5%,生源大多是外地来秦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家长做小买卖的居多,其中有父母离异的,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还有的干脆就花钱寄养在别人家,一周才能见到一次父母。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不能对孩子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他们租住的多是平房或下房,孩子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上学的时候,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一到星期天或放假,他们就更可怜了,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还要自己煮饭吃。这群特殊的孩子处于无人管教的真空地带,家庭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我们在思索:我们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最需要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校本课程应补充什么,才能成为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课程。尽管我们的学生也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需求,渴望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的养成,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安全健康的成长。 所以我们以安全、质量、发展为学校教育主线,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护自救、互救的技能,作为提高生命质量,谋求发展的基石。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确保

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基于这种定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决定把孩子们最需要的《安全伴我行》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在一至六年级开设,由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在《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书籍,从而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有明确的育人目标;要使校本课程具有生命力,挖掘本土资源的优势是最好的开发途径;要想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于是在校本课程中增设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成为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目标。 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意向调查,陈列了篮球、乒乓球、田径、象棋、围棋、英语、舞蹈、腰鼓、剪纸、声乐、绘画、科技、采访、导游、钢琴、二胡等二十多种不同的科目,交给孩子们去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人数和教师资源情况,确定了校本课程开设的兴趣科目。 2、学校现有课程资源 首先我们就校内的教师专业特长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调查档案、看资料、个别交流等形式,了解到我校有一批艺术、体育、手工、学科业务专长的教师。为此,学校精选了部分校本开发的理论书籍和文章推荐给老师学习;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到学校做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由本校领导做校本课程开发座谈会的主讲人。通过系列措施,使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明确的认识,强化了教师

九年一贯制学校班级管理规范(试行)

九年一贯制学校班级管理规范(试行)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点,积极健康的班级风貌是学校育人成功的关键。为培育优良的班风班纪,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切实体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班级管理规范。 一、管理责任人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任教师是班级管理共同责任人。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班级管理,严禁出现只教学不育人的现象。 二、环境要求 1.要建设整洁、清爽、舒适的班级环境。 2.有醒目的班牌。 3.课座椅摆放整齐,卫生工具、学习工有固定位置且具摆放整齐。 4.地面随时保持干净。 5.门窗内外、窗帘、墙壁干净,无灰尘,无污痕,无破损。 6.学生爱护班级、学校一切设施设备,有损坏的及时报修。 三、纪律要求 7.入室即坐,入座即静,入座即学,非此不许入室,严禁在教室内吵闹、追逐。 8.严禁诋毁辱骂教师(教师对待学生也如此)。 9.严禁带手机进课堂。 10.严禁在课堂上做与当堂课课程无关的事(自习课等教师允许的除外)。 11.严禁讲粗话、下流话,必须文明用语。 12.有事、生病向老师请假,严禁迟到早退、空课,严禁夜不归 宿。 四、文化建设 13.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14.有自己班级的班风、班训、口号。 15.有自己班级的班规。 16.积极参与年级、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维护班级荣誉。 17.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出操、升旗及集队集会活动,队形队列整齐,喊响班级口号。 18.学会预习,学会自主学习,课堂发言积极;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自主管理,学会互助。 19.珍惜粮食,节约水电。 20.四年级及以上班级每人课桌左上角有自己喜欢的励志名言,有自己追赶的同学姓名,并奋力追赶。 21.上墙班级文化张贴整齐、规范、美观。 五、组织建设 21.建立健全班级组织,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责任明确。 22.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或科代表、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纪律委员、小组长等班干部。各班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设置。要做到卫生有人检查,物品摆放有人检查,作业有人检查、励志名言有人检查、关门关灯专人负责等。 23.每月一次选星活动,结合学校活动拟选学习之星、岗位之星、礼仪之星、阅读之星、写作之星、演讲之星、英语小明星、数学小明星、体育小明星、音乐小明星、环境保护小明星等。每次选到的将照片贴入班级明星墙,表现突出的将照片贴入学校明星墙。 以上内容将作为评选优秀班级、优秀教师的主要依据,请各班打印张贴到教室,利用学前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做到铭记于心,内化于行。 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9年8月28日因时间来不及与学校领导及班主任交流讨论,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即告,立改。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两篇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两篇 篇一: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

2020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20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xx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 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这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水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多年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同,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篇活动方案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②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③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④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委员会名单及工作职责 ①委员会名单 主任:XXX 副主任:XXX 委员:XXXXXX 执行委员:XXX ②工作职责 (1)策划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委员会成员负责讲座研究学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计划、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开发方向等。 (2)管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委员会成员负责监督管理

九年一贯制学校调研报告

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研报告 我有幸参加“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行前,局领导指示我要把“九年一贯制学校”做为一个课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我深知,这是局领导站在教育未来发展的高度,做出的一项安排,我顿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因为“研修班”没有安排与“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关的学习容,所以我就利用学习之余,到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并利用学习之机,向专家们请教有关“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问题,同时,我还利用网络学习有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理论和经验。由于参观考察的学校较少,以及网络上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熟的办学理论和成功的办学经验并不多,加之我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至今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现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1、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历程 小学初中一体办学模式,在我国表现为不同的实践历程。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在全国各地的小学初中一体的学校并不鲜见,在这类学校中的初中被称为“戴帽初中”,初中是小学的附属。80年代出现小学初中分立趋势,于是小学初中一体的学校出现某种程度的空白。九十年代,有些地方又出现小学初中一体化办学的尝试,到了21世纪,九年一贯制学校似乎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小学初中一体办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制基础上的办学模式,而以前的小学初中一体办学,其实质还是不同学制的两个阶段,因此貌合神离。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一新生事物,目前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现实意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最早出现在与,1984年,出现九年一贯制学校,同年景山学校也开始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实验。九年一贯制的核心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贯制,其办学体制、管理模式、学制及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实施策略等,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目前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还不平衡,和沿海地区发展较早,且有一定基础,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校,构建了一批适应义务教育和当地教育发展的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市九年一贯制办学,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以一所学校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的改革研究、以中小学衔接研究和提高课堂效益研究为重点的启动阶段;由个别研究拓展到局部的群体研究,构建与完善九年一贯制办学的体制与机制,促进学制的多元化发展的拓展阶段;深入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即研究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阶段。市义务教育阶段推进九年一贯制已成为政府行为,新大纲按九年一贯方式设立,新的一年级、七年级的所有学科将使用根据修订大纲编写的新教材,不划分小学、初中。并在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以促使九年一贯制落到实处。江浙一带及等地的九年一贯制的发展也较为迅速。 有些地区为了调整学校布局而设立的一些九年制的学校,大都是把两所学校简单合并,甚至只是校名统一,还是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分别管理,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贯。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依据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依据《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设立的、连续实施小学与初中九年教育的学校。《义务教育法实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The work plan has clear goals and specific steps to enhance work initiative,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work proceed in an orderly manner.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xx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学生兴趣和需求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来借读学生人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5%,生源大多是外地来秦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家长做小买卖的居多,其中有父母离异的,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还有的干脆就花钱寄养在别人家,一周才能见到一次父母。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不能对孩子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他们租住的多是平房或下房,孩子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上学的时候,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一到星期天或放假,他们就更可怜了,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还要自己煮饭吃。

这群特殊的孩子处于无人管教的真空地带,家庭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我们在思索:我们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最需要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校本课程应补充什么,才能成为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课程。尽管我们的学生也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需求,渴望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的养成,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安全健康的成长。 所以我们以“安全、质量、发展”为学校教育主线,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护自救、互救的技能,作为提高生命质量,谋求发展的基石。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基于这种定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决定把孩子们最需要的《安全伴我行》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在一至六年级开设,由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在《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校本

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幸福街小学课程规划方案 一、学校背景分析 近年来,学校以“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特色教育促学校发展”这一办学思想,遵循“团结、敬业、奋进、求实”的工作作风,并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实施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师生情况: 目前学校有22个教学班,838名学生,教职员工78人,大学本科学历达63人,大专学历15。高级教师37人,占教师数54.4 %,一级教师13人,占19.1%,市级骨干教师8人,校级骨干教师28人。 (二)发展优势与经验 1、学校办学规范,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课程计划,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课程架构能立足学校实际,努力顺应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建设目标清晰。 2、学校师资队伍优良,专业素养较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较强。同伴互助、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3、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实现课程目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图书室、计算机教室、少先队活动室、实

验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书法教室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文艺活动等,利用这些校内和校外及网络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学校基本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先进,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学校课程建设整体发展不平衡,三类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差异,有些自主课程(社团活动)开设质量还不高,教师资源也缺乏,校本课程还较薄弱,还有待完善。 2、近年来,教师课程意识虽在不断增强,但课程的实施能力参差不齐,校内人力资源的不足,对学校拓展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一定影响。 3、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性尚待提高和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的完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二、指导思想 以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满足学生需求出发,积极构建立足学校现状、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课程体系,不断健全保障课程得以实施的管理机制,力求达到课程成就教师,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课程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初探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初探 鲁城九年制学校:李鹏曦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它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师资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特别是农村人口下降,学校的规模萎缩,出现了有校无生问题。学校逐步合并,适当集中办学,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是一条必由之路。一、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实行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彻底打破原中小学界限实行紧密型的管理,还是把学校分成中小学两部实行相对的松散型管理,即实行以条为主或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还是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我对此进行了探索,从我校实际来看,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比较合适,该统则统,该分则分。 1、学校领导班子统一。学校实行一套领导班子,校长一人,书记1人,副校长2人,设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 2、运行机制条块结合,九年一贯。 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安排,统一学校德育、后勤工作。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差别,分成中小学部管理。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九年一贯的原则,如各方面规章制度,管理者职责,教职工考核及评估办法,各项工作的规范与要求,学校的校风学风,师生在校常规,安全系列制度,都实行九年一贯,整体规划,要求德育、教学、教研、科技文体的各项活动都要符合学校的整体培养目标,组织上分步、分段落实。 二、协调矛盾,发挥师资队伍整体优势。 1、加强领导,观念全局化。 学校要求领导决策顾全大局,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原先在中学工作的领导多听听小学老师的心声,多站在小学老师的角色想

中小学2020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中小学2020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中小学20xx 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中小学20xx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章程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章程 (大桥乡学校) 2014年3月修订

大桥乡学校办学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敦化市大桥乡学校。校址设在敦化市大桥乡西村,学校是全民所有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条、学制:学校实施九年一贯制全日制教育。(分中学部、小学部) 第四条、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目标: (1)办学理念:在快乐中学习在进步中快乐 (2)办学方针:贯彻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 (3)办学目标:培养良好习惯,促进个性发展,为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服务。 (4)校训:约之以礼博学于文 (5)校风:尚德求知天天进步 (6)教风:以学定教诲人不倦 (7)学风:积少成多贵在坚持 第五条办学规模:小学部 12个教学班,中学部3个教学班。设幼儿园一所3个教学班。全校教师变动幅度5-10人。 第二章主要任务

第六条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第七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订好各科教学计划,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第八条积极开展教研课改活动。每学期初订好教研计划,确定好教研主题,大力进行课改实践,使教育科研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第九条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创办“国学导行”德育特色校。以校园一支歌为载体,落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办学思想。 第十条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落实班主任工作职责和待遇。班主任应自觉贯彻执行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家访制度、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制度、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制度等。学期末,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准确、全面的思想品德评定。 第十一条对学生的教育,要体现教育为主、奖惩分明的原则,注重教育艺术,要使正面引导、真情关怀、表彰激励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歧视学习困难学生。 第十二条学校教育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注重学生群体共性,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第十三条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计划,不随意增减课程,不提前或推迟开学和放假,不随意停课。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范文【最新版】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范文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堂街镇第一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

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桂东县普乐九年一贯制学校黄焱生 在农村,由于近几年初中进入入学高峰期,小学生源急剧减少。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大力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撤去部分村小办学点,合并成联办小学,或与初中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支笔批钱”人、财、物统一管理。这样做具有学校资源共享,师资合理调配,学校经费及学校建设统筹安排等有利因素。但在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笔者结合从事九年制学校管理的多年实践,谈谈目前九年制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一、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制约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在2001年由初中和中心小学合并成的。现有在校学生1200多人,其中初中19个班,小学7个班,教职工70人。由于在合并前学生人数较少,教室和住房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但从2002年下学期始进入初中学生入学高峰期,教师住房、教室、学生寝室以及实验用房已严重不足。又由于到2006年后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减少,政府投入又有很大困难。现在学校有一半以上的房子都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建的干打垒房子,已基本成了危房,多年 1

来不断修修补补,还能勉强使用。学生食堂几经修改,大部分已改成了学生寝室,学生只能露天开餐或坐在床上吃饭。活动场所逐渐减少,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全校只有一个篮球场,而其它的活动设施几乎是没有,使学生课余时间只能在走廊里站一站,有的干脆跑到校外去玩皮、打架、赌博等造成极坏影响。 对此,学校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在乡政府以及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采用了两个途径减轻因硬件条件不足的压力。一是与该乡一所条件较好的村校联办初中,即在该校放部分初一班,由九年制学校派出教师去教学,学生管理及经费管理也由该校自主进行,只在业务方面受九年制学校指导。二是对原来全乡大多数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校就读的现状进行调整,对多数具备条件的村小都办五、六年级。刚开始很多家长不理解,担心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但通过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之后,特别是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家长和学生都认可了,原来的担心也消除了,大大减轻了九年制学校的压力。 二、学生年龄相差大,思想工作更难做好,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一所学校的学生,小的才六、七岁,大的有十五、六岁,很容易出现以大欺小、敲窄勒索的现象,平时教学也会相互影响。又如作息时间的不统一问题。学生就餐问题,经常出现小学生的饭被挤倒,或被初中学生吃掉。还有就寝问题,以及财 2

2020年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20年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xx年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 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XXX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

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面是带来关于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XXX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