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发展历程

青霉素发展历程

青霉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的抗生素,它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并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青霉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以下是一个详细的青霉素发展历程。

青霉素最早于1928年由英国维多利亚公园伦敦大学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博士发现。那时,弗莱明正在进行研究,他注意到

在培养细菌的培养皿里有一块蓝色霉菌,而细菌在这个霉菌周围生长的地方并没有增殖。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弗莱明发现这种霉菌分泌一种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青霉素”。

然而,发现青霉素的这项研究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青霉素的研究陷入了停滞的状态。直到1939年,英国牛津大

学的诺曼·赫克才开始对青霉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赫克在研

究中发现,青霉素可以杀死一些致命的细菌,但在体内的效果并不理想。

赫克的研究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和资助。1940年,赫克与

化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共同合作,成功地提取出纯净的青霉素。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证明了青霉素的疗效,并得到了治疗感染的证据。

1941年,青霉素的临床试验开始在伦敦的一个医院进行。首

批试验结果非常成功,一位患有严重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在注射青霉素后奇迹般地康复。青霉素被公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有效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最初,青霉素的生产运营困难重重,国家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青霉素的生产,并建立生产工厂。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的需求急剧增加,极大地推动了青霉素生产技术的发展。

到了20世纪50年代,青霉素制剂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价格也逐渐普及。此时,青霉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成为治疗多种感染疾病的主要抗生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青霉素在一些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开始下降。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发新型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虽然青霉素的应用受到了竞争,但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某些感染治疗中仍具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起来,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里程碑。从弗莱明的发现,到赫克的进一步研究和青霉素的临床试验,再到生产工艺的发展,青霉素成为一种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抗生素。虽然青霉素在一些方面已经多年失去了它的统治地位,但它仍然是医学界的里程碑之一,为后续抗生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霉素的历史

青霉素 青霉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他是由英国伦敦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的。当时,弗莱明正在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有一次,他把含有葡萄球菌的液体装到有明胶溶液的圆盘里,准备盖上盖子放到培养器里加温,以便研究细菌的繁殖情况。可是他恰巧忘了盖盖子,等到观察时却发现盘上附着一层青灰色霉菌。弗莱明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吃惊地发现,在这种霉菌的近旁,竟没有葡萄球菌的踪影。这一偶然的发现令弗莱明惊喜万分,他将这种青灰色霉菌命名为“盘尼西林”,即青霉素。后来,弗莱明进一步研究证明,青霉素在被稀释800倍以后仍能抑制细菌生长,并且在高浓度下也不会损害细胞。弗莱明终于实现了他寻找新药的愿望。从他发现青霉素以来,人们找到了2000余种不同的抗菌药。1945年,弗莱明同英国的弗洛里和德国的蔡恩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3]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3]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 [3] 使用该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干粉剂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青霉素的发展

青霉素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本篇从青霉素的历史、结构表征、分类、生产方法、抑菌原理、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青霉素青霉素分类青霉素生产方法 一、青霉素的历史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弗莱明将青霉菌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1940年弗洛里和钱恩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证实青霉素既能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1953年5月,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二、青霉素的结构表征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 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使用前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做皮试。 三、青霉素的分类 青霉素可分为三代:第一代青霉素指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苄青霉素);第二代青霉素是指以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改变侧链而得到半合成青霉素,如甲氧苯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第三代青霉素是母核结构带有与青霉素相同的β-内酰胺环,但不具有四氢噻唑环,如硫霉素、奴卡霉素。按其特点可分为: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如青霉素v钾等(包括有多种剂型)。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青霉素发展历程

青霉素发展历程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其发现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9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伦敦帝国学院的实验室里偶然地发现了青霉素。当时,他正在研究溶菌酶对细菌的作用,发现一盘已被细菌污染的培养皿中,有一块细菌未能生长的区域。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在这个区域上长出了一种绿色的霉菌,这就是后来命名为青霉素的微生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弗莱明努力地研究和提炼青霉素,试图开发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然而,他的努力始终未能成功,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并未进行足够系统和持久的研究。 直到1940年代,医学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 恩斯特·鲁斯卡(Ernst Boris Chain)开始对弗莱明的青霉素进行 研究。他们使用更加系统和科学的方法,最终成功地将青霉素提纯为一种可供医疗使用的药物。 1941年,英国博彩公司赞助了弗洛里和鲁斯卡的研究,并且 他们成功将青霉素用于治疗小鼠和猴子的感染性疾病。紧接着,他们开始进行人体试验,并于1942年成功地治愈了第一个青 霉素敏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这一突破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兴趣。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青霉素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在二战期间被广泛用于治疗军队中的感染病例。这极大地提高了军队

的存活率,并为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青霉素的成功也催生了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领域的蓬勃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新的抗生素被发现和应用,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成为了现代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医疗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青霉素发展史

青霉素发展史 在与疾病生死搏斗的漫长而悲惨的历史中,人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听天由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病人一个个死去。而1941年诞生并被运用到临床医学的青霉素的出现,点燃了人们内心希望的火种,传染病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了历史。 青霉素,又称盘尼西林(Penicillin)是一种全新的抗菌素,能杀灭多种病菌(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和治疗多种炎症(如肺炎、关节炎、脑膜炎、坏疽、梅毒等),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此外,青霉素使用的安全范围非常大,除少数对它过敏的人外,大多数病人都能用它来杀菌消炎。并且,它的毒性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理想药物。 青霉素是由英国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首先发现的。1928年,弗莱明因忘了清洗自己专门培养细菌的培养皿,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能杀死葡萄球菌的青色细菌。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弗莱明证明这种青色细菌能杀菌,他将这个发现写进了论文,并把它命名为“青霉素”。1939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得到了英国和美国的相关组织和基金会的支持,经过不懈的努力提纯出青霉素的结晶。 1940年,青霉素时入临床试验阶段,经过对五位受试者的临床观察证明青霉素具有较好的效果。1942年,青霉素在美国大批量生

产。这些青霉素不仅纯度相当高,而且产量也很高,很快就被广泛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大大降低了疾病的死亡率,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二战期间,青霉素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与原子弹、雷达一起被视为二战中最伟大的三大发明。1943年青霉素药物完成了商业化生产并且正式进入临床治疗。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1985-1990年,青霉素的产量急剧增长,市场需求扩大,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是进入了青霉素发展的黄金时期。 直到今天,青霉素仍然是流行最广、应用最多的抗菌素。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已有数十种之多,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葡萄球菌传染性疾病,如脑膜炎、化脓症、骨髓炎等;溶血性链球菌传性疾病,如腹膜炎、产褥热,以及肺炎、淋病、梅毒等。可以说,青霉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自它诞生起,便掀起了医学界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将人类带进了一个合成新药的崭新时代,是人类发展抗菌素历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目前在青霉素的生产中,主要是通过生物工程获取。发酵过程是制药企业和化工企业的重要生产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各项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控制方案也向着更加复杂、更加高级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青霉素的自动化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控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这种时代大生产的要求。因此,生产厂家也在不断

青霉素产业发展趋势

青霉素产业发展趋势 青霉素产业发展趋势 引言 青霉素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抗生素之一,在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自从被发现以来,青霉素的研发和应用一直在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将从青霉素产业的发展历程、市场规模、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市场竞争、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青霉素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青霉素产业发展历程 青霉素最早由苏格兰科学家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但直到1940年代,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成熟和产品价格过高,青霉素 在临床上的应用仍然非常有限。在1945年,英国化学家鲍里斯·韦因伯格成功地实现了青霉素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从而 使青霉素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此后,青霉素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当时医药行业的明星产品。 二、青霉素市场规模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青霉素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而在中国,青霉素市场规模约为35亿元。整体 来看,青霉素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然而,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青霉素市场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三、青霉素技术创新 青霉素产业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能。最近几年,青霉素产业在生产工艺、提取纯化、合成改进、剂型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例如,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越来越趋于环保和节能,有些企业甚至开发出了利用废弃物生产青霉素的新工艺。此外,青霉素的高效合成和纯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青霉素研发投入 青霉素产业的研发投入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根据统计,全球医药企业每年在抗生素研发上的投入达到数十亿美元。青霉素研发主要集中在新剂型、新来源和新制备工艺等方面。例如,一些企业研发了长效型青霉素注射剂和青霉素贴剂,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便利性。同时,也有企业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了转基因青霉素生产菌株,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青霉素市场竞争 目前,全球青霉素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全球性制药企业和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医药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营销推广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同时,青霉素的专利保护期限即将到期,这也使得一些新进入的企业有机会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六、青霉素政策环境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抗生素,它的发现和发展对人类健康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历程、作用机制、应用范围以及发展的挑战与前景。 一、青霉素的发现历程 青霉素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的。当时,弗莱明 在实验室中进行细菌培养的研究,偶然间发现了一种由青霉菌产生的物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并开始了对其进一步的研究。 随后,英国的霍华德·弗洛里和恩斯特·巴林提取出了青霉素,并对其进行了纯 化和结构鉴定。他们发现青霉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这项重要的发现为青霉素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其抗菌作用。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繁殖 和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破坏,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具体来说,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阻断了细菌合成细胞壁所需 的关键步骤。这使得细菌无法维持细胞壁的完整性,导致细菌细胞内部的物质外溢,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三、青霉素的应用范围 青霉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对多种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青霉素可以 治疗许多常见的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此外,青霉素还可以用于治疗梅毒等其他疾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生了一种称为β-内酰胺酶的酶,它能够降解青霉素,使其失去抗菌活性。这导致青霉素在某些细菌感染中的疗效下降,需要使用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青霉素的发展挑战与前景 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前所述,细菌的耐药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抗生素,或者改良已有的抗生素,以提高其抗菌活性。 此外,青霉素的副作用也需要引起重视。青霉素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需要谨慎,特别是对于已知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在抗生素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造青霉素分子结构,提高其抗菌活性,或者开发出新的抗生素来应对细菌的耐药性。同时,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也是保护抗生素疗效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是医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青霉素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抗生素的疗效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青霉素的发现与历史

青霉素的发现与历史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发现与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对医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 一、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发现的。当时,弗莱明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青绿色的霉菌,它抑制了附近细菌的生长。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弗莱明发现这种霉菌分泌的物质可以杀死多种细菌,这就是青霉素。 然而,在弗莱明的研究中,青霉素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十年后,英国的奥克斯福德大学科学家佛洛里对青霉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才发现了它的巨大潜力。佛洛里和他的团队成功地提取出纯净的青霉素,并证明了它对多种细菌的杀菌作用。 二、青霉素的重要意义 青霉素的发现对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效的抗生素。在青霉素发现之前,人们对于细菌感染的治疗非常有限,常常依赖于外科手术或草药治疗。青霉素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使得细菌感染可以通过简单的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青霉素的发现也为后续抗生素的研发奠定了基础。青霉素的成功启发了科学家们对其他微生物产生的物质进行研究,从而发现了许多其他类别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 三、青霉素的局限性

尽管青霉素在医学上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青霉素 只能对细菌感染起作用,对于病毒感染无效。这是因为细菌和病毒的生物特性不同,导致它们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其次,青霉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长期暴露在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压力下,一些细菌会产生耐药基因,从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谨慎,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此外,青霉素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在使 用青霉素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总结起来,青霉素的发现与历史是医学领域中的一大里程碑。它的发现不仅为 人类提供了有效的抗生素,也为后续抗生素的研发奠定了基础。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青霉素的局限性,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保护其疗效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青霉素发展历程

青霉素发展历程 青霉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的抗生素,它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并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青霉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以下是一个详细的青霉素发展历程。 青霉素最早于1928年由英国维多利亚公园伦敦大学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博士发现。那时,弗莱明正在进行研究,他注意到 在培养细菌的培养皿里有一块蓝色霉菌,而细菌在这个霉菌周围生长的地方并没有增殖。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弗莱明发现这种霉菌分泌一种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青霉素”。 然而,发现青霉素的这项研究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青霉素的研究陷入了停滞的状态。直到1939年,英国牛津大 学的诺曼·赫克才开始对青霉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赫克在研 究中发现,青霉素可以杀死一些致命的细菌,但在体内的效果并不理想。 赫克的研究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和资助。1940年,赫克与 化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共同合作,成功地提取出纯净的青霉素。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证明了青霉素的疗效,并得到了治疗感染的证据。 1941年,青霉素的临床试验开始在伦敦的一个医院进行。首 批试验结果非常成功,一位患有严重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在注射青霉素后奇迹般地康复。青霉素被公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有效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最初,青霉素的生产运营困难重重,国家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青霉素的生产,并建立生产工厂。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的需求急剧增加,极大地推动了青霉素生产技术的发展。 到了20世纪50年代,青霉素制剂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价格也逐渐普及。此时,青霉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成为治疗多种感染疾病的主要抗生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青霉素在一些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开始下降。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发新型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虽然青霉素的应用受到了竞争,但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某些感染治疗中仍具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起来,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里程碑。从弗莱明的发现,到赫克的进一步研究和青霉素的临床试验,再到生产工艺的发展,青霉素成为一种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抗生素。虽然青霉素在一些方面已经多年失去了它的统治地位,但它仍然是医学界的里程碑之一,为后续抗生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苄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的 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 杀菌作用的一类,是由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 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 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一.青霉素的发现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 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 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 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 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2月13日英国圣玛莉医学院细 菌学弗莱明在他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 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 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 在青霉菌的近旁,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 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 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1938年由麻省理 工学院的钱恩(Earnest Chain, 1906-1979)、弗洛里(Howard Florey, 1898-1968)及希特利(Norman Heatley, 1911-2004)领导的团队提炼 出来。 二.青霉素的药效 1.青霉素的药理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 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 菌起到杀灭作用。 2.青霉素的分类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等(包括有多种)。

青霉素发现的历史

青霉素发现的历史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发现是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将带您回顾青霉素的发现历史,并探讨它对医学领域的重要影响。 一、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28年,当时英国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伦敦的圣玛丽医院担任研究员。弗莱明在实验室中进行细菌培养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细菌无法生长的区域。他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一种由青霉菌产生的物质引起的。 弗莱明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并开始进一步研究它的抗菌作用。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他无法从青霉菌中提取出纯净的青霉素。因此,他的研究并没有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 二、青霉素的研究与开发 青霉素的研究与开发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了重要进展。英国的霍华德·弗洛里和诺曼·赫斯利等研究人员对青霉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地从青霉菌中提取出了纯净的青霉素。 1939年,英国的埃尔斯特·查恩和奥斯瓦尔德·艾弗里等科学家发现,青霉素可以有效治疗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这一发现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为青霉素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战场上,伤员的感染问题一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然而,青霉素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1941年,英国医生霍华德·弗洛里成功地将青霉素用于临床治疗。他首次将青 霉素应用于一名感染伤寒的患者身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一成功案例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青霉素很快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青霉素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感染病的治疗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从而阻止感染的进一步发展。青霉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疾病,包括肺炎、皮肤感染、中耳炎等。 四、青霉素的进一步发展 青霉素的发现和临床应用只是青霉素研究的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 对青霉素的研究不断深入。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的诺曼·赫斯利等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青霉素,从而解 决了青霉素产量不足的问题。这一突破使得青霉素的生产大幅度增加,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临床需求。 此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其他类似于青霉素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红霉素等。这些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进一步拓宽了临床治疗的范围,使得更多感染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五、结语 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是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感染病的 治疗方式,拯救了无数生命。青霉素的研究也为后续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使得抗生素的应用 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感染病威胁。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青霉素的历史

青霉素的历史 展开全文 青霉素(盘尼西林)的发明史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韩明锋 青霉素的偶然发现 1928年 9月的下午,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一间实验室里,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他培养一些葡萄球菌变成了青色的霉菌。凡是培养物与青色霉菌接触的地方,黄色的葡萄球菌正在变得半透明,最后完全裂解了,培养皿中显现出干干净净的一圈。毫无疑问,青色霉菌消灭了它接触到的葡萄球菌。这种不知名的青霉菌居然对葡萄球菌有如此强烈的抑制和裂解作用.他迅速地从培养皿中刮出一点霉菌小心地放在显微镜下。他终于发现那种能使葡萄球菌逐渐溶解死亡的菌种是青霉菌。随后,他把剩下的霉菌放在一个装满培养基的罐子里继续观察。 几天后,这种特异青霉菌长成了菌落,培养汤呈淡黄色。他又惊讶地发现,不仅这种青霉菌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而且就连黄色的培养汤也有较好的杀菌能力。于是他推论,真正的杀菌物质一定是青霉菌生长过程的代谢物,他称之为青霉素。此后,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弗莱明对这种特异青霉菌进行了全面的专门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是单株真菌,与面包或奶酪里的霉菌没有什么不同。但是青霉素却对许多能引起严重疾病的传染病菌有显著的抑制和破坏作用,而且杀菌作用极强,即使稀释一千倍,也能保持原来的杀菌力。它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对人和动物的毒害极小。 1929年2月13日,弗莱明向伦敦医学院俱乐部提交了一份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阐明了青霉素的强大抑菌作用、安全性和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弗莱明不懂生化技术,无法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只要纯品青霉素不能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出来,就无法在实际中应用。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即使对于专门的生化学家来说,提取青霉素也是一个重大的难题。也许正是由于当时提取的青霉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 西林、、苄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 细菌的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是由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 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一.青霉素的发现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2月13日英国圣玛莉医学院细菌学弗莱明在他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 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 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 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 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193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钱恩(Earnest Chain, 1906-1979)、弗洛里(Howard Florey, 1898-1968)及希特利(Norman Heatley, 1911-2004)领导的团队提炼出来。 二.青霉素的药效 1.青霉素的药理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2.青霉素的分类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等(包括有多种)。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

青霉素的作用与功效

青霉素的作用与功效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从发现到应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作用与功效被广泛研究与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效。本文将从青霉素的历史、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角度详细介绍青霉素的作用与功效。 一、青霉素的历史 青霉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其抗菌能力和广谱抗生素的特性,青霉素颠覆了当时以硫剂和金霉素为代表的治疗手段,成为当时临床医学的突破性进展。首先发现青霉素的是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观察溶菌酶活性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种中和细菌的物质,即青霉素。随后,诺曼鲍尔特(Norman Heatley)和霍华德·弗洛里根据亚历山大·弗莱明提供的信息,成功地从鸟的粪便中分离提取出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对医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成果为后来的抗生素研发开辟了新的道路。1940年,企业化生产的青霉素新剂型上市,使得青霉素的应用进一步普及。 二、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青霉素能够与细菌细胞壁合成所需要的酶(称为穿孔酶)结合,阻断其作用,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的脆弱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菌的

死亡。 此外,青霉素还可通过其他机制对细菌产生抗菌作用,如干扰细菌膜的合成、抑制细菌抗原的生成等。这些作用机制使得青霉素对多种细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三、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1. 上呼吸道感染:青霉素可以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对于引起这些感染的革兰阳性细菌和一些革兰阴性细菌具有较好的疗效。 2. 下呼吸道感染:青霉素可以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对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引起的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3.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青霉素可用于治疗蜂窝织炎、脓疮、疖等感染性皮肤和软组织疾病,尤其对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4. 急性中耳炎: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急性中耳炎,但对于由常见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疗效有限,常需联合其他抗生素。 除了以上常见的感染疾病外,青霉素还可用于治疗鼠疫、炭疽病等重大传染病。此外,青霉素还被用于预防手术感染和伤寒等疾病的治疗。

青霉素的发现及其历史

青霉素的发现及其历史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抗生素,它的发现和应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青霉素的发现历程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一、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28年,当时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进行一项关于溶菌酶的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了青霉素的存在。在实验中,弗莱明注意到培养皿中的一个细菌区域周围出现了一块无菌区域,而这块无菌区域正是由青霉菌(Penicillium)产生的。他推测青霉菌释放出了一种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青霉素的物质。 然而,弗莱明当时并没有深入研究青霉素的应用价值,他只是简单地将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并没有进一步探索其潜力。直到十年后,青霉素的研究才得以重启。 二、青霉素的研究与应用 1938年,澳大利亚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英国生物化学家埃尔斯特·鲁斯卡(Ernst Chain)开始对青霉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成功地提取出了青霉素,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验证其抗菌效果。 1940年,弗洛里和鲁斯卡首次将青霉素应用于人体,成功地治愈了一名患有严重感染的病人。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青霉素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青霉素的应用不仅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对抗生素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霉素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时代,为人类战胜许多致命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三、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实现的。青霉素能够干扰细 菌细胞壁的形成,使其变得脆弱,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保护细菌并保持其形状的作用。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酶活性,阻碍了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的脆弱性增加。这使得细菌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四、青霉素的进一步发展 自青霉素的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不断努力改进和发展这一抗生素。通过对青霉 素结构的研究和改良,人们成功地合成了多种青霉素类似物,拓宽了其抗菌谱和应用范围。 此外,由于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抗生素替 代品。然而,青霉素作为第一个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其重要性和影响力无可否认。 总结: 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对医学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它的发现不仅开创了抗 生素时代,也为人类战胜许多致命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进一步的发展都为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然而,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仍然存在,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寻找新的抗生素,并合理使用现有的抗生素,以保护人类健康。

青霉素的发现历程

青霉素的发现历程 我曾认为历史上重大的发明都来自一时的灵感,一个好点子就可以改变世界。但从青霉素的例子来看,一项重大的发明,从想法到实践,从科研到技术,从点子到产品,从一个偶然的发现到能够广泛造福于人类的应用,是一个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创新,而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创新。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青霉素的发现历程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上面分别贴着标签写着:链状球菌、葡萄状球菌、炭疽菌、大肠杆菌等。这些都是有毒的细菌,弗莱明收集了它们,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制服它们,把它们培养成无毒细菌的方法。 尤其是其中的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葡萄球状的细菌,存在很广泛,危害也很大,伤口感染化脓,就是它在“作怪”。 弗莱明试验了各种药剂,力图找到一种能杀它的理想药品,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 当他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器前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唉,怎么搞的,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原来,这只贴有葡萄状球菌的标签的培养器里,所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 他的助手赶紧过来说:“这是被杂菌污染了,别再用它了,让我倒掉它吧。” 弗莱明没有马上把这培养器交给助手,而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在青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状球菌消失了。 难道是这种青霉菌的分泌物把葡萄状球菌杀灭了吗? 想到这里,弗莱明兴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青霉素研究史

青霉素研究史 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且应用非常广泛。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 [2]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2] 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2] 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3-4] 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3-4] 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3-4] 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2]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

青霉素的发现与应用历史

青霉素的发现与应用历史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发现与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于1928年在进行 细菌培养实验时,意外发现了青霉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从而开启了抗生素时代的大门。 1. 青霉素的发现 弗莱明是一位英国微生物学家,在伦敦的圣玛丽医院工作。1928年的一个夏天,他正在进行溶菌圈实验,用细菌培养皿培养溶菌圈菌株。然而,他意外地发现有一个培养皿上的细菌培养物出现了一个无菌区域,周围的细菌都被抑制了生长。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这是由于培养皿上的一个青霉菌(Penicillium)产生的物质所致。弗莱明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并开始研究其抗菌作用。 2. 青霉素的初步应用 尽管弗莱明对青霉素的发现很感兴趣,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他无法从青霉 菌中提取纯净的青霉素。因此,青霉素的研究进展缓慢。直到十年后的1938年, 澳大利亚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诺曼·赫利(Norman Heatley) 重新发现了弗莱明的研究,并决定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青霉素的应用。 3. 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 弗洛里和赫利带领一个研究团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致力于青霉素的生产 和纯化。他们成功地将青霉素从青霉菌中提取出来,并发展出了一种大规模生产的方法。1940年,他们首次将青霉素应用于临床,成功治愈了一名患有严重感染的 患者。这标志着青霉素的临床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青霉素的抗菌机制

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作用。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生存和繁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破裂和细菌的死亡。 5. 青霉素的广泛应用 青霉素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生素之一。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包括肺炎、脑膜炎、皮肤感染等。在二战期间,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对于救治伤员和减少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被认为是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人类赢得了对抗细菌感染的宝贵武器。 6. 青霉素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尽管青霉素在治疗感染方面非常有效,但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一些人可能对青霉素过敏,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引发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此外,由于细菌的进化和适应性变化,一些细菌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这使得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抗生素,并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和教育。 结语: 青霉素的发现与应用历史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发现不仅为人类赢得了对抗细菌感染的宝贵武器,也开启了抗生素时代的大门。然而,青霉素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新的抗生素,并合理使用现有的抗生素,以保护人类免受细菌感染的威胁。

国产青霉素走过的艰辛历程

国产青霉素走过的艰辛历程 作者:宋铭恩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1年第03期 作为第一个被发现、制造,并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历史,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国产青霉素的研制过程,却几乎没有被完整地讲述过。 1928年,英国伦敦大学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外出度假回来后,无意中发现一个培养皿中长出一团青绿色霉菌,由此发现了青霉素的存在。十年后,欧战再次爆发,为了研制一种抗细菌的良药,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从旧纸堆中找到了弗莱明当年发表的论文,并成功制取了青霉素。1941年,他们的临床试验报告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随即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当时,中国的一些机构和学者也纷纷开展了有关青霉素的研究。其中,最早开始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当属昆明中央防疫处。该处处长汤飞凡组织人员先从采集、筛选菌种着手,找到了一些青霉菌种。 1944年9月,中央防疫处技士朱既明、黄有为在军医署血库检验技师樊庆笙的帮助下,利用简陋的自制设备研发出少量青霉素冻干品。他们将这些青霉素送往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做了鉴定,并进行一些临床试验,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由于当时没有发酵罐,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拿小玻璃瓶作为发酵容器,所以还无法量产青霉素。 抗战结束后,汤飞凡在北京天坛的防疫处原址开始了重建工作。他们利用美国医药援华会赠送的小型设备建成了一个青霉素制造室,由刚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留学回国的童村博士负责。 从一开始,他们就要面临主要原料必须依赖进口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根据国外文献资料的建议,童村与副技师、原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化验师马誉澂(chéng)一起,尝试用棉籽饼代替玉米浆。但另一种主要原料——乳糖,当时被认为是不可或缺、无法取代的。 此时,中央防疫处生产的少量产品,还是不易保存的冻干品,而美国已开始生产较为成熟的结晶型青霉素。1948年春,童村被调往上海接管一个由美国援助在建的青霉素厂。随后,马誉澂也被派往加拿大进修了一年,回国后,他担任了青霉素制造室主任职务。不久,在技士刘璞的协助下,他找到了制取青霉素结晶的初步方法。 上海解放后,新成立的华东人民制药公司接收了已停建的青霉素厂,并进行新址恢复筹建工作,技术方面仍由童村负责。但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国产青霉素的研制成为了燃眉之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