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本文为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自10月19日起,集团公司及各产业集团分批组织近千名职工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学习郭永怀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应届大学生、行管人员以及中层管理干部等积极参加该活动。

在陈列馆,学员们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方面详细了解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并实地观摩了“两弹”模型。当观看了郭永怀“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事迹资料后,很多学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烈士英雄的敬仰之情,树立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平方米,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以及部分视频,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儒家情怀和大师风范。作为我省首个院士纪念馆,这里将成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于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9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战乱频仍,艰难时势唤醒了他的科学救国、科学强国之梦,于是越洋跨海,纵横求索。

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使他看到了祖国振兴的希望,他毅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强权敌国的核武讹诈、“友好邻邦”背信弃义,无不使他食不甘味,义愤填膺;从受命研制“两弹一星”之日起,他便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之一,呕心沥血,

发足抢时,立誓拼命也要尽快拿出“争气弹”。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为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他就是郭永怀。

为让后人记住郭永怀,今年他的家乡山东省荣成市为他建造了纪念馆。

乡人盛颂“聪明娃”

在郭永怀的家乡山东省滕家镇西滩郭家村,记者见到了郭永怀的亲属郭永进老人等几位老者。

今年82岁的郭永进,是郭永怀的堂弟。他回忆说: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普通农家,这是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他聪明伶俐,从不认生,郭文吉夫妇将他视若掌上明珠。10岁的时候,郭文吉将儿子送到了本家叔叔所办的学堂里读书习文。17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四乡八疃第一个公费中学生。20岁那年,郭永怀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1931年7月,郭永怀预科班毕业转入本科学习,选择了物理学专业。

两年后,他来到北京大学,在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

1935年7月,郭永怀留在饶毓泰教授身边,做助教和研究

生。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大学停课。1938年3月,郭永怀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南下来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半工半读。

国难当头,科教兴国、科技报国的念头一次次撞击着郭永怀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知道,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将永远被动挨打。于是他改学航空工程,立誓要为我国的军事科学奋斗终生。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

蒙受空难天顿足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可谁会想到,这竟是郭老最后一次来到倾注过他4年心血的试验基地了。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一刻也不等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

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

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突然,飞机失去了平衡,偏离开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一头扎了下去紧接着火焰冲天窜起……

当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像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中央领导震惊了,整个科技界震惊了!人们为这位惨遭不测的伟大科学家仰天顿足,扼腕垂泪!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是举行了一个小型追悼会,但追悼会举办得非常隆重。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致悼词,钱学森、王淦昌等郭永怀生前好友参加了追悼会……

熟知郭永怀的人都知道,时间对郭永怀来说太重要了。为了保护像他这样的科学家的安全,周恩来总理还特地叮嘱不让乘飞机。但为了抢时间,郭永怀经常强行登机,这次由于时间紧迫,他坚持夜航,就在他临上飞机前,大家还劝他换个时间再走,郭永怀却平静地说:

“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留取丹心鉴后人

事隔30多年,凡郭永怀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他,人们恭敬之情溢于言表。

郭永怀教授当年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涵信将军提起恩师,感慨万千:“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台手摇计算机,那是郭老的心爱之物,但为了大家方便,他把它从自己家中搬到了所里;当时的电风扇和电冰箱都是非常贵重的物品,郭老也从家中搬到研究所,供大家一起享用。郭老和李佩教授所生的惟一爱女郭芹,由于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应有照顾,身体一直很瘦弱,但是,国家一声号令,郭老夫妇二话不说就将爱女送到了内蒙古草原插队……”

“文革”时期,到处被一种狂热的气氛所笼罩,忙于“两弹一星”研究工作的郭永怀躲过了此劫,他的夫人李佩教授却被隔离审查,后来又被下放到安徽合肥,6年没回北京。在李佩遭难郭芹受苦的日子里,郭永怀无怨无悔,全身心投入“两弹一星”的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由于女儿身体不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人们不会忘记,当年邢台大地震发生之际,郭永怀正在北京民族饭店听取一项机密工程进展汇报,震感波及到北京,他仍然十分镇定而专注地探讨着每一个细节,房子明显开始

摇动了,整个宾馆里的人们一片骚乱,可郭永怀还在思考着、辩论着……

人们不会忘记,也就是在中国人民最困难的1961年,郭永怀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从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们不会忘记,当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

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科院院士俞鸿儒,是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首批研究生之一,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郭永怀曾经说过,他在国外16年,几乎每天都在思念祖国;回国以后,尽管工作繁忙,他又经常思念故乡。据他的侄女郭秀芝告诉我们,他回国后的第二年,回过老家一次,祭扫了父母的墓地,拜访了乡邻亲友,便匆匆赶回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1988年12月5日,当郭永怀牺牲20周年的时候,他生前的老师、同窗好友、同事以及学生聚集力学研究所举行报告

会,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张爱萍、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等到会并撰写纪念文章。

聂荣臻元帅、宋任穷、张劲夫等题词纪念。

从1991年开始,力学所设立了以郭永怀名字冠名的奖学金,作为对力学所品学兼优的研究生的最高奖励,如今已有

30多位研究生获得了这项奖励。郭永怀当年培养的研究生中

已有两名成为中科院院士。

安息吧,郭永怀。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人民永远怀念你。(作者:金志涛王士波许运江孙宗勇田宏耀卢杰) 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而考试结果

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

数同时被录取。

郭永怀一行在上海上了船,刚上船后就有消息传出,他们

将在日本的横滨停船三日登岸“观光”,并接受日本政府的

签证。面对这种莫大的羞辱,郭永怀与同伴义愤填膺,一致

决定,一不登岸观光,二不接受敌国的签证22名同学全体

下船,拒绝出发,毅然返回了昆明。

1940年8月,他们第三次在上海集合,乘坐俄国的皇后号

邮轮再度出发。经过28天的海上颠簸,他们来到加拿大的

多伦多大学,成了该校第一批来自中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

学生。从此,郭永怀开始了他的长达16年的海外求学生涯。

异域他国扬功名

在多伦多大学,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选择了应用数学系。

郭永怀进步很快,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

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了当时著名的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继续深造,在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经过

4年艰苦探索,郭永怀于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此后,郭永怀留在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术研究。

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

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后,名声大振的郭永怀应聘参加了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不久,他便成为康乃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果,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

报国之心关不住

在中关村的一座普通住宅楼里,我们见到了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教授。

谈起郭老,李佩教授久久无语。老人平静下来,打开了回忆的闸门……新中国诞生前夕,郭永怀在康乃尔大学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的进步组织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还是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当然,还有一个非常秘密的话题,那就是通过什么途径,在什么样的时机,把他们学到的科学知识贡献给自己的祖国。他们在焦灼中等待着。

由于郭永怀在学术上的突出成就,引起了美国方面的高度关注。

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

不久,美国政府就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

在此之前,周培源、钱伟长等人已在1947年绕道欧洲回国。钱学森也在1955年回到祖国。

“禁令一旦取消,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和我盘算着回国的事。

美国的许多朋友、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劝他,康乃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郭永怀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我自认为,作为一

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给郭永怀的信中,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今天是足踏祖国土地的第一天,也就是快乐生活的第一天,忘去那黑暗的美国吧!”

郭永怀一回到祖国,就如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

1956年年底,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1957年底,郭永怀参加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力学科技规划专业组副组长。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大力提倡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

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我国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

担任筹建组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参与建院规划。

他提出空气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以航空航天为立足点,以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模型自由飞行试验为三大研究手段。郭永怀作为一个奠基者,在这项伟大的建设工程中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了缅怀郭永怀的功绩,气动中心专门在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修建了一座纪念亭,张爱萍将军书写了“永怀亭”三个大字……

倾心尽瘁为“两弹”

1945年7月16日,美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试验。同年8月,日本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世界立即受到了震动!此后,美国、苏联的核军备竞赛拉开了序幕。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主席果断决定研制核武器,发展核工业。 1958年,负责核武器研制的二机部九局在京成立。

1959年6月,苏联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和合同,给刚刚起步的我国核工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中央决定,冲破核封锁,研制争气弹,要快,要抢,就是不能让任何人敢于小瞧我们!

郭永怀临危受命,他与王淦昌、彭恒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最初的三大支柱。1960年,我国自己的105名专家学

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郭永怀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

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他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爆法为主攻研究方向。”

为确立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所一直沿用。

在核武器研究只争朝夕的进程中,郭永怀既是一线科学家,又是科研活动的组织者。

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1963年,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陆续迁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

地。

“两弹”研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寒气逼人,经常飞沙走石,最低温度零下40多度。一年中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试验现场寂寞荒凉,寸草不生……

高原作业,加上要抢时间争速度,由于缺氧所造成的头晕、胸闷、心悸、厌食,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不少科研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浮肿反应。为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郭永怀必须经常奔波于北京和青海之间,这样就更加重了高原反应复发的频率。

1963年7月25日,美、苏、英签署了《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这个条约所指十分明显,就是要妄图阻止中国成为核国家。党中央下达了更为明确的命令:作好一切准备,在1964年年内爆响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是中国人民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在西北高原浩瀚的沙漠上,一声巨响,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炸响了!

当蘑菇状怒云扶摇升腾之时,郭永怀和他的战友们无不欢呼雀跃!

随之,郭永怀就满含热泪浑身瘫软下来……

1965年5月30日,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贺龙等7位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郭永怀等参加第一、二次核武

器实验的专家和学者,并为他们设宴庆功……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党中央的鼓舞激励,使郭永怀们士气大振,紧接着,他们又投入了新一轮战斗……

1965年9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在郭永怀牺牲不到两年,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昔日洒下了大把大把辛勤汗水,今朝收获着一串一串累累硕果。

对这一让中国人陶醉、鼓舞、振奋的历史,当年只有20多岁的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所科技委主任陈裕泽回忆说,由于工作繁忙,郭永怀教授每天一大早便赶到现场,了解装配情况进展和系统联试结果,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研究处理。一天接着一天的飞快的工作节奏,让他这个年轻小伙子都有些吃不消。在将要进入正式试验阶段的那些日子里,郭永怀每天都要忙活十几个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吃饭也是大家席地而坐边研究边吃。其实,又何止是试验前后的那段时间是这样,从1964年首次核试验到1968年底的8次核试验,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郭永怀的大多数日子就是这样

度过的。

他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装置再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又有谁能说得清楚!然而,郭永怀在生前谈及这些,经常挂在嘴边上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这就是一个归国赤子的真挚朴实的心理写照。

最新《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

郭永怀曾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有关领导,部分同事、学生、亲属共同缅怀郭永怀的丰功伟绩,铭记那段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细雨忆故人,豪情树丰碑。人们不会忘记:52 年前,伴随祖国边陲大漠深处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从此确立了我国的大国地位。52 年后,不灭的郭永怀精神遗志已然定格在历史的天空上,成为一种永恒。“郭永怀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历久弥新,永远都不会过时,为我们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荣成市委书记江山说。 我跟所有人一样怀念着这样的他: 一、人们怀念他在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领域中杰出的学术成就。 1941~1946 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期间,他在跨声速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回答了机翼绕流在什么时候会出现激波及其对气动性能的影响,为突破声障奠定了理论基础,而逾越声速的飞行是人类航空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46~1955 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期间,将坐标变形法和边界层理论结合起来,解决了粘性流动头部奇异性问题,被命名为庞加勒-赖特希尔-郭永怀(plk)方法。鉴于这两项成果在科学上和应用上的重大意义,郭永怀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尊敬。 二、人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对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都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1960 年起,他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负责工程的总体设计。在他的领导下,通过爆轰理论分析和物理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引爆方式;他实现了核航弹的轻型结构设计;他重视环境试验设备研制,确保了武器的可靠性;总之,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呕心沥血,直至牺牲生命。在导弹方面,他是超小型地空导弹技术负责人,并为它取代号:541。在怀柔基地,科研人员半年内研制出高比冲推进剂、耐烧蚀喷管和发动机内壁涂层、发射装置,并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他还制定规划,研究空气离解、气动加热、弹头烧蚀等再入物理现象。郭永怀在人造卫星和回收技术方面也做了一系列前期的开拓性工作。在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曾就运载工具、发动机推进剂、入轨姿态控制、东西方火箭技术对比等问题进行分析。后来,又在《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报告中,重点讨论飞船在返地过程中,怎样才能安全再入大气层顺利回收。他对飞船再入段阻力减速、气动加热、轨道设计和烧蚀防热等进行理论计算,符合当时掌握的实际资料。他还认为未来的飞船可以设计成有翼的形式,以降低飞船回地时的超重力,并部分解决月球飞船的回收问题。1965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人造卫星设计院,郭永怀是技术负责人,领导本体设计,并负责提出卫星回收方案。这些成果后来转交给第七机械工业部和空间技术研究院,他们还对后续工作提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本文为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自10月19日起,集团公司及各产业集团分批组织近千名职工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学习郭永怀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应届大学生、行管人员以及中层管理干部等积极参加该活动。 在陈列馆,学员们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方面详细了解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并实地观摩了“两弹”模型。当观看了郭永怀“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事迹资料后,很多学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烈士英雄的敬仰之情,树立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平方米,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以及部分视频,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儒家情怀和大师风范。作为我省首个院士纪念馆,这里将成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于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9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战乱频仍,艰难时势唤醒了他的科学救国、科学强国之梦,于是越洋跨海,纵横求索。 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使他看到了祖国振兴的希望,他毅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强权敌国的核武讹诈、“友好邻邦”背信弃义,无不使他食不甘味,义愤填膺;从受命研制“两弹一星”之日起,他便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之一,呕心沥血,

2020央视《国家荣光》观后感 10篇

2020央视《国家荣光》观后感10篇 2020央视《国家荣光》观后感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20年清明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特别推出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国家荣光》(第一季),弘扬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社会正气,让英雄精神薪火传承。 《国家荣光》(第一季)将推出20位英雄人物,其中有中共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使者张太雷、断肠明志的红军师长陈树湘、《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李白、飞机失事时用身体保护实验数据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以及“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等人,他们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是民族的英雄,国家的荣光。 为了鲜活立体地塑造人物,节目组走访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前往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挖掘最新披露的档案资料,采访逾百位专家学者和亲历者,以史实为基,超越人们熟知的故事深挖内情、解析疑团,不仅讲述事迹,更着力探寻英雄行为的动因和人物的成长轨迹,彰显伟大寓于平凡的人性之光。 2020央视《国家荣光》观后感二 日前,CCTV-4大型纪录片《国家荣光》摄制组到荣成,摄制《郭永怀》人物专辑。《国家荣光》(第一季),共20集,每集30分钟。 该片通过全新的视角、详实的史料和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中国近代以来无数英烈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奋斗、献身的感人故事;以真实故事颂扬英烈对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营造崇敬英烈、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摄制组先后到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俚岛镇中我岛、南我岛村等处拍摄。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摄制组围绕展馆珍藏图片、信件、导弹模型进行了取景拍摄,并在郭永怀居所展示厅进行了部分生活场景再现。 2020央视《国家荣光》观后感三 周未,几友相伴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威海,在这里可以看到浩瀚的大海,在大海上来回穿梭的各类舟船,更可品尝的各类海鲜以及任你挑选的韩国商品。 次日上午,我们趋车五十分钟后来到了荣城观看海上白天鹅,只因离迁徒时间较早,白天鹅寥寥无几,加之强风来袭,却有几分失望。 陪伴我们的一位朋友说,我们这里还有一座郭永怀纪念馆是否去一趟,我不加思索就说“去",这就是我们对我国两弹一星功勋敬仰的缘故。 首先,我们步入大厅,正中央矗立着郭永怀的汉白玉的半身像,特别是看到基座下面的简介,这位我国著名气动力物理学家,数学家,航天航空学家,中科院院士,为了祖国的两弹一星而殉职的英雄,五十九岁便献出了宝贵生命,使我更加肃然起敬敬,我深深的向他的雕像鞠了一躬! 随着向导,我们依次参观了郭永怀的少年生活,求学之路,报国之志,成就辉煌,以身殉难,我对郭永怀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出生在荣城的一个小村,父亲和三叔的早期教诲,少年时代已显十分聪慧的特征,特别是数学才能更加彰显。 至后,考入了一所由外国人主办的学校,仍然,出类拔萃,被保送加拿大就学,改学空气动力学,在校期间,已对音阻研究有重大突破,随又得到几位大师的指导,并得到了同界的晴睐,留在国外专做深入研究。在美国也结识了他的心

郭永怀事迹学习感悟

郭永怀事迹学习感悟 郭永怀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郭永怀事迹学习感悟,欢迎阅读、学习!!! 郭永怀事迹学习感悟(一)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

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郭永怀事迹学习感悟(二) 9月3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郭永怀,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以下是小编收集有关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1968年12月5日,周恩来总理正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外宾,一个消息传来,首都机场附近一架民航飞机在着陆时失事。当悲从中来的周总理听到一位遇难乘客的名字时,当场痛哭失声。这个让周总理泪洒当场的名字,叫郭永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永怀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郭永怀观后感范文一昨天晚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音乐厅观看了音乐剧《爱在天际》,那讲的是“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之一郭永怀教授。华美的多媒体效果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荡气回肠的音乐旋律烘托出郭永怀教授对国家对事业对家庭对学生无限的爱,感人至深的剧情和演员们倾情的演绎感动了所有的观众,优美的唱腔和台词是那么的感人至深,现场多次响起了掌声。 音乐剧《爱在天际》观后感 郭永怀教授早年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环境,毅然回到了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 在大西北荒凉的戈壁滩,又是三年困难时期,吃不上,

喝不够,在搭的帐篷里工作,而就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他们成功的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原子。 郭永怀教授的夫人李佩先生将一条披肩改成两条围巾贯穿了整个剧情,分居三地的一家人,彼此看不见却能感受到无言的牵挂,永恒的爱。能感到远在天际的爱。 原子弹发射成功的时候,大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甚至还在对自己的“蘑菇云”表示惊奇。他们以自己的家庭幸福为代价,为了祖国能够挺起脊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郭永怀观后感范文二在人民大会堂“共和国的脊梁”晚会上,看到描写九位科学家的节目片断。令人荡气回肠的情节,让人肃然起敬的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在舞台上,又见到了我的研究生导师郭永怀先生的高大形象,更令我浮想联翩,心潮难平。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作文3篇一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作文3篇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

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作文二: “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郭永怀,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他的研究基

学习郭永怀观后感

学习郭永怀观后感 为缅怀郭永怀先生的丰功伟绩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历时三个多月建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郭永怀观后感(一) 10月16日下午,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代表,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及我市领导霍高原、江山、吕劭伟、曲卫伟等出席研讨会。市委书记江山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交流了对郭永怀精神的认知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学生胡文瑞,详细回顾了与郭永怀交往的经历,讲述了郭永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他个人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郭永怀细心爱护下的学习成长经历。认为郭永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其榜样的力量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永怀的亲属郭辉远表示,郭永怀以国家为重的赤子

情怀一直鞭策着他和后人,在家乡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为传承郭永怀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励自己把郭永怀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家风传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在研讨中指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我市能够继续挖掘郭永怀事迹、宣传郭永怀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怀、知晓郭永怀、学习郭永怀,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郭永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市各级要利用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学习研究好郭永怀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丰富和拓展,把郭永怀精神提升为先进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要宣传弘扬好郭永怀精神,通过实地参观、媒体宣传、演讲、征文等形式,把郭永怀的故事讲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要实践运用好郭永怀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不断推动荣成工作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上,市委副书记吕劭伟代表我市,分别为中国

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2016年10月9日下午,根据单位的安排,我们参观了成山林场的沈秀芹纪念馆和荣成博物馆的郭永怀纪念馆,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 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成山林场的沈秀芹烈士事迹展览馆,集中观看了沈秀芹烈士事迹专题片,追忆沈秀芹当年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弘扬沈秀芹烈士那种对党特别忠诚、对群众特别关爱、对事业无私奉献、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沈秀芹纪念馆的参观学习的同时我们利用当地的会议室组织了一次党员大会,会上党员们针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交流学习,党员们深受教育,表示要以活动为契机,对照榜样找差距,在工作中无私奉献、勇于进取,把沈秀芹精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做贡献。 参观完沈秀芹纪念馆,我们又有到达位于博物馆的郭永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郭永怀他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发现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对郭永怀以身报国忠于革命忠于党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想得到了又一次升华,更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 这次的参观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沈秀芹和郭永怀无私报国的精神,努力作出像他们一样的事业。我们的祖国是个有潜力的国家,中国的未

四年级作文:研学之旅作文800字

研学之旅 清晨,一阵刺骨的寒风向我袭来,激起了我那内心犹如焦灼火焰般的热情。我提着裤子便匆忙跑去问妈妈:“几点了?时间到了吗?有没有迟到?”一连串的问号从我口中蹦出,每一个问题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可妈妈却漫不经心地说:“才几点,看把你急的。”我疑惑地看看钟——才5点钟,我只好无奈地回到房间继续耐心等待,时刻准备出发。 终于到了翘首期盼的爱伦湾,我们穿好救生衣跟随导游上了船。来到海中央的建筑物上,有很多活动的标示牌。我们一路走到垂钓区,我看到了鱼儿正在水中翩翩起舞。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缠着鱼线的鱼竿,怀着好奇的心情把鱼线甩到水里。当线向下沉时,我马上把鱼竿往上一甩,“怎么没有?我这个钓鱼高手竟然扑空了?”面对一如所获的现状我喃喃自语道。我仔细看了一下鱼竿,嗬,原来是我一时间激动到没有放置鱼钩,这哪里是钓鱼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喂鱼。正当我沮丧时惊奇地发现河豚的身影,它令我感到十分新奇。我轻轻俯下身子观察到其实它在水里和其他鱼没什么两样。但如果把它从水里拿出来,它的肚子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圆的像个皮球。不过可千万别把手放在它的嘴边,因为它的牙齿锋利而坚硬。 接着我来到采摘区,好多网筐都一半沉在海里,一半露出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筐子提出水面,哇!好大的扇贝,我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观察,扇贝的外形是两个扇片的尾部连接在一起,张开嘴时就会露出又白又嫩的肉肉。边上一排小珠珠都是它的眼睛,亮晶晶

的。我忍不住把手指伸了进去,“啪”,扇贝壳立刻合了起来,竟把我的手指紧紧地夹在了中间。我咬着牙从四周找到了一根细长的海草,塞到了扇贝壳中间的缝隙,它立刻松开嘴把我的手指“解放”出来了。虽然被夹的手指疼极了,但是我却在不经意间知道了扇贝的秘密,小小的心依然充满了快乐。 最后来到了郭永怀纪念馆,他是一名两弹一星的研究人员。当时他在青海基地做研究时,发现了一组非常重要的数据,便凌晨五点钟乘坐飞机准备回北京做报告交流。不料飞机这时出了故障,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抱在一起,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的夹在他们胸前。他牺牲后二十二天,中国第一颗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当我听到他的事迹后,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撼动了我小小的心灵。 这次研学并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活动,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而且烈士郭永怀的精神让我铭记于心!

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精选文档

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2016年10月9日下午,根据单位的安排,我们参观了成山林场的沈秀芹纪念馆和荣成博物馆的郭永怀纪念馆,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 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成山林场的沈秀芹烈士事迹展览馆,集中观看了沈秀芹烈士事迹专题片,追忆沈秀芹当年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弘扬沈秀芹烈士那种对党特别忠诚、对群众特别关爱、对事业无私奉献、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沈秀芹纪念馆的参观学习的同时我们利用当地的会议室组织了一次党员大会,会上党员们针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交流学习,党员们深受教育,表示要以活动为契机,对照榜样找差距,在工作中无私奉献、勇于进取,把沈秀芹精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做贡献。 参观完沈秀芹纪念馆,我们又有到达位于博物馆的郭永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郭永怀他是20世纪世界着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发现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对郭永怀以身报国忠于革命忠于党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想得到了又一次升华,更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 这次的参观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沈秀芹和郭永怀无私报国的精神,努力作出像他们一样的事业。我们的祖国是个有潜力的国家,中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必须充实自己的头脑,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郭永怀于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以下是由XX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 自10月19日起,集团公司及各产业集团分批组织近千名职工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学习郭永怀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应届大学生、行管人员以及中层管理干部等积极参加该活动。 在陈列馆,学员们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方面详细了解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并实地观摩了“两弹”模型。当观看了郭永怀“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事迹资料后,很多学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烈士英雄的敬仰之情,树立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 平方米,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以及部分视频,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儒家情怀和大师

风范。作为我省首个院士纪念馆,这里将成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于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9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郭永怀从事的国防科研工作,保密度高、专业性强。经过多方努力,荣成与中物院、青海原子城陈列馆达成合作,特别邀请科研专家和展览馆专业人士来荣指导,对展馆设计、专业解读、展品征集、雕塑造型等广泛征求专业意见,达到以事动人、以

观看2020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

观看2020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1】 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中心党员干部及教职工亲身聆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先进事迹,感受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陈列馆内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一篇篇往事,一片片复原场景,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伟大传奇的人生历程和我国国防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从潜心求学、毅然回国、科研建设、报效国家、甘为人梯到最后的以身殉国,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令人动容与震撼,让人心生敬意。 回程路上,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都感慨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郭永怀用生命用一生诠释的无私奉献、舍弃小我、求实奉献、以身许国的“两弹一星”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要把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记体育惠民初心,勇于担当作为,做好竞技体育,为建设烟台体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体育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2】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

参观胶东红色文化学习研讨

胶东党性教育基地学习研讨材料 2017年6月6日至8日,在县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的组织下,我和青干班同学一起通过参观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真切地碰触到了民族兴衰的史实,认识到了什么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从红色胶东纪念馆到天福山,从刘公岛到胶东育儿所,再到郭永怀纪念馆,一路走来,让我们看到了落后破败的晚清中国,看到了争取独立自主的近代中国,看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新中国。甲午之败,血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天福山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革命前辈的宝贵精神跃然眼前;以身许国的郭永怀,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风范,无不让我们深受震撼。 红色胶东馆主要由甘洒热血写春秋、百炼成钢铸军魂、顾全大局援八方、红色胶东现象四大板块组成,通过视频、展板、实物、文史资料等形式,采取“大数据”和“小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胶东革命烈士、胶东将军、早期参加革命并做出突出贡献的胶东籍著名人物等英雄事迹,以及胶东人民顾全大局、攻坚克难,支援全国革命事业,形成的大后方、大参军、大支前的壮阔画卷,总结提炼了“红色胶东”现象独有的红色基因和文化渊源。通过解说员的讲解,我们详细了解胶东早期党组织的奋斗历程和红色胶东现象的成因,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上的洗礼,进一步激发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英雄的事迹,牢记先烈的遗志,继承老一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甘于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日战争的第一枪,用热血唤起了更多民众的觉醒,轰轰烈烈地拉开了胶东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为山东和全国抗日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天福山起义创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并在革命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共和国缔造了27、31、32、41等4个集团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这4个军,在抗战中歼敌14.6万,解放战争歼敌58.5万,抗美援朝歼敌2.1万;50多万优秀儿女积极参军参战,理琪、马石山十勇士、任常伦等7.6万多人为国捐躯,10万多人因伤致残;280多万人次踊跃支前,7250名干部南下北上参加新解放区建设,向延安和各个战场输送黄金43万两,向华东数十万部队供应武器弹药和医药不计其数,并总结提炼了“红色胶东”现象独有的红色基因和文化渊源。天福山起义所彰显出的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爱国情怀,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敢于抗争、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为强我中华奋斗不息、为抗日救国不惜牺牲、在艰难逆境中勇于奋进的“天福山精神”。它引导和激励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鼓舞斗志、奋发图强,为加快美丽幸福新梁山、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力量。 在胶东育儿所纪念馆,乳娘们无私大爱、舍命保护革命火种的故事,令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在没有抚养革命后代之前,她们都是一些平凡的母亲。一旦接受了这个神圣的使命,就不约而同地变成了勇敢的战士,为了保护乳儿,她们可以舍弃一切,甚至不顾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亲生骨肉,这种大爱感天动地。 在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通过学习知道了在甲午战争中的实际战况,不只是简单的「中国败,日本胜」诸如此类笼统的字句;而是真正的,写实的,有关战争详情的内容。在这场战争中,数千位乘着号称全亚洲最具威力的船舰,满载着中国三十年自强运动的成果,信心满满的与岛夷小国日本应战,怎知,却这样毫无反击力似的败给日本,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让这些充满爱国热诚的海军们葬身渤海。正如纪念馆里面所写的,日本发动战争,中国在打

观看央视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致敬郭永怀5篇

观看央视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致敬郭永怀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国家荣光》观后感【1】 近年来,随着央视等新闻媒体对郭永怀事迹的宣传、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开放和荣成郭永怀事迹宣讲团活动的开展,郭永怀心有大我、报效祖国、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潜心研究、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得以广泛传播,不断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砥砺奋进!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1956年9月,郭永怀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倡导了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力学人才,为我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68年12月5日,乘坐飞机失事,壮烈牺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生命保护了重要科研数据资料。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三个领域中均作出重要贡献并被授予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郭永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离开家远渡重洋求学报国,回国后

为国防事业而呕心沥血,直至1968年牺牲在核武器研制的秘密时期。对于这样一位无名英烈,在那特殊的历史阶段没有宣传、没有报道,他的事迹一度鲜为人知。即使在1999年9月中央授予23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许多人对于郭永怀这个名字也还是陌生的。在他的家乡山东荣成,家乡人、甚至他的父母、亲属知道的只有他生在荣成,留学美国,无法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和对国家的重大贡献。这个谜,让家乡人民牵挂不已,生他养他的故乡更期待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浓厚家国情怀的郭永怀。 于是,早在2000年荣成市委就派出采访组全面收集了郭永怀各时期的人生轨迹,采写了2万多字的长篇通讯” 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发出“新闻阅评“,《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科技报》《光明日报》等纷纷转载,多家电视台争相采访报道。同时荣成市在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的热情帮助下征集了郭永怀生前相关遗物,为建立郭永怀事迹展馆打下了基础,并于2010年在市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的雕像。 在新时代,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郭永怀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启动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建设。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8个展厅。陈列馆用_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5个视频,形象的展现了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 《国家荣光》观后感【2】

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 纪念馆心得体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2016年10月9日下午,根据单位的安排,我们参观了成山林场的沈秀芹纪念馆和荣成博物馆的郭永怀纪念馆,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 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成山林场的沈秀芹烈士事迹展览馆,集中观看了沈秀芹烈士事迹专题片,追忆沈秀芹当年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弘扬沈秀芹烈士那种对党特别忠诚、对群众特别关爱、对事业无私奉献、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沈秀芹纪念馆的参观学习的同时我们利用当地的会议室组织了一次党员大会,会上党员们针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交流学习,党员们深受教育,表示要以活动为契机,对照榜样找差距,在工作中无私奉献、勇于进取,把沈秀芹精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做贡献。 参观完沈秀芹纪念馆,我们又有到达位于博物馆的郭永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郭永怀他是20世纪世界着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发现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对郭永怀以身报国忠于革命忠于党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想得到了又一次升华,更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 这次的参观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沈秀芹和郭永怀无私报国的精神,努力作出像他们一样的事业。我们的祖国是个有潜力的国家,中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郭永怀是中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也是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下面是XX整理参观郭永怀纪念馆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一) 自10月19日起,集团公司及各产业集团分批组织近千名职工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学习郭永怀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应届大学生、行管人员以及中层管理干部等积极参加该活动。 在陈列馆,学员们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方面详细了解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并实地观摩了“两弹”模型。当观看了郭永怀“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事迹资料后,很多学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烈士英雄的敬仰之情,树立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 平方米,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以及部分视频,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儒家情怀和大师风范。作为我省首个院士纪念馆,这里将成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于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

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9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二)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

郭永怀永远的怀念有感

郭永怀永远的怀念有感 唯一以烈士身份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郭永怀,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郭永怀永远的怀念有感(一) 天是我的导师郭永怀先生为国牺牲46周年的日子,清早起来,心里充满了对他的深切怀念。 前不久,见到郭永怀先生与我们三个研究生的一张合影,我的一位好友特地从网上下载后发给了我(见附件),让我想起了半个多世纪前与导师在一起度过的难忘的日子。想当年,郭先生刚过五旬,虽然清瘦,但充满着活力。他那时肩挑着两个重担: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工作极其繁忙,每周工作六天半,还经常到大西北出差,但他的脸上从未显露过倦意,还总是把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放在心上。 26年前,我在纪念导师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作为他生前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他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

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10月4日郭永怀教授对我和李家春说这番话时的情景。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