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

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
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

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

体检结果显示患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比率显著升高。剖析其原因就可发现,上述疾病的发生,除与职业特点、饮食习惯有关外,还与相当一部分不能安排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直接相关。因此,要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必须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1.合理的运动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体能。

(1)健美作用;(2)提高适应能力;(3)改善人与社会的联系;(4)改进人的个性;(5)保持身体的灵活性;(6)延缓衰老过程;(7)放松身心,解除紧张情绪;(8)有助于控制情绪;(9)有利于保持情感的稳定;(10)可以得到良好的睡眠;(11)能更好地适应和应付工作和生活中的紧张局面;(12)提高工作效率;(13)使人能从疲劳中尽快地解脱出来;(14)调节改善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15)重新调整全身的血液循环;(16)改善全身的氧气供应;(17)保持全身肌肉的体积和重量;(18)减轻女性月经期的痛苦;(19)有益于女性分娩过程;(20)给大脑提供更多的血液;(21)预防冠心病、心脏病、癌症和关节炎;(22)调节和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23)加强心肌的力量,保持动脉的弹性和活力;(24)调节血压;(25)缩短血液凝固的时间;(26)增加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血容量;(27)促进有规律的肠蠕动,防止便秘;(28)加快从疾病和伤痛中恢复;(29)有助于自救(预防意外事故和

外伤);(30)调节消化机能,有效地控制饮食和体重;(31)帮助消化;(32)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33)减少皮肤感染;(34)改善性生活;(35)提高内分泌功能。

对于我们来说,以上35项有益之处都是十分需要的,适量的、科学的运动可以提高健康水平。

“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健身养生的传统观点。几千年来,运动一直是中华民族健身防病传统的手段,例如,道家有华佗的“五禽戏”、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胎息经、八段锦、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术,主张以养气为主。佛家有达摩易筋经、天竺国按摩法、心意拳、罗汉十八手、少林拳、禅密功一类的健身术,特点在于禅定修心,采取各种手段活动筋骨,疏通血脉。

除此,传统的健身运动还有很多,运动量较小的如散步、郊游、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子、保健球等;运动量适中的如跳绳、登高、跑马、抖空竹、射箭、举石锁等。

还有独具特色的气功保健,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

适量、合理、科学的锻炼是促进和保持身体健康最简单的方法,目前国际上推崇的运动方式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一种增强人体吸入、输送并使用氧气的耐久运动,即在运动时,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80%)以下。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大致与消耗的氧气相等,这类运动的特点是运动的强度低,有一定的节奏,持续的时间长,方便易行也很自然,比较适合我们。

有氧运动的方式如:慢跑、健身步、球类运动、游泳、滑冰、登山、体操、跳舞、骑自行车、太极拳、舞剑等。

有氧运动有以下优点:

(1)增加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肺活量和血液总量都会得到提高;(2)改善心脏的功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心脏病的发生;(3)通过不断的运动刺激,防止骨骼中钙质流失,预防骨质疏松症;(4)有效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配合以营养调节,是最理想的减肥方法;(5)增强肠胃蠕动,加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泄;(6)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致癌因素对机体的侵袭;(7)有效改善人的精神状态,使人快乐轻松。

2.有氧运动的几种方式。

(1)步行。步行就是走路,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步行作为一种全身运动,可以达到积极休息和轻微锻炼的目的,对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步行能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步行时由于腹部的肌肉收缩、呼吸加深、膈肌运动加强,使胃肠蠕动增强,从

而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步行还能使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一倍,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步行分为散步、健身步、远足。

①散步。步行的速度在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散步时身体自然放松,抬头,步伐轻盈、均匀。

②健身步。健身步有一定的步幅、速度、距离的要求,不同于散步和慢跑。其步幅比一般步行要大,上身正直,两臂前后摆动自然,并与走步的节拍配合,呼吸深缓,意念集中,速度逐渐加快,距离逐渐加长。每天走5000~6000米左右,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40次以下。

每天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腰部和下肢关节。结束时要逐渐减速,不要马上坐下来,应调整呼吸,充分放松,做几节伸展操,使脉搏尽快恢复。健身步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晚上应在睡前1~1.5小时前进行。

③远足。远足是长距离的步行,可以从短程开始,而后逐渐加长距离,需要一定时间练习和适应,远足期间可以适当休息,以短时间休息可以恢复疲劳为度,逐渐加长距离。

(2)跑步。有人把跑步称为“心脏健康之路”。跑步是项全身运动,跑步时氧的需求量增加,呼吸加深,因而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跑步使肌肉紧张活动,使血液循环加强,流经冠状动脉的血量成倍地增加,从而使心肌获得较多的氧气和养料。长时间跑步,心肌发达、力量增强、搏出血量增加,休息时心率减慢,“心力

《物体的运动方式》

12、《物体的运动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3.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玩入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是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等简单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研究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并画在黑板上。 木块——移动 纸风车——转动 易拉罐——滚动 单摆——摆动 5.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下落的雨滴、跷跷板、转椅、水车、锯木头、火车在直直的轨道上行驶、开启的电风扇、滑滑梯、被反复按动的键盘、玩漫步机等。 (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三)拓展活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运动时存在着多种运动方式?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晨跑的最佳时间根据季节而定

晨跑的最佳时间根据季节而定,一般是太阳刚露脸的时候最佳,冬季一般是7点左右。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都选择晨练来增强免疫力。但室外健身不是越早越好,有关健康专家建议:冬季室外健身适宜在日出后进行。 冬季日出前的地面温度较低,清晨空气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含量较高。另外,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铅等有害污染物质也聚于地面,人们若早起锻炼,就会吸入很多的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咽喉炎等疾患,危害身体健康。 晨跑图片(4张) 冬季健身,应该在10时左右为宜。这时太阳出来后晒到地面,使大气开始上下对流,污染的空气向高空扩散,对人体的侵害会减小。另外,冬季晨间气温较低,要到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才会慢慢缓解。 一周最好运动3--5次。 尽量选择室外氧气充足的地方锻炼。冬季天冷,很多人喜欢到健身房、游泳馆等室内场所锻炼。冬季空气质量本来较差,室内人多的地方就更差,如果不是专业训练,最好选择合适的时间,到室外氧气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在室外跑步时尽量选择人流车流少、通风、空气好的公园小径、学校操场等地方,而且最好是泥地、草地等有弹性的地面。 饮食习惯 晨跑之前不能吃早餐,因为食物进入胃中需要进行消化这个阶段,吃了早餐之后进行晨跑全身的血会集中在四肢,在胃部的血几乎为零,这样就只有胃壁与胃中的食物直接磨擦,

到时在晨跑中会出现胃痛症状,长期如此会胃炎甚至会出现胃溃疡的。(如果想要达到减肥效果,那么你必须在晨跑中跑足40分钟以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否则只会事必其反。)早餐最好是一杯牛奶加一个水果。注意晨炼前的饮水。饮水时一般以喝一杯250CC左右的凉开水最好,水温大体在15℃左右为宜。这样,夏天能降温解渴,冬天也不致因水冷而刺激口腔和肠胃。喝水时要稍缓慢,以不感到胃胀为宜。饮后10分左右即可参加晨练。 晨跑结束后需要休息15—30分种才可以进食早餐,早餐要保证好,一般选择清淡且比较营养的食品,如豆浆,鸡蛋,馒头,水果。 俗话说的“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早饭后要进行一天的活动,所以一定要保证营养;由于白天进行的体力、脑力劳动消耗量较大,中午一定要吃饱;晚饭后要休息,消化量减少,可以适当少吃。 进餐后:这时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部,以帮助食物消化及吸收。此时运动会妨碍食物消化,时间一长会导致肠胃系统的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饭后最好静坐或半卧30~45分钟后运动。 饮酒后:酒精吸收到血液中,进入脑心、肝等器官。此时运动将加重这些器官的负担。同餐后运动相比,酒后运动对人体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 准备活动 忌不做准备运动。在体育锻炼前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跑前轻压腿,做做下蹲,可以让心脏和肌肉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一开始走几步,然后快走、小跑,最后正式开始跑,也能有效热身。对安全有效地锻炼身体有好处。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体因受寒冷的刺激而便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延展性明显降低,全身关节的灵活性也较夏秋季节差得多。锻炼前不做准备运动,则易引起肌肉、韧带拉伤或关节扭伤,致使锻炼不能正常进行。锻炼前,身体各部位、各系统的有关区域都处于安静和抵制状态,准备运动就使人体各部位、各系统,从静止、抵制状态逐步过渡到兴奋、紧张状态,从而为身体随锻炼时的最大负荷做好准备。 呼吸方式 忌锻炼时用嘴呼吸。无论是锻炼还是在平时,都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为鼻孔里有一层黏膜和鼻毛,并且多毛细血管,能够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冬季锻炼时,空气温度低,冷空气经过鼻腔时,已经得到加温湿润,再进入肺部就不会产生强烈刺激了。用嘴呼吸使冷空气直接进入肺部,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不良后果。 运动方式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最四足动物大的特点是行走和奔跑。 一般四肢动物的行动规律有这样的方式,以马为例,开始起步时如果是右前足先向前开步,对角线的左足就会跟着向前走,接着是左前足向前走,再就是右足跟着向前走,这样就完成一个循环。 接着又是另一次右前足向前,左后足跟着向前,左前足向前,右后足跟着,继续循环下去,就形成一个行走的运动。我们在画马的行走动作时,要注意身体的重心是放在三只稳定地站在地上的脚所构成的三角形内。 马除了走步外,还有小跑、快跑、奔跑等方式,各种跑的方式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律的。 下面我们再把每种步法列出动作分析图,以便能从形象上了解马的动作规律。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1.马的慢走动作规律 以上是马的一般走路的四肢运动规律。它的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环。一般慢走每一个完步大约一秒半钟的时间,也可慢些或快些,根据规定情景而定。慢走的动作,腿向前运动时不易抬得较高。如果走快步,可以提高些。 前肢和后腿运动时的关节屈曲方向是相反的,前肢腕部向后弯,后肢跟部向前弯。 走路时头部动作要配合,前足跨出时头点下,前足着地时头抬起。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2.马的小跑动作规律 马的小跑是属于一种轻快地走步动作,四肢的运动规律基本上也是对角线交换的步法。与慢走稍为不同的是,对角线的两足是同时离地、同时落地。四足向前运动时要提得高,特别是前足可提的较高些。身躯前进时要有弹跳感,队较量足运动成垂直线时身躯最高,成倾斜线时身躯最低。 动作节奏是四足落地、离地时快,运动过程是两头快中间慢。 大多数兽类的小跑都是这种对角线两足同起同落的不法。但也有些兽类,如骆驼和象等的小跑是采用一种“溜蹄”步法,行走时,身躯向两侧作大幅度的倾摆摇动。 “溜蹄”步法,同样给人以轻快弹跳的感觉。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3.马的大跑动作规律 这种大跑的步伐不用对角线的步法,而是左前有前,左后右后交换的步法,即前两足和后足的交换。前进时身躯的前后部有上下跷动的感觉,这种大跑的步法,步子跨出的幅度较大,第一个起点与第二个落点之间的距离可达一个多的体长,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两个完步。 4.马的奔跑动作规律 奔跑是最快的一种步伐,运动方式也是两前足和两后足交换的步法。四足运动充满着弹力,给人以蹦跳出去的感觉。迈出步子的距离更大,并且常常只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甚至全部腾空,每个循环步伐之间落地点的距离可达身体三、四倍的长度。 马奔跑的速度相当快,时速可达50哩,一秒钟可跑三个完步。 拍一格为中速,拍两格为慢速。有在空中飞奔的感觉。 八张为一个循环动作,一秒钟跑三个完步。(1)(5)为原画(1)(9)头收(5)头略向前冲。 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5.爪类动物走路动作规律

晨练活动策划书

晨练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了展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子的精神风貌。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更好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要求,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多方位发展提供空间,增进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活动形式 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以晨练的方式,组织同学进行跑步等趣味运动活动。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每周周一到周五早上6:50--7:40(第4周到第8周)地点:学校田径场 四、活动对象 志愿团全体 五、活动内容 1、第四周开始每天早上6:50之前该到场的学生到指定的 地点集合。由文案部负责考勤。 2、先进行晨跑,围着学校跑道跑两圈。然后进行趣味活动 3、趣味活动安排: 1、星期一接力竞赛:比赛方法:(1)每组第一个 人150米往返冲刺跑,先返回的那组第二个人开 始跑。(2)每组第二个人静走150米往返,先

返回的那组的第三个人开始跑。(3)每组第三 个人高抬腿150米往返跑,先返回的那组的第四 个人开始跑。(4)每组的第四个人蛙跳150米 (往),先到达150米处的返回,换腿跑(返回)。 (5)每组的第五个人100米跑,依次进行150、 200、250、300、400接力跑。(6)记录比赛名 次比赛意义:为了每个志愿者能知道自己能力 的重要性 2、星期二按数排序:比赛方法:分两组,每组七 八个人,数量要一样。然后没人发一张纸上面写 上数字,不能给本组其他人看,然后所有人用布 把眼睛蒙上,不能说话,然后按纸上的数字顺序 排好队。活动意义:体现团队力量,培养团队合 作能力 3、星期三双手搭在前面一名同学的肩膀上臀部 坐在后面同学的左腿上右脚往外伸一个接一个 看能坚持到多久活动意义:体现团队力量,培 养团队合作能力 4、星期四“翻叶子”实为一块布,一组人全部 站在上面,在脚不触地的条件下,将“叶子”翻到 另一面。翻“叶子”的形式各种各样,有的先翻一 个角,有的排成一条一起行动,最后每组队员都

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1

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兽类最大的特点是行走和奔跑: 一般四肢动物的行动规律有这样的方式,以马为例,开始起步时如果是右前足先向前开步,对角线的左足就会跟着向前走,接着是左前足向前走再 就是右足跟着向前走,这样就完成一个循环。 接着又是另一次右前足向前,左后足跟着向前,左前足向前,右后足跟着,继续循环下去,就形成一个行走的运动。我们在画马的行走动作时,要注意身体的重心是放在三只稳定地站在地上的脚所构成的三角形内。 马除了走步外,还有小跑、快跑、奔跑等方式,各种跑的方式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律的。 下面我们再把每种步法列出动作分析图,以便能从形象上了解马的动作规律。 青蛙: 青蛙和鱼不一样,它是既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当它在水中游水时,用长而有蹼的强大后肢划水游泳;当它在陆地上时,用肌肉发达的强大后肢跳跃。 跳跃是青蛙最主要的活动方式,身体结构也朝向适应跳跃的方向发展。青蛙的后肢比前肢长很多,修长的后肢是名副其实的弹簧腿产生往前冲的力量,比较短的前肢则能减轻落地后的冲击力。跳跃的原理如同压扁的弹簧放松之后往外弹跳出去,而后肢的大腿、小腿及足部平常坐叠在一起就具有压扁的弹簧功能。为了跳更远,腰部的肠骨特别延长和相接并形成可动关节,这样子青蛙跳出去以后,身体拉长更有冲力。长而有蹼的后肢也有助于游泳,让他们能够悠游于水陆两种环境。 蟾蜍身体笨重,不善于跳跃,运动方式以行走为主。由于蛙类的四肢和身体相接的方式属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膝或手关节落在身体外侧,无法将躯干抬高离开地面,因此以腹部贴地爬行的方式走路,走起来慢而且不灵活,相当不方便,尤其在逃命的时候,很难用走路的方式逃脱。不过蟾蜍有毒,碰到天敌的时候,自侍有防御武器不必急着逃走。无毒的青蛙则不染,面对蛇、猛禽、水鸟、肉食性鱼类、人类等天敌,只有赶快跳进水里或草丛中躲起来。 1.马的慢走动作规律 以上是马的一般走路的四肢运动规律。它的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环。一般慢走每一个完步大约一秒半钟的时间,也可慢些或快些,根据规定情景而定。慢走的动作,腿向前运动时不易抬得较高。如果走快步,可以提高些。 前肢和后腿运动时的关节屈曲方向是相反的,前肢腕部向后弯,后肢跟部向前弯。 走路时头部动作要配合,前足跨出时头点下,前足着地时头抬起。 2.马的小跑动作规律

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

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 一、适合中老年人运动的八大方式 年龄大了,最注重的就是身体健康。而运动多多,身体就能棒棒。可是老人该选择什么运动才适合呢?下面请看。 1、散步 对于身体条件稍差的老人来说,剧烈点的运动有可能无法去做,那就去散步吧,最容易了,在马路上,公园上随便走走,走的时候前后甩甩双手,抖擞一下腿,也是可以让身体放松下来达到运动的目的的。 2、气功、理疗 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及量要适当。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汗,运动后轻松、舒畅,说明运动适当。运动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运动后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明显疲劳,说明运动量过大,需及时调整运动量。 3、象棋、健身操 各种棋类活动,唱歌;跳舞;运动要适当,要有规律和计划老年人应当在作晨练注意早晨要到走可以促进小脑晚饭后要在1-2小时后散步有助于消化。 4、慢跑 慢跑又称健身跑,其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已风靡世界,成为获得智慧、健美、长葆青春的法宝,也成为现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用。 5、广场舞 广场舞适合身体灵巧有体力的老人。随着音乐,身体舞起来,全身都动起来,身体全部的细胞都得到运动,大汗淋漓一场,是运动后的畅快。广场舞还能陶冶情操哦,让老人们热爱音乐,重展生活热情。 6、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对防治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是非常适合于老年人的一种锻炼项目。首先,打太极拳时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眼随手转,步随身换,动作圆滑、连贯、稳健、协调,动中取静,有利于大脑的休息;其次,有助于延缓肌力衰退,保持和改善关节运动的灵活性。 7、医疗保健操

这套操也很适合,而且是全身运动,也可以在客厅、凉台上做,新华书店同样有教练碟和表演碟卖,学起来也不难,但时间长,大约要五、六十分钟,而且五、六十个动作不容易记,只有放起碟开起音乐做。这套操对身体确实有好处,做起来也比较自由,很随意,就是时间太长不易坚持。 8、球类运动 适合于老年人锻炼的球类运动有健身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门球和高尔夫球等,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加以选择。 二、适合老人的娱乐活动 老年人离退休后,如果生活有保障就不能老呆在家里了,这时候首先要把心态调整好,用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开始,可以去做许多年轻还没有完成或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情。 1、跳舞 实验研究表明,即使交谊舞中的慢步舞,其能量消耗也为人处于安静状态下的3-4倍;其次,跳舞时,舞蹈者要与音乐协调,必须全神贯注,集中于音乐、舞步中,加之轻松愉快的音乐伴奏和迷人灯光的衬托,既是一种美的享受,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2、旅游 旅游可以使人饱览大自然的奇异风光和历史、文化、习俗等人文景观,让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置身在异域的风景,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让身心一次短暂的流浪,更能让人获得放松。 3、书画 有人把练书法、绘画比作“不练气功的气功锻炼。首先,书法讲究意念,练习时必须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排除杂念,这与气功的呼吸锻炼和意守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书法、绘画都讲究姿势,要求头端正、肩平齐、胸张背直、提时悬腕,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上肢,这与气功修练的姿势极为接近。 4、钓鱼 适合垂钓的地方多在郊外,经常到郊外去走走,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其次,水边河畔,空气异常清新,负离子含量高,让人感到悠悠然自得,心旷神怡,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能起到镇静、催眠、降压、减轻疲劳的作用;另外,垂钓时静等鱼儿上钩,则欢快轻松之情溢于言表,从而达到内无思虑之患,外无体疲之忧的最佳养生境界。 5、击鼓传花 组织老人围成圈,其中一人拿花,一人背着大家或蒙眼放音乐或击鼓,声响传花,声停花止。花在谁手中,谁就中彩,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

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素材 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兽类最大的特点是行走和奔跑: 一般四肢动物的行动规律有这样的方式,以马为例,开始起步时如果是右前足先向前开步,对角线的左足就会跟着向前走,接着是左前足向前走再 就是右足跟着向前走,这样就完成一个循环。 接着又是另一次右前足向前,左后足跟着向前,左前足向前,右后足跟着,继续循环下去,就形成一个行走的运动。我们在画马的行走动作时,要注意身体的重心是放在三只稳定地站在地上的脚所构成的三角形内。 马除了走步外,还有小跑、快跑、奔跑等方式,各种跑的方式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律的。 下面我们再把每种步法列出动作分析图,以便能从形象上了解马的动作规律。 青蛙: 青蛙和鱼不一样,它是既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当它在水中游水时,用长而有蹼的强大后肢划水游泳;当它在陆地上时,用肌肉发达的强大后肢跳跃。 跳跃是青蛙最主要的活动方式,身体结构也朝向适应跳跃的方向发展。青蛙的后肢比前肢长很多,修长的后肢是名副其实的弹簧腿产生往前冲的力量,比较短的前肢则能减轻落地后的冲击力。跳跃的原理如同压扁的弹簧放松之后往外弹跳出去,而后肢的大腿、小腿及足部平常坐叠在一起就具有压扁的弹簧功能。为了跳更远,腰部的肠骨特别延长和相接并形成可动关节,这样子青蛙跳出去以后,身体拉长更有冲力。长而有蹼的后肢也有助于游泳,让他们能够悠游于水陆两种环境。 蟾蜍身体笨重,不善于跳跃,运动方式以行走为主。由于蛙类的四肢和身体相接的方式属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膝或手关节落在身体外侧,无法将躯干抬高离开地面,因此以腹部贴地爬行的方式走路,走起来慢而且不灵活,相当不方便,尤其在逃命的时候,很难用走路的方式逃脱。不过蟾蜍有毒,碰到天敌的时候,自侍有防御武器不必急着逃走。无毒的青蛙则不染,面对蛇、猛禽、水鸟、肉食性鱼类、人类等天敌,只有赶快跳进水里或草丛中躲起来。 1.马的慢走动作规律 以上是马的一般走路的四肢运动规律。它的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环。一般慢走每一个完步大约一秒半钟的时间,也可慢些或快些,根据规定情景而定。慢走的动作,腿向前运动时不易抬得较高。如果走快步,可以提高些。 前肢和后腿运动时的关节屈曲方向是相反的,前肢腕部向后弯,后肢跟部向前弯。 走路时头部动作要配合,前足跨出时头点下,前足着地时头抬起。 2.马的小跑动作规律 马的小跑是属于一种轻快地走步动作,四肢的运动规律基本上也是对角线交换的步法。与慢走稍为不同的是,对角线的两足是同时离地、同时落地。四足向前运动时要提得高,特别是前足可提的较高些。身躯前进时要有弹跳感,队较量足运动成垂直线时身躯最高,成倾斜线时身躯最低。 动作节奏是四足落地、离地时快,运动过程是两头快中间慢。

动物的运动方式(同步训练) (解析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章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方式 1、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 B、所有鸟类在不同的季节里都有迁徙行为 C、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只有鸟类 D、海蛇、草履虫、野鸭、变形虫的运动方式均是游泳 【答案】A 【解析】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动物运动的方式复杂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爬行、行走等,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虽然它们的运动器官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化的运动器官故A正确;乌类迁徒是乌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因此鸟类的迁徙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并不是所有的季节都进行迁徒,留鸟是没有迁徙行为的鸟类,故B错误;在动物界中除了乌类和昆虫可以在空中飞行,还有哺乳动物如蝙蝠,故C错误;海蛇的运动方式是爬行,草履虫靠纤毛旋转前进,野鸭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故D错误。故选A. 2、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依赖环境 B、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C、有利于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D、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 【答案】C 【解析】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选:C. 3、家鸽和壁虎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为() A、奔跑、蠕动

B、飞行、爬行 C、飞行、蠕动 D、跳跃、爬行 【答案】 B 【解析】家鸽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运动方式是飞行;壁虎用肺呼吸,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B正确。故选: B 4、根据你平时观察动物的运动,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 B、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C、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 D、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答案】C 【解析】通过平时的观察,会发现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如鱼用鳍游泳,它的运动器官是鳍,鸟用翼飞行,运动器官就是翼,A不符合题意。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器官也不同,这都与动物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如鹰用翼在空中飞行,B不符合题意。生物圈中的动物我们不可能都见到,都能去进行比较,所以不能得出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的结论,C符合题意。运动都需要能量。根据平时的观察,可以发现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行走是人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B、足球运动员踢球只需运动系统就可完成 C、草履虫个体微小,没有自己的运动结构 D、动物运动所需能量来源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C 【解析】A、行走不是人特有的运动方式, 虎狼具有发达的四肢,运动方式也是行走,A错误;B、动物的运动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的参与,B错误;C、草履虫虽然个体微小,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结构: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C错误;D、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一、运动和位置 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 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9.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10.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11.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12.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晨练是锻炼的最佳时间吗_关于晨练的经典句子

晨练是锻炼的最佳时间吗_关于晨练 的经典句子 【--经典手机短信】 晨曦徐徐拉开了推幕,又一个绚丽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在人间。收集了关于晨练的经典句子,欢迎阅读。 1、选择晨跑,还是选择肥胖,选择晨跑,还是选择体弱,选择晨跑,还是选择病榻,选择晨跑,还是选择......你自己选择 2、晨跑是一种毅力,晨跑是一种坚持,晨跑是一种生活方式。

3、晨跑可以增强体质,晨跑可以改善习惯,晨跑可以强身健体! 4、晨跑是一种精神,晨跑是一种锻炼,晨跑是一种习惯。 5、晨跑能够强壮我们的身体,增强我们的动力,锻炼我们的意志。 6、选择晨跑,选择苗条;选择晨跑,选择健壮;选择晨跑,选择健康。 7、那些早起锻炼的人们,在晨雾笼罩中川流不息。我拉着爸爸的手边跑边跳,几位老爷爷正在练气功、打太极拳。 8、星期天清晨,空气非常新鲜,有很多人去公园晨练,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还有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9、有的老奶奶在舞扇子,一会儿折起来,一会儿又展开来,好象蝴蝶在飞舞呢!有的老奶奶舞太极剑,好象花木兰在奋勇杀敌呢!有的老爷爷打太极拳,一会儿向左转,一会儿向右转,把人的眼睛也看花了。 10、年轻人有的百米赛跑,你看,他们有的头仰面朝天,还有的看着地面,好象在为自己加油。 11、有的年轻人拉铁环,他们使出吃奶的力气拉来拉去,真好玩。 12、再来看看我们小朋友吧,他们有的做早操,有的玩单、双杠,小明做早操,一会儿踢踢腿,一会儿弯弯腰,小刚玩单杠,翻跟头。

13、校园里阳光普照,空气新鲜,晨练的项目可多啦!沙坑旁、跑道前、乒乓室里,到处是热气腾腾的场面。 14、冬季,每天早晨五点半钟,天还没亮,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闪烁,他们来到学校,冒着凛冽的寒风锻炼,同学们渐渐地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15、跑着跑着,眼前出现一道"亮丽景观,在路边的一个广场,有几十个穿着红色衣服的老阿姨,手持花扇,面带笑容,摆手扭腰,在晨风中翩翩起舞,看上去她们很开心。 16、渐渐的,爱晨练的老人们陆续来了。他们自动分成了两队:太极拳队和扇子舞队。他们和着音乐有节奏地跳起来了! 17、一些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退休老人,在老教练的带领下,正打着太极拳,那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认真。

动物运动的方式详细教案精修订

动物运动的方式详细教 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思考、讨论、练习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初一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知道了在自然界有一类数目非常庞大的生物,这类生物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他们可以迅速的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这是哪一类生物呢?那地球上的动物有多少种,知道吗(150多万种/200多万种) 动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运动,那它为什么要运动呢? 首先它要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例1:狼吃羊、羊吃草。 例2:最初的猴子在树上寻找果子吃,当树上的果子都被吃完了的时候,部分就只能迁移到陆地上寻找吃的。) 其次逃避天敌(例1:当遇到猎豹的时候,羚羊就要拼命地奔跑。当然一般羚羊遇到猎豹只有死路一条了,猎豹是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动物,羚羊位居 第二。) 总结: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地出击去获取动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有利于动物的存活,从而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这就是它运动的意义! 不同种类的动物它运动方式又是不一样的(鱼类和鸟类),而同种动物有些又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蝗虫),那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是你,你怎样对它进行归类呢? (例:百货超市:吃的、用的、穿的,你总不会把拖鞋和面包放在一起吧), 学1:快慢、、、、、 学1:动物体型、、、、 学3:环境;

动物的运动方式

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材分析: 动物运动对动物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改变着自己身体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有利于有效逃避天地的危害,所以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也是通过动物的运动来完成的,因此动物运动与动物行为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分析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性。 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阐明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概述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4.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运动方式的方法,尝试用语言描述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重点: 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难点: 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特点的概括总结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搜集各种动物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具准备: 水槽(最好是玻璃透明的而且是比较大的那种) 纸折的飞机和船模型 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大屏幕播放视频资料:雁群的空中飞行;袋鼠的跳跃前行;丛林中老虎的漫步;黄牛拉犁劳作;水族馆里各色各样的鱼及水生动物的“闲庭信步”;奥运赛场上游泳、跳高、长跑、短跑...... 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中,既能走近“动物的运动”,也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忆不同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 2.各抒己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引导鼓励学生描述曾经见过的动物运动方式,如蚂蚁在地上树上是爬行;毛毛虫有许多“脚”也是爬行;蜗牛和蛇没有“脚”也是爬行;蜥蜴、龟、壁虎是爬行;宠物狗和猫既能走也能跑;山羊、马有时走有时跑;青蛙、蝗虫跳跃前行;鲫鱼、鲤鱼等鱼类在水里游泳......这样比较容易地认识了动物的运动,并触及到动物运动方式的多种多样。 3.概括总结:肯定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延续感性认识的思路,将动物的运动方式概括成几类。这样就会将学生对具体动物的运动方式归纳到理论上的类型上来,使认识系统化、规范化。

初二生物知识点整理:动物的运动方式

初二生物知识点整理:动物的运动方式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方式 一、运动的意义 一方面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水母的漂浮运动和倒退运动;草履虫、海龟的划水运动;蛙的游泳等。 2、动物在陆地的运动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1爬行:这种运动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2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四肢比较发达,可以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如猫、狗、大象、马。 3奔跑:是指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马等大多数哺乳动物,还有一些鸟类如驼鸟。(区分行走和奔跑的关键在于四肢是否同时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4跳跃: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具有发达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如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

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蠕动:一些无脊椎动物没有附肢靠蠕动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比较缓慢。如蚯蚓。 6、攀援:指生活在树林中,营树栖生活的一些哺乳动物。如猴子、猩猩等。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动,进行滑翔和鼓翼飞行。 滑翔:一些大型鸟类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某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的飞行方式,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鼓翼飞行: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漂浮)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爬行奔跑跳跃 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滑翔)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动物运动的意义 1、有利于个体生存 2、有利于种族繁衍 学生学校情况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事先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的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标题 收集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 4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讨论 1、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 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 3、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

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

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教学目标 1、讲出动物运动的要紧方式; 2、讲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看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看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明白得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明白得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观看、讨论、摸索、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漂浮〕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爬行奔驰跳跃 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滑翔〕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动物运动的意义 1、有利于个体生存 2、有利于种族繁育 学生学校情形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直截了当体会,本节只要稍加讲明就能够了。教学过程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事先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咨询题展开讨论,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判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的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关心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要紧方式,并启发他们摸索水对水中动物运

〝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先鼓舞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活动咨询题展开讨论。有条件时可利用多媒体提供资料学习。不管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 引导学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专门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课堂作业〔讲评〕 P9摸索与练习1、2、3题 〔1〕①×②√③×④×〔2〕草履虫——游泳乌贼——游泳野鸭——游泳、行走、飞行游蛇——游泳、爬行青蛙——游泳、跳跃蝗虫——爬行、跳跃、飞行〔3〕裁判员用眼观看,假如运动员的两腿显现腾空现象,就判其为犯规。 布置作业?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勇于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合作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观看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差不多结构; 2、探究骨的成分,讲明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讲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4、依照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 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2、骨的成分和特性; 3、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2、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 板书设计

《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设计

《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在学生学习完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动物基础上的一课,是给动物分类的另外一种方式,相同种类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比如鲸鱼、蝙蝠、猎豹都是哺乳动物,运动方式却不一样;不同种类的动物也有相同的运动方式,比如龟和蜈蚣都是爬行,袋鼠和青蛙都是跳跃;通过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发现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没关系,而是由身体结构决定的,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对动物世界建立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行走、跳跃、奔跑、飞翔、游泳几类。能根据动物的外型特征判断一种陌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初步建立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是相适应的观念。能够归纳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游戏导入的形式,最后归纳出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类型——飞、跑、游、走、跳。 2.借助大量的图片的分析研究,使学生逐步建立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是相适应的观念。

3.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资源,认识动物运动的意义,发展对动物的关爱和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观察动物的兴趣。 2.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3.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判断一种陌生动物的运动方式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是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 认识动物运动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动物的运动方式课件 记录表 图片资料:动物骨骼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 1.教师让一名学生看一种动物的名字(兔子、老鹰、马),然后让这名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方法让全班同学猜。 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猜出来呢?(学生回答) 3.小结: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运动方式

物体的运动方式

物体的运动方式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2、《物体的运动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3.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玩入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是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等简单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研究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并画在黑板上。 木块——移动 纸风车——转动 易拉罐——滚动 单摆——摆动 5.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下落的雨滴、跷跷板、转椅、水车、锯木头、火车在直直的轨道上行驶、开启的电风扇、滑滑梯、被反复按动的键盘、玩漫步机等。 (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三)拓展活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运动时存在着多种运动方式?

第1节 动物的运动方式

第1节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理解动物运动的意义。 培养学生资料搜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类仿生学的各种成就,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动物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通过聊《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感叹动物的千奇百怪,走进动物世界,同学们对运动方式了解多少呢? 二、正课讲授 1、活动——收集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 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说出更多动物的运动方式。 生:水螅蚯蚓河蚌乌贼蜜蜂青蛙蛇胆家鸽兔老鹰蜗牛蝙蝠昆虫猫蜈蚣蜻蜓蝗虫蝴蝶海豚金丝猴人等。 师:呈现问题 将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按其生活环境进行分类? 举例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 2、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游泳、倒退等

师:不同的水生动物,游泳的方式不同。 生:虾——附肢划水 蛙——蹼的张缩和后肢的运动 3、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等 师:什么是爬行? 什么是行走? 什么是奔跑? 什么是跳跃? 生:归纳总结 师:竟走运动如何裁定犯规与否? 4、适应空中生活的运动方式——飞行、滑翔 师:小组为单位,折一纸飞机 纸与纸飞机落地情况? 区分滑翔和鼓翼飞行的特点? 生:动手操作 小结:飞行不是鸟类的专利,也不是所有鸟类都能飞行。 5、运动的意义 从尝到的运动方式,可归纳得出动物运动方式具有多样性; 动物运动方式对自身有什么意义?举例? 生:大雁迁徙为了找食物,找栖息地。 猎豹的奔跑为了猎杀羚羊。 总之,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课外拓展 鸟类飞行和人类升空的梦想 1903年12月17日,世界第一架人造“飞鸟” 袋鼠与跳跃机 企鹅和越野汽车 舰艇和鱼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