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蛋白质的等电点参考值

合集下载

实验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

实验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

实验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pH>pI pH = pI pH<pI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酸碱度(pH值)的影响。

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数值时,其颗粒上的正负电荷数目相等,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此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不同蛋白质各有其特异的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如:在等电点条件下,蛋白质的电导性、溶解度最小,粘度最大。

可利用此种性质的变化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度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点。

用醋酸与醋酸钠(醋酸钠混合在酪蛋白溶液中)配制成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

向各种不同的缓冲液中加入酪蛋白后。

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三.实验器材:水浴锅、温度计、200ml锥形瓶、100ml容量瓶、吸管、试管等四.试剂与材料:1.材料:酪蛋白2.试剂:(1)0.4%酪蛋白醋酸钠溶液称取0.4g酪蛋白,加1mol/LNaOH10ml使其完全溶解,加水50ml,再缓慢加1mol/LHAc10ml(边加边搅拌,NaOH和 HAc的浓度和体积必须准确,加HAc时一定要慢),定溶至100 ml。

(2)1.00mol/L醋酸溶液(3)0.10mol/L醋酸溶液(4)0.01mol/L醋酸溶液五.实验步骤:(1)取同样规格的试管4支并编号,按下表顺序精确加入各试剂并混匀试管号蒸馏水(ml)0.01mol/LHAc(ml)0.10mol/LHAc(ml)1.00mol/LHAc(ml)1 8.4 0.6 - -2 8.7 - 0.3 -3 8.0 - 1.0 -4 7.4 - - 1.6(2)向以上试管中各加入酪蛋白醋酸钠溶液1ml,加一管,摇匀一管。

生物化学复习材料

生物化学复习材料

生物化学复习材料1.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Pl和ph的关系氨基酸等电点:不同的氨基酸结构不同,等电点也不同。

在水溶液中,氨基和羧基的解离程度不同,所以氨基酸的水溶液一般不呈中性。

一般来讲,所谓中性氨基酸,酸性比碱性稍微强一点,正离子浓度小于负离子浓度,要调节到等电点,需要向溶液中加酸,抑制羧酸的解离。

中性氨基酸的等电点一般在5.0-6.3之间,酸性氨基酸在2.8-3.2,碱性氨基酸为7.6-10.9.氨基酸的两性电解质性质,氨基酸可以作为缓冲试剂使用。

在等电点时,氨基酸的偶极离子浓度最大,溶解度最小。

可以根据等电点分离氨基酸的混合物。

第一种方法: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将某种氨基酸沉淀出来;第二种方法:利用同一ph下,不同氨基酸所带的电荷不同而分离。

蛋白质的等电点:2.蛋白质的1-4级结构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类型第一结构: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特点: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

第二结构:多肽主链有一定的周期性,由氢键维持的局部空间结构。

a-螺旋、b-折叠、b-转角。

特点:有周期性,有规则。

类型:(1)a-螺旋:最常见的结构,广泛的存在于纤维状蛋白和球蛋白中。

在水溶液中,a螺旋的N端带有部分正电荷,C端带有部分负电荷,a螺旋可构成偶极矩。

L型氨基酸组成的a螺旋多为右手螺旋,D型氨基酸组成的多为左手螺旋,右手螺旋比左手螺旋稳定。

(2)b-折叠:是一种重复性的结构。

可有多条肽链组成也可由一条肽链组成。

折叠的两种方式:平行式(相邻肽链是同向的)(更规则)和反平行式(相邻肽链是反向的)。

(3)b-转角(b-弯曲、发夹结构):简单的二级结构。

多肽链需要经过弯曲和回折才能形成稳定的球形结构。

是比较稳定的结构。

(4)b凸起:是一种小的非重复性结构,能单独存在,大多数为b折叠中的一种不规则的情况,可引起多肽链方向的改变,但改变程度不如b转角。

(5)无规卷曲:没有一定规律的松散肽链结构(但对于一定的球蛋白来说,特定的区域有特定的卷曲方式,因而归入二级结构),酶的功能结构常处于该构象中,故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3)将配好的凝胶溶液用细长头滴管加到预先准备好的玻管 中,至离上端1 cm处,再用注射器缓缓加水3-5 mm高。
(4)待凝胶聚合
2. 电泳
将装有胶的玻管固定到电泳槽上槽的洞中(安装时要保 证凝胶管垂直且橡胶塞孔密封不漏)在上槽中装入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下槽中加入0.1mol/L磷酸缓冲液。连接到 电泳仪,接通电源,调电压至160 V,聚焦过夜,至电流降 为0,则可关闭电源。
试管号 蒸馏水 (ml) 8.4 8.7 8.0 7.4 0.01M醋酸 (ml) 0.6 — — — 0.1M醋酸 (ml) — 0.3 1.0 — 1M醋酸 (ml) — — — 1.6
1
2 3 4
(2) 向以上试管中各加酪蛋白的醋酸钠溶液 1毫 升,加一管,摇句一管。此时1、2、3、4管的 pH值依次为5.9、5.3、4.7、3.5。观察其混浊 度。静置10分钟后,再观察其混浊度。最混浊 的一管的pH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01m磷酸或硫酸脱色液10蛋白质等电点标准11电泳仪12圆盘电泳槽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示意图a为正面b为剖面14四操作方法凝胶柱的制备1玻璃管的一端插在橡皮帽中10ml75凝胶的配制体积ml凝胶贮液25两性电解质载体05蒸馏水67510过硫酸铵00510temed01蛋白质混合样品01混匀后置真空干燥器中抽气10min153将配好的凝胶溶液用细长头滴管加到预先准备好的玻管中至离上端1cm处再用注射器缓缓加水35mm高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主要内容
(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蛋白质的解离性质
•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蛋白质溶液中 存在下列平衡:
蛋白质的等电点
• 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 的酸碱度影响。当溶液的 pH 达到一定数值 时,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 在电场中,蛋白质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 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 pH 值称为此种蛋 白质的等电点。不同蛋白质各有其特异的 等电点。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都有变化,可利用此种性质的变化测定各 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等电点计算

蛋白等电点计算

蛋白等电点计算蛋白等电点(PI)可定义为一种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能可以溶解在不同pH下,从而能够凝聚成稳定的单体,并且维持在溶液中的原子间潜在势能极小的点。

也就是说,它表明了一种物质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情况。

因此,蛋白等电点计算对于蛋白质研究非常重.要。

蛋白等电点计算流程:计算蛋白等电点最基本的方法是线性等电模型,它通过归纳吸附、电复合和反应分子量来估算Pl值。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分别计算α-宓基酸和非α-氨基酸的每个基团的等电点,以及它们存在的等电分子性质,最后根据基团的总电量把它们的等电点相加得到最终的蛋白质等电点。

蛋白等电点计算方法:1、基于原子电荷:这种方法将基团的原子电荷作为参数,建立一个有限元模型,求解蛋白质中全部电荷的空间分布,然后计算蛋白质的等电点。

2、基于分子对:这种方法基于蛋白质的分子对数据,计算出每种基团的分子电荷,并在不同的PH值来模拟分子对的变化,求出蛋白质的等电点。

3、累积电荷法:这种方法是基于蛋白质的溶液的PH值和蛋白质的等电点之间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累积蛋白质中负电荷的模型,以及蛋白质等电点和负电荷之间的关系,模拟解决蛋白质等电点的评算问题。

应用:蛋白等电点评算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用来衡量能白质的稳定性,并且可以用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哪些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以及哪些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

此外,蛋白等电点计算还可以用来估计蛋白质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蛋臼质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结论:蛋白等电点评算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研究领域,它用来估计特定生物大分子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

它具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以模拟解决蛋白质等电点的研究问题。

此外,蛋白等电点计算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蛋白质的溶解情况,从而控制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性质实验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性质实验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性质实验一、实验目的初步学会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基本方法,并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是两性电解质,当调节溶液的酸碱度,使蛋白质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在电场中,该蛋白质分子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就是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不同蛋白质,等电点不同。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容易沉淀析出。

因此,可以借助在不同pH溶液中的某蛋白质的溶解度来测定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中性盐,蛋白质即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

盐析法常用的盐类有硫酸铵、硫酸钠等。

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

由盐析获得的蛋白质沉淀,当降低其盐类浓度时,又能再溶解。

而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三、试剂和器材⑴高筋面粉、低筋面粉。

⑵ 1mol/L醋酸。

(每组自配0.1mol/L醋酸、0.01mol/L醋酸)⑶ 0.5%酪蛋白溶液。

称取2.5克酪蛋白,放入烧杯中,加入40℃的蒸馏水,再加入50毫升1N 氢氧化钠溶液,微热搅拌直到蛋白质完全溶解为止。

将溶解好的蛋白溶液转到500毫升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净烧杯,一并倒入容量瓶。

在容量瓶中再加入1N醋酸溶液50毫升,摇匀,再加蒸馏水定容至500毫升,得到略显混浊的、在0.1N NaAc溶液中的酪蛋白溶液。

⑷鸡蛋白溶液。

将80mL鸡蛋清与800mL蒸馏水混合均匀后,用洁净的多层湿纱布垫在漏斗上过滤,滤液即为鸡蛋白溶液(不能有不溶性物悬浮)。

要现配现用,最好使用经过煮沸并封在容器中隔绝空气冷却的蒸馏水。

⑸质量分数为5%的CuSO4溶液。

(每排3组合配)⑹ (NH4)2SO4饱和溶液。

(确保有固体析出)⑺天平、水浴锅、移液管、试管等。

四、操作步骤1、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⑴取5支同种规格的试管,编号,按表1顺序精确加入各种试剂,特别注意0.5%酪蛋白溶液最后加入,然后逐一振荡试管,使试管混合均匀。

蛋白质等电点实验结果讨论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小结

蛋白质等电点实验结果讨论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小结

蛋白质等电点实验结果讨论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有机分子,在细胞代谢、催化反应、结构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会受到其溶液中的pH值的影响,而蛋白质等电点则是指其在溶液中呈现中性的pH值。

了解蛋白质的等电点对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对实验中的操作进行小结,以期达到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等电点的目的。

实验结果讨论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主要是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观察蛋白质的溶解度变化来确定其等电点。

在实验中,我们先制备了一系列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

然后,将蛋白质溶液分别加入这些缓冲液中,通过改变pH值,以达到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呈现等电点的状态。

最后,通过测定蛋白质溶液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确定其等电点。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进行等电点的测定。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到了蛋白质等电点的近似值在pH=5.1左右。

这意味着,在该pH值下,牛血清白蛋白呈现中性状态。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主要是基于蛋白质的天然带电基团与其周围的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蛋白质带正电荷时,它会与溶液中的负离子结合,从而降低溶解度;反之亦然,当蛋白质带负电荷时,它会与溶液中的正离子结合。

在等电点附近的溶液pH值下,蛋白质带电荷的数量与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数量之间的平衡。

除了pH值外,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离子强度、离子种类等。

高盐浓度会使蛋白质带电荷的数量增加,从而影响等电点的测定结果。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好溶液中的离子强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操作小结在本次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1.制备缓冲液: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缓冲试剂和相应的pH值,按照一定比例将缓冲试剂与蒸馏水混合,制备一系列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

确保缓冲液的质量和纯度,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蛋白质的等电点 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等电点 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等电点实验报告蛋白质的等电点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有机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其等电点的影响。

等电点是指蛋白质在溶液中呈现中性的pH值。

在等电点pH值下,蛋白质呈现最小的电荷,因此在此pH值下,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了解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电荷变化,以及对蛋白质的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方法:1. 蛋白质溶液:选择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溶液,如牛血清白蛋白、鸡蛋清等。

2. 缓冲液:选择不同pH值的缓冲液,如pH=2的HCl缓冲液、pH=7的磷酸盐缓冲液、pH=10的氨基甲酸盐缓冲液等。

3. pH计:用于测定溶液的pH值。

4. 电泳仪:用于测定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电荷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pH值的缓冲液,并调节至目标pH值。

2. 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加入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使其浓度相同。

3. 使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

4. 将不同pH值的溶液分别加载到电泳仪的凝胶槽中。

5. 打开电泳仪,设定合适的电压和时间,进行电泳实验。

6. 观察电泳结果,记录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迁移情况。

7. 根据电泳结果,确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迁移情况。

在低于等电点pH值时,蛋白质带有正电荷,向阴极迁移;而在高于等电点pH值时,蛋白质带有负电荷,向阳极迁移。

在等电点pH值下,蛋白质几乎不迁移,停留在凝胶中间位置。

讨论与分析:蛋白质的等电点与其氨基酸组成有关。

在低于等电点pH值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羧基失去负电荷,而氨基酸氨基仍带有正电荷,导致蛋白质带有正电荷;在高于等电点pH值时,氨基酸羧基带有负电荷,氨基仍带有正电荷,导致蛋白质带有负电荷。

在等电点pH值下,氨基酸羧基和氨基带有相等的电荷,蛋白质几乎不带电。

蛋白质的等电点对其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在低于等电点pH值时,蛋白质带有正电荷,相互之间发生静电排斥,导致蛋白质分子间距离增大,溶解度降低;而在高于等电点pH值时,蛋白质带有负电荷,相互之间发生静电吸引,导致蛋白质分子间距离减小,溶解度增加。

蛋白质的等电点pl名词解释

蛋白质的等电点pl名词解释

蛋白质的等电点pl名词解释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是指蛋白质溶液中呈中性的pH值。

在等电点条件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即物质上带有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

等电点是蛋白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酸碱性质、溶解度以及其它许多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了解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在蛋白质的等电点下,蛋白质分子不带净电荷,这是由于蛋白质分子中的α-氨基酸上的氨基和羧基在等电点条件下中性化反应产生了离子电荷。

具体而言,等电点时,蛋白质溶液中的酸性氨基酸上的羧基失去负电荷,而碱性氨基酸上的氨基失去正电荷,导致整个蛋白质呈现中性状态。

蛋白质的等电点通常在酸性与碱性的pH值之间,这取决于各个氨基酸残基的酸碱性质。

酸残基(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与碱残基(如赖氨酸和精氨酸)在等电点的位置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当蛋白质中含有多个酸性氨基酸残基时,等电点会倾向于碱性一侧。

相反,含有多个碱性氨基酸残基时,等电点会倾向于酸性一侧。

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这是由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决定的。

我们可以通过在实验室中对蛋白质进行电泳分离来确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电泳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电荷特性进行分离的技术,通过在电场中移动带电分子来分离它们。

在电泳的过程中,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pH值的条件下,它们的电荷净值为零,因此不会被电场吸引或排斥,导致其停留在特定位置。

这个位置对应着其等电点。

蛋白质的等电点不仅可以用于分类和分离蛋白质,在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在这些领域中,了解和控制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纯化、提取和合成特定蛋白质。

此外,在缓冲体系中选择适当的pH值也可以避免蛋白质的聚集和变性。

总之,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蛋白质在溶液中呈电中性的pH值。

它是由氨基酸组成和酸碱性质决定的。

了解蛋白质的等电点对于研究、生产和应用蛋白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电泳等实验方法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等电点,而对等电点的控制则有助于纯化和合成特定蛋白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3
溶菌酶[lyso zyme]
11.0-11.2
肌红蛋白[myoglobin]
6.99
血红蛋白(人)[hemoglobin(human)]
7.07
血红蛋白(鸡)[hemoglobin(hen)]]
6.92
血蓝蛋白[hemerythrin]
常见蛋白质的等电点参考值
蛋白质
等电点
鲑精蛋白[salmine]
12.1
鲱精蛋白[clupeine]
12.1
鲟精蛋白[sturline]
11.71
胸腺组蛋白[thymohistone]
10.8
珠蛋白(人)[globin(human)]
7.5
卵白蛋白[ovalbuin]
4.71; 4.59
伴清蛋白[conal bumin]
6.85
催乳激素[prolactin]
5.73
胰岛素[insulin]
5.35
胃蛋白酶[pepsin]
1.0左右
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
8.1
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4.9
核糖核酸酶(牛胰)[ribonuclease或Rnase(bovine pancreas)]
4.0-4.1
β-酷蛋白[β-casein]
4.5
γ-酷蛋白[γ-casein]
5.8-6.0
α-卵清粘蛋白[α-ovomucoid]
3.83-4.41
α1-粘蛋白[α1-mucoprotein]
1.8-2.7
卵黄类粘蛋白[vitellomucoid]
5.5
尿促性腺激素[urinary gonadotropin]
7.8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4.58
胸腺核组蛋白[thymonucleohistone]
4左右
6.8;7.1
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4.7-4.9
肌清蛋白[myoal bumin]
3.5
肌浆蛋白[myogen A]
6.3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
5.1-5.3
卵黄蛋白[livetin]
4.8-5.0
γ2—球蛋白(人)[γ2-globulin(human)]
7.3;8.2
肌球蛋白A[myosin A]
5.2-5.5
原肌球蛋白[myosin A]
5.1
铁传递蛋白[siderophilin]
5.9
胎球蛋白[fetuin]
3.4-3.5
血纤蛋白原[fibrinogen]
5.5-5.8
α-眼晶体蛋白[α-crystallin]
4.8
β-眼晶体蛋白[β-crystallin]
6
花生球蛋白[arachin]
5.1
伴花生球蛋白[conarrachin]
3.9
角蛋白类[keratins]
3.7-5.0
还原角蛋白[keratein]
4.6-4.7
胶原蛋白[collagen]
6.5-6.8
鱼胶[ichthyocol]
4.8-5.2
白明胶[gelatin]
4.7-5.0
α-酷蛋白[α-casein]
4.6-6.4
蚯蚓血红蛋白[chlorocruorin]
5.6
血绿蛋白[chlorocruorin]
4.3-4.5
无脊椎血红蛋白[erythrocruorins]
4.6-6.2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9.8-10.1
视紫质[rhodopsin]
4.47-4.57
促凝血酶原激酶[thromboplastin]
5.2
α1-脂蛋白[α1-lipoprotein]
5.5
β1-脂蛋白[β1-lipoprotein]
5.4
β-卵黄脂磷蛋白[β-lipovitellin]
5.9
芜菁黄花病毒[turnip yellow vvirus]
3.75
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
5.3
生长激素[somatotrop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