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的除磷方法全在这里了

你想知道的除磷方法全在这里了
你想知道的除磷方法全在这里了

你想知道的除磷方法全在这里了

磷作为污水处理的排放指标之一,受到了广大污师们的关注。如果一个污水厂出水磷不达标,恐怕负责人是要寝食难安的。也经常有小伙伴向我咨询关于除磷的问题,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探讨一下。

如何除去废水中的磷?

常规的生物处理法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和处理可以从废水中去除部分磷,一些特殊工艺或经过调整运行方式以后具有除磷功能的普通工艺可以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具体方法有A/O,A2/O、SBR、氧化沟等。但生物处理法的除磷效果有限,当磷的排放标准很高时,往往需要使用化学除磷或将生物法与化学除磷结合起来使用。

化学除磷是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生成不溶性的磷酸盐,然后再利用沉淀、气浮或过滤等方法将磷从污水中除去。用于化学除磷的常用药剂有石灰,铝盐和铁盐等三大类。

一、先说化学法

1、石灰除磷

石灰除磷是投加石灰与磷酸盐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沉淀。

由于石灰进入水中后,首先与水的碱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过量的钙离子才能与磷酸盐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沉淀,因此所需的石灰量主要取决于待处理废水的碱度,而不是废水的磷酸盐含量。

另外,废水的镁硬度也是影响石灰除磷的因素。因为在高pH值条件下,生成的Mg(OH)2沉淀是胶体沉淀,不但消耗石灰,而且不利于污泥脱水。

pH对石灰除磷的影响很大,随着pH升高,羟基磷灰石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即磷的去除率增加,pH大于9.5后,水中所有磷酸盐都转为不溶性的沉淀。一般控制pH在9.5~10之间除磷效果最好。

不同废水的石灰量投加应该通过实验确定。

石灰除磷的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在污水厂初沉池之前投加,而是在污水生物处理之后的二沉池投加,三是在生物处理系统之后投加石灰并配有再碳酸化系统。

2、铝盐除磷

铝盐除磷的常用药剂是硫酸铝和硫酸钠。不同的是投加硫酸铝会降低废水的pH,而投加硫酸钠会提高废水的pH。因此硫酸铝和硫酸钠分别适用于处理碱性和酸性废水。

铝盐的投加比较灵活,可以在初沉池前投加,也可以在曝气池中投加,或者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之间投加,还可以将化学除磷与生物处理系统分开,以二沉池出水为原水投加铝盐进行混凝过滤、或在滤池前投加铝盐进行微絮凝过滤。

在初沉池前投加,可以提高初沉池对有机物和SS的去除率,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之间投加,渠道或者管道的湍流有助于改善药剂的混合效果,在生物处理系统之后投加,因生物处理对磷的水解作用可以使除磷效果更好。

由于受废水碱度和有机物的影响,除磷的化学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铝盐的最佳投加量不能按计算确定,必须经过试验确定。

3、铁盐除磷

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等都可以用来除磷,常用的是三氯化铁。与铝盐相似,大量三氯化铁要满足与碱度反应生成的Fe(OH)3,以此促进胶体磷酸铁的沉淀分离。磷酸铁沉淀的最佳pH范围是4.5~5.0,实际应用中pH值在7左右甚至超过7,仍有较好的除磷效果。

城市废水投加大约45~90mg/ L三氯化铁,可去除磷85%~90%。和铝盐一样,铁盐投加点可以在预处理、二级处理或三级处理阶段。

但是化学除磷会产生一些问题:

1、化学除磷最大的问题是会使污水处理污泥量显著增加。

因为在除磷时产生的金属磷酸盐和金属氢氧化物以悬浮固体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最终变成污泥。在初沉池前投加金属盐,初沉池污泥增加60%~100%,整个污水处理厂污泥量会增加60%~70%.在二级处理过程中投加金属盐,剩余污泥量增加35%~45%.

2、化学除磷会使污泥浓度降低20%左右,因此污泥体积加大,从而增加了污泥处理与处置的难度。

3、使用化学除磷时,出水可溶性固体含量增加。若固液分离不好时,铁盐除磷会使出水呈微红色。

二、生物除磷

1、生物除磷的原理

污水生物除磷的原理就是人为创造生物超量除磷过程,实现可控的除磷效果。整个过程必须通过创造厌氧环节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生物除磷过程。

1)厌氧条件下释磷

在没有溶解氧或硝态氮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通过发酵作用将可溶性BOD5转化为低分子挥发性有机酸VFA。聚磷菌吸收这些发酵产物或来自原污水的VFA,并将其运送到细胞内,同化成胞内碳能源储存物质PHB,所需的能力来源于聚磷的水解以及细胞内糖的酵解,并导致磷酸盐的释放。

2)好氧条件下摄磷

好氧条件下,聚磷菌的活力得到恢复,并以聚磷的形式存储超过生长所需的磷量,通过PHB的氧化代谢产生能量,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能量以聚磷酸高能键的形式捕集存储,磷酸盐从水中被去除。

3)富磷污泥的排放

产生的富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的形式排放,从而将磷去除。从能量角度来看,聚磷菌在无氧条件下释放磷获取能量以吸收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在好氧状态下降解吸收溶解性有机物获取能量以吸收磷。

除磷的关键是厌氧区的设置,可以说厌氧区是聚磷菌的生物选择器。聚磷菌能在短暂的厌氧条件下,由于非聚磷菌吸收低分子基质并快速同化和储存这些发酵产物,即厌氧区为聚磷菌提供了竞争优势。

这样一来,能吸收大量磷的聚磷菌就能在处理系统中得到选择性增殖,并可通过排除高含磷量的剩余污泥达到除磷的目的。这种选择性增殖的另一好处是抑制了丝状菌的增殖,避免了产生沉淀性能较差的污泥的可能,因此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一般不会出现污泥膨胀。

2、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1)溶解氧

首先必须在厌氧区严控制的厌氧环境,这直接关系到聚磷菌的生长状况、释磷能力及利用有机基质合成PHB的能力。其次是必须在好氧区供给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聚磷菌对储存的PHB进行降解,释放足够的能量供其过量摄磷。一般厌氧段的DO要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的DO要严格控制在2mg/L以上。2)厌氧区硝态氮

硝态氮包括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态氮的存在也会消耗有机基质而抑制聚磷菌对磷的释放,从而影响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对磷的吸收。另外,硝态氮的存在会被部

分聚磷菌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从未影响其以发酵产物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发酵产酸、抑制聚磷菌的释磷和摄磷能力及PHB的合成能力。

3)温度

一般来说,在5~30℃范围内,都可以收到较好的除磷效果。

4)pH值

pH值在6~8范围内,磷的释放比较稳定。

5)BOD负荷和有机物性质

一般认为,进水中的BOD5/TP要大于15,才能保证聚磷菌有足够的基质,从而获得理想的除磷效果。为此,可以采用部分进水和跨越初沉池的方法,获得除磷所需的BOD5量。

6)泥龄

一般以除磷为目的的生物处理系统的泥龄控制在3.5~7d。

2、废水生物除磷的方法有哪些

废水生物除磷包括厌氧释磷和好氧摄磷两个过程,因此废水生物除磷的工艺流程由厌氧和好氧两个部分组成。按照磷的最终去除方式和构筑物的组成,除磷工艺流程可分为主流程除磷工艺和侧流程除磷工艺。

主流除磷工艺的厌氧段在处理污水的水流方向上,磷的最终去除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典型的方法有厌氧/好氧(A/O)工艺,其他方法有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Phoredox工艺、UTC工艺、VIP工艺以及SBR工艺、氧化沟工艺等。

侧流工艺的厌氧段不在处理污水的水流方向上,而是在回流污泥的侧流上,具体方法是将部分含磷回流污泥分流到厌氧段释放磷,再用石灰沉淀去除富磷上清液中的磷。

3、除磷设施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

1)厌氧段是生物除磷最关键的环节,其容积一般按0.5~2h的水力停留时间确定,如果进水中容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应当设法减少水力停留时间,以保证好氧段进水的BOD5含量。

2)如果磷的排放标准很高,而所选的除磷工艺不能满足出水要求,可以增加化学除磷或者过滤处理去除水中残留的低含量磷。

3)生物除磷工艺的机理是将溶解转移到活性污泥生物细胞中,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从系统中除去。在污泥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厌氧状态,剩余污泥中的磷就睡重新释放出来。

重力浓缩容易产生厌氧状态,有除磷要求的剩余污泥处理不能采用这种方法,而应当使用气浮浓缩、机械浓缩、带式重力浓缩等不产生厌氧状态的浓缩方法。如果只能选择重力浓缩时,必须在工艺流程中增设化学沉淀设施去除浓缩上清液中所含的磷。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效果及运行成本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效果及运行成本研究 作者:念东, 王佳伟, 刘立超, 周军, 甘一萍, 王洪臣, Nian Dong, Wang Jiawei, Liu Lichao, Zhou Jun, Gan Yiping, Wang Hongchen 作者单位: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2 刊名: 给水排水 英文刊名: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34(5) 被引用次数:11次 参考文献(3条) 1.邱维;张智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期刊论文]-重庆环境科学 2002(02) 2.赵恩海;朱文亭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04) 3.Henze M;Harremoes P;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污水生物处理与化学处理技术 199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孔令勇.马小蕾废水化学除磷的基本原理与设计[会议论文]-2009 2.徐丰果.罗建中.凌定勋废水化学除磷的现状与进展[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2003,23(5) 3.李炜炜.吴国防.丁云松.龙腾锐.LI Wei-wei.WU Guo-fang.DING Yun-song.LONG Teng-rui城市污水厂化学除磷投药点后移的生产性试验[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0) 4.侯艳玲.刘艳臣.邱勇.何苗.施汉昌.Hou Yanling.Liu Yanchen.Qiu Yong.He Miao.Shi Hanchang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给水排水2010,36(6) 5.唐建国.林洁梅化学除磷的设计计算[期刊论文]-给水排水2000,26(9) 6.张健.ZHANG Jian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2010,26(21) 7.帖春英.TIE Chun-ying改良A2/O与化学除磷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2010,26(20) 8.吕亚云污水化学除磷处理技术[期刊论文]-河南化工2010,27(8) 9.潘理黎.王玲.郑海军.吕伯昇.徐伟勇.Pan Lili.Wang Ling.Zheng Haijun.Lu Bosheng.Xu Weiyong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化学除磷试验研究[期刊论文]-水处理技术2011,37(6) 10.张亚勤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中的化学除磷[期刊论文]-中国市政工程2009(5) 引证文献(11条) 1.孙士权.杨静.毕立俊.洪俊明.张金松滤布滤池强化处理城市二级出水中试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 2010(1) 2.贾会艳.杨云龙城市污水化学辅助除磷[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9(14) 3.孙士权.刀钟颖.郭文文.洪俊明.张金松滤布滤池强化处理城市二级出水中试研究[期刊论文]-环境工程学报2009(7) 4.解立国太原市北郊污水净化厂深度除磷研究[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20) 5.戴斌低碳源情况下氧化沟工艺除磷的方式[期刊论文]-上海建设科技 2009(5) 6.陈晓安.严福平.李旭.桂丽娟连续流砂过滤器处理城市二级出水中试研究[期刊论文]-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1(1) 7.乔莹.栗建华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区域性评价管理研究[期刊论文]-长治学院学报 2010(5) 8.郑育毅低碳源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 2011(9) 9.刘传伟.孙书群城市污水污水处理厂氮磷去除的研究[期刊论文]-广州化工 2011(23) 10.杨凌波.葛勇涛.谢继荣.应启锋.曾思育.何苗基于节能降耗的污水处理厂绩效评估体系研究[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09(z1)

化学除磷理论及规范

化学除磷 6.7.1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其出水总磷不能达到要求时,可采用化学除磷工艺处理。污水一级处理以及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有除磷要求时,也可采用化学除磷工艺。 化学除磷可采用生物反应池的前置投加、后置投加和同步投加,也可采用多点投加。 化学除磷设计中,药剂的种类、剂量和投加点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 化学除磷的药剂可采用铝盐、铁盐,也可采用石灰。用铝盐或铁盐作混凝剂时,宜投加离子型聚合电解质作为助凝剂。 采用铝盐或铁盐作混凝剂时,其投加混凝剂与污水中总磷的摩尔比宜为~3。化学除磷时应考虑产生的污泥量。 化学除磷时,对接触腐蚀性物质的设备和管道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条文说明: 化学除磷 关于化学除磷应用范围的规定。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规定总磷的排放标准:当达到一级A标准时,在2005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污水厂为1mg/l,2006年1月1日起建设的污水厂为l。一般城市污水经生物除磷后,较难达到后者的标准,故可辅以化学除磷,以满足出水水质的要求。 强化一级处理,可去除污水中绝大部分磷。上海白龙港城市污水厂试验表明,当FeCl3投加量为40~80mg/l,或Al2(SO4)3•18H2O投加量为60~80mg/l 时,进出水磷酸盐磷浓度分别为2~9mg/l和~l,去除率为60~95%。 污泥厌氧处理过程中的上清液、脱水机的过滤液和浓缩池上清液等,由于在厌氧条件下,有大量含磷物质释放到液体中,若回流入污水处理系统,将造成污水处理系统中磷的恶性循环,因此应先进行除磷,一般宜采用化学除磷。 关于药剂投加点的规定。 以生物反应池为界,在生物反应池前投加为前置投加,在生物反应池后投加为后置投加,投加在生物反应池内为同步投加,在生物反应池前后都投加为多点投加。

污水处理生物除磷工艺.

污水处理生物除磷工艺 (一)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O工艺) 当以除磷为主时,可采用无内循环的厌氧/好氧工艺,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厌氧/好氧工艺流程 1. 设计参数 A/O工艺生物除磷设计参数见下表 A/O工艺生物除磷设计参数 2. 工艺计算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除磷的工艺计算包括厌氧池(区)容积、好氧池(区)容积。具体计算公式见下表。

A/O工艺生物除磷容积基计算公式 (二)弗斯特利普( Phostrip) 除磷工艺 Phostrip工艺是由Levin在1965年首先提出的,该工艺是在回流污泥的分流 管线上增设一个脱磷池和化学沉淀池而构成的,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该工艺将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中增设厌氧释磷池和化学沉淀池。工艺流程为:部分回流污泥(约为进水量的10%~20% )通过旁流进入厌氧池,在厌氧池中的停留时间为8~ 12h, 使磷由固相中释放,并转移到水中;脱磷后的污泥问流到好氧池中继续吸磷,厌氧池上清液含有高浓度磷(可高达100mg/L 以上),将此上清液排入石灰混凝沉淀池进行化学处理生成磷酸钙沉淀,该含磷污泥可作为农业肥料,而混凝沉淀池出水应流入初沉池再进行处理。Phostrip工艺不仅通过高磷剩余污泥除磷,而且还通过化学沉淀除磷。该工艺具有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双重作用,所以Phostrip工艺具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 Phostrip工艺比较适合于对现有工艺的改造,只需在污泥回流管线上增设少量小规模的处理单元即可,且在改造过程中不必中断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总之,Phostrip工艺受外界条件影响小,工艺操作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且稳定。但该工艺存在流程复杂、运行管理麻烦、处理成本较高等缺点。 四、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 需要同时脱氮除磷时,可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 A2/O工艺脱氮除磷流程 (一)一般规定 进入系统的污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脱氮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与总凯氏氮(TKN)之比宜大于4 ; (2) 除磷时,污水中的BOD5与总磷( TP)之比宜大于17 ; (3) 同时脱氮、除磷时,宜同时满足前两款的要求; (4) 好氧池(区)剩余碱度宜大于70mg/L( 以碳酸钙CaC03计);

如何去除废水中的次磷

如何去除/处理次磷/总磷? 一、如何去除次磷/总磷 在电镀废水处理,线路板废水处理中,排放口的水经常超标,包括重金属、氨氮、总磷等,其中总磷的太湖流域标准为0.5ppm,高的排放标准导致总磷经常超标,本文提出一种药剂,以及使用药剂的办法,解决总磷超标问题。 除磷剂是湛清环保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特效药剂,是两种液体药剂HMC-P1和HMC-P2利用共沉淀的原理,通过架桥的方式,网捕、吸附废水中的次亚磷并形成不溶性无机高分子结构,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次亚磷类污染物。与专用絮凝剂配合使用,去除效果更好,并且对于废水中的重金属尤其是化学镍的去除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产品用途 主要用于去除无机次磷、亚磷和有机磷废水等水体中的含磷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 0.5mg/L以下,解决电镀废水、线路板废水、化工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中的磷超标。 三、产品特点 适用范围广,对于各形态的含磷污染物均可处理达标; 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出水清澈透明; 具有除磷、絮凝、除重金属、降COD等多重功效; 四、外观指标

1.调节废水至特定pH; 2.按照一定比例加入HMC-P1和HMC-P2,反应20-30min; 3.调节pH后加入HMC-103絮凝沉淀,上清液即可达标排放; 六、应用实例 太仓XX电镀厂是一家专业从事电镀加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完善,日处理量接近1000吨。其中化学镍清洗水约100吨/天,总磷浓度为100 mg/L,其中大部分为次亚磷。原处理工艺为大量次氯酸钠氧化后进行混凝沉淀,药剂用量大,反应周期长,总排口的总磷浓度依然在5 mg/L以上,远高于国家排放标准限值0.5 mg/L。采用我公司的次亚磷去除剂后,只需要很低的成本即可将这股次磷废水单独处理达标(<0.3 mg/L)。而且,该公司在我们的指导下对废水站的整体工艺进行了优化,减少了污泥量和总体运行成本。 附:苏州湛清环保简介 苏州湛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清华大学技术团队在长三角地区投资的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服务项目。公司主打废水处理技术服务,由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水处理技术支持,主要客户类型是电镀厂、线路板厂以及环保公司,客户广泛分布在苏州、昆山、太仓等地,是国内第一家以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环保公司,公司致力于成为“您的废水处理技术合作伙伴”,不断努力与发展,目前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涵盖以下领域: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除磷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除磷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l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 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这一过程涉及的是所谓的相转移过程,反应方程举例如式1。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化学絮凝反应,所以必须区分化学沉析和化学絮凝的差异。 FeCl3+K3PO4→FePO4↓+3KCl式1 污水沉析反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水中溶解状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状物质转换为非溶解、颗粒状形式的过程,絮凝则是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过程,所以絮凝不是相转移过程。 在污水净化工艺中,絮凝和沉析都是极为重要的,但絮凝是用于改善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而沉析则用于污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如果利用沉析工艺实现相的转换,则当向污水中投加了溶解性的金属盐药剂后,一方面溶解性的磷转换成为非溶解性的磷酸金属盐,也会同时产生非溶解性的氢氧化物(取决于PH值)。另一方面,随着沉析物的增加及较小的非溶解性固体物聚积成较大的非溶解性固体物,使稳定的胶体脱稳,通过速度梯度或扩散过程使脱稳的胶体互相接触生成絮凝体。最后通过固—液分离步骤,得到净化的污水和固一液浓缩物(化学污泥),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 根据化学沉析反应的基础,为了生成磷酸盐化合物,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和氢氧化钙(熟石灰)。许多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都会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磷离子结合生成难溶解性的化合物。出于经济原因,用于磷沉析的金属盐药剂主要是Fe3+、Al3+和Fe2+盐和石灰。这些药剂是以溶液和悬浮液状态使用的。二价铁盐仅当污水中含有氧,能被氧化成三价铁盐时才能使用。Fe2+在实际中为了能被氧化常投加到曝气沉砂池或采用同步沉析工艺投加到曝气池中,其效果同使用Fe3+一样,反应式如式2、3。 Al3++PO43-→AlPO4↓pH=6~7 式2 Fe3++PO43-→FePO4↓pH=5~式3 与沉析反应相竞争的反应是金属离子与OH的反应,所以对于各种不同的金属盐产品应注意的是金属的离子量,反应式如式4、5。 Al3++3OH-→Al(OH)3↓式4 Fe3++3OH-→Fe(OH)3式5 金属氢氧化物会形成大块的絮凝体,这对于沉析产物的絮凝是有利的,同时还会吸附胶体状的物质、细微悬浮颗粒。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物在以化学除磷为目的化学沉析反应中的沉析去除是次要的,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国外从六十年代开始系统地进行了脱氮除磷的物理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认为物理法的缺点是耗药量大、污泥多、运行费用高等。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采用。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并逐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八十年代后期逐步 实现工业化流程。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等。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成氨氮,而后在好氧条件下,由硝化菌左右变成硝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碳源,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较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用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硝化阶段:足够的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在20℃,不能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2mg/L左右,充足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生物脱氮过程如图5—1所示。 反硝化细菌 +有机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生物除磷原理 磷常以磷酸盐(H 2PO 4 -、HPO 4 2-和H 2 PO 4 3-)、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生物除 磷就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状态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储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多少将对除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有报道称,当泥龄为30d时,除磷率为40%,泥龄为17d时,除磷率为50%,而当泥龄降至5d时,除磷率达到87%。 大量的试验观测资料已经完全证实,再说横无除磷工艺中,经过厌氧释放磷酸盐的活性污泥,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吸磷能力,也就是说,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磷和除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强污泥的好氧吸磷,磷的厌氧释放可以分为两部分:有效释放和无效释放,有效释放是指磷被释放的同时,有机物被吸收到细胞内,并在细胞内储存,即磷的释放是有机物吸收转化这一耗能过程的偶联过程。无效释放则不伴随有机物的吸收和储存,内源损耗,PH变化,毒物作用引起的磷的释放均属无效释放。 在除磷系统的厌氧区中,含聚磷菌的会留污泥与污水混合后,在初始阶段出现磷的有效释放,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被耗完以后,虽然吸收和储存有机物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停止,但微生物为了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仍将不断分解聚磷,并把分解产物(磷)释放出来,虽然此时释磷总量不断提高,但单位释磷量所产生吸磷能力随无效释放量的加大而降低。一般来说,污水污泥混合液经过2小时厌氧后,磷的释放已经甚微,在有效释放过程中,磷的释放量与有机物的转化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磷的厌氧释放可使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大大提高,每厌氧释放1mgP,在好氧条件下可吸收2.0~2.24mgP,厌氧时间加长,无效释放逐渐增加,平均厌氧释放1mgP,所产生的好氧吸磷能力降至1mgP以下,甚至达到0.5mgP。因此,生物除磷并非厌氧时间越长越好,同时在运行管理中要尽量避免PH的冲击,否则除磷能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除磷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除磷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除磷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l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 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这一过程涉及的是所谓的相转移过程,反应方程举例如式1。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化学絮凝反应,所以必须区分化学沉析和化学絮凝的差异。 FeCl3+K3PO4→FePO4↓+3KCl式1 污水沉析反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水中溶解状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状物质转换为非溶解、颗粒状形式的过程,絮凝则是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过程,所以絮凝不是相转移过程。 在污水净化工艺中,絮凝和沉析都是极为重要的,但絮凝是用于改善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而沉析则用于污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如果利用沉析工艺实现相的转换,则当向污水中投加了溶解性的金属盐药剂后,一方面溶解性的磷转换成为非溶解性的磷酸金属盐,也会同时产生非溶解性的氢氧化物(取决于PH值)。另一方面,随着沉析物的增加及较小的非溶解性固体物聚积成较大的非溶解性固体物,使稳定的胶体脱稳,通过速度梯度或扩散过程使脱稳的胶体互相接触生成絮凝体。最后通过固—液分离步骤,得到净化的污水和固一液浓缩物(化学污泥),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 根据化学沉析反应的基础,为了生成磷酸盐化合物,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和氢氧化钙(熟石灰)。许多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都会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磷离子结合生成难溶解性的化合物。出于经济原因,用于磷沉析的金属盐药剂主要是Fe3+、Al3+和Fe2+盐和石灰。这些药剂是以溶液和悬浮液状态使用的。二价铁盐仅当污水中含有氧,能被氧化成三价铁盐时才能使用。Fe2+在实际中为了能被氧化常投加到曝气沉砂池或采用同步沉析工艺投加到曝气池中,其效果同使用Fe3+一样,反应式如式2、3。 Al3++PO43-→AlPO4↓pH=6~7 式2 Fe3++PO43-→FePO4↓pH=5~式3 与沉析反应相竞争的反应是金属离子与OH的反应,所以对于各种不同的金属盐产品应注意的是金属的离子量,反应式如式4、5。 Al3++3OH-→Al(OH)3↓式4 Fe3++3OH-→Fe(OH)3式5

化学除磷简述

化学除磷简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除磷简述 1引言 由于广泛使用含磷洗涤剂,我国城市污水中普遍含有一定量的磷,一般为5-10mg/L。磷是藻类繁殖所需各种成分中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水体中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对于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而言,磷的作用远大于氮的作用,水体中磷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就可以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在污水处理中进行除磷是必要的。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常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明确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总磷指标的一级A排放标准为L。 污水中的磷可以通过化学和生物两种方法去除。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现阶段生物除磷工艺还无法保证出水总磷稳定达到L标准的要求,所以常需要采用或辅助以化学除磷措施。 2化学除磷原理 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反应生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发生着化学絮凝作用,即形成的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絮凝体。 3化学除磷药剂 为了生成非溶解性的磷酸盐化合物,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和氢氧化钙。许多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都会与污水中的溶解性

磷离子结合生成难溶解性的化合物,但出于经济原因考虑,用于磷沉析的金属盐药剂主要是Fe3+盐、Fe2+盐和Al3+盐,这些药剂是以溶液和悬浮液状态使用的。除金属盐药剂外,氢氧化钙也用作沉析药剂,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 污水化学除磷中常用的药剂类型详见表1。 表1污水净化常用药剂 4化学除磷工艺 化学除磷工艺可按化学药剂的投加地点来分类,实际中常采用的有:前置除磷、同步除磷和后置除磷。 前置除磷 前置除磷工艺的特点是化学药剂投加在沉砂池中、初沉池的进水渠(管)中、或者文丘里渠(利用涡流)中。其一般需要设置产生涡流的装置或者供给能量以满足混合的需要。相应产生的沉析产物(大块状的絮凝体)在初沉池中通过沉淀被分离。如果生物段采用的是生物滤池,则不允许使用铁盐药剂,以防止对填料产生危害(产生黄锈)。

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污水除磷技术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法两大类。生物法如A/O、A2/O、UCT工艺,主要适合处理低浓度及有机态含磷废水。化学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结晶法、离子交换吸附法、电渗析、反渗透等工艺,主要适合处理无机态含磷废水,其中混凝沉淀与结晶综合处理技术可以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除磷率较高,是一种可靠的高含磷废水处理方法。 1. 生物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Spector发现,微生物在好氧状态下能摄取磷,而在有机物存在的厌氧状态下放出磷。含磷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便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目前,国外常用的生物脱磷技术主要有3种:第一,向曝气贮水池中添加混凝剂脱磷;第二,利用土壤处理,正磷酸根离子会与土壤中的Fe和Al的氧化物反应或与粘土中的OH-或SiO22-进行置换,生成难溶性磷酸化合物;第三种方法是活性污泥法,这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生物脱磷技术。生物除磷法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没有化学沉淀法污泥难处理的缺点,且不需投加沉淀剂。对于二级活性污泥法工艺,不需增加大量设备,只需改变运转流程即可达到生物除磷的效果。但要求管理较严格,为了形成VFA,要保证厌氧阶段的厌氧条件。 张林生等采用石灰沉淀结晶法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取得成功,该法结合了沉淀法与结晶法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1/ 4

景。实验结果与工程实践表明,该法处理含磷废水除磷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且可回用。 2. 化学沉淀法 通过投加化学沉淀剂与废水中的磷酸盐生成难溶沉淀物,可把磷分离出去,同时形成的絮凝体对磷也有吸附去除作用。常用的混凝沉淀剂有石灰、明矾、氯化铁,石灰与氯化铁的混合物等。影响此类反应的主要因素是pH、浓度比、反应时间等。 为了降低废水的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果,学者们在研制开发新型廉价高效化学沉淀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王光辉发现,原水含磷 10mg/L时,投加300mg/L的Al2(SO4)3或90mg/L的FeCl3,可除磷70%左右,而在初沉时加入过量石灰,一般总磷可去除80%左右。他根据化学凝聚能增加可沉淀物质的沉降速度,投加新型净水剂碱式氯化铝,沉降效果达80%~85%,很好地解决了生产用水的PO43-污染问题。混凝沉淀法是一种传统的除磷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的优点。但是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化学沉淀剂的投加会引起废水pH 值上升,在池子及水管中形成坚硬的垢片,还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另外,研究表明:除磷效率对应沉淀剂剂量的曲线是指数型的,当化学沉淀剂超出一定量,曲线即达到停滞期。所以,试图用沉淀法将废水中磷的质量浓度降到0.1mg/L以下,是不太经济的。 丛广治等主持的大连开发区污水厂A/O改造实践表明,系统在下列参数下可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BOD5负荷为0.2~0.3kg/(kgMLSS·d),TP 负荷为(2.8~3.0)×10-3kg/(kgMLSS·d)。厌氧段容积∶好氧段容积 2/ 4

化学除磷合集

化学除磷合集

絮凝剂对除磷的作用 关于化学除磷,我们日常使用的药剂主要是絮凝剂,如PAC,聚合铝铁,氯化铝,硫酸铝,硫酸亚铁等。对于化学除磷,过去大家并没有过多关注絮凝剂对生物处理系统的潜在作用问题,本次论坛答疑活动中,刘智晓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实际运营中要关注同步化学除磷的对生物处理系统的潜在负面作用,并由此引发了热烈争论。 ] 对此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一种持正面观点的认为“絮凝剂尤其是铝盐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存在抑制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当铝盐投加到一定浓度才会显示出抑制作用影响,即存在一个“阈值”,很多污水厂之所以没有观察到这种抑制作用,一部分原因是投加量较低,不足以显示出铝盐潜在的抑制作用;尽管有些厂看上去出水氨氮也能达标,硝化也很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抑制作用不存在,只是因为通过其它的工艺调整措施,比如增加曝气能耗等方面掩盖或者弥补了絮凝剂的负面作用,但却在增加运行能耗等负面付出了代价等。 持“铝盐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存在抑制作用” 这种观点的网友,还列举了大量的国内外的研究报导予以佐证,包括清华大学环境

学院进行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报导,以及国外的一些资料文献。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报导表明,化学除磷Fe3+、Al3+的投加对活性污泥影响存在抑制作用,其中Al3+强于Fe3+,当Al3+的投加量达到10-3mol/L时,会对生化单元内微生物的活性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当然,还有一些网友认为“铝盐对活性污泥并不存在抑制作用”,并以北京排水集团的高碑店、小红门污水处理厂为例。这两个厂化学除磷投加的就是铝盐,网友表示,两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不存在所谓抑制作用,铝盐的投加只是提高了污泥的沉降性能。 对于以上争论,刘博士总结,对于三级深度处理采用的后置化学除磷,是不存在抑制作用的,因为这部份化学污泥不再返回或滞留在生物系统。但是对于同步化学除磷,也就是絮凝剂投加在曝气池出水的情况,结果则有所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絮凝剂同步投加情况,化学药剂富集是对活性污泥系统存在潜在负面作用的。目前的研究及生产实践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对于铝盐同步投加情况,絮凝剂只能随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持续性投加絮凝剂会逐渐富集在活性污泥系统,对活性污泥生物活性是存在潜在的抑制作用的。当然有个事实,就是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或者投加量才会表现出来这种抑制作用。国外也有文献报导,一定条件下,化学除磷药剂不但抑制硝化过程,甚至能引起生物除磷效率的降低。

总磷去除方法

总磷去除方法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除磷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0.5mg/l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 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这一过程涉及的是所谓的相转移过程,反应方程举例如式1。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化学絮凝反应,所以必须区分化学沉析和化学絮凝的差异。 FeCl3+K3PO4→FePO4↓+3KCl式1 污水沉析反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水中溶解状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状物质转换为非溶解、颗粒状形式的过程,絮凝则是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过程,所以絮凝不是相转移过程。 在污水净化工艺中,絮凝和沉析都是极为重要的,但絮凝是用于改善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而沉析则用于污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如果利用沉析工艺实现相的转换,则当向污水中投加了溶解性的金属盐药剂后,一方面溶解性的磷转换成为非溶解性的磷酸金属盐,也会同时产生非溶解性的氢氧化物(取决于PH值)。另一方面,随着沉析物的增加及较小的非溶解性固体物聚积成较大的非溶解性固体物,使稳定的胶体脱稳,通过速度梯度或扩散过程使脱稳的胶体互相接触生成絮凝体。最后通过固—液分离步骤,得到净化的污水和固一液浓缩物(化学污泥), 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 根据化学沉析反应的基础,为了生成磷酸盐化合物,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和氢氧化钙(熟石灰)。许多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都会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磷离子结合生成难溶解性的化合物。出于经济原因,用于磷沉析的金属盐药剂主要是Fe3+、Al3+和Fe2+盐和石灰。这些药剂是以溶液和悬浮液状态使用的。二价铁盐仅当污水中含有氧,能被氧化成三价铁盐时才能使用。Fe2+在实际中为了能被氧化常投加到曝气沉砂池或采用同步沉析工艺投加到曝气池中,其效果同使用Fe3+一样,反应式如式2、3。 Al3++PO43-→AlPO4↓pH=6~7 式2 Fe3++PO43-→FePO4↓pH=5~5.5 式3 与沉析反应相竞争的反应是金属离子与OH的反应,所以对于各种不同的金属盐产品应注意的是金属的离子量,反应式如式4、5。 Al3++3OH-→Al(OH)3↓式4 Fe3++3OH-→Fe(OH)3式5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除磷的工艺和方法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除磷的工艺和方法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0.5mg/l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 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这一过程涉及的是所谓的相转移过程,反应方程举例如式1。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化学絮凝反应,所以必须区分化学沉析和化学絮凝的差异。 FeCl3+K3PO4→FePO4↓+3KCl 式1 污水沉析反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水中溶解状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状物质转换为非溶解、颗粒状形式的过程,絮凝则是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过程,所以絮凝不是相转移过程。 在污水净化工艺中,絮凝和沉析都是极为重要的,但絮凝是用于改善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而沉析则用于污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如果利用沉析工艺实现相的转换,则当向污水中投加了溶解性的金属盐药剂后,一方面溶解性的磷转换成为非溶解性的磷酸金属盐,也会同时产生非溶解性的氢氧化物(取决于PH值)。另一方面,随着沉析物的增加及较 小的非溶解性固体物聚积成较大的非溶解性固体物,使稳定的胶体脱稳,通过速度梯度或扩散过程使脱稳的胶体互相接触生成絮凝体。最后通过固—液分离步骤,得到净化的污水和固一液浓缩物(化学污泥),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 根据化学沉析反应的基础,为了生成磷酸盐化合物,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和氢氧化钙(熟石灰)。许多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都会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磷离子结合生成难溶解性的化合物。出于经济原因,用于磷沉析的金属盐药剂主要是Fe3+、Al3+和Fe2+盐和石灰。这些药剂是以溶液和悬浮液状态使用的。二价 铁盐仅当污水中含有氧,能被氧化成三价铁盐时才能使用。Fe2+在实际中为了能被氧化常投加到曝气沉砂池或采用同步沉析工艺投加到曝气池中,其效果同使用Fe3+一样,反应式如式2、3。 Al3++PO43-→AlPO4↓pH=6~7 式2 Fe3++PO43-→FePO4↓pH=5~5.5 式3 与沉析反应相竞争的反应是金属离子与OH的反应,所以对于各种不同的金属盐产品 应注意的是金属的离子量,反应式如式4、5。 Al3++3OH-→Al(OH)3↓式4 Fe3++3OH-→Fe(OH)3 式5 金属氢氧化物会形成大块的絮凝体,这对于沉析产物的絮凝是有利的,同时还会吸附胶体状的物质、细微悬浮颗粒。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物在以化学除磷为目的化学沉析反应中的沉析去除是次要的,但在分离时有机性胶体以及悬浮物的凝结在絮凝体中则是决定性的过程。 沉析效果是受PH值影响的,金属磷酸盐的溶解性同样也受PH的影响。对于铁盐最佳PH值范围为5.0~5.5,对于铝盐为6.0~7.0,因为在以上PH值范围内FePO4或AIPO4

化学除磷设计计算

化学除磷设计计算 (1)药剂投加点 化学除磷工艺可按化学药剂的投加地点来分类,实际中常采用的有:前置除磷、同步除磷和后置除磷。 前置除磷 前置除磷工艺的特点是化学药剂投加在沉砂池中、初沉池的进水渠(管)中、或者文丘里渠(利用涡流)中。其一般需要设置产生涡流的装置或者供给能量以满足混合的需要。相应产生的沉析产物(大块状的絮凝体)在初沉池中通过沉淀被分离。如果生物段采用的是生物滤池,则不允许使用铁盐药剂,以防止对填料产生危害(产生黄锈)。 前置除磷工艺由于仅在现有工艺前端增加化学除磷措施,比较适合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建,通过这一工艺步骤不仅可以除磷,而且可以减少生物处理设施的负荷。常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石灰和金属盐药剂。前置除磷后控制剩余磷酸盐的含量为,完全能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对磷的需要。 同步除磷 同步除磷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化学除磷工艺,在国外约占所有化学除磷工艺的50%。其工艺是将化学药剂投加在曝气池出水或二沉池进水中,个别情况也有将药剂投加在曝气池进水或回流污泥渠(管)中。目前已确定对于活性污泥法工艺和生物转盘工艺可采用同步化学除磷方法,但对于生物滤池工艺能否将药剂投加在二次沉淀池进水中尚值得探讨。 后置除磷 后置除磷是将沉析、絮凝以及被絮凝物质的分离在一个与生物处理相分离的设施中进行,因此也叫二段法工艺。一般将化学药剂投加到二沉池后的一个混合池中,并在其后设置絮凝池和沉淀池(或气浮池)。 对于要求不严的受纳水体,在后置除磷工艺中可采用石灰乳液药剂,但必须 进行中和。 对出水pH值加以控制,如可采用CO 2 采用气浮池可以比沉淀池更好地去除悬浮物和总磷,但因为需要恒定供应空气因而运行费用较高。 后置除磷考虑利用滤池,也就是采用微过滤的方式。在二沉池出水管道加药,

如何除去污水中的磷

去除污水中磷的方法 常规的生物处理法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和处理可以从废水中去除部分磷,一些特殊工艺或经过调整运行方式以后具有除磷功能的普通工艺可以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具体方法有A/O,A2/O、SBR、氧化沟等。但生物处理法的除磷效果有限,当磷的排放标准很高时,往往需要使用化学除磷或将生物法与化学除磷结合起来使用。 化学除磷是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生成不溶性的磷酸盐,然后再利用沉淀、气浮或过滤等方法将磷从污水中除去。用于化学除磷的常用药剂有石灰,铝盐和铁盐等三大类。 三、生物除磷 1、生物除磷的原理 污水生物除磷的原理就是人为创造生物超量除磷过程,实现可控的除磷效果。整个过程必须通过创造厌氧环节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生物除磷过程。 1)厌氧条件下释磷 在没有溶解氧或硝态氮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通过发酵作用将可溶性BOD5转化为低分子挥发性有机酸VFA。聚磷菌吸收这些发酵产物或来自原污水的VFA,并将其运送到细胞内,同化成胞内碳能源储存物质PHB,所需的能力来源于聚磷的水解以及细胞内糖的酵解,并导致磷酸盐的释放。 2)好氧条件下摄磷 好氧条件下,聚磷菌的活力得到恢复,并以聚磷的形式存储超过生长所需的磷量,通过PHB的氧化代谢产生能量,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能量以聚磷酸高能键的形式捕集存储,磷酸盐从水中被去除。 3)富磷污泥的排放 产生的富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的形式排放,从而将磷去除。从能量角度来看,聚磷菌在无氧条件下释放磷获取能量以吸收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在好氧状态下降解吸收溶解性有机物获取能量以吸收磷。 除磷的关键是厌氧区的设置,可以说厌氧区是聚磷菌的生物选择器。聚磷菌能在短暂的厌氧条件下,由于非聚磷菌吸收低分子基质并快速同化和储存这些发酵产物,即厌氧区为聚

化学除磷理论及规范

6.7化学除磷6. 7.12005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污水厂为1m g/l,2006年1月1日前言 在静止的或流动缓慢的水体中,如果磷的浓度过高,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其危害已众所周知,因而在污水处理中进行除磷是必要的。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 工艺 2 部分是有机化合磷,其以溶解和非溶解状态存在。稠环磷酸盐(如P 3O 10 5-)和有机化合磷(核 酸)一般在污水管网中和污水处理中就已经转化为正磷酸盐(PO 4 3-)。 3化学除磷的基础 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这一过程涉及的是所谓的相转移过程,反应方程举例如式1。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

行的不仅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化学絮凝反应,所以必须区分化学沉析和化学絮凝的差异。 FeCl 3+K 3 PO 4→ FePO4↓+3KCl式1 污水沉析反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水中溶解状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状物质转换为非溶解、颗粒状形式的过程,絮凝则是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过程,所以絮凝不是相转移过程。 在污水净化工艺中,絮凝和沉析都是极为重要的,但絮凝是用于改善沉淀池的沉淀效 污水 和固一4 污水中 污水 、3。 Al3++3OH-→Al(OH) 3 ↓式4 Fe3++3OH-→Fe(OH) 3 式5 金属氢氧化物会形成大块的絮凝体,这对于沉析产物的絮凝是有利的,同时还会吸附胶体状的物质、细微悬浮颗粒。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物在以化学除磷为目的化学沉析反应中的沉析去除是次要的,但在分离时有机性胶体以及悬浮物的凝结在絮凝体中则是决定性的过程。

关于化学除磷工艺的设计规范

关于化学除磷工艺的设计规范!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0.5mg/l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因此,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4年版)中对于化学除磷设计做了以下几个规定: 1、关于化学除磷应用范围的规定。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规定的总磷的排放标准:当达到一级A标准时,在2005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污水厂为1mg/L,2006年1月1日起建设的污水厂为0.5mg/L。一般城镇污水经生物除磷后,较难达到后者的标准,故可辅以化学除磷,以满足出水水质的要求。

强化一级处理,可去除污水中绝大部分磷。上海白龙港污水厂试验表明,当FeCl3投加量为40mg/L~ 80mg/L,或Al2(SO4)3·18H2O投加量为60mg/L ~80mg/L时,进出水磷酸盐磷浓度分别为2mg/L~9mg/L和0.2mg/L~1.1mg/L,去除率为60%~95%。 污泥厌氧处理过程中的上清液、脱水机的过滤液和浓缩池上清液等,由于在厌氧条件下,有大量含磷物质释放到液体中,若回流入污水处理系统,将造成污水处理系统中磷的恶性循环,因此应先进行除磷,一般宜采用化学除磷。 2、关于药剂投加点的规定。 以生物反应池为界,在生物反应池前投加为前置投加,在生物反应池后投加为后置投加,投加在生物反应池内为同步投加,在生物反应池前、后都投加为多点投加。 前置投加点在原污水处,形成沉淀物与初沉污泥一起排除。前置投加的优点是还可去除相当数量的有机物,因此能减少生物处理的负荷。后置投加点是在生物处理之后,形成的沉淀物通过另设的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分离,这一方法的出水水质好,但需增建固液分离设施。同步投加点为初次沉淀池出水管道或生物反应池内,形成的沉淀物与剩余污泥一起排除。多点投加点是在沉砂池、

除磷的方法和原理

除磷的方法和原理 当水体中的磷含量超过是水体自净能力后,就会出现富营养化甚至藻类繁殖泛滥。电镀行业排放废水中含有次磷盐;制造业,制药业,洗涤剂生产业都有各种环节用到磷,比如磷化,大分子含磷有机物,磷肥等。根据排放标准,现在的磷排放之前都要降低到0.5mg/L,所以除磷势在必行。选择除磷方法之前先看磷的价态,正磷是+5价,次磷+1价,亚磷+3价,有机磷价态不定。正磷的去除方法比较系统成熟,分为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 化学除磷主要方法是化学沉析法,将磷酸盐变成不溶性盐再析出。现在主要有钙盐,铝盐,铁盐。基础反应原理如下: 在这些沉淀反应过程中要注意PH,避免金属离子和氢氧根发生反应沉淀。 在投加药剂之后,磷酸盐会以这些难溶性颗粒的形式析出。然后还需要絮凝作用来将悬浮态的非溶性颗粒相互粘结,加快沉淀过程。常见的絮凝剂有PAC,PAM,需要在加入后搅拌。

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生化作用除磷。基础原理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充分释放其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而在好氧条件下又能超过其生理需要从水中吸收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的特性,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过沉淀从系统中排出这种富磷污泥,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工艺经常存在于脱氮除磷的A/O系列工程中,A是指厌氧段,在没有氧气和硝氮的情况下,聚磷菌会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生成的磷酸根排入污水,生成的ATP吸收污水中的脂肪酸形成PHB(聚β-羟基丁二酸),作为内贮物,这个阶段称之为释磷。O是指好氧阶段,PHB分解产生能量,和废水中的磷形成聚磷酸盐,被聚磷菌吸收存在细胞内,磷就会随着活性污泥排出。 生物化学除磷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化学除磷剂也会用于生物除磷工程中,时间不同,效果也不同,称之为化学辅助除磷工艺。化学除磷剂可以在除磷的同时絮凝部分含碳含氮化合物,会提高混合液的导电率,对不溶性颗粒的沉淀有帮助;但是除磷剂投加过量时也会对活性污泥除磷有负面影响,所以计算投加药剂量也是重要的步骤。 化学和生物除正磷的工艺都比较成熟,相关生产厂家也要利用好这些方法和原理,在大力生产的同时做好控制排放工作。

工业生产废水中磷(膦)的去除

工业生产废水中磷(膦)的去除 一、引言 水源中磷的含量的提高会导致水源的富营养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前些年太湖蓝藻事件的出现,就是由于随着工业化进程以及农业的面源污染,排入天然水域的磷总量逐年积累而导致的。地方政府和各级环保部门都已经认识到消减总磷排放量对于缓解湖泊富营养化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环保部门数年来逐步抓紧了对工业企业外排污水的总磷等污染物的管控(尽管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GDP、就业和税收等“政绩”在某种程度对污水中磷的去除处理睁一眼,闭一眼)。 二、磷污染的主要来源 据我们对江苏各地不完全的了解,由于向水体中排入磷导致水体磷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是: 1、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过剩的磷肥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向自然水体大量排入,这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推广测土施肥,推广新型节水节肥农业生产技术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2、居民生活污水磷污染 由于近年来大力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使得居民生活污水中磷的浓度并不高,普遍在2mg /l及以下。在江苏地区(尤其是苏南地区)对于居民生活废水的处理是通过建立区域性污水处理站来进行集中处理。原则上只要处理措施得当,各污水处理企业真正按照要求实行处理,控制生活废水的磷的排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事实上,由于处理成本以及处理企业的社会责任心等问题,有相当的污水处理企业并没有积极地采取措施使总磷排放标准达标。尽管这部分废水中总磷浓度较低,但由于排放的总水量很大,使得年度总磷排放量仍相当可观。 3、工业企业含磷污水排放 涉磷(膦)废水排放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化工企业和食品及食品原料企业。比如电镀行业、以PCl3为原料的化工行业、含磷(膦)农药生产企业或者是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磷系列阻燃剂生产企业、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某些使用磷酸盐或聚合磷酸盐作为化学反应催化剂的生产,以及酒类及酒精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如果说高浓度的磷将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那么膦化合物(如含磷的农药、除草剂、阻燃剂等)排放到水体中,其潜在的生物毒性危害也是一个重大的威胁。这些企业的含磷(膦)废水有以下特点:(1)废水水量虽小但总磷的浓度很高 由于工艺的需要,通常废水中总磷含量很高,尤其是化工生产中母液中总磷有时甚至高达数万mg/l。如双酚S生产企业的废水总磷约1000mg/l,双甘膦生产废水总磷高达24000~ 26000mg/l,农药中间体0,0一二乙基硫代磷酰氯(简称)乙基氯化物生产废水中总磷为5 000mg/l以上,轮胎钢丝帘生产中产生的清洗液废水中总磷超过30000mg/l,铝合金表面电镀工艺中产生的清洗废液中总磷也达到了200~500mg/l,以谷物或块茎类原料生产的食用酒精或黄酒白酒产生的废水总磷在30~80mg/l等。。。。。。 (2)磷的存在形态非常复杂 工业废水中根据行业不同含有不同的磷的形态。比如电镀行业常见有亚磷酸盐存在;金属表面磷化处理中常见的是正磷酸盐;磷酸酯或膦酸酯系列阻燃剂、工业循环水中使用的阻垢剂和消毒剂的生产中常见次、亚磷酸盐、磷酸酯和有机膦等;醋酸纤维生产中常见含有C -P化学键的多甲基膦酸盐和磷酸酯等;生产食用酒精类废水仅有正磷酸盐,乙基氯化物生产废水中含有硫代磷酸盐和。。。。。。很多情况下,废水中磷的存在形态不只是一种,呈现多种类多形态的复杂状态。废水中的水溶性磷(膦)存在的形态分类可参见下表: 正磷酸盐 亚磷酸盐 无机磷次磷酸盐 多聚磷酸盐 磷的化合物磷化物和硫代磷化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