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诗和美人意象

合集下载

李商隐《马嵬》赏析

李商隐《马嵬》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导入: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述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看看李商隐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的。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1、释义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马嵬?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二首》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李商隐《马嵬二首》赏析《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是一首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其一赏析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犀,犀利,指刀剑兵器。

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公元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或者说玄宗亲手埋藏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坡畔成冢成灰。

后二句含蓄而又不无深意地指摘唐明皇,你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而易于覆国,又怎能有如此狼狈出逃之举?一句反问,意味深长,褒姒妲己,前车之鉴,岂可忘得?马嵬?其二赏析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李商隐《马嵬·其二》诗词赏析

李商隐《马嵬·其二》诗词赏析

李商隐《马嵬·其二》诗词赏析马嵬·其二唐代: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

这句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

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四十八年。

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

南朝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解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李商隐《马嵬》略说

李商隐《马嵬》略说

李商隐《马嵬》略说李商隐《马嵬》略说李商隐的《马嵬》主要写的是什么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吴乔《围炉诗话》言:“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

”李商隐《马嵬》之妙:一是咏史叙事,李杨情感悲剧情节初具轮廓,二是别出已意的责李悯杨情感倾向,三是运用倒叙与对比等手法,使情事脉络清晰、主题突出而用意隐然。

全诗为: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一、初具轮廓的史事情节全诗几乎包含了杨妃专宠后宫、李杨情深、马嵬埋玉、方士觅魂等李杨情感悲剧的主要情节。

诗前6句概括了白居易千字长诗《长恨歌》的主要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史事有:六军同驻马: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范阳,叛军半年之间,先后陷陈留、荥阳、洛阳、潼关,直逼长安。

《旧唐书・玄宗纪》载:明皇率少数宠幸于次年6月12日“凌晨,自延秋门出,微雨沾湿,扈从惟宰相杨国忠……亲王、妃主、后孙已下多从之不及”。

又史载:“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

……会吐蕃使者20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

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

……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

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8)七夕笑牵牛:马嵬兵变中明皇无可奈何地令杨妃自缢佛堂,此后经年杨妃竞“魂魄不曾来入梦”,因托道士寻找芳魂。

在海上仙山,杨妃将“金钗钿合,各析其半”托道士转致明皇,曰“为我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

后更与道士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

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

李商隐的《马嵬》赏析

李商隐的《马嵬》赏析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还有)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首联:“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有方士回说在海外仙山即(蓬莱山)见到了杨玉环,并且杨玉环授之以钿合金钗,并承诺他生永为夫妇,永不分离。

这个传说是真的吗?诗人用徒闻二字表示否定,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他生永为夫妇的愿望显然是渺然“未卜”的,而现实中杨贵妃倒是真的一命长“休”了。

诗人用词的感情化,流露出讥讽的味道。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长期做太平天子,沉迷于享受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哪里听过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呢?只听过鸡人报晓的声音,宫里不准养鸡,公鸡报晓的工作由专人来做。

而军营夜间巡逻,本是为了皇族服务,保障皇帝和妃子的安全,可是这一次,军营夜间出动是为了服务于统治者吗?——空闻,暗示兵变在酝酿中。

这两句将出逃路上的狼狈惊险生活与宫内舒适安逸的生活放在一起加以对照。

也暗含讥讽,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那一天,士兵们不起程,逼迫唐玄宗赐杨贵妃缢死。

可叹的是,两人曾经多次在七夕节的夜晚卿卿我我,信誓旦旦永不分离,曾嘲笑过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内容上有很大的跳跃性,但并不是没有关联的。

正因为唐玄宗昔日的沉溺女色、荒废朝政,才带来“六军同驻马”的可怕结局。

把“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进行对比,两层讽刺的意味。

1、讽刺二人荒淫无度,沉迷于所谓的爱情,落得兵变赐死的下场,纯粹咎由自取。

2、讽刺唐玄宗的虚伪、自私。

所谓情比金坚的爱情,面对六军不发的场面,结果怎样呢?爱江山还是爱美人,玄宗做出的选择,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唐玄宗贵为天子却不得不赐死宠妃,而平民百姓却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白头偕老,。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年少聪慧,二十五岁进士。

但是他步入仕途之后即被卷入党争漩涡,在政治上倍受打击,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其志,四十五岁即死于荥(xíng)阳。

著有《玉谿生诗》,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较为详备。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的《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来咏马嵬之变之诗中的杰作,也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借历史上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作品中,诗人不是在劝诫惋惜,而是在挖苦与讽刺。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从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令人寻其魂魄写起,暗示唐玄宗的无奈。

“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有方士回说在海外仙山即(蓬莱山)见到了杨玉环,并且杨玉环授之以钿合金钗,并承诺坚守生前之他生誓约。

然而,这只不过是“徒闻”的传说而已,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他生永为夫妇的愿望显然是渺然“未卜”的,而现实中杨贵妃倒是真的一命长“休”了。

是人用词的感情化,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
妃,而平民百姓卢家夫婿,却能与莫愁女白头偕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语言虽直白了些,表达出来的情至深至痛,鞭挞有力。

在写作艺术技巧上,作品首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使作品一波三折,曲折幽深,令人读之心痛。

同时又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作品暗含讽刺,读后回味无穷。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如果你想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两首诗,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作品原文马嵬二首⑴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⑵,自埋红粉自成灰⑶。

君王若道能倾国⑷,玉辇何由过马嵬⑸。

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⑹,他生未卜此生休⑺。

空闻虎旅传宵柝⑻,无复鸡人报晓筹⑼。

此日六军同驻马⑽,当时七夕笑牵牛⑾。

如何四纪为天子⑿,不及卢家有莫愁⒀。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

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一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马嵬驿的唐诗鉴赏(精选1篇)

马嵬驿的唐诗鉴赏(精选1篇)

马嵬驿的唐诗鉴赏(精选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马嵬驿的唐诗鉴赏(精选1篇)马嵬驿的唐诗鉴赏 1温庭筠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嵬【其一】【唐】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犀,犀利,指刀剑兵器。

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公元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
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

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读长恨辞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注释】①长恨辞,白居易的《长恨歌》②淫,过量,久。

马嵬 [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人教必修二)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
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子嫉
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以美人喻美德)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以佩香草喻美德)
《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楚辞《九章》《赤壁赋》第二段有明显继承《楚辞》的痕迹,其中引
用的歌词几乎全部化而来,苏轼绝对不只是从形式上继承屈老先生的笔法,而有更深层次的寓意。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而被流放;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有志不能酬,可见他们的经历和命运是何其相似!
曹植《洛神赋》--“美人”(洛神宓妃)具有隐喻色彩:“襛纤得衷,修短合度”“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靨辅承权”“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诗作就是以《女神》定名以寄
托情思的。

其中有一首《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他把“五四”时期祖国的新面貌比作自己的恋人,“啊,我年轻的女郎 / 我自从重见天光 /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 燃到了这般摸样”,作者当时在日本,诗中通过“女郎”的比喻,抒发了眷恋祖国的激情。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想变成翩翩的雪花去亲近他的爱人,可以和她玩耍,嬉戏,接近她,融入她的身心。

戴望舒《雨巷》,那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美人”有丰富的内涵,并且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好
形象。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