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12课《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案

六年级12课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中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四中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能给物体的运动方式命名,会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了解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的运动组成;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过程。

3.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能从画图中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教学难点: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乒乓球、纸风车、铁架台、钥匙链、手帕、易拉罐、木块等物体。

教师准备:有关物体运动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个小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独立思考,指名猜一猜。(谜底:风车)

2.玩一玩:刚才我们猜的这则谜语是和玩有关,生活中你们是怎样玩它的呢?(教师出示纸风车)

预设:生1:用嘴吹,小风车转动起来

生2:用手拿着风车跑起来,风车也转起来了

生3:我觉得用手直接拨动风车的叶子,风车也会转动。

3.揭示课题:看起来能动的物体总能吸引大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物体的运动方式”)

4.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很多的物体都是在运动着,请欣赏:(出示图片)

看到这些物体的运动,同学们想到哪些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问题呢?

(预设:生活中的物体都是怎样运动的呢?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都有哪些?怎样表示物体的运动?……)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关于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猜想: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吗?

(学生回答:向下运动、滚动、转动、摆动、振动……)

2.实验注意事项:

谈话:物体的运动方式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去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吧:哪个小组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桌子上都有哪些实验材料?(乒乓球、

纸风车、红领巾、铁架台,钥匙扣、手绢、易拉罐、木块)研究前你们觉得要

注意什么呢?

预设:①要认真仔细地观察。

②要和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一样一样研究。

③我觉得如果有些运动方式不清楚,我们要多做几次,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④要做好记录。

……

3.探究实验:(出示实验要求)

(1)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选出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观察员。

(2)利用桌面上的实验材料,想办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

(3)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可以反复多做几次?

(4)试一试:根据它们运动的特点,你能画一画它们的运动轨迹吗?

实验观察记录:物体的运动方式

4.小组探究,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引导。

预设1:认识移动

1.学生根据实验汇报操作。

小组代表汇报:我们组通过把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一推或一拉,木块就能

动。我们把这种运动方式叫做推动或拉动。

2.教师引导:这种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平着运动;沿直线运

动。)

当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移动到B点时,这种方式就叫做移动。你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桌子的移动吗?(学生设计,交流,教师引导板书:木块移动→)

3.拓展: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这种移动的例子呢?(滑雪、推车子……)

预设2:认识转动

1.小组代表汇报:我们组用嘴一吹风车,风车就转起来了。经过观察发现

风车是围绕着中间轴转圈,所以给这种运动方式取名叫转动。

2.谈话:说的真好,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风车转动的例子呢?(学生回答:风扇的转动、螺旋桨的转动……)

3.总结:转动也叫旋转运动,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特征是整体不发生位置变化。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风车、风扇的转动吗?(学生思考,教师出示风车,引导交流)

预设3:认识摆动

1.操作演示:

小组代表汇报:我们组把红领巾一端系在铁架台上,用嘴吹或用课本扇风,红领巾就会飘起来,仔细观察发现它是来回飘动。

2.评价总结:你们真是很细心的孩子,请想一想是不是和我们生活中玩的

我们把一个物体来回摇摆时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3.教师出示直尺,谁能使它运动起来?(学生上台演示)

预设4:认识滚动

1.谈话:物体的运动方式真是奇特,那你们是怎样让易拉罐运动的?

2.操作演示:用手一推易拉罐就向前运动起来了所以叫做移动。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易拉罐的运动轨迹,它仅仅是平着向前移动的吗?还有什么特点吗?(边操作演示边引导观察)

4.介绍:易拉罐的运动方式既有移动又有转动,我们根据这种运动的特点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合适呢?(预设:跑动、滚动……)不管是哪一种名字,只要能更好的体现这种物体的运动特点就行,所以滚动最为合适。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和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认识了移动、转动、摆动、滚动,经过思考总结出了这几种运动的特点:当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移动到B点时,这种方式就叫做移动;转动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把一个物体来回摇摆时做的运动叫做摆动;像易拉罐的运动方式既有移动又有转动我们叫它滚动。而且学会用画图来表示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不是生活中每一个物体的运动只能有一种运动方式呢?

2.拍球游戏。

(1)教师拿出两个篮球,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按要求玩。(一名学生玩滚球,另一名学生玩拍球)

(2)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这两个球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为什么同样的物体运动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运动方式呢?

(3)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1:拍球是上下往复运动,滚球是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

生2:我觉着拍球的运动方式是移动,滚球里面既有滚动又有移动。

3.总结提升:生活中各种运动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种运动有时会包含几种运动方式,这种相对复杂的运动其实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合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复合运动。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师多鼓励)

2.说一说: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你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吗?试一试

(1)仔细观察,小组内说一说。(2)班内汇报,师生评价分析。

3.赏一赏: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请欣赏歌伴舞。(老师播放音乐《健康歌》视频)要求:仔细观察思考歌曲中的人物都做了哪些运动?

预设:身体在晃动;前后移动;手臂在摆动;身体在不停地转动;我觉得即使身体不动,我们的心脏还是在不停地跳动着;……

4.拓展:同学们很善于研究,其实很多物体的运动并不止一种运动,今天我们的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物体的运动方式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玩”感知物体运动——欣赏图片提出问题——联系生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收集事实归纳结论”的探究过程。在具体的概念建构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促使学生认知向着科学概念的方向发展。

(2)提供了能够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有结构的材料。运动方式的内涵包括几个方式:移动、转动、摆动、滚动等,为此,教师设计了四组比较典型的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探究不同状态的物体,运动方式会有什么现象,发现它们具有的异同属性,有利于建构相对完整、严密的科学概念。

2.使用建议:

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其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观察物体运动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物体运动特点试着画一画运动轨迹。

3.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分组做实验时是否每一组都把教材中所有实验材料做一遍,那汇报时不就重复了吗?还有孩子们实验观察后画的物体运动轨迹和教材不一样,但也有自己见解是否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