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讨论流程

疑难病例讨论流程

疑难病例讨论流程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井店镇卫生院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科别 科主任 护士长 年月日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3天内未明确诊断、或虽诊断清楚但经过一周以上正规治疗疗效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二、凡遇上述疑难病例,经治医生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决定就是否进行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组织院内外有关科室进行大会诊讨论。讨论前,各级各位医师应作好充分准备。大会诊讨论前必须要有科内讨论及记录。 三、若经院内专家会诊后仍未能明确诊断得,须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邀请并组织院外专家进行会诊。 四、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五、会诊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得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合理得检查、治疗方案。 六、讨论意见,按照医院《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分别书写在病程录及疑难病人讨论记录本上。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得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得。病程记录中除上述内容外只记录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上除上述记录外须逐一记录从低资到高年资医师发言、讨论得意见、记录者得签名等。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 一、一般项目:必须认真逐项填写,不能留有空格。 二、内容包括1、对患者疾病得诊断得分析、讨论。 2、诊治经过、病情发展得分析、讨论。 3、提出合理得检查、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3天内未明确诊断、或虽诊断清楚但经过一周以上正规治疗疗效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进行疑难 病例讨论。 2、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意见及结论应及时记入病案。按照医院《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记录得内容包括参加讨论者得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日期,在病程录中只记录讨论得综合性一致性意见;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上按示范记录。 3、在病历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上得记录必须认真、详实、严肃。作为绩效考核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得必查内容。 4、所有记录内容(病历中、记录本上)最后必须有主持人审签。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各科集合】

放疗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1) 外一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2) XXXX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2) 放疗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为确保医疗质量,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凡遇疑难危重病例,由主治医师或科主任提出,科主任主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 二、疑难危重病例是指疗效不确切、预后较差和病危的病例,由于专业性特点,目前对疑难病例不作制度上的界定,由经治医师自行掌握,但原则是:从宽把握、宁多勿缺,特别是存在医疗隐患风险的病例。肿瘤晚期患者和临终关怀的病危患者可由经治医师自行掌握,病重病例鼓励进行讨论 三、科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召集科内有关医师参加,讨论的内容应包括目前的拟似诊断,下一步需要进行的相关检查的治疗、是否转科(院)是否申请院内会诊或院外会诊。 四、科室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由科室负责人主持。负责主治的医师应将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住院医师事先做好准备,报告相关病历,主治医师及时补充,参加会诊的人员必须详细进行询问病史和查体,对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提出分析意见,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五、住院医师必须详细做好讨论记录,并按时完成讨论中决定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措施。 六、科内讨论仍未解决问题的,应及时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全院大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向业务副院长报告。

外一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本科出现疑难病例随时进行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 二、由科主任确认病例讨论时间、科内全部医务人员参加。 三、参加讨论的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主管医师必须将病历相关资料准备齐全、汇报病历。 四、参加讨论的医师均应发言,并由打指定人员作好讨论记录。 五、从解决现存诊疗中的疑难问题入手进行全程讨论,讨论后的一天内,由主管住院医师完成讨论记录的整理,整理后的讨论记录由科主任决定记入病历中的部分。 六、讨论后的诊疗计划由科主任、主管医师负责实施。XXXX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畴:入院5-7天不能确诊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四季度总结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第四季度总结 时间:2016年12月19日 10时00分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各级医师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我科2016年四季度我科共进行了4例疑难病例讨论,通过讨论我科医生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了进一步提高,提高了对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及处理能力。 一、10月份进行了1例疑难病例讨论,患者为一老年男性,因“头面颈部皮肤反复红斑、丘疹伴痒4年,再发加重4天”入院,入院后经积极治疗,患者躯干、四肢仍有大量新起针头至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且头部、双耳渗液明显。经院内专家会诊,患者1、本身有病灶,现在的皮损发于原发病灶之后。2、皮损泛发于全身,如果局限于头颈部可考虑发洗剂外用不当诱发的急性湿疹,但躯干、四肢均有新起皮损,主要诊断还是“自身敏感性皮炎”。应调整治疗方案1、抗组胺药物:选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H2受体拮抗剂。2、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甙片20mg Bid。3、避光药物:羟氯喹,使用期间要注意监测患者眼底情况,长期使用应定期到州医院眼科检查眼底情况。4、糖皮质激素在皮炎湿疹的应用:系患者耳部、头部渗出明显,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静滴3天,迅速控制患者局部渗出症状。5、局部治疗:外用硼酸方湿敷次数可增加至2小时一次,每次20min。经调整患者治疗方案,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通过此次病案讨论,我科

医生在“自身敏感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诊疗进一步提高。 二、11月进行了2例疑难病例讨论: 1.第1例为“慢性荨麻疹、湿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冠心病?窦性心律不齐心脏不大心功能2级、肺部感染、颈椎病?、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囊肿”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慢性荨麻疹”的红斑、风团及部分丘疹好转,但患者活动及夜间仍感瘙痒,治疗效果不明显,经讨论后患者长时间未行寄生虫杀虫治疗,治疗上加用“左旋咪唑”给予杀虫治疗,同时给予护胃等对症处理。另外此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住院期间应加强患者病房巡视,强调患者患者家属患者住院期间应有家属全程陪护。 2.第2例讨论患者为老年男性,患者入院诊断为“多形性日光疹”,入院后经抗组胺、抗过敏、降低光敏性等处理,患者病情无好转,经过讨论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目前临床症状(1)、长期使用扑尔敏片,(2)皮损多位于曝光部位,(3)眉毛稀少、脱落,4、既往有“阿司匹林”过敏史,患者住院期间自服“布洛芬”,诊断考虑“1.慢性光化性皮炎,2.药疹”。经过讨论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通过此次病例讨论我科医生对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两种疾病的诊疗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提醒我们注意,在今后工作当中应交代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避免自行服用院外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三、12月分别进行了“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2例病例讨论,通过讨论,明白了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增加了我科对上述两种疾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妇产科病区:妇科□√疑难□危重 入院时间:2016年08月22日08时10分 讨论时间:2016年 08月30日14时26分 目前诊断:1.子宫腺肌瘤 2.左侧卵巢囊肿 参加人(姓名、职称、职务):科主任管付娟副主任医师,赵娟娟、张艳、袁翠华主治医师 林雪梅、熊礼敏、章璐璐、程茜阳、朱俊住院医师。 讨论目的:共同学习,集思广益,优化治疗。 讨论记录(详细记录每个发言人的发言及主持人小结意见): 赵娟娟主治医师汇报病史: 1.患者江方菊,女,37岁,已婚。2.渐 进性痛经10年,加重3月.3.既往史:G5P1A4,2008年右膝关节镜手 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 等病史。4.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四肢活动自如。5.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表面光滑, 子宫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 6.辅检:暂无。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 功能、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脾胰输尿管彩超示脂肪肝、

左肾囊肿;子宫附件彩超示子宫腺肌症并腺肌瘤、宫颈囊肿。于2016年08月25日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左侧卵巢囊 肿剥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ml,补液1500m l,术毕测血压110/65mm Hg,术后行预防感染(美洛西林钠及奥硝唑)及对症治疗。术后病检示1.呈增生形象子宫内膜;2.子宫腺肌症伴腺肌瘤;3.左侧卵巢黄体囊肿伴出血。患者自术后第一天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不适,无 腹痛腹胀、腹泻等其他不适。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分泌物。 赵娟娟主治医师意见:患者应用常规止吐药物后无明显好转,查电 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请消化内科会诊后建议行腹部立位片及上腹部C T 检查,各项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对症治疗,呕吐未见明显好转。 张艳主治医师: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检未提示异常,相关辅检未见明显异常,暂不考虑器质性病变,肠根阻不排除,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症状较前稍微减轻,仍有恶心呕吐不适。 管付娟副主任医师总结:我对上述意见均无异议,患者目前诊断明确,入院后相关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有手术指征,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恢复可。恶心呕吐不考虑器质性病变,患者睡眠时无恶心呕吐等

_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

_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 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临床病例讨论是毕业实习阶段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决策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实习生学习医学前辈、上级医师和同学间的知识经验,学习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 临床病历讨论实施以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媒体,知识为客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临床病案讨论包括:典型病例、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病区的临床教学病例讨论一般每月安排1-2次。 一、临床病例讨论前准备 1、教师选择有代表性典型病例向学生介绍整体病例资料,提出讨论重点(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选好要讨论的病例,必须具备以下两条: 1)病情较复杂曲折的常见病,或是较疑难的少见病,如果病情简单,让人一看病历摘要就知道是什么病,就失去了要“讨论”的意义。 2)一定要有明确的诊断,如果是临床病理讨论,要有病理诊断;若是临床病例讨论,则要有活体组织检查材料或者其它临床确诊依据。如果诊断不清楚,“讨论”便不能得出明确的结果。 2、教师要写好病历摘要:要求既简明扼要,又能说明问题。内容要系统充实,文字要简介明快,使人看后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

晰完整的印象。患者的病情可能很复杂曲折,病历中记载的内容很多,那些该讲那些不该讲,要经反复推敲后再决定取舍。 教师写病历摘要应注意: 1)一般不明确写出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 2)为了文字简洁,一些阴性或正常检查结果不必一一写出,凡写某某等项检查均需阴性或正常即可。为了引导思维,对诊断有决定意义的检查结果也不要明确写出,可写成已取活体组织送病理科检查或已作某项检查等字样。 3)体格检查的重要阴性结果应该写出,以备在临床讨论时候鉴别诊断参考。 4)如同时存在多种疾病,不要只写其中的一种主要疾病,每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均应描述,以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和“讨论”的难度。 3、教学病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应选择典型、疑难或死亡病例中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病例。凡属实习生经管病人的病例讨论,实习学生事先必须分工作好资料准备,给予学生3-5天时间,由学生针对讨论重点自行查阅资料,围绕讨论要点,提出具有针对性讨论依据(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要点所涉及其它相关知识。 二、讨论过程: 1、临床病例讨论主持人一般应由教学经验较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教师承担。 2、主持人应事先做好备课,在讨论中按教学意图引导和组织学生就病史的完整性,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治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 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疑难病例是指门诊患者就诊3次未确定诊断者;疑难危重病人是指住院患者入院7日未确定诊断者、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2、遇门诊疑难病例,应当由主治医师以上进行诊察。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3、遇住院疑难危重病例,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多科联合举行. 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当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发给参加讨论人员,并作发言准备。 6、科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负责介绍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做总结。 7、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记录包括:内容、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是否存在问题、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今后应当做那些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其它注意事项等等,将讨论记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科主任或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 8、院级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将

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病历讨论,必要时分管院长参加。 我科存在的问题: 1、科室从上到下重视程度不够; 2、由于手术病人较多,工作量大,未做到及时讨论; 3、专业水平欠缺,思路不够开阔,不能及早识别患者的危重程度; 4、对于危重病例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够;以致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失去了珍贵的学习机会; 整改措施: 1、加强重视,严格按照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进行; 2、争取每周抽取时间安排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3、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对于疑难危重病人加强沟通,做好相关科室会诊及远程会诊,必要时可联系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妇产科病区:妇科□√疑难□危重 入院时间:2016年08月22日08时10分 讨论时间:2016年08月30日14时26分 目前诊断:1、子宫腺肌瘤2、左侧卵巢囊肿 参加人(姓名、职称、职务):科主任管付娟副主任医师,赵娟娟、张艳、袁翠华主治医师 林雪梅、熊礼敏、章璐璐、程茜阳、朱俊住院医师。 讨论目的:共同学习,集思广益,优化治疗。 讨论记录(详细记录每个发言人的发言及主持人小结意见): 赵娟娟主治医师汇报病史: 1、患者江方菊,女,37岁,已婚。2、渐 进性痛经10年,加重3月、3、既往史:G5P1A4,2008年右膝关节镜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 等病史。4、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四肢活动自如。5、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表面光滑,子宫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 6、辅检:暂无。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脾胰输尿管彩超示脂肪肝、左肾囊肿;子宫附件彩超示子宫腺肌症并腺肌瘤、宫颈囊肿。于2016

年08月25日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m l,补液1500m l,术毕测血压 110/65mm Hg,术后行预防感染(美洛西林钠及奥硝唑)及对症治疗。 术后病检示1、呈增生形象子宫内膜;2、子宫腺肌症伴腺肌瘤;3、左侧 卵巢黄体囊肿伴出血。患者自术后第一天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不适,无腹痛腹胀、腹泻等其她不适。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分泌物。 赵娟娟主治医师意见:患者应用常规止吐药物后无明显好转,查电 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请消化内科会诊后建议行腹部立位片及上腹部C T 检查,各项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对症治疗,呕吐未见明显好转。 张艳主治医师: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检未提示异常,相关辅检未见明显 异常,暂不考虑器质性病变,肠根阻不排除,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 症状较前稍微减轻,仍有恶心呕吐不适。 管付娟副主任医师总结:我对上述意见均无异议,患者目前诊断明确, 入 院后相关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有手术指征,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 征稳定,恢复可。恶心呕吐不考虑器质性病变,患者睡眠时无恶心呕吐等

疑难、危重病历会诊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改进措施 1、临床病例讨论是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人的诊断、治疗和临床教学为目的。病例讨论是根据病区的病人情况而定,危重病人可随时进行讨论。 2、凡是入院7天不能确诊的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的病例;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需再次手术治疗的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3、对于危重患者,各治疗组(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 应及时进行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 录病程。在每日全科交接班时,主管医师向科主任汇报病情,进行进一步讨论, 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交班后主管医师及值班医师应立即 落实科内讨论意见,并于病历上记载。 4、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由值班组副主任医师主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5、先科内讨论,以尽快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医务处,以组织全院或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6、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7、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8、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员、参加讨论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入院诊断、病情摘要、讨论目的、参加医师发言的重点内容、结论性意见、主持人记录员双签名。主诊组医师必须将讨论内容认真记录在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记录员签字,经主持人审核后签字。讨论记录的主要内容整理后打印在病历纸上,经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

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

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 临床病例讨论是毕业实习阶段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决策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实习生学习医学前辈、上级医师和同学间的知识经验,学习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 临床病历讨论实施以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媒体,知识为客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临床病案讨论包括:典型病例、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病区的临床教学病例讨论一般每月安排1-2次。 一、临床病例讨论前准备 1、教师选择有代表性典型病例向学生介绍整体病例资料,提出讨论重点(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选好要讨论的病例,必须具备以下两条: 1)病情较复杂曲折的常见病,或是较疑难的少见病,如果病情简单,让人一看病历摘要就知道是什么病,就失去了要“讨论”的意义。 2)一定要有明确的诊断,如果是临床病理讨论,要有病理诊断;若是临床病例讨论,则要有活体组织检查材料或者其它临床确诊依据。如果诊断不清楚,“讨论”便不能得出明确的结果。 2、教师要写好病历摘要:要求既简明扼要,又能说明问题。内容要系统充实,文字要简介明快,使人看后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患者的病情可能很复杂曲折,病历中记载的内容很多,那些该讲那些不该讲,要经反复推敲后再决定取舍。 教师写病历摘要应注意: 1)一般不明确写出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 2)为了文字简洁,一些阴性或正常检查结果不必一一写出,凡写某某等项检查均需阴性或正常即可。为了引导思维,对诊断有决定意义的检查结果也不要明确写出,可写成已取活体组织送病理科检查或已作某项检查等字样。 3)体格检查的重要阴性结果应该写出,以备在临床讨论时候鉴别诊断参考。 4)如同时存在多种疾病,不要只写其中的一种主要疾病,每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均应描述,以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和“讨论”的难度。 3、教学病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应选择典型、疑难或死亡病例中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病例。凡属实习生经管病人的病例讨论,实习学生事先必须分工作好资料准备,给予学生3-5天时间,由学生针对讨论重点自行查阅资料,围绕讨论要点,提出具有针对性讨论依据(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要点所涉及其它相关知识。 二、讨论过程: 1、临床病例讨论主持人一般应由教学经验较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教师承担。 2、主持人应事先做好备课,在讨论中按教学意图引导和组织学生就病史的完整性,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针对讨论要点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疑点,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或疑点进行点评答疑,最后对讨论的问题给予总结。 3、病例讨论全过程应有书面记录,学生讨论时汇报病史,积极主动地作讨论分析发言,及时作好记录,并请主管住院医师进行修改,必要时请主持者审阅修改。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对讨论情况由教学秘书全面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入医院教学档案。 4、讨论结束后,实习生应根据讨论情况,复习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44925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科室:骨科 彭水扶元中医医院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为确保医疗质量,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凡遇疑难危重病例,由主治医师或科主任提出,科主任主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 二、疑难危重病例是指疗效不确切、预后较差和病危的病例,由于各科室的专业性特点,目前对疑难病例不作制度上的界定,由各科室自行掌握,但原则是:从宽把握、宁多勿缺,特别是存在医疗隐患风险的病例。儿科患者、肿瘤晚期患者和临终关怀的病危患者可由科室自行掌握,病重病例鼓励进行讨论。 三、科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召集科内有关医师参加,讨论的内容应包括目前的拟似诊断,下一步需要进行的相关检查的治疗、是否转科(院)是否申请院内会诊或院外会诊。 四、科内讨论仍未解决问题的,应及时上报医教部,由医教部组织全院大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向业务副院长报告。 五、全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由医教部负责人主持。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床位医师事先做好准备,报告相关病历,主治医师及时补充,参加会诊的人员必须详细进行询问病史和查体,对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提出分析意见,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六、床位医师必须详细做好讨论记录,并按时完成讨论中决定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措施。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床号:讨论时间:年月日时分讨论地点:

主持人:记录人:记录时间:年月日时分 要求: 1. 第一段记录主管医师汇报的病人情况,包括病史、主要体征、诊断治疗情况、讨论目的等。 2. 第二段起为各级医师的讨论发言(按发现顺序,每一位医师的发言为一段)。 3. 主持人总结发言。 注意: 1. 发言为原始记录,不要写成综合意见。 2. 每一段记录的开始要提行。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XX医院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科室 年份

讨论记录本格式及说明 1、疑难、危重病人讨论,主要是对诊断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病例进行讨论,并认真做好记录。 (1)疑难病例范围:一般是指入院7-10天未能确诊的患者; (2)危重病人范围:指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疗效不确切的患者。 2、全科讨论主持人:要求是本科主任(副主任)或本专业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间一定要具体到分钟。 4、参加讨论的人员,要求注明专业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有院外专家参加的讨论应注明其医疗机构名称和技术职称。 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要求字迹工整、客观记录,每位医师发言要逐一清楚记录,并要求另起一行。 6、告病危、病重病人填写一式三份,科室留存一份,病人家属一份,上报医务科一份。 6、讨论记录要求有主持人总结性的意见。 7、此记录至少保存3年

疑难病例讨论流程 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畴:入院5-7天不能确诊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需再次手术治疗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由一个科室举行,也可以几个科室联合举行。科室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室定期举行,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有关医护人员尽可能参加。几

个科室联合或院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召集举行。 三、举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负责主治的治疗组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资料。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经管医师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四、院级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科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并提前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会诊时间,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病历讨论,必要时主管院长参加。若病情需要或因患者家属请求,也可邀请院外专家参加。医务科和科室均要负责做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五、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员、参加讨论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入院诊断、病情摘要、讨论目的、参加医师发言的重点内容、结论性意见、主持人签名。经治医师必须将讨论内容认真记载在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讨论记录的主要内容整理后抄写在病历纸上,经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妇产科病区:妇科□√疑难□危重 入院时间:2016年08月22日08时10分 讨论时间:2016年 08月30日14时26分 目前诊断:1.子宫腺肌瘤 2.左侧卵巢囊肿 参加人(姓名、职称、职务):科主任管付娟副主任医师,赵娟娟、张艳、袁翠华主治医师 林雪梅、熊礼敏、章璐璐、程茜阳、朱俊住院医师。 讨论目的:共同学习,集思广益,优化治疗。 讨论记录(详细记录每个发言人的发言及主持人小结意见): 赵娟娟主治医师汇报病史: 1.患者江方菊,女,37岁,已婚。2.渐 进性痛经10年,加重3月.3.既往史:G5P1A4,2008年右膝关节镜手 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 等病史。4.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四肢活动自如。5.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表面光滑, 子宫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 6.辅检:暂无。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 功能、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脾胰输尿管彩超示脂肪肝、

左肾囊肿;子宫附件彩超示子宫腺肌症并腺肌瘤、宫颈囊肿。于2016年08月25日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左侧卵巢囊 肿剥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ml,补液1500m l,术毕测血压110/65mm Hg,术后行预防感染(美洛西林钠及奥硝唑)及对症治疗。术后病检示1.呈增生形象子宫内膜;2.子宫腺肌症伴腺肌瘤;3.左侧卵巢黄体囊肿伴出血。患者自术后第一天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不适,无 腹痛腹胀、腹泻等其他不适。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分泌物。 赵娟娟主治医师意见:患者应用常规止吐药物后无明显好转,查电 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请消化内科会诊后建议行腹部立位片及上腹部C T 检查,各项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对症治疗,呕吐未见明显好转。 张艳主治医师: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检未提示异常,相关辅检未见明显异常,暂不考虑器质性病变,肠根阻不排除,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症状较前稍微减轻,仍有恶心呕吐不适。 管付娟副主任医师总结:我对上述意见均无异议,患者目前诊断明确,入院后相关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有手术指征,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恢复可。恶心呕吐不考虑器质性病变,患者睡眠时无恶心呕吐等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时间地点五病区护士站主持高雅萍患者姓名孙雪妹性别女年龄80岁 住院号20162129 入院诊断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头面部外伤全身多处软 组织外伤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 病例类型√ 疑难危重重大手术前后死亡(在相应选项上划√) 参加讨论范围:病区内讨论多学科(护理专家)无 记录人周雄英参加人员: 王琴崇瑶钱舒雯钱昕张婷 王丽芳唐红 高雅萍:大家好,今天组织大家一起就102床的病人在治疗和护理上的问题和大家讨论,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下面有床位护士汇报病史。 周雄英:患者:孙雪妹,性别:女,年龄:80岁,因“车祸致左腕部及全身多处肿痛不适半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有“糖尿病史”十余年,诊断:1.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头面部外伤3.全身多处软组织外伤4.高血压病5.2型糖尿病,查体:T:36.5℃、P:102次/分、R:20次/分、BP:153/82mmHg 神志清,精神可,急性痛苦面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3mm,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已行手法复位及石膏托外固定,石膏清洁固定良好,肢体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左肩、左肘及左膝部稍有肿胀,轻度压痛,左侧颜面部肿胀及压痛,NRS评分3分,予1.二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2、完善相关检查3、以消肿、止痛及监测血压、血糖等,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患者心梗三项:肌钙蛋白:0.25ng/ml、肌红白:106.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4.1ng/ml,请心内科会诊:考虑为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急性ST段抬高型前间壁心梗,予抗凝、调

脂、改善心肌供血对症治疗,监测血糖餐前及餐后均高,糖化血红蛋白:13.1%,请内分泌科会诊予基础+餐时注射胰岛素注射治疗,并于监测心梗三项及血糖、血脂、心电图的变化,病程中心梗指标下降明显,病人症状明显改善,左侧腕关节肿胀较前明显缓解,石膏托固定在位,左上肢末梢运动及感觉正常,左肩、左肘及左膝部肿痛已基本缓解,再次请心内科会诊维持以上治疗不变,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予继续治疗,今天入院14天,T:36.5℃、P:102次/分、R:20次/分、BP:133/82mmHg,空腹血糖:mmol/L 早餐后:中餐前:后:,患者左侧颜面部肿胀及压痛已基本缓解,左肩、左肘及左膝部无肿胀及疼痛,左侧腕关节石膏托固定良好,无肿胀疼痛。高雅萍:这是骨折伴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的病人,病人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心功能不好,血糖控制不佳,再加上头面部外伤,为治疗和护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下面请大家都谈谈,这个病人应该怎么去护理,重点、难点是什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 唐红:这是一个石膏固定的病人,我们要做好石膏的护理,保持石膏的清洁,防止石膏断裂,预防石膏综合症的发生,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的血运,皮肤的颜色及温度,加强受伤部位邻近关节及肌肉的活动,防止废用综合症的发生。病人头面部受伤,虽然已有十几天,但是仍要注意观察神志及瞳孔的变化,防止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要保持大便通畅及情绪稳定也非常重要。 周雄英:病人糖化血红蛋白高,近期血糖控制已不是很好,这对于伤口的愈合非常不利,我们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对于病人我们要加强宣教,讲解高血糖对疾病的影响,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对于骨折的愈合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病人现在血糖高,但是对于低血糖的预防已刻不容缓,加强血糖的监测,注意病情观察,告知病人低血糖的症状,积极应对及处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畴及基本要求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畴及基本要求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畴:入院5-7天不能确诊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需再次手术治疗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讨论会记录的基本要求: 一、讨论时间:年、月、日、时、分 二、讨论地点 三、主持人:姓名、职务(或职称) 四、参加人员:人数、具体姓名、职称 五、记录人:姓名、职称 六、议程 (一)主持人宣布开会,说明本例讨论的内容及目的。 (二)主管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报告病历摘要: 1、患者床位、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入院日期 2、主诉、主要现病史、既往病史、个人史 3、阳性体征、实验室报告、影像学及特殊检查(内窥镜、血管介入诊 断)结果。 4、初步临床诊断(包括合并症、并发症)及诊断思路。 5、诊断治疗经过,患者对现行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有效性及存在问题 6、请求与会医师解决的疑难问题何在?即讨论目的是什么? (三)上级医师对于本例的要害部分给予补充或强调,并提出对于所提出问题的初步解决办法或诊治意见。 (四)与会人员共同阅读相关资料如X光片,超声片,并提问。 (五)与会医师发言:就主管医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诊治思路,要求发言医师能够科学分析,有理有据地提出具体诊治措施,必要时可借鉴文 献或个人临床经验,认真负责地予以回答主管医师的问题。提倡争 论及学术气氛。

记录人应详细地记录每位医师的发言。 (六)主持人总结:综合大家意见进行总括,提出最后的临床诊断(包括合并症、并发症),并对本例的疑难问题给予结论性的意见,补充,或修正现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新的治疗措施,要提出疗效观 察指标,在执行过程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何防范等。 初步估计病程及预后。 主持人应从理论与实践层次深入分析本例疑难之缘由。解决疑难问 题措施的依据,做为临床启示,指导下级医师提高水平。 (七)科内疑难讨论会仍不能解决的病例应及时上报医务处,组织全院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八)主持人签名: 记录人签名: 参加人员签名: (九)记录日期:年月日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时间:主持人: 地点: 参加人员: 一例糖尿病足、高血压患者的疑难病例讨论 护士长:疑难患者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疑难病人的护理水平,今天我们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提高我们对疑难患者的护理水平。下面请责任护士汇报简要病史。 周春蓉:患者叶孔会,女,82岁,因“反复左下肢皮肤破溃9月”于2015年03月26日入院。 其病史特点如下: 1.老年女性,起病缓,病程长;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 2.入院前9月,患者行走时被轮椅碰伤左足踝,皮肤破溃,予以碘伏消毒后,未行包扎治疗。患者因左小腿疼痛,皮肤瘙痒不适,搔抓后局部表皮破溃,伤口

逐渐变大。到川北医学院就诊,行局部负压安置及创面积极换药处理,创面无明显好转,小腿前侧创面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入院前3月,患者到我院行创面治疗后,创面情况无明显好转,转入上级华西医院继续治疗,经对症治疗后,创口情况无明显好转,患者拒绝截肢术。现为继续行创口治疗回我院,门诊以“左足皮肤溃疡”收入我科。 3.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4/70mmHg,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左小腿胫前、足背见多处皮肤破溃、坏死,无明显渗液,足趾被黑色痂壳覆盖。 4.辅查:2015年2月3日下肢血管彩超示:1.双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右侧足背动脉斑块;2.左侧胫前动脉中下段、腘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充盈差;3.右侧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血流充盈尚可。 诊断及依据:1、糖尿病足 2、左小腿胫前、足踝、足背慢性溃疡; 3、糖尿病 4、高血压病 依据:1)老年女性,起病缓,病程长;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

教学病例讨论规范

教学病例讨论规范 教学病例讨论是临床带教老师带领实习生及其他各层次青年医师对临床真实病例进行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发言为讨论的重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提炼、总结,达成向教学对象传授知识的目的,是一项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 一、教学病例讨论的目的 1、依托临床病例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临床思维。 2、学习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建立对具体病人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的思维过程。 3、培养沟通交流技巧、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4、锻炼和提升教师的临床实践教学能力。 5、锻炼教师口头表达、高度概括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创新能力。 二、病例讨论的准备 1、病例讨论的主持医师必须由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2、病例准备:主持医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病例,确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诊断-治疗-辅检-新进展…)病例选择的标准: (1)病种:符合教学大纲,选择常见病、多发病 (2)病情: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避免太简单或过于典型、没有悬念的病例;避免太难或太复杂的疑难病例;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病情逻辑性强,能体现临床思维的过程;病情适当曲折,讨论时有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是可以确诊的病例。 3、临床资料准备: (1)患者从门诊到入院前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暂不提供入院后的检查结果; (2)对诊断非常关键的临床资料(如影像学或病理结果),但在讨论开始时暂不提供,待学生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与分析,在讨论中主动提出需要这些资料时,教师再逐次提供。 4、准备病历摘要:要求既简明扼要,又能说明问题。内容要系统充实,文字要简介明快,使人看后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危重疑难病例讨论

沧州市中心医院 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科室: 胸外科

沧州市中心医院 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姓名:性别:女年龄:50岁科室:病案号: 讨论曰期: 主持人:专业技术职务:记录人: 参加人员: 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讨论意见: 主诉:呼吸困难20天 病史:20天前收割后自觉呼吸略困难,无胸痛,无发热,遇冷空气后曾刺激引起咳嗽,咳少量黄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晨起活动后加重。 既往:1997年行甲状腺瘤切除术。 查体:咽赤,淋巴结(-),心,肺,腹(-),双下肢无水肿。 辅查:1、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低下(TLC 4.04 80.3% FRC 2.13 78.2% RV 2.13 71.4% TLCO SB (mmol/min/kpa)4.06 48.7% ) 2、支气管镜:隆突略增宽,支气管粘膜略苍白, 右肺上叶前段注生理盐水100毫升,回收55毫升白色透明液体。 肺泡灌洗病理回报:较多吞噬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少许嗜酸粒及中性粒细胞。 肺泡灌洗液体液细胞学:分叶核细胞37 淋巴细胞42 单核细胞 6 吞噬细胞15 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CD3+)95 ;T抑制毒细胞(CD3+CD8+) 63;T辅助细胞(CD3+CD4+)29 ;Th/Ts(CD4/CD8)0.46 ;NK细胞(CD16+CD56+)3 ;总B细胞(CD19+)1。 肺泡灌洗液结核菌涂片、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一般细菌检查、细菌培养(-) 3、血常规:白细胞5.6 中性粒3(53.5%) 4、肿瘤系列:CEA 2.73 ; CA125 51.2 U/ml; NSE 13.34 ng/ml ; CY21-1 11.43 ng/ml 5、肺CT 双肺弥漫性病变(支气管周围分布为主) 该病人病史中有收割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特点,CT上表现很明显的是,病灶沿支气管分布,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的炎症,而无支气管的狭窄截断,故首先应该明确是一个感染性疾病,这些病灶密度高,周围有晕症表现, 初步诊断:还是象一个霉菌的感染, 曲霉菌? 片子很有特点,以前我也遇到过一例,病变主要位于支气管周围,支气管管壁增厚,老师们的诊断是COP,但那个病人也有过特殊物质接触史,我当时的考虑是过敏性肺炎。疾病的诊断一般靠临床-病理-影像,我老师说那是很典型的COP,我不明白,但应用激素后肺部改变消失。

骨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文本本

兰考县中心医院 外五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病员姓名:焦延娥性别:女年龄:61岁床号:44 住院号:97326 参加讨论人员:科主任张新勇,主治医师刘涛,住院医师肖金城、韩盼盼、胡爱民。 讨论日期:2013年6月10日主持人:张新勇主任主管医师:胡爱民医师主管医师胡爱民汇报病史:患者焦延娥,以“摔伤胸、腹、腰及右腕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3小时”为主诉入院。目前情况: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双侧肋部及前胸部肿胀、压痛、畸形明显,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双肺部听诊可闻及轻度湿啰音,双肺呼吸音轻度增强。上腹部轻度明显,无反跳痛,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肠鸣音减弱。腰椎部肿胀、压痛明显,叩击痛阳性,腰椎生理曲度轻度减小,腰椎功能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四级,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腕部肿胀、压痛、畸形明显,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纵轴叩击痛阳性,右腕部背侧挫伤明显,局部肿胀、渗血,右腕功能活动受限。辅助检查:①胸部CT(影像号:13060938):两肺片状较高密度影,提示肺挫伤表现。左肺上叶部分实变。胸骨体部骨质不连续,部分骨质移位。左侧第4-9肋骨近末端骨质不连续,部分骨质移位。右侧第5、7肋骨骨质连续性欠佳,提示骨折改变。②腰椎CT(影像号:13060939):L2椎体变扁,骨松质密度增高。L5椎体骶化表现。L3/4、L4/5椎间盘向边缘膨出,同水平硬膜囊受压,所示骨性椎管未见狭窄。③右腕部DR(南丈卫生院):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端移位明显,对位、对线不良。④上腹部CT(影像号:13060938):肝、脾、胆囊、胰腺、双肾未见明显外伤性改变。初步诊

断:1.左第4-9肋骨骨折;2.右第5、7肋骨骨折;3.胸骨体骨折;4.L2椎体压缩性骨折;5.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6.双肺挫伤;7.右腕部软组织挫伤; 8.上腹部软组织损伤;9.L3/4、L4/5椎间盘膨出。 住院医师韩盼盼发言:患者目前病情较重,年龄较大,体质较差,肋骨骨折并挫伤肺部,L2椎体压缩性骨折,下肢已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建议早期手术,减少下肢神经损伤。患者长期卧床,易发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脂肪栓塞、心脑肺栓塞、患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准备早期手术。 主治医师刘涛发言:结合患者目前病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体质差,病情重,不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建议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能避免或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谈清病人的情况,手术的风险及术后的恢复。 科主任张新勇发言:同意以上两位意见,患者不适宜保守和大型手术方案,首选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主管医师应积极术前准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待病情稳定后,早期手术。 记录人:肖金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