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关注“三农”问题破解发展难题

关注“三农”问题破解发展难题

【热点扫描】

习近平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农业生态环境受损,耕地、淡水等资源紧张。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

2.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具有重要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是影响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3.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4.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二、《政治生活》角度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2.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履行其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3.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解决三农问题要加快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三、《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是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需求的需要。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才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解决三农问题,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需要广大农民群众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起来。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各异,区域性特征明显,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处于重要位置。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针对训练】1、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推进“幸福西宁”建设作出贡献,西宁市努力建设“村富、家美、人和、民乐”的新农村,下列有利于实现“村富、家美、人和、民乐”的新农村建设的举措有()①加大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力度②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③实施农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④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 福建省某村农业科技先行,实施“一花(桂花)一果(枇杷)”项目,成立专业合作社,开通网上交易平台,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下列选项不体现该村做法的是()

A.借力科技扶持,整合资源优势

B.降低商品价格,确定竞争方向

C.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

D.转变发展方式,拓宽经营渠道

3.为打造美丽乡村,H 村村民自发组织起环境卫生协会。加入协会的村民必须签订入会承诺书,会员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保证门前包卫生、包绿化和包积雪“三包”达标,并实行会员积分制,考核组和协会成员每月对会员责任区进行不定期抽检。该协会的成立()

①扩大了广大村民的民主监督权②创新了村民民主管理的方式③进一步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内容④有利于提高村民的

主人翁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关于城乡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因为()A.矛盾及其对

立的双方不可能转化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不能解决C.矛盾越多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D.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5.专家表示,改革中国户籍制度可以促进潜在经济增长,对社会公平正义也是极大的推动。这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决定作用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

D.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地因时而异

6.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传统村落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不足5 000 个,传统村落遭破坏状况日益严重。

材料二据福州晚报报道9 月27 日,《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提交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传统村落保护将有法可依。

材料三专家们认为,建设美丽乡村会遇到诸多现实性的棘手问题,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

优化精致性的农业生产资源调配,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从而加快精致农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品质。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政治生活,谈谈政府应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答案

【针对训练】

1.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应选 D 。

2. B 【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 B 不体现该村的做法。

3.C 【解析】①③不符合题意。

4. D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应选 D 。A 、B 、C 表述错误。

5.B 【解析】专家的话强调的是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故

应选 符合题意。 6.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情。

② 继承与发展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发展要以继承为前提。 传统村落承载着乡村文化, 统村落蕴含的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建设。

③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有利于人们在美丽乡村建 设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传统村落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 全面

B 。其他选项均不

建设美丽乡村要在对传

发展。

(2)①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宏观调控,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社会管理,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②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对农民进行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③政府应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答政治职能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可)

【解析】第(1)问属于意义类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关键词是“传统村落”,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或作用等角度解答。第(2)问属于措施类,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主体是政府。可以从政府的职

能等角度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