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分型及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病理分型及波谱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侧脑室内肿瘤
•
发生于侧脑室的肿瘤小儿占其脑室肿瘤的25%,成人占其脑室肿瘤的50%。
额角区:少见。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成人则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发
生于20岁左右。其次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及室管膜下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瘤伴结节性 硬化,后二者儿童也可发生。另外此区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成人较小儿常见。大多数额角肿瘤起源于邻 近结构如尾状核头部,透明隔或孟氏孔区。
• 4、可见脑膜尾征。 • 5、患者为中年女性。
鉴别诊断:
• 1、垂体瘤:典型呈“8”字征。 • 2、颅咽管瘤:多为囊性,实性也有,但多向后生长,强化也没有脑
膜瘤如此明显。
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天幕脑膜瘤
男性,42岁,头痛、头晕1月,加重伴走路不稳8天。
增强扫描示幕下 病变明显强化, 冠状面(图2)与 小脑幕广基底相 连,可见脑膜尾 征(图2箭头)。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表现
(三)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似假包膜, 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优点
• MRI优于CT之处是能够提供多方位图像,冠状位适 宜显示中颅窝或大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此外还能 显示脑膜瘤与血管结构的关系。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低密度水肿带,脑室 及中线结构移位。
病理诊断:右侧额叶镰旁“囊性脑膜瘤伴瘤内出血”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胶质瘤的总体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 其病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2020/7/9
aaoca 影像学特征

aaoca 影像学特征
aaoca 即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是指发生在大脑前交通动脉上的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动脉瘤类型。
以下是其影像学特征:
1. CT 血管造影(CTA):CTA 是诊断 aaoca 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aaoca 在 CTA 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扩张,边界清晰,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2.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A 也是诊断 aaoca 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可以提供动脉瘤的三维图像,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和周围血管的关系。
aaoca 在 MRA 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扩张,边界清晰,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 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同时还可以评估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aaoca 在 DSA 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扩张,边界清晰,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4. 头颅 CT:头颅 CT 可以用于排除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情况。
aaoca 破裂出血时,CT 上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多时可出现脑室内积血。
总之,aaoca 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ppt课件

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一)术前评估
诊断、神经系统检查、病房血压记录
SAH后,约60%患者ECG异常(ST段或T波改 变、QT间期延长、U波、心律失常);ECG改变 与心肌功能障碍并不一致;伴心脏病史者请心内 科会诊,行心脏彩超相关检查
▪ SAH后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肺炎 ▪ SAH后并发的肝肾损伤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
--
一.颅内动脉瘤的相关问题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所产生的颅内动脉壁的瘤样膨出。 多隐匿发生,直至自发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进而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一)流行病学 SAH年发病率约为0.5-2/10000,34%由动脉瘤破裂引起; 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死亡率是极高的。
▪ 术中自体血回输
(四)麻醉诱导
▪ 原则:充分氧供,麻醉深度,避免咳嗽、血压升高, 维持平稳脑灌注压前提下控制血压
▪ 常用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依托 咪酯、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维库溴铵;艾 司洛尔,拉贝洛尔
▪ 急诊手术:快速诱导、压迫环状软骨、小潮气量 ▪ 诱导后,局部浸润麻醉,抑制上头钉、去骨瓣的应激
--Rhoton AL. Neurosurgery 51[Suppl 1]:121–158, 2002
▪ 动脉瘤分型 囊状动脉瘤 长径不超过2.5cm 巨大动脉瘤 长径可达10cm 特殊动脉瘤 梭状动脉瘤、壁间动脉瘤
(四)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级和治疗
▪ Hunt & Hess 分级
0 级 未破裂动脉瘤,有/无神经症状 Ⅰ级 无意识障碍,轻度头痛、轻度颈项强直 Ⅱ级 无意识障碍,中重度头痛、颈项强直,无其他
动脉瘤okm分级标准

动脉瘤OKM分级标准
一、瘤体大小
根据瘤体的最大直径,动脉瘤可以分为小型(<1cm)、中型(1-2cm)和大型(>2cm)三个等级。
小型动脉瘤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中型和大型动脉瘤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或破裂出血,需及时手术治疗。
二、瘤体形态
动脉瘤的形态可分为囊状、梭形和分叶状三种类型。
囊状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形态规则,容易诊断和治疗;梭形动脉瘤形态较长,两端呈锥形,手术难度较大;分叶状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易引起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
三、瘤体位置
动脉瘤的位置可分为颅内和外周两种类型。
颅内动脉瘤主要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和大脑中动脉分支等位置,外周动脉瘤则主要发生在四肢、腹腔和盆腔等位置。
不同位置的动脉瘤症状表现和手术难度也有所不同。
四、瘤体数量
根据瘤体的数量,动脉瘤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类型。
单发动脉瘤是指只有一个瘤体,多发动脉瘤则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瘤体。
多发动脉瘤会给手术带来更大的难度和风险。
五、症状表现
动脉瘤的症状表现因位置和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视觉障碍、瘫痪等。
部分动脉瘤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
现。
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诊断和治疗。
颅骨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冠状位示意图:边 缘锐利的膨胀性骨 病变,由于板障内 骨小梁增厚,使病 变呈蜂窝状
1.膨胀性骨损坏,边 缘锐利
2.可伴有薄的硬化边 3.呈蜂窝状或日光征
1.膨胀性骨损坏,边 缘锐利,1/3伴有薄的 硬化边 2.完整内外板,外板 通常较内板膨胀 3.呈“辐射状”, “网格状”或“网 状”,板障内骨小梁 增粗 4.可能呈“泡状”及 “蜂窝状” 5.CECT:强化
3.T1 C+ MR信号特征取决于缓慢静脉血流量及红骨髓转化为黄骨髓的比例
先天性包涵囊肿
❖ 同义词:颅骨表皮样/皮样囊肿;外胚层包涵 囊肿
❖ 定义:由被隔离的外胚层成分形成的团块 ❖ 典型影像学表现:透光的颅骨病变,有外板
的明显侵蚀及硬化缘 ❖ 好发于青少年,表皮样囊肿:易累及颞骨和
枕骨鳞部。皮样囊肿:更常见于前部和中线
颅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与鉴别诊断
正常变异及发育畸形
❖ 蛛网膜颗粒压迹 ❖ 颅骨膜【血】窦 ❖ 闭锁性顶部脑膨出 ❖ 脑膨出
蛛网膜颗粒示意图
增强CT显示蛛网膜颗粒(3 个)形成横窦内CSF密度充 盈缺损
平片侧位:枕部蛛网膜颗粒
T1WI T2WI
颅骨膜血窦
定义:硬膜静脉窦与颅外静脉系统 之间的正常联通 影像表现
轴位CT平扫示右侧颞骨较大范围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 冠状位T1增强MR示右侧眶壁明显强化破坏性肿块,注意肿块延伸入右侧颧骨 上间隙
轴位T1增强MR示增强的位于侧脑室的脉络丛肿块。注意基底节区花斑 样增强(血管周围侵润) 轴位T2WI示小脑白质自身免疫性脱髓鞘高信号
MR矢状位T1WI示垂体漏斗增粗垂体后叶亮点消失 矢状位T1增强检查示垂体柄明显强化
螺旋CT诊断颅内动脉瘤23例分析

sandwt Se es1 sc i l Tm ci ,nldn r i Tsa dC ni rpy( T ) te cnrneo u aet cne h i n 6一 l es r ahn i uigca a C na Tag gah C A ,h a g f klb i m i p aC e c nl c n o s a s ls o
S ia pr lCT h ig o i o n r e a i l n u y m :a rp r f2 a e i t eda n ss fita r na e r s n a e o to 3c ss
g , h it e l o i lfY l i ,Yl 30 0 hn ) Y teFm o e s t ui Ct ui 5 7 0 ,C i P p &H p a o n y n a A s atO jci oea a eavn gs f p a C e i ns fn ar i nuym bt c: bet e T vl t t dat e i Ti t a oi o t ca a ae rs .M e o w n trecss r v ueh a os r l nh d g s ir n l t d T et he ae h y—
d n i e in , h w d p rn h ma e rh g ,1 h we x e s e s b r c n i e r a e e st l so s 6 s o e ae c y lh mor a e 0 s o d e tn i u aa h od h mo h g .CT e a n t n c u d ce r h w y v A x mi ai o l l al s o o y te s a e a d l ai n o e a e rs h h p n c o t f h n u y m,5 p t ns i h a i ra e y a e r s , n t e sp o e t n o ao i rey, n t e rg t o t ai t n t e b sl n r n u y m 4 i h i h n s ci fc r t at t 7 i h i h e a o d
颅脑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星形细胞瘤(15-year-old male)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常可同时累及一个或两个脑叶; 其CT、MR表现有时与脑梗死表现相似。鉴 别要点为脑梗死的低密度影均位于脑动脉 分布区内,一般不会跨跃颈内动脉系统和 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布区;
少枝胶质瘤CT表现
CT平扫多表现为混合密度影,边缘常不甚 清楚。钙化灶多为弯曲条带状、管状或斑 块状。肿瘤内部低密度影为囊变区。当瘤 内有出血时则在CT图 像上为稍高密度影。 肿瘤的实性部分多为等密度影。静脉注入 造影剂后,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不规 则增强,边缘尚清楚。
少枝胶质瘤MR表现
MR平扫时,少枝胶质瘤多表现为信号不均 匀、形态不规整的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影。 由于钙化灶的存在,因此少枝胶质瘤与星 形细胞瘤相比,其内部更不均匀。肿瘤边 缘一般尚清楚,常常伴有轻到中度的瘤旁 水肿。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可见肿瘤实质部 分有轻到中度不规则条块状或不完整花环 样增强影。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MR表现
中线部位(第四脑室和小脑蚓部)髓母细 胞瘤的MR影像表现多为圆形实性肿块,边 缘清楚。肿瘤内小囊变、坏死区较常见。 MR T1加权像上肿瘤多为稍低信号强度影, 边缘清楚,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囊变、坏死 灶;T2加权像肿瘤为稍高信号影或高信号 影。肿瘤位于第四脑室时,肿瘤侧边多可 见残存脑脊液信号影。
星形细胞瘤MR表现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诊断
1 左侧颈内动脉床上段血管瘤 2 脑梗死后遗症 3 高血压
Page 9
治疗
开颅夹闭动脉瘤 开颅后,在显微镜下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部,并
保护动脉的通畅。有些在夹毕困难的情况下,需要肌片和 生物胶固定动脉瘤防止再出血。
Page 10
术前护理
1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 瞳孔 语言等,做好基础护理。 2 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如情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用力排便咳嗽 等。 3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 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及组
颅内动脉瘤
概念
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
主要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 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de前部及其临近的动脉主干上 其破裂出血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性脑出血 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 随时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Page 2
危险性
死亡率极高,首次出血死亡率达30%,1/3可 发生再次出血,再次出血的死亡率达60-70%, 14天之内再出血概率为20%。 动脉瘤破裂后最主要的风险为再破裂出血
9 关于尿管 a 妥善固定,尿袋不能高于床缘b间歇性夹闭 尿管,每两小时夹毕一次c每日两次会阴护理d密切观察 尿液的颜色 性状 量e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 染。
Page 14
术后护理
10 a 接触病人时应带帽子口罩手套 穿隔离衣,医护人员 手或皮肤有破损者应避免接触病人。
b 有条件病人住单间,挂隔离标识。 c 用84擦拭床头柜,病床等病人接触的物品。 d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 换药器等应先灭菌在清洁消毒。 e 接触病人前后应手消毒,告知病人家属也要进行手消毒。
多重耐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