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讲义(经典打印版)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讲义(经典打印版)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

一、中国的疆域

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

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

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右图1)

3.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

相望的国家6个(右图2)

4.我国区域定位的方法

(1)利用经纬网对地形区进行空间定位

(2)主要经纬线穿过的省区与地形区

经纬线北回归线30°N 40°N 80°E 90°E 110°E 120°E 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云南、广东、广西、台湾

冈底斯山脉、横断山脉、四川盆地、杭州湾等

塔里木盆地、祁连山北侧、河套平原南侧、渤海湾

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西部

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孟加拉湾

阴山、陕北、关中、陕南、巫山、雷州半岛和海南

大兴安岭、渤海、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

巧记

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

冈底斯山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

塔里木、祁连山,河套南侧渤海湾

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

阿尔泰山、吐鲁番,可可西里孟加拉湾

北起阴山贯三秦,南越巫山过海南

兴安虎声吼,渤海水色秀,长江三角洲,台湾海

峡游

二、中国的地形

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二阶梯分界线:A昆仑山——B祁连山——C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大兴安岭——E太行山脉——F巫山——G雪峰山。2.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我国主要山脉分布

海拔 3 000 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

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

构成

a 天山-阴山、昆仑山—

b 秦岭、南岭

c 大兴安岭-太行山-

d 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

e 武夷山脉、

f 台湾山脉_

g 祁连山、阿尔泰山

h 贺兰山、横断山脉

i 喜马拉雅山

4.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1)四大高原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 4 000 米以上;雪山连绵,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 冰川广布 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 海拔 1 000 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原 到荒漠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黄土高原 世界最广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 2 000 米降到 1 000 米;地面崎岖, “坝子”农业,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

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内有世界最大的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 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准噶尔盆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

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柴达木盆地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三大平原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 面积最大;肥沃黑土;多沼泽地 三江平原是最重要商品粮基地;油气煤炭资源丰富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地势平坦 全国重要商品棉、油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西狭长;海拔更低;河湖密布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 三、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1)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

短于南方,使北方获得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影响弱于北方。

(2)夏季全国普遍高温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长于南方,得到的光

热并不比南方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2.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成因及影响

(1)特点与成因

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 5~9 月的夏秋季节

原因

东南部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影响小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 响,降水少

(2)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①一月份月均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②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③河流 有结冰期与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④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⑤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⑥水田 与旱地的分界线;⑦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3.气候特征及其评价

(1)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影响

气象灾害

寒潮

形成原因

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大范

围的强冷空气侵入我国

发生时间

秋末、冬

季、初春

影响范围

除西藏、云贵地区以外我

国大部分地区

带来后果

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

等恶劣天气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大气涡旋(西北

太平洋热带洋面发生次数最多)

夏秋季节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①狂风和特大暴雨带来

福建等省以及沿海省区灾害;②解除或缓和伏旱4.雨带的推移规律: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1)春旱:春未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形成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2)梅雨:六月中旬,夏季风北跃,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长时间滞

留,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形成梅雨天气。

(3)伏旱:每年七,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形成

伏旱,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内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地区河流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

花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汛期较长(有春

半湿润区)汛、夏汛)

小(森林茂密)长(纬度高,位于中

温带、寒温带)

秦岭-淮

河以北

辽河、海河、水量较小(流经半湿

黄河润、半干旱地区)

汛期短(雨季短)含沙量大(植被少,

水土流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

河以南

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汛期长(雨季长)小(流域内植被好)无(流经亚热带、热流经湿润区)带)

五、中国的农业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2.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在我国的分布

作物

小麦

水稻

棉花

生长习性分布地区

温带作物,适应性强,南北方平长城以南为冬小麦,以北为春小

原、高原均可麦

喜温又喜湿,多分布于降水多和秦岭-淮河以南集中,东北和华

灌溉便利地区北也有分布

喜温好光,适宜于深厚疏松土壤暖温带的黄淮平原和南疆盆地

甘蔗

喜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要求土

壤肥沃

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油菜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主要在中温带(北纬40以北)

既喜欢温暖,也能耐寒种植普遍,长江流域集中

花生

喜温暖干燥,多生长在疏松沙质

土壤中

南北方均种,黄河下游各省集中

3.我国四大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比较

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①夏季高温多雨。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黑土

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①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长江中下游、珠三角地势

低平、土壤肥沃,河湖密布,利于灌溉、养殖;四川

盆地紫色土肥沃。③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

①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

宜农荒地多。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

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①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积温

较高,水源充足。②草场广,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①东北生长期短,热量不足,易受寒潮影响;

西部风沙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

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①伏旱、夏秋台风。②东南丘陵红壤酸性强,

不利于发展种植业。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

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水源不足。③植被差,沙

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六、中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辽中丰富煤、铁和石油资源;便利南海陆交通运输;雄厚工业基础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

严重;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调整

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

丰富煤、铁、石油、海盐等资

京津源;统一电网;便利海陆交通;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唐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严重;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管道连接东北、华北油田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精

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沪宁杭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雄厚;

统一电网;发达水、陆、空交

通运输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

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开拓国际市场

珠江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

三角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水、洲陆、空运输便利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强

区内各城市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

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七、北方地区

1.概况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

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c黄土高原。图中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

(3)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

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4)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5)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图中d鞍山铁矿,e大同煤矿,f胜利油田,g大庆油田。

(6)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7)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8)城市:图中的h长春,i太原。

2.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定位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自然地理特征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林业:主要分布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天然气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工业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

居民生活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

生态问题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

特别提示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

(1)400mm年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3)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的界线。(4)畜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6)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7)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界线。(8)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八、南方地区

1.概况

(1)位置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图中a南岭(山脉),b武夷山(山脉)。

(3)气候:大部分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4)农业: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

(5)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图中e平果铝矿,f铜仁汞矿,g攀枝花铁矿。

(6)工业:h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i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7)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

(8)城市:图中的c武汉,d成都。

2.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定位

地形气候河流

资源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

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

水资源丰富

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工业

居民生活生态问题

人文地理特征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

我国水稻、油菜、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

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酸雨、“红漠化”“石漠化”

九、西北地区

1.概况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图中的a内蒙古高原,b天山(山脉),c

塔里木盆地。

(3)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农业: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发展了灌溉农业;该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内蒙古主要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为山地牧场。

(5)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炭、石油、稀土等。

(6)城市:d呼和浩特、e乌鲁木齐。

(7)交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兰新铁路经过本区。

2.主要区域特征

西北地区

区域定位

地形区

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贺兰山、阴山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农业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工业

环境问题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荒漠化、沙尘暴

十、青藏地区

1.概况

(1)位置范围: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2)地形区:图中的a祁连山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

柴达木盆地。

(3)气候:典型特征是气温低(高寒)。

(4)河流:图中的d金沙江,e黄河,f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

(5)城市:g拉萨,h格尔木,i西宁。

(6)交通:①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②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分布: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7)农业①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②河谷农业?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2.主要区域特征

青藏地区

区域定位

地形区

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

山、喜马拉雅山

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农业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工业

环境问题

日照时间长

热量不足

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3.青藏地区“高寒”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严寒,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有不利方面,也有有利方面。

(1)不利方面:气温较低,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有利方面: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农作物生长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因此,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

(2017·高考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20

C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高考江苏卷)2003 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

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右图是 1999~2011

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 4~5 题。

4.1999~2011 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 .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 .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 .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 .2003 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5.2003 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 .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 .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 .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2013·北京文综)读图,回答 6~8 题。

6.图中(

)

A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 .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7.东北平原(

)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8. 世纪 50~70 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

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读“我国某区域≥10℃积温分布图”,回答 9~10 题。

9.主要制约图中甲所在地形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有(

)

①台风

②旱涝 ③风沙 ④滑坡 ⑤盐碱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10.下列关于图中西部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喀斯特发育的高原地区

B .位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

C .河流水量较小、含沙量大

D .位于非季风区

(2017·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 10 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 11~12 题。

11.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12.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2013·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14.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

15.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2012·安徽文综)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

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

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

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16~17题。

16.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

17.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

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B.Ⅰ<Ⅱ<ⅢC.Ⅰ<Ⅱ,Ⅱ>ⅢD.Ⅰ>Ⅱ,Ⅱ<Ⅲ

18.(2018·湖南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盐丁村是我国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最边远的一个古村落,海边有距今1200多年、总面积达750多亩的古盐田,晒盐是盐丁村的一道独特风景,淳朴的村民至今还延续这古老的制盐工艺,盐丁村最为值得骄傲

的是拥有750多亩的盐田,这个盐田养育了村子1200多年,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并成为中国最早传统海水日晒土盐的制盐点,也是中国最后一个保留原始晒盐的古盐场。

材料二盐丁村晒盐的方法古老、独特,规模小,海水成盐所需时间短,产盐质量高,味道鲜美独特。每年夏季盐丁村附近大海每隔半月就会涨一次大潮,海水漫上海滩。每当海水涨潮,就用沙土吸收海水,再经冲刷过滤制成卤水(饱和盐水),然后再将卤水倒在盐槽中暴晒,最后结晶成盐,盐槽很特别,它是由百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火山石制作而成,见下图。

材料三每年春季是我国华北平原长芦盐场的最佳晒盐季节,长芦盐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是采用大规模引海水入盐田直接暴晒成盐。

(1)请简述长芦盐场与盐丁村最佳晒盐季节不同的原因。(8分)

(2)在同为晴天且昼长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盐丁村海水暴晒结晶成盐所需时间较长芦盐场晒盐所需时间明显短一些,试分析其原因。(6分)

(3)为了进一步发展盐丁村的经济,有人提议摒弃盐丁村古老的制盐方法,改为向长芦盐场学习,引进大型机械设备,发展产业化大规模晒盐。小明同学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请推测小明反对的理由。(8分)

19.(2015·重庆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

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下图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

区域,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

(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湖、池、溪、泉等丰富多样的水景是该区域园林的突出特点之一。

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

(3)以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图所示区域自然条件对该地古典园林建筑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两条防护措施。

A

C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答案

1.D

2.C

3.A

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故 D 正确。第 2 题,此时为夏季, 长江径流量较大,泥沙在河口附近淤积较少,冲入外海的泥沙较多,挟带至外海的营养盐类也较多,所以浮游植 物密度水平分布受水体含沙量影响较大,故 C 正确。第 3 题,从题中信息可知,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水温呈正 相关,与夏季相比,冬季水温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会减少。冬季长江径流量减小,江水含沙量由长江河口向外海 递减,故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 A 。 4.D 5.C 第 4 题,读图可知,耕地面积下降的速度自 2005 年开始趋缓,并没有一直加速下降,据此可排除 A 项;粮食产量在 2003 年有所下降,排除 B 项;2002 年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表现出的变化并不同步,据此排除 C 项。第 5 题,2003 年之后耕地面积下降而粮食产量逐年增长,造成的原因可以从材料中获知,是“我国开始实 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D 7.A 8.D 解析 第 6 题,从经度位置来看,甲地位于我国最东部,大部分时间能够最早看到日出, 但是在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越往南日出越早,有一段时间日出最早的地方是我国的钓鱼岛,故 项错误。夏 至日极昼发生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漠河在北极圈以南,故 B 项错误。内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祁连山东端或 200 mm 等降水量线”,而实际上,大兴安岭北段西侧还是黑龙江的发源地,故 C 项错 误。松花江干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有结冰期,所以会出现凌汛,故D 项正确。第 7 题,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 安岭、长白山地之间,从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A 项正确。伏旱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7 月份,因雨带北移、副高控制下形成的干旱天气,而此时东北已渐渐进入雨季,故B 项错误。东北平原地广人 稀,平原广阔,地势平坦,以国营大农场为主,适合大型机械联合作业,故 项错误。该区域大部分地区属于中 温带,不适合棉花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故D 项错误。第 8 题,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我国的人 口迁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这个时期大量城市知识青年迁入东北地区,是为了发展工业、开发资源、开发边疆; 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是在实行农业现代化、人口数量增多以后,①错;当时人口迁移以国内人口迁移为主,③错。 9.D 10.C 解析第 9 题,甲地是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旱涝、风沙和盐碱,D 项正确。第 10 题, 图中西部地区是黄土高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东部季风区;喀斯特发育的高原地区是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降 水少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故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C 项正确。 答案:11.B 12.A

解析:第 11 题,由图可知,进入 5 月份,图中 30°N 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之前有所增加,B 对;清明节 之前,32°N 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 10 毫米,A 错;秋分前后,35°N 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大于 10 毫米, 有些地方甚至高于 50 毫米,C 错;7、8 月份,35°N 以北许多地区降水量超过 10 毫米,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伏旱 现象。第 12 题,根据雨带的移动规律,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上,河流多 东流入海,为外流区,A 对,B 错;我国东部降水及雨带移动受夏季风影响明显,C 错;由图示信息无法比较该 区域南北部的人口密度,D 错。 13.D 14.B 15.C 解析 第 13 题,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 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 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 为严重。第 14 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 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第 15 题,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 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16.D 17.C 解析第 16 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提示“青海省东南边缘”,青海省东南部受来自 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第 17 题,明确柴达木盆地的分布位置是答好本题的关键。此题注意审 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由图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Ⅱ,因柴达木盆地海 拔较低,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年均温较高。

18.答案:(1)长芦盐场位于我国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空气干燥,利于海水蒸发成盐;夏季

华北进入雨季,多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晒盐。盐丁村位于我国海南,夏季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气

温高,多海风,利于晒盐;每年夏季海水每半月一次大潮,海水上涨,利于引海水晒盐。

(2)盐丁村属热带地区,纬度低,而长芦盐场位于华北地区,纬度相对高,因此盐丁村太阳辐射更强,气温

更高,利于海水蒸发;盐丁村用于晒盐的盐槽为黑色火山石,吸热快,升温快,利于海水蒸发;盐丁村晒盐的卤水盐度更高,成盐时间缩短。

(3)海南盐丁村平地少,不适合大规模晒盐;盐丁村是中国最早传统海水日晒土盐的制盐点,也是中国最后一个保留原始晒盐的古盐场;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保留下来;为了发展盐丁村的经济,可以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千古盐田”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业。

19答案(1)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市场需求大;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能工巧匠多。

(2)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③河网稠密(水系发育),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④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防火;防潮;防蚁虫;防雷击等。

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知识点概括

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知识点概括 地形的总体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界线:昆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第二三级界线:大兴安岭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各自特征如下: ①第一级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②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有内蒙古、黄土、云贵高原,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 ③第三阶梯:500米以下,有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以及东南丘陵、辽东、山东丘陵。 ④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占2/3)。 (3)山区:山地、丘陵、崎岖高原统称山区 (4)山脉纵横交错。我国多山,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其他地形镶嵌其中。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的分布: (2)走向:山脉脉络延伸方向。 ·东西走向: ①北:天山—阴山;②中:昆仑山—秦岭;③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①东:台湾山脉;②中:长白山-武夷山;③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台湾山脉主峰玉山(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大别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海拔>6000米,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4.43米。 还有: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附:中华五岳:东岳泰山(鲁)、西岳华山(陕)、北岳恒山(晋)、南岳衡山(湘)、中岳嵩山(豫)。中华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逻辑联系: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在农业文明之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农业文明的出现,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人口增长仍是缓慢;产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3.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4.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5.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如:俄罗斯,德国,

日本。 6.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④人口死亡率下降。 7.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8. 9.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度阶段;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10.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12.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13.我国人口迁移特点: 14.人口迁移作用: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5.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出地:有利: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与 交流,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 不利:人才和劳动力流失。 迁入地:有利:带来大量劳动力,增加了社会活力; 不利: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带来压力,并带 来社会管理治安上的问题。 1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② 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17.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8.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19.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0.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左右。 21.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

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模板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地理主观题答题思路 第一章:地形地势、地貌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所属温度带; ②海陆位置(位于某某大陆的什么方位,什么方位临什么大洋或海); 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⑤经济和军事位置; ⑥相对位置(什么方位与某某接壤/相邻/隔海相望、相邻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地形总体特征;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④海岸线长短曲折;⑤特殊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等)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地形总体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看等高线的数值、延伸、疏密、弯曲、闭合、重叠) ②河流流向(从海拔较高处流向较低处)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海岸线进退的原因: 1)、地壳运动(抬升,海岸线向外延伸;地壳下沉,海岸线后退)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岸线,海岸线倒退。

2016年全国中考地理试题专题练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解析版)

2016年全国中考地理试题专题练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2016?宁夏)下列各组河流中,有结冰期的是() A .珠江、长江 B .黄河、松花江 C.珠江、黑龙江 D.长江、塔里木河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 雨带南撤,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解答】解: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如珠江、长江等,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如黄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故选:B. 2、(2016?广安)如图,关于①②两条龙所代表 的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②两条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B .河流②是我国第一大河,有“黄金水 道”之称 C.该图反映了①②两条河流聊天的场景,没有什么寓意 D .该图反映了河流②流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①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②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 【解答】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 000米以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故A 不符合题意;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故B不符合题意;从黄河与长江的对话:“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了!” 可以分析出,长江近年来出现了和黄河一样的问题,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故C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6?云南)如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及“世界某 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半岛地区河流众多,其 具有的共同水文特征是() A .落差大,水流急 B .含沙量大C.水流平缓,便于通 航 D .汛期集中在冬季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欧洲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地势低平, 以平原为主,山地 多分布在南、北两侧,中部是平原;欧洲温带海洋性气

最新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

2018年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 【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2018全国卷II】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成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砂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 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绘制的是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如果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A.南部沿海一带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6.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 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在华北地区 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 D.台风已蓄势待发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回答7~8 题。 7.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是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8.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9~10题。9.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10.与1985~2019年对比,该流域2019~2019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 A.全年干旱多晴区 B.夏半年多雨区 C.夏雨集中区 D.夏雨区 12.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 B.受高压脊的影响 C.受台风影响 D.多对流雨 13.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人为活动 二、综合题 14.读四川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四川省地形特征。 (2)你是否赞成四川省大力发展水电?请依据所知识图中信息说明理由。 (3)结合达州地区地形特征,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原因。 15.读“我国某区域及其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判断理由。 1.D 2.A 【解析】第1题,根据甲、乙所在经纬度,结合甲、乙两地的海拔可以判断,甲地纬度低,海拔较高,应为云贵高原;乙地位置偏东,海拔低,应为洞庭湖平原。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甲为云贵高原,乙为洞庭湖平原,根据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较易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 3.C 4.D 【解析】第3题,整体来看河流的泥沙是在波动中减少的,而海平面的变化是在波动中加大的,而且海平面在波动中升高。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在库区,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如果水土流失加剧,入海泥沙量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大江大河泥沙的减少受人为挖沙活动的影响不大,甚至可以不考虑。如果降水偏多,水土流失应该加大,河流携带的泥沙量也会增加,整体应该是增加而不是减少。第4题,由图中可以判读出海平面是上升的,滨海盐碱化应该加重,而不是减弱。台风的破坏程度与海平面变化以及入海泥沙量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由于海平面上升,入海河水受阻,因此沿岸的湿地面积应该是扩大。由于海平面上

2020年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万能的答题技巧别错过

2020年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万能的答题技巧别错 过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 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1、一定要保持题量训练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还要保持一定题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归纳、总结来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通过做题,考生一方面可以提 升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年高考真题的研究,还可以熟悉高考命题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能盲目,而应 该有选择性地挑选比较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并且结合课本对 这些典型题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 点的掌握程度。 高考试题中所考的知识点,全都来源于课本和教材,考生一定要对课本这个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给予足够的重视。 2、提高和培养地理技能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起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地理技能: 3、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 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1.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B. 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 C.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D.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下列省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A.河北、江苏 B.辽宁、山东 C.北京、天津 D.吉林、辽宁 3.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是农忙时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我国跨经度大 B.我国跨纬度大 C.离海远近不同 D.地形起伏大 4.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一组是() A.蒙古、俄罗斯 B.越南、老挝 C.尼泊尔、印度 D.阿富汗、巴基斯坦 5.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湖北、湖南 B.西藏、台湾 C.山西、吉林 D.四川、云南 6.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 D.文莱、菲律宾、日本 7.下列海域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8.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劳动力短缺 B.兵源不足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9.下列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县、乡 C.省、特别行政区、直辖市 D.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10.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 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 C.我国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杂居、小聚居 D.各民族均匀分布 11.横亘在高原与盆地之间的界山是()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天山 12.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13.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一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一、单选题 贵州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94.6%,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28.9%,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总产量约1192万吨。下图为贵州省河流年均输沙量(单位:吨/平方千米)等值线圈。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估算,贵州省面积大约() A.12.5万平方千米 B.17.6万平方千米 C.20.2万平方千米 D.25.6万平方千米 2.贵州省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的原因是() A.降水季节变率大 B.降水年际变率大 C.地形垂直差异大 D.光照地区差异大 3.推测贵州省西部河流年输沙量大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②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 ③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B 2.C 3.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贵州省经度跨度越6°,纬度位置约30°,纬度跨度约4°,根据经纬度的跨度先计算出经度和纬度的跨度距离,然后计算出面积。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贵州省面积大约为17.6万平方千米。故选B。第2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垂直差异大,因此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故选C。第3题,河流输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沙源、人类活动等有关。贵州省西部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且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降水量多,水土流失严重,①②④正确;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③错误。故选B。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6.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4.C 5.D 6.D【解析】第4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限。淮河流入洪泽湖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C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D项错误。第5题,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故D项正确。第6题,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199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故D项正确。 下图为中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完成7~8题。

最新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地理汇总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10年上海卷文综) 13.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 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B.贵州、西藏、新疆 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 答案:A (10年上海卷地理) (六)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王化丰富多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14.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答案:B 15.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娃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16.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10年海南卷地理) 22.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 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10分) 【答案】22.答案要点: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3分)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4分)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3分) (10年北京卷文综第5题)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答案】A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种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类题型 各位同学: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范答题模板印发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范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 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 地形特征要点特征描述判断依据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山地等)为主。它主要分布在×× 地区。 海拔<200米的为平原;200~500米的为丘陵;>500 米的为山地;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海拔一般>1000 米的且四周等高线密集,中间稀疏的为高原。 地势特征 地势××高××低,或地势由×× ×向×××倾斜。 从等高线的数值变化,河流流向等方面判断。 海岸线特征及分布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或海岸线 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等 直接从图中海岸线分布上判断。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答题建模】 1.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温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mm为少雨,50-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对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2.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 (1)气温的影响因素:在分析距离很远的南北方向两个地点的气温差异时,一般考虑纬度因素;在分析距离很远的东西方向的两点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海陆分布因素;在分析较近两点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地形因素;在分析大陆两岸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2)降水的影响因素:首先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如果较近两点存在明显的降水差异,一般会考虑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分析大陆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时,一般会考虑寒暖流的影响。

中国人文地理专题练习(有答案)

中国地理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敦煌至格尔木铁路(T),全长约506千米,计划4年竣工。据图,回答1~2题。 1.T铁路开通后,由敦煌至格尔木的路程大为缩短,不再绕行的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分别是 A.银川、西安 B.银川、兰州 C.兰州、西宁 D.兰州、成都 2.总体考虑T铁路所经地段 A.沙丘连片 B.北高南低 C.沟壑纵横 D.起伏和缓 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域(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 4.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 )

A.土地廉价 B.能源资源丰富 C.劳动力素质高 D.政策优势 读“我国某地区1978—2012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5~6题。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三角洲 6.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 B.城市化快速发展 C.粮食政策调整 D.灌溉技术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不同行业国民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敏感性排序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 B.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C.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零售业 D.金融业、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8.当我国南方降雨量显著增加,可能使北方以运煤为主的港口输煤量减少,这是由于A.南方企业普遍有大量煤炭储备 B.南方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煤炭需求减少C.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上升 D.进口煤炭增加,影响港口煤炭输出 读图,完成9~11题。

全国卷(人教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全国卷(人教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1讲《地球》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及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及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

2021高考地理必备38个答题模板

2021高考地理必备38个答题模板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质)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 (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懂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懂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

高考区域地理专题训练中国的地形

第三部分第二十讲中国的地形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读“沿109°E、32°N~37°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A地位于黄土高原,D是四川盆地,则C山脉是() A.秦岭B.太行山 C.武夷山D.南岭 解析:由于图中的剖面图是位于109°E、32°N~37°N之间,再结合图中的图例信息可以判断图中的B是渭河谷地,其形成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式断裂构造。又因为图中的D是四川盆地,故可知图中的C山脉是东西走向的秦岭。 答案:A 2.关于C山脉的地理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是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C.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 D.位于我国1月0℃等温线上 解析:根据上题的判断,C山脉为秦岭,则它是我国的1月0 ℃等温线所在区域。 答案:D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B.图②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图③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图④所示山脉是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解析:②为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答案:B 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穿越的山脉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将长江的源头和黄河的源头打通,必须经过巴颜喀拉山。 答案:C 5.图示山脉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答案: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回答6~8题。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 解析:云贵高原不邻秦岭,天山北部为准噶尔盆地,横断山脉的西部不是四川盆地而是青藏高原,太行山的西侧不是内蒙古高原而是黄土高原。 答案:B 7.下列地形结构示意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其中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解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D 8.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 解析: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沙漠广布,而盆地的边缘受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形成绿洲;而四川盆地既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广布,且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为湿润地区,没有绿洲。 答案:C 读我国局部图,回答9~10题。

年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

2018年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 【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2018全国卷II】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