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比较

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疗效。
方法:将87例喂养不耐受且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组予口服5mg/kg.d(分3次)红霉素进行干预,大剂量组口服15mg/kg.d (分3次),分析不同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
结果:两组不同剂量红霉素总有效率均80%以上,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大剂量红霉素显效率59.0%,显著高于小剂量组。
两组副作用均不明显。
结论: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组,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红霉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47-021 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早产儿尤其是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被救治,由于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临床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喂养不耐受,主要表现为胃潴留、腹部胀气、呕吐、严重者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常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肠道喂养建立困难,静脉营养时间长,相应并发症多,住院周期延长,对家庭及医疗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既往研究曾报道小剂量红霉素对胃肠道的促动力作用,而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尚有争论。
因此,本文将大、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合理应用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提供临床参考,报道如下: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按以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即频繁呕吐≥3 次/天;奶量不增或减少>3 天;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 1/3);腹部膨隆、腹胀,腹围增加超过3cm(每日定时专人测量腹围,与上日对比),除外消化道畸形、NEC等[1]。
选择在2013.06-2014.06期间出生胎龄小于34周早产入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病房的87例早产伴喂养不耐受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EM-S 组(依托红霉素颗粒5mg/kg.d,分为3次口服)和 EM-L 组(依托红霉素颗粒15 /kg.d,分为3次口服)。
肠道准备中低剂量清肠剂联合用药效果评价

Z ei g I C hj n T WM(o_1N .02 1 a J V l 01 0 2 1
有反应差 , 体重不增 , 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 , 应考虑 全 胃肠 道 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促 动 力 作用 。 于早 L 对 有无 败 血症 , 在及 时采 取抗 感 染 治疗 的同时 , 给予 呼 喂 养 不 耐受 者 , 剂 量 红霉 素 治 疗 为一 种有 效 安 全 小 吸 支持 。 的方 法 。 1
肠 道 准备。
3 结 果
散是 分 子 量为40 0 0 的聚乙二 醇 (E ) P G 和氯化钠 、 氯
II : 法 耐受 , 烈 腹痛 或 呕吐 , 绝再 次 同样 的 化钾、 I度 无 剧 拒 碳酸氢钠 、 硫酸钠等无机盐所组成的一种非吸
收性非分泌性等渗的 口 服肠道清洗液。 聚乙二 醇能 有效增加肠道液体成分, 刺激肠蠕动 。 ]甘露醇服用
王 建平 黄 雯婕 宋金 东 德清 33 1 126
成熟 体温变化 、 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 水、 感染、 缺 氧等均可影 响 喂养 。 本组 资料显 示窒 息早产儿喂养
不 耐受率 高 于无 窒 息史儿 。 因为 , 正常肠道 功能有 赖
浙 江省 德 清县 人 民 医院
于中枢神经系统 、 肠道神经系统、 肠肌的互相配合,
较满意完成检查 ; 级 ( ) 结肠 内残留大量粪便或 我们 改 进 了番泻 叶使 用 方 法 , 想 的有 效 成 分 番泻 3 差 : 理 粪水 , 无法满意完成检查。 肠道准备的状况达到1 级 叶 苷浸 出方 法 是 用 10C 右 的水 浸泡 3 m n 多次 0 "左 0 i, 或2 级为有效。 所有患者的结肠镜检查均由同一位高 浸泡可以提高浸出率, 温度过高可破坏有效成分l 3 】 。
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喂养 不耐受是早 产儿治疗 过程常见疾病 之一 ,孕周 越小发病率越 高 ,由于 胃肠 功能发育 不全 ,且在合 并其 他疾病 时更易罹患 ,临床表 现可出现 吸吮差 ,吞 咽困难 ,呕吐 ,胃潴 留,腹胀 等 ,导致禁食 时间 延长 ,长 时间禁食易导致 胃肠功能 的瘫痪 ,进一步 加重病情 ;由于 全 胃肠 道喂养 建立晚 ,住 院时间延长 ,长期依赖静脉 营养 ,相关 并发症 ( 如胆 汁 淤积症 、肝 功 能损 害等 )发生 率增 高 ,医院 内感染 机会增 多 ,给患儿 和家庭社会 带来严重的身 心和经济负担 。随着红霉素促 胃 肠 动力作用机 制的 阐明 ,近年来小剂量 红霉素在儿 科胃肠动力 障碍性 疾 患的治疗 中应用较多 ,但对于早产 儿喂养不耐受 的治疗临床研究 报 道 结论不一 ,尚无统一 的最佳剂量标 准。我 院近年 来使 用小剂量 红霉 素静 脉滴注治疗早产儿 喂养 不耐受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 下。
化功 能发育不健全 所致 ,孕2 5 周胎 儿官 内已有 吸吮动作 ,但 吸允能力 差 ,孕3 3 ~ 3 4 周前吸吮和吞咽 尚不协调 ;孕3 2 周时食道可 以出现协调的 蠕动波 ,但食道下段括约肌静息压 低,仅相当于足月儿的2 0 %,易发生 胃食 管反流 ;孕 3 O 周时 胃可排 空胃 内容物至肠道 ,但 胃窦和 十二指肠 动力 不成熟 ,二者 之间缺乏协调 ,易至 胃潴 留 ,且小肠呈低 幅度无规 律 的蠕动 ,故早 产儿易 出现腹 胀 ,便秘 。胃肠 功能的成熟还有 赖于 胃
1资料 与 方法
期 间均未 出现继发感染 、腹泻 、肝 肾功能异常 的情 况。 表2 两组 惠 儿喂 养不耐 受改善 情况 ( ± s ,d质量儿成 活率逐年 提高 ,在 胃肠道 喂
养建立过程中,喂养不耐受发病较为常见,此症主要是由于早产儿消
红霉素的非抗感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红霉素的非抗感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对红霉素近年来在在呼吸系统抗炎、平喘作用、促胃肠动力、抗肿瘤等非抗感染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红霉素;非抗感染作用;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10—01红霉素是14环大环内酯类的代表药物,它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 亚单位,阻断信使核糖核酸(mrna)位移,从而抑制菌体蛋白合成的快速抑菌药,临床常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的有效抗感染药物之一。
红霉素化学结构为14元环,属第一代大环内酯类天然品种,具有难溶于水、在胃内溶解慢、对胃酸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胃肠道反应多等特点,为改善红霉素胃肠动力学特性,临床上将红霉素制成酯化物应用,如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等。
因其肝毒性,国外已少用或不用。
目前发现其抗炎作用及调节免疫作用而应用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扩展到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同时发现其抗肿瘤、调整胃肠动力等非感染性疾病的报道也较多见。
这些作用的发现与研究,不仅拓宽了红霉素的应用范围,还为某些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文就红霉素的非抗感染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呼吸道抗炎作用自1984年以来日本就开始广泛应用小剂量红霉素(400~600mg/d)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目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成为dpb的第一选择用药,且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长期小剂量应用红霉素对dpb的治疗效果得到肯定。
研究证实,红霉素治疗dpb亦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粘膜的聚集,抑制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成熟和分化等从而抑制下呼吸道内不适当的过度炎症,抑制气道上皮分泌黏蛋白,使气道黏液分泌减少[1]。
除应用于dpb外,小剂量红霉素长期应用对支气管扩张症有较好疗效,可减少痰量,改善患者症状和肺功能,且并未发现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耐药产生。
合理选择胃动力药物

类号:BJ624医药经济报/2000年/11月/08日/第002版/自诊自疗合理选择胃动力药物王长柏正常的胃肠蠕动对于完成食物的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胃肠动力发生障碍时,就会引起胃肠运动功能失调,临床上的胃动力障碍性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返流病、胃痉挛、假性肠梗阻和肠易激综合症等。
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多采用促动力药物来增强胃肠神经肌肉的张力,从而解除异常症状。
目前临床常见的主要胃肠动力药有吗丁琳、胃复安、红霉素和西沙必利等。
现将这几种促动力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简要介绍如下:吗丁啉:该药主要成分是哌双咪酮,是一种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胃促动力药,通过增加纵行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振幅,协调胃幽门和十二指肠的动力,改善胃排空延缓。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痉挛、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
但对胃—食管反流病无效。
胃复安:该药是一种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多巴胺受体,增加肠肌丛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胆碱样作用,加强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松弛幽门窦和十二指肠冠,从而提高食物排空速率。
临床上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改善突发性胃痉挛的胃排空延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一定疗效。
该药还用于延髓的化学受体激发区和大脑内呕吐中枢,能产生强大的中枢性止吐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
常用口服剂量是10毫克,每日4次,饭前半小时服用或睡前服用。
但胃复安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症,如焦虑、激动和运动性不安、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还会引起嗜睡和倦怠、头晕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存在影响了胃复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多作为抗菌药物使用。
在使用中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产生。
近年来研究发现,这类副作用是因为红霉素是分布于平滑肌细胞的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对胃及十二指肠有强烈的促力效能,可引起强烈和高振幅的的胃窦和十二指肠的不规则收缩,从而可作胃动力药应用,但由于它的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加深了解,目前仅把红霉素应用于其他胃动力药无效的胃痉挛。
红霉素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37 0 ) 10 0
文 章 编 号 :6 1 8 5 20 }3—0 0 —0 17 —9 7 (0 7 0 23 2
新 生 儿 尤 其 是 早 产 儿 , 往 面 临 喂 养 困难 问 往 题 , 出现 奶 量 不 能 完 成 或 呕 吐 、 胀 、 指 腹 胃潴 留 等 情 况在生 后 1 不 能 缓 解 【 , 为 喂 养 不 耐受 或 周 称
作者简 介: 陈丽丽 (9 3 , , 1 7 一) 女 本科 , 主管护师
收 稿 日期 :0 6 6—1 2o 一O 2
表 2 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 ±sd ,)
23 其 他 情 况 两组 患 儿 肝 功 能 检 测 未 见 明显 .
损害, 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 3 护 理
3 1 喂养 不耐 受 的观察 与护 理 . 3 1 1 正 确 选 择 喂 养 方 式 , 吸 吮 、 咽 功 能 正 .. 对 吞
常的患儿 , 特别是体重 >10 , 50g者 可用滴管或奶
瓶 直接 由 口喂 入 ; 吸 吮 乏 力 患 儿 可 经 口或 鼻 插 对 入 胃管 行 管 饲 喂 养 , 据 喂 养 的 耐 受 程 度 采 取 间 根 歇 性或 持续 性 喂养 。 3 12 密切 观 察 患J P 吐 的 次 数 、 质 、 、 吐 .. LI  ̄ 性 量 呕
322 用药前后检测肝功能, .. 用药期间观察患儿 皮肤 、 巩膜有 无 黄染 及有 无 恶心 、 吐 、 泻 。输 入 呕 腹 速度宜慢 , 入前 口服思 密达 以减轻 胃肠道反应 。 输
4 小 结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应用 红霉素, 可促进 胃肠 动力。护理重点为正确配制药液 , 滴速宜慢 , 用药 期间密切观察新生儿 喂养 不耐受的改善情况 , 同 时注 意药 物 副反应 。
吗丁啉混悬液配合红霉素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的应用体会

吗丁啉混悬液配合红霉素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吗丁啉、红霉素在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喂养困难患儿口服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减少奶量,延长喂奶时间,观察患儿呕吐、腹泻、粪便排出次数。
结果:吗丁啉口服配合红霉素静滴能有效改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
关键词吗丁啉红霉素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7周、体重<1500g的患儿,在医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其成活率明显提高。
但由于早产儿各个系统发育的不成熟,特别是其胃肠道功能的不完善,在喂养过程中易出现呕吐、腹胀、粪便排出困难[1]等喂养困难的现象。
我科采用口服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静滴,获得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29例,女11例,均符合下列条件:①胎龄28~34周(其中胎龄28~30周7例,30~32周14例,32~34周9例);②体重900~1500g,其中900~1000g 5例,1000~1500g 35例;③无其他疾病;④一般生命体征稳定。
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情况、入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于生后4~6小时开奶,两组均采用同一种优博早产儿配方奶,1%碳酸氢钠洗胃后,于首次喂奶前均试喂开水1~2ml,无呕吐后改为1份奶、一份水稀释早产儿配方奶,体重900~1000g从1~2ml开始,每日增加1~2ml,1000~1500g从2~4ml开始,每日增加2ml,热量不够者进行部分静脉营养,发生喂养困难,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观察组吗丁啉混悬液03ml/次,于喂奶前15~30分钟口服,3~5天,配合红霉素5~10mg/kg加入5%~10%葡萄糖静滴3~5天。
对照组出现喂养困难,给予延迟喂奶,减少奶量,同时两组均抬高肩部。
糖尿病性胃轻瘫和红霉素的促胃排空作用

糖尿病性胃轻瘫和红霉素的促胃排空作用
冯波;李艳
【期刊名称】《临床》
【年(卷),期】1996(003)003
【摘要】利用醋氨酚吸收测定43例糖尿病患者胃液体排空功能,糖尿病患者胃
液体排空时间显著延长,且与HbAlc呈正相关,红霉素能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且与病情控制状态有关,红霉素有促进胃排空作用。
【总页数】3页(P147-148,151)
【作者】冯波;李艳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医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血糖达标及胃排空的作用 [J], 王彩霞;王俊
2.阿奇霉素联合莫沙必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J], 应晓剑; 项张懿; 沈屹
3.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血糖水平及胃排空的影响 [J], 刘珍颖
4.优质护理应用于健脾活血行气方治疗脾虚血瘀气滞型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对患者胃排空功能影响 [J], 隋振玲
5.健脾导滞交通汤对糖尿病性胃轻瘫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J], 苏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