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与精神症状相关性研究

•论著.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与精神症状相关性研究☆王治东仏孙文华仏马建军仏紳石小雪仏栗铭检川黄珅也胡世玉川郑晋华仏※【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M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特点,并分析睡眠障碍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原发性PD患者359例,按照匹兹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为PD伴睡眠障碍组(PD-SD组,PSQIM7分)和PD不伴睡眠障碍组(PD-NSD组,PSQI<7分)。
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第三部分、Hoehn-Yahr(H-Y)分级评定患者运动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修订的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odified apathy evaluation scale,MAES)>PD冲动控制障碍行为评分量表(questionnaire for impul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in ParkinsoiTs disease-rating scale, QUIP-RS)评估精神症状,采用PSQI、日间过度嗜睡评定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对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评估。
结果359例PD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8.22%(209例)。
PD-SD组较PD-NSD组病程长,H-Y 分级中重度者多,HAMA评分、HAMD-24评分、MAE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 PD患者PSQI评分与HAMAG二0*445,P<0*01)、HAMD-24G=0.559,P<0*001)和MAES评分(c0.504,P<0.001)呈正相关。
帕金森病病例分析

帕金森病病病例分析女性,64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2年入院现病史:2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右手活动不灵、无力,静止时右手抖动,逐渐渐重。
1年前右腿也无力,行走时右下肢发僵。
曾按脑梗死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近半年患者感全身僵硬感,行走速度明显减慢。
发病以来智力正常,无吞咽困难,无肢体麻木,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硝苯地平片10mg,每日3次;病前无其他疾病及服用抗精神病药史。
否认家族史。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
面部表情略呆板,计算力、记忆力及定向力均正常。
颅神经检查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右手静止性震颤,颈部及四肢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右侧更著。
轮替动作缓慢,行走步幅小,右上肢伴随动作幅度小。
指鼻准,跟膝胫试验稳。
深浅感觉正常。
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头MRI:未见异常。
诊断:帕金森病治疗:可以先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可以应用美多巴。
病例分析病例特点:老年女性,隐匿起病,缓慢进展。
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运动缓慢,右手静止性抖动。
症状从一侧肢体逐渐波及另一侧肢体病前除高血压外无其他疾病及特殊服药史。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表现为表情呆板,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运动缓慢,轮替动作慢,行走时步幅小、伴随动作少。
头颅MRI未发现明显异常。
定位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和运动缓慢,定位于锥体外系。
定性诊断:患者有运动缓慢和肌张力增高,符合帕金森症状诊断。
患者为老年人,隐袭起病,缓慢进展,症状从一侧开始,除锥体外系受累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证据,病前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及其他疾病史,考虑诊断为帕金森病。
鉴别诊断:1)与其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该患者除了锥体外系的症状以外,没有锥体系、大脑皮质、小脑、自主神经受累及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不支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诊断。
2)与继发性帕金森病鉴别:除高血压外,患者无其他疾病史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不支持继发性PD。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神 状 态检 查 ( n— na s t, MMS ) 日常 生 活 活动 能力 量 表 ( c v i f i iigSa , AD ) 氏记 忆 Mii Met a lt e E、 A t ie o l Lv cl i t s Day n e L 、韦 量 表 ( ehl Me r cl,W MS,对 P W c s r moySae e ) D患 者及 正 常 老人 ( omaA e ,N N r l gd A)各 3 0例进 行 认 知功 能评 估 。P D 组 的 认知 状 况 与其 病程 ,运 动 功能 障碍 ( es r 分 ) W bt 评 e ,受教 育 年限 等 因 素进 行 相关 性分 析 。结果 ( ) D 组 的认 1 P 知 功 能损 害 的 发生 率 为 5 .%;( )与 对 照组 相 比 P 患者 的认 知 功 能损 害 主要 表 现 在 与短 时记 忆 ( 33 2 D P<00 )和 瞬 .1 时记忆 ( P<00 ) 关 的测 验 ;长时记 忆 、计 算 能力相 关 的 测验 分数 差异 无 显著 性 ( ,5 相 P>00 。( P 组 患者 病程 . 5) 3) D
老年医学 保 健 2 1 0 0年第 1 卷第 5期 G r t H a h C r, 0 0 V 11 . o 5 6 ei r e l ae2 1 , o. 6 N . a t
老 年 帕金 森 病 患者 的神经 心 理 学特 点及 其 相 关 因素
徐 翔 注海 东 张 丽 徐 莉娟 包信 一 Nhomakorabea 魏 文石
帕金森病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由于 动作 迟缓 及 表情 淡 漠
D诊 断 1 0年后 发 生 痴呆 的 晚期 临床 上诊 断 帕金 森病 伴 发 为在 P 也可表现 为物体 、 线条、 墙上 的图案等 等 症状 的重 叠 , D痴 呆 ( 1 a t e . s t a g e P D d e m e n t i a ,L P . d e p r e s s i o n w i t h P a r k i n s o n ’ s d i s e a s e , P 没有生命 的个 体。视幻 觉的 内容可能 被 抑郁 ( D D) 1 4 ] 。发病年龄 晚、 痴呆家族 史 、 严重 P D) 较 为 困难 , 经 常漏 诊 , 很多 d P D患 清晰地看见 , 也可 能表现模糊 , 有 的表 现 d 的锥体外系症状 、 受 教育水 平低 、 服 用左 者未能接受及时 的治疗 。 为正 常的个 体 , 也 可能 表现 为扭 曲的人 物形象 。 视幻觉 的 内容 表 现较 为 固定 , 当幻 . 5 睡眠 障碍 在 P D 患者 中 , 睡 眠障 定 向力丧失 、 感 1 觉 出现 时 , 通 常和患 者 没有 互 动。G o e t z 床主要表现为意识 模糊 、 躁 动不安 、 语 言 杂 乱 。谵 妄 常 伴 碍成为 主要 损害 生 活质 量 的原 因之一 。 等 在研究 中发 现 , 幻 觉 的 出现与 低感 觉 错 乱 、 官环境 的关联度要 高于 与药物剂 量 的相 关程度 。推测可能 是活动 的环境 抑制 了 幻觉 的出现 。类似的 , 除非 P D患者非常 疲惫 , 很少发现 P D患者会在 办公 环境 中 出现视 幻 觉。与视 幻 觉不 同的是 , 听幻 觉常常是模 糊 的, 伴 随着 其 他 吵杂 的声 音 。幻听有时会与视幻觉合并 出现。 在接 受 治 疗 的 P D患 者 中, 大约 有 8 %存 在 妄想 。最 常 见 的妄 想 内容 为 的, 怀疑 配偶 的不 忠 、 自己被抛 弃 , 或 者 随着幻觉的出现 , 尤 以幻视为 多 , 形象生 动鲜 明 , 也 可有幻 听 、 视物变 形 、 幻想性 错觉 , 也可有短暂片断 的妄想 , 症状昼轻 睡眠维持 困难 ( 浅 睡眠 和片 段 睡 P D患 者 精 神 症 状 的 治 疗 不 容 忽 症状 。曾有研究指 出 , 。因 视。现就 P D引起 的精 神症 状 的临床 表 者 生活质量 的最重要 的影响 因素 J 现及 药物治疗综述 如下 。
帕金森病临床特征及统一评分量表、分级评分量表、症状评分标准、异动症评定量表及要点总结

帕金森病临床特征及统一评分量表、分级评分量表、症状评分标准、异动症评定量表及要点总结帕金森病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除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经典四大主征,认知障碍、嗅觉减退、便秘等许多非运动症状。
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也可能会出现异动症、剂末现象等。
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1.量表介绍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共六个分量表:第一分量表——用于判断PD患者的精神活动、行为和情感障碍程度;第二分量表——用于判断P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第三分量表——用于判断PD患者的运动功能;第四分量表——用于判断PD患者治疗1周内出现的治疗并发症;第五分量表——用于判断PD患者病程中疾病发展程度;第六分量表——用于判断PD患者在活动功能最佳状态(“开”期)和在活动功能最差状态(“关”期)程度上的差别。
通过这些量表评判,仔细分析后可对PD患者的运动、日常生活能力、病程发展程度、治疗后的状态、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等方面作出一个十分客观评判。
2. 量表内容量表解释表格中(1—17项)每一项目的计分值用0、1、2、3、4五个等级。
分值越高,PD患者的症状越重。
(18~31项)每一项目的计分值用0、0.5、1.0、1.5、2.0、2.5、3.0、3.5、4.0。
5个等级的4个等级中有0.5的高低之差。
检查PD患者运动体征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但由于该量表项目十分繁多,做一次评分计分要花许多时间,故对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不方便。
帕金森氏病Hoehn和Yahr分级评分量表1.量表介绍Hoehn-Yahr分级是一个用来记录帕金森症病情的分级表。
被广泛用于PD的临床病情程度评价,近年来产生了改良H-Y分级。
2.量表内容3.量表解释该量表也作为UPDRS的第五分量表HOEHN&YAHR评分用于症状严重度的分级。
改良的H-Y分级简单明确,操作性强,评估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有效地显示病情进展情况。
Webster症状评分标准1.量表介绍改良Webster对PD病情的评分法也是国内常用的。
帕金森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

帕金森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导读: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种精神障碍疾病类型具有精神障碍疾病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一些其它类型所没有的特点。
因此,对因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应特别讲究科学的方法,本文就来探讨一下。
……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种精神障碍疾病类型具有精神障碍疾病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一些其它类型所没有的特点。
因此,对因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应特别讲究科学的方法,本文就来探讨一下。
帕金森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巴金森氏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为人格改变,智能障碍,精神病性表现,以及由治疗原发病引起的精神改变。
可出现急性器质性反应:意识混浊,定向障碍,精神错乱,幻视。
有些则以抑郁为主,可有自杀行为,具体症状如下:1)精神症状:①意识障碍综合征;②抑郁综合征:情绪低落、焦虑,严重时可自杀,以女性患者较多见;③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听,被害和疑病妄想较多见;④痴呆综合征。
2)神经症状体征:①以运动减少,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及姿势障碍为主的锥体外系综合征;②其他如流涎、皮脂溢出、言语障碍和植物神经症状等。
3)病程:隐匿,缓慢病程,病程数年之久,导致全面社会功能损害、痴呆、最后多因躯体疾病或合并感染死亡。
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类型,因此需要坚持服用药物来控制疾病的“恶化”,主要包括五类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苯甲托品、东莨菪碱等。
最近出现的甲苯乙胺对肌强直疗效较好,宜小量递增;2)促多巴胺释放剂:如金刚烷胺可与抗胆碱能药并用。
3)多巴类药物:如左旋多巴或左旋多巴加脱羧酶抑制剂的卡比多巴等;4)哌啶烷基类衍生物:如叔二苯哌啶主要作用为影响多巴胺释放或吸收,同时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和5-HT系统激动作用。
5)精神药物:类抑郁综合征用抗抑郁剂,幻觉妄想综合征用抗精神病药治疗,但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尤其是锥体外系副反应。
精神障碍分析报告

精神障碍分析报告引言精神障碍是一种广泛存在并且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
精神障碍包括许多不同种类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本文将以帕金森症为例,对精神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
研究背景帕金森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障碍。
帕金森症患者常常伴有精神障碍,包括抑郁和焦虑等症状。
这种精神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因此,分析和研究帕金森症患者的精神障碍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使用了定量研究方法来分析帕金森症患者的精神障碍。
我们通过系统收集帕金森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心理评估结果。
并针对不同的精神障碍症状进行统计和分析。
我们还将帕金森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以了解精神障碍在帕金森症中的表现特点。
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帕金森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症状。
其中,约50%的患者出现了抑郁症状,30%的患者出现了焦虑症状。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精神障碍症状,如强迫症状和思维障碍等。
与健康人群相比,帕金森症患者的精神障碍症状明显更为严重。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治疗帕金森症的难度。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帕金森症患者的精神障碍,并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讨论帕金森症患者的精神障碍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帕金森症本身的病理机制会对大脑产生影响,导致精神障碍的出现。
其次,帕金森症患者长期面临身体上的不适和功能障碍,这些因素也会引发和加剧精神障碍。
针对帕金森症患者的精神障碍,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药物和心理治疗等综合干预手段。
药物治疗可用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精神障碍的治疗对帕金森症患者而言是一项长期的挑战。
因为药物治疗可能会与帕金森症的药物治疗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此外,帕金森症患者的运动障碍也会限制他们接受心理治疗。
精神障碍-帕金森伴发的精神神经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等多重血管性危险因素人群、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是重点防控群体,积极预防脑血管病可明显降低痴呆发生的风险。
第六节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一、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或特发性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是由于黑质变性致使纹状体多巴胺不足,使多巴胺与兴奋性乙酰胆碱失去平衡,其特征性表现除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等运动性症状外,还可伴发精神行为问题。
30%~8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精神行为障碍。
常见的精神行为症状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
抑郁是国际公认的帕金森病最常伴发的精神症状,其危险因素为抑郁障碍家族史、既往抑郁障碍发作、女性、早发性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精神症状。
帕金森病伴焦虑的发病率为3.6%~40.0%,抑郁与焦虑障碍经常共存,共病率为14%,并可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出现。
帕金森病伴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的发生率为16%~75%,其中幻视22%~38%,幻听0%~22%,妄想5%,其危险因素包括痴呆、认知障碍、高龄(65岁及以上)、疾病持续时间延长、睡眠障碍、抑郁、视觉障碍,以及使用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认知障碍也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即使在帕金森病早期也可有轻微的认知损害,约30%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发展成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倍,与年龄呈正相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帕金森病病情较重(特别是运动迟缓和僵硬)、高龄、出现幻视等。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焦虑、抑郁症状患者边缘系统[11C]RTI-32结合率显著下降,提示抑郁、焦虑症状可能与边缘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系统代谢异常有关。
帕金森病伴焦虑、抑郁的机制可能是慢性疾病导致功能损害或心理反应,也可能是左旋多巴等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引起5-羟色胺减少的结果,还可能是疾病的过程(即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受损)或损害累及额叶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4T13:15:41.4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作者:李荣荣
[导读] 对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进行探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李荣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进行探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择取与2007年NINDS/NIMH制定的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相符的79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按是否存在精神障碍进一步将其分为PDNP组(不存在精神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与PDP组(存在精神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另取64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有29例(36.7%)明显多于对照组2例(3.1%)(χ2=9.476,P<0.05)。
幻觉、错觉是PDP组患者的最常见表现,PDP组患者年龄、睡眠障碍评分(SCOPA-SLEEP)、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发生率与PDNP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PDP组患者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SCOPA-SLEEP评分、RBD。
结论:高龄与睡眠障碍是导致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精神障碍高于正常人群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帕金森病;精神障碍;临床特点;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113-02
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
尽管临床目前对帕金森病的具体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帕金森病患者所具有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逐渐被临床所发现。
现将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取对象包括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9例PD患者与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4名健康人群。
观察组纳入79例帕金森病患者,包括42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最小的为64岁,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70.2±4.7)岁;21例为小学初中文化水平,26例为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32例为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
对照组纳入64名健康体检者,本组对象性别构成情况为男性33名,女性31名;年龄区间63~80岁,平均年龄(69.7±5.1)岁;拥有小学初中文凭的有18名,拥有高中大专文凭的有27名,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的有19名。
两组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精神障碍诊断两组对象精神障碍诊断以美国国立神经病与中风研究所、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制定的PD精神障碍(PDPsy)诊断标准为依据。
参照该诊断标准明确被诊断对象有无存在错觉、幻觉、妄想、错误的存在性感觉等精神障碍表现。
1.2.2 PD精神障碍亚组分析 PD患者认知功能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估,情绪状态评估工具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运动症状评估参照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第Ⅱ、Ⅲ项进行评估,睡眠障碍情况评估采用帕金森致残量表-睡眠(SCOPA-S)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发生情况作以调查。
1.3 观察指标
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精神障碍患病病率并行组间比较;对照比较PDPN组与PDP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比,用χ2检验;(x-±s)表示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精神障碍患病率组间比较
与PDPsy诊断标准中所提及的幻觉、错觉、错误的存在性感觉、妄想等表现相符的患者在观察组分别出现12例、8例、6例、3例,观察组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6.7%。
对照组出现与PDPsy诊断标准中所提及的幻觉、视错觉表现相符的患者分别有1例,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1%。
观察组精神障碍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476,P<0.05)。
2.2 PDPN组与PDP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与PDPN组比较,PDP组患者年龄与SCOPA-SLEEP评分明显要高,组间差异显著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在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运动症状、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等方面两组并无显著差异,前述比较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SCOPA-S评分与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间的回归系数为2.348,Wald χ2值为9.506,OR曲线下所成面积为1.287,95%可信度区间为(0.761~11.374)。
SCOPA-S评分与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间的回归系数为2.023,Wald χ2值为1.984,OR曲线下所成面积为1.192,95%可信度区间为(1.089~3.306)。
RBD与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间的回归系数为
2.092,Wald χ2值为5.049,OR曲线下所成面积为1.196,95%可信度区间为(0.985~
3.268)。
3.讨论
作为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表现之一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治疗与护理负担加重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PD患者生活质量受精神障碍影响较大且影响程度远胜于运动症状。
目前临床认为PD患者的精神障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长久以来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PD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是国际临床在对PD疾病所开展的相关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直至2007年PDPsy诊断标准方才诞生。
本文笔者以该诊断标准为依据计算本次研究所纳入的79例帕金森病患者与64名健康体检者精神障碍患病率,结果显示观察组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6.7%显著高于对照组3.1%,观察组分别有12例、8例患者出现与PDPsy诊断标准中所提及的幻觉、错觉等表现,由此提示幻觉与错觉是PD精神障碍患者的最常见表现[2]。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精神障碍有其独特症状学特点,高龄、睡眠障碍、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是PD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需提高对上述相关因素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干预,力争将上述因素诱发精神障碍的机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刘莲花.住院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 2014,21(17):2142-2144.
[2]沈吉康,孔竹青,SHENJikang,等.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