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5.1.2第2课时 酶的特性

一、酶的特性

1.酶的特性及验证实验 (1)酶的高效性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很多,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 (2)酶的专一性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脲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不起作用。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只能使酶活性降低,不会使酶失活。 特别提醒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点

(1)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 (2)不为化学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本身不被消耗。

(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缩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 2.酶特性的验证实验 (1)酶高效性的实验分析

实验组:底物+生物催化剂(酶)→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对照组:底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

①?????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

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底物+相同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②?????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底物+另一酶液―

―→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③实例:实验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归纳总结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相关曲线的解读

例1 下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的酶的一个特性和a 、b 、c 最可能的物质依次是( )

A .高效性 蛋白酶 蛋白质 多肽

B .专一性 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C .专一性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

D .高效性 脂肪酶

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 B

解析 图示酶促反应表明,a 在反应前后形态结构未改变,是酶分子,b 是底物,c 是产物。a 与b 特异性结合后,在a 的作用下,大分子b 分解为含2个结构单元的小分子,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对照四个选项,淀粉是多糖,麦芽糖是二糖,符合图示现象,B 项正确。

例2 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中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 .乙中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的变化示意曲线

C .若乙中的实线表示Fe 3+

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 .图丙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底物浓度充足时,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甲中虚线反应速率加快,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同时酶的催化效率高,故乙中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生成物量的

变化示意曲线;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乙中实线表示Fe 3+

的催化效率,则虚线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酶促反应开始时底物浓度高,反应快,后来底物逐渐被分解,反应速率降低,则图丙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酶活性的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2.探究酶活性的适宜条件 思路:

?

????

底物+t 1(或pH

1)+酶液

底物+t 2

(或pH 2

)+酶液 ? ? ?

底物+t n

(或pH n

)+酶液――→检测

底物分解速率或剩余量

实例:

(1)温度

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在一

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

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

高而下降。

(2)pH

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大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最适pH。偏离

该pH,不论升高还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都会下降。

例3下列有关“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

是()

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则pH是自变量,过氧

化氢分解速率是无关变量

B.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新鲜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反应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淀粉与淀粉酶两溶液混合后再调温度

D.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 D

解析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则pH是自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A项错误;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新鲜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反应,因为过氧化氢本身的分解就受温度的影响,B项错误;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先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在各自所需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再混合,C项错误;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斐林试剂需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才会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D项正确。

易错警示(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定要让反应物和酶在各自所需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再进行混合。

(2)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检测的试剂不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因为斐林试剂需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才会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用H2O2作反应物,因为H2O2遇热会分解,氧气的产生速率增加并不能反映酶的活性增大。

例4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左右

B .当pH 为8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 .随pH 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随之变化

D .当pH 为任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温度约为35 ℃、pH 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相对较快,温度约为35 ℃、pH 大于或小于8时,酶促反应速率均下降,所以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 为8;当pH 为8时,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不同,此时温度为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pH 的升高或降低,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35 ℃左右;但当pH 过高或过低时,酶变性失活,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可能相同,此时温度已不再是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思维启迪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作用实质

?

????

?

???

?

温度 pH 抑制剂或激活剂――→影响

酶活性

?

????酶浓度

底物浓度――→影响

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

1.下列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且受温度和pH 的影响( )

(2)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 (3)由于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没改变,所以酶具有高效性( ) (4)高温、低温、强碱、强酸都会使酶失活( )

(5)pH 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实验材料不选择淀粉,原因是酸能促进淀粉水解( ) (6)探究酶的最适pH ,需要在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 ) 答案 (1)√ (2)√ (3)× (4)× (5)√ (6)√

4.如图是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曲线,其中1、2、3代表的反应条件是( )

A .无机催化剂 酶 未加催化剂

B .酶 无机催化剂 未加催化剂

C .未加催化剂 酶 无机催化剂

D .酶 未加催化剂 无机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 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更快达到平衡点,其中酶的催化效果更显著,故B 项正确。

5.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H 2O 2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结果反映,在b、c所对应的H2O2浓度范围内,H2O2溶液浓度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若温度升高10 ℃,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实验3的结果显示,H2O2酶的最适pH为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催化剂的种类、H2O2浓度和pH(2)不影响酶的数量有限(3)减小增大(4)e 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解析(1)分析曲线图可知,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浓度、pH。

(2)由实验2曲线图可知,在bc段,O2的产生速率不随H2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能是因为酶的数量有限。(3)已知实验1是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的,若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将会降低,加Fe3+的催化反应速率会变大;(4)由实验3曲线可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e,当pH值过大或过小时,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的活性永久丧失。

酶的本质和特性

酶 一、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特殊蛋白质。按其组成的不同,将酶分成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两大类。例如,大多数水解酶属单纯由蛋白质组成的酶; 黄素单核苷酸酶则属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的结合蛋白酶。结合蛋白质中的酶蛋白为蛋白质部分,辅助因子为非蛋白质部分,两者结合成全酶,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 二、酶的形态结构 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按照酶的化学组成可将酶分为单纯酶和复合酶两类。 单纯酶分子中只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 结合酶分子中则除了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还有非蛋白成分,如金属离子、铁卟啉或含B 族维生素的小分子有机物。结合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统称为辅助因子(cofactor),两者一起组成全酶;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如果两者分开则酶活力消失。非蛋白质部分如铁卟啉或含B族维生素的化合物若与酶蛋白以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基(prosthetic group),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不能使它们与酶蛋白分开;反之两者以非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酶(coenzyme),可用上述方法把两者分开。辅助因子有两大类,一类是金属离子,且常为辅基,起传递电子的作用;另一类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起传递氢原子、电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作用。 结合酶中的金属离子有多方面功能,它们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有的可能在稳定酶分子的构象上起作用;有的可能作为桥梁使酶与底物相连接。辅酶与辅基在催化反应中作为氢(H+和e)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起传递氢或化学基团的作用。体内酶的种类很多,但酶的辅助因子种类并不多,常见到几种酶均用某种相同的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的例子,同样的情况亦见于辅酶与辅基,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均以NAD+作为辅酶。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决定于酶蛋白部分,而辅酶与辅基的作用是参与具体的反应过程中氢(H+和e)及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运载。 酶属生物大分子,分子质量至少在1万以上,大的可达百万。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酶所催化的反应物即底物(substrate),却大多为小分物质它们的分子质量比酶要小几个数量级。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只是酶分子中的很小部分,酶蛋白的大部分氨基酸残基并不与底物接触。组成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存在不同的功能基团,如-NH2。-COOH、-SH、-OH和咪唑基等,它们来自酶分子多肽链的不同部位。有的基团在与底物结合时起结合基团(binding group)的作用,有的在催化反应中起催化基团(catalytic group)的作用。但有的基团既在结合中起作用,又在催化中起作用,所以常将活性部位的功能基团统称为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它们通过多肽链的盘曲折叠,组成一个在酶分子表面、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孔穴或裂隙,以容纳进入的底物与之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这个区域即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而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功能集团则在形成并维持酶的空间构象上也是必需的,故称为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对需要辅助因子的酶来说,辅助因子也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实际上决定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催化基团及其空间结构。

优质课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宗健康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内消化酶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特别是细节问题:如底物的选择、指示剂的运用等,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路 酶的特性这一节的教学,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酶的催化作用做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所以本节课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亲历”。通过钻研教材,我挖掘了较多的探究内容,对于酶的专一性,课本是以呈现的方式给出,为了使学生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我设计了专一性探究实验。 我的设计思想就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

酶的特性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阐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2.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基础感知】 一、酶的特性 1.酶的特性及验证实验 (1)酶的高效性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比 高很多,大约是 的107~1013倍。 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 (2)酶的专一性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 分解。脲酶除了催化 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不起作用。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 的条件下进行的。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 。低温只能使酶活性降低,不会使酶失活。 特别提醒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点 (1)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 (2)不为化学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本身不被消耗。 (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缩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 2.酶特性的验证实验 (1)酶高效性的实验分析 实验组:底物+ →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对照组:底物+ →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 ①? ????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 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底物+相同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②? ????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底物+另一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③实例:实验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①效率更高;率,不改变生成物的量 ①率比未加酶时明显加快,A 入酶同,说明酶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酶活性的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 。 2.探究酶活性的适宜条件 思路: ? ????底物+t 1(或pH 1)+酶液底物+t 2(或pH 2)+酶液 ? ? ? 底物+t n (或pH n )+酶液――→检测 底物分解速率或剩余量 实例: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第2节一.教材版本及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二.内容分析酶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多项生物化学反应的联系纽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由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这些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因此,本节内容即酶的三个特性是本章的基础。即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酶的特性;理解酶特性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酶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四.教学重点酶的特性和实质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五.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设计,实践,主动探究酶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影响

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六.多媒体及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仪、powerpoint课件;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卫生香、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快、碘液、斐林试剂。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适当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结束 开始 新课导入 酶的特性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回忆推理 教师指导 各代表组介绍实验方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酶的特性习题

上学期高一生物限时练习 命题人:做题人:满分:90分时间:45分钟201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人体和高等植物体内,pH由5上升到12的过程中,酶的催化速率将()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C?不断下降 D ?先降后升 2?进入冬眠的动物体,代谢极为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 A、体内酶活性降低 B、气温低 C、进食少 D、消耗能量少 3 ?下图纵轴为生成物量,横轴为反应时间,其中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 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图是(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5.在唾液淀粉酶在催化淀粉水解的试验中,将唾液稀释果 一样,这表明酶具有() A.专一性B高效性 C多样性D稳定性 6?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将() A.继续催化淀粉水解 B.停止催化淀粉水解 C.自身被其他酶催化水解 D.受胃液保护不被水解 7.将乳清蛋白、淀粉、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容器,调节PH=2, 保存于37E C曲线C D曲线D 10倍与用唾液原液的效4.有一种酶催化反应P+ Q—R。下图中实线表示在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进程。在t1 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图中表示此反应进行过程的曲线是 P、Q、R的浓度)

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8.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沉淀就能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沉淀是氨基酸 9?向蔗糖滞液中注入适量的新鲜a 一淀粉酶溶液,放在60C下保温5 min,然后用斐林试剂检测发现() A.生成了砖红色沉淀 B.混合溶液变成了紫色 C.混合溶液的颜色不变 D ?生成了橘红色的小颗粒 10.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除去细胞壁 () A蛋白酶B盐酸C纤维素酶D淀粉酶 11分别用0C和100C的温度处理某种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 () A经过0C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经过100C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经过0C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能够恢复 D经过100 °C处理的酶被水解成氨基酸 12?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破坏了蛋白质的() A全部肽键B空间结构C氨基酸D双螺旋结构 13、将可溶性淀粉酶溶液与某液体混合后,再分别滴加适量的新鲜淀粉溶液,在适宜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再滴入碘液不变蓝,该液体是() A.蒸馏水 B.、盐酸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浓石灰水 14?根据下图依次指出每一图形最可能代表了什么因素对酶的作用的影响。曲线中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横坐标表示影响因素。则a、b、c、d四曲线分别表示 ①酶浓度②底物的浓度③温度④pH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15.人在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 B.食物残渣不能排出 C?体温超过37C,消化酶的活性下降D.胃没有排空 16.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最后阶段,加碘液不变蓝的试管是() A. 37C温水中放置的试管 B.沸水中放置的试管 C.冰块中放置的试管 D. A、B、C三项均可

2021-2022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堂练 新人教版必

2021-2022年高中生物第5章第1节第2课时酶的特性创新演练大 冲关课堂练新人教版必修1 1.(xx·海南高考)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解析: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酶活性与所处的环境改变有关;酶分子在催化反应的前后结构不变;酶结构改变可影响其活性或丧失活性。 答案:C 2.纺织工业上的褪浆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NaOH 7克/升~9克/升,在70~80 ℃条件下作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50%~60%;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100%,这一事实说明( ) A.酶具有多样性B.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专一性D.酶具有溶解性 解析:由题意可知,少量淀粉酶比NaOH褪浆所用时间短得多,褪浆率高得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B 3.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1 min内使多个过氧化氢分子水解成水和氧,相当于Fe3+催化速度的109倍,但对糖的水解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分别具有( )[ A.高效性;稳定性B.高效性;专一性 C.多样性;稳定性D.高效性;多样性 解析:由题意可知,一分子过氧化氢酶在短时间内就能使多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水和O2,且催化速度相当于Fe+3的109倍,表明了酶具有高效性;但过氧化氢酶对糖的水解不起作用,说明了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答案:B 4.下面是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酶活性受pH影响,在最适pH时,酶活性最高,pH过低或过高,酶分子结构受到破坏,酶活性丧失,不可恢复;在最适pH范围内,酶活性随pH增大而增加,超过了最适pH,酶活性随pH增大而降低。 答案:A 5.将胃蛋白酶溶液的pH值由1.5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纵坐

实验1 酶的特性

实验1 酶的特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H、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2、加深对酶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酶的特点之一对环境酸碱度敏感,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pH值称为酶的最适pH值,一般酶的最适pH值在4~8之间;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大多数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有些酶的干燥制剂,虽加热到100℃其活性无明显变化,但在100℃的溶液中却很快的完全失活;低温能降低或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酶失活。 淀粉与各级糊精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在不同pH、温度以及激活剂、抑制剂存在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水解活力的高低可通过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颜色的不同来判断。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恒温水浴锅、pH试纸等 2、试剂: 新配制的溶于0.3%NaCl的0.5%淀粉溶液; 0.2mol/L Na 2HPO 4 溶液、0.1mol/L柠檬酸溶液 KI-碘溶液:将碘化钾20克及碘10克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3、材料:唾液淀粉酶溶液:用矿泉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矿泉水,半分钟后流入量筒并稀释200倍(稀释倍数可调节),混匀备用。 四、实验步骤 1.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最适温度测定 温度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取试管5支,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 摇匀,将2号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1号试管放入冰水中,3号管放入沸水浴。用KI-碘溶液检验各管内淀粉被水解的程度。记录水解时间。

2.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1)反应时间的确定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0.5%淀粉液(0.3%氯化钠)和2滴KI-I溶液,加入1ml唾液淀粉酶,37℃保温,记录颜色褪去的时间。 然后按下表所列的次序操作: 摇匀后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检测淀粉水解程度,并测定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按照第(1)步试管的保温时间保温后将各管迅速取出,并立即加入KI-碘溶液1滴。观察各管呈现的颜色,观察pH对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pH。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pH值、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六、思考题 1. 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有何实践意义? 2. 什么是酶的最适pH?它是否是一个常数?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种性质对于选择测定酶活力的条件有什么意义?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1节 第2课时酶的特性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节第2课时酶的特性 1.(海南高考)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B.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C.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 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解析:选B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下降,而酶促反应的活化能是不会降低的。酶应保存在低温环境下。高温、强酸、强碱都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2.纺织工业上的褪浆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NaOH 7克/升~9克/升,在70 ℃~80 ℃条件下作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50%~60%;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100%,这一事实说明( ) A.酶具有多样性B.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具有溶解性 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少量淀粉酶比NaOH褪浆所用时间短得多,褪浆率高得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下列关于酶催化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率,抑制酶的活性 B.高温激发酶的活性,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可以持续上升 D.增加酶的物质量,酶促反应的产物量随之增加 解析:选A 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率,从而抑制酶的活性;温度过高使酶失活,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还受酶浓度的影响。 4.下面是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酶活性受pH的影响,在最适pH时,酶活性最高,pH过低或过高,酶分子结构受到破坏,酶活性丧失,不可恢复;在最适pH范围内,酶活性随pH增大而增加,超过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必修1学案:第5章第1节第2课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含解析

第2课时 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2.实验: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生命观念——建立模型:通过建立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数学模型,理解影响的规律和实质。2.科学探究——实验思路及设计:合理设计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规范实施实验,探究影响的规律。 1.酶的高效性 (1)含义: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酶的专一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锁钥模型: 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酶催化的底物,E和F表示催化后的产物,而C和D则表示不能被该酶催化的物质。 (3)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如图1): ①ab段表示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b点时,酶活性最高,此点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bc段表示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减弱。

②a点时酶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③c点时酶活性丧失,其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如图2): ①de段表示随pH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e点时,酶活性最高,此点所对应的pH为最适pH;ef段表示随pH升高,酶活性逐渐减弱。 ②d点和f点时酶活性丧失,其原因是过酸、过碱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高温、低温都使酶活性降低,二者的作用实质不同。() 3.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的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逐渐增强。() 4.如果以淀粉为底物,以淀粉酶为催化剂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则酶促反应的速率既可以用淀粉的分解速率表示,也可以用淀粉水解产物的生成速率表示。() 5.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实验材料不选择淀粉,原因是酸能促进淀粉水解。 () 6.探究酶的最适pH,需要在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 提示:1.√ 2.√ 3.×胃蛋白酶在pH为10时,空间结构已遭到破坏,因此降低pH不会使胃蛋白酶的活性再增强。 4.√ 5.√ 6.√ 酶的特性及相关实验的分析 1.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 (1)实验原理 ①淀粉、蔗糖均为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秦丽林 一、课前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②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后述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3.课时分配: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条件的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进行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难点: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第2课时酶的特性 一、酶的特性 1.酶的高效性 (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很多,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 2.酶的专一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脲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不起作用。 (2)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只能使酶活性降低,不会使酶失活。 (1)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2)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大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最适pH。偏离该pH,不论升高还是降低,

酶促反应速率都会下降。 (1)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且受温度和pH的影响() (2)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3)由于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没改变,所以酶具有高效性() (4)高温、低温、强碱、强酸都会使酶失活() 答案(1)√(2)√(3)×(4)×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但淀粉水解后会生成麦芽糖,蔗糖水解后会产生葡萄糖和果糖,它们都是还原糖。下表为比较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催化作用实验,请分析: 试管编号 1 2 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 蔗糖溶液- 2 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 mL 2 mL 60 ℃水浴保温5 min 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2 mL 2 mL 沸水浴煮沸1 min 实验现象有砖红色沉淀没有砖红色沉淀 (1)1号试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什么?你能从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提示1号试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了还原糖,淀粉被水解,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被水解。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2)上述实验中能否使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试剂? 提示不能,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而蔗糖无论是否被水解都不会使碘液变色。 (3)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本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你还有其他设计思路吗? 提示自变量:底物的种类;因变量:底物是否被淀粉酶水解。 本实验设计思路:探究同一种酶是否能催化不同底物水解。 另一种设计思路:探究不同种类的酶能否催化同一种底物水解。

酶的特性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 一、课程类型:理论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 PPT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2min 导入师:各位同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酶的本质用一定 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在座的还记得酶的本质是什么吗? 生: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师:对,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上课都很认真,课后也有复习。 既然大家对酶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酶对我们来说,是不 是只是一个生物名词?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一个非常 重要的角色呢?请大家想想,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 生:加酶洗衣粉、洗涤剂 师:对!酶呢可以运用在洗衣粉、洗涤剂,乳制品,酿酒,纺织等 等方面上。也就是说,酶的种类多样,应用也多样。那既然它 有这么广泛的运用,这肯定与它自身的特性是有联系的。那我 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教案设计fiona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二、酶的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②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 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后述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教学设计思路】 在“pH、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过程中,利用预设的一些思考性 问题及学生之间的即时自评,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引导与控制。这一处理策略至关重要,关系着探究过程的成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学生实验过程中,还会因诸如试剂的用量、量筒与试管的洗涤、滴管的混用等许多原因,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对此,教师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预设,以便帮助学生迅速合理地找出原因。 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实施过程中,有长达十多分钟的保温时间,为了充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穿插进行已建构知识的应用练习。 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时,可能会提出许多合理的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一一进行课堂探究,但又不能扼制学生的质疑精神,为此,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条件的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进行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难点: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酶的特性

我觉得培训内容可以分科目学习,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因为学生群体不一样,学生的文化水平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另外也可以放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给培训教师学习,案例可以分不同的科目,这样培训会更有针对性。 对于培训导学来说,我也觉得可以多几名导学老师,一个导学老师有时忙不过来,不能及时给学员回复,并且我建议导学老师也要分科目,因为不同科目的老师真的很难去辅导和提出更好的建议。 我觉得培训平台有些功能也不完善,比如我们在WORD文档下来的一些贴,有时复制到平台上,粘贴不了,这样又要重复输一次。 酶的特性 教学设计:黄小洁【版本信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内容。 【教学设计】 概念图展示设计过程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一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2.教学目标

①需构建的概念体系:能区别化学催化剂与生物催化剂;能说出酶的本质;能列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能阐明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②需发展的思维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寻求答案和评价同伴设计实验方案;借助目标分析法学习如何获取信息;借助三维分析和换位思考法学会交流。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科间知识迁移:在高一化学中学过有关催化剂的特点及作用,在化学实验中对其有感性认识。本学科的知识及能力方面:通过前面半学期的生物实验课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培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一系列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经过生物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我校正实施“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教学改革,在学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能得到很多的自主表达的机会,表达能力较好。并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学生还能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激发思维和整理知识。 存在的困难: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有涉及到酶的应用经历或现象,但不知其本质与酶有关,更不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难点: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 酶的特性1

酶的特性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酶的特性按下表进行实验操作,结果发现试管2比试管1产生的气泡明显多。该实验可以说明 试管 操作顺序具体操作 1 2 ①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2 ml 2 ml 滴加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 ② 2滴— 溶液 滴加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 —2滴 ③ 液 A.酶具有多样性B.酶具有催化性 C.酶具有专一性D.酶具有高效性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表中实验自变量为催化剂种类的不同,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试管2比试管1产生的气泡明显多,说明酶催化效率远大于FeCl3,具有高效性。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酶的特性含义: (1)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 (2)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1.下列关于酶的专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催化其他类型的化学反应 B.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C.催化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D.二肽酶能催化由不同氨基酸脱水缩合成的二肽的水解 2.请仔细分析图示,判断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表示酶,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底物,均可由酶a催化分解 B.a表示酶,e、f为产物,a也可以催化e、f合成d C.此图所示的过程反映了酶的一种特性——专一性 D.若图中d表示酶,则与其结合的a就是酶催化的底物 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4.如图表示酶促反应,它所反映的酶的一种特性和a、b、c最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B.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C.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5.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要设计实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他们可以选择的材料如下:蛋白质块、蛋白质溶液、蛋白酶液、淀粉酶液、蒸馏水、双缩脲试剂、试管若干、恒温水浴锅、时钟等。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甲选择A、B两组,乙选择C、D两组)。 四组中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酶的特性》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酶的特性》教案 (红安一中李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过程,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同科学实验设计中的设计原则,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学习,感受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形成关心科技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认同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特性 2、教学难点:探究“影响酶的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 2、学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学习 四、教学过程 1、演示实验,激发兴趣 向学生展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导入“生活中的酶”。 2、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呈现“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结果。教师演示实验。 提问:(1)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了酶具有什么功能?

(2)酶和FeCl3相比,哪一个的催化效率更高?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酶具有高效性 3、提供资料,归纳总结 过渡:酶除了具有高效性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 资料一: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 资料二:尿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也不起作用 提问:(1)上述材料能够说明酶具有什么特性? (2)加酶(蛋白酶)洗衣粉一般适用于棉、麻、化纤及混纺等原料的衣服,但不能用于羊毛、兔毛、蚕丝等蛋白质类纤维织物,你能做出解释吗? 教师总结:酶具有专一性 4、发现问题,小组探究 过渡: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那么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呈现资料: 资料一:胃蛋白酶是分布于胃液(pH为0.9~1.5)中的一种消化酶,能够水解蛋白质为多肽。研究发现,当胃蛋白酶流入小肠(小肠液pH为7.6)后便失去其功能。 提问:(1)分析上述资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资料二: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强碱条件下会变性失活,失去其生理功能。 提问:(2)分析上述资料,你能推测pH是如何影响酶活性的吗? (3)如何去证明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4-6人/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讨论、设计“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组员帮忙补充完善,其他学生进行质疑。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完善实验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两组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提问:(1)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结果是一致的吗?你的假设是否成立? (2)你能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以曲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吗? 教师总结: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即酶的催化条件比较温和。

第五章第一节2--酶的特性

第五章第一节2 酶的特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酶的特性 能力目标: 1.进行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学生加强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酶的特性 学习难点:1.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自主预习】【问题导学】 一、酶具有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______________倍(思考:这对细胞有什么意义?) 二、酶具有专一性 补充“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 1.实验原理: a.淀粉(非还原性糖)→麦芽糖(还原性糖) 蔗糖(非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还原性糖) b.还原性糖+_________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____________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点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淀粉→麦芽糖和葡萄糖→砖红色沉淀 ↓碘液↓碘液 变____ 不变____

3.思考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量有 (2)本实验的实验组是,对照组是,(填需要或不需要)进行重复实验。 实验结论: 参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____,其中酶的活性____时的温度,即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逐渐下降,甚至丧失。(低温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________) 探究点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 实验原理: 2. 实验步骤: 思考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量有 2.本实验的实验组是,对照组是,(填需要或不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实验结论: 参考: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活性最强的PH即为该酶的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探究点三某品牌洗衣粉印有以下资料: 可以用于清洗衣物上粘有血渍的棉、麻和化纤织物而不适合洗涤丝织品。 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佳,切勿用60°以上的水。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5.1.2第2课时 酶的特性 一、酶的特性 1.酶的特性及验证实验 (1)酶的高效性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很多,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 (2)酶的专一性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脲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不起作用。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只能使酶活性降低,不会使酶失活。 特别提醒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点 (1)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 (2)不为化学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本身不被消耗。 (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缩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 2.酶特性的验证实验 (1)酶高效性的实验分析 实验组:底物+生物催化剂(酶)→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对照组:底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 ①?????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 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底物+相同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②?????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底物+另一酶液― ―→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③实例:实验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归纳总结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相关曲线的解读

例1 下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的酶的一个特性和a 、b 、c 最可能的物质依次是( ) A .高效性 蛋白酶 蛋白质 多肽 B .专一性 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C .专一性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 D .高效性 脂肪酶 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 B 解析 图示酶促反应表明,a 在反应前后形态结构未改变,是酶分子,b 是底物,c 是产物。a 与b 特异性结合后,在a 的作用下,大分子b 分解为含2个结构单元的小分子,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对照四个选项,淀粉是多糖,麦芽糖是二糖,符合图示现象,B 项正确。 例2 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中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 .乙中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的变化示意曲线 C .若乙中的实线表示Fe 3+ 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 .图丙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底物浓度充足时,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甲中虚线反应速率加快,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同时酶的催化效率高,故乙中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生成物量的 变化示意曲线;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乙中实线表示Fe 3+ 的催化效率,则虚线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酶促反应开始时底物浓度高,反应快,后来底物逐渐被分解,反应速率降低,则图丙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酶活性的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2.探究酶活性的适宜条件 思路: ? ???? 底物+t 1(或pH 1)+酶液 底物+t 2 (或pH 2 )+酶液 ? ? ? 底物+t n (或pH n )+酶液――→检测 底物分解速率或剩余量 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