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 108 学时 课程学分 6 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健身健美运动作为时下最流行运动,它包含了器具,徒手,操课等多种运 动方式,本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在健身行业取得很好的成绩。 任务:使学生掌握健身健美运动各种运动技能,主要理论知识。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健身健美教学与训练原则, 健身健 美营养基础,健身健美各种运动技能的专业用语。

技能目标:增肌,减脂各种运动技能。瑜伽基本动作 24 式。动感单车教学 能力 素质目标:良好的体型,开朗的性格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 : 《健身健美运动》 张先松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肌肉健美训练图解》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法) fredrdic 编著

教材适用评价: 《健身健美运动》 本书可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生专 修或选修课教

材, 也可以作为大学、 中学公共体育课的选项课教材, 还可以作为健身健美教 练员、健身健美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参考用书。

《肌肉健美训练图解》 一本畅销全球的健身图书。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人体的心肺工作原理,肌肉 血液分布及工作原理 基本营养素的功能,及膳食指导 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肌肉健美训练图解》

一、臂部训练 没有注明器械的均为哑铃,没有注明姿势的均为站姿。

人体解剖学》 运动营养学》 运动生理学》

动作名称 主要锻炼肌肉 附带锻炼肌肉 拉力器反握下拉

肱三头肌内侧头

肘肌、腕部伸肌

杠 铃臂 弯举 (正 腕伸肌、指伸肌 握)

杠 铃坐 姿正 握腕 腕伸肌、指伸肌 弯举 杠 铃坐 姿反 握腕 腕屈肌、指屈肌 弯举

坐(站)姿臂交替

肱桡肌、 肱肌、 肱二头肌、 三角肌前部 喙肱肌、胸大肌上部 弯举

坐姿单臂弯举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坐(站)双臂弯举 肱二头肌

前臂肌群

文斯(垫肘) 弯举 肱二头肌

上斜哑铃弯举 肱二头肌

杠 铃臂 弯举 (反

肱二头肌、肱肌

肱桡肌、旋前圆肌、腕

握)

部和手指的所有屈肌

拉 力器 低位 臂弯

肱二头肌(最佳)

拉 力器 高位 臂弯

肱二头肌长头

肱肌

健 身机 斜托 臂弯

肱二头肌(最佳)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肱桡肌、肱肌、肱二头 肌(轻度)

锤击式臂弯举 肱桡肌(最佳)

肱二头肌、肱肌

拉力器正握下拉 肱三头肌、肘肌

拉力器单臂反握

16、

肱三头肌

下拉

杠铃仰卧臂屈伸肱三头肌

17、

曲柄杠铃坐(站)

18、

肱三头肌

姿颈后臂屈伸

仰卧臂屈伸肱三头肌的三个头

19、

坐(站)姿颈后单

20、

肱三头肌肘肌

臂屈伸

坐(站)姿颈后臂

21、

肱三头肌肘肌

屈伸

弓身单臂屈伸肱三头肌肘肌

22、

仰姿反屈伸肱三头肌、胸大肌、三角肌前部

23、

二、肩部训练

没有注明器械的均为哑铃,没有注明姿势的均为站姿。

序号动作名称主要锻炼肌肉附带锻炼肌肉

杠铃坐(站)姿颈三角肌(尤其是中部)、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冈下肌、小圆1、

后推举肱三头肌前锯肌肌、冈上肌

杠铃坐(站)姿前三角肌前部和中部、胸大肌上部、斜方

2、

推举肌上部、肱三头肌、前锯肌

肱二

斜方肌、前锯肌、

3、杠铃前平举三角肌前部、胸大肌上部、冈下肌

头肌短头

前臂肌、竖脊肌、

腹部4、杠铃宽握上提三角肌、斜方肌、肱二头肌

肌肉

三角肌(尤其是中部)、斜方肌上部、

5、坐(站)姿推举

肱三头肌、前锯肌

杠铃上斜卧推举

胸大肌上部、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

坐(站) 姿单臂推 三角肌(尤其是前部) 、胸大肌上部、 举 斜方肌上部、前锯肌、肱三头肌

侧平举 三角肌

俯立侧平举 (俯身

整个肩部(尤其是三角肌后部)

斜方肌下部、菱形肌、

飞鸟)

小圆肌、肩胛下肌

单臂前平举

三角肌前部和中部、胸大肌上部

三角肌前部、 胸大肌上部、 肱二头肌短

并握前平举

侧卧单臂侧平举 三角肌、冈上肌

立正提拉 三角肌、肱二头肌、斜方肌上部

弓身前平推 三角肌后部

拉 力器 单臂 侧平

三角肌(尤其是中部)

三角肌(尤其是前部) 、胸大肌上部、

拉力器前平拉

肱二头肌短头

拉 力器 俯立 侧平

三角肌(尤其是后部)

斜方肌(中部和前部)

菱形肌

蝴 蝶机 反坐 双臂

三角肌(尤其是后部) 冈下肌、 小圆肌

斜方肌、菱形肌

平拉

三、胸部训练

没有注明器械的均为哑铃,没有注明姿势的均为站姿。

部、前锯肌、喙肱肌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序号

1、

2、

动作名称

主要锻炼肌肉

杠铃平卧推举 胸大肌

附带锻炼肌肉 肱三头肌、三角肌前

单 杠反 握引 体向 背阔肌、大圆肌、肱二头肌、肱肌 斜方肌(中下部) 、菱

杠铃下斜卧推举

杠 铃仰 卧屈 臂上

前锯肌

胸大肌(尤其是下部) 、肱三头肌、三

角肌前部

胸大肌、 肱三头肌长头、 大圆肌、 背阔 肌、前锯肌、菱形肌、胸小肌

平卧推举 胸大肌

肱三头肌、三角肌前部

仰卧飞鸟

胸大肌

上斜卧推举 胸大肌(尤其是上部)

三角肌前部、肱三头

上斜飞鸟

胸大肌(尤其是上部)

肌、前锯肌、胸小肌

仰卧屈臂上提 (同 胸大肌、 肱三头肌长头、 大圆肌、 背阔

推举式训练机)

肌、前锯肌、菱形肌、胸小肌

蝴蝶机扩胸

胸大肌

拉力器夹胸 胸大肌、胸小肌

训练架双臂屈伸

俯卧撑 ( 徒手 )

身体前倾锻炼胸大肌、 身体直立锻炼三 头肌

胸大肌、肱三头肌

四、背部训练

没有注明器械的均为哑铃,没有注明姿势的均为站姿。

动作名称

主要锻炼肌肉

附带锻炼肌肉

单 杠正 握引 体向

全能的背肌练习。 肱二头肌、 肱肌、 肱

桡肌、胸大肌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序号

1、

2、

俯卧挺身 竖脊肌、头夹肌、颈夹肌

斜方肌(中下部) 、菱

健 身机 背阔 肌下

背阔肌中部、

形肌、肱二头肌、 肱肌、

胸大肌

背阔肌(尤其是下部) 、前臂屈肌、肱

健身机颈后下拉

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菱形肌、斜方肌下部

菱形肌、斜方肌、三角

健 身机 窄握 胸前

背阔肌、大圆肌

肌后部、肱二头肌、肱

下拉

肌、肱桡肌

背阔肌、 大圆肌、 三角肌后部、 肱二头

斜方肌、菱形肌、竖脊

健身机坐姿划船

肌、肱肌、肱桡肌

拉力器直臂下拉

背阔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

背阔肌、 大圆肌、 三角肌后部、 斜方肌、

臂部屈肌、肱二头肌、

单手划船

菱形肌

肱肌、肱桡肌 弓身划船

背阔肌、大圆肌

三角肌后部、肱二头肌

卧拉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肱二头肌

背阔肌、 大圆肌、 三角肌后部、 臂部屈

菱形肌、斜方肌、竖脊

杠铃划船

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三角肌前部、肱二头

杠铃窄握划船 斜方肌上部、三角肌中后部

肌、前臂屈肌、腹肌、

臀肌竖脊肌

杠铃耸肩提 斜方肌

三角肌

哑铃耸肩提 斜方肌中上部、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直臂扩胸 斜方肌中部、大圆肌

三角肌

硬拉

竖脊肌、头颈肌、背阔肌、大圆肌

形肌、胸大肌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五、腿部和臀部训练

没有注明器械的均为哑铃,没有注明姿势的均为站姿。 动作名称 主要锻炼肌肉

附带锻炼肌肉

哑铃深蹲

股四头肌、臀肌

坐姿夹铃伸膝

肌四头肌

俯卧夹铃腿弯举

肌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

持 铃单 腿站 立提

三头肌

深蹲持铃提踵 三头肌

股四头肌

坐姿持铃提踵

三头肌

肌四头肌、 臀肌、收肌、竖脊肌、 腹肌、

杠铃负重半蹲

国绳肌

臀肌、国绳肌、腹肌、

杠铃肩前深蹲

股四头肌

竖脊肌

肌四头肌、 收肌、臀肌、 国绳肌、 竖脊

杠铃颈后深蹲

杠 铃直 臂屈 腿上

肌四头肌、收肌

杠铃俯立挺身 臀肌、竖脊肌,尤其锻炼国绳肌

杠铃直腿上提

竖脊肌、髋肌、臀肌、大腿肌

锻炼全身肌肉。髋部周围肌肉、腰肌、

杠铃屈腿上提

斜方肌、臀肌、股四头肌

杠铃坐姿提踵 比目鱼肌

杠铃站立提踵

腓肠肌、比目鱼肌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健身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健身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健身运动是一项根据人体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方法,并通过各种形式练习,以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命为目的的体育运动,是所有健身运动项目的概括,包括健美运动、康复健身、体形塑造及娱乐健身。 健身运动课程是体育系本科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社会体育专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与实践,在懂得相关健身健美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修塑体形、陶冶情操,促进人体健美,并在此基础上,懂得相关健美指导知识,指导他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锻炼。 三、课程目标与任务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身运动起源、发展、作用、特点,理解并掌握健身健美运动科学的锻炼方法;技术上熟知健身房内各健身器械的名称、相对应发达的身体肌肉部位,通过编写训练计划,掌握健美训练的最佳动作与锻炼方法;技能

上培养其组织指导健身锻炼的能力。 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分为:健身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练习、身体各部分肌肉的练习锻炼方法,同时,熟悉健美竞赛中规定动作的展示,能自行创编健美竞赛中自由造型的表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从事健身运动的指导与教学,通过学生自我实践与练习,制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指导业余健身健美爱好者的训练能力;使学生理解健身健美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初步具备组织健身健美比赛和担任健身健美裁判工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端庄的体态,健美的体形,自觉投入到科学的体育健身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其精神面貌,充分体现“生命在于运动”。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健身运动是体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前置课程可以是《健美操》《体操》《形体训练》《舞蹈》《瑜伽》。学好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身体协调性以及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进而能更好的掌握其它的各门学科。《运动生理学》、《运动处方》、《运动解剖学》、《运动营养学》可作为本课程的后续课,可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五、教材选用 1、选用教材:《健身健美运动》张先松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活动大纲

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健、力、美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体育项目。它具有健身、健心一体性,动作的多变性和协调性,运动负荷大而有针对性,并且它是在一种欢乐、愉快、激情的气氛中进行健身,同时实现知识,技能技术的增长,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表现力、创造力,以达到健身、健心和增长知识的整体效益。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精选和创编了不同类型、难度和运动负荷的健美操组合套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灵活、力量、弹跳、平衡等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终身参加健身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健美操练习,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学生的形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优美感和表现力。 (二)身体健康目标:使学生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知识、编排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实践应用目标:通过健美操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观赏能力,陶冶高雅情操。 (四)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把健美操运动与健康和终身体育密切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感性阅读,更多调动感悟、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健美操运动技能部分 1、健美操基本技术: (1)踝、腕运动包括踝、腕的屈、伸、旋以及掌、指关节的各种运动。他要求局部幅度大,整体幅度小,灵活巧妙,突出个人风格 (2)头颈部运动:屈、转、绕和绕环、平移等。要求动作匀速、充分,转头时可加快 (3)肩部运动:提、沉、收、展、绕。他要求幅度大、呼吸匀、动作充分 (4)胸部运动:含、展、收、扩。它要求动作有弹性、有力,侧扩胸时,肘不下垂 (5)躯干运动:不同姿势的体侧屈、提转、体前、后屈以及绕环。它要求动作幅度逐渐加大,速度中等,呼吸加深,充分拉长 (6)髋部运动:顶、摆、提、绕和绕环等。要求动作协调有力、松弛、速度稍快

广场健身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广场健身舞蹈课程教学大 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广场健身舞课程编号: 总学时:20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1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导论、健美操、体育舞蹈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大纲是根据巢湖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系及学生近年来体育课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适用于社会体育专业初选广场健身舞课程的学生。通过广场健身舞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广场健身舞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一般教学规律,并能运用于教学与社会指导;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体育社会指导员所必备的广场健身舞教学能力、简单创编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具有运用广场健身舞手段在全民健身中指导他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示范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广场健身舞社交、娱乐奠定基础;通过广场健身舞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韵律感,培养学生欣赏和表现形体美、姿态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是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培育目标、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同时重视与国家推广的广场健身舞各种套路内容衔接,坚持科学性、健身性、时尚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2)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本技术特点,了解基本动作,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3)课堂上重视实用性知识传授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广场健身舞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来指导大众健身、表演和比赛,做到学以致用。

《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撰稿人:汤敬东 课程编号:143219 英文课程名:Aerobics chooses the class specially 总学时:216学时 学分:15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 适用专业:管理(体育)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健美操》是体育科学学院体育管理的专业选修课。本大纲是依据我院体育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通过本健美操大纲的教学内容,力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健美操意识及动作节奏感;增强肌肉力量;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掌握专项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掌握健美操相关的组织与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三个学期 216学时 第一学期 72学时 (一)健美操运动概述(理论) 10学时 1、健美操运动的概念与分类 2学时 2、健美操运动的特点与功能 2学时 3、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 4学时 4、健美操指导员的职业素质 2学时 (二)健美操训练理论与实践(技术) 58学时 1、健美操基本动作训练 6 学时 2、健美操专项技术训练 10学时 3、身体素质训练 8学时 4、四类基本难度训练 6学时 5、大众锻炼标准四级 14学时 6、大众锻炼标准六级 14学时 (三)考核(技术) 4学时 1、期中考核 2学时 2、期末考核 2学时 第二学期 72学时 (一)健美操基本动作(理论) 10学时

1、健美操术语种类 2学时 2、健美操术语的运用 2学时 3、健美操基本动作 4学时 4、健美操基本技术 2学时(二)健美操训练理论与实践(技术) 58学时 1、健美操基本动作训练 6学时 2、健美操专项技术训练 6学时 3、身体素质训练 6学时 4、四类基本难度训练 6学时 5、有氧舞蹈二级 14学时 6、有氧舞蹈六级 20学时 (三)考核(技术) 4学时 1、期中考核 2学时 2、期末考核 2学时 第三学期 72学时 (一)健美操音乐与编排(理论) 4学时 1、健美操音乐 2学时 2、健美操编排 2学时(二)健美操训练理论与实践(理论、技术) 54学时 1、竞技健美操现行评分规则(一) 6学时 2、健美操基本动作训练 6学时 3、健美操专项技术训练 6学时 4、身体素质训练 4学时 5、四类基本难度训练 4学时 6、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成人组(六人操) 28学时(三)健美操的编排原则与实践(理论、实践) 10学时 1、健美操创编中的重要因素 2学时 2、健美操创编的主要目的 2学时 3、健美操创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2学时 4、健美操创编的七个主要步骤 2学时 5、组合动作的编排实践 2学时(四)考核(技术) 4学时 1、期中考核 2学时 2、期末考核 2学时 三、教学方法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解析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 专业选修课程 别: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学时:32 学时(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介绍运动营养学是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机能,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等的一门科学。运动营养学是运用营养学知识为运动训练及比赛或体育锻炼服务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营养食物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素基本生理功用,食物合理选择等),根据运动专项特点,运动训练与比赛的需要,运用营养学知识合理安排膳食;根据体育锻炼健身的需要,如何运用运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机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提高等健康目的。 运动营养学是专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相关基础理论课程是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及饮食防治某些常见病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中要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结合 问题讨 自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 论、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一)教学内容 知识点:食品、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任务,营养和健康的关系,运动营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合理营养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内容及任务,了解运动营养学学科的发展任务,掌握营养与运动的关系。 第一章营养素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 知识点: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与运动,蛋白质的供给量和来源。 第二节糖 知识点:碳水化合物和糖,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与运动,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第三节:脂肪 知识点:脂类,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胆固醇,脂肪的生理功能,脂肪与运动,脂肪营养价值的评定,脂肪的供给量和来源。 第四节:维生素 知识点:维生素的功用,供给量和来源

男子健美选项课教学大纲

健美选项课 (BODY BUILDING) 教学大纲 (一)教学任务 1.通过健美课教学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即肌肉发达美化形体陶冶情操,又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 2.通过健美操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练习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良好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3.改变身体机能曾强体质发展素质,塑造健美体型和体态。 (二)教学要求 1.从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健美运动正确锻炼方法和技术及自我训练的方法及周期性训练计划。 2.培养学生对健美运动的血洗兴趣养成良好的自觉锻炼的习惯,循环渐进,逐步提高。 3.正确处理健美运动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关系,在注重上下肢协调发展的同时身体机能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大纲 1.健美理论 (1)健美运动发展概况 (2)健美运动基本常识及其锻炼方法 (3)健美运动训练特点 ①健美训练内容的特点 ②健美训练方法的特点 ③健美竞赛的特点 (4)健美运动锻炼价值及对人体的作用 ①健美运动对身体各器官的作用 ②健美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5)身体各部位肌肉练习方法 主要部位有:

①颈部 ②前臂、肩部 ③胸部、腹部 ④背部、腰部 ⑤臀部 ⑥大腿 ⑦小腿 介绍健美训练的最佳方法 ①循环训练法 ②重量固定训练法 ③金字塔式训练法 ④重量递增训练法 ⑤重量递减训练法 ⑥组合训练法 ⑦动作多边训练法 (6)比赛规则 ①竞赛项目 ②比赛程序和评分方法 (7)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2、基本技术 (1)肩部动作 (2)胸部动作 (3)臀部动作 (4)腹、背、腰部动作 (5)腿部动作 (6)发展躯干力量动作 (7)介绍项目 (四)考试内容与标准 1.仰卧推起 方法:按个人体重的百分比进行仰卧推起。 要求:双臂将杠铃推起,不可借助反弹力完成或拱腰助力。 评分标准: 个人体重:70%、 80%、 90%、 100%、110%、 得分:60、 70、 80、 90、 100、 2. 考核 (2)深蹲 方法:按个人体重的百分比进行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健美操)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性质: 体适能是身体适应生活、活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Fitness)、运动体适能(Sport-relatedFitness)和专项运动体适(Skill-relatedFitness)三大类。体适能课程主要教授与健康体适能有关,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体育知识和方法。本课程为长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公共必修选项课。 (二)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体适能的提高方法,掌握体适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 2.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 3. 通过健美操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观赏能力,陶冶高雅情操。 4.教学中,通过把健美操运动与健康和终身体育密切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 (三)任务: 通过体适能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健美体形和提高体育素养,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健康、优美的身体形态及洒脱的气质,提高学生对美的正确理解及感受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体育基本知识,并用以自己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2.掌握跑、跳、滚翻各项目基本技术、技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掌握速度、耐力、力量、柔软的练习方法。

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授课学时:108学时 课程学分6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健身健美运动作为时下最流行运动,它包含了器具,徒手,操课等多种运动方式,本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在健身行业取得很好的成绩。 任务:使学生掌握健身健美运动各种运动技能,主要理论知识。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健身健美教学与训练原则,健身健美营养基础,健身健美各种运动技能的专业用语。 技能目标:增肌,减脂各种运动技能。瑜伽基本动作24式。动感单车教学 能力 素质目标:良好的体型,开朗的性格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健身健美运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教 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肌肉健美训练图解》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材适用评价:《健身健美运动》本书可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生专修或选修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中学公共体育课的选项课教材,还可以作为健身健美教练员、健身健美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参考用书。 《肌肉健美训练图解》一本畅销全球的健身图书。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人体解剖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理学》人体的心肺工作原理,肌肉血液分布及工作原理。基本营养素的功能,及膳食指导 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肌肉健美训练图解》 一、臂部训练 没有注明器械的均为哑铃,没有注明姿势的均为站姿。张先松主编普通(法)fredrdic 编著

动作名称 主要锻炼肌肉 杠铃臂弯举(正 腕伸肌、指伸肌 握) 杠铃坐姿正握腕 腕伸肌、指伸肌 弯举 杠铃坐姿反握腕 腕屈肌、指屈肌 弯举 坐(站)姿臂交替 肱桡肌、肱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前部 喙肱肌、胸大肌上部 弯举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欢迎下载 附带锻炼肌肉 肱桡肌、肱肌、肱二头 肌(轻度) 锤击式臂弯举 肱桡肌(最佳) 肱二头肌、肱肌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32学时

实用文档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介绍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机能,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等的一门科学。运动营养学是运用营养学知识为运动训练及比赛或体育锻炼服务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营养食物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素基本生理功用,食物合理选择等),根据运动专项特点,运动训练与比赛的需要,运用营养学知识合理安排膳食;根据体育锻炼健身的需要,如何运用运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机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提高等健康目的。 运动营养学是专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相关基础理论课程是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及饮食防治某些常见病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中要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结合问题讨论、自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大全. 实用文档 助教学。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一)教学内容 知识点:食品、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任务,营养和健康的关系,运动营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合理营养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内容及任务,了解运动营养学学科的发展任务,掌握营养与运动的关系。 第一章营养素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

体育选项课课程介绍-太原工业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乒乓球 课程定位 乒乓球是以《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全面系统地讲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理论、技术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了解乒乓球技术和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熟悉的掌握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正确地认识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乒乓球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正确的技术击打乒乓球。 1.熟练掌握反手推挡、正手攻球、左推右攻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带动其它基本技术的提高。教师应熟练讲解技术动作要领,正确示范,因材施教。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重点难点反复多练。 2.掌握乒乓球竞赛与组织规则,掌握乒乓球裁判规则,了解乒乓球单打战术,双打战术。 3.了解乒乓球运动规律,乒乓球综合技术、基本战术为主,结合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爱好,为全民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各层次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的建议 1.乒乓球的基本技术 重点是发球技术的特点和要求,接发球的特点和要求,推挡技术的特点和要求,攻球技术的特点和要求。 难点是各项技术的特点、动作要领及教学方法 2.乒乓球运动知识 重点是乒乓球的常用术语和击球的基本环节分析,乒乓球击球动作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是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完成教学组合的编写,培养灵活应用动作素材、随意创新、编排组合的能力。 3.乒乓球教学比赛 重点是比赛的过程。 难点是乒乓球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乒乓球运动是我国较为普及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被誉为“国球”。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强调动作的正确性和脚步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分层教学,并提倡互帮互学,形成良

《运动营养学》教学大纲

《运动营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1702 课程名称:运动营养学 英文名称: Sport nutriology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保健学 执笔人:方秋丽审定人:姜大勇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运动营养学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理论课,主要目的是介绍人体各种营养素的功能、食物来源、需要量等知识,以及能量平衡、健身运动的合理营养及各种慢性疾病与营养的关系及慢性疾病的营养防治原则和方法。 具体任务如下: 1.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求实的科学思维方法。 2.了解各种营养素的食物来源、需要量等知识,了解能量平衡的有关知识。 3.掌握各种营养素的重要生理功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能指导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4. 了解膳食平衡的相关知识。 5. 掌握健身者合理膳食的的总体安排。 6. 掌握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及防治原则和方法。 7.根据营养学所学知识,指导合理膳食。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在学习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保健学的基础上才能开设学习本课程,拥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和科研实验设备。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运动营养学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各种营养素功能、食物来源。掌握运动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营养学、营养素、合理营养等概念、各种营养素的功能、需要量和食物来源,了解有关运动与能量平衡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运动与营养素 一、营养素概述 1.必需营养素的概念

体育健身指导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

《体育健身指导》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体育健身指导的本质原理;普及怎样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介绍体育卫生运动保健常识,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使身体锻炼收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依法锻炼,以及对照指标检验锻炼效果等。同时能联系实际,解答疑难,指导自我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锻炼的效果。 二、教材选用 1、主要参考教材: 1.1 《体育与健康》季浏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1.2 《体育健身指南》林建棣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7) 1.3 《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2.11) 2、教材选用原则: 2.1 专业性和通俗性相结合 2.2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2.3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三、授课对象: 1.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 2.研究生 四、课时计划(总计32) 第一次课(1、2学时) 序言 主要内容:介绍体育健身的好处、介绍如何制定体育健身计划、测评自己体质。第二节课(3、4学时) 运动与营养 主要内容:运动的能量供应、人体有哪些营养素、各类运动的营养特点、营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健康膳食指导 第三节课(5、6学时) 运动、饮食与健康 主要内容:肥胖起因、减肥方法、肥胖与疾病、运动与减肥、科学饮食的方法第四节课(7、8学时) 健身方式的选择 主要内容:走、跑、跳的健身、球类练习与健身、游泳、武术、体操、有氧操健身 第五节课(9、10学时) 晨练 主要内容:晨练健身的好处、晨起健身五法、晨练应注意的事项 第六节课(11、12学时) 体育健身与时令 主要内容:自然力健身、健身的时间选择、健身方式与季节的关系 第七节课(13、14学时) 体育健身与环境

《健身教练》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健身教练课程编号:112123007 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导论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健身教练的职责,理解健身指导的特点,掌握健身指导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熟悉健身指导的程序与方法,旨在培养健身指导的实用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全民健身指导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健身指导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高深健身原理,一般不予深究。教学时,尽可能借助体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健身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健身锻炼的基本方法健身指导技法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 教学难点: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 三、教学内容与目的 第一章健身教练概述 第一节健身教练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健身教练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健身教练的工作内容与规范

公共营养学基础知识

《公共营养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38064-65 适用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 总学时数:112 学分:6 理论学时:80 实践学时:32 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体育系体育保健专业教研室李迎涛 编制时间:2016年8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体育保健专业必修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体育类体育保健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主要是研究合理选择利用食物及营养素为运动训练及体育锻炼服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其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营养食物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素基本生理功用,食物合理选择等),根据运动专项特点,运动训练与比赛的需要,运用营养学知识合理安排膳食;根据体育锻炼健身的需要,如何运用运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等健康目的。 二、总体教学目标 《公共营养基础知识》是一门重要体育保健专业的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初步运用运动营养学理论与方法指导和评价大众运动健身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改善机体生理功能、提高运动成绩、防病保健和治病康复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知识基础和能力。只有学好上述课程,才可能在运动实践中合理应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等健康目的。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

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一、食品 1.食品的概念 2.食品的主要作用 二、营养及营养学的概念 1.基本概念:营养、营养学、运动营养学、营养素 2.营养素的种类及主要功能 三、运动营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四、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食品、营养、营养学、运动营养学、营养素等基本概念; (2)能够正确区分食品、药品、保健品; (3)了解营养素必须满足的二个条件; (4)掌握营养素分类方法及其主要功能;

《健身教练》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健身教练》课程教 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健身教练课程编号:112123007 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导论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健身教练的职责,理解健身指导的特点,掌握健身指导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熟悉健身指导的程序与方法,旨在培养健身指导的实用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全民健身指导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健身指导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高深健身原理,一般不予深究。教学时,尽可能借助体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健身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健身锻炼的基本方法健身指导技法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 教学难点: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 三、教学内容与目的 第一章健身教练概述

第一节健身教练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健身教练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健身教练的工作内容与规范 第四节健身教练的培训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身教练的兴起、发展、概念、分类和工作内容,启迪学生在了解健身教练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学会观察问题和探索健身教练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健身教练的工作内容与规范 教学难点:健身教练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法问答法 作业形式: 1.通过学习,举例分析我国现阶段健身教练发展中的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通过对某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对这一地区健身教练未来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第二章健身教练的人际交往与客户服务 第一节健身教练的礼仪规范 第二节健身教练的沟通技巧 第三节健身教练客户服务的规范与技巧 教学目的:了解健身教练的礼仪规范,掌握健身教练与客户的沟通技巧以及服务规范,熟练运用相关知识于健身健美服务场所。 教学重点:掌握健身教练员与客户的沟通技巧以及怎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教学难点:健身教练客户服务的规范与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作业形式: 1.沟通技巧是健身教练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在健身房中健身教练要学会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和配合。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健身教练该如何完善和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健美操教学大纲修订稿

健美操教学大纲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大纲 ? [英文名称]:Aerobic exercise [课程编号]:140101 学时: 72 学分:2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健美操是融音乐,舞蹈,体操,美学为一体,既健身又健心的体育项目,它是通过人体固有的价值和魅力,充分创造人体美得潜能,风靡世界,深受社会不同年龄,层次,性别,职业的人所选用。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人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健美为主要特征,将人体语言与艺术和体育教学融为一体,从而成为一个极具观赏性的体育项目,它既是健美身体,又是陶冶情操的大众健身方式。目前,健美操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只要课程之一。健美操课程作为公共体育课中一门选项必修课,主要以课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健美操的基本特点,加强套路的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用健美操进行锻炼的能力,使其具备开展初中级健美操活动的能力。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创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系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创作相促进,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兼顾,考试与竞赛相映,课内与课外互补的教学特色。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将健美操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二)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健美操的运动起源,发展和现状。 2.提高学生对健美操比赛的欣赏能力。 3.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健美操创编能力。 (三)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讲授健美操的基本技术,成套动作和健美操基本竞赛规则为主,结合课堂练习,教学比赛等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基本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发展学生的力量,弹跳,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增进身体健康,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团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二.分类目标 (一)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逐步养成跳健美操的习惯,学会锻炼方法,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智慧发挥于运动实战中。 (二)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增进身心健康,学习掌握健美操基本步法,成套动作。初步了解健美操的基础知识。 (三通过健美操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四)通过健美操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观赏能力,陶冶高雅情操。(五)教学中,通过把健美操运动与健康和终身体育密切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 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一.理论部分 (一)目标

运动营养学教学大纲知识分享

运动营养学教学大纲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营养学 英文名称:Sports Nutriology 课程代码:07214001 一、课程基本情况 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 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课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适用对象:本科 5.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6.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运动营养学》,陈吉棣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参考书: 《营养学》,王维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1世纪新健康指南-立足于最新科研成果的饮食与生活方式》,何燕生编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运动营养学》,刘宏,陈永清,李涛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7月。 二、课程介绍 1.营养学是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机能,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等的一门科学。运动营养学是运用营养学知识为运动训练及比赛或体育锻炼服务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营养食物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素基本生理功用,食物合理选择等),根据运动专项特点,运动训练与比赛的需要,运用

营养学知识合理安排膳食;根据体育锻炼健身的需要,如何运用运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机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提高等健康目的。 2?运动营养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任意选修课,其相关基础理论课程是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 3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及饮食防治某些常见病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中要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结合问题讨论、自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总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知识点:食品、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任务,营养和健康的关系,运动营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合理营养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内容及任务,了解运动营养学学科的发展任务,掌握营养与运动的关系。 第一章营养素(总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 知识点: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与运动,蛋白质的供给量和来

健美操课程简介

《健美操》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健美操》是我院新生各专业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而开设的一门选项课程。本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形体、健美操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扩大健美操运动领域的视野,充实理论和进一步提高技术,提高教学及创编能力,并在技术、技能提高的同时改善和塑造自身体能和体态。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健美操的教学,掌握运用健美操运动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2.了解和掌握健身、健美的相关知识,领会其真谛从而科学健身美体。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健美操运动,学生可以增进健康、塑造形体、陶冶情操,实现健与美的追求。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1、健美操概述:健美操的概念及锻炼价值、分类、特点。 2、健美操发展简况。 3、健美操基本动作的概念、特点、内容。 4、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原则及方法。 5、健美操比赛及套路赏析。 6、竞技健美操介绍。 (二)技术部分 1、形体姿态练习:站姿、手位、脚位以及手位与脚位的配合动作 2、形体组合 3、健美操基本动作练习:头颈练习、肩部练习、胸部练习、上肢部位练习

(肘、腕、指),腹部、胯部练习、下肢练习(膝、踝、趾)。 4、健美操基本步法练习:踏步、弹踢跳、开合跳、弓步跳、提膝跳、后踢跳、大踢腿七大基本步法,可以加手臂配合动作。 5、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一级规定动作。 6、专项素质练习 7、时尚健美操(拉丁、搏击、花球、瑜伽) (二)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是对教学内容中列出的知识点、技能点、实践项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达到的培养程度的定性描述。按不同的目标要求,分为四个层次:A——知道、了解。对教学内容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识别它。 B——领会、理解。对概念、规律、基本设计等达到理性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顺利完成基本设计。 C——掌握、运用。一般的说,是在理解教学内容后深化的表现,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灵活多变加以运用设计。 D——熟练运用、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技能进行熟练的操作或小规模技术设计等,达到熟练、灵活程度,从而形成能力。

《健身瑜伽》课程教学大纲

《健身瑜伽》课程教学大纲 (本校各专业适用)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健身瑜伽是一门根据学生个体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开设的专项体育课程。它以体能、基本动作练习为基础,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心理调整能力,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从而树立高尚、乐观的生活追求的一门健身运动课程。 通过健身瑜伽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纠正精神的不安宁和感情的紊乱,增强健全的精神和保持积极旺盛的生命力。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通过选择有一定的基本技能要求的常用、实用和精典的动作,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瑜伽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使大学生的思想、机体和精神达到平衡状态,起到塑身强体,修炼身心的目的。 2、使学生掌握健身瑜伽的基本锻炼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对瑜伽运动的兴趣、爱好,培养终生体育的观念,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通过自身练习的提升和同学之间的协作,从热爱生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角度出发,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自我调节,减轻压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体态和心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采用现场讲解、示范、练习等手段相结合进行教学。 四、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1、学习和了解瑜伽的历史及含义、瑜伽的特点、瑜伽的营养和养生保健、掌握瑜伽的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 2、学习瑜珈基本坐姿、手印、呼吸方式、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强化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通过自我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包括身体运动、心理调节、心智开发在内的用来增进人们的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这套健身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 一、学时和学分 (一)学时分配

健身健美课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课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ealth and fitness 课程编码: 学时:144学时学分: 3学分 课程性质:选项必修课课程类别:实践课 开课年级:一、二年级 使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健身健美是燕山大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选项必修课,它是一项融健美操、力量健身、瑜伽、普拉提为一体,以健、力、美为特征的体育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健身健美的锻炼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改善体形、纠正姿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操化动作,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充分展现各种优美的人体造型,体现青春活力。它分大众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两大类。在一年级我们开设健美操基础课,二年级开设提高课。力量健美、瑜伽、普拉提作为健美操课程的延续,目的在于通过力量健美使学生掌握健美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达到发展肌肉、改善体型,而通过瑜伽的体位、调息、冥想等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柔韧性、提高身体平衡感、调整精神;普拉提教学是通过学习新的身体姿势、使身体保持或回复健康协调的状态,摆脱各种压力,改善因姿势不良而引起的劲、腰、背部的疼痛,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力量健美、瑜伽、普拉提同时也是对健美操课程的的补充,增强健美操锻炼效果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锻炼方法,有助于全面协调发展学生的身心。 本课程教学基本任务,学习和掌握健身健美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若干健身健美训练的方法,并能自行制定锻炼计划,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养成终身锻练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健身健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二)使学生掌握健身健美训练组合的方法,培养锻炼的兴趣,体验锻炼的快乐,形成运动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三)促进健康、矫正畸形、改善体态、修塑形体、减少多余脂肪。 (四)增长力量,发展耐力,提高运动器官的机能,均衡全身肌肉的发展。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健美操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体态,良好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初步具备健美操的教学能力和创编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自身综合素质的加强奠定基础。[本章主要内容]: 1理论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