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论文

合集下载

陶瓷材料论文压电陶瓷

陶瓷材料论文压电陶瓷

智能陶瓷材料——压电陶瓷段涛2009107204摘要:陶瓷材料分为普通陶瓷和特殊陶瓷两大类。

特殊材料中的智能材料是指能够接受外部环境的信息而自动改变自身状态的一种新型陶瓷,主要有压电陶瓷、形状记忆陶瓷和电流变陶瓷。

前言:陶瓷材料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陶瓷材料分为普通陶瓷和特殊陶瓷两大类。

由于陶瓷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高强度和高硬度等优点,因此在国防、机械、冶金、化工、建筑、电子、生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智能陶瓷是指能够接受外部环境的信息而自动改变自身状态的一种新型陶瓷,主要有压电陶瓷、形状记忆陶瓷和电流变陶瓷。

这里我想研究的是压电陶瓷的情况。

正文: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介质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引起介质表面带电,这是正压电效应。

反之,施加激励电场,介质将产生机械变形,称逆压电效应。

这种奇妙的效应已经被科学家应用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领域,以实现能量转换、传感、驱动、频率控等功能。

在能量转换方面,利用压电陶瓷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特性,可以制造出压电点火器、移动X光电源、炮弹引爆装置。

电子打火机中就有压电陶瓷制作的火石,打火次数可在100万次以上。

用压电陶瓷把电能转换成超声振动,可以用来探寻水下鱼群的位置和形状,对金属进行无损探伤,以及超声清洗、超声医疗,还可以做成各种超声切割器、焊接装置及烙铁,对塑料甚至金属进行加工。

压电陶瓷材料的发现:某些材料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引起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相对位移而发生极化,导致材料两端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具有这种性能的陶瓷称为压电陶瓷,它的表面电荷的密度与所受的机械应力成正比。

反之,当这类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移位,又可导致材料发生机械变形,形变的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194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绝缘研究室发现,去电场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剩余极化,使它具有压电效应,从此诞了压电陶瓷。

婺州窑陶瓷材料特性及其对烧制工艺的影响分析

婺州窑陶瓷材料特性及其对烧制工艺的影响分析

婺州窑陶瓷材料特性及其对烧制工艺的影响分析摘要:婺州窑,作为中国传统陶瓷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陶瓷材料特性和烧制工艺使其在众多窑系中独树一帜。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婺州窑陶瓷材料的特性,并分析这些特性如何影响并优化其烧制工艺。

通过对婺州窑陶瓷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烧制工艺的实际应用分析,为婺州窑陶瓷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婺州窑;陶瓷材料;烧制工艺;材料特性引言婺州窑,始于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盛于唐、宋,终于元代,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婺州窑以青瓷为主,同时兼烧黑、褐、花釉、乳浊釉和彩绘瓷,产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

婺州窑陶瓷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精美的外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在于其独特的陶瓷材料特性和烧制工艺。

本文将对婺州窑陶瓷材料特性及其对烧制工艺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1. 婺州窑陶瓷材料的成分分析深入探究婺州窑陶瓷的构成,我们可以发现其材料科学的精妙之处。

粘土作为基础成分,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比例约为60%-70%,富含铝硅酸盐类矿物,为陶瓷提供了必要的可塑性,使得工匠能够塑造出多样的形态。

而石英和长石的加入,则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石英是一种坚硬的矿物质,它在高温下部分熔融,作为熔剂帮助降低整体的烧结温度,同时增强成品的机械强度。

长石则富含钾钠钙等碱金属氧化物,作为高效的助熔剂,它能够促进其它成分的熔融,增加釉面的透明度与光泽,赋予陶瓷产品独特的视觉美感。

2. 婺州窑陶瓷材料的结构分析从微观角度审视,婺州窑陶瓷的结构特征展现出复杂而有序的美。

晶相,即那些明确有序的晶体结构,如石英颗粒和长石晶体,它们为陶瓷提供了硬度和韧性。

而非晶相,通常指的是高温熔融后迅速冷却形成的玻璃态物质,这部分结构无固定排列,却对陶瓷的光泽度和抗热震性有显著影响。

晶相与非晶相的巧妙搭配,不仅影响着陶瓷的外观,如釉面的光滑度和颜色,还直接关系到其物理性能的优劣,如抗裂性与耐久度。

3. 婺州窑陶瓷材料的性能分析婺州窑陶瓷的卓越性能,是其能够在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关键。

陶瓷色釉料论文

陶瓷色釉料论文

锆基色料的研究与发展Zr-based pig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全小军学号:20080052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0805班【摘要】本文对锆基色料的发展和生产做了一个简单介绍,并对锆基色料的特性、合成工艺、形成机理等进行了综述。

由于锆基色料呈色稳定性好、呈色力强、混溶性好、色泽纯正,因而锆基色料在陶瓷色釉料中的用量增加。

今后,锆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因此需求量也会迅速增长,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Zr-base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pigment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zirconium-based pigment properties, synthesis, formation mechanism, etc are reviewed. As the stability of Zr-based pigment coloring, coloring and strong, good miscibility, pure color, which zirconium-based ceramic glaze pigment compound in the amount of increase. In the future, zirconium applications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so will the demand for rapid growth, the application is very promising.【关键词】锆基色料制备现状Keywords Zr-based pigment Preparation status quo前言陶瓷的研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作为陶瓷坯、釉重要装饰材料,陶瓷色料的研究应用与发展过程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陶瓷基复合材料论文资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论文资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概念: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

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

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

而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则是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纤维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得到有优良韧性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主要用作高温及耐磨制品。

其最高使用温度主要取决于基体特征。

一、陶瓷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品种很多,根据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1纤维类增强体纤维类增强体有连续长纤维和短纤维。

连续长纤维的连续长度均超过数百。

纤维性能有方向性,一般沿轴向均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1.2颗粒类增强体颗粒类增强体主要是一些具有高强度、高模量。

耐热、耐磨。

耐高温的陶瓷等无机非金属颗粒,主要有碳化硅、氧化铝、碳化钛、石墨。

细金刚石、高岭土、滑石、碳酸钙等。

主要还有一些金属和聚合物颗粒类增强体,后者主要有热塑性树脂粉末1.3晶须类增强体晶须是在人工条件下制造出的细小单晶,一般呈棒状,其直径为0.2~1微米,长度为几十微米,由于其具有细小组织结构,缺陷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

1.4金属丝用于复合材料的高强福、高模量金属丝增强物主要有铍丝、钢丝、不锈钢丝和钨丝等,金属丝一般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但前者比较多见。

1.5片状物增强体用于复合材料的片状增强物主要是陶瓷薄片。

将陶瓷薄片叠压起来形成的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韧性。

二、陶瓷基的界面及强韧化理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热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被认为是推重比10以上航空发动机的理想耐高温结构材料。

界面作为陶瓷基复合材料重要的组成相,其细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失效规律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因此研究界面特性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陶瓷材料在高温热工应用中的性能与稳定性研究

新型陶瓷材料在高温热工应用中的性能与稳定性研究

新型陶瓷材料在高温热工应用中的性能与稳定性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温热工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增加,新型陶瓷材料作为一类具有潜力的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材料以其优异的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能源、冶金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主要分析新型陶瓷材料在高温热工应用中的性能与稳定性研究。

关键词:新型陶瓷材料;高温热工应用;性能;稳定性;影响因素引言在近年来,新型陶瓷材料因其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逐渐成为了高温热工应用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这类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冶金等领域,例如用于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部件、高温炉窑隔热材料以及化工反应器等。

然而,在实际的高温工作环境中,这些新型陶瓷材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高温氧化、热震裂、蠕变和疲劳等问题。

因此,对新型陶瓷材料在高温热工应用中的性能与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新型陶瓷材料在高温热工应用中的性能特点新型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这类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软化温度,能够在极端高温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能够满足高温热工应用中对材料热稳定性的要求,例如在炼油、电力、冶金等行业的高温炉窑中得到广泛应用。

新型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

在高温热工环境中,新型陶瓷材料能够有效抵御氧化和腐蚀的侵蚀,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在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中长时间稳定运行,因此在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型陶瓷材料还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硬度。

这类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抗压缩等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因此能够适应复杂恶劣工况下的要求,如耐火砖在高温炉窑内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冲击,表现出杰出的耐久性。

2、影响新型陶瓷材料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原材料质量和制备工艺对新型陶瓷材料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陶瓷论文素材

中国陶瓷论文素材

中国陶瓷论文素材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

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

相传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夏禹,禹则传给其子,开始了所谓的“家天下”。

夏传至桀,暴虐无道,商汤将之放遂,自立为帝,所以以征讨得天下者,自汤开始。

商得天下后统治达六百余年(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前后),一直到纣王。

后被武王征伐,纣王自杀,于是天下归于周。

周朝的统治时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事实上的有效统治在公元前771年就已结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统之中国开始,但秦王朝只持续到公前206年,就被汉朝所取代。

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

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

同时,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从此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

陶瓷论文

陶瓷论文

陶瓷欣赏与制作——创作的过程、快乐的过程陶瓷百科名片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粘土经过淬取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序:大一下学期终于有了选课的机会,我们终于有机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培养自己的兴趣增加自己的动手能力。

当我看到选课表上有陶瓷欣赏与制作时我既兴奋又激动。

陶瓷欣赏与制作不仅以陶瓷本身的美吸引着我们同时亲自动手制作更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我很庆幸当时能在众多同学中幸运地选上了陶瓷课!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经历了轻松愉快的一学期,其间我们看了不少关于陶瓷或艺术家的视频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在陶艺中心制陶与制瓷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的感受。

早想找个机会写篇文章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小论文所以我就借这个机会好好总结一下我的体会和感受。

正文:在我的印象中陶瓷是闪着青色的光带有几分古老、几分神秘的特殊形象。

陶瓷分为陶器和瓷器,陶器端庄古朴生动形象,瓷器美丽优雅唯妙唯俏。

陶瓷欣赏与制作课上的陶瓷制作分为两个部分,制陶与制瓷,每一次课都令人期待每一个制作过程都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快乐的过程。

泥土是朴实而又充满灵性的!它的朴实在于它的平凡无华,它的灵性在于与它亲密接触时给人带来的纯真的快乐。

小时候我家门口的那条路还不是水泥路,每当下雨之后都是满路的泥泞。

童年的我喜欢光着脚丫在泥泞的路上奔跑在泥浆中尽情地玩耍,即便弄得浑身是泥依然开心快乐。

纳米陶瓷材料相关论文

纳米陶瓷材料相关论文

纳米陶瓷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发展摘要:简要介绍了陶瓷和纳米陶瓷的发展历史,纳米陶瓷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并说明了纳米陶瓷材料以后的应用,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做参考。

关键字:纳米陶瓷,制备,发展,性能工程陶瓷具有硬度高、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质量轻、导热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工程陶瓷的缺陷在于它的脆性(裂纹)、均匀性差、可靠性低、韧性、强度较差,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的纳米陶瓷材料是指在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中,晶粒、晶界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都处在纳米水平(1~100nm),使得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工程陶瓷的许多不足,并对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替代工程陶瓷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1、陶瓷的发展历史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

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发现经火煅烧过的粘土,其硬度和强度都大大提高,而且不再被水瓦解。

于是,就有了利用粘土的可塑性,将其加工成所需的形状,然后用火烧制成的陶器。

随着金属冶炼术的发展,人类掌握了通过鼓风机提高燃烧温度的技术,并且发现,有一些经高温烧制的陶器,由于局部熔化变得更加致密坚硬,完全改变了陶器多孔,透水的缺点。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积累,以粘土,石英,长石等矿物原料配制而成的瓷器出现了。

从陶器发展到瓷器,是陶瓷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

这种传统的瓷器,从结构上来看,是由玻璃相结合在一起的、由许多微小的晶粒构成的物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大量强度很高,绝缘性能良好的陶瓷材料。

此时,人们发现,尽管陶瓷中的玻璃相使陶瓷变得坚硬、致密,然而它却妨碍了陶瓷强度的提高。

同时,玻璃相也是陶瓷绝缘性能,特别是高频绝缘性能不好的根源。

于是,玻璃相含量比传统陶瓷低的一些强度高,性能好的材料不断涌现。

从传统陶瓷到先进陶瓷,是陶瓷发展过程中的第二次重大飞跃。

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原材料、制备工艺、显微结构等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别或侧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集烤烟房用氧化铝-堇青石换热陶瓷材料的制备 摘要:本文以矿物原料制备了氧化铝-堇青石换热陶瓷材料,研究其密度、抗震性能和热导率等性能,并将其应用到烤烟生产工艺之中。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热导率也随之升高,烧结收缩率也随之增大,随着堇青石含量的增加铝矾土含量的降低,样品的热导率现增加后降低,并在堇青石含量为20%,1300℃温度下烧结时达到最大值4.69w/(m.k),此时样品密度为2.78g/cm3,抗震性能良好。 关键词:热导率,天然矿物,热抗震,氧化铝,堇青石 1 引言 目前密度烤房供热系统中绝大多数使用钢制金属换热器,而且大部分使用耐硫酸露点腐蚀性能较差的普通低碳钢。使用高温下耐酸合金钢材可提高耐腐蚀性,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但由于耐酸高温合金钢价格比较高,耐腐蚀性也不是很理想,因此,研究开发耐腐蚀好,性价比高的新型换热器材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氧化铝晶体在常温下热导率为30w/m. ℃,小于氧化铍,氮化铝,金刚石和碳化硅等材料的热导率值,而其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的优势却是上述材料远远不能相比的。但氧化铝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大,热抗震能力较差,这些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在以往,也未见氧化铝作为换热器材料的使用报告。向氧化铝中掺杂堇青石制备氧化铝-堇青石复合陶瓷,则可以大大改善其高温热物理性能,从而可以将氧化铝陶瓷材料拓展于热工业中。 2 实验 2.1 实验原料及方案 实验主要的原料为山西孝义产铝矾土,河南登封产堇青石,广西三环产钾长石,陕西铜川上店土,白云石和碳酸钡作为添加剂少量使用。所有原料都预先进行破碎粉末,所得粉料过100目筛备用。按照表2配料,分别记为1#、2#、3#、4#组,四组配方中紫木节土、钾长石、白云石和碳酸钡含量一致,分别为7%、3%、4%和4%,仅改变铝矾土和堇青石的含量。将制备好的配合料按照料:球:水=1:1.5:2的质量比例,在以刚玉球为研磨介质的球磨罐中球磨48h,然后在100℃下烘干24h。 将球磨48h后烘干得到的配合料造粒,分别在4MPa的压力下成形得到直径为12mm的圆片坯体,在20MPa压力下成形得到尺寸为50mm×30mm×15mm的块状坯体。然后分别在1280℃和1300℃温度下烧成得到氧化铝-堇青石陶瓷样品,烧成温度受限于中试陶瓷厂窑炉的烧成温度。 2.2性能测试 样品的体积密度用阿基米德原理测试;样品的烧结线收缩率用游标卡尺测量; 陶瓷样品的抗热震性能按照YB/T376.3[1]进行测试,将样品分别在800℃和600℃中保温20min以使之充分受热,然后取出在20℃的水中急冷,完全冷却后擦干样品表面的水分,观察样品表面是否产生裂纹,反复进行上述试验。在800℃下进行10次试验,600℃下进行40次试验,样品没有出现开裂现象,即通过了抗热震性能试验。 样品的热导率采用TC-7000H激光热常数仪进行测试,热导率的单位为W/(m·℃)。 3 结果与讨论 3.1样品的密度和收缩率分析 烧成后样品的密度见图1。结合表2各组配方,随着温度的提高,同一配方的样品的密度有所提高,说明提高温度可以促进样品的烧结致密化[2]。 由于所用的原料基本上为矿物原料,所含的各种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如MgO、CaO、Na2O等都起到了烧结助剂的作用。烧结过程中,这些物质在较低温度下能够产生液相,小固体颗粒在液相中熔解,并在他处析出使得晶粒长大。液相对大颗粒的润湿,使得颗粒相互接近并填充气孔,从而促进了样品的烧结致密化;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Al3+的扩散速度也相应提高,同时形成的液相也大大增加,烧结进行得更为彻底,所以密度也迅速提高[2]。 由图1可知,在1280℃和1300℃两个温度下,随着堇青石含量从40%下降到10%,烧成后陶瓷样品的密度均呈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堇青石密度较小,约为2.5g/cm3, 而铝矾土密度较大,约为3.6g/cm3,因此样品密度主要取决于铝矾土和堇青石这两种主要原料比重和烧结程度。堇青石所占比重越多,陶瓷样品密度就越小。 图2为样品烧结线收缩率曲线,随着温度的提高和堇青石含量的增加,样品的烧结线收缩率都呈增长的趋势。提高温度有助于烧结的进行,这是因为温度提高能够产生更多的液相,从而加强液相烧结,样品的线收缩率增大。氧化铝的扩散系数低,烧结困难,因此铝矾土含量越高,烧结就越困难。实验中铝矾土的含量随着堇青石含量的提高而降低,从而使得样品烧结变得更为容易,但是从样品热导率方面考虑,堇青石的含量不宜太多。 3.2抗热震性能分析 所有样品的抗热震性能都通过了试验,符合标准YB/T376.3的要求[1]。 要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要求材料具有高的原始强度、导热系数、低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 提高材料强度和弹性模量之比(σ/E值),意味着材料可以吸收较多的弹性应变能而不致开裂,可使内应力得到缓减, 但这些性能上的要求往往难以同时满足。 少量的分布均匀的气孔可以使得材料在热冲击下的裂纹扩展路线变得曲折,钝化裂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能[4]。但是气孔若太多,因为其各项参数与陶瓷基体相差甚远,在热冲击下会形成较大的内应力,对于陶瓷的抗热震性能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 但更高温度下烧成的样品中,随着烧结的进行,气孔减少,样品密度逐渐增大,堇青石与氧化铝形成长柱状固溶体,能够紧密交错填充在氧化铝晶粒之间,这样可以提高裂纹扩展需要的能量,从而增强了材料的抗热震性能[3]。 陶瓷的晶界主要是玻璃相,这是烧结过程中助熔剂形成的液相冷却的产物。玻璃相会降低抗热震性能,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液相的形成。 3.3热导率分析 图3为不同烧成温度下烧结的样品的热导率曲线,随着堇青石含量的提高,铝矾土含量的降低,样品的热导率先上升、后下降。在堇青石含量为20%、铝矾土含量为62%时,分别在1280℃和1300℃温度下煅烧得到的样品热导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4.52W/(m·K)和4.69 W/(m·K)。 样品的热导率取决于组分中氧化铝的比重以及烧结程度,虽然第1组样品的密度最大,但是由于其烧结程度是最低的,所以样品中气孔较多,致密程度不够,所以热导率不是最大;而第4组样品的烧结收缩率是最高的,但是由于含堇 青石较多,氧化铝含量比较低,所以其热导率反而是最低的。1300℃温度下烧成的样品比1280℃温度下烧成的样品的热导率普遍都高一些,这说明实际生产时,应该尽量提高烧结温度,以提高产品的性能。但是综合考虑到样品的变形问题,收缩率不宜太大,因此应该由样品的组分和结构确定合适的烧结温度区间。 玻璃相的声子平均自由程较低,相当于几个晶面间距,所以玻璃相的热导率往往是很低的。同时由于玻璃相的存在,声子在运动过程中会被相界面所散射,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热导率[5]。因此在研制高热导率陶瓷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降低样品中玻璃相的含量,可以采取固相烧结为主、液相烧结为辅的方式进行热处理,让玻璃相对材料热导率的不良影响尽量降低。 样品中的气孔对热导率也有不利影响,气孔会增加声子散射界面,使得声子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气孔界面的散射,从而降低热导率,因此必须尽量降低气孔率。但是另一方面,从抗热震考虑,需要有一定量微小分布均匀的气孔来增强抗热震性能[4]。 4 结 论 实验结果证明,烧成温度和配方组成对氧化铝-堇青石导热陶瓷样品的性能共同起决定性作用。随着温度的提高,样品的热导率也有所提高,烧结收缩率也增大。随着堇青石含量的增加,铝矾土含量的降低,样品热导率先降低后增加,并在堇青石含量为20%、1300℃下烧结时达到最大值4.69W/(m·K),样品的密度为2.85g/cm3,抗热震性能良好。 参考文献 [1] 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水急冷裂纹判定法[S](第3部 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1~20. [2] 陆小荣,朱永平.陶瓷工艺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169~174. [3]韩亚苓,张巍,潘斌斌等. Al2O3-堇青石陶瓷的制备和抗热震性 能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 ,29 (4) :380~391. [4] 关振铎,张中太,焦金生.无机材料物理性能[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1992,81~82. [5] 奚同庚.无机材料热物性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18~24. Preparation of Alumina-Cordierite Ceramics for Heat Exchanger Used in Flue-cured Tobacco Room YUAN Hong-tao1,LU Ping2,MEI Dong-hai1 (1.Tobacco Company of Hubei Province,Hubei 430070,China;2.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Cordierite ceramic for heat exchanger was prepeared by mineral raw materials and was used in flue-cured tobacco production processing.The bulk density, the shrink,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amples were research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sintering shrinkage of the samples increased with the temperature raising,and also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rdierite and decreasing of alumina,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raised first and then fall off. When cordierite content was 20% and sintering temperature was 1300℃,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reached the maximum 4.69W/(m·K),and the density was 2.78g/cm3.The samples revealed excellent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Key words: mineral raw materials;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alumnina; cordieri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