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模拟卷(五)-学习文档

期末测试卷(五)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全球通史》中写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毛泽东在他的诗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提到的“穷寇”是指()

A.北洋军阀 B.八国联军 C.日本侵略者D.国民党军队

3.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度合作,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的是()

①西安事变的爆发②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④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4.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截断日军补给,日军被歼一万多人,南京失守后的士气为之重振。这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 C.台儿庄大捷D.淮海战役

5.图中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历史

要素,叙述正确的有()

①背景:日本发动全国侵华战争;

②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

④意义: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某同学在课堂上用图表法归纳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正

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7.学习历史需要有清晰的时序感,小王同学绘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尺”,请帮他在其中的①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A.《三国同盟条约》签订B.日本偷袭珍珠港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雅尔塔会议召开

8.如图资料取自于二战期间一份重要的文件,对此文件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份文件的名称是《联合国家宣言》

②文件中的台湾被日本所窃源于甲午战争

③该文件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④文件签署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根据图中条约的内容,指出该条约中所说的“其他

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奥匈帝国B.德国、俄国

C.英国、奥匈帝国D.英国、俄国

10.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11.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2.以下能佐证“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论的史实有()

①中国组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②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

③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本军力

④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②渡江战役③三大战役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14.历史课上,孙老师展示了如图这幅历史地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5.中国政府隆重举行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下列有关抗日战争说法正确的有()

①“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②彭德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④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往往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二:对中国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过多种说法。比如: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 年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2)列举两个史实对费正清的观点加以说明。(4分)

材料三: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我们已经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像很多站在正面指

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摘自毛泽东1956年11月12日在《人民日报》上的发表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3)毛泽东说的“已经完成”“革命”是指什么?材料三中毛泽东运用怎样的“历史人物评价法”?(6分)

17.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6分)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皇帝同意其建议。

——摘编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4分)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5分)

18.(13分)盘点2019年历史事件周年纪念,反思历史,关注现实。

1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3分)

【读图激趣历史回顾】

(1)上面两图分别属于哪场战争期间的形势图?(2分)1916年法德两国展开了一场后来被称为“绞肉机”的激战,此战役发生于左图中处。(填写相应字母,2分)

【史海拾贝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是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2)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3分)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3)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5:ADBCC 6-10:BCDAD 11-15:BCDBB

16.(1)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1928年春,朱德、

陈毅率领的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覆亡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分为二(或两点论、辩证性、全面性);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价(历史性原则)。

17.(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2)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3)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18.(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左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右图:第二次世界大战。 B

(2)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或寻求两国关系的和解;防止两国再次发生战争;开展经济合作)。(3分)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或促进了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欧盟的成立)

(3)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