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与结构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与结构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与结构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类分子筛型有机金属框架材料的制备和结构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材料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自MOFs材料成为研究热点以来,各研究小组在对不同的构件分子进行组合构建新的MOFs晶体方面的工作富有成效,极大地丰富了络合聚合物的结构数据,但这种材料最引人注目的特性—孔及表面性质的可调控性及其对其各种应用特性,如分子识别、择形催化、择形吸附、渗流特性等所能带来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研究构件分子结构对其聚集体结构及相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达到设计并合成具有预定的结构、组成、性质与功能的材料一直是材料制备与设计领域的挑战。

利用有机分子与金属离子间的vander Waals力、氢键和金属—配体络合作用组装形成—有机金属框架新材料(MOFs),已成为通过分子设计成就材料功能的途径。[1,3]借用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空间结构层次的相关概念,可将金属—有机骨架的结构层次分为构件分子、一级结构(即构件分子的连接方式)、二级结构等层次。有机金属框架的构件分子为金属离子(簇)和有机配体;维系MOFs构件分子与金属离子间的作用力有vander Waals力、氢键和金属—配体络合作用,这使得MOFs 稳定性一般较沸石低。但YaghiOM及其同事的工作”’已证明稳定MOFs可通过设计和运用在合成过程中结构完整性和刚性均保持不变构件分子来实现。因此多采用苯多羧酸类、环烷烃多羧酸类、大环类多齿有机配体,通过金属—配体螯合作用成为合成稳定MOFs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保持这类材料孔度的持久稳定性和避免在没有客体分子情况下的骨架塌陷。

人们对类分子筛型框架有极大的兴趣是由于它的四面体节点独特的结构和内在联系的无数孔隙系统的应用潜力。[4.7]然而,应用范围受限于如何构造复杂的具有超大空腔/ 接口和/或间歇性框架内有机功能团的类分子筛框架。8当前对MOFs构件分子的设计、构建稳定多孔的新MOFs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丰富了络合聚合物的结构数据。

正上所述,国内外众多研究小组都在积极的从事这一材料的合成规律的摸索,骨架结构的设计以及性质的开发与应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结果。如Eddaoudi小组也通过设计四节点的次级结构单元来构筑分子筛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2 2009年,Yaghi小组以化合物(Zn4O)3(BDC-NH2)3(BTB)4为底物,经过2-吡啶甲醛(2-pyridinecarboxaldehyde),PdCl2(CH3CN)2的两次修饰,得到了功

能化的同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设计合成新配体,采用新方法,合成了很多结构新颖、性能良好的有机金属骨架化合物材料,为认识其合成规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ZMOFs在拓扑结构上类似于纯无机分子筛,在水介质中表现为带负电荷和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与典型MOFs有共同之处,具有吸附,分离,催化等多孔材料共有的性质。1而相比于传统的无机分子筛,ZMOFs具有的超大空腔结构让其具有了更大应用领域,因为金属(金属簇)、有机配体的引入将赋予了这种多孔材料在光、电、磁等方面的性质。同时,有机配体的可裁剪和修饰性,使对孔道的尺寸,形状的控制成为可能。发现了其在吸附、催化、光学、电磁等方面的一些非常规特性。2特别是其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自由体积百分率、可调控的孔表面性质所导致的对一些气体的高吸附容量展现了其气体吸附分离、气体贮存、分子识别、光电性能、传感器、生物模拟、微反应器、医学诊疗等方面拥有诱人的应用潜力[1.2.5.6.9.10]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探索构筑类分子筛结构的新型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法。

(2)培养化合物单晶,用于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并进行光谱表征和热稳定性测试,对其谱图数据分析说明。

(3)研究和揭示对苯二甲酸的金属化衍生物配体的配位化学和结构特征,以及研究测试化合物潜在的光、电、磁及分离、催化等方面的性能。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对本课题来说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是配体的合成,这是最关键的部分。设计合成合适的配体是ZMOFs制备实验的第一步,直接影响ZMOFs的结构跟性能。可根据对各种金属配体性能的性质特点来优化选择热温性好结构导向合适的配体,从而为后续实验打好基础。

(2)摸索出合适的反应条件是难点之二,反应物比例、反应温度、溶剂、pH 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产物都有影响。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的方法:

(1)根据文献中的配体合成路线,试用各种方法制备有机构筑单元,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找出最佳合成路线。

(2)利用合成的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稀土离子以及混合金属离子等,在传统的水热、

溶剂热和溶剂扩散等条件下,通过调节反应物之间的配比、模板溶剂、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来制备新颖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同时培养出可供单晶解析的晶体。

(3)对新制备的框架材料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谱学表征,热重和差热稳定性能分析, 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4)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其进行发光、磁性、分离、催化等性能的测试。

技术路线:

配体设计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材料表征→结构分析→性能测试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年10-11月:确定论文的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撰写文献综述;

2010年11月-12月:熟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需解决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撰写开题报告;

2010年12月-3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类分子筛有机金属框架晶体的制备实验,掌握的基本步骤,获得光学均匀、透明完整的晶体样品;应用发光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晶体样品物理化学性能的表征;

2010年4月-5月:整合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撰写毕业论文

2010年5月-6月:参加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Zeolite-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ZMOFs) Based on the Directed Assembly of Finite Metal-Organic Cubes (MOCs), Mohamed H. Alkordi, Jacilynn A. Brant, Lukasz Wojtas, Victor Ch. Kravtsov, Amy J. Cairns, Mohamed Edda oudi,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7753–17755.

2. Zeolite-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Platforms for Applications: On Metalloporphyrin-Based Catalysts, Mo hamed H. Alkordi, Yunling Liu, Randy W. Larsen, Jarrod F. Eubank, Mohamed Eddaoudi, J. AM. CHEM. SOC. 2008, 1 30, 12639–12641.

3. MOFs, MILs and more: concept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porous coordination networks (PCNs), Christo ph Janiak, Jana K. Vieth, New J. Chem., 2010, 34, 2366–2388.

4. Ultra-High Porosity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H. Furukawa, N. Ko, Y. B. Go, N. Aratani, S. B. Choi, E. Choi, A. O. Yazaydin, R. Q. Snurr, M. O'Keeffe, J. Kim, O. M. Yaghi, Science, 2010, 239 424-428.

5.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Carbon Dioxide Capture Properties of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Anh Phan, Chri stian Doonan, Fernando J. Uribe-Romo, Carolyn B. Knobler, Michael O'keeffe, and Omar M. Yaghi, Acc. Chem. Res,

2009, 43, 58-67.

6. Colossal Cages in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as Selective Carbon Dioxide Reserviors, B. Wang, A. P. C?t é, H. Furukawa, M. O'Keeffe, O. M. Yaghi, Nature, 2008, 453, 207-211

7.Cardoso, S. W.; Francisco, M. P.; Landers, R.; Gushikem, Y. Electrochim.Acta 2005, 50, 4378–4384.

8.Skrobot, F. C.; Rosa, I. L. V.; Marques,A. P. A.; Martins, P. R.; Rocha, J.; Valente, A. A.; Iamamoto, Y. J. Mol.Catal. A 2005, 237, 86–92.

9.穆翠枝,徐峰,雷威.功能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7,19(9):1345

10.幸良淑,杨明莉,等.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在催化性能上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6(3):489

11.隋爱香,徐兴玲,唐宗薰.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多孔配位聚合物[J].大学化学, 2006, 21: 3~9

12.蒯海伟,桑海云.超分子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简述及实例分析[J].高校理科研究, 2006, 23: 66~67

文献综述

应用化学

类分子筛型有机金属框架材料的制备和结构研究

摘要: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指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体材料[1]。类分子筛型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Zeolite-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ZMOFs)[1,2]是作为无机材料科学和配位化学两个领域交叉产生的一种新材料MOFs中具有与分子筛相近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的一类;通过对有机配体的剪裁及设计,可以使其获得不同孔道尺寸的结构,同时具有独特的光,电,催化等多种性质[2]。

1.发展背景和应用前景:

材料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自MOFs材料成为研究热点以来,各研究小组在对不同的构件分子进行组合构建新的MOFs晶体方面的工作富有成效,极大地丰富了络合聚合物的结构数据,但这种材料最引人注目的特性—孔及表面性质的可调控性及其对其各种应用特性,如分子识别、择形催化、择形吸附、渗流特性等所能带来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研究构件分子结构对其聚集体结构及相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达到设计并合成具有预定的结构、组成、性质与功能的材料一直是材料制备与设计领域的挑战。

作为多学科领域交叉的产物,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将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对有机金属骨架化合物的研究的深入,其发展也从单纯的对配位化学的研究发展转变为与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其它学科相交叉。交叉学科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发展。自从1706年人们发现普鲁士蓝以来,研究工作者们陆续地合成出了大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为了更好的实现化合物的自组装,人们将晶体工程学的概念引入到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的合成中。“晶体工程”是指通过控制构筑单元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因素以获得预期的网络结构和性能的晶体[3]。1989年,R.Robson将A.F.Wells的拓扑学理论进行拓展提出如下设想:以简单矿物的结构为网络原型,将化合物中几何上匹配的超分子简化来代替网络结构中的节点,用链接的分子代替其原型网络中的单个化学键,通过这种方法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结构简化为矿物的拓扑结构[4-7]。Robson开创性的工作为配位聚合物结构的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人们已经合

成出大量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构筑配位聚合物的配体从最初的以氮配位的配体拓展到目前的以羧酸、磷酸、磺酸配位甚至于混合配体[8-10],而金属离子也已经从常见的低价态过渡金属离子拓展到高价态过渡金属离子,稀土元素,碱金属及碱土金属[11-13]。从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上来看,具有不同矿物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被一一合成出来[14-16]。MOFs 数量急剧的增长说明了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中的重要性。而近几年,MOFs的研究重心也逐渐由单纯的结构合成转向结构的设计、定向合成以及性质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科学家及其研究小组对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O.M.Yaghi、M.O'Keeffe、W.B.Lin(美国),G.Férey(法国),S.Kitagawa,M.Fujita,(日本)K.Kim(韩国),M.J.Zaworotko(加拿大)等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体系下开展了对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研究工作。在国内,许多科研单位和研究群体也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以O.M.Yaghi小组的研究最具开创性及代表性,他们合成的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系列几乎可以说涵盖了整个晶态孔材料发展的历史。

上文中提到的用于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合成的有机配体的官能团都是在合成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之前预先设计好,然后通过金属与配体的自组装使化合物的骨架或孔道功能化。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当用某一配体与金属自组装后得到一个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而当将这个配体修饰上官能团功能化后在同样条件下有时不能具有与没修饰过的配体组装得到的化合物相同的结构,或是根本不能自组装得到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为了更好的功能化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二次修饰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机金属框架(MOFs)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自由体积百分率、可调控的孔表面性质所导致的对一些气体的高吸附容量展现了其气体吸附分离、气体贮存、分子识别、光电性能、传感器、生物模拟、微反应器、医学诊疗等方面拥有诱人的应用潜力。[3-12]

2.合成方法:

2.1气相扩散法

合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晶体最传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溶液中将化合物结晶出来方法。最为普通的程序是指通过冷却或蒸发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使化合物结晶出来。此外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还有扩散法,包括界面扩散法、蒸汽扩散法和凝胶扩散法等。界面扩散法是指将A溶液铺于B溶液上,化学反应在这两种溶液的界面开始,晶体就可能在溶液界面附近生长。蒸气扩散法:选择两种对目标化合物溶解度不同的溶剂A和B,且A和B 有一定的互溶性。把要结晶的化合物溶解在盛于小容器,溶解度打的溶剂A中,将溶解度

小的溶剂B放在较大的容器中。密封,溶剂B的蒸汽就会扩散到小的容器中(下图)。凝胶扩散法适用于反应物L和M快速反应且生成难溶产物的情况。将反应物M(或L)混合在硅胶中,

将另一种反应物的溶液放置在凝胶上,随着扩散的进行,产物在交界面和凝胶中产生[16]。

气相扩散法合成晶体

2.2水热(溶剂热)法

广泛应用于分子筛合成的水热(溶剂热)法也被应用于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当中。水热(溶剂热)合成在较为极端的条件下水(溶剂)处于临界状态,使溶剂对固体组分的萃取和晶体生长变为可能。水热(溶剂热)条件下合成晶体比在室温下合成更能促进生成高维数的晶体结构。水热(溶剂热)合成方法生长晶体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等温法:等温法是指不存在温度变化的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方法,在这样的水热与溶剂热条件下,温度和压力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变,晶体就在这种条件下生成。这种方法通常所需的实验器材比较简单。

(2)温度梯度法:温度梯度法是标准的晶体生长方法,反应产物从一个较高溶解度的区域转移到较低溶解度的区域,通常是从高温到低温。由于温度梯度法能使反应产物分离,这种方法优点非常明显,对于某些物质的亚稳相来说,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生成晶体。也有一些反应是从低温到高温的反向进行。(3)温度递减法:这是温度梯度法的一个特例。在较高温度达到饱和的产物相在冷却过程中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不同的冷却速率通常会形成不同的产物。

3.有机金属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的影响因素

随着对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合成的不断深入,为了探索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机理和定向组装出目标结构化合物,对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合成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是

当前研究人员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网络结构可以看作是各各节点的组合,因此配体的几何构型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构型对整个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网络结构有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配位键的强度较弱,无法形成高度扭曲的具有较大结构张力的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因为自然界厌恶真空,如果网络结构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空间又没有合适的客体加以支撑,也会导致网络结构崩塌[17]。此外,考虑到不同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及不同配体化学性质的差异,如溶解性,酸碱性等,溶剂、温度、PH值、配比、合成方法等影响因素对合成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关于本课题:

综上所述,本课题将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制备和结构研究出发,致力于研究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结构性质。本课题需要对比文献资料探索构筑类分子筛结构的新型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法。研究反应物比例、反应温度、溶剂、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来制备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ZMOFs)。选用合适的方法来培养ZMOFs的化合物单晶,用于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并进行光谱表征和热稳定性测试,对其谱图数据进行分析说明。

本课题要研究意义在于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ZMOFs)在拓扑结构上类似于纯无机分子筛,在水介质中表现为带负电荷和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与典型MOFs有共同之处,具有吸附,分离,催化等多孔材料共有的性质。而相比于传统的无机分子筛,ZMOFs 具有的超大空腔结构让其具有了更大应用领域,因为金属(金属簇)、有机配体的引入将赋予了这种多孔材料在光、电、磁等方面的性质。同时,有机配体的可裁剪和修饰性,使对孔道的尺寸,形状的控制成为可能[18,19],发现了其在吸附、催化、光学、电磁等方面的一些非常规特性。[20]

参考文献:

1. Zeolite-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ZMOFs) Based on the Directed Assembly of Finite Metal -OrganicCubes(MOCs),Mohamed H. Alkordi, Jacilynn A. Brant, Lukasz Wojtas, Victor Ch. Kravtsov, Amy J. Cairns, M ohamed Eddaoudi,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7753–17755.

2. Zeolite-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Platforms for Applications: On Metalloporphyrin-Based Catalysts, Mo hamed H. Alkordi, Yunling Liu, Randy W. Larsen, Jarrod F. Eubank, Mohamed Eddaoudi, J. AM. CHEM. SOC. 2008, 1 30, 12639–12641.

3. MOFs, MILs and more: concept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porous coordination networks (PCNs), Christo ph Janiak, Jana K. Vieth, New J. Chem., 2010, 34, 2366–2388.

4. Ultra-High Porosity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H. Furukawa, N. Ko, Y. B. Go, N. Aratani, S. B. Choi, E. Choi, A. O. Yazaydin, R. Q. Snurr, M. O'Keeffe, J. Kim, O. M. Yaghi, Science, 2010, 239 424-428.

5.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Carbon Dioxide Capture Properties of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Anh Phan, Chri stian Doonan, Fernando J. Uribe-Romo, Carolyn B. Knobler, Michael O'keeffe, and Omar M. Yaghi, Acc. Chem. Res, 2009, 43, 58-67.

6. Colossal Cages in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as Selective Carbon Dioxide Reserviors, B. Wang, A. P. é, H. F urukawa, M. O'Keeffe, O. M. Yaghi, Nature, 2008, 453, 207-211

7.Hoskins B F;Robson R,Infinite polymeric frameworks consisting of three dimensionally linked rod-like segments.[J].J.Am.Chem.Soc.,1989,111:5962-5964.

8.Hoskins B F;Robson R,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new class ofscaffolding-like materials comprising infinite polymeric frameworks of 3D-linked molecular rods.A reappraisal of the zinc cyanide and cadmiumcyanide structures and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the diamond-relatedframeworks [N(CH3)4][CuIZnII(CN)4]andCuI[4,4',4'',4'''tetracyanotetraphenylmethane]BF4.xC6H5NO2.[J].J.Am.Chem.Soc.,1990, 112:1546-1554.

9.Cardoso, S. W.; Francisco, M. P.; Landers, R.; Gushikem, Y. Electrochim.Acta 2005, 50, 4378–4384.

10.Skrobot, F. C.; Rosa, I. L. V.; Marques,A. P. A.; Martins, P. R.; Rocha, J.; Valente, A. A.; Iamamoto, Y. J. Mol.Catal.

A 2005, 237, 86–92.

11.穆翠枝,徐峰,雷威.功能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7,19(9):1345

12.幸良淑,杨明莉,等.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在催化性能上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6(3):489

13.Cavka J H;Jakobsen S;Olsbye U,et al.,A new zirconium inorganic building brick forming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with exceptional stability.[J].J Am Chem Soc,2008,130:13850-13851.

14.Biradha K;Mondal A;Moulton B,et al.,Coexisting covalent and non-covalent planar networks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M(bipy)(2)(NO3)(2)]center dot arene}(n)(M=Ni,1;Co,2; arene=chlorobenzene, o-dichlorobenzene,benzene,nitrobenzene,toluene or anisole).[J].J.Chem.Soc.,Dalton Trans.,2000,21:3837.

15.Robinson F;Zaworotko M J,Triple interpenetration in[Ag(4,4-bipyridine)][NO3],a cationic polymer with a three dimensional motifgenerated by self-assembly of T-shaped building blocks [J]. Chem. Commun.,1995:2413.

16.蒯海伟,桑海云.超分子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简述及实例分析[J].高校理科研究, 2006, 23: 66~67

17.黄晓春,张杰鹏,陈小明.[Zn(bim)2]·(H2O)1.67:具有方钠石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敞开骨架[J].科学通报,2003,48(14):1491-1494.

18.周元敬,杨明莉,武凯,鲜学福. 金属-有机骨架(MOFs)多孔材料的孔结构调节途径[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02)

19.贾盛澄,李新华,赵亚娟. 多孔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设计、合成及性质[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7,(05) .

20.殷卫峰; 欧植泽; 高云燕等.新型纳米多孔材料——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包结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09)

(20 届)

本科毕业设计

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与结构研究Preparation and Structure Research of Zeolite-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与结构研究

摘要: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是MOFs中具有分子筛晶体结构与功能的一类。通过对有机配体的剪裁及设计,可以使其获得不同孔道尺寸的结构,同时具有独特的光,电,催化等多种性质。合成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并研究它们的性质及结构,对配位化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用溶剂热法将硝酸铟(In(NO3)3·xH2O)与邻氨基对苯二甲酸(NH2-BDC)以及二甲基甲酰胺在100℃下烘烤三天,合成了铟盐配合物晶体(NH4)[In(NH2-BDC)2],并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荧光分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铟盐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Fddd空间群,晶胞参数:a= 15.4081(5) ?,b=1 26.6904(10) ?,c= 31.5293(9) ?,α=90o,β=90o,γ=90o,Z=16,V=12966.4(7) ?3,F(000)=3904,R1=0.0540,wR2=0.1965。

关键词:邻氨基对苯二甲酸;金属有机框架;类分子筛晶体结构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e Research of Zeolite-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bstract:Zeolite-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re new material MOFs with zeolite has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imilar to a class; by tailoring the organic ligand and design Can enable them to make the structure of different pore size, but also has a unique optical, electronic, catalytic and other properties. Synthesis of Zeolite-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d studies their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ar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We used In(NO3)3·xH2O 、NH2-BDC and N,N-Dimethylformamide synthesized Indium complex of (NH4)[In(NH2-BDC)2] under 100℃for 3 days. We gained a single crystal X-ray characterization, XRF. Diffra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 (NH4)[In(NH2-BDC)2]belongs to orthorhombic, Fddd space group with cell parameters: a= 15.4081(5) ?,b=1 26.6904(10) ?,c= 31.5293(9) ?,α=90o,β=90o,γ=90o,Z=16,V=12966.4(7) ?3,F(000)=3904,R1=0.0540,wR2=0.1965。

Keywords:2-amino-terephthalic aci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Zeolite-like crystal structure.

目录

1引言 (1)

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简介 (1)

1.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影响因素 (2)

1.3 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MOFs)的研究意义 (4)

2 实验部分 (6)

2.1 实验原料 (6)

2.2 实验仪器 (7)

2.3晶体合成 (7)

2.3.3实验合成小结 (8)

3金属铟离子配合物的结果与讨论 (9)

3.1(NH4)[In(NH2-BDC)2]的X射线结构分析 (9)

3.2(NH4)[In(NH2-BDC)2]的结构描述 (10)

3.3 (NH4)[In(NH2-BDC)2]的红外吸收谱图分析 (13)

3.4(NH4)[In(NH2-BDC)2]的荧光分析 (14)

4结论与展望 (15)

4.1 小结 (15)

4.2 展望 (15)

5参考文献 (16)

6致谢 (18)

附表: (19)

1引言

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简介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无机材料科学和配位化学两个领域交叉产生的一种新材料: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构筑单位,再无限拓展组建具有高度规整的无限网络结构的聚合物MOFs,其实就是将晶体工程概念引入到超分子建筑的设计当中而延伸出来的一个分支。[1]

20世纪至今,人们对于MOFs材料的制备合成以及结构性能研究已进行了相当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尝试使用不同的合成方法,不同的有机配体,不同的金属离子,合成了各种类型的结构和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根据这些MOFs 中配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羧酸类配合物(比较常见的为对苯二甲酸等),含氮杂环类配合物,混合配体类配合物,有机磷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孔有机金属配合物在超分子和材料化学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其结构可以调控、修饰、热稳定性较好,具备了一般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特点,结合了复合高分子和配位化合物两者的特性,表现出了其在分子识别、多相催化、选择性吸附、化学传感、气体贮存、离子交换等方面的独特性质。因而,在磁性材料、非线形光学材料、超导材料及催化等诸多方面有极好应用前景。[3]

目前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如法国的Lehn、美国的Yaghi、Zubieta、德国的Muller、意大利的Ciani、澳洲的Robson、日本的Fujita、和韩国的Kim等研究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4-12]

图1.1-1 MOF-5结构图

其中,Yaghi教授的团队在2003年发现的MOF-5结构较为著名,图1.1-1为MOF-5结构图,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BET比表面积为3100m2/g,每克可吸收45mg 氢气)。[10]图1.1-2为Eddaoudi教授在2001时发现的一类直径为25?的笼状化合物],它具有立方八面体的拓扑结构,具有较大的空穴。[11] 图1.1-3是Eddaoudi教授的团队报道的一种混合官能团类型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由四唑和苯羧酸作为配体合成[Cu6O(tzi)3(NO3)],该物质的吸附热Q st=9.5kJ·mol-1。[12]

图1.1-2 笼状化合物

图1.1-3混合官能团型[Cu6O(tzi)3(NO3)]

1.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影响因素

影响多孔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机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起决定性作用,其次还与溶剂、阴离子、反应物配比、PH值有关,除此之外还跟合成方法相关。

中心金属离子是构筑配合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配合物的最终结构起着决定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的金属离子来调控组装过程,可以得到不同拓扑结构的超分子网络结构,中心金属离子的电荷越高,则能吸引数目更多的配体;同样,中心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大在其引力限制许可范围内,它的周围可容纳的配体数就越多,即配位数也就越大。

配体是具有构建作用的一些有机分子或离子,配体本身是电子给体或电子受体,有着平衡配位聚合物电荷的作用,配体既有刚性的也有柔性,配体种类的不仅对配合物的合成有影

响,还对配合物的配位网络的空间结构,即配体控制着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距离和晶体结构维数(1D 、2D、3D)。

阴离子对配合物的影响[13],主要体现在能够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阴离子的配位能力还决定了配合物的最终网络拓扑结构的形成。当阴离子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较强时,即参加配位占据金属离子上的配位点使得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金属离子和配体构筑的重复单元的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生成不同拓扑结构。当阴离子不参与配位时,阴离子通常会作为客体占据网络结构内的空隙,同时起到平衡电荷和支持作用,所以阴离子体积的大小变化会引起配合物的网络结构的自发调整。

溶剂对配合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溶剂自身会进入到金属离子配位的空间中来填充晶格孔隙,在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溶剂可作为客体分子来进入配合物孔洞中避免产生太大的空间,也可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来改变化合物的空间结构。溶剂的性质和结构上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自组装体系结构的改变。反应体系的酸碱度对组装过程也有重要影响,通过控制体系的酸碱度来达到配体中的功能基团质子的可逆脱掉,实现化合物的可逆转变。此外在高酸度体系中,可产生共价键和氢键协同作用的化合物;高碱度体系中,可避免小分子溶剂配位到中心金属离子,产生共价键连接多维配位化合物。除了控制改变反应体系的PH值,也可通过改变反应物的配比来引起金属离子配位数的变化,因此控制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比例对配合物的最终结构也有重要的影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不同方法的选择对晶体的自组装过程有重要影响。最为普通的方法是指通过冷却或蒸发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使化合物结晶出来。此外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还有扩散法,包括界面扩散法、气相扩散法(图1.2-1)和凝胶扩散法等。扩散法主要适合溶解性较好但是跟金属离子混合后就会立即出现沉淀的配体。由于扩散法所需的反应时间相对较长,反应速度慢,所以一般生成的晶体形状比较规则,对晶体的后期结构测试有帮助。由于水热法和溶剂热法的反应是在密闭系统中高温高压进行的,这样使得反应溶液的粘度下降,减小了对反应物扩散、传递的阻碍,能有效的提高反应速率,适用于合成结构比较特殊以及制备晶形完美的晶体材料。[14]

图1.2-1气相扩散法

1.3 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MOFs)的研究意义

类分子筛型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是无机材料科学和配位化学两个领域交叉产生的一种新材料MOFs中具有与分子筛相近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的一类;通过对有机配体的剪裁及设计,可以使其获得不同孔道尺寸的结构,[15]同时具有独特的光,电,催化等多种性质。作为多学科领域交叉的产物,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将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对有机金属骨架化合物的研究的深入,其发展也从单纯的对配位化学的研究发展转变为与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其它学科相交叉。交叉学科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发展。自从1706年人们发现普鲁士蓝以来,研究工作者们陆续地合成出了大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为了更好的实现化合物的自组装,人们将晶体工程学的概念引入到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的合成中。“晶体工程”是指通过控制构筑单元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因素以获得预期的网络结构和性能的晶体[4]。1989年, R. Robson将A.F.Wells的拓扑学理论进行拓展提出如下设想:以简单矿物的结构为网络原型,将化合物中几何上匹配的超分子简化来代替网络结构中的节点,用链接的分子代替其原型网络中的单个化学键,通过这种方法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结构简化为矿物的拓扑结构[16,17]。Robson 开创性的工作为配位聚合物结构的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人们已经合成出大量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构筑配位聚合物的配体从最初的以氮配位的配体拓展到目前的以羧酸、磷酸、磺酸配位甚至于混合配体,而金属离子也已经从常见的低价态过渡金属离子拓展到高价态过渡金属离子,稀土元素,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从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上来看,具有不同矿物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被一一合成出来。MOFs数量急剧的增长说明了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中的重要性。而近几年,MOFs的研究重心也逐渐由单纯的结构合成转向结构的设计、定向合成以及性质的研究。

图1.3-1左为ZMOFs结构模型,右为MOCs定向构建ZMOFs[20]

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科学家及其研究小组对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O.M.Yaghi、M.O'Keeffe、W.B.Lin(美国),G.Férey(法国),S.Kitagawa,M.Fujita,(日本)K.Kim(韩国),M.J.Zaworotko(加拿大)等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体系下开展了对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研究工作。在国内,许多科研单位和研究群体也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以O.M.Yaghi小组的研究最具开创性及代表性,他们合成的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系列几乎可以说涵盖了整个晶态孔材料发展的历史。

上文中提到的用于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合成的有机配体的官能团都是在合成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之前预先设计好,然后通过金属与配体的自组装使化合物的框架或孔道功能化。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当用某一配体与金属自组装后得到一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而当将这个配体修饰上官能团功能化后在同样条件下有时不能具有与没修饰过的配体组装得到的化合物相同的结构,或是根本不能自组装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为了更好的功能化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二次修饰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1.3-2类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作为催化剂载体[18,21]

类分子筛型金属有机框架(ZMOFs)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自由体积百分率、可调控的孔表面性质[18],在拓扑结构上类似于纯无机分子筛,在水介质中表现为带负电荷和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与典型MOFs有共同之处,具有吸附,分离,催化等多孔材料共有的性质。而相比于传统的无机分子筛,ZMOFs具有的超大空腔结构让其具有了更大应用领域,因为金属(金属簇)、有机配体的引入将赋予了这种多孔材料在光、电、磁等方面的性质。同时,有机配体的可裁剪和修饰性,使对孔道的尺寸,形状的控制成为可能,发现了其在吸附、催化、光学、电磁等方面的一些非常规特性。所导致的对一些气体的高吸附容量展现了其气体吸附分离、气体贮存、分子识别、光电性能、传感器、生物模拟、微反应器、医学诊疗等方面拥有诱人的应用潜力。[1,3,18,19,21]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药品分子式纯度生产厂家

2-氨基对苯二甲酸C8H7O4N 分析纯阿尔法埃莎(ALfa Aesar)天津

硝酸铟In(NO3)3·xH2O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二甲基甲酰胺C3H7NO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三乙烯二胺C6H12N2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2 实验仪器

2.3晶体合成

2.3.1实验一

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2mmol,约81.8mg)硝酸铟(含结晶水)、(0.45mmol,约81.2mg)2-氨基对苯二甲酸粉末和(0.2mmol,约24.8mg)三乙烯二胺放入四氟乙烯内胆中;将内胆置于电子天平上,用滴管滴加2至3克二甲基甲酰胺用于溶解硝酸铟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粉末以及三乙烯二胺;将四氟乙烯内胆加磁子盖上内盖放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5到20分钟,搅拌后为清夜,无沉淀;取出磁子,将水热反应釜组装好,置于烘箱中,调节温度,在100℃下烘烤3天,冷却开盖后为红褐色沉淀,无晶体生成。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X X X 专业班级自动化07-2 学号20070x0x0x0x 院(系) 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 x x 完成时间 2011年06月10日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前言 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而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而有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 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 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

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2.历史研究与现状 在工业生产温控系统中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量方法不相同,产品的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也不相同,因此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相同。 通常由位式或时间比例式温度调节仪控制的工业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其主回路由接触器控制时因为不能快速反应,所以控温精度都比较低,大多在几度甚至十几度以上。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元器件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种解决的方案: (1)主回路用无触点的可控硅和固态继电器代替接触器,配以PID或模糊逻辑控制的调节仪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其控温精度大大提高,常在±2℃以内,优势是采用模糊控制与PID 控制相结合,对控制范围宽、响应快且连续可调系统有巨大的优越性。 (2)采用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打破了传统的热电阻、热电偶再通过A/D 转换采集温度的思路。用单片机对数字进行处理和控制,通过RS - 232 串口传到PC 机对温度进行监视与报警,设置温度的上限和下限。其优势是结构简单,编程不需要用专用的编程器,只需点击电脑鼠标就可以把编好的程序写到单片机中,很方便且调试、修改和升级很容易。 (3)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嵌入式系统模糊温度控制。利用ARM处理器的强大功能,通过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对温度进行控制。通过内嵌的操作系统μCLinux获得极好的实时性,并且通过TCP/IP协议能与PC机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建筑要求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日益增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界面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延性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工程中,特别是桥梁结构、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等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轻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现行主要研究 2.1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 后浇整体节点与现浇节点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钢纤维混凝土对减少节点区箍筋用量有益,但对节点强度、延性和耗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比,预应力装配节点在大变形后强度和刚度的衰减及残余变形都小;节点恢复能力强;预制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拼接节点耗能较小,损伤、强度损失和残余变形也较小。装配节点力学性能受具体构造影响很大,过去进行的研究也较少,一般说,焊接节点整体性好,强度、耗能、延性等方面均可达到现浇节点水平;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弱,变形能力大,整体性较差。因此,这一类节点连接如应用于抗震区,需做专门抗震设计。 2.2地震破坏 钢筋混凝土在地震破坏过程中瞬态震动周期逐步延长,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是加剧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峰值和持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瞬态振型的变化与结构的破坏部位直接相关。结构破坏过程中,瞬态振型参与系数变化不大。结构瞬态振动周期延长加剧时,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增大,结构濒临倒塌时,基本失去耗能能力。结构破坏过程中,位移时程与破坏构件百分比的变化与地震的峰值的出现密切相关。破坏构件百分比是表征结构破坏与倒塌的指标。地震动的几个特征对结构破坏影响均很大。 2.3异性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关于公园设计规划的文献综述1.

城市公园设计文献综述 一、城市公园的产生 公园作为城市的“肺”,给城市人口提供休息锻炼场所。公园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主城部分。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人口愈来愈来多、人们生活坏境的日愈恶化,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结增。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人口休闲游憩的重要职责。以至于城市公园设计的要求越来越来高 二、公园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西方园林六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公园作为大众的休闲游憩的场所才有一百多年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民主意识的产生推动了公园的出现和发展。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园林的出现也较早,但在古代园林绝大多数是做私人场,大众的公园出现始于孙中山将广州越秀山开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 三、公园设计的内容 3.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整个公园的框架,设计公园时要结合地块的地貌,因地制宜、结合自然。设计时不能过大的改动地块原有的地行地貌,通过地形地貌结合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让景观效益发挥到最大。 3.2公园的道路规划 道路在公园设计中有重要作用,其负责组织空间、引导游客、组织交通、构成景观。道路设计时要以人为本,严格依照“公园设计规范”执行。由于道路类型的多样性,其也是公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3植物配置

没有植物的公园,公园就失去了活性,像死物一般,恐怕就没人会去公园了。植物是公园修饰的重要方式,其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所以在做植物配置时要体现多样性。通过植物配置多样性来体现公园景观的层次性、和谐性、生态性等。植物配置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结合自然,配置出合理、人性、独特的植物来。 3.4景观建筑及小品 建筑是公园管理和景观需求必然需要的,随着公园人流量的增加,公园管理越来越重要。公园设计时要注意配置合理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建筑也是公园中一道重要的景观、体现着公园的人性化。 小品有时可能是一个公园的灵魂,一个独特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品会吸引着人们的观望。一个独特的园林小品设计会让证整个公园增光添彩,让人流连忘返,一个是被的园林小品也许会成为一个公园的败笔,让整个设计黯然失色。四、公园设计的方法 收集大量的信息,各种相关书籍数据进行阅读分析, 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解刨,结合所要设计公园的要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五、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六、5.1生态性原则 公园设计要在保护生态系统完善和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营建,坚持生态性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5.2 整体性原则 公园设时,公园中任何一个景点都不能是孤立存在的,要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前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合同形式的多样性和履行过程的多变性,许多企业对此很少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来及时有效地实施合同的起草、修改、统计、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签署合同方资料档案、合同资料档案的管理,合同付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合同收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以及合同到期未付完款、到期未收完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并具有严格的系统用户及分级权限控制,保证了企业合同数据的严格保密性。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结合电子表格来进行合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电子表格容量小、关联性差、,不易于查询、更新和维护等。 2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系统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绩效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平台。 2.1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土木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常州市某培训中心实训大楼指导教师: -1-1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析等) 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 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经过本教学环节,要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 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 有关单位工程建设从方案制定到施工组织的全过程系统性的训练。经过毕业设计这一 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 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 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 中常见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初步 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在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 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 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 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 必要的准备。 一、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土木工程在中国能够分为: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给水和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

【最新】框架结构商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本-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框架结构商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本 1、选题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大型课程设计,是大学结束时间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因此设计的意义重大,建工专业决定了我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就是运用我们 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将来的民用及工业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毕业设计的实质目的就是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的过程,对一般框架类型的房屋有更深刻的认识,以自己的课题出发,学会应用知识于 现代建筑的具体实践之中,从设计之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间接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建筑是 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之首。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 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应该 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进行一次综 合性的毕业设计。 框架结构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具有空间大、空间布置灵活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教学楼、办公楼、商场、医院等公共建筑。选择框架结构商场 进行毕业设计是基于本科教学内容以及要求掌握的深度而进行的,通过对商场 的完整设计,可以将本科阶段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综合运用;另一方面通过这个 完整的设计,使学生了解一般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设计方法,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工程制图、编写说明书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2、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混凝土结构使用历史较长。它在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自身优点, 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最广泛,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转到了近海工 程和海底工程等。我国应用混凝土的时间比较短,但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 国发展势头非常好,所以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非常有必要。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起了很大作用。预应力技术的 发明使混凝土结构的跨度大大曾加,滑模施工方法的发明使高耸结构和贮仓、 水池等持种结构的施工进度大大加快。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出现使高层建筑、大 跨桥梁可以方便地整体浇注。蒸汽养护使预制构件成品出厂时间大为缩短.

城市有机再生—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建筑学 城市有机再生—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一、前言 本文从城市再生角度(以精明增长的理论为出发点)研究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设计。“城市蔓延”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发展中均有较为明显的表现。由此造成的无节制的土地消耗、沉重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压力、严重的交通问题和生态危机、就业与居住的分离等问题,也是当前最感棘手的问题[1]。而同时,历史文化街区是记载城市某一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城市风貌特色,是属于城市的稀缺资源,在当今城市全球化浪潮中,城市文化将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因素,而城市历史文化将是城市文化中最可贵的资源,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将是城市未来竞争的重要资本。因此,在城市有机再生的角度下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精明增长理论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点关注“精明增长”理论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的运用和结合。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国内外的研究 国外有关历史性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研究1964年,《威尼斯宪章》中指出“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从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来传统的活的见证。人民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各种价值的统一性,从而把古代的纪念物看作共同的遗产”,这使得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对象已经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印迹。在第5条中特别提出:“为社会公益而使用文物建筑,有利于它的保护”。许多事实表明,在严格控制下妥善合理地使用文物建筑是维护它们并传之永久的最好方法之一,它不仅有助于保护工作的落实,而且赋予文物建筑以新的活力。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内罗毕通过了《关于保护历史的或传统的建筑群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在《建议》中提出“在保护和修缮的同时,要采取恢复生命力的行动,因此,要保持已有的合适的功能”。《建议》还强调了要把建筑群的保护工作与其中的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满足居民的社会文化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一: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在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时,参考文献必须按照规 定的格式标注,而不能随意处理: 1、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 著(书籍) j——期刊文章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 z——其他,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 2、范例 (1)引用期刊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示例: [1] 李升.matlab和etap的电力系统仿真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51-55. [2] 周兆庆,陈星莺.matlab电力系统工具箱在电力系统机电暂态 仿真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4):51-54. [3] 陆超,唐义良,谢小荣,等.仿真软件matlab psb与psasp模型及仿真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9):23-27. 注意:作者一般只列出前3名,如果超过3名,则写“等”。页码必 须要写。 (2)引用书籍 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m].译者,译.版本(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起止页码. 示例:

[1] thierry van cutsem, costas vournas.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m].王奔,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周双喜,朱凌志,郭锡玖,等.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及其控制[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注意:页码可省略。 (3)引用论文集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 [1] 李升.负荷电压静态特性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的影响[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27-732. (4)引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 [1] 金敏杰.分岔理论在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01. (5)引用标准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示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6)引用电子文献(如网页内容) 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更 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示例: [1]在https://www.360docs.net/doc/c89180783.html,中使用owc创建统计图[eb/ol].(2006-1) [2006-5].. 注意: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这种文献。 3、论文正文中必须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必须标上标“[序号]”。切记!论文最后按引用次序将参考文献一一列出。 如: 控制策略是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基本准则,一直以来vqc 的控制策略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基于九区图的区域图法控制策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0 绪论 (3) 1 工程概况 (3) 1.1设计资料 (3) 1.1.1 总图规划与工程位置 (3) 1.1.2 建筑物的组成及功能介绍 (4) 1.1.3 门窗使用 (4) 1.1.4 结构设计要求 (4) 1.2柱网布置 (4) 2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4) 3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7) 4.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0) 4.1.1 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11) 4.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11) 4.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12) 4.1.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2) 5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6) 5.1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 (16) 5.2荷载计算 (17) 5.2.1 恒载计算 (17) 5.3、内力计算 (19) 5.4梁端剪力和柱轴力的计算 (25) 5.4.1 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计算 (25) 5.4.2 对于第四层 (25) 5.5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27) 5.5.1 结构抗震等级 (27) 5.5.2 框架内力组合 (27) 5.6框架A柱的内力组合及柱端弯矩、剪力设计值的调整 (28) 5.6.1 A柱端弯矩设计值调整 (28) 6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30) 6.1梁截面设计 (30) 6.1.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0) 6.1.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2) 6.2柱截面设计 (33) 6.2.1 已知条件 (33) 6.2.2 构造要求 (33)

6.2.3 剪跨比和轴压比验算 (33) 6.2.4 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7 屋盖、楼盖设计 (38) 7.1楼盖设计 (38) 7.1.1设计资料(此板为13~14轴之间的板) (38) 7.1.2 屋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38) 7.1.3 板的设计 (38) 7.1.4 单向板计算 (38) 7.1.5 双向板(B7~B9)设计 (40) 8 楼梯设计 (41) 8.1第一层楼梯设计 (41) 8.1.1 设计参数 (41) 8.1.2 楼梯板计算 (41) 8.1.3 平台板计算 (42) 8.1.4 平台梁计算 (43) 9基础设计 (44) 9.1.1 对承载力修正 (44) 9.1.2 基础底面尺寸计算(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44) 9.1.3 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45) 9.1.4 基础高度 (45) 9.1.5配筋计算 (46)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及设计总结 (47) 10.1技术经济措施 (47) 10.2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48)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基于Web的习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徐骅学号090824308 班级计算机09-3班专业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指导教师王春玲

基于Web的习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覆盖全国各个城市,习题管理系统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考试体制的运行和管理上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已经成为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B/S结构为模式的习题管理系统,能极大的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的自我检测,能极大的节省物力人力,对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数据库,C#程序语言,题库,功能,板块 正文: 1.前言 网络题库管理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课程作业管理系统正是利用网络这个先进的平台。紧密地结合了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需求来对传统的作业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它的目标是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更加高效与快捷的自我检测和管理平台。基于B/S架构的习题管理系统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可以使用浏览器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浏览,减少时间、空间对于作业管理的限制。 计算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各个教学环节,考试是重要一环,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传统的试题管理通常是以试题集或者试卷集的形式进行的,各位老师单独或集体命题,采用手工方式,题量大、工作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广泛使用,教学测试方法不断改进,传统的试题管理模式和手工组卷模式将逐步被计算机代替,使教学检测更客观、更科学、更公正,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

(完整版)框架结构毕业设计

第一章设计任书 1.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六层办公楼,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为1310㎡,建筑面积5240㎡,建筑物共6层,底层层高5.1m,标准层层高3.6m,顶层层高4.5m,总高度25.5m,室内外高差0.450m,基础顶面距离室外地面1.05m,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该办公楼主要以层为单元出租,每层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拥有接待室、会议室、档案室、普通办公室、专用办公室等。楼内设有两个电梯三个楼梯,主、次楼梯开间均为3m,进深均为6.6m,楼梯的布置均符合消防、抗震的要求。 1.1.2 设计条件 一、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防,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二、基本风压: 0.55KNm2,B类粗糙度; 三、雪荷载标准值:0.2KNm2; 四、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五、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土质分布具体情况见表,II 类场地土。地下稳定水位距地表-9m,表中给定土层深度由自然地坪算起。建筑地点冰冻深度-0.5m。 表1-1 建筑地层一览表 序号岩土 深度 土层 深度 (m) 厚度 范围 (m) 地基土 承载力 (kPa) 压缩 模量 (mPa) 1 杂填土0.0—1. 2 1.2 --- ---

2 粉土 1.2—2.0 0.8 200 5.0 3 中粗砂 2.0—4.8 2.8 300 9.5 4 砾砂4.8—15. 10.2 350 21.0 1.2 建筑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根据已有的设计规范,遵循建筑设计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造型美观的原则,对建筑方案分析其合理性,绘制建筑施工图。 二、规定绘制的建筑施工图为: 1、底层、标准层及顶层平面图:比例 1:150(图1-1) 2、主要立面图:比例 1:150(图1-2,图1-3) 3、屋面排水布置图:比例 1:150 4、剖面图:比例 1:150 5、墙身大样及节点详图:比例 1:100及1:10

贺州市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doc

文献综述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 ,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 ,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 ,但仍旧较低 ,宾客流多需要其他

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 ,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 ,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 ,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 ,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 ,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 ,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 ,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 ,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2)扩张效应 ,延伸城市功能的辐射范围 高铁建设的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提供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程度 ,形成地理学理论中所谓“时空转换”。一方面同样距离用更少的时间;另一方面 ,相同的时间到达更大的范围或者更远的点。由此一来 ,高铁的建设 ,将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 力 ,带动其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新城节点的发展 ,总体上提高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 (3)第三产业效应 ,促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网上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合作导师职称 论文题目网上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文献综述: 目前多数学校的作业管理都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手工阶段,作业批改信息主要依靠师生间口头传达,作业管理效率较低,容易出错等。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作业管理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十分必要。 本文以实际运用为开发背景,运用软件工程原理和开发方法,采用ASP技术构建一个基于B/S模式的作业发布和管理系统的过程,以期改变过去传统的学生递交作业,老师批改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递交作业更加灵活,同时减轻老师繁重的工作量。系统采用模块化思想应用DREAMWEAVER来开发完成。整个开发过程首先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得出系统主要功能,数据流图及数据字典。接着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功能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数据结构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等;详细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数据库访问的实现,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模块实现关键代码等。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系统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以后的系统维护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今后开发类似系统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本系统的开发使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促使学校的作业管理变的更加系统化、有序化。系统界面较友好,易于操作。 Internet技术持续迅猛的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设计和建设网络拓扑架构、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库基础结构、信息共享与管理、信息的发布与管理、从而方便老师和学生间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和教学资源共享。以现代计算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教学主要是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希望得到个性化的满足,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同时能希望得到科学的评价;老师希望有效的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探索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新的模式,为学校创造一种新的教育环境,使教务管理突破时空限制,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标准化水平,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完成教学学习。

(完整版)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课程设计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WENZHOU UNIVERSITY OUJIANG COLLEGE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二)》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08土木工程本一 姓名:王超 学号: 指导教师:张茂雨 日期:2011年6月10号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某三层工业厂房,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混凝土柱截面尺寸边柱为500mm×500mm,中柱600mm×600mm。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楼盖,其平面如图所示。(图示范围内不考虑楼梯间)。厂房层高分别为4.5,4.2,4.2米。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L1=8100,L2=6600) 1.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砼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 刷。 2.可变荷载:楼面屋面标准值取5.0KN m2,活荷载分项系数1.3。 3.永久荷载:包括梁、板及构造层自重。钢筋砼容重25 KN m3,水泥砂浆容重 20KN m3,石灰砂浆容重17KN m3,分项系数为1.2。 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f c=9.6Nmm2,f t=1.10Nmm2)。 钢筋柱、梁受力筋采用Ⅱ级钢筋(f y=300 Nmm2),板内及梁内其它钢筋采用Ⅰ级(f y=210 Nmm2) 二.框架梁及柱子的线刚度计算 取①轴上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E c =2.55×104Nmm2=25.5×106KNm2。框架梁惯性矩增大系数:边框架取1.5,中框架取2.0。 中框架梁的线刚度: i b 1=α b EI b l=2.0××25.5×106×0.3×0.736.6=66.28×103KN·m2 边框架梁的刚度: i b 2α b EI b l=1.5××25.5×106×0.3×0.736.6=49.70×103KN·m2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土木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常州市某培训中心实训大楼 指导教师: 2013-1-1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 析等) 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教学环节,要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有关单位工程建设从方案制定到施工组织的全过程系统性的训练。通过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着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必要的准备。 一、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土木工程在我国可以分为: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给水和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深知土木工程设计范围之广,以及和社会生活联系之密切。我们在校只是学习了土木工程这一个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姓名:李里 摘要:在阅读多篇文章以后,总结出中国目前新城镇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追求快速城镇化,造成城市建设与城市空间都存在问题,同时建设时并没有考虑保护环境这一方面。目前,生态城市成为最新的城市改造建设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城镇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 一、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城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新城求洋求新,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特色危机;大拆大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历史文脉隔断;部分新城人气不足,活力缺少,建设成效与期望差距甚远;过于关注形象和规模,新城认为不足,配套缺失;不够重视经济测算,造成一定的财政负担,前期投入多,后期收效不大。 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部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到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是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是城市的文脉收到认为的破坏和割裂。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是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领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肆意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Web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2011年6月5日

Web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Web概述 1.1Web及其工作模式 Web即万维网,就是通过使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处在不同地理位置、操作上相对独立的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再配置一定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这些计算机上实现软硬件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由此而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是由全球众多的计算机局域网互相连接组成的一个超大规模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运行着多种应用系统,如上网使用的网页浏览系统——WWW、上传与下载用的文件传输系统——FTP、收发电子邮件所使用的电子邮件系统——E-Mail等。互联网中运行的每一种应用系统都是由互联网中相应的服务器系统、客户机系统构成,也就是说互联网从物理连接来看是由众多的计算机组成,而从逻辑上看是由多个功能子网组成。 1.2Web中存储信息的方式 传统网站存储信息的方式是采用基于文件的,即每个Web文档存储在一个单独的文件中。 目前流行的Web存储信息的方式则是基于数据库的,即允许Web直接访问数据库,从而管理动态Web内容。 1.3基于HTML文件的Web服务器 在基于HTML文件的Web服务器中文本和其他多媒体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来进行存储和管理,客户端直接下载HTML文件。 1.4基于数据库的Web服务器 在基于数据库的Web服务器文本和其他多媒体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客户

端请求服务器执行一个CGI程序或Script语言码。 2Web数据库概述 2.1Web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规则组织起来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据此将网络数据库定义为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的,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处理与存储数据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技术,而计算机网

框架结构 毕业设计讲解

合肥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 题目某社区服务中心 建筑及结构设计 学院名称: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2012级本科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4年05月

摘要 本工程为某社区服务中心,主体6层,建筑面积约为4915㎡。 建筑方面:建筑设计是根据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认真贯彻“适用、安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按照建筑功能要求,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办公楼的设计,设计包括总平面图设计、各层平面图设计、立面图设计和剖面图设计等。 结构方面:结构设计是在完成建筑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安全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及工程所在的地区等因素,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计算设计,设计计算包括各层平面结构布置、楼板的计算、楼梯的设计、框架的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框架结构

Abstract This project is a central office, the main 6 floors, floor area of approximately 6,000 square meters.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tasks stipulated in the specification,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applicable, security, economy, and attention to beauty in Ma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functional requirement, refer to the literature for the design of office building, including total floor plan design, each layer of floor plan design, elevation and profile design, etc. Structure: structure design is completed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under the premise of structure form is frame structure. Structure design is on the premise of meet the use requirements, considering safety and feasible,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advance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project area, and access to relevant data to calculate design, design calculation including the flat structure arrangement, calculation of floor of each layer, the design of stair, the framework of independent foundation under column design. Keywords: training cen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frame stru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