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

合集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围妊娠期中医诊疗指南》第三轮专家共识意见征询

《系统性红斑狼疮围妊娠期中医诊疗指南》第三轮专家共识意见征询

《系统性红斑狼疮围妊娠期中医诊疗指南》第三轮专家共识意见征询第一部分专家基本资料(您的个人信息将会被保密,请您放心填写)[矩阵文本题] *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第二部分指南专家共识意见征询一、诊疗原则建议(一)围妊娠期基本诊疗原则建议[矩阵文本题](二)妊娠前诊疗原则建议[矩阵文本题] *(三)妊娠期诊疗原则建议[矩阵文本题] *2、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初期的病机特点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易于出现恶阻等,应重视降逆和胃。

妊娠中晚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机特点多为脏腑功能失常,应重视调理脏腑气血。

禀赋不足,妊娠期易感受外邪,应重视扶正祛邪。

(四)产后诊疗原则建议[矩阵文本题]*二、中医辨证论治(一)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期常见妊娠疾病1.恶阻(西医病名:妊娠剧吐)1.1脾胃虚弱证(1)诊断:具备1项主症和1项次症,并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主症:①恶心呕吐清水、清涎或饮食物;②甚者食入即吐。

次症:①脘腹坠胀;②神疲思睡;③纳差便溏。

舌脉:舌质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

(2)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3)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4)中药推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砂仁、生姜、大枣、木香。

(5)中成药推荐:香砂六君子丸、乐孕宁口服液、香砂养胃丸等。

(6)针灸疗法:取穴内关、足三里,补法,留针10-15分钟。

(7)饮食疗法:砂仁粥。

砂仁5克,粳米100克,生姜3克。

砂仁捣碎,生姜切末备用,粳米淘净煮粥,待粥煮至全熟后,放入砂仁细末,再煮沸即可,食用时可撒少许姜末调味。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肝胃不和证(1)诊断:具备1项主症和1项次症,并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主症:①呕吐酸水或苦水②口苦;次症:①胸胁胀满;②嗳气叹息;③心烦口苦。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滑。

(2)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3)方剂: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4)中药推荐:紫苏叶、黄连、陈皮、茯苓、竹茹、黄芩、麦冬、芦根、生姜、炙甘草。

儿童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可修改文字

儿童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可修改文字
➢ 通常情况下,人体依不同的年龄和体重含有数百毫克至5克 左右的元素铁,分别以储备铁、循环铁、功能铁的形式存在,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每日需要一定量的铁元素补充以维持 身体的铁平衡。
医路有你
儿童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前言
➢ 当铁的摄入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弥补生理或病理损失 时,体内铁储备就会减少甚至枯竭,以铁储备减少为特 点的铁缺乏ID又称绝对性铁缺乏,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及怀孕期妇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营养性铁缺乏。与绝 对性铁缺乏相对应的是功能性铁缺乏。功能性铁缺乏 时体内铁储量依然充足,但血浆中铁的利用和转运障 碍致使红细胞内铁缺乏甚至贫血,常见于感染、复杂的 内科或外科疾病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药等情况。
①IDS期:此期体内储存铁减少,甚至耗空,但供红细胞
RBC)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通常表现为SF含量降 低;骨髓铁染色是评估铁储存量的金标准,但该方法为有 创性检查,其操作性有限,仅适用于难以诊断贫血原因的 复杂案例。
医路有你
儿童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流行趋势及危害
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流行趋势及危害
2.2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2.2.1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导致儿童生长发育滞后整个妊娠期 贫血可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的发生率。与铁储备较好的 同龄儿童相比,患有ID或IDA的儿童长期生长发育滞后的风险 更高,身高体重常常落后于正常儿童,补铁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儿 童的生长发育滞后。
医路有你
儿童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建议
孕妇纯素饮食、心理问题及环境污染等也增加了小于胎龄儿和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眩晕诊治的专家共识

眩晕诊治的专家共识
抗病毒药物: 病毒性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
发作期的治疗
前庭抑制剂:
1
(1)抗组胺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2)抗胆碱能剂(东莨菪碱等)
(3)苯二氮卓类
内科 治疗
2 止吐剂:胃复安和氯丙嗪等
3
心理治疗: 帕罗西汀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4
微循环改善药物: 倍他司汀、氟桂利嗪、二氢麦角碱等
发作期的治疗
多卡因等。
中枢性眩晕-少见类型
偏头痛性 眩晕
癫痫性 眩晕
颈性 眩晕
外伤后 眩晕
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分类
• 无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 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 neuronitis,VN)
• 有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 ➢迷路炎(labyrinthitis)
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
• 病因未完全明确,病理机制多与内淋巴积水有关。无性别差 异,多发于20岁至70岁者。
• 诊断标准:
①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min至数小时。常伴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
②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 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 出现重振现象。
(1)单次或首次:前庭神经炎、脑干或小脑 卒中或脱髓鞘、首次发作的MV、首次发作 的梅尼埃病、迷路炎、外淋巴瘘和药物性。
(2)复发性:BPPV、梅尼埃病、TIA、MV、 前庭阵发症、外淋巴瘘、癫痈性眩晕、自
体免疫内耳病、听神经瘤、耳石功能障碍、
常见眩晕发作时的症候学特点
发作持 续时间
伴随 症状
(1)数秒或数十秒:BPPV、前庭阵发症、变压性 眩晕、颈性眩晕、癫痫性眩晕和晕厥前等。

2010眩晕专家共识解读

2010眩晕专家共识解读

止吐剂
苯酰胺衍生物: 苯酰胺衍生物:胃复安 吩噻嗪类: 吩噻嗪类:氯丙嗪 丁苯酮
前庭抑制剂的应用问题
前庭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而发挥作用 应用时间过长会抑制中枢代偿机制的建立 当患者的急性期症状控制后就应该停用 不能用于前庭功能永久损害的患者 非前庭性头晕一般也不用前庭抑制剂
其它药物
倍他司汀(敏使朗):组胺H 受体的强拮抗剂, 倍他司汀(敏使朗):组胺H3受体的强拮抗剂, ):组胺 欧洲一些RCT研究证实其治疗梅尼埃病有效 欧洲一些RCT研究证实其治疗梅尼埃病有效 RCT 其它制剂:钙拮抗剂、尼麦角林、银杏制剂、 其它制剂:钙拮抗剂、尼麦角林、银杏制剂、乙 酰亮氨酸 个别报道:巴氯芬、卡马西平、 个别报道:巴氯芬、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某些中成药
常见晕厥
• • • • • 血管迷走性晕厥 体位性晕厥 低血糖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 精神性晕厥 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 排尿性晕厥 吞咽性晕厥
眩晕的诊断:
• • • • • • • • 头晕的详细描述 鉴别眩晕和非眩晕 确定发作、持续时间,是否复发 与体位是否有关 伴随的神经系统表现和全身表现 有无听力丧失 有无头痛 目前用药
小脑出血
轻症表现为突发性头晕或眩晕 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量出血者恢复期可出现头晕 需影像学确诊 内科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去颅骨瓣减压
一、中枢性眩晕:眩晕+神经症状体征
• • • • • • •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 脑中风:小脑、脑干梗死、出血 多发性硬化 小脑病变 脑肿瘤 药物源性 其它少见原因
一、中枢性眩晕:眩晕+神经症状体征
• • • • • • •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 脑中风:小脑、脑干梗死、出血 多发性硬化 小脑病变 脑肿瘤 药物源性 其它少见原因

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

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

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15T08:49:01.36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5月5期作者:戚本明[导读] 目的:研究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时间2019年1-12月,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9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耳迷根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4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效果显著。

戚本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云南昆明 650001【摘要】目的:研究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时间2019年1-12月,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9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耳迷根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4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耳迷根穴位注射;特发性耳鸣;效果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伴随其他症状出现。

耳鸣是指周围环境无相应的声源、电刺激等情况下,患者自我感受有声响。

耳鸣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学习等多方面造成影响,容易影响注意力,睡眠等。

对于耳鸣的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也不统一。

本文主要研究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时间2019年1-12月,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92例,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信息选择时间2019年1-12月,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9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年龄29-76岁,平均(56.28±4.11)岁;男性26例,女性20例。

研究组年龄28-75岁,平均(57.02±4.05)岁;男性24例,女性22例。

听神经瘤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听神经瘤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total
注:PTA:纯音平均听阈;SDS:言语识别率
removal)、次全切除(subtotal removal)和部
分切除(partial removal)。9 J。其中,全切除是指术中肿瘤全 切,影像学无肿瘤残余;近全切除仅限于为保留面、听神经完 整性,在神经表面残留小片肿瘤,影像学无肿瘤残余;次全切 除者仅限于为保留面、听神经核、脑干等结构的完整性,在这 些结构表面残留块状肿瘤;部分切除者,其残留肿瘤较大。 残留肿瘤大小用互相垂直的直径表示(如5mm×4mm),同 时注明残留肿瘤位置,如内听道内残留、桥小脑角内沿神经 残留、脑干表面或小脑表面残留等。 四、处理策略及适应证 散发性听神经瘤处理策略包括随访观察、手术治疗和立
经性听力下降;②听性脑干反应(ABR):常表现为蜗后病 变,I、Ⅲ、V波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③言语识别率:多数 (72%一80%)有异常,准确性不如MRI和ABR;④畸变产物 耳声发射(DPOAE):早期可引出。(2)面神经功能检查:面 神经功能检查有两大类:肌电学检查和非肌电学检查。目前 常用的面神经功能试验主要是其肌电学检查部分。在肿瘤 源性面瘫,可见肌电图有纤颤电位和多相电位,表示有变性 和再生同时发生。当肿瘤生长相当缓慢时,肌纤维有足够时 间被神经再生新芽重新支配,其速度与失神经支配的速度差 不多一样快,所以可不出现纤颤电位,而且运动单元会很大, 随意运动受干扰不明显。患侧肌电图试验应与健侧对比,以 发现患侧的微小差异。(3)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常见向 健侧的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vestibular
万方数据
・678・
虫堡匡堂苤盍垫!!生!旦!旦筮!!鲞筮!塑盟趔丛旦』g!i塑:丛!竺!!:!!!i,!!!:堑,堕!:!
SDS(%)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在我国,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责任重大,必须确保药物的正确、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一、万古霉素的基本情况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多种细菌有效。

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二、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1. 适应症万古霉素适用于治疗下列感染:(1)由敏感菌株引起的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2)难治性或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等;(3)手术后预防性使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4)其他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2. 用法用量万古霉素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

一般而言,万古霉素静滴速度为1g/h,每日剂量为12g,分24次给药。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疗效。

3. 疗程万古霉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感染类型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

通常,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的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皮肤软组织感染、肺部感染等治疗疗程不少于1周。

4.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万古霉素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2)监测肾功能,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避免药物积累导致毒性反应;(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可能降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药物联用;(4)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肌肉酸痛等,及时处理。

三、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 过敏反应万古霉素可能导致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需紧急处理,如肾上腺素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2. 肾脏毒性万古霉素可导致肾脏损伤,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等。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前言星状神经节(SG)是颈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融合形成的交感神经节,位于C6和C7椎体之间。

它包含支配头部及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上肢及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疼痛科与麻醉科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SG周围及附近组织,包括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节前与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胛、上肢、前胸及后背等部位的交感神经,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

SGB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方面。

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使分布区域内各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疼痛方面,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由于慢性疼痛及炎性疼痛中交感神经发挥着重要作用,SGB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原因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同时,SGB可以阻断脊髓的反射通路,降低该部位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扩张小血管,增加局部区域血流,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加速代谢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疼痛介质,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

自1920年,SGB治疗疼痛性疾病在临床上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手段。

在日本,SGB疗法已应用40余年,每日至少有2~3万患者进行该项治疗,占门诊神经组滞治疗的50%~80%,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

SGB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主要分为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疾病,包括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及上肢疼痛,尤其对于顽固性颈源性头痛、偏头痛、慢性顽固性口腔溃疡、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肩手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癌痛等顽固性疼痛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nnitus
management,PTM)模式。这一模式根据耳鸣患者 病情的轻重分为5个相应的治疗阶段,分别为:病例 初筛、听觉评估、群体宣教、耳鸣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以便于耳鼻咽喉科医师、听力师和心理医师协同对 各种耳鸣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但这些治疗模式 的操作实施与我国医疗现状之间尚有一定距离。 参加共识讨论会的专家认为,通过耳鸣综合疗 法多数特发性耳鸣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所以特发性 耳鸣的治疗应从针对耳鸣本身,转向重点治疗与耳 鸣有关的不良心理反应及伴随症状。方法应侧重于 在耳鸣咨询和声治疗基础上,使患者了解耳鸣的基 本知识和自身情况,消除对耳鸣的畏惧心理,树立对 治疗效果的信心,这将对治疗的依从性起到积极作 用心0I,从而使耳鸣向着逐渐缓解的方向发展,进而 达到部分和完全适应。此时尽管耳鸣仍然存在甚至
德国《耳鸣诊疗纲要》中的耳鸣分期一致…J。临床
观察表明,急性耳鸣获得痊愈的机会更大,随着病程 的延长治愈的概率逐渐降低ot2],这也是耳鸣分期指 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目的。 共识三 特发性耳鸣需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的
重点是减轻或消除患者与耳鸣有关的不良心理反 应,心理疏导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耳鸣病因复杂,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 法【13-14]。尽管我国有关耳鸣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 数量众多,但绝大多数没有采用双盲法进行随机对 照研究,也没有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结论多不客观 和可靠,文献质量亟待提高¨孓"J。与会专家均认可 在目前特发性耳鸣病因不清、缺乏明确治愈手段的 情况下,对患者应采用耳鸣综合疗法(tinnitus
万方数据
生堡呈基塑噬基塑!£型盘查垫!!生!旦笠笪鲞笠!塑垦!i!』堕!尘i!堕堂!g!!旦!鲤堕!些!!竖:!型!坐!竺垫!!:∑!!.塑:堕!.!
・71】
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Feldmann L2引根据耳 鸣的严重程度以及有无伴发症状,将其分为6级: 0级,没有耳鸣;1级,偶有耳鸣,但不觉得痛苦; 2级,持续耳鸣,安静时加重;3级,在嘈杂的环境中 也有持续耳鸣;4级,持续耳鸣伴注意力及睡眠障 碍;5级,持续重度耳鸣不能工作;6级,由于严重的 耳鸣,患者有自杀倾向。该分级虽然易于操作,但比 较粗略,很多信息无法体现。Newman等‘2别提出的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主堡里昱咽噬基亟处型盘查垫!!生!旦笠!!鲞筮!塑
g!也』Q!!堂!!!!翌!g!!旦塑!盟!坐!!婆:!!P!!坐!竺!!!!:!!!:璺!:盟!!
.709
.专家论坛.
2012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专业组 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 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耳鸣中心承办的 耳鸣专家共识会议于2012年4月在上海召开。来 自全国的20余位耳鸣领域专家集中就目前国内所 关心的耳鸣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达 成若干共识。本文对相关共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和 说明,以利国内同行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共识内容, 深化对耳鸣的认识,推动国内耳鸣临床和基础研究 的发展。 共识一 断名词。 目前临床上耳鸣分类仍较混乱,多数专家同意 将主观性和客观性作为耳鸣的基本分类原则。由于 客观性耳鸣的病因和性质相对明确,认识上没有太 大分歧,在会议上未作讨论。对临床上一类原因不 明的主观性耳鸣,即通过目前的检查手段(包括耳 和全身的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实 通常将临床上原因不明的一类耳鸣统
没有变化,但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会明显减轻甚至 消失,患者在很多情况下会“忽视”耳鸣的存在,从 而最终取得良好的疗效。心理疏导是耳鸣咨询的内 容之一,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医疗机构中为 配合耳鸣治疗而开展心理疏导是今后需要加强的重 要工作。此外,耳鸣的伴随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心 烦、焦虑、注意力下降等,通过药物和辅助治疗手段 缓解上述症状,可减轻耳鸣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有助 于打断耳鸣形成和加重的恶性循环。 共识四 对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患者,可使用
的不良影响。但由于目前耳鸣尚不是一种独立疾 病,对原发性耳鸣的诊断仍有不同意见,共识中未建 议采用。对于“神经性耳鸣”这一临床曾经最常使 用的诊断名词,专家们一致认为应予以废除。首先 这一诊断概念不准确,多数主观性耳鸣通常无法明 确是由听神经病变所造成的;另外,“神经性耳呜” 的诊断可能误导患者认为其耳鸣是不治之症,从而 造成悲观情绪,丧失配合治疗的信心,不利于治疗的 开展。因此专家们对停止使用“神经性耳鸣”的诊 断没有异议。 共识二 特发性耳鸣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可以
类主观性耳鸣均应命名为“特发性耳鸣”并在临床
上宣传推广。刘蓬等。5 o曾建议使用原发性耳鸣的 诊断,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耳鸣为突出 症状的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烦躁、焦虑不 安、忧郁等症状,对情绪、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程度
DOI: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2.09.002
management,TCM)。耳鸣综合疗法包括
耳鸣咨询、声治疗及其他治疗措施<如药物、行为认 知疗法、手术、经颅磁刺激等有助于减轻耳鸣伴随症 状的对症治疗),目的在于缩短耳鸣的适应时间。 Jastreboff倡导的耳鸣TRT治疗中,以耳鸣咨询和声 治疗为框架,通过咨询降低和消除患者对耳鸣的恐 惧和错误认识,声治疗则用于消除边缘系统和自主 神经系统与耳鸣感知中枢之间的反射弧,实现对耳 鸣的适应口,18 J。二者共同的目的是弱化耳鸣相关 的神经兴奋性,减轻其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Henry 等。1 9。则提出了耳鸣序贯治疗(progressive
执笔张剑宁李明 专家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秋菊
张剑宁 刁明芳 王宁宇 吴皓 王洪田 张华
THI)是目前最常用的问卷评估方法,包含25个常 见问题,但在临床应用中感觉比较繁琐。国际上 2006年在德国雷根斯堡召开的第一届耳鸣会议上, 学者们达成了耳鸣评估与疗效评价的共识意见,其 中有关耳鸣病史的调查问卷包含35个项目。3…,但 该问卷也不适于国内临床使用。国内刘蓬和李 明¨川提出了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对耳鸣出现的 环境、持续时间、对睡眠的影响、对工作的影响、对情 绪的影响等5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由轻到重分为 0~3分,加上患者对耳鸣总体感受的自我评分(0~ 6分),根据以上得分的总和划分为5级,1~6分为 I级,7~10分为Ⅱ级,1 1~14分为Ⅲ级,15~18分 为Ⅳ级,19~21分为V级,对耳呜严重程度进行量 化评分。该量表简洁实用,可操作性较强,并经过了 临床效度和信度的验证一2I,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 用性,获得与会专家的基本认可,推荐在临床上使 用,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有关耳鸣疗效的评估,专家们指出,以治愈、显 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来划分较适用于临床陋8。。 治疗后耳鸣消失称为痊愈;耳鸣严重程度降低2个 或2个以上级别的“完全适应”称为显效;耳鸣程度 降低1个级别为有效;耳鸣程度无变化为无效。建 议将治疗后患者在主观上已完全适应耳鸣,耳鸣不 再对患者的睡眠、工作、生活等造成不良影响的病例 划分到“显效”的范畴¨…。这将为今后在各个层面 的交流以及论文的撰写发表提供了参考依据。 这次的专家共识会议讨论了很多关于耳鸣的模 糊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对耳鸣的一些基本概念及 诊断、治疗中的很多重要问题达成了共识,对推动国 内耳鸣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当 然,与会专家在一些问题还存有不同的看法,如现今 的耳鸣分类是否合理,药物在耳鸣治疗中的地位,是 否使用代偿性、失代偿性耳鸣或耳鸣人群(有耳鸣 但不需要医疗干预一类人群)的概念,心理咨询的 合法化等。应该看到,存在这些不同意见是对耳鸣
理论认为,耳鸣的产生包括发生、觉察、感知和评价 等阶段,同时,一部分异常的耳鸣信息可能通过边缘 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强化了皮层或皮层下中枢对耳 鸣的察觉和感知过程,从而产生一个使耳鸣信号不 断强化的恶性循环链。这一理论从心理声学角度较 好地解释了部分耳鸣的临床表现。 与会专家还强调听觉过敏作为耳鸣的伴随症状 之一,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听觉过敏是听觉耐受下 降的一种类型,目前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表现为对 正常环境声音出现异常耐受,或对正常人无任何危 害或导致不适的声音作出持续夸张或不恰当的反 应¨o。听觉过敏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症状,临床 医生常常重视耳鸣本身而忽视听觉过敏的存在,但 研究表明大约15%的人群有听觉过敏的经历,耳鸣 与听觉过敏的关系甚为密切,治疗上只能利用声音 来进行“脱敏”,尚无药物可用[9-10]。
combined
助听器治疗;人工耳蜗可能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 经性聋伴耳鸣患者的选择之一。 对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患者,经系统规范治疗 后听力依然没有恢复,可考虑选择佩戴助听器。研 究发现,对同样条件的耳鸣患者治疗1年后,佩戴助 听器的患者比仅采用耳鸣咨询的患者能获得更显著 的疗效,其中对心理障碍和听觉一耳鸣障碍评分的改 善尤为明显[2I]。因此,当耳鸣患者听力下降程度符 合佩戴助听器治疗的条件时,应接受助听器验配测 试。目前国内市场已有整合声治疗功能的助听器出 售,对于测试当中耳鸣明显减轻或消失的病例,应积 极推荐佩戴,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正确指导。 人工耳蜗植入后对患者耳鸣的影响国外已有较 多报道。总体上,人工耳蜗植入对耳鸣的影响是正 面的,耳鸣消失患者的比例在15%~78%之间, 25%~50%的患者耳鸣缓解。22。25。。但由于人工耳 蜗主要应用于重度、极重度聋患者,其对耳鸣的影响 也基本局限于这部分人群。因此,目前对人工耳蜗 治疗耳鸣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国内外尚未见到以治 疗耳鸣为目的的人工耳蜗植入的论文报道。此外, 还必须注意到,有约5%~8%的患者术后耳鸣加 重心∽7I。与会专家认为,人S-耳蜗植入可能是重 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同时伴有耳鸣患者的选择 之一。积极开展人工耳蜗植入对耳鸣治疗作用的临 床和基础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共识五 尽快建立一系列简洁、适用且符合我 国国情的评估量表以便对耳鸣的严重程度和疗效进 行评估。耳鸣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 效,建议将治疗后患者在主观上已完全适应耳鸣,耳 鸣已不再对睡眠、工作、生活等造成不良影响的病例 划分到“显效”的范畴。 关于耳鸣严重程度的病情评估,与会专家普遍 有一种紧迫感,即目前国内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简 便、实用并能得到广泛认可的量表,这对于耳鸣临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