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李商隐
马嵬唐李商隐译文

马嵬作者:唐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空闻传说中,在海外还有九州,来世的事情,现在说不清,这辈子就是结束的时候了。
如今只听到号角和战鼓的声音,再也没有宫庭中鸡人的报晓声了。
就在今天,将士们已经齐刷刷地驻马不再前行;当日的七夕,我们笑牛郎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还常常抱怨他们的辛苦。
遥想当年我为男子,受人拥戴称帝九州,却不及家中卢家丈夫七十岁死去时能合葬在一起。
注释1. 马嵬:唐代玄宗和贵妃杨玉环相爱的故事流传很广。
据《唐国史补》说:“开元中,玄宗幸蜀,至马嵬,六军不进,因缢死贵妃以殉。
贵族皆遥为之望帝,号曰:‘仙妃’。
”可见这首诗中把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放在非常悲剧的结局上。
后世许多诗人就这个故事写过诗。
此诗就是其中一首。
2.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
九州:即天下。
古人认为中国以外就是四夷,即外国。
3. 他生:来生。
未卜:没有把握的或不可能的事情。
此生休:指爱情已结束,没有希望了。
4.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敲击的梆子。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天明时鸡人吹哨子(筹)报时,所以后世称卫士为鸡人。
晓筹:报时的竹签。
此句意为在旅途中听到更鼓声,不再有宫中报时的竹筹声了。
这两句是写人事变迁的不测和今昔不同的感慨。
5. 六军同驻马:指唐玄宗至马嵬坡杀贵妃事。
当时太子和满朝文武都认为诛杀贵妃是失策,于是将士哗变停马不进,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玄宗赐死贵妃才平息了士兵的怨愤。
这句是写玄宗当时进退两难的情况。
6. 七夕笑牵牛:用传说中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写玄宗、贵妃的爱情。
《开元遗事》说:“七夕前,在宫中乞巧楼前陈设瓜果、乞巧针线、回文符等物……又以小卒二人诈为织女,执彩线万条相为引逗。
”这句是反用其意。
意思是说七夕的时候还嘲笑牛郎织女的辛苦奔波(当时传说他们一年才相会一次),而今自己和贵妃却是一生一世再无相会之期了(“此生休”)。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前言】《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言绝句,一为七言律诗,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注释】⑴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
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翻译】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鉴赏】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
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
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
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作者:李商隐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1、马嵬:原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2、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3、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4、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5、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李商隐《马嵬》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马嵬》译文及赏析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③,无复鸡人报晓筹④。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⑤。
如何四纪为天子⑥,不及卢家有莫愁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马嵬》共二首,此首原列第二。
马嵬,在今西安兴平县,唐置驿站。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玄宗、贵妃等西奔,至马嵬,军变,诛杨国忠,玄宗被迫将贵妃缢死于佛室。
②更九州,更有九州。
《史记·邹衍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
”③虎旅,此指扈从玄宗的禁卫军。
柝,军中器具,晚上用来报更。
④鸡人,皇宫中负责报晓的人。
《汉官仪》:“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⑤据陈鸿《长恨歌传》载,玄宗、贵妃曾“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见之日。
⑥四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此举其成数。
一纪为十二年。
⑦莫愁,南朝民歌中经常提到的美女,无名氏《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侯。
”〔解析〕这是一首以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为题材的咏史诗。
诗题为“马嵬”,已点世上闻名的“马嵬之变”的题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首联劈空而起,夹叙夹议,精警的语句,饱含着感情色彩。
相传杨贵妃死后,玄宗思念不已,曾派方士前去寻觅其魂,方士声称在海外蓬莱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并带回昔日订情信物及“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此诗首联高度概括了这类故事传说,意思是说:他生之约,渺茫难信;此生一死,相会无期。
其中“徒闻”二字,说明这是道听途说,是空想而非真实,因此就否定了方士的胡说八道,把读者从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中,逐渐引入苦难的人寰尘世。
下句“未卜”一词,表明作者对“他生”之说不以为然的态度,由此引申,对唐玄宗的悲切“思念”与杨贵妃的坚订来生婚约,隐含讥讽之意。
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

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又名金,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眉马前死。
李商隐诗《马嵬》赏析

李商隐诗《马嵬》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马嵬》原文及诗词鉴赏

《马嵬》原文及诗词鉴赏一、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鉴赏。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听到禁卫 军,夜间击 打刀斗,不 再有宫中鸡 人,报晓敲 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 定,全都驻 马不前,遥 想当年七夕, 我们还嗤笑 织女耕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 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 六生儿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 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 月12日决定放弃长安逃亡四川。路上无人接洽,十分 辛苦。第三天驻入马嵬驿(今陕西兴平)。保护皇帝 的禁卫军无粮,陈玄礼对将士进行煽动:“今天下崩 离,万乘震荡,岂不为杨国忠割剥甿庶、朝野怨尤, 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 愤!”,众将怨恨都发泄到杨国忠身上,请杀杨氏兄 妹。因此发生兵变,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士兵蜂拥而 入,将其乱刀砍死。杨国忠死后士兵将馆驿围住,要 求唐玄宗杀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以防止日后报复。 唐玄宗迫于情势危急,不得不命令高力士将杨贵妃缢 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方才稳住军心。
马嵬驿兵变 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 他 初登上帝位时,励精求治,使得唐 王朝国力强盛, 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 峰,(著名诗人高适、岑参、 王维特 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开元年代。) 史 称“开元盛世”。 玄宗取得了成就 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变 得骄傲怠 惰,追求起享乐生活。51岁时,夺儿媳 杨玉环。整天寻欢作乐,懒得上朝,用 人不当, 国内腐败空虚,终于爆发了 “安史之乱”。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赠张云容舞》 杨贵妃 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 嫩柳池边初拂水
马嵬
诗香伴君,且听风吟
马嵬二首·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 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 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 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 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 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 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 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 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 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 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 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 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 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
《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 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 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 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 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 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 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 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 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 伏。
《马嵬(其二)》的巧对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 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 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 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 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 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 “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 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 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 “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围炉诗 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 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 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 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 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 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 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 “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 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 世!”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 “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先用“海外更九州”概括了术士在海外仙山寻见 杨贵妃的传说,而后用“徒闻”加以否定。“他 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 系,却已明明白白地结束了,因此“徒闻”“未 卜”流露出作者对唐玄宗痴心妄想的讽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此次 兵变太子李亨是主谋,使唐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 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 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继皇帝位,尊玄宗 为太上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 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 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 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 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 这句有讽刺唐玄宗 痴心空想的意思。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招魂之举, 玄宗之悲(荒诞)
虎旅,指跟随唐玄 宗 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 用的梆子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 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 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 夜晚。
哭李商隐
唐代:崔珏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马嵬(其二)》,是李商 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 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 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 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 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 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 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 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 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 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 亡之慨。
《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