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

包豪斯
包豪斯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

绪论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到来,全球化、工业化、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相关技术专业人才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艺术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包豪斯作为第一所专业设计院校,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先驱,对时代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同时,包豪斯独创的教育体系为当时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各类专业设计人才,并对当今社会的设计教育有很大的启迪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同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交流日趋频繁。许多世界上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都得到了我们的借鉴,许多引用了世界先进生产管理模式(CI)的企业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第一家导入CI系统的太阳神。设计在生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外观的设计,更多的是一种生产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由于长期的闭塞,我们错过了现代设计发展的黄金年代,同世界的差距非常大。长期的手工场式的生产方式让我们同世界先进生产方式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因此直接导致了我国设计教育的落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于设计的理解仍停留在简单的工艺美术方面。我国的设计教育陷入了误区,至今仍然墨守成规、观念陈旧,不能步入正轨。每年毕业几十万的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对于中国生产的商品缺少国际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了经济的健康茁壮的发展,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得我们鼓起勇气去面对。在此,让我们一起重温包豪斯带给我们的一切,感受那个设计发展的黄金年代,这对于我们将有着非常大的启发,值得

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深思。

1 包豪斯发展历程简述

建筑物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

……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工艺技师联合会,在这个联合会里没有造成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的阶级差异!我们要思考和建造新的未来大厦,建筑、雕塑、绘画将结合在它统一的形象中。这座大厦像由许多工艺技师的双手将之矗立云天的殿堂,将成为新的未来信念的晶莹标志。

——摘自《包豪斯宣言》

1.1 前言

自19世纪末期以来,德国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使工艺和美术结合起来。1919年,德国魏玛造型艺术学院和魏玛使用艺术学校合并,成立了“国立包豪斯”,由格罗皮乌斯任校长。“Bauhaus”是德文“DAS STAATLICHES BAUHAUS”的译称,在词源学上它来源于bauhutte,是格罗皮乌斯发明的一个新字,在德语中的意思就是“建筑之家”。

用“包豪斯”来命名学校有什么深层含义呢?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狭义的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做同源的,艺术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把各种空间艺术统一于一体,恢复、重建艺术和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活动的联系;第二,广义的讲,“建筑之家”作为“大厦”(Der Grosse bau)是一种理想、象征和隐喻,指人们居住的物质环境。

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在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适应工业时代需要的艺术教育史上的质的飞跃。如果说其他同类学校仅仅通过调整课程、加强工场的实习来适应新的需要,那么,包豪斯对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进行了彻底变革,这不仅指新型的职业——艺术设计的确

立,而且指新型的职业个性的培养。

1.2 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艺生产。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手工艺人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打乱了手工时代的设计流程,导致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设计因而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然而机器化大生产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缺乏人情味。

究其原因在于:

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

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其中以19世纪后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和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工业同盟或德国制造同盟是最具有重要意义的

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君主政体崩溃,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意识形态遭到唾弃,战争留下的创伤、社会精神生活的紊乱以及在战争废墟上建设新生活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追求新思想的青年需要一展身手的大舞台。包豪斯正适应了他

们的需要。

1.3 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

根据校长任期,包豪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格罗皮乌斯任校长的(1919-1928年)魏玛时期;迈耶任校长的(1928-1930年)迪索时期;米斯?凡德洛任校长的

(1930-1933年)柏林时期。

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把他的学校视为设计文化学校,他认为,工场里基本的手工艺教育是任何一种艺术创作的必要基础。他不倦的强调,教育活动的最高价值在于它的完整性,学校如果没有工场的话,就不可能形成这种完整性,包豪斯教育的基础是新型教师的概念,即教师应该是艺术家和工艺技师的和谐统一体。但是,这

样的教师很难找到,直到包豪斯首届毕业生留校工作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1923年是包豪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这个概念对工业生产中的艺术设计和相应的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格罗皮乌斯忠实的执行者,第二任预科主持莫霍依?纳吉又在这项公式的左边,补充了一个概念——“科学”。

迪索时期:

瑞士建筑师迈耶(Hannes Meyer)是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1928年他担任校长后,立即改变了包豪斯的方向,和格罗皮乌斯决裂,指责格罗皮乌斯、纳吉和布鲁耶等包豪斯教师的“艺术唯意志论”和“过分的唯美主义”。他认为,格罗皮乌斯关于艺术设计和艺术相联系的概念是一种审美幻想,主张在艺术设计方法中更多的依靠科学,而不是艺术。迈耶的功能主义有时候被称作纯粹功能主义。

迈耶的贡献是重视艺术设计的社会方向,艺术设计成为建筑现代物质环境的组织力量。但是,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

离任,由米斯?凡德洛继任。

柏林时期:

德国建筑师和艺术设计师米斯?凡德洛接替迈耶,出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米斯担任校长后,致力于学校的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形态化,他把教学集中在职业的艺术问题上。米斯不赞同迈耶的纯粹功能主义,也不赞同格罗皮乌斯培养

通才的观点。

但是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2 包豪斯办学模式以及思想及其影响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

2.1 包豪斯预科

包豪斯的办学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半年制预科、3年制本科和众多的实习工场。实习工场有金工场、木工场、粘土工场、纺织工场等。每个工场由一名艺术

家和一名手工艺师担任老师,以实现美术和手工艺的结合。进包豪斯就读向来很难,14年中从包豪斯毕业的学生不超过520余人。半年的预科结束后,很多学生被劝退。预科是包豪斯教育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2.1.1 预科的奠基人

包豪斯第一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曾在不同的艺术学校接受过传统的艺术教育。为了使他们适合共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法,约翰内斯?伊藤(Johannes Itten)建议为他们组织预科班,格罗皮乌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聘任他为预科第一任主

持人。

伊藤是瑞士画家、艺术设计理论家和教育家,虔诚的拜火教徒,有一种教士

的气质。

包豪斯第一届预科1919年秋季开学。当时既无专门教材,又无新的教学法,包豪斯初创阶段教材和教学法的制定,完全归功于伊藤。伊顿受的是福勒贝尔教学法(Froebel Method)的训练,后在斯图加特美术学院师从抽象主义画家阿道

夫.赫尔策尔(Adolf Hoelzel)。

他为预科规定了三项基本任务:

(1)释放创造力,并以此激起学生的艺术才能。而这种才能只可以依靠自

己的感觉和知识。

(2)简化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过程。在这方面,同各种材料打交道很有益,学生在短期内应该确定,什么材料最适合他充分的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3)使学生熟悉视觉现象的原理,理解形式和色彩构成的主观方面和客观

方面的相互关系。

伊藤预科教学内容的基础,是18至19世纪之交德国浪漫主义者关于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理论。研究形式节奏、色彩、比例和空间关系的对比是伊藤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研究对比时,伊藤要求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客观理解,进而到综合体现。在所有的对比中,伊藤指出三种基本对比:黑白、大小和冷暖。

伊顿要求学生做的两个练习特别重要:

第一个练习要求学生把玩各类质感、图形、颜色与色调,既做平面练习

也做立体练习。

第二个练习要求用韵律线来分析艺术作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把握原

作品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内容。

伊藤醉心于早期基督教哲学和中国哲学。他认为促使人向外发展的科技进步,必须由人内在精神品质的发展加以补偿。他把这些思想成功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概括预科的基本思想为“体验-发现-知识”三段式。

他要求手下的学生们去观察与诠释真实的世界。他要求他们去描绘自然界的物体──石头、草木之类的东西──这些写生的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磨练学生们的视觉感受能力,去挖掘与诠释自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罗皮乌斯和伊藤之间产生了矛盾。格罗皮乌斯不满意伊藤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伊藤把预科办成只有他本人能够主持,其他人无法替代;二是伊藤预科只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而包豪斯的目标是培养作为现代科技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艺术家。在和格罗皮乌斯发生了几次尖锐的冲突后,伊藤于

1923年离开了包豪斯。

2.1.2 包豪斯第二任预科主持

包豪斯预科第二任主持人莫霍依?纳吉(Moholy Nagy),是匈牙利构成主义画家、摄影家、印刷专家和舞台美术家,1923年就职于包豪斯。他戴着圆形边框眼镜,穿着现代工厂里工人穿的工装裤。他的衣着显示他作为一名构成主义者

的艺术倾向。

纳吉作为格罗皮乌斯理念的忠实执行者,他为预科学生安排了三组课程:(1)工艺类,包括手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材料——木、粘土、塑料、金属、纸、玻璃的物理性质,形式、表面和结构,容积、空间和运动等(2)艺术类,包括素描、色彩、摄影、制图、字体、制模、诗歌等

(3)科学类,包括数学和社会科学。

学习工艺类的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手动工具和生产设备,了解结构材料的属性,掌握形式、表面、结构、容积、空间和运动等概念的内容。

学习艺术类的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造型表现的原理。

学习科学类课程则使学生的形象知觉和理性思维结合起来。

任用纳吉也表明了格罗皮乌斯观点的转变,他来到包豪斯所引起的冲击,“就像是一支长枪投进了布满金鱼的鱼塘”。

2.1.3 包豪斯第三任预科主持

包豪斯预科第三任主持人约瑟夫?阿尔贝尔斯(Josef Albers)是德国艺术设计师、画家和教育家。他于1922年毕业留校后创办了玻璃工场,在1928年纳吉离开包豪斯后,他主持整个预科,直到包豪斯关闭。

阿尔贝尔斯预科的技术倾向不同于伊藤预科的纯审美倾向,而与纳吉预科相比,更具实践性,它使学生在制作工业产品时完全贴近实际任务。阿尔贝尔斯为

预科增添了一些课程:

(1)造型、色彩结构和线条(由保罗?克莱和瓦西里?康定斯基讲授)

(2)自然科学讲座

(3)画法几何

(4)心理学

(5)材料学

(6)标准化等

阿尔贝尔斯为预科制定的目的是:

发展学生独立发现的能力、发明新东西的能力,同时注意结构的简洁;增强责任感、纪律性和自我批评精神,增强思维的准确性和明晰性。

材料学是阿尔贝尔斯预科的基本课程之一,与前任们相比,他更感兴趣的

材料结构属性客观的、系统的知识。

2.1.4 包豪斯的课程

实用指导

材料研究

工作方法

正式指导

观察课:自然与材料的研究

绘画课:几何研究、结构练习、制图、模型制作

构成课:体积、色彩的研究与设计

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

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

编织工厂: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

陶瓷工厂: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实习工厂

木工工厂:该工厂产品追求严谨的几何结构

金工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

纺织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

其他基本课程: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工艺基础课程: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

等。

其它专门设计课程: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

建筑研究班特别选修工程课及各类专题研究

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等三方面知识。此课程体系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包豪斯的预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的成功主要有三点:(1)此前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建筑、绘画、雕塑、实用装饰艺术找到共同的基础,并把它们纳入到与设计活动有关的同一领域中。

(2)把当时欧洲积累的艺术创作的丰富经验,系统的吸收到预科的课程设

置和教学实践中。

(3)科学技术课程为学生提高这一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在预科之后的本科教学中,继续设置一系列科学技术课程,如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学和工艺学。在包豪斯本科阶段,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还根据自己对某种材料的特长,固定的在一个工场学习和实习。他们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他们按照现代工业的要求,学习劳动管理,学习节约原材料和生产手段的方法。他们在学习材料加工工艺的同时,还学习一些应用课程,如设计项目的估价、

财会、商务谈判等。

2.2 包豪斯的思想

“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我么你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技术成就,变成一种成熟的、高级的艺术,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在人类的文明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Peter Behrens

2.21 格罗皮乌斯

1922年2月3日,格罗庇乌斯(Walter Gropius)在形式大师中散发一份备

忘录,其部分:

“我们既能称道装配良好的飞机、汽车或者机器,又能称道创造性的双手做成的艺术作品,这样好不好呢?我们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人,很明显,我们同时在思考着两种创造过程,它们相互之间完全是隔绝的,但是又在同步进行着。并不一定其中的一个过时了,另一个就准是现代的;它们都在继续发展着,而且

看来还会渐渐地相互靠拢。”

1924,格罗庇乌斯写了一篇文章《国立包豪斯的观念与发展》(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Bauhaus),他感谢拉金斯,莫里斯,范德?维尔德,贝伦斯等以及德意志制造联盟,他们全都“苦心探求,并且最先找到了一些方法,重新把劳作的世界与艺术家们的创造结合起来”。

格罗皮乌斯把他的学校视为设计文化学校。学校兼有两种原型:中世纪师徒授受的建筑行会和大学模式。学校早期手工艺传统和20世纪先锋派艺术相结合,学生同时向工艺技师和先锋派艺术家学习,向前者学习金属、木材、陶瓷、纺织品等的加工原理,向后者学习现代素描、绘画和雕塑原理。格罗皮乌斯认为,工场里基本的手工艺教育是任何一种艺术创作的必要基础。

在格罗庇乌斯对包豪斯的构想中,有一个概念很重要:从本质上将,美术与工艺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而是同一种事情的两种不同分类。画家比旧式工匠更关注艺术理论,容易欢迎新的想法,他们可以向学生们强调与解释一切艺术活动的共通要素。她们可以指点设计效果与色彩运用,指点形式与构图,让学生了解到美学基础。他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为画家的经验,帮助学生创造出新的设计语法,而单靠历史旧例则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她们自己的绘画,就好像是源泉不断的创造性的蓄水库。

格罗皮乌斯,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认为在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应当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艺美。机器产品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机器只是工具,我们应当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得到有机的统一。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需要,工艺美术新领域的开拓,工艺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并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这种理性的观念,同样也显示其偏颇性。所以,后来又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重视人性的亲近感和强调个性的多样化的新的工艺思潮。”

格罗皮乌斯万年经常反思一个问题:包豪斯最宝贵的教育经验是什么?

他认为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和创新意识。

他在1924年出版的《包豪斯的观念和结构》一书中阐述预科的教育思想时,要求学生自觉的的摒弃对任何一种固定的风格和流派的模仿。预科的目的在于揭示学生个人的潜能,并按照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它们。问题不是在于某个人天赋的高低,而在于各个人在节奏、明暗、色彩、材料性质等方面有不同的擅长。

因此,必须优先发展学生最有特色的能力,同时均衡的发展他的其他能力。预科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而且也是教师展示他的其他能力的场所,因为他们面

对的是不断发展的个性。

尽管包豪斯教师们的艺术风格很不一样,然而他们都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创作方法,而是让学生探索个人的道路;不是把某个风格强加于人,而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包豪斯教师的康定斯基(V. Kandinskiy)说的最为明了:“学校里不应该教的东西,那就是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学校的任务在于指明道路,提供手段,而目的和最

终决定的寻求是艺术个性的任务。”

因此,格罗庇乌斯一直毫不退让地否认所谓包豪斯风格存在,并且强调,包豪斯并不想发展出一种千人一面的形象特征,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对创造力的态

度,它的目的是要造就多样性。

2.2.2 包豪斯宣言

要研究包豪斯的思想,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我们都可以从包豪斯宣

言中找到答案。

“建筑物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

这里的建筑并不是单纯的指建筑物,在文章的开头我已经提到过,狭义的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做同源的,艺术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把各种空间艺术统一于一体,恢复、重建艺术和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活动的联系;广义的讲,这更是一种理想、象征和隐喻,指人们居住的物质环境。

因此,包豪斯的影响远不止于建筑领域,建筑上的革命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对于工业设计、现代戏剧、现代美术等的发展也都具有深

刻的影响。

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指出的:“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2.2.3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

(1)实行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架起艺术和技术重新统一的

桥梁。

(2)填补艺术创作和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价值创造之间的鸿沟。

它所培养的新型艺术设计师应该集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于一身,既有艺术家独立创作的才能,又有工艺技术娴熟的技艺。包豪斯制定了艺术设计师创造活动的原则,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及与新型建筑理论不可分割的艺术设计理论。

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模式:把艺术设计看做个性全面发展、恢复个性的完整性,并通过个性的创作重建物质世界的完整性的一种方式。

2.3 包豪斯对世界的影响

虽然那个另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尽管离我们远去,但是作为世界上最早期最著名的艺术设计高等学校,包豪斯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尽管包豪斯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4年,但却成为许多艺术设计工作者心目中的偶像。包豪斯不只是一所学校,它是一个公社,一项精神运动,一种对所有艺术之激进理解,一个可与伊壁鸠鲁花园相比的哲学中心,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从你坐的椅子,到你

手边看的书。

2.3.1 包豪斯的历史贡献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

基础。

(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早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

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到设计中来,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6)打破了陈旧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伊腾创立预科,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说。同时创造了结合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有了结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工业产品的

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2.3.2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包豪斯把“无所不在的建筑”作为自己综合的艺术作品。建筑是树干,其他各种艺术是分枝,它们一起组成葱绿的树冠。各种艺术设计力量围绕建造“大厦”这个共同的任务联合起来,通过艺术手段来造就完整的、符合人性的环境。

因此,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建筑设计的巨大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洛、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

一些基本的特征:

(1)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4)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5)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此后,布鲁耶投奔格罗皮乌斯并在美国执行建筑业务,米斯?凡?德?洛暂居德国,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1llionis lnstitueeof Technology)。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巴耶在纽约任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在芝加哥筹建了“新包豪斯”,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1nstituteof Design Chicago)。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此,欧洲设计运动便在美国蓬勃开展,形成高潮。

2.3.3 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

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

(3)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

化。

2.3.4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对世界设计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的艺术教育起步晚,工业化程度低。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重重挤压中,步履艰难的崛起。伴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艺术设计在我国也开始诞生。早期的艺术设计成果主要表现在商业美术上。但早期中国对“design”的翻译并不是叫设计,而是沿袭日本的翻译为“图案”后来改用“工艺美术”。

因此,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当然新中国最早

的设计教育就是工艺美术教育。

工艺美术正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设计或艺术设计,而包豪斯的影响也一直影响至今,当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过分固守这一过时已久的理念,对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障碍,无法逾越则无法创新发展。

2.3.5 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性

(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

求,形式机械、呆板。

(2)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

际主义风格。

(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

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

(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3 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中国目前有1000多所高校设有设计专业,其中800多所得到了教育部的评估认可,每个学校的设计专业学生平均超过2000人,但是人才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实力的增强。中国的现代设计在近10年中的发展是爆炸性的,但在制造业生产链条当中,设计所占的是中间最低的一段。总体看,中国的设计仍然处在初

级阶段。

3.1 模糊的概念

要搞好艺术设计教育,那么我们就必须首先要弄明白设计的概念,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基本上并不明白什么是设计,包括我们很多的设计教育从业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发展迅速带来了艺术设计的热潮。各大高校都纷纷成立了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教育一时间也开始受到了

许多人的关注。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国,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还占主导地位,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方式在中国人民的心里还是个很模糊的

概念。有的人还把“艺术设计”认为或等同于“工艺美术”的观点上或者认为“工

艺美术”包含了“艺术设计”。

我们知道,早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也是以传统手工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但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机器取代了手工艺劳动,批量化大生产它完全不同于传统

手工艺生产的“工艺美术”观点。

3.2 僵化的模式

格罗皮乌斯认为:“教育活动的最高价值在于它的完整性,学校如果没有工

厂的话,就不可能形成这种完整性。”

基本上,以目前来说,中国大多数的艺术设计院校的教育模式,一般可以分为大一基础课,大二、大三为专业知识课,大四基本忙于毕业有关的事情。僵化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缺乏跟社会的接触,对加工工艺和材料的属性不理解。而这恰恰是我们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不完整性造成许多学生的作品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而正确的方法是,了解材料的限制是设计的根本技能,效果(眼、耳、鼻、舌、身)的追求是在这之上的。如果我们在设计教育阶段,没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质,而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丰富,那么,在这样教育体制下批量生产的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也必将

会面临重新学习的尴尬境地。

3.3 错误的理解

设计教育在我国走过二十多个春秋,从弱小到壮大,从幼稚到成熟,已初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逐渐从美术、工艺美术的模式过渡到具有现代设计教育的特点的教育模式。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搭上了快速奔驰的列车,社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设计教育像雨后春笋迅速成长,据统计国内在近三百所院校开设有设计专业,这无疑给设计教育注入了活力。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今中国经济一支独秀,按常理来说中国设计也应该进入黄金

发展时期,不过事实是如何呢?

改革开放和推行市场经济后,中国的设计艺术领域在实践中开始运用包豪斯的理念,并更多地运用国外的其他现代设计手段,造成了一种蓬勃而混杂的局面:一些设计艺术家和建筑师将“装饰”与“设计”对立起来,把“无装饰”与“反装饰”当做“现代设计”并打上了包豪斯的旗号。这分明是对包豪斯理念的断章

取义。

虽然中国的设计师经常自诩创作风格来自包豪斯,但很多人恰恰在违背包豪斯精神,只是在搞形式游戏。“国内的设计被空洞化了、表面化了、边缘化了,最可怕的是艺术化了,只追求好看。”包豪斯不是形式游戏,它在解决本质问题,

在思考艺术和设计的规律和本质。

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包豪斯不是形式游戏,它在解决本质问题,

在思考艺术和设计的规律和本质。

而我们,往往绕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去追寻表面的真理。

4 中国设计教育如何从包豪斯的影响中找到出路

包豪斯在中国,很多时候像一块已经很遥远的圣地,在需要的时候,被稔熟而又漫不经心地提一下,然后又轻轻地放过一边。没人会说自己不知道包豪斯,

对于当下的设计和设计教育来说,“包豪斯”究竟意味着什么?

4.1 明确观念

中国的设计历来强调所谓的民族性和中国元素,故弄玄虚,到现在来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设计风格,总以为拼贴几个中国古典符号就是中国风

格了,流于表面,浮躁喧闹。

将设计关在美术的圈子里,美其名曰为“大美术”,但两者却根本不同。“设计是综合的艺术,它需要美术、技术和对人的研究的支撑,但国内对人的研究还基本没有开始,艺术家眼中只有自我。很多设计者一味求新、求奇、求怪,这样

根本不可能学到包豪斯。

高校的教师没有几个有真正从事过实际设计的,很多都是从美术绘画转过来,对结构更是缺乏理解,设计沦为美工和表面装饰。在我认为设计更应该是solving problem,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问题,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设计也就

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应该是挽起袖子去干活,去解决问题,解决人们的需要,而不是一大群人围坐一起坐而论道,将设计过分的文化化,历史化。

4.2 改变教学结构

目前中国艺术类院校教学结构僵化,呆板,艺术类专业的某些课程设置竟然与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不得不说是艺术教育的悲哀。

而专业课程门类庞杂繁多,并且每一门课都只是“点到为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大学四年的时间非常有限,如何有效的针对性

的训练学生的专业素质呢?

我个人认为,包豪斯从预科开始读到读完本科,才仅仅三年半的时间,但包豪斯训练出来的学生我相信比中国大多数艺术院校训练出来的要优秀。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包豪斯是把学生当作设计师来培养,而我们的学校是把学生当

作大学生来培养。

目前中国的院校设计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配置松散杂乱,毫无系统可言,这完全违背了包豪斯的办学精神和教育理念以及它的追求。“建筑的大树”在我们的教育中基本没有得到体现,可能我们的教育连这个概念都没有。

我们简单的把教学的形式当作精髓奉若经典,每一个学生都像车床上的模具,被机器压出了一模一样的花纹,不管你是钢是铜还是铁。

这一点,包豪斯早在七十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独创性,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天赋和兴趣而分别施教。我们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像我们的设计永远的在追求形式的美感,而忽略了去解决事物的本质。目前设计界流行的“三大构成”绝不是包豪斯的本质,我们只学到了形式,却没有理解到精髓,没有去找寻那些设计中规律性的、本质的属性,这不得不承认是我们的一个失败,永远的照猫画虎,却落的四不像的结局。

因此,我们有必要精简优化教学结构,加强专业训练的力度不要再流于表面,去除那些不必要的课程,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专业的培养上来。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培养专业的人才,而不是各个方面都半瓶水的全才。

4.3 由技入道

我想,这才是我们走入正途的最佳捷径。包豪斯能够脱颖而出,是由于它那

一环套一环的作坊教学体系。专项工艺“大师”教会“学徒”们掌握工艺的方法与技巧,美术家们“形式大师”则与工匠们密切合作,带领学徒去探索创造的奥

秘,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独到的形式语言。

我们的教育只教给了学生如何去做,而不是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出自己独到的表现语言。我们常常讲创新,以为新奇怪异就是创新,而忽略了那些只是流于表面的创新,缺乏内在理解的支持,总有一天所面临的结果是才思枯竭,只

是昙花一现。

我们缺少技师,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忽略了这一方面,独立的理论教育让学生在面临实际的操作时不知所措,对于各种材料的属性,制作流程茫然无知。

梁思成1948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授课时,采用了从美国带回的“包豪斯”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料,同时聘请木工大师在木工房教学生木工手艺。我想,这才是艺术设计教育最根本的所在,如果要培养设计师,就应朝着培养工程师的方向

去努力,而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理论家。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说设计行业在中国属于夕阳行业,是很没有前途的一个行业。我想,说这个话的人是对设计不了解的人,起码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因为,设计行业可以说在中国还是处于学步的幼年状态,我们看到的繁荣只是虚假的繁荣,整个行业还处在非常不成熟的阶段。行业内部由于没有共同有效的职业规则,导致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逐渐贬低了设计的价值,设计更多时候沦为了商业的附赠品,设计师更是悲惨到沦为软件制图的工人。

造成这个局面是多因的,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的问题。中国才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30年,就像一个新生儿一般要同发展了百年,拥有非常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的西方国家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尽管,全世界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但根据“二八法则”,我们实际上是牺牲了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消耗来赚取那百分之二十的加工费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也处于整个贸易链条的最底层。因此,产品的开发、设计、定价权大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自主研发的科技,没有自己的设计,没有自己的品牌。谁掌握了设计权,谁也就掌握了定价权,也就会占据贸易链条的上层位置。所以,在现代社会,设计已不仅仅只是一项美化人类物质生活环境的行业,而是对整个经济活动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

全球化浪潮的袭来,中国也在其中扮演着一个弄潮儿的角色。但我们仅仅永远是“Made In China”吗?我想,“Desigh In China”才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

向。

在这之前,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否已经为此做好准备了呢?

结束语

尽管包豪斯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包豪斯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制和对现代设计的卓越贡献。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包豪斯不是一座建筑,不是一个学校,不是一个流派,而是一场运动。蕴含在其背后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后辈去学习,去怀念那些先驱人物。中国设计教育的起步晚,发展慢,并在误解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所以,请停止高谈阔论,停止相互攻击,放下自己的身段,放下文化古国的自豪感,请看一看七十年前,在德国,有一群人是

如何做的。停止浮躁的情绪,沉思他们是如何引领一个时代的,我们欠缺的地方

在哪里,鼓起勇气,去改变它。

包豪斯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展解读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包豪斯对设计的要求是形象上它不采取模仿何种风格样式,也不作装饰点缀,只是采取简洁和线条分明的设计。简洁又实用是包豪斯时代的标志,也是我们时代的标志之一。在3月19日深圳家具展上,由包豪斯的设计师们带来的一系列作品展现了包豪斯一贯的简约和功能主义风格。用金属,夹板,塑料和玻璃制造的几何概念作品,多以圆形和方形,或者其它空间感较强的立体图形构成,给人以新颖时尚的都市现代感。可以看到,包豪斯家居产品的色泽普遍采用冷色调的黑白两色,少有的红色或者圆形图案也是凸显了它的简洁概念。这盏红白相间的灯,没有任何花纹,仅仅以圆形的流线设计和红色展台来延伸它的时代感,不愧为实用主义的倡导者。包豪斯千件作品庆建校90周年“很多人对于包豪斯代表了什么有自己清晰的见解,但那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包豪斯柏林分部校长Annemarie Jaeggi说,“我们想向大家展示它在不同时期吸收了不同的概念并发展出不同的形态。” 这个(并不那么)“清晰”的关于包豪斯的概念属于1926年至1928年的时期,当时校舍刚搬迁到德绍。这一由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建筑是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其形象也在此后成为了包豪斯的标志。而其教师队伍中囊括了很多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还有保罗?克利(Paul Klee);拜耶教绘画,布罗威尔教家具设计,拉斯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教工业设计,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教表演,京塔?施托尔茨(Gunta Stlzl)教纺织,而格罗皮乌斯亲自教授建筑。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冰川般优雅的校舍里装满了布罗威尔的闪闪发光的玻璃以及金属家具,并形成了无法磨灭的“包豪斯风格”,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这种风格迅速与“现代风格”密不可分了。布罗威尔1926年设计的俱乐部椅包豪斯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展康定斯基作于1924年的无题作品德绍时期技术层面的绚烂华丽虽然很诱人,但只是包豪斯的一个篇章,正如Jaeggi博士指出的那样。包豪斯在魏玛的早年时期因格罗皮乌斯和教师约翰内斯?伊滕(Johannes Itten)之间的权力斗争而蒙上了阴云,后者是后来非常流行的拜火教成员,对于本能的、精神上的发展创造力的方

包豪斯与平面设计

包豪斯与平面设计 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发展到高峰时期的符号,它的建立也不是偶然的。包豪斯是在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在20世纪20年代均已经成熟情况下的集大成者。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也是决定性的,重要的。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仅就包豪斯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做简单介绍。 平面设计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述到人类文明的初期,具有平面设计意义的作品自古有之,古老的岩穴壁画可以看作是最为原始的平面设计作品。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工业化时代等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因与印刷相联系,因此往往受到印刷服务对象的限制和要求的影响,从而与各个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发生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上,公元1919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仍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社会动荡,思想巨变,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败后的德国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国内的知识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兰,苏联等各国传播近来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着对祖国狂热的改革理想,积极投身到重建德国的各项工作中,公元1919年包豪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从1919年包豪斯成立到1933年包豪斯解体,在短短14年间,包豪斯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以沃尔特·格罗庇乌斯为校长的早期发展阶段、以及汉斯·迈耶为校长的中期发展阶段和以米斯·凡·德·罗为校长的晚期发展阶段。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仅表明了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而且反映了当时德国乃至世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三任校长的设计教育思想的主导倾向,实质上是包豪斯在十余年间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曲线图。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共有三批教员,在平面史上,1922年的莫霍里纳吉和拜耶在一起重新打造了一种图形设计的新理念。在他们的领导下,包豪斯的图形设计更加强调几何形式,表现出一种棱角分明的、机器时代的美感其中基本图形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纳吉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几何图形的全部潜质,包括空白的背景,略带图解的方法,充分融合的图形语言,包括现代的印刷版面、几何图形、规范的线条、有限的色块和“积极”的而非消极的空间。他相信简单的结果力量,并且利用平面来表达这种力量。纳吉为包豪斯创作了很多平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包豪斯大的信纸页面,1923年为展览会设计的海报,1928年为格罗佩斯的《迪索包豪斯建筑》设计的封面等,每一项都显示了他对传统公式化模式的一贯排斥,以及基于“构成“的角度对内部元素的重新组合。强调几何元素的不对称性平衡,结构严谨,完全不采用任何装饰细节,简明扼要,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感,体现了他对俄国构成主义的明显追求。他的立场和方法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促进了包豪斯在平民设计领域的构成主义风格的建立。 第二阶段(1925—1932年),狄索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密斯·凡·德·罗(L 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包豪斯时期代表人物的个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包豪斯时期代表人物的个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Germany)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 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Brno) 1933 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IL) 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皇冠厅(Crown Hall IIT) 1959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NY) 1968 梅隆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196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还有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人

谈谈包豪斯在世界现代设计中的地位和影响

谈谈包豪斯在世界现代设计中的地位和影响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3年8-9月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会。师生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从而进行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佩乌斯作了题为“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发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设想与组织》。其后,他在教学上又作了较大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1925年3月,包豪斯迁至德骚市,开始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设计学院”的附名,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授工作。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包豪斯的教育启示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德国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近些年,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提倡素质教育,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

包豪斯设计理念

包豪斯设计理念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对现代设计理念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为大众服务 格罗佩斯本人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提出设计的目的不是专为达官族服务,而是“为大众设计和为工业化’。在建筑方面,洛可可和文艺复兴时的建筑特征成为包豪斯反对的对象,提倡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功能性的设计作品,并尽量节省材料、费用和劳动力的时间。包豪斯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目采用简单的、装饰很少的设计,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降低建筑的造价,使人民大众部能够受到相对廉价的住宅空间。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包豪斯采用尽量简洁的版面编排和无装饰性的字体,降低书籍等印刷品的印刷费用,包豪斯在这些方面的努力真正做到了设计为全社会服务的目的。 包豪斯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为此把功能性放在首位,然后把时代的美学特征加入到设计之中,反对单纯为了外部美而设计的观念,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设计思想使人们更加注重与大式业生产力式相结合,最终有利于使思想上的产品为大众服务付诸于实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愿望和思考阶段上,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师们对设计好坏的评价标准也不仅仅是形式美,而是着眼于结构、功能、造价等整体的设计,新的设计思想应运而生,从简化设计产品的外形人手,以简湖的几何造型为主流,这种设计语言更加适合大工业生产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指明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 二、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1919年的4月1日格罗佩斯拟定的《包豪斯宣言》发表,宣言中指出:“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艺术家只是—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目超出个人一直的那个珍贵瞬间,上苍的恩赐

包豪斯简介、目的、社会效应

简介: 包豪斯(Bauhaus),德文,“建屋”之意;包豪斯,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学院,主旨是把设计教育从传统美术学院方式上改变到理性、科学和美学结合的基础上,突出设计是为社会服务、设计追求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创意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一种形式美感而已。包豪斯这套方法和思想体系,影响了今日世界设计教育体系,被视为现代设计教育的起源。 包豪斯是中国设计教育的一面先锋旗帜,打破传统图案教育的禁锢、走向现代设计,这面旗帜被几代中国设计师、教育家高举,终于使得设计教育在全国繁盛。因而,对很多人来说,包豪斯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学校、一套体系,并且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大众服务的献身精神,一种社会主义在设计上的理想。 包豪斯精神对我们的生活、创作、思维和社会进步存在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是现代设计、文化、历史、艺术、科技的综合反映,是人类创造力的最重要写照之一。 此次展览展出包豪斯道路的历史轨迹,包括魏玛包豪斯、德骚包豪斯、柏林包豪斯的历程,以及由它掀起的全球现代主义思潮及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实践。 包豪斯对于世界设计、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之中,对于包豪斯的研究,是艺术界、建筑界和设计界的永恒话题。 这次“包豪斯传奇”展得以顺利开幕,与王受之老师长期以来对艺术设计理论的劳苦耕耘是分不开的,我很敬佩。此外必须感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德国柏林包豪斯档案馆、德国德骚包豪斯研究会、德国魏玛包豪斯研究会、德国乌尔姆大学乌尔姆设计学院档案馆给我们的大力支持。还有对红专厂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的朋友们。 此次展览表达了我们对革新、创意、开拓思维的致敬。对于本展览在红专厂举办的理由,我想可以借用格罗比乌斯先生在《包豪斯宣言》里的一句话作为概括:“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团体,在这个团体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技师之间树立起自大障碍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个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等结合成为一体的新的未来的殿堂,并且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它耸立在云霞高处,变成一种新的信念的鲜明标志。” 包豪斯传奇展览通过珍贵的照片、文字、记录片资料,结合模型和整体空间设计,讲述了包豪斯11年的多舛历程,以及它对世界现代主义版图的影响,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完整、生动的包豪斯。 目的:

谈谈包豪斯在世界现代设计中的地位和影响

谈谈包豪斯在世界现代设计中的地位和影响

谈谈包豪斯在世界现代设计中的地位和影响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3年8-9月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会。师生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从而进行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佩乌斯作了题为“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发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设想与组织》。其后,他在教学上又作了较大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1925年3月,包豪斯迁至德骚市,开始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设计学院”的附名,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授工作。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包豪斯的教育启示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德国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近些年,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提倡素质教育,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

包豪斯简介 英文版Bauhaus

Bauhaus The Bauhaus is the best-known 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mong its staff and students were leading pioneers of early modernism in all areas of the arts and crafts, and the impact of their work and ideas has been felt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many years. Intended to represent a fresh start after World War I, the school opened in 1919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architect Walter Gropius, in the buildings of the Weimar Academy of Art. In 1925 it moved to Dessau, a city with stronger industrial links, in new buildings designed by Gropius. After being clos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Bauhaus, now under Mies van der Rohe, operated in Berlin in 1932-3, until it was closed once again by the Nazis. Extending the thinking of leading figures in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in Britain such as William Morris, C.R. Ashbee and W.R. Lethaby, Gropius hoped to reunite the fine and applied art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war. He attracted an impressive range of established artists to form the initial staff, including Wassily Kandinsky, Lyonel Feininger and Paul Klee(once a member of Der Blaue Reiter). Although these teachers were not architects, the school's aim was that all students should graduate in architecture, for 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discipline encapsulated(囊括) all other areas of art and design: In their first year students pursued the Vorkurs(预备课程), or foundation course, after which they studied in a workshop dedicated to materials, investigating wood, metal, weaving, ceramics and printing. In fact many graduated as designers in these fields rather than in architecture. The foundation course, taught initially by Jahannes Itten, then Laszlo Moholy-Nagy after 1923, was crucial in establishing a common approach among the students. Emphasis was placed on examining the form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特征)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优秀论文包豪斯设计

包豪斯教育体制与教学法的特点 一、包豪斯的含义: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二、以包豪斯命名的深层含义: 第一,狭义的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做同源的,艺术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把各种空间艺术统一于一体,恢复、重建艺术和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活动的联系;第二,广义的讲,“建筑之家”作为“大厦”(Der Grosse bau)是一种理想、象征和隐喻,指人们居住的物质环境。 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在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适应工业时代需要的艺术教育史上的质的飞跃。如果说其他同类学校仅仅通过调整课程、加强工场的实习来适应新的需要,那么,包豪斯对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进行了彻底变革,这不仅指新型的职业——艺术设计的确立,而且指新型的职业个性的培养。 三、包豪斯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 四、包豪斯的教学: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史教育的贡献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作为一个设计专业人士耳熟能详的名词,还是有必要对它的内容做一个深入的了解的。在此我就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略显浅显的探讨,希望能加深读者对它的理解。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包豪斯的具体含义以及介绍: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皮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包豪斯的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的成立宗旨: “BauHaus”这个词是由德语动词”bauen”建筑和名词“haus”组合而成,粗略地理解为“为建筑而设的学校”反映了其创建者心中的理念: 1、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 2、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 3、响应了1907年建于慕尼黑的“德国工业同盟的信条,即”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改进工业制品。 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的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包豪斯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它并不敌视机器,而是试图与工业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必须。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罗皮乌斯支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任教,使当时流行的一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对包豪斯的早期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奥地利的一种艺术流派。主张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管感受和体验,鼓吹用艺术来改造世界。用奇特、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时代精神。这种理想主义的思想与包豪斯“发现象征世界的形式”和创造新的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伊顿提倡“从干中学”,即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但由于伊顿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十分强调直觉方法和个性发展,鼓吹完全自发和自由的表现,追求“未知”与“内在和谐”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动练习来开始他的课程,以获取灵感。这些都与工业设计的合作精神与理性分析相去甚远,从而遭到了很多批评。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

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介绍

魏玛包豪斯大学介绍 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魏玛建筑大学)的根源在19世纪,至今仍然遵循着1919年沃尔特格罗佩斯成立的国家建筑学院”的基本思路。 魏玛包豪斯大学坐落在古城魏玛的中心,紧邻著名的伊尔姆湖畔公园。所有大学建筑都可在几分钟内步行到达。魏玛市拥有世界闻名的景点,交通便利,历史景观前的古老建筑住房价格也优惠。大学生们十分欣赏这里的家庭气氛,可以快速地找到交往的机会。 魏玛包豪斯大学有着优秀的传统与未来!不仅因为历史性的沃尔特格罗佩斯建筑学院使得包豪斯大学享有国际声誉,她的现代设备和面向未来的教学更获得了世界应有的承认。包豪斯大学学生在重要的比赛以及和知名机构的合作中频繁获奖便是最好的证明。 感觉包豪斯精神!包豪斯大学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环境,使创新的想法和实验得以重视。面向项目的工作小组以及师生间的密切联系给了您发挥自我的机会。包豪斯大学传统的杰出研究和教学保证了您未来的开拓位置。 面向全球!魏玛包豪斯大学异常高的外国学生比例提供了在魏玛进行众多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此外,包豪斯大学与世界120所合作院校的优秀国际网络也给要远去他乡的学生提供了用处。 如今,建筑,土木工程,设计和媒体四大院系及其工作领域使魏玛包豪斯大学拥有了一个独特的形象。基于工程科学和建筑学科为导向架构,魏玛包豪斯大学发展成了一个宽阔的教学和研究体系。今天的包豪斯大学包括30多个专业,从自由艺术以及设计,网页设计,视觉传播,媒体塑造和媒体文化到建筑,土木工程,材料学,工程技术和环境以及管理。 我们大学名中“包豪斯”的概念如今代表着实验性,开放性,创造性,工业性和国际性。基于包豪斯的传统,所有院系都参与着公共场所的塑造。 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任务,在科学与艺术的各自领域分析,创造和创新性地参与计划,设计和塑造当今和未来的生存空间。在所有科学领域和艺术发展中接近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审核任务,评估工作及产品开发对建筑工程师和媒体开发人员或设计师是同样重要的。 魏玛包豪斯大学现有约3500学生,其中包括来自80多个国家的450名外国学生。现代和结构完美的大学建筑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的条件。大学校园建筑彼此紧靠,并可以很快地步行或骑自行车往来。学生食堂和国际标准的学生宿舍也如此。 学校网址:http://www.uni-weimar.de

德国包豪斯释义简介历史贡献成立宗旨艺术设计现代主义流派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派 - 德国包豪斯知识大全

德国包豪斯释义简介历史贡献成立宗旨艺术设计现代主义流派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派- 德国包豪斯知识大全 目录 1释义2简介3历史贡献4成立宗旨5影响 释义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简介 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基点。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究其原因在于: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以下三个运动作为标志,也是在包豪斯产生之前欧洲艺术设计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 19世纪后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发起人威廉·莫里斯对当时出现的缺乏艺术性的机械化批量化产品深恶痛绝,他同时十分反对脱离实用和大众的纯艺术。1861年,莫里斯与友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绘画、雕刻、家具和金属制品美术工匠公司”,这在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由美术家亲自设计并组织生产的机构,但其背离了工业革命的必然趋势,否定代表新生产力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 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 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提倡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主要成就体现在家具与室内设计方面,主要贡献在于继承了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主张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并使这种新的设计理论和观念在欧洲各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其局限在于否定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生产的进步

包豪斯简介

颠覆传统的奇迹------包豪斯 一、什么是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为“设计学院”,但是由于它特殊的含义,人们依旧习惯性的称它为“包豪斯”。而“包豪斯”这个名词在人们的心中也不仅仅只是一所简单的学校,而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的代名词。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在一起的,它产生的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它培养的人才涉及领域极广,几乎包括一切设计领域。它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理念的诞生大大的推动了工业设计发展,将其从虚无的理想与自我表现推向到理性的巅峰。 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的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包豪斯刚成立时,在格罗披乌斯支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任教。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础课教师由俄罗斯人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其中康定斯基曾担任过莫里斯教育学院金属和木制品车间的绘画课教师。正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包豪斯才产生了极力表现自己的能力,创造新的突破的理念.比如伊顿对包豪斯作出了很多贡献,他大力提倡要学必须先干,从干中学.就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凭自己的感觉去总结出经验,学会怎样创造出拥有最好质感,颜色等综合要素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它是最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作品.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的校舍,它本身就是一个卓越的艺术品. 这座新校舍是格

包豪斯作品

Bauhaus 1919 - 1933: Workshops for Modernity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November 08, 2009-January 25, 2010 ANNI ALBERS German, 1899-1994; at Bauhaus 1922–31 Upholstery, drapery, and wall-covering samples 1923-29 Wool, rayon, cotton, linen, raffia, cellophane, and chenille Between 8 1/8 x 3 1/2" (20.6 x 8.9 cm) and 4 3/8 x 16" (11.1 x 40.6 cm)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Gift of the designer or Gift of Josef Albers ANNI ALBERS German, 1899-1994; at Bauhaus 1922–31 Wall hanging 1925 Silk, cotton, and acetate 57 1/8 x 36 1/4" (145 x 92 cm) Die Neue Sammlung - 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Museum Munich ANNI ALBERS German, 1899-1994; at Bauhaus 1922–31 Wall hanging 1925 Wool and silk 7' 8 7.8" x 37 3.4" (236 x 96 cm) Die Neue Sammlung - 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Museum Munich ANNI ALBERS German, 1899-1994; at Bauhaus 1922–31 Wall hanging 1926 Silk (three-ply weave) 70 3/8 x 46 3/8" (178.8 x 117.8 cm) Harvard Art Museum, Busch-Reisinger Museum. Association Fund

包豪斯简介

。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o 1.1 1919年魏玛时期 ? 1.1.1 背景 ? 1.1.2 教学 ? 1.1.3 风格 o 1.2 1925年德绍时期 o 1.3 1932年柏林时期 o 1.4 1945年以后? 2 学程 o 2.1 包豪斯艺术家? 3 参考文献 ? 4 外部链接

[

设计作品,但由于当时学校设备与资金有限,以致全体师生忙碌五个月也未能完成全部订单。 由于魏玛时期的任教教师与魏玛共和有相当的关系,因此对包豪斯表示赞扬的人,往往被视为是左派或国际主义人士,也因此刚开始时右派政府一直抱持着反对包豪斯的态度。在1924年2月图林根议会选举后政治形势转变,左派的执政党相较于Richard Leutheu?er所领导的右派DVP党,少了百分之五十的席位,政治局势丕变。在这种局势下,其他城市建议包豪斯的老师及学生们换一个新的地方让学校继续运作,再加上图林根政府亦感受到财政与政治上的现实压力,最后魏玛的包豪斯终于在1925年时结束运作,并搬到德绍(Dessau)继续教学。 [编辑]教学 包豪斯的目的是成为结合建筑、工艺、与艺术的学校,按照格罗佩斯的理想,现代设计教育必须结合艺术与技术,将艺术家、工匠与工业之间的界线抹除,方能提升德国的工业水平。使得包豪斯的教学在理论知识与实务技术同样重视,基本上是以艺术家、工艺家为中心所建构的工作坊(Werkst?tten)形式教学,教师学生之间以“师傅”(master)、“技工”(journeyman)与“学徒”(apprentice)的中世纪行会(Medieval Guilds)用语互相称呼,倡导中世纪建造大教堂般,建筑师、工匠与艺术家集体协调工作的精神。 在当时并没有一位艺术家或工匠是理论与技术兼具的,因此包豪斯在前几年都采双轨教学制,由教导艺术形式、色彩、绘画的“形态教师”(Form meister)与传授技术、手工艺、材料的“技术教师”(Handwerks meister)共同教授。然而看似有道理的制度实际执行上却是困难重重,形态教师的教学影响力常大于技术教师,两种教师所受教育的不同、教学方向我行我素与薪资待遇差别等问题,使得包豪斯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两派教职员分裂的情况。一直要到1925年,包豪斯有了第一届理论技术兼备的毕业生留下担任教师,才结束了双轨教学。 新生在进入包豪斯必需接受6个月的基础课程预备教育,以解决初期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有来自各国的菁英留学生与战后德国涌现的新劳动阶层,年龄遍布19岁至40岁),通过训练后依据所长被分配到不同的实习工厂中,接受3年的工作坊专业教育,结业合格者授以“技工证书”(journey diploma),可选择就职或继续攻读建筑师专业教育,参与不设年限的实习与高等养成训练,经考查成绩满意后才能授以“包豪斯文凭”,一般需时4至5年。 约翰·伊登在基础课程训练的教学上,摆脱传统学院派的束缚,强调对材料的观察、研究与实际运用,使学生从经验中获得工艺技术上的启发,然而比起理论,他偏好应用直觉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脱离现实,去追求“未知”与“内在的和谐”,这种神秘主义色彩,对格罗佩斯与包豪斯的立场带来强烈的矛盾。 [编辑]风格 在前工业时期产品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将罗马式设计风格转化并结合现代组构方式操作。[来源请求]

包豪斯简介

包豪斯 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专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起来的学院——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顶峰,对后来的现代艺术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现代设计教育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一)包豪斯主要人物 1. 沃尔特·格罗佩斯 格罗佩斯是包豪斯奠基人。他的设计思想受贝伦斯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他1916年成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1919·3·20,格罗佩斯将原来的魏玛市立美美术学院和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合并、改进成立了“国立包豪斯”。 包豪斯成立后,格罗佩斯大胆邀请激进现代派画家和雕塑家到该校进行教学,有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罗·克利、菲林格和莫赫利·纳吉等。他们把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当时最新最激进的艺术带到包豪斯,使包豪斯独领风骚。 格罗佩斯领导的包豪斯注重教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坚持“技术和艺术”充分结合的宗旨,创建了许多鱼设计教学相关的实习工厂,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设计教学模式。 1925年包豪斯搬到迪索以后,格罗佩斯进一步从现代工业设计考虑,新增一些课程,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以及材料学习等课程。强调产品和结构的优化,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基本实现机器化的大生产条件下技术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构成主义的工业设计风格已逐渐成熟。 2. 第二任校长汉斯·迈耶 汉斯·迈耶1928年接任包豪斯校长一职,他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理论,主张建筑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从而改变社会。他的建筑思想对包豪斯教学产生很大影响。他重视建筑理论的研究,特别强化了建筑教学,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他政治思想极左,1930年辞职。 3. 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 米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设计代表之一,他于1930.8出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他把课程主要环节放在建筑设计上,把学校划分为——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 米斯领导下的包豪斯面目全非,学生的实践活动减少,在惨淡经营二年后,于1932.9关闭。他将学院迁到柏林,成立私立的设计学院。1933年,希特勒上台,包豪斯被当做“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庇护所”,8月永久解散······ (二)包豪斯的教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