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胃肠动力药物

合集下载

初次服用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要注意这四个细节,否则等于白吃

初次服用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要注意这四个细节,否则等于白吃

初次服用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要注意这四个细节,否则等于白吃提起来多潘立酮,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如果胃部不适,吃不下饭,就来一片多潘立酮。

然而,这样用是否正确,初次服用多潘立酮时,该注意哪些问题,很多患者都比较迷惑。

今天就来说说,第一次服用多潘立酮时,改注意的四大问题。

一、适应症
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能够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胃肠道排空。

因而,临床上常用于胃肠道反流,食管炎等疾病引起的症状,如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腹部胀痛等。

二、使用方法
依据该药物说明书,服用该药物时,一天可以服用三次,一次10毫克,也就是一片就可以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不可过量服用,日剂量最多不超过4片。

其次,服用该药物时,需要在餐前15-30分钟服用,这样在进餐时,药物浓度刚好达到最大值。

三、相互作用
由于抗酸药物如铝碳酸镁,碳酸氢钠等,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都会降低多潘立酮的生物利用度。

因此,尽量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服用,如果确需联合服用的话,则应在饭后服用。

由于该药物会引起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因此避免与能够引起心脏QTc间期延长的药物,如胺碘酮,左氧氟沙星等联合使用,以免增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四、不良反应
总体来说,多潘立酮安全性良好。

但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口干、腹泻、嗜睡等。

因此,用药后,尽量不要从事驾驶、操控机器等活动。

胃肠促动力药是一类通过不同环节抑制胃肠逆蠕动

胃肠促动力药是一类通过不同环节抑制胃肠逆蠕动

胃肠促动力药是一类通过不同环节抑制胃肠逆蠕动、恢复正常蠕动而抑制呕吐反应的药物,也称止吐药。

助消化药是指能促进胃肠道消化过程的药物。

消胀药是指能消除胃肠道中的气体,使腹胀得以缓解的药物,又称消泡剂。

恶心、呕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逆蠕动的结果。

要解除这种症状就需要使用胃肠促动力药,使胃肠道恢复正常蠕动。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录的胃肠促动力药只有一种:多潘立酮(吗丁啉)。

虽其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但并不是没有不良反应,偶见轻度胃部痉挛、口干、眩晕、腹泻、头痛等,少见的副作用有月经失调、乳胀、四肢颤动、头颈部不自主运动等。

这些反应都是其药理作用增强的表现,不必惊慌失措,只要减量或停药即可恢复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该药时要注意病因治疗。

因为呕吐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在使用前应先明确病因,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另外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多潘立酮可增加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的一种)、氨苄西林、左旋多巴、四环素等药物的吸收,减少地高辛的吸收;而普鲁苯辛、阿托品、颠茄可削弱多潘立酮的作用。

用药时应多加注意。

消化不良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食欲不振、嗳气、进食后腹胀、上腹部疼痛或灼烧感、排便习惯改变等,使人感到不舒服,持续消化不良还可导致营养不良。

应用助消化药可改善消化功能,缓解或消除不适症状。

非处方药目录收录的助消化药活性成分有干酵母、乳酶生和胰酶三种。

前两者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制止肠道内容物过度发酵;后者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以发挥替代疗法的作用。

这种药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但在应用时应注意:①乳酶生是一种活菌制剂,在肠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醋酸,使肠内酸度升高,以抑制肠内腐败菌的生长繁殖,防止肠内蛋白质发酵,减少产气,促进消化和止泻等。

但其作用都是以活菌并能在肠道内定植为前提。

因此,凡能抑制、杀灭乳酸杆菌或具有吸附作用的药物均不能同时服用,如各种抗生素、鞣酸、活性炭等。

②胰酶是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混合物,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可促进蛋白质、淀粉及脂肪的消化。

胃肠促动力药物的功用

胃肠促动力药物的功用

胃肠促动力药物的功用作者:晓娟来源:《祝您健康》1997年第01期正常的胃肠蠕动对于完成食物的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当胃肠动力发生障碍时,会引起胃肠运动功能失常。

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早饱、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大便异常等。

临床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反流病、胃轻瘫、假性肠梗阻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多采用促动力药物来增强胃肠神经肌肉的张力,从而解除异常症状。

目前临床常见的胃肠促动力药主要有胃复安、吗丁啉、红霉素和西沙必利等。

现将这几种促动力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简要介绍如下:胃复安该药是一种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体,产生胆碱样作用,加强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松弛幽门和十二指肠,从而提高食物通过率。

临床上用于治疗胃一食管反流病,改善突发性胃轻瘫的胃排空延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一定疗效。

该药还作用于延髓和大脑,产生强大的中枢性止吐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

常用口服剂量是10毫克,每日4次,饭前半小时服用或睡前服用。

但胃复安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如焦虑、激动和运动性不安、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还会引起嗜睡和倦怠、头晕等其他不良反应,甚至引起女性乳腺瘤及溢乳、男性乳房女性化。

胃复安不宜与氯丙嗪、奋乃静等吩噻嗪类药物及阿托品、颠茄等抗胆碱药物联用。

即使临床需要。

在服药时间上至少需要间隔1小时以上。

吗丁啉该药主要成分是哌双咪酮,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胃促动力药。

通过增加纵行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振幅,协调胃幽门和十二指肠的动力活动,改善胃排空延缓。

主要用于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

对胃一食管反流病无效。

常用口服剂量每次10~20毫克,每日4次。

饭前15~30分钟服用。

该药的不良反应比胃复安轻得多,有无锥体外副作用目前尚无定论。

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头痛等。

临床促胃肠动力药物、止吐药物、精神类药物等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药物作用要点

临床促胃肠动力药物、止吐药物、精神类药物等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药物作用要点

临床促胃肠动力药物、止吐药物、精神类药物等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药物作用要点术后胃瘫/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非机械性梗阻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术后胃瘫/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促胃肠动力药物、止吐药物、精神类药物。

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胆碱酯酶抑制剂、胃动素受体激动剂。

①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

多潘立酮可选择性地拮抗外周多巴胺D2受体加速胃的运动和协调胃十二指肠的运动,进而促进胃内食物排空,并可止吐,在治疗胃瘫上效果与甲氧氯普胺相似,其透过血屏障较少,中枢不良反应较轻,可用于胃瘫的治疗。

可引起高乳素血症,出现乳房胀痛或溢乳;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罕见,可见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的婴幼儿和老年痴呆者。

多潘立酮对心脏有严重影响,可致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心脏猝死。

多潘立酮主要经CYP3A4代谢,禁与酮康噗、红霉素或其他可能会延长QTc间期的CYP3A4酶强效抑制剂(如氟康噗、伏立康哇、克拉霉素、胺碘酮、泰利霉素)合用,联用可增加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

建议当男性校正QT>470ms或女性>45OmS时,停用多潘立酮。

甲氧氯普胺兼有中枢和外周双重作用,可拮抗中枢和外周多巴胺受体,有较强的中枢镇吐作用,可增强胃动力,其易透过血脑屏障,还有激动5-HT4受体的作用,可用于胃瘫的治疗。

能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而致锥体外系反应如急性排斥反应、静坐不能、药物诱发的帕金森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尤其是老年者;阻断垂体多巴胺受体后,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致泌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作用机制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5∙HT4受体激动剂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作用部位上消化道为主止吐作用有半衰期2~4h7-8h代谢途径CYP2D6CYP3A4锥体外系作用有罕见血清泌乳素升高常见常见心脏不良反应极少国外有报道药物相互作用多较多②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如西沙必利、普芦卡必利。

促胃动力药ppt课件

促胃动力药ppt课件
Sphincter of Oddi Oddi括约肌
UES
LES
Pylorus 幽门
消化道的解剖
Anal Sphincter 肛门括约肌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胃肠动力紊乱可导致多种消化道症状的一种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胃灼热、反酸以及便秘、腹泻等。 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灼热、胃炎、食管炎、功能性消化 不良(FD)、胃轻瘫(GP)、便秘、胃潴留、神经性厌食、肠易激综合征(IBS)等。 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
5.可用于幽门梗阻及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 6.用于十二指肠插管、胃肠钡剂X线检查,可减轻检查时的恶心、呕吐反应,促进钡剂通 过,并有助于顺利插管;可增加食管括约肌压力,从而减少全身麻醉时胃肠道反流所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7.本药的催化作用可适用于乳量严重不足的产妇。
甲氧氯普胺临床应用
甲氧氯普胺药理作用
促胃肠动力药分类
现代消化病学
促胃肠动力药
能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力,协调胃肠运动并促进胃肠排空的药物,其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尽相同。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这类药物主要有: 甲氧普胺(胃复安) 多潘立酮(吗叮啉) 莫沙必利
作用部位
促动力药按照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胃动力药及消化道动力药。前者主要作用于胃及十二指肠,可促进胃的排空,并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后者则可促进包括食管、胃、小肠、结肠及胆囊在内的全消化道运动。作用于食管时可促进食管蠕动,并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作用于肠道时可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转运。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 小儿长期大量应用,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 老年人长期大量应用,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5.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本药有潜在的致畸危险,孕妇不宜使用。 6.药物对哺乳的影响 哺乳期少患者可短期用于催乳。 7.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醛固酮与血清催乳素浓度可升高。

盐酸伊托必利的功能主治

盐酸伊托必利的功能主治

盐酸伊托必利的功能主治1. 盐酸伊托必利的简介盐酸伊托必利是一种常用的消化系统药物,属于胃动力药物的一种。

它是通过调节胃肠运动,增加胃肠蠕动,提高胃肠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的。

盐酸伊托必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广泛的功能主治。

2. 盐酸伊托必利的功能主治以下是盐酸伊托必利的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2.1 缓解消化不良盐酸伊托必利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帮助消化食物。

它可以加快胃的排空速度,减少胃的负担,从而缓解胃酸倒流、胃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2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盐酸伊托必利可以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减少胃酸进入食管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它可以缓解胃酸倒流引起的胸骨后灼热感、咳嗽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缓解胃溃疡症状盐酸伊托必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细胞修复能力,从而加快胃溃疡的愈合。

它可以缓解胃溃疡引起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减少溃疡的复发风险。

2.4 减轻胃排空障碍盐酸伊托必利可以加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胃的排空,减轻胃排空障碍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它可以改善胃肠道的运动功能,提高胃肠蠕动的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

2.5 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盐酸伊托必利可以调节胃肠道的神经传导,增加胃肠蠕动的协调性,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它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嗳气、饱胀等不适症状,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3. 盐酸伊托必利的用法用量盐酸伊托必利通常以片剂形式出售,口服给药。

具体用法用量请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进行使用。

4. 注意事项•在使用盐酸伊托必利之前,请告知医生有关您的过敏史、其他疾病和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使用盐酸伊托必利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

•盐酸伊托必利的副作用包括头痛、乏力、腹泻等,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

•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以及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使用盐酸伊托必利时应慎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胃肠动力调节药

胃肠动力调节药

胃肠动力调节药
所谓胃肠动力,即消化道运动所需的胃肠肌肉的收缩蠕动力。

精神情绪变化、胃肠分泌紊乱和消化性功能不良都会引起胃肠动力障碍,产生易饱、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影响食欲、进食和机体营养吸收。

还可导致食物在胃中滞留延长,胃酸分泌增加,进而造成黏膜损害,加重胃炎和减缓胃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而胃肠动力药则是根据消化道运动失调的原因而消除诱因,达到改善和减轻肠运动障碍的目的。

胃肠动力调节药的分类:
促进胃肠动力药:
(1)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中枢镇吐),多潘立酮,伊托必利;
(2)5-HT4受体激动剂:西沙比利,替加色罗;
(3)兼具5-HT4受体激动/5-HT3受体拮抗作用:莫沙必利,伦扎比利;
(4)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红霉素;
抑制胃动力药物:
(1)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
(2)Kappa受体激动剂:非多托辛,阿西玛多林;
(3)Mu受体拮抗剂:洛哌丁胺,阿维莫潘;
(4)钙通道阻滞剂:曲维溴胺;
双向作用药物:
曲美布丁: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Ca2+通过、K+通道,通过抑制或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调节胃肠运动变化。

常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总结2024

常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总结2024

常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总结2024促胃肠动力药物可通过增加胃肠推进性运动,增强胃肠道收缩,促进和刺激胃肠排空,同时减轻食物对胃窦部G 细胞和壁细胞的刺激,抑制胃酸的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状。

常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和西尼必利等。

01、甲氧氯普胺甲氧氯普胺为对氨基苯甲酸的水溶性衍生物,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和中枢5-HT4 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强的中枢镇吐作用,能增强胃动力,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对于胃肠道的作用主要在上消化道,促进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提高静息状态胃肠道括约肌的张力,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张力和收缩的幅度,使食管下端压力增加,阻滞胃食管反流,加强胃和食管蠕动,并增强对食管内容物的廓清能力,促进胃的排空;促进幽门、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的松弛,形成胃窦、胃体与上部小肠间的功能协调。

适应证用于治疗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运动障碍,改善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常用于肿瘤化疗、放疗引起的各种呕吐。

可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和特发性胃轻瘫的胃排空速率,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也有效,对反流病效果不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 mg,每日3 次,餐前服用;肌内或静脉注射。

一次10~20 mg,一日剂量不超过0.5 mg/kg。

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

注意事项1)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作用,可有倦怠、嗜睡、头晕等。

2)甲氧氯普胺能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长期使用会有个体化特征的中枢不良反应。

3)甲氧氯普胺与西咪替丁、慢溶型地高辛同用,后者的胃肠道吸收减少,间隔2 小时服用可减少这种影响;甲氧氯普胺还可增加地高辛的胆汁排出,从而改变其血药浓度。

甲氧氯普胺与能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如吩噻嗪类药等合用,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与严重性均可有所增加。

02、多潘立酮多潘立酮为苯并咪唑衍生物,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通过特异性拮抗胃肠道平滑肌D2 受体发挥促动力作用。

其可增加纵肌收缩频率和振幅,增强胃的紧张性收缩和蠕动,促进胃窦与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加快固体和液体排空;可作用于下食管括约肌,通过增加其压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且不影响胃液分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胃肠动力药物
【关键词】促胃肠动力药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伊托必利
1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胃肠道有较多的多巴胺受体表达,多巴胺能够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节律和胃内压力,影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性,多巴胺这些影响效应是通过激活多巴胺能受体起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通过肾上腺素受体起作用,该学者进一
步通过动物活体研究认为多巴胺能通过胃肠道外的受体来影响胃肠道动力。

此类主要的代表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商品名:胃复安、灭吐灵)和多潘立酮(商品名:吗叮琳)。

胃复安是1964年合成的、临床上最早应用的促胃肠动力药,是中枢与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多潘立酮是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个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避免了甲氧氯普胺的中枢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可增加食管蠕动,促进胃的排空,同时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区而具有较强的抗呕吐作用。

甲氧氯普胺还能兴奋5-羟色胺受体,有更明显的胃排空效应。

尽管有关甲氧氯普胺的临床数据资料有限,在500等篇所做的系统评价中没有一篇随机对照试验符合其纳入标准,但一些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甲氧氯普胺可能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效。

然而由于甲氧氯普胺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中枢的Dz受体,大剂量长时间的使用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约10%~20%,使其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胃复安有注射剂,
并有止吐作用,临床上目前多作为止吐药临时使用。

多潘立酮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常规剂量应用时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主要有口干、头晕、溢乳、月经不规则等。

在500
等篇的系统评价中仅有一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被纳入(包括40名患者),
该研究显示多潘立酮疗效优于安慰剂,但此试验的样本量偏小。

多个Meta分析结果亦显示多潘立酮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德国由粉川开展的一项有关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试验,共纳入7834例患者,与胃复安、抗酸剂、Hz受体阻滞剂比较,结果显示多潘立酮较其他对照组获得明显好评。

2 伊托必利伊托必利是一种具有与现有药物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的促
胃肠动力药,为胃肠道动力障碍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伊托必利是通过阻断多巴胺Dz受体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两方面的机制,不
仅能刺激乙酰胆碱的释放,还能抑制其降解,从而发挥促胃肠动力作用。

动物试验还发现,伊托必利还具有一定的抗呕吐作用。

国内4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照组均为多潘立酮,结果均提示伊托必利可使FD患者诸多的消化道症状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其疗效与多潘立酮相似。

但对胃排空的改善率伊托必利是否优于多潘立酮仍有争论。

在伊托必利安全性方面,动物试验中发现,伊托必利因具有多巴胺受体阻滞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平滑肌有一定影响,但是各项最小效应剂量均高于促胃肠动力作用的效应剂量。

与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相比,伊托必利较少进入脑内。

在临床试验中,锥体外系症状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血催乳素水平增高极少见。

目前的临床研究中,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改善率较高,并且没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和实验室异常的发现。

3 其他药物
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拮抗剂有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其对FD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但关于CCK-A受体拮抗剂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疗效研究。

胃动素受体激动剂也能作为促胃肠动力药物,已知红霉素及其衍生物是非常有效的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它通过与胃肠道平滑肌和神经受体作用促进胃动力。

但近来报道胃动素受体粼AB-T229不能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和安慰剂效果相近;而且还有研究发现其能增加健康志愿者禁食和餐后的胃节律,降低胃扩张导致不适感觉的压力和容量,说明红霉素对胃容受性具有不利影响,具有潜在加重消化不良症状的可能性,由于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一般仅推荐红霉素静脉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和胃轻瘫。

红霉素的衍生物EM523、EM574等,有很强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抗菌活性少或无,但此类药物仍在研究开发中,还有待临床试验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康信强,刘之武,谢蓓,等.天津市部分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情况.中华消化杂志,20XX,22(3):19-192.
陈晏湖,钟智慧,李初校,等.广东城镇居民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内科杂志,20XX,37:312-314.(发布时间:20XX-04-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