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微服务平台Service Mesh介绍

下一代微服务平台Service Mesh介绍
下一代微服务平台Service Mesh介绍

下一代微服务平台Service Mesh介绍

简单回顾一下过去三年微服务的发展历程。在过去三年当中,微服务成为我们的业界技术热点,我们看到大量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微服务架构的落地。也有很多传统企业在做互联网技术转型,基本上还是以微服务和容器为核心。

在这个技术转型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大的趋势,伴随着微服务的大潮,Spring Cloud 微服务开发框架非常普及。而今天讲的内容在Spring Cloud 之外,我们发现最近新一代的微服务开发技术正在悄然兴起,就是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Service Mesh/ 服务网格。

我做一个小小的现场调查,今天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之前了解过服务网格的,请举手。(备注:调查结果,现场数百人仅有3 个人举手)

既然大家都不了解,那我来给大家介绍。首先,什么是Service Mesh?然后给大家讲一下Service Mesh 的演进历程,以及为什么选择Service Mesh 以及为什么我将它称之为下一代的微服务,这是我们今天的内容。

1什么是Service Mesh?

我们首先说一下Service Mesh 这个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非常新的名词,像刚才调查的,大部分的同学都没听过。

这个词最早使用由开发Linkerd 的Buoyant 公司提出,并在内部使用。2016 年9 月29 日第一次公开使用这个术语。2017 年的时候随着Linkerd 的传入,Service Mesh 进入国内技术社区的视野。最早翻译为“服务啮合层”,这个词比较拗口。用了几个月之后改成了服务网格。后面我会给大家介绍为什么叫网格。

先看一下Service Mesh 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Linkerd 的CEO William 给出来的。Linkerd 是业界第一个Service Mesh,也是他们创造了Service Mesh 这个词汇的,所以这个定义比较官方和权威。

我们看一下中文翻译,首先服务网格是一个基础设施层,功能在于处理服务间通信,职责是负责实现请求的可靠传递。在实践中,服务网格通常实现为轻量级网络代理,通常与应用程序部署在一起,但是对应用程序透明。

这个定义直接看文字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空洞,不太容易理解到底是什么。我们来看点具体的东西。

Service Mesh 的部署模型,先看单个的,对于一个简单请求,作为请求发起者的客户端应用实例,会首先用简单方式将请求发送到本地的Service Mesh 实例。这是两个独立进程,他们之间是远程调用。

Service Mesh 会完成完整的服务间调用流程,如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最后将请求发送给目标服务。这表现为Sidecar。

Sidecar 这个词中文翻译为边车,或者车斗,也有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翻译叫做边三轮。Sidecar 这个东西出现的时间挺长的,它在原有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加多了一个代理。

多个服务调用的情况,在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Service Mesh 在所有的服务的下面,这一层被称之为服务间通讯专用基础设施层。Service Mesh 会接管整个网络,把所有的请求在服务之间做转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看到上面的服务不再负责传递请求的具体逻辑,只负责完成业务处理。服务间通讯的环节就从应用里面剥离出来,呈现出一个抽象层。

如果有大量的服务,就会表现出来网格。图中左边绿色方格是应用,右边蓝色的方框是Service Mesh,蓝色之间的线条是表示服务之间的调用关系。Sidecar 之间的连接就会形成一个网络,这个就是服务网格名字的由来。这个时候代理体现出来的就和前面的sidecar 不一样了,形成网状。

再来回顾前面给出的定义,大家回头看这四个关键词。首先第一个,服务网格是抽象的,实际上是抽象出了一个基础设施层,在应用之外。其次,功能是实现请求的可靠传递。部署上体现为轻量级的网络代理。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对应用程序透明。

大家注意看,上面的图中,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如果把左边的应用程序去掉,现在只呈现出来Service Mesh 和他们之间的调用,这个时候关系就会特别清晰,就是一个完整的网络。这是Service Mesh 定义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和Sidecar 不相同的地方:不再将代理视为单独的组件,而是强调由这些代理连接而形成的网络。在Service Mesh 里面非常强调代理连接组成的网络,而不像sidecar 那样看待个体。

现在我们基本上把Service Mesh 的定义介绍清楚了,大家应该可以大概了解什么是Service Mesh 了。

2 Service Mesh 演进历程

第二个部分和大家追溯一下Service Mesh 的演进历程。要注意,虽然Service Mesh 这个词汇直到2016 年9 才有,但是它表述的东西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首先看“远古时代”,第一代网络计算机系统,最早的时候开发人员需要在自己的代码里处理网络通讯的细节问题,比如说数据包顺序、流量控制等等,导致网络逻辑和业务逻辑混杂在一起,这样是不行的。接下来出现了TCP/IP 技术,解决了流量控制问题,从右边的图上可以看到,功能其实没发生变化:所有的功能都在,代码还是要写。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流程控制,已经从应用程序里面抽出来了。对比左右两边的图,抽出来之后被做成了操作系统网络层的一部分,这就是TCP/IP,这样的话应用的结构就简单了。

现在写应有,就不用考虑网卡到底怎么发。在TCP/IP 之后,这是完全不需要考虑的。上面说的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大概发生在五十年前。

微服务时代也面临着类似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在做微服务的时候要处理一系列的比较基础的事情,比如说常见的服务注册、服务发现,在得到服务器实例之后做负载均衡,为了保护服务器要熔断/ 重试等等。这些功能所有的微服务都跑不掉,那怎么办呢?只能写代码,把所有的功能写进来。我们发现最早的微服务又和刚才一样,应用程序里面又加上了大量的非功能性的代码。为了简化开发,我们开始使用类库,比如说典型的Netflix OSS 套件。在把这些事情做好以后,开发人员的编码问题就解决了:只需要写少量代码,就可以把这些功能实现。因为这个原因,最近这些年大家看到Java 社区Spring Cloud 的普及程度非常快,几乎成为了微服务的代名词。到了这个地步之后,完美了吗?当然,如果真的完美了,那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了:)

我们看这几个被称之为痛点的东西: 内容比较多,门槛比较高。调查一下,大家学Spring Cloud,到你能熟练掌握,并且在产品当中应用,可以解决出现的问题,需要多长时间?一个星期够不够?大部分人一个星期是不够的,大部分人需要三到六个月。因为你在真实落地时会遇到各种问题,要能自己解决的话,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这里是Spring Cloud 的常见子项目,只列出了最常见的部分,其中spring cloud netflix 下还有netflix OSS 套件的很多内容。要真正吃透Spring Cloud,需要把这些东西全部吃透,否则遇到问题时还会非常难受。

这么多东西,在座的各位相对来说学习能力比较强一点,可能一个月就搞定了,但是问题是你的开发团队,尤其是业务开发团队需要多久,这是一个很要命的事情:业务团队往往有很多比较初级的同事。

然后事情并不止这么简单,所谓雪上加霜,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一堆现实。

?比如说,我们的业务开发团队的强项是什么?最强的会是技术吗?不,通常来说我们的业务开发团队最强的是对业务的理解,是对整个业务体系的熟悉程度。

?第二个事情,业务应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写了这么多的微服务,难道是为了实现微服务吗?微服务只是我们的手段,我们最终需要实现的是业务,这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第三个事情是,就微服务这个手段而言,有比学习微服务框架更艰巨的挑战。在做微服务的真正落地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微服务的拆分,比如要设计一个良好的API,要保持稳定并且易于扩展,还有如果涉及到跨多个服务的数据一致性,大部分团队都会头疼。

最后是康威定律,但凡做服务的同学最终都会遇到这个终极问题,而大多数情况下是欲哭无泪。

但是这些还没完,比你写一个新的微服务系统更痛苦的事情,是你要对旧有的系统进行微服务改造。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还不够,还要再加一条,这条更要命:业务开发团队往往业务压力非常大,时间人力永远不足。说下月上线就是下月上线,说双十一促销就不会推到双十二。老板是不会管你有没有时间学习spring cloud 的,也不会管你的业务团队能否搞得定微服务的方方面面。业务永远看的是结果。

第二个痛点,功能不够,这里列出了服务治理的常见功能。而Spring Cloud 的治理功能是不够强大的,如果把这些功能一一应对做好,靠Spring Cloud 直接提供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功能都需要你在Spring Cloud 的基础上自己解决。

问题是你打算投入多少时间人力资源来做这个事情。有些人说我大不了有些功能我不做了,比如灰度,直接上线好了,但是这样做代价蛮高的。

第三个痛点,跨语言。微服务在刚开始面世的时候,承诺了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不同的微服务可以采用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最适合的编程语言来编写,这个承诺只能说有一半是OK 的,但是另外一半是不行的,是假的。因为你实现的时候,通常来说是基于一个类库或者框架来实现的,一旦开始用具体编程语言开始编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好像不对了。为什么?左边是我从编程语言排行列表列出来的主流编程语言,排在前面的几种,大家比较熟悉. 后面还有几十种没有列出来,中间是新兴的编程语言,比较小众一点。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到底要为多少种语言提供类库和框架。

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只有两条路可选:

1.一种就是统一编程语言,全公司就用一种编程语言

2.另外一个选择,是有多少种编程语言就写多少个类库

我相信在座的如果有做基础架构的同学,就一定遇到过这个问题。

但是问题还没完,框架写好了,也有能够把各个语言都写一份。但是接下来会有第四个痛点:版本升级。

你的框架不可能一开始就完美无缺,所有功能都齐备,没有任何BUG,分发出去之后就再也不需要改动,这种理想状态不存在的。必然是1.0、2.0、3.0 慢慢升级,功能逐渐增加,BUG 逐渐被修复。但是分发给使用者之后,使用者会不会立马升级?实际上做不到的。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会出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版本不一致,就要非常小心维护兼容性,然后尽量督促你的使用者:我都是3.0 了,你别用1.0 了,你赶紧升级吧。但是如果如果他不升级,你就继续忍着,然后努力解决你的版本兼容性。

版本兼容性有多复杂?服务端数以百计起,客户端数以千计起,每个的版本都有可能不同。这是一个笛卡尔乘积。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个前面说的编程语言的问题,你还得再乘个N!

设想一下框架的Java1.0 客户端访问node.js 的3.0 的服务器端会发生什么事情,c++ 的2.0 客户端访问golang 的1.0 服务器端会如何?你想把所有的兼容性测试都做一遍吗?这种情况下你的兼容性测试需要写多少个case,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总是要面对的。

我们来想一想:

1.第一个是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做了这么多痛苦的事情,面临这么多问题,这些多

艰巨的挑战,这些和服务本身有关系吗?比如写一个用户服务,对用户做CRUD 操作,和刚才说的这些东西有一毛钱关系吗?发现有个地方不对,这些和服务本身没关系,而是服务间的通讯,这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2.然后看一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前面所有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保证将客户端发出的

业务请求,发去一个正确的地方。什么是正确的地方?比如说有版本上的差异,应该去2.0

版本,还是去1.0 版本,需要用什么样的负载均衡,要不要做灰度。最终这些考虑,都是让请求去一个你需要的正确的地方。

3.第三个,事情的本质。整个过程当中,这个请求是从来不发生更改的。比如我们前面说的

用户服务,对用户做CRUD,不管请求怎么走,业务语义不会发生变化。这是事情的本质,是不发生变化的东西。

4.这个问题具有一个高度的普适性: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框架,所有的组织,这些问题对于

任何一个微服务都是相同的。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有感觉了:这个问题是不是和哪个问题特别像?

五十年前的前辈们,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TCP,TCP 解决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TCP 解决的问题和这个很像,都是要将请求发去一个正确的地方。所有的网络通讯,只要用到TCP 协议,这四个点都是一致的。

有了TCP 之后会发生什么? 我们有了TCP 之后,我们基于TCP 来开发我们的应用,我们的应用需要做什么事情? 我们的应用需要关心TCP 层下链路层的实现吗?不需要。同理,我们基于HTTP 开发应用时,应用需要关心TCP 层吗?

为什么我们开发微服务应用的时候就要这么关心服务的通讯层?我们把服务通讯层所有的事情学一遍,做一遍,我们做这么多是为什么?

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既然我们可以把网络访问的技术栈向下移为TCP,我们是可以也有类似的,把微服务的技术栈向下移?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我们在网络协议层中,增加一个微服务层来完成这个事情。但是因为标准问题,所以现在没有实现,暂时这个东西应该不太现实,当然也许未来可能出现微服务的网络层。之前有一些先驱者,尝试过使用代理的方案,常见的nginx,haproxy,apache 等代理。这些代码和微服务关系不大,但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插入了一个东西完成功能,避免两者直接通讯。当然代理的功能非常简陋,开发者一看,想法不错,但是功能不够,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第一代的Sidecar 出现了,Sidecar 扮演的角色和代理很像,但是功能就齐全很多,基本上原来微服务框架在客户端实现的功能都会对应实现。

第一代的sidecar 主要是列出来的这几家公司,其中最有名气的还是netflix。

在这个地方我们额外提一下,注意第四个,前面三个功能都是国外的公司,但是其实sidecar 这个东西并不是只有国外的人在玩,国内也有厂商和公司在做类似的事情。比如唯品会,我当年在唯品会基础架构部工作的时候,在2015 年上半年,我们的OSP 服务化框架做了一个重大架构调整,加入了一个名为local proxy 的Sidecar。注意这个时间是2015 上半年,和国外差不多。相信国内肯定还有类似的产品存在,只是不为外界所知。

这个时期的Sidecar 是有局限性的,都是为特定的基础设施而设计,通常是和当时开发Sidecar 的公司自己的基础设施和框架直接绑定的,在原有体系上搭出来的。这里面会有很多限制,一个最大的麻烦是无法通用:没办法拆出来给别人用。比如Airbnb 的一定要用到zookeeper,netflix 的一定要用eureka,唯品会的local proxy 是绑死在osp 框架和其他基础设施上的。

之所以出现这些绑定,主要原因还是和这些sidecar 出现的动机有关。比如netflix 是为了让非JVM 语言应用接入到Netflix OSS 中,soundcloud 是为了让遗留的Ruby 应用可以使用到JVM 的基础设置。而当年我们唯品会的OSP 框架,local proxy 是为了解决非Java 语言接入,还有前面提到的业务部门不愿意升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比较令人头疼的,但是又不得不解决,因为逼的憋出来sidecar 这个一个解决方式。

因为有这样的特殊的背景和需求,所以导致第一代的Sidecar 无法通用,因为它本来就是做在原有体系之上的。虽然不能单独拿出来,但是在原有体系里面还是可以很好工作的,因此也没有

最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应用案例(框架)

附件2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应用案例(框架) 填写说明: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需和应用企业一起填报;允许提交多个案例,每个案例均需按框架要求撰写。 一、基本信息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4000字,建议平台服务商填写) (一)解决方案概述(1000字以内) 1.解决方案能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的应用场景,能解决的痛点问题 2.解决方案服务范围 首先从哪个行业入手,目前已在哪些行业部署实施 3.解决方案的特征/优势 (1)与传统方案相比有何优势 (2)同类型解决方案服务商还有哪些,与之相比有何优势 (二)解决方案技术实现(2000字以内)

按照通用型解决方案描述,不需要针对特定案例 (三)应用效果(500字以内) 1.理论上可实现的效果 2.在企业实际落地的效果 (四)创新点及推广价值(500字以内) 1.创新点 应用什么新技术;带来什么新价值、新效果;拓展什么新业务; 形成什么新模式、新业态等 2.推广价值 区域、行业、领域等可复制性、规模化应用价值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建议应用企业填写,5000字)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背景和诉求(1000字内) 工业企业为何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是否能解决当前问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企业面临的挑战 梳理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分析企业现有竞争力有哪些 不足,总结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或重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

诉求。 2.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思路 一是总体规划。介绍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规划等。 二是分步实施。现阶段哪些关键业务环节开展了平台应用。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2500字以内) 1.拟解决的痛点 2.选择服务商的主要考虑因素: (如:服务商是知名品牌、部署成本低、技术领先、安全性高、长期合作伙伴、政府推荐等方面) 3.技术方案 结合应用企业信息化基础、业务特点、设备设施改造、系统集成情况、数据开发利用情况等实际描述。 4.应用成效 (1)在优化已有业务方面,形成的可量化效果 (2)在业务创新方面,形成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价值 (3)其他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精选-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产品白皮书

1 行业大数据 电力行业应用特点:基于GIS 组件与动态组件的实时数据监控展示,基于静态组件的多样化报表分析展示。 用电量预测:基于海量历史电量数据,规划区域面积、历史人口、历史国民经济数据、三产比例等变化情况,对区域用电量进行预测,作为进一步规划设计依据。 空间负荷预测:基于全网中各小区的占地面积、用地类型、容积率,行业的建筑面积负荷密度、占地面积负荷密度,小区目标年占地面积、小区目标年建筑面积,总负荷值、行业负荷值等数值,对远景年负荷进行预测。 多指标关联分析:从多个外部系统(如GIS ,PMS ,OMS 等)抓取所需数据的时间一致性切片,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从而支持规划设计。 金融相关行业应用特点:基于矢量图组件与动态组件的实时资金交易数据监控展示,基于静态组件的多样化报表分析展示。 资金实时流向分析:重点地区资金流向、重点行业资金流向、频繁且相近额度资金流向、季节资金流向、节假日资金流向、偶尔大额资金流向。 数据辅助征信风控:通过连接大数据(包括P2P 平台、小额信贷机构、征信机构、银行、第三支付、互联网大数据等)、连接不同的应用场景,挖掘和探索虚拟经济形态下的网络和商务平台数据,提供去中心化分布式查询,打破行业内信息各自孤立而形成信息漏洞的现状,高效控制风险。 业务拓展:客户挖掘、精准投放、二次开发、战略指导、全民分析等多种智能分析模型,为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依据,同时绚丽易读的可视化展现带来了清晰直观的产品体验, 让管理层不再拍脑袋发愁。 电子政务应用特点:基于GIS 组件的基础数据关联展示,基于静态组件的多样化报表分析展示。 整合分析发现群众真实需求,并强化数据预测应用功能,助推政府采取更加人性化、便民化,更有 WYDC Viewer 产品白皮书 四方伟业大数据分析Data Discovery 系列产品 WYDC Viewer 是Data Discovery 系列产品中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展示平台,本白皮书介绍了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架构,对 WYDC Viewer 的功能及要求做了简要介绍。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产品规格说明书

数据产品规格说明书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数据管控产品规格说明书

第一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数据管控产品体系(元数据和数据质量管理)的产品方案说明书,介绍元数据和数据质量的解决方案。 1.2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建设,企业一般已经初步建成了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在运用和分析数据支持经营决策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是对比战略发展要求和国内外最佳实践经验,还是存在数据管控水平不高,以及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会做种种努力,但由于未采用系统性的管控治理,数据问题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阻碍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进程。 参考国内外同业先进理念、做法,一般会从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模型、数据分布、数据安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6个方面,采用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分阶段有序推进数据管控项目建设,包括构建统一的数据管控制度体系、优化数据管控流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数据管控配套系统建设,实现对数据资产的全面管理和深度利用,进而提升数据资产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水平,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方案概述 2.1方案目标 本方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完成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的引进、集成部署和客户化定制; ②完成风险相关数据标准在元数据管理系统的落地; ③完成风险相关数据质量的评估及数据质量评估分析模型的开发。 ④完成其他业务需求中明确的试点系统的数据标准发布和质量评估落地工作。 2.2项目范围 2.2.1实施内容 1)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相关基础性工作 根据业务需求,结合企业现有系统的情况,制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确保能完成相关咨询成果在系统内的部署和设置。完成系统接口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和形成实施所需的需求规格化文档等工作。完成产品的集成安装和初步调试工作。若提供的软硬件配置建议书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软硬件选型需要的,需要协助事先完成必要的产品测试工作,确定最终的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2)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的客制化开发实施 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对产品或应用进行客制化实施。根据对业务、技术元数据进行抽取和加载,在系统中建立元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评分模型对评分卡进行客制化开发,并能将评分结果数据在第三方报表平台上展现。本阶段需要完成系统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完成数据接口设计和数据ETL工作;完成产品的配置,应用和报表的客制化开发等。产品客户化过程中,出现在场人员无法解决的技术或产品问题时,投标人应及时组织国内国外资源,快速解决问题,不能因此对项目进度造成影响。 3)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的测试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路径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路径白皮书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体态势 (1) (一)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活跃创新态势 (1)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局面 (1)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 (2)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路径 (3) (一)平台应用场景逐步聚焦,国内外呈现不同发展特点 (3) (二)我国平台应用进展迅速,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 (5) 1.平台应用全面开展,模式创新与跨界融合成为我国特色.5 2.我国大中小企业基于平台并行推进创新应用与能力普及.7 (三)平台应用发展层次与价值机理逐步清晰 (9) 1.由单点信息化走向跨域智能化,应用呈现三大发展层次.9 2.数据分析深度与工业机理复杂度决定平台应用优化价值和 发展热度 (12) (四)垂直行业平台应用走向纵深 (13) 1.高端装备行业重点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平台应用.. 13 2.流程行业以资产、生产、价值链的复杂与系统性优化为应用 重点 (15) 3.家电、汽车等行业侧重于规模化定制、质量管理与产品后服 务应用 (17)

4.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平台应用以产品溯源与经营管理优化为重点 (18) 5.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关注质量管理与生产效率提升 (19)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体态势 (一)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活跃创新态势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持续呈现高速增长。根据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 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 市场规模为25.7 亿美元,2018 年初步估算达到32.7 亿美元,预 计2023 年将增长至138.2 亿美元,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4%。美国、欧洲和亚太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焦点地区。随着GE、微软、亚马逊、PTC、罗克韦尔、思科、艾默生、霍尼韦尔等诸多巨头企业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各类初创企业持续带 动前沿平台技术创新,美国当前平台发展具有显著的集团优势,并预计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市场主导地位。而紧随其后的是西门子、ABB、博世、施耐德、SAP 等欧洲工业巨头,立足自身领先制造 业基础优势,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投入力度,欧洲平台领域 进展迅速,成为美国之外主要的竞争力量。中国大陆、印度等新兴 经济体的工业化需求持续促进亚太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 亚洲市场增速最快且未来有望成为最大市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日立、东芝、三菱、NEC、发那科等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也一直 低调务实地开展平台研发与应用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日本也 成为近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又一亮点。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局面 我国平台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平台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简介

大数据服务平台简介 1.1 建设目标 大数据服务平台以“整合资源、共享数据、提供服务”为指导思想,构建满足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而更好为广大师生、各级管理人员、院领导等角色提供集中、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因此, 要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 主要包括综合查询,教学、科研、人事、学生、图书、消费、资产、财务等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采集终端(含数据录入及数据导入)。通过此平台为学校的校情展示提供所需的基础数据,为学校的决策支持积累所需的分析数据,为广大师生、各级管理人员、校领导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所需的开发数据,为学校的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所需的公共数据。 1.2建设效益 协助领导决策、提供智能分析手段 通过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 为校领导提供独特、集中的综合查询数据,使校领导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随时查询广大师生的个人情况,有助于校领导及时处理广大师生的各种诉求。 为校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辅助决策支持信息,使校领导能够全面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校领导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以往各部门向校领导提供的信息往往只从部门角度考虑,而校领导无法及时获取多方面的信息,无法及时做出决策)。 为校领导提供丰富、全面的校情展示数据,使校领导能够实时掌握教学、科研、人事、学生、图书、消费、资产、财务等情况,有助于校领导制定学校未来发展战略。 为校领导提供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检测报表,包括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年进书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高等学校信息化程度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3 建设内容 基于中心数据库,将学校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管理数据以一种多维的形式进行重新组织,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挖掘和分析,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学生风貌、后勤保障、办学条件等,为各级管理人员、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强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① 张晶1, 黄小锋2, 李春阳3 1(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100192) 2(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48) 3(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31) 摘 要: 相对于传统单块架构, 微服务框架具有技术选型灵活, 独立部署, 按需独立扩展等优点, 更适合当前互联网时代需求. 但微服务架构的使用引入了新的问题, 如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 对微服务框架引入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出了微服务框架的一种实现方案, 在框架层面解决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共性问题, 使业务系统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逻辑实现, 简化系统开发的难度, 提高开发效率. 关键词: 微服务框架; 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服务容错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ZHANG Jing1, HUANG Xiao-Feng2, LI Chun-Yang3 1(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92, China) 2(PowerChin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Beijing 100048, China) 3(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31,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ngle block architecture,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technology selection, independent deployment, and independent scalability more suitability for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internet age, etc. But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also introduces new problems such as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on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framework, which can solv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and other common problems. Based on this, developers only nee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unctions, so that it can simplify the difficulty of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 fault tolerance 传统信息化系统的典型架构是单块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即将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打包成一个应用, 每个应用是最小的交付和部署单元, 应用部署后运行在同一进程中. 单块架构应用具有IDE友好、易于测试和部署等优势, 但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单块架构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维护成本高、持续交付周期长、可伸缩性差等方面[1].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的出现以及在国内外的成功应用, 成为系统架构的一种新选择. 很多大型宝等都已经从传统单块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2]. 微服务架构提倡将单块架构的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 互联网公司如Twitter、Netflix、Amazon 、eBay、淘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 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 采用一组服务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应用, 服务独立部署在不同的进程中, 不同服务通过一些轻量级交互机制来通信, 例如RPC、HTTP等, 服务可独立扩展伸缩, 每个服务定义了明确的边界, 不同的服务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由独立的团队来维护[3]. 相对于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 微服务架构具有单个服务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 复杂度可控; 技术选 ①收稿时间:2016-09-18;收到修改稿时间:2016-11-03 [doi: 10.15888/https://www.360docs.net/doc/c85087257.html,ki.csa.005796]

综合服务平台情况简介

综合服务平台:坚持发挥政治引领、服务群众两大作用,实现电视、电脑、手机“三屏合一”和电子党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务为一体,构建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充分运用党建资讯、党员教育、党务管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五大功能模块,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和多元化的便民服务,解决党组织管理难、党员群众办事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综合服务平台“12345”)日常运用:1.党务方面:一是将党务公开、党费收缴、“三会一课”、民情速递等事项全部录入“平台”,形成了基层党务工作的“活台账”,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二是利用电视屏这块“活展板”,及时对外发布公示、公告,向群众展示党组织开展活动、为民服务的成效;三是利用公文收发功能,实现上级政策、文件“一键发文到村”,方面快捷且高效。 2.政务方面:一是整合人社、计生、民政、林业、司法等数十项业务,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二是通过免费的短信群发功能,实现会议通知、换届纪律、“两学一做”知识要点广泛宣传、精准动员。 3.党员教育方面:在村里,利用综合服务平台就可以收看省里和市里的会议直播和培训,例如冬春训、电商培训等;目前综合服务平台已经整合远程教育功能,日常组织开展视频学习效果较好。 4.农村电子商务进平台方面: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做好农村电子商务进平台全覆盖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全市农村电子商务进平台前期数据摸底及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已经确定村(社区)电商代办员,并由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站长,同时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对农特产品、一村一品、电商服务站选址等事项进行了详细摸底并上报,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农村电商进平台任务。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白皮书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体态势 (1) (一)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活跃创新态势 (1)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局面 (1)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 (2)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路径 (3) (一)平台应用场景逐步聚焦,国内外呈现不同发展特点 (3) (二)我国平台应用进展迅速,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 (5) 1.平台应用全面开展,模式创新与跨界融合成为我国特色.5 2.我国大中小企业基于平台并行推进创新应用与能力普及.7 (三)平台应用发展层次与价值机理逐步清晰 (9) 1.由单点信息化走向跨域智能化,应用呈现三大发展层次.9 2.数据分析深度与工业机理复杂度决定平台应用优化价值和 发展热度 (12) (四)垂直行业平台应用走向纵深 (13) 1.高端装备行业重点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平台应用.. 13 2.流程行业以资产、生产、价值链的复杂与系统性优化为应用 重点 (15) 3.家电、汽车等行业侧重于规模化定制、质量管理与产品后服 务应用 (17)

4.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平台应用以产品溯源与经营管理优化为 重点 (18) 5.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关注质量管理与生产效率提升 (19)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进展 (20) (一)边缘功能重心由接入数据向用好数据演进 (22) 1.数据接入由定制化方案走向平台通用服务 (22) 2.边缘数据分析从简单规则向复杂分析延伸 (23) 3.通用IT 软硬件架构向边缘侧下沉,为边缘应用创新提供更 好载体和环境 (24) (二)模型的沉淀、集成与管理成平台工业赋能的核心能力. 26 1.信息模型规范统一成为平台提升工业要素管理水平的关键 (26) 2.机理模型、数据模型、业务模型加速沉淀,工业服务能力不 断强化 (27) 3.多类模型融合集成,推动数字孪生由概念走向落地 (28)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从定制开发走向成熟商业方案 (29) 1.平台聚焦工业特色需求,强化工业数据管控能力 (29) 2.实时分析与人工智能成为平台数据分析技术的创新热点. 30 3.平台贴近工业实际,完善工具不断提高工业数据易用性. 31 (四)平台架构向资源灵活组织、功能封装复用、开发敏捷高效加速演进 (32) 1.容器、微服务技术演进大幅提升平台基础架构灵活性.. 32

企业知识服务平台简介

企业知识服务平台简介 企业知识服务平台 企业知识服务平台是基于知识服务理论构建的面向企业创新的知识服务平台。平台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一企业一门户”为原则构建企业知识门户;在面向企业业务主题创建企业知识目录的基础上;整合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所需的科技文献、科技项目、政策、成果、专家、专利、标准、行业动态等与企业创新各个环节紧密相关的科技资源,订制、生成企业自身独有的企业知识库;提供产业跟踪、热点分析、专利/标准跟踪分析等知识服务模块;同时通过知识共享、评价等服务模块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功能。 企业知识服务架构:

主要服务模块: 1、知识检索 整合中外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专利、标准、成果、样本、政策法规、行业报告等多种文献类型以及区域服务机构自有资源,提供一站式知识检索和全文保障服务。 提供两种检索方式,一是科技资源知识总库检索,二是企业知识库检索。 2、知识导航 根据企业知识目录从文献、机构、专家、专利等不同角度进行知识推送。

3、项目申报 实现对国家、省、市政府资助的基金项目的信息跟踪。根据企业规模、业务特征第一时间自动推送项目申报信息,实现申报信息解读,提供申报建议。

4、技术热点 系统根据知识目录或企业指定的技术领域,自动分析该领域的热点主题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社会关注度和学术关注度的趋势,以及对应时间内的网络热点新闻报道和学术热门被引文章。不仅可追踪整个产业的趋势,同时可追踪该产业内热门研究主题的趋势统计和相关资源推送。趋势分析包含两方面:一是社会关注度的趋势分析,即某热点研究在网络上的报道趋势,二是学术关注度的趋势分析,即某热点研究在公开出版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趋势。 5、行业动态 以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信息网和中国经济信息网信息为基础,结合专业网站发布的权威和互联网相关信息,针对您的需要,及时提供有效经济信息、市场信息以及竞争对手信息。

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介绍

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介绍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 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 ?在越来越物联化、互联智能化的环境中,政府、企业的基础设施设备正在迅速数字化,使得各系统、各设备产生瞬息万变的海量数据,促使产生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背景概述

?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大数据将成为商业企业宝贵的信息资产,对商业企业经营全过程、各环节产生深度影响,推动传统企业转型,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新的商业模式。 发展趋势 价值表现 ?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做小而美模式的中长尾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 ?面临互联网压力之下必须转型的传统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环境下需要大显示,纵览全局,把握数据万千变化。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指的是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用户界面,通过表达、建模以及对立体、表面、属性以及动画的显示,对数据加以可视化解释。 ?数据可视化的核心在于“可视”,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数据是分散的、无逻辑的,将分散的数据进行集合、整理、分析、展示即为数据可视化的全部过程。 ?数据可视化的表现在于将数据信息图形化,通过IT技术将信息整合,综合、直观的展现出来,使无序的数据信息具有可读性,且直观易懂。 数据可视化的现状及发展: ?数据可视化目前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市场化程度有限,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政策背景下,伴随着大数据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公众对数据可视化意识的觉醒,未来会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大数据产品规格说明书

数据管控产品规格说明书

第一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数据管控产品体系(元数据和数据质量管理)的产品方案说明书,介绍元数据和数据质量的解决方案。 1.2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建设,企业一般已经初步建成了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在运用和分析数据支持经营决策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是对比战略发展要求和国内外最佳实践经验,还是存在数据管控水平不高,以及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会做种种努力,但由于未采用系统性的管控治理,数据问题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阻碍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进程。 参考国内外同业先进理念、做法,一般会从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模型、数据分布、数据安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6个方面,采用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分阶段有序推进数据管控项目建设,包括构建统一的数据管控制度体系、优化数据管控流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数据管控配套系统建设,实现对数据资产的全面管理和深度利用,进而提升数据资产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水平,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方案概述 2.1方案目标 本方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完成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的引进、集成部署和客户化定制; ②完成风险相关数据标准在元数据管理系统的落地; ③完成风险相关数据质量的评估及数据质量评估分析模型的开发。 ④完成其他业务需求中明确的试点系统的数据标准发布和质量评估落地工作。

2.2项目范围 2.2.1实施内容 1)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相关基础性工作 根据业务需求,结合企业现有系统的情况,制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确保能完成相关咨询成果在系统内的部署和设置。完成系统接口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和形成实施所需的需求规格化文档等工作。完成产品的集成安装和初步调试工作。若提供的软硬件配置建议书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软硬件选型需要的,需要协助事先完成必要的产品测试工作,确定最终的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2)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的客制化开发实施 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对产品或应用进行客制化实施。根据对业务、技术元数据进行抽取和加载,在系统中建立元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评分模型对评分卡进行客制化开发,并能将评分结果数据在第三方报表平台上展现。本阶段需要完成系统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完成数据接口设计和数据ETL工作;完成产品的配置,应用和报表的客制化开发等。产品客户化过程中,出现在场人员无法解决的技术或产品问题时,投标人应及时组织国内国外资源,快速解决问题,不能因此对项目进度造成影响。 3)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的测试 完成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的各类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和协助用户测试,测试工作需要符合企业测试规范要求。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测试策略和计划、准备测试案例和数据、执行各类测试案例(含功能测试、接口测试、报表测试、系统管理和非功能性需求测试等)、分析测试结果、针对测试问题进行回归测试。压力测试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测试策略和计划、准备测试案例和数据、执行性能测试案例、分析测试结果、针对测试问题进行回归测试,完成系统调优工作。用户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做好测试数据准备工作,并协助完成测试。 4)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的上线和试运行 完成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的上线和试运行工作。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上线的相关事宜,主要包括:确定系统软硬件、完成系统整体部署(含集成部署)、调试和调优、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完成符合企业规范的上线和移交文档。编写用户操作手册、业务手册、系统操作手册等。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系统试运行相关工作,主要包括:试运行实施规划、试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整理和处理、试运行结果分析等。维护系统、明确系统应急处理机制并演练等。

综合服务平台介绍解说词

和平村综合服务平台介绍 和平村党委书记陈光荣 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和平村党委书记陈光荣,欢迎大家来到和平村。我们全村有农户1028户,人口5336人,国土面积19.68平方公里;有11个党支部,135名党员。 非常荣幸能为各位领导介绍我村综合服务平台运行情况。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电脑+电视+手机三屏合一为群众服务。电视屏的主要功能是展示,电脑的主要功能是办理,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二维码扫描进入党务通、政务通、服务通了解相关咨讯,并通过群发短信告知群众相关事项。不管党员群众在哪里,他们都能及时通过手机了解上级的会议精神、农产品需求信息、农作物病虫害适时防治等信息。对于办理人员来说,手机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工具,比如村计生宣传员办理准生证,假如该村主任签字审批没有及时签,村主任的手机会不停的收到催办短信通知,镇政府分管领导也会不停的收到催办通知,加速了办理进程。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下综合服务平台的五大功能:具体包括党建资讯、党务管理、党员教育、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五大功能模块。一是党建资讯:党组织通知公告、党建专题、党建新闻、县乡党建、党建手机报等。二是党务管理:组织概况、党员管理、党务公开、三会一课电子台账记录、党费缴纳、党员动态、民情日记等(点进党员管理)。三是党员教育:精品课件、推荐课件、专题学习、党务知识等。四是政务服务:政务通知公告、基本情况介绍、领导班子(点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公文收发、文档共享、短信群发等。五是便民服务:办事审批服务、便民电话服务等。到今天为止我们和平村在服务平台上办理了18件事项,办结了6件,有12件正在办理中。(以适时数据为准)下面,请各位领导观看我们操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二孩生育证。 (在办理过程中,穿插介绍以前办证流程,说明程序复杂,手续繁琐) (办理完后,请办证老百姓讲几句) 老百姓:今天太高兴了,现在我们办事情简直太安逸了,只需要我们来村上把材料一交就归一。以前办事情,一哈儿村上跑、一哈儿镇上跑,有些事情还要到县上跑,硬是要累死你。这都还不咋个,有些时候跑来跑去人家还下乡去了,你人都看不到,跑了不少冤枉路,气得你惨。哎,现在就安逸喽,随时来村上找得到人、办得了事,一趟就整巴士。可以的很哦。 (继续介绍) 各位领导,你们看我们现在办理一个二孩生育证只需要那么短短的几分钟,减少了群众往返,节约了成本。就在这个电脑里面,群众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办理的事项查看到规范的流程和需要提供的资料,县农业、国土、计生、民政等15个部门60项可办事项,都放在平台上办理,与我们是对接在一起的,只要我们把群众提供的资料扫描到电脑上,进入办事流程,就开始了上下一条线办结,把群众跑变成了干部跑,把干部跑变成了网络跑,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微服务架构介绍

微服务架构介绍

微服务是个说的挺长时间的概念,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像Spring Cloud,甚至提供了微服务所需要的全套框架,包括注册中心(Eureka)、配置中心(Config)、断路器(Hytrix)、API 网关(Zuul) 等组件。微服务体系庞杂,每个组件都能独自成章。 微服务与更早就起来的SOA 是什么关系? 个人觉得如果从概念上来说,微服务和SOA 都是一回事,强调把整个系统,按照多个服务的方式去组合及通信,而不是揉合在一起,但它们的内涵有很大的区别。 SOA 诞生在早期企业级的应用,其业务复杂、技术体系多样,SOA 强调的是各个服务之间,尤其是异构系统、遗留系统之间,建立起一套统一的协议和通信(SOAP),以及寻址服务(UDDI),它的侧重点在集成和兼容;与SOA 同期的另一种概念ESB(企业总线),强调通过一根总线服务,把所有服务串联起来,由ESB 总线来屏蔽各种不同业务系统自身业务/ 语言/ 协议的特殊性,各服务以一种统一的方式,与总线相连,从而降低接入成本。 这两种概念,我感觉在国内没有太发展起来。一是国内的软件起步相对较晚,系统的整体复杂度——多厂商、多语言/ 技术栈、历史遗留系统的问题,还不算突出。而对于公司内部的产品系,又没有必要使用SOA、UDDI 来做复杂的集成。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用户量的迅速爆发,企业自身的产品的微服务化的需求,快速发展起来,而与此同时SOA 这种以XML 为基础的SOAP 协议、以寻址为主要作用的UDDI,不能使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SOAP 的XML 协议内容太多,造成性能明显下降;HTTP 协议的效率不如RPC;UDDI 只有寻址,缺少服务治理等功能。 在此种大背景下,以服务切分+ 服务注册+ 服务治理+ 限流降级+RPC+ 监控等为主要内涵的微服务,就快速发展起来的。国内的阿里巴巴走在前列,以Dubbo 为代表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后来Spring 官方发布Spring Cloud,揉合了一系列自研或其他企业捐赠的开源项目,发布微服务领域的Spring Cloud 产品。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解读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解读 深度解读魔力象限

目录 1.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春秋时代 (4) 2.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定义 (6) 3.平台的那些亲戚 (7) 4.魔力象限的“潜规则” (9) 5.方案样本 (12) 6.总结 (19)

继2018年推出第一份报告之后,美国咨询公司Gartner六月末再次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魔力象限。整体上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仍然很不成熟。跟去年一样,四个象限空出两个高堂,空荡荡像是遥不可及的天宫,而75%的入选者则拥挤在左下角的“利基玩家”之中。 就入选者而言,既有一些从未听说过的新锐品牌,一时间不知所以然;也有一些大牌玩家如西门子居然未能入列,让人诧异。而成立仅三年的树根互联赫然在列,成为热闹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的一个缩影。

图1: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 (Source:Gartner魔力象限2019年6月) 这篇报告最大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谁家得以入选和排名,而是它所引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价值的思考。 这对于已经将“工业互联网”列入新型基础设施的中国,尤其值得思考。 1.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春秋时代 两年前笔者就提到了物联网平台处于一个春秋时代(工业互联网平台未见战国)。现在的判断依然如此。尘埃还远未落定。 此次魔力象限从7个维度,来衡量16个入选企业,最后围绕着状态监控、设备预测分析和互联资产进行评分。整个分值是按照5分计算的,而所有入选者没有超过3分的。 可以说,所有的入选者都“不及格”。而这样的分数正是新生事物的真实写照吧。

图2:设备预测与资产互联的两个维度评分 许多探索在孜孜不倦地进行之中,春秋无义战,江湖多地盘。一个喧闹的跑马圈地的时代。离群雄确立的战国争霸,似乎依然很远。 此次16个入选者,有13个处于利基市场之中。根据Garnter的定义,大多数情况下,利基选手企业倾向于将其端到端的物联网平台功能,销售给既有的忠诚大客户群(也就是传统锁定的客户),或作为捆绑的“垂直物联网”应用平台或作为托管服务。而在需要将IT、OT和物联网集成在一起的“新客户”面前,由于以前不曾有过合作关系,利基选手很难形成巨大的成功。许多利基选手的一个关键弱点是,尽管与工业企业接触,但主要从事的仍然集中在物联网的“商业”应用。 而三家表现更为出众一些。PTC以其一贯的轻捷好用的技术,充分实现资源整合的日立的Lumada以大数据、BI加上OT的三合一之功力(以及从GE Digital挖走不少人才),连续两

【大数据分析分享系列】商品信息数据分析及展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大数据分析分享系列】 之商品信息数据分析及展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智能化数据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潍坊物价信息数据分析及展现 目录 背景: (1) 实现过程: (1) 一、数据获取 (2) 数据来源: (2) 获取方式: (2) 1.使用Excel工具抓取 (2) 2.使用RCurl爬虫 (2) 二、数据展现 (3) 展现方式: (3) 展现内容: (3) 1.价格分析 (3) ①价格走势: (3)

②价格对比: (3) ③全国商品价格 (4) 2.居民消费指数 (6) ①同比环比 (6) ②CPI比例 (7) ③各省月度CPI (8) 3.商品流通情况 (9) 4.各农作物主要产地 (10) 5.价格预测 (11) 三、数据预测 (12) 不足与展望: (19)

背景: 商品价格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农产品价格波动不仅会对农民收入和农民生产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更关乎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经常看新闻看到农民辛苦了一个季度的农作物全都烂在地里,因为价格太低廉,或者没有销路。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信息公开显得尤为重要。价格监测和预测是维持物价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商品价格、产量、以及销路、销量等数据公开,建立产品价格分析、监测、预测平台可以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生产调控、决策分析的依据,成为农门种植的依据,避免盲目种植。国家也有譬如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等等政策但是数据实时公开,友好的向全国人民展示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现过程: 针对从价格信息网抓取来的数据利用eclipse工作平台开发出了商品信息数据分析及展现系统,实现了价格展示、价格分析、价格预测、居民消费指数分析、商品流通情况以及作物主要产地及产量的展示。价格分析包括价格走势、价格对比(市场之间对比)、价格展示(各省对比)。价格预测最后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神经网络算法做了初步短期价格预测。居民消费指数CPI作为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主要包括同比环比及其涨跌情况、CPI构成比例以及各省月度CPI展示等。 分析结果以带有时间轴的折线图、柱状图、地图热力图、饼状图形式展示,界面美观,和用户交互性强,简单易懂。

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把握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战略机遇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 年 10 月 30 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促进实 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 策与智能控制,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正成为领军企业竞争的新赛道、全球产业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作为工业互联网三大要素,工业互 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对于振兴我国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本质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 建立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标准化、软件化、复用化,不断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

造业新生态。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四个定位: 第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传统工业云平台的迭代升级。 从工业云平台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演进包括成本驱动导向、集成应用导向、能力交易导向、创新引领导向、生态构建导向五个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传统工业云平台的软件工具共享、业务系统集成基础上,叠加了制造能力开放、知识经验复用与开发者集聚的功能,大幅提升工业知识生产、传播、利用效率,形成海量开放 APP 应用与工业用户之间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生态体系。第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将打破原有封闭、隔离又固化的工业系统,扁平、灵活而高效的组织架构将成为新工业体系的基本形态。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高效的设备集成模块、强大的数据处理引擎、开放的开发环境工具、组件化的工业知识微服务,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与部署,发挥着类似于微软Windows、谷歌 Android 系统和苹果 iOS 系统的重要作用,支撑构建了基于软件定义的高度灵活与智能的工业体系。第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资源集聚共享的有效载体。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信息流、资金流、人才创意、制造工具和制造能力在云端汇聚,将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第三方开发者等主体在云端集聚,将数据科学、工业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在云端融合,推动资源、主体、知识集聚共享,形成社会化的协同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

数据中心产品介绍

(大)数据中心 1系统概述 **公司,秉承“致力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让人们生活更美好,工作更轻松”的使命,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主线,依托规则引擎技术、数据ETL技术、大数据挖掘等技术,结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构建行业内的数据中心乃至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应用系统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融合及统一组织管理;将各行业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统一标准的质检、分类转换和关联,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实现各级应用系统之间数据访问、共享和交换;支持流程化动态建模、应用模型及应用系统快速搭建,满足各应用系统对应用模型、辅助决策模型及灵活多变的业务模型的需求。 技术优势: 跨GIS平台开发框架 基于云平台构建 规则引擎技术 数据ETL技术 流程化动态建模 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一体化挖掘 2系统应用场景 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各行业应用系统越来越多,但这些应用系统都处于孤立运行状态,数据管理分散,“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应用之间难以进行数据的交换与资源的共享。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业务的丰富,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多、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共享需求日益增加,急需建设数据中心来满足以下业务应用场景的需求: (1)对数据进行统一标准质检和管理

(2)实现应用系统中数据的整合梳理 (3)实现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 (4)实现应用系统之间数据资源交换共享 (5)快速搭建应用模板响应业务需求 (6)挖掘数据价值进行辅助决策分析 3系统架构 基础层: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层采用虚拟化及资源池技术,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及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化,在资源池中进行管理。 平台层:基于跨平台开发框架及分布式存储与索引、并行式计算架构构建高性能云GIS平台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管理及共享。 数据层:将空间数据(矢量、影像、三维等)及非空间数据(表、文档、视频等)在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整合及数据管理。主要构件系统有规则引擎管理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