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结构和性质(20页70题)

晶体结构和性质(20页70题)
晶体结构和性质(20页70题)

晶体结构和性质

A组

1.某物质的晶体内部一截面上原子的排布情况如右图所示,则该

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 A2

B B AB

C AB2

D A3B

2.某固体仅有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g/cm3,用X射线研究

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边长为1×10-7cm的立方体中仅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原子量接近

A 32

B 65

C 120

D 150

3.某晶体中,存在着A(位于八个顶点)、B(位于体心)、C(位于

正六面体中的六个面上)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

小重复单位(晶胞)的排列方式如图所示:

则该晶体中A、B、C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

A 8︰6︰1

B 1︰1︰1

C 1︰3︰1

D 2︰3︰1

4.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

图所示,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

A 2︰1︰1

B 2︰3︰1

C 2︰2︰1

D 1︰3︰3

5.某晶体的空间构型如图所示,则该晶体中X、Y的离子个数比为

A XY4

B XY2

C YX

D YX2

6.某物质由A、B、C三种元素组成,其晶体中微粒的排列方式如

图所示:

该晶体的化学式是

A AB3C3

B AB3

C C A2B3C

D A2B2C

7.如图所示晶体中每个阳离子A或阴离子B均可被另一种

离子以四面体形式包围着,则该晶体对应的化学式为

A A

B B A2B

C AB

D A2B3

8.下列各物质的晶体中,与其中任意一个质点(原子或离

子)存在直接强烈相互作用的质点数目表示正确的是

A 氯化铯~8

B 水晶~4

C 晶体硅~6

D 碘晶体~2

9.纳米材料的表面微粒数占微粒总数的比

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

硼镁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

表面微粒数占总微粒数的百分数为

A 22%

B 70%

C 66.7%

D 33.3%

10.2001年曾报道,硼镁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温度

的最高记录。该化合晶体结构中的晶胞如右图所示。镁原子间形成

正六棱柱,六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 Mg14B6

B Mg2B

C MgB2

D Mg3B2

11.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它具有很大的比表

面积(S/V)即相同体积的纳米材料比一般材料的表面积大很多。假定某种原子直径为0.2nm,则可推算在边长1nm的小立方体中,共有个原子,其表面有个原子,内部有_____个原子。由于处于表面的原子数目较多,其化学性质应(填“很活泼”或“较活泼”或“不活泼”)。利用某些纳米材料与特殊气体的反应可以制造气敏元件,用以测定在某些环境中指定气体的含量,这种气敏元件是利用了纳米材料具有的作用。

B组

12.右图中的氯化钠晶胞和金刚石晶胞是分别指实线的

小立方体还是虚线的大立方体?

13.在晶体学中人们经常用平行四边形作为二维的晶胞

来描述晶体中的二维平面结构。试问:石墨的二维碳平面的

晶胞应如何取?这个晶胞的晶胞参数如何?

14.2003年3月日本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K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

具有……-CoO2-H2O-Na-H2O-CoO2-H2O-Na-H2O-……层

状结构;在以“CoO2”为最简式表示的二维结构中,钴原子和氧原子

呈周期性排列,钴原子被4个氧原子包围,Co-O键等长。

(1)钴原子的平均氧化态为。

(2)以●代表氧原子,以●代表钴原子,画出CoO2层的结构,

用粗线画出两种二维晶胞。可资参考的范例是:石墨的二维晶胞是右图中用粗线围拢的平行四边形。

(3)据报道,该晶体是以Na0.7CoO2为起始物,先跟溴反应,然后用水洗涤而得到的。写出起始物和溴的反应方程式。

15.3,4-二吡啶二羧酸盐酸盐,结构式为C7H5NO4·nHCl,从水中结晶为一透明的单斜平行六面体,晶胞参数为a=740pm,b=760pm,c=1460pm,β=99.5o,密度为1.66g/cm3,其单位晶胞必须含有4个羧酸分子,计算晶胞中每个羧酸分子结合的HCl分子数。

16.钒是我国丰产元素,储量占全球11%,居第四位。在光纤通讯系统中,光纤将信息导入离光源1km外的用户就需用5片钒酸钇晶体(钇是第39号元素)。我国福州是全球钒酸钇晶体主要供应地,每年出口几十万片钒酸钇晶体,年创汇近千万美元(1999年)。钒酸钇是四方晶体,晶胞参数a=712pm,c=629pm,密度d=4.22g/cm3,含钒25%,求钒酸钇的化学式以及在一个晶胞中有几个原子。给出计算过程。

钒酸钇的化学式: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

计算过程:

17.88.1克某过渡金属元素M同134.4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一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反磁性四配位络合物。该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跟氧反应生成与NaCl属同一晶型的氧化物。

(1)推断该金属是什么;

(2)在一定温度下MO可在三氧化二铝表面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理论上可以计算单层分散量,实验上亦能测定。(a)说明MO在三氧化二铝表面能自发分散的主要原因。(b)三氧化二铝表面上铝离子的配位是不饱和的。MO中的氧离子在三氧化二铝表面上形成密置单层。画出此模型的图形;计算MO在三氧化二铝(比表面为178 m2/g)表面上的最大单层分散量(g/m2)(氧离子的半径为140 pm)。

18.(1)完成下列操作:①准备15个球排成三角形,为撞球实验做准备。②在第一层球上再放入一排球作为第二层,然后放上第三层(1个球),它位于第一层中心处的球的正上方。③在金字塔型的斜边上,找出一个正方形。找出由顶点球占据一角的面心立方,同时找出所有形成最小立方体的其他顶点来。一个最密堆积的立方体如何形成具有六方晶系的层状结构?

(2)把同样的球排成一个矩形或正方形,在第一层球构成的空隙中排上相同的球作第二层,并加相当数目的相同的球装满第二层构成的空隙中作为第三层。把球逐个拿走直到你能从倾斜的三层结构中找出六边形,解释为什么一个立方晶系能产生最密堆积排列(与上题比较)。

19.有一AB

型立方晶系晶体,晶胞中有2个A,4个B。

2

2个A的坐标参数分别为(1/4,1/4,1/4)和(3/4,3/4,3/4),

4个B的坐标参数分别为(0,0,0),(0,1/2,1/2,)、(1/2,0,1/2)和(1/2,1/2,0)。

(1)若将B视为作密堆积,则其堆积型式为;

(2)A占据的多面体空隙为,占据该种空隙的分数为;

(3)该晶体的空间点阵型式为,结构基元为;

(4)联系坐标系数为(1/2,1/2,0)和(1/2,0,1/2)的两个B原子的对称操作为。

20.点阵结构是对理想晶体而言的,而实际晶体一般都存在有偏离理想点阵结构的情况,称为晶体的缺陷。产生晶体缺陷的原因很多,如掺杂原子、原子错位、空位、产生变化的原子等。晶体的缺陷对晶体的生长、晶体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如许多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金属的价态可以变化并形成非整比化合物,从而使晶体具有特异颜色等光学性质,甚至具有半导体性或超导性。因此,晶体缺陷是固体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将一定量的纯粹的NiO晶体在氧气中加热,部分Ni2+被氧化成Ni3+,得到氧化物Ni x O,测得该氧化物的密度为6.47g/cm3,用波长(λ)为154.0pm的X射线通过粉末法测得θ=18.71°处有衍射峰,属于立方晶系的Ⅲ衍射。已知纯粹的NiO晶体具有NaCl型结构,Ni-O核间距为207.85pm,O2-的离子半径为11.00pm。

(1)画出纯粹的NiO晶体的立方晶胞。

(2)计算Ni x O的晶胞参数。

(3)计算x值,并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要求标明Ni元素的价态)。

(4)在Ni x O晶体中,O2-采取何种堆积方式?Ni在此堆积中占据哪种空隙?占据的百分比是多少?

(5)在Ni x O晶体中,Ni-Ni间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6)将Ni x O晶体中与NiO晶体比较,Ni和O2-的配位数有何变化(指平均情况)?

21.据报道,1986年发现的高温超导性的亿钡铜氧化物具有与钙钛矿构型相关的一种晶体结构。钙钛矿型的结构属于立方晶系,其立方晶胞中的离子位置可按方式(Ⅰ)描述为:较大的阳离子A处于晶胞的中心(即体心位置),较小的阳离子B处于晶胞的顶点(即晶胞原点的位置),而晶胞中所有棱边的中心(即棱心位置)则为阴离子X所占据。试回答如下问题:

(1)若将同一结构改用另一种方式(Ⅱ)来描述,将阳离子

A置于晶胞的项角,阳离子B置于晶胞中心,试问诸阴离子X应

当处于晶胞中的什么位置?

(2)如右图所示晶胞(Ⅰ)和晶胞(Ⅱ)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3)晶胞中有A、B、X各几个?与晶体对应的化学式可表达为。

(4)A、B、X的异号离子的配位数各是多少?

(5)设以晶胞(Ⅱ)的对角线为法线,包含晶胞的三条面对角线的面在晶体学中称为(Ⅲ)面。下面给出通过三条面对角钱(Ⅲ)面上的原子排布图如右图所示(在纸面上可向上、下、左、右扩展)。试选用代表离子种类的符号A、B、X,镇入图中圆内以示出该(Ⅲ)面上原子的相对位置。[附注:与该面平行的面在晶体学中均称(Ⅲ)面] (6)结构中与每个小阳离子B连接的X和A的总(配位)数是多少?

22.某同学在学习等径球最密堆积(立方最密堆积A1

和六方最密堆积A3)后,提出了另一种最密堆积形式A x。

如右图所示为A x堆积的片层形式,然后第二层就堆积在第

一层的空隙上。请根据A x的堆积形式回答:

(1)计算在片层结构中(如右图所示)球数、空隙数

和切点数之比

(2)在A x堆积中将会形成正八面体空隙和正四面体空

隙。请在片层图中画出正八面体空隙(用·表示)和正四面

体空隙(用×表示)的投影,并确定球数、正八面体空隙数和正四面体空隙数之比(3)指出A x堆积中小球的配位数

(4)计算A x堆积的原子空间利用率。

(5)计算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空隙半径(可填充小球的最大半径,设等径小球的半径为r)。

(6)已知金属Ni晶体结构为A x堆积形式,Ni原子半径为124.6pm,计算金属Ni的密度。(N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70)

(7)如果CuH晶体中Cu+的堆积形式为A x型,H-填充在空隙中,且配位数是4。则H-填充的是哪一类空隙,占有率是多少?

(8)当该同学将这种A x堆积形式告诉老师时,老师说A x就是A1或A3的某一种。你认为是哪一种,为什么?

C组

23.解释为什么底心晶胞不可能是立方体?这种晶胞的最高对称形式是怎样的?

24.画出层型石墨分子的点阵素单位及石墨晶体的空间点阵素单位,分别说明它们的结构基元。

25.解释为什么不带电的原子或分子不会以简单立方结构形式形成晶体?

26.解释对于某给定元素的六方最密堆积结构与立方最密堆积结构有相同的密度。

27.计算下列各球型物的填充因子,球型物在①体心立方体中,②简单立方体中。已知以上两种情况中最相邻的原子都相互接触。

28.若平面周期性结构系按下列单位重复堆砌而成,请画出它们的点阵素单位,并写出每个索单位中圈和黑点的数目。(为了节省篇幅,题目中给出的四方单位用虚线表示在题解中,素单位用实线画出。注意有的实线掩盖了虚线。)

29.有一AB型晶体,晶胞中只有一个A原子和一个B原子,它们的坐标参数分别为(0,0,0)和(1/2,1/2,1/2)

30.下表给出由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一些链型高分子的周期。请根据C原子的立体化学,画出这些聚合物的一维结构;找出它们的结构基元;画出相应的直线点阵;比较这些聚合物链周期大小,并解释原因。

31.有一组点,周期地分布干空间,其平行六面体周期重复单位如下图(a)所示。问这一组点是否构成一点阵?是否构成一点阵结构?请画出能够概括这一组点的周期性的点阵及其素单位。

32.列表比较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对称元素及其相应的对称操作。晶体结构比分子结构增加了哪几类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晶体结构的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受到哪些限制?原因是什么?

33.根据点阵的性质,作图证明晶体中不可能存在五重对称轴。

34.分别写出晶体中可能存在的独立的宏观对称元素和微观对称元素,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5.晶体的宏观对称操作集合可构成多少个晶体学点群?这些点群分属于多少个晶系?这些晶系共有多少种空间点阵型式?晶体的微观对称操作的集合可构成多少个空间群?这些空间群分属于多少个点群?

36.从某晶体中找到C3,3C2,σh和3σd等对称元素,则该晶体所属的晶系和点群各是什么?

37.按右图堆砌的结构为什么不是晶体中晶胞并置排列的结构?

38.六方晶体可按六方柱体(八面体)结合而成,但为什么六方

晶胞不能是六方柱体?

39.四方晶系的金红石晶体结构中,晶胞参数a=458pm,c=298pm;原子分数坐标为:Ti(0,0,0;1/2,1/2,1/2);O(0.31,0.31,0;0.69,0.69,0;0.81,0.19,0.5;

0.19,0.81,0.5)计算z值相同的Ti-O键长。

40.许多由有机分子堆积成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记号为C52h-P21/c,说明该记号中各符号的意义。画出P21/c空间群对称元素的分布,推出晶胞中和原子(0.15,0.25,0.10)属于同一等效点系的其他3个原子的坐标,并作图表示。

41.写出在3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a,-3b和-3c的点阵面的指标;写出指标为(321)的点阵面在3个坐标轴上的截距之比。

42.标出下图中点阵结构的晶面指标(100),(210),(120),(210),(230),(010)。每组面画出三条相邻的直线表示。

43.金属镍的立方晶胞参数a=352.4 pm,试求d200,d111,d220。

44.在直径为57.3 mm的相机中,用Cu Kα射线拍金属铜的粉末图。从图上量得8对粉末线的2L值为44.0,51.4,75.4,90.4,95.6,117.4,137.0,145.6mm。试计算下表各栏数值,求出晶胞参数,确定晶体点阵型式。

45.已知X射线的波长Cu Kα=154.2pm,Cu Kα1=154.1pm及Cu Kα2=154.4pm,用Cu Kα拍金属袒的粉末图,所得各粉末线的sin2θ值列于下表。试判断钽所属晶系、点阵型式,将上述粉末线指标化,求出晶胞参数。

46.什么是晶体衍射的两个要素?它们与晶体结构(例如晶胞的两要素)有何对应关系?写出能够阐明这些对应关系的表达式,并指出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晶体衍射的两要素在X射线粉末衍射图上有何反映?

47.写出Bragg方程的两种表达形式,说明(hkl)和hkl,d(hkl)和d hkl之间的关系以及衍射角θn随衍射级数n的变化。

48.为什么用X射线粉末法测定晶胞参数时常用高角度数据(有时还根据高角度数据外推至θ=90o),而测定超细晶粒的结构时要用低角度数据(小角散射)?

49.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CsCl的晶体结构,衍射100和200哪个强度大?为什么?

50.一种具有AB2实验式的矿物形成紧密堆积晶胞晶体,A原子占据着晶格点。A原子与B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多少?B原子占据的四面体位的分数为多少?

51.用Cu Kα射线测得某晶体的衍射圈,从中量得以下数据。试查PDF卡片,鉴定此晶体可能是什么。

52.金属铝属立方晶系,用Cu Kα射线摄取333衍射,θ=81o17’,由此计算晶胞参数。

53.已知某立方晶系晶体,其密度为2.16 g·cm-3,相对分子质量为234。用Cu Kα射线在直径57.3 mm粉末相机中拍粉末图,从中量得衍射220的衍射线间距2 L为22.3 mm,求晶胞参数及晶胞中分子数。

54.已知NaCl晶体立方晶胞参数a=563.94 pm,实验测得衍射111的衍射角θ=5.10o,求实验所用X射线的波长。

55.CaS晶体具有NaCl型结构,晶体密度为2.581g·cm-1,Ca的相对原子质量和S 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40.08和32.06。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00,110,111,200,210,211,220,222折射中哪些是允许的

(2)计算晶胞参数a;

(3)计算Cu Kα辐射(λ=154.2 pm)的最小可观察Bragg角。

56.δ-TiCl3微晶是乙烯、丙烯聚合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用X射线粉末法(Cu Kα射线)测定其平均晶粒度时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用求粒径公式估算该δ-TiCl3微晶的大小。

57.某晶体hcl型衍射中l=Zn+1系统消光,试说明在什么方向有什么样的清移面?滑移量是多少?

58.某MO型金属氧化物属立方晶系,晶体密度为3.5819·cm-3。用X射线粉末法(Cu Kα射线)测得各衍射线相应的衍射角分别为:18.5o,21.5o,31.2o,37.4o,39.4o,47.1o,54.9o。请据此计算或说明:

(1)确定该金属氧化物晶体的点阵型式;

(2)计算晶胞参数和一个晶胞中的结构基元数;

(3)计算金属原子M的相对原子质量。

59.根据《结构化学基础》书中氟硅酸脲晶体给出的信息说明或计算:

(1)氟硅酸脲晶体所属的点群;

(2)该晶体所属的空间点阵型式;

(3)该晶体的宏观对称元素及特征对称元素;

(4)该晶体的密度。

60.L-丙氨酸与氯铂酸钾反应,形成的晶体

属正交晶系,且已知:a=746.0 pm,b=854.4 pm,c=975.4 pm;晶胞中包含2个分子,空间群为P21221,一般等效点系数目为4,即每一不对称单位相当于半个分子。试由此说明该分子在晶体中的构型和点群,并写出结构式。

61.α-二水合草酸晶体所属的空间群为:P21/n,试写出下列衍射的系统消光条件:(1)hkl,(2)hko,(3)hcl,(4)boo,(5)oko。

62.半径为R的圆球堆积成正四面体空隙,试作图计算该正四面体的边长、高、中心到顶点的距离、中心距底面的高度、中心到两顶点连线的夹角以及空隙中心到球面的最短距离。

63.半径为R的圆球堆积成正八面体空隙,计算空隙中心到顶点的距离。

64.半径为R的圆球围成正三角形空隙,计算中心到顶点的距离。

65.半径为R的圆球堆积成A3型结构,计算其简单六方晶胞的晶胞参数a和c。

66.证明半径为R的圆球所作的体心立方堆积中,八面体空隙所容纳的小球的最大半径为0.154R,四面体空隙所容纳的小球的最大半径为0.291R。

67.计算等径圆球密置单层中平均每个球所摊到的三角形空隙数目及二维堆积系数。

68.指出Al型和A3型等径圆球密堆积中密置层的方向各是什么。

69.请按(1)~(3)总结A1、A2及A3型金属晶体的结构特征。

(1)原子的堆积方式、重复周期(A2型除外)、原子的配位数及配位情况。

(2)空隙的种类和大小、空隙中心的位置及平均每个原子摊到的空隙数目。

(3)原子的堆积系数、所属晶系、晶胞型式、晶胞中原子的坐标参数、晶胞参数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及空间点阵型式等。

70.画出等径圆球密置双层图及相应的点阵素单位,指明结构基元。

参考答案(26)

1 B、C

2 D

3 C

4 A

5 B、D

6 B

7 A

8 A

9 B

10 C

11 125 98 27 很活泼吸收

12 图中的实线小立方体不是“氯化钠晶胞”和“金刚石晶胞”。图中虚线大立方体才分别

是氯化钠晶胞和金刚石晶胞。

提示:考察一个晶胞。绝对不能找它当做游离孤立的几何体,而需“想到”它的上下、左右、前后都有完全等同的晶胞与之比邻。从一个晶胞平移到另一个晶胞,不会察觉是否移动过了,这就决定了晶胞的8个项角、平行的面以及平行的棱一定是完全等同的,因此,图中的虚线大立方体才分别是氯化钠晶胞和金刚石晶胞,其上下、左右、前后都有等同的比邻晶胞,虽未在图中画出,但是存在。

13

图中3个二维晶胞是等价的,每个晶胞里平均有2个碳原子,为二维六方晶胞(请读者自己计算晶胞的边长与C-C键长的关系)

14 (1)+3.65

(2)、(或或

(3)Na0.7CoO2+0.35/2Br2=Na0.35CoO2+0.35NaBr(2分,未配平不给分。)

15 1mol晶胞的质量为

6.023×1023×1460×740×760×10-36×1.66×106sin(180°-99.5°)=809g·mol-1

C7H5NO4·nHCl的摩尔质量167.12+36.46n

则有4×(167.12+36.46n)=809

所以n=1

晶胞中有4个羧酸分子,每个分子结合1个HCl分子(5分)

16 钒酸钇的化学式:YVO4

计算过程:YVO4的摩尔质量为203.8g/mol;钒的质量分数为50.9/203.8=0.25合题意。

203.8/4.22=48.3cm3/mol

四方晶胞的体积V=7122×629×10-30cm3=3.18×10-22cm3

48.3/6.02×1023=8.02×10-23cm3

3.18X10-22/8.02×10-23=3.97≈4

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4×6=24

17 (1)(88.1g/M M)︰(134.4L/22.4L·mol-1)=1︰4

M M=58.7g·mol-1M是Ni

(2)(a)主要原因是混乱度(熵)增加了(从表面化学键角度讨论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也可)。

(b)氧离子在氧化铝表面作密置单层排列,镍离子有规律地填入三角形空隙(图)。

1个“NiO”截面:(2r O2-)2sin120°=(2×140×10-12m)2sin120°=6.79×10-20m2

1m2Al2O3表面可铺NiO数:1m2/6.79×10-20m2=1.47×1019

相当于:74.7g·mol-1×1.47×1019m-2÷6.022×1023 mol-1=1.82×10-3g(NiO)/m2(Al2O3) (将1个“NiO”截面算成6.78×10-20 m2,相应的1m2Al2O3表面可铺NiO数为1.48×1019)18 (1)该构型的原子从某一视点看是正方形层状,而从另一视点看是六边形的层状结构。

(2)尽管教材上的图例对某些人的理解已经足够了,但最好的方法是动手构建一个模型。从一个方向看是六方晶的结构,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是立方晶。

19 (1)立方最密堆积;

(2)四面体空隙,③:1/4;

(3)简单立方,⑤;2个A和4个B;

(4)C31。

20 (1)

(2)a=415.7pm

(2)x=0.92 Ni3+0.16Ni2+0.76O

(4)面心立方紧密堆积八面体空隙占据率为92%

(5)293.9pm

(6)Ni的配位数没有变化,O2-的配位数降低

21 (1)依据(Ⅰ)、(Ⅱ)的描述作出晶体图:。可以看出:当阴离

子A置于新晶胞的项角,阳离子B置于新晶胞的中心时,阴离子X当处于晶胞中所有的面心位置。

(2)晶胞(Ⅰ)和晶胞(Ⅱ)通过向体对角线平移1/2a+1/2b+1/2c的矢量,即可相互转化。

(3)晶胞中含X为3(个),含B为1(个),含A为1个;因此化学式为ABX3。

(4)按晶胞(Ⅰ)的描述,A在体心,周围有12个棱心的X,故A的配位数为12;

B在顶点,周围有6个棱心的X,故B的配位数为6;X在棱心,周围有4个A,2个B,故X的配位数为2+4=6。

(5)按照题给出(Ⅲ)晶面的定义,可画出晶胞(Ⅱ)的三角面对角钱,这三角面对角线起始点都是A ,且通过面心X ,这样得到三层的排列,。为完成一个晶胞的情况。然后根据晶胞周期性地在三维空间排列的设想,将这三层排列作为一个小单元,向两对角钱(x ,y )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下去,并将第三层中的A 作为下一个单元第一层的A ,即可作出前图所示的图形。

(6)按晶胞(Ⅰ)的描述,B 邻接的X 和A 的总数为14(个)。

22 (1)1︰1︰2 一个球参与四个空隙,一个空隙由四个球围成;一个球参与四个切点,

一个切点由二个球共用。

(2)图略,正八面体中心投影为平面◇空隙中心,正四面体中心投影为平面切点 1︰1︰2 一个球参与六个正八面体空隙,一个正八面体空隙由四个球围成;一个球参与八个正四面体空隙,一个正四面体空隙由四个球围成。

(3)小球的配位数为12 平面已配位4个,中心球周围的四个空隙上下各堆积4个,共12个。

(4)74.05% 以4个相邻小球中心构成底面,空隙上小球的中心为上底面的中心构成正四棱柱,设小球半径为r ,则正四棱柱边长为2r ,高为2r ,共包括1个小球(4个1/4,1个1/2),空间利用率为()r r r 223

/423π

(5)正八面体空隙为0.414r ,正四面体空隙为0.225r 。

(6)8.91g/cm 3 根据第(4)题,正四棱柱质量为58.70/N A g ,体积为1.094×10-23cm 3。

(7)H -填充在正四面体空隙,占有率为50% 正四面体为4配位,正八面体为6配

位,且正四面体空隙数为小球数的2倍。

(8)A x 就是A 1,取一个中心小球周围的4个小球的中心为顶点构成正方形,然后上面再取两层,就是顶点面心的堆积形式。底面一层和第三层中心小球是面心,周围四小球是顶点,第二层四小球(四个空隙上)是侧面心。 也可以以相邻四小球为正方形边的中点(顶点为正八面体空隙),再取两层,构成与上面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小球位于体心和棱心,实际上与顶点面心差1/2单位。

23 立方晶胞必须有六个完全相同的面。底心晶胞的最高对称形式是四边形。

24 按上题可得层型石墨分子的晶胞结构,示于下图(a ),它的点阵素单位示于下图(b ),

结构基元中含2个C 原子。石墨晶体的晶胞示于下图(c ),点阵单位示于下图(d )。结构基元中含4个C 原子。

25 不带电原子或分子可更有效地以最密结构形式堆积。

26 两种结构有相同的配位数,因此有相同的堆积分数。

27 ①0.680 ②0.524

28 用实线画出素单位示于下图(a)。各素单位中黑点数和圈数列于下表:

1 2 3 4

5 6 7

(a)

29 不论该晶体属于哪一个晶系,均为简单的空间点阵,结构基元为AB。

30 依次画出这些高分子的结构于下:

在聚乙烯、聚乙烯酸和聚氯乙烯分子中,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呈四面体构型,C-C键长154 pm,∠C-C-C为109.5o,全部C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呈伸展的构象。重复周期长度前两个为252 pm,这数值正好等于:2×154pm×sin(109.5o/2)=252pm

聚氯乙烯因Cl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为184 pm,需要交错排列,因而它的周期接近252 pm

的2倍。

聚偏二氯乙烯因为同一个C原子上连接了2个Cl原子,必须改变-C-C-C一链的伸展构象,利用单键可旋转的性质,改变扭角,使碳链扭曲,分子中的C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如图所示。这时因碳链扭曲而使周期长度缩短至470 pm。

31 不能将这一组点中的每一个点都作为点阵点,因为它不符合点阵的要求,所以这一组

点不能构成一点阵。但这组点是按平行六面体单位周期地排布于空间,它构成一点阵结构。能概括这组点的点阵素单位如题图(b)。

32

由表可见,晶体结构比分子结构增加了(5)~(7)3类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

晶体结构因为是点阵结构,其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要受到点阵制约,对称轴轴次只能为1,2,3,4,6。螺旋轴和滑移面中的滑移量只能为点阵结构所允许的几种数值。

33 若有五重轴,由该轴联系的5个点阵点的分布如下图。连接AB矢量,将它平移到E,

矢量一端为点阵点E,另一端没有点阵点,不合点阵的定义,所以晶体的点阵结构不可能存在五重对称轴。

34 宏观对称元素有:1,2,3,4,6,i,m,4

微观对称元素有:

1,2,21,3,31,32,4,41,42,43,6,61,62,63,64,65,i,m,a,(b,c),n,d,4,点阵。

微观对称元素比宏观对称元素多相应轴次的螺旋轴和相同方向的滑移面,而且通过平移操作其数目是无限的。

35 32个晶体学点群,7个晶系,14种空间点阵型式,230个空间群,这些空间群分属于

32个点群。

36 六方晶系,因为C3+σh=6。点群是D3h。

37 晶胞并置排列时,晶胞顶点为8个晶胞所共有。对于二维结构,晶胞顶点应为4个晶

胞共有,才能保证晶胞顶点上的点有着相同的周围环境。今将图中不同位置标上A,B 如下图所示,若每个矩形代表一个结构基元,由于A点和B点的周围环境不同(A点上方没有连接线、B点下方没有连接线),上图的矩形不是晶胞。晶胞可选连接A点的虚线所成的单位,形成由晶胞并置排列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38 晶胞一定是平行六面体,它的不相平行的3条边分别和3个单位平移矢量平行。六方

柱体不符合这个条件。

39 z值相同的Ti-O键是Ti(0,0,0)和O(0.31,0.31,0)之间的键,其键长r Ti-O为:

r Ti-O=201pm

40 在空间群记号C52h-P21/c中,C2h为点群的Sch?nflies记号,C52h为该点群的第5号空

间群,“-”记号后是空间群的国际记号,P为简单点阵,对单斜晶系平行b轴有21螺旋轴,垂直b轴有c滑移面。该空间群对称元素分布如下:

41 点阵面指标为三个轴上截数倒数的互质整数之比,即(1/2,1/-3,1/-3)=(3,2,

2),点阵面指标为(3 22)或(2 2 2)

指标为(321)的点阵面在三个轴上的截距之比为2a︰3b︰6c。

42

43 立方晶系的衍射指标hkl和衍射面间距d hkl的关系为:

d hkl=a(h2+k2+l2)-1/2

d200=176.2pm d111=203.5pm d220=124.6pm

44 由L求θ可按下式:

θ=180o×2L/4πR=L(度)

由sin2θ求h2+k2+l2可用第1条线的sin2θ值去除各线的sin2θ值,然后乘一个合适的整数使之都接近整数值。

由Bragg公式2d sinθ=λ以及立方晶系的

d hkl=a/(h2+k2+l2)1/2

可得:sin2θ/(h2+k2+l2)=λ/4a2

按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列于下表。

取4→8号线的λ/4a2的值求平均值得:

λ/4a2=0.04566

将λ=154.18 pm代入,得:a=360.76 pm

从衍射指标符合全为奇数或全为偶数的规律,得空间点阵型式为面心立方。

45 对立方晶系:sin2θ=(λ2/4a2)(h2+k2+l2)用第1号衍射线的sin2θ值遍除各线,即可

得到h2+k2十l2的比值。再根据此比值加以调整,使之成为合理的整数,即可求出衍射指标hkl。从而进一步求得所需数值如下表。

因h2十k2十l2不可能有7,故乘以2,都得到合理的整数,根据此整数即得衍射指标如表所示。因能用立方晶系的关系式指标化全部数据,所以晶体应属于立方晶系。而所得指标h+k+l全为偶数,故为体心点阵型式。

再用下一公式计算晶胞参数a:a=[λ2(h2+k2+l2)/4sin2θ]

从第1号至第7号λ值用Cu Kα,第8号和第10号用Cu Kα1,第9号和第11号用Cu Kα2,计算所得数据列于表中。

利用粉末法求晶胞参数,高角度比较可靠,可以作a-sin2θ的图,外推至sin2θ=1,求得a;也可以用最后2条线求平均值,得:a=(330.5 pm+330.3 pm)/2=330.4 pm 46 晶体衍射的两个要素是:衍射方向和衍射强度,它们和晶胞的两要素相对应。衍射方

向和晶胞参数相对应,衍射强度和晶胞中原子坐标参数相对应,前者可用Lane方程表达,后者可用结构因子表达:

Lane方程:a·(s-s0)=hλ

b·(s-s0)=kλ

c·(s-s0)=lλ

a,b,c反映了晶胞大小形状和空间取向;s和s0反映了衍射X射线和入射X射线的方向;式中h,k,l为衍射指标,λ为X射线波长。

衍射强度I hkl和结构因子F hkl成正比,而结构因子和晶胞中原子种类(用原子散射因子f表示)及其坐标参数x,y,z有关:

F hkl=

j

j

f exp[i2π(hx j+ky j+lz j)]

粉末衍射图上衍射角θ(或2θ)即衍射方向,衍射强度由计数器或感光胶片记录下来。

47 Bragg方程的两种表达形式为:

2d(hkl)sinθn=λn 2d hkl sinθ=λ

式中(hkl)为点阵面指标,3个数互质;而hkl为衍射指标,3个数不要求互质,可以有公因子n,如123,246,369等。d(hkl)为点阵面间距;d hkl为衍射面间距,它和衍射指标中的公因子n有关:d hkl=d(hkl)/n。按前一公式,对于同一族点阵面(hkl)可以有n个不同级别的衍射,即相邻两个面之间的波程差可为1λ,2λ,3λ,…,nλ,而相应的衍射角为θ1;,θ2,θ3,…,θn。

48 按晶面间距的相对误差△d/d=-cotθ·△θ公式可见,随着θ值增大,cotθ值变小,测

量衍射角的偏差△θ对晶面间距或晶胞参数的影响减小,故用高角度数据。

小晶粒衍射线变宽,利用求粒径D p的公式:

D p=kλ/(B-B0)cosθ

超细晶粒D p值很小,衍射角θ增大时,cosθ变小,宽化(即B-B0)增加。故要用低角度数据。另外,原子的散射因子f随sinθ/λ的增大而减小,细晶粒衍射能力已很弱了。为了不使衍射能力降低,应在小角度(θ值小)下收集数据。

49 200比100大,其原因可从下图看出。下图示出CsCl立方晶胞投影图,d100=a,d200

=a/2。在衍射100中,Cl-和Cs+相差半个波长,强度互相抵消减弱;在衍射200中,Cl-和Cs+相差1个波长,互相加强。

50 8,4;100%

51 利用PDF卡片鉴定晶体时,需先把衍射角2θ数据换算成d值(d=λ/2sinθ)如下:(λ

=154.2pm)

按这组d-I/I0值查表,得知它为NaCl晶体。

52 立方晶系d hkl和a的关系为:d hkl=a/(h2+k2+l2)1/2

由θ求得d为:

d333=λ/2sin(81o17’-1542pm/2×0.9884=78.0pm

a=d333(32+22+12)1/2=405.3 pm

53 用下面公式由L值可求得θ值:

θ=180o×2L/4πR=180o×22.3 mm/2π×57.3mm=11.15o

d220=λ/2sinθ=398.7 pm

a=1127.6pm Z=N A VD/M=8

54 D hkl=325.59pm λ=d×2sinθ=57.9pm

55 (1)NaCl型结构的点阵型式为面心立方,允许存在的衍射hkl中三个数应为全奇或全

偶,即1111,200,220,222出现。

(2)为求晶胞参数,先求晶胞体积V:V=MZ/N A D=1.857×10-22cm3

a=(V)1/3=570.5pm

(3)最小可观测的衍射为111。D111=329.4pm θ=13.54o

56 利用求粒径D p的公式D p=Kλ/(B-B0)cosθ得001衍射:△B=1.3o-0.40o-0.9o-

0.0157弧度

Dp,001=(0.9×0.154nm)/0.0157×cos7.55o

100衍射:△B=1.5o-0.55o=20.95o-0.01658弧度

D p,100=(0.9×0.154 nm)/0.01658×cos26o=9.3nm

57 在和b轴(或y轴)垂直的方向有c滑移面,滑移量为c/2。

58 (1)晶体衍射全奇或全偶,面心立方点阵。

(2)d400=154.2pm/2×0.7325=105.26pm a=421pm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一个晶胞对应4个点阵点,即包含4个结构基元。

(3)按公式,M=N A VD/Z

M=6.022×1023mol-1×(421.04×10-10cm)3×3.581g·cm-1/4=40.24g·mol-1

MO的相对化学式量为40.24,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24-16.00=24.24,该原子Mg。

59 与本题有关的信息为:

晶系:四方空间群:D44-P41212 晶胞参数:a=926.3,c=1789.8pm;Z=4 (1)点群:D4

(2)空间点阵形式:简单四方点阵

(3)宏观对称元素:C4,4C2

特征对称元素:C4

(4)根据化学式地{[(NH2)2CO]2H}2SiF6,M=384,Z=4,得:

D=4×384g·mol-1/6.022×1023 mol-1×926.32×1789.8×10-30cm3=1.669·cm3

60 因不对称单位相当于半个分子,分子只能坐在二重轴上(该二重铀和b轴平行)。二重

轴通过Pt原子(因晶胞中只含有2个Pt),分子呈反式构型(Pt原子按平面四方形成键,2个Cl原子处于对位位置,才能保证有二重轴)。分子的点群为C2。分子的结构

式为:

61 (1)hkl,无系统消光,因系简单点阵P。

(2)hko,无系统消光,因单斜晶系对称面只和b轴垂直。

(3)hcl,出现h+l=奇数系统消光,因为有n滑移面和b轴垂直。

(5)boo,出现h=奇数系统消光,这是n滑移面派生的,不是平行a轴有21螺旋轴。

(6)oko,出现k=奇数系统消光,因平行b轴有21螺旋轴。

62 4个等径圆球作紧密堆积的情形示于下图(a)和(b),下图(c)示出堆积所形成的正

四面体空隙,该正四面体的顶点即球心位置,边长为圆球半径的2倍。

由图和正四面体的立体几何知识可知:

边长AB=2R

高AM=(AE2-EM2)1/2=26R/3≈1.633R

中心到顶点的距离:OA=3AM/4≈1.225R

中心到底面的高度:OM=AM/4≈0.408R

中心到两顶点连线的夹角为:θ=∠AOB

θ=cos-1[(OA2+OB2-AB2)/2(OA)(OB)]=109.47o

中心到球面的最短距离=OA—R≈0.225R

本题的计算结果很重要。由此结果可知,半径为R的等径圆球最密堆积结构中四面体空隙所能容纳的小球的最大半径为0.225R。而0.225正是典型的二元离子晶体中正离子的配位多面体为正四面体时正、负离子半径比的下限。此题的结果也是了解hcp结构中晶胞参数的基础。

63 正八面体空隙由6个等径圆球密堆积而成,其顶点即圆球的球心,其棱长即圆球的直

径。空隙的实际体积小于八面体体积。下图中三图分别示出球的堆积情况及所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

由图(c)知,八面体空隙中心到顶点的距离为:OC=AC/2=2R

而八面体空隙中心到球面的最短距离为:OC-R=2R-R≈0.414R

此即半径为R的等径圆球最密堆积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所能容纳的小球的最大半径。

0.414是典型的二元离子晶体中正离子的配位多面体为正八面体时r+/r-.的下限值。

64 由下图可见,三角形空隙中心到顶点(球心)的距离为:OA=2AB/3≈1.155R

三角形空隙中心到球面的距离为:OA-R≈1.55R-R=0.155R

此即半径为R的圆球作紧密堆积形成的三角形空隙所能容纳的小球的最大半径,0.155是“三角形离子配位多面体”中r+/r-的下限值。

65 下图示出A3型结构的一个简单六方晶胞。该晶胞中有两个圆球、4个正四面体空隙和

两个正八面体空隙。由图可见,两个正四面体空隙共用一个顶点,正四面体高的两倍即晶胞参数c,而正四面体的棱长即为晶胞参数a或b。可得;

a=b=2R c=46R/3 c/a≈1.633

66 证明:等径圆球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晶胞示于下图(a)和(b)。由下图(a)可见,

八面体空隙中心分别分布在晶胞的面心和核心上。因此,每个晶胞中有6个八面体空隙(6×1/2+12×1/4)。而每个晶胞中含2个圆球,所以每个球平均摊到3个八面体空

隙。这些八面体空隙是沿着一个轴被压扁了的变形八面体,长轴为2a。,短轴为a (a是晶胞参数)。

八面体空隙所能容纳的小球的最大半径r o即从空隙中心(沿短轴)到球面的距离,该距离为a/2-R。体心立方堆积是一种非最密堆积,圆球只在C3轴方向上相互接触,因

而a=4R/3。代入a/2-R,得r o≈0.154R。

由下图(b)可见,四面体空隙中心分布在立方晶胞的面上,每个面有4个四面体中心,因此每个晶胞有12个四面体字隙(6×4×1/2)。而每个晶胞有2个。所以每个球平均摊到6个四面体空隙。这些四面体空隙也是变形的,两条长棱皆为a,4条短棱皆为3a/2。

四面体空隙所能容纳的小球的最大半径r T等于从四面体空隙中心到顶点的距离减去球

的半径R。而从空隙中心到顶点的距离为[(a/2)2+(a/2)2]1/2=5a/4,所以小球的

最大半径为5a/4-R=0.291R

67 下图示出等径圆球密置单层的一部分。

由图可见,每个球(如A)周围有6个三角形空隙,而每个三角形空隙由3个球围成,所以每个球平均摊到6×1/3=2个三角形空隙。也可按图中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单位计算。该单位只包含一个球(截面)和2个三角形空隙,即每个球摊到2个三角形空隙。

设等径圆球的半径为R,则图中平行四边形单位的边长为2R。所以二维堆积系数为:πR2/(2R)2sin60o=0.906

68 A1型等径圆球密堆积中,密置层的方向与C3轴垂直,即与(111)面平行。A3型等径

圆球密堆积中,密置层的方向与六重轴垂直,即与(001)面平行。下面将通过两种密堆积型式划分出来的晶胞进一步说明密置层的方向。

A1型密堆积可划分出如下图(a)所示的立方面心晶胞。在该晶胞中,由虚线连接的圆球所处的平面即密置层面,该层面垂直于立方晶胞的体对角线即C3轴。每一晶胞有4条体对角线,即在4个方向上都有C3轴的对称性。因此,与这4个方向垂直的层面都是密置层。

A3型密堆积可划分出如下图(b)所示的六方晶胞。球A和球B所在的堆积层都是密置层,这些层面平行于(001)晶面,即垂直干c轴,而c轴平行于六重轴C6。

69 (a)A1,A2和A3型金属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分别为立方最密堆积(ccp)、体心立

方密堆积(bcp)和六方最密堆积(hcp)。A1型堆积中密堆积层的重复方式为

ABCABCABC…,三层为一重复周期,A3型堆积中密堆积层的重复方式为

ABABAB…,两层为一重复周期。A1和A3型堆积中原子的配位数皆为12,而A2型堆积中原子的配位数为8~14,在A1型和A3型堆积中,中心原子与所有配位原子都接触,同层6个,上下两层各3个。所不同的是,A1型堆积中,上下两层配位原子沿C3轴的投影相差60o呈C6轴的对称性,而A3型堆积中,上下两层配位原子沿c轴的投影互相重合。在A2型堆积中,8个近距离(与中心原子相距为3a/2)配位原子处

在立方晶胞的顶点上,6个远距离(与中心原子相距为a)配位原子处在相邻晶胞的体心上。

(b)A1型堆积和A3型堆积都有两种空隙,即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四面体空隙可容纳半径为0.225R的小原子,八面体空隙可容纳半径为0.414R的小原子(R为堆积原子的半径)。在这两种堆积中,每个原子平均摊到两个四面体空隙和1个八面体空隙。差别在于,两种堆积中空隙的分布不同。在A1型堆积中,四面体空隙的中心

在立方面心晶胞的体对角线上,到晶胞顶点的距离为6R/2。八面体空隙的中心分别处在晶胞的体心和棱心上。在A3型堆积中,四面体空隙中心的坐标参数分别为0,0,3/8;0,0,5/8;2/3,1/3,1/8;2/3,1/3,7/8。而八面体空隙中心的坐标参数分别为2/3,1/3,1/4;2/3,1/3,3/4。A2型堆积中有变形八面体空隙、变形四面体空隙和三角形空隙(亦可视为变形三方双锥空隙)。八面体空隙和四面体空隙在空间上是重复利用的。八面体空隙中心在体心立方晶胞的面心和棱心上。每个原子平均摊到3个八面体空隙,该空隙可容纳的小原子的最大半径为0.154R。四面体空隙中心处在晶胞的面上。每个原子平均摊到6个四面体空隙,该空隙可容纳的小原子的最大半径为0.291R。

三角形空隙实际上是上述两种多面体空隙的连接面,算起来,每个原子摊到12个三角形空隙。

综上所述,A1,A2和A3型结构是金属单质的三种典型结构型式。它们具有共性,也有差异。尽管A2型结构与A1型结构同属立方晶系,但A2型结构是非最密堆积,堆积系数小,且空隙数目多,形状不规则,分布复杂。搞清这些空隙的情况对于实际工作很重要。A1型结构和A3型结构都是最密堆积结构,它们的配位数、球与空隙的比例以及堆积系数都相同。差别是它们的对称性和周期性不同。A3型结构届六方晶系,可划分出包含两个原子的六方晶胞。其密置层方向与c轴垂直。而A1型结构的对称性比A3型结构的对称性高,它属立方晶系,可划分出包含4个原子的面心立方晶胞,密置层与晶胞体对角线垂直。A1型结构将原子密置层中C6轴所包含的C3轴对称性保留了下来。另外,A3型结构可抽象出简单六方点阵,而A1型结构可抽象出面心立方点阵。

70 等径圆球的密置双层示于下图。仔细观察和分析便发现,作周期性重复的最基本的结

构单位包括2个圆球,即2个圆球构成一个结构基元。这两个球分布在两个密置层中,如球A和球B。

密置双层本身是个三维结构,但由它抽取出来的点阵却为平面点阵。即密置双层仍为二维点阵结构。图中画出平面点阵的素单位,该单位是平面六方单位,其形状与密置单层的点阵素单位一样,每个单位也只包含1个点阵点,但它代表2个球。

等径圆球密置双层是两个密置层作最密堆积所得到的唯一的一种堆积方式。在密署双层结构中,圆球之间形成两种空隙,即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前者由3个相邻的A球和1个B球或3个相邻的B球和1个A球构成。后者则由3个相邻的A球和3个相邻的B球构成。球数:四面体空隙数:八面体空隙数=2︰2︰1。

晶体学基础与晶体结构习题与答案

晶体学基础与晶体结构习题与答案 1. 由标准的(001)极射赤面投影图指出在立方晶体中属于[110]晶带轴的晶带,除了已在图2-1中标出晶面外,在下列晶面中哪些属于[110]晶带?(1-12),(0-12),(-113),(1-32),(-221)。 图2-1 2. 试证明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立方和体心立方两种点阵类型。 3. 为什么密排六方结构不能称作为一种空间点阵? 4. 标出面心立方晶胞中(111)面上各点的坐标。 5. 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a)立方晶系(421),(-123),(130),[2-1-1],[311]; b)六方晶系(2-1-11),(1-101),(3-2-12),[2-1-11],[1-213]。 6. 在体心立方晶系中画出{111}晶面族的所有晶面。 7. 在立方晶系中画出以[001]为晶带轴的所有晶面。 8. 已知纯钛有两种同素异构体,密排六方结构的低温稳定的α-Ti和体心立方结构的高温稳定的β-Ti,其同素异构转变温度为882.5℃,使计算纯钛在室温(20℃)和900℃时晶体中(112)和(001)的晶面间距(已知aα20℃=0.29506nm,cα20℃=0.46788nm,aα900℃=0.33065nm)。 9. 试计算面心立方晶体的(100),(110),(111),等晶面的面间距和面致密度,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面。 10.平面A在极射赤平面投影图中为通过NS及核电0°N,20°E的大圆,平面B的极点在30°N,50°W处,a)求极射投影图上两极点A、B间的夹角;b)求出A绕B顺时针转过40°的位置。 11. a)说明在fcc的(001)标准极射赤面投影图的外圆上,赤道线上和0°经线上的极点的指数各有何特点,b)在上述极图上标出(-110),(011),(112)极点。 12. 图2-2为α-Fe的x射线衍射谱,所用x光波长λ=0.1542nm,试计算每个峰线所对应晶面间距,并确定其晶格常数。 图2-2 13. 采用Cu kα(λ=0.15418nm)测得Cr的x射线衍射谱为首的三条2θ=44.4°,64.6°和81.8°,若(bcc)Cr的晶格常数a=0.28845nm,试求对应这些谱线的密勒指数。

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黄石二中2011年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时间:110分钟满分:120分2011.2.25 命题人:高存勇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金属晶体嘚判断正确嘚是 A.简单立方、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B.钾型、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C.镁型、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74% D.铜型、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 2.有关晶格能嘚叙述正确嘚是 A.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嘚能量 B.晶格能通常取正值,但是有时也取负值 C.晶格能越大,形成嘚离子晶体越不稳定 D.晶格能越大,物质嘚硬度反而越小 3.下列排列方式是镁型堆积方式嘚是 A.ABCABCABC B.ABABABABAB C.ABBAABBA D.ABCCBAABCCBA 4.下列关于粒子结构嘚描述不正确嘚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嘚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嘚18电子粒子 C.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嘚非极性分子 D.1 mol D162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 A(N A代表阿伏 加德罗常数) 5.现代无机化学对硫-氮化合物嘚研究是最为活跃嘚领域之一。 其 中如图所示是已经合成嘚最著名嘚硫-氮化合物嘚分子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嘚是 A.该物质嘚分子式为SN B.该物质嘚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该物质具有很高嘚熔沸点 D.该物质与化合物S2N2互为同素异形体 6.某物质嘚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嘚说法中正确嘚是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嘚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

高中化学选修三_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的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 得到晶体的途径:熔融态物质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③固定的熔点;④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2.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晶体中无限重复的部分 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1 8×晶胞顶角上的原子数+1 4×晶胞棱上的原子+1 2×晶胞面上的粒子数+1×晶胞体心内的原子数 思考: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 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eg :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Al 2O 3·SiO 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与层垂直方向上的电导率和与层平行方向上的电导率之比为1:1000。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 ①硬度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 2一定是晶体 3.下图是CO 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 注意: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b.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①物理性质 a.较低的熔、沸点 b.较小的硬度 c.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d.“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②典型的分子晶体 a.非金属氢化物:H 2O、H 2 S、NH 3 、CH 4 、HX等 b.酸:H 2SO 4 、HNO 3 、H 3 PO 4 等 c.部分非金属单质::X 2、O 2 、H 2 、S 8 、P 4 、C 60 d.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 、NO 2 、N 2 O 4 、P 4 O 6 、P 4 O 10 等 f.大多数有机物:乙醇.冰醋酸.蔗糖等 ③结构特征 a.只有范德华力--分子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CO 2 晶体结构图 b.有分子间氢键--分子的非密堆积以冰的结构为例.可说明氢键具有方向性 ④笼状化合物--天然气水合物

晶体结构习题与解答

第三章晶体结构习题与解答 3-1 名词解释 (a)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 若A2+分布在四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 隙,称为正尖晶石; 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 布于四面体空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 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 适合氧离子位置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 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 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 (b)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 定结构各需何种价离子,其中: (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 (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 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参见2-5题解答。 (b)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 所需电价离子及实例如下: (1)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2)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3)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4)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大题狂练专题20_晶体结构与性质_含解析

(满分60分时间3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1.Ⅰ.(1)某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已知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原子间以单键相连。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X原子可能为ⅤA族元素 B.Y原子一定为ⅠA族元素 C.该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D.从圆球的大小分析,该分子可能为N2F4 (2)若上述模型中Y原子最外层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且其相对分子质量与O2相同,则该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它与P2H4常温下均为气体,但比P2H4易液化,常用作火箭燃料,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试推断: (1)X、Z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的共价键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该化合物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时,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用电子式表示W与Z形成W2Z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3第3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化学选修3《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简单立方、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B.钾型、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C.镁型、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74% D.铜型、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 2.有关晶格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 B.晶格能通常取正值,但是有时也取负值 C.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不稳定 D.晶格能越大,物质的硬度反而越小 3.下列排列方式是镁型堆积方式的是 A.ABCABCABC B.ABABABABAB C.ABBAABBA D.ABCCBAABCCBA 4.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162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 A(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5.现代无机化学对硫-氮化合物的研究是最为活跃的领域 之一。其 中如图所示是已经合成的最著名的硫-氮化合物的分 子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SN B.该物质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该物质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D.该物质与化合物S2N2互为同素异形体 6.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 产生沉淀, 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 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 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 D.配合物中Cl—与Pt4+配位,而NH3分子不配

金属的晶体结构习题答案

第一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填空题 3.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是 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 ,最主要的面缺陷是 。 4.位错密度是指 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V L =ρ。 5.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格子叫做 晶格 ,而晶胞是指 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 6.在常见金属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体心立方晶格是 [111] ,而面心立方晶格是 [110] 。 7 晶体在不同晶向上的性能是 不同的 ,这就是单晶体的 各向异性现象。一般结构用金属为 多 晶体,在各个方向上性能 相同 ,这就是实际金属的 伪等向性 现象。 8 实际金属存在有 点缺陷 、 线缺陷 和 面缺陷 三种缺陷。位错是 线 缺陷。 9.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以 细 晶粒为好。而高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在一定范围内以粗 晶粒为好。 10.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是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 密排六方 。 11.在立方晶格中,各点坐标为:A (1,0,1),B (0,1,1),C (1,1,1/2),D(1/2,1,1/2),那么AB 晶向指数为10]1[- ,OC 晶向指数为[221] ,OD 晶向指数为 [121] 。 12.铜是 面心 结构的金属,它的最密排面是 {111} ,若铜的晶格常数a=,那么 最密排面上原子间距为 。 13 α-Fe 、γ-Fe 、Al 、Cu 、Ni 、Cr 、V 、Mg 、Zn 中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有 α-Fe 、Cr 、V , 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的有 γ-Fe 、Al 、Cu 、Ni 、 ,属于密排六方晶格的有 Mg 、 Zn 。 14.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0.256nm ,那么铜的晶格常数为 。1mm 3Cu 中的原子数 为 。 15.晶面通过(0,0,0)、(1/2、1/4、0)和(1/2,0,1/2)三点,这个晶面的晶面指数为 . 16.在立方晶系中,某晶面在x 轴上的截距为2,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与z 轴平行,则 该晶面指数为 (140) . 17.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主要是因为金属原子具有 金属键 的 结合方式。 18.同素异构转变是指 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金属内部由 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纯铁在 温度发生 和 多晶型转变。 19.在常温下铁的原子直径为0.256nm ,那么铁的晶格常数为 。 20.金属原子结构的特点是 。 21.物质的原子间结合键主要包括 离子键 、 共价键 和 金属键 三种。 (二)判断题 1.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N) 2.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结晶位向相同的单晶体所构成。 ( N) 3.因为面心立方晶体与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原子排列密集程度也相同 4.体心立方晶格中最密原子面是{111}。 Y 5.金属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N 6.金属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比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高。 7.实际金属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是不一样的。N 8.纯铁加热到912℃时将发生α-Fe 向γ-Fe 的转变。 ( Y ) 9.面心立方晶格中最密的原子面是111},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也是<111>。 ( N ) 10.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强度愈高和塑性愈低。 ( Y ) 11.纯铁只可能是体心立方结构,而铜只可能是面心立方结构。 ( N ) 12.实际金属中存在着点、线和面缺陷,从而使得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均下降。 ( Y ) 13.金属具有美丽的金属光泽,而非金属则无此光泽,这是金属与非金属的根本区别。N

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附详解

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 A .NH 4NO 3 B .SiO 2 C .CO 2 D .Cu 2.支持固态氨是分子晶体的事实是( ) A.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 B.铵离子不能单独存在 C.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 D.氨极易溶于水 3.下列分子晶体:①HCl ②HBr ③HI ④CO ⑤N 2 ⑥H 2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①⑤④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⑥⑤④③②① 4.下列的晶体中,化学键种类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O 2与Si02 B.C02与H 20 C.NaCl 与HCl https://www.360docs.net/doc/ca2471297.html,l 4与KCl 5.固体熔化时,必须破坏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冰 B.晶体硅 C.溴 D.二氧化硅 6.科学家最近又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 4·nH 20)。其形成: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氧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高压下形成了类似冰的透明晶体,这就是“可燃冰”。又知甲烷同C02一样也是温室气体。这种可燃冰的晶体类型是( ) A .离子晶体 B .分子晶体 C .原子晶体 D .金属晶体 7.在x mol 石英晶体中,含有Si-O 键数是( ) A.x mol B.2x mol C.3 x mol D.4x mol 8.某化合物是 钙、钛、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 ,该物质化学式为( ) A 、Ca 4TiO 3 B 、Ca 4TiO 6 C 、Ca TiO 3 D 、Ca 8TiO 12 9.已知NaCl 的摩尔质量为58.5 g ·mol -1,食盐晶体的密度为ρg ·cm -3,若右图中Na + 与最邻近的Cl -的核间距离为a cm ,那么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 A.3 117a ρ B.3 A M N a C. 3234a ρ D. 358.52a ρ 10.碳化硅SiC 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C 原子和Si 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 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 ②晶体硅 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11.下列性质适合于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1 070℃,易溶于水,水溶液导电 B.熔点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 、熔点112.8 ℃,沸点444.6℃,熔融和溶液均导电 D.熔点97.81℃,质软、导电、密度0.97 g /cm 3 12.在40GPa 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 800 K 时,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原子晶体干冰的熔、沸点低,硬度小 B .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致冷剂 C .原子晶体干冰硬度大,可用于耐磨材料 D .每摩原子晶体干冰中含2mol C —O 键 13.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的结构,分子式为C 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 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 60中虽然没有离子键,但固体为离子晶体 D 、C 60相对分子质量为12 14.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图1所示:图中顶角和面心的原子都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都是碳原子该分子的化学式( ) A .Ti l3C 14 B .Ti 14C 13 C .Ti 4C 5 D .TiC 15、水的沸点是100℃,硫化氢的分子结构跟水相似,但它的沸点却很低,是-60.7℃,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范德华力 B .共价键 C .氢键 D .相对分子质量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获得晶体的几种途径 (2)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3)初步学会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生活素材,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晶体与非晶体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四、教学用品 课前学生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玛瑙耳坠和水晶项链、蜂巢、晶胞实物模型、乒乓球、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圆底烧瓶、碘、水、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上课前,我已经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身边的固体物质,大家都带来了吗?(学生:带来了)你们都带来了哪些固体呢?(学生七嘴八舌,并展示各自的固体)[教师]同学们带来的固体物质可真是琳琅满目啊!但是,我们每个人可能只带了几样,想知道别人收集了哪些固体物质吗?(学生:想)下面我们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互相交流一下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并讨论如何将这些固体物质进行分类呢?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各自所带的物品,并分类(教师进行巡视) [教师]:请这组同学将你们带来的固体和交流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我们讨论后觉得将粗盐、明矾、樟脑丸分为一类;塑料、玻璃片、橡胶分为另一类。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呢?生:根据这些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另一些没有。) [教师总结]这组同学收集的物品很丰富,并通过组内讨论确定了分类依据,然后进行了恰当的分类。其实,同学们也许没有留心观察,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固体,当然也有的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固体。 [视频投影]雪花放大后的形状、烟水晶、石膏、毒砂、绿柱石、云母等晶体实物(并配以相应的解说,给学生了解到这些固态物质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教师讲述]我们就将这些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晶体,而另一些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非晶体。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设计意图:课前请同学收集身边的固态物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分组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分类,并在课堂上汇报。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固体入手,直观、简洁地引入课题,潜移默化

2018专题复习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共10题)无答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共10题) 1、【2018 江苏 (物质结构与性质)】臭氧(O 3)在[Fe(H 2O)6]2+ 催化下能将烟气中的SO 2、NO x 分别氧化为24SO -和3NO - ,NO x 也可在其 他条件下被还原为N 2。 (1)24SO -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3NO -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Fe 2+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与O 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N 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n (σ)∶n (π)=__________________。 (5)[Fe(H 2O)6]2+ 与NO 反应生成的[Fe(NO)(H 2O)5]2+ 中,NO 以N 原子与Fe 2+ 形成配位键。请在[Fe(NO)(H 2O)5]2+结构示意图的相应位置补填缺少的配体。 2、【2018 全国Ⅰ35(15分)】 Li 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Li 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Li 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_、_____(填标号)。 A . B . C . D . (2)Li + 与H ? 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r (Li + )小于r (H ? ),原因是______。 (3)LiAlH 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 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LiAlH 4中,存在 _____(填标号)。 A .离子键 B .σ键 C .π键 D .氢键 (4)Li 2O 是离子晶体,其品格能可通过图(a)的 born ?Haber 循环计算得到。 可知,Li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kJ·mol ?1 ,O=O 键键能为 kJ·mol ?1 ,Li 2O 晶格能为 kJ·mol ?1 。 (5)Li 2O 具有反萤石结构,晶胞如图(b)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 n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Li 2O 的密度为______g·cm ?3 (列出计算式)。 3、【2018 全国Ⅱ35.(15分)】硫及其化合物有许多用途,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如下表所示: H 2S S 8 FeS 2 SO 2 SO 3 H 2SO 4 熔点/℃ ? >600(分解) ? 沸点/℃ ? ?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 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基态S 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_ 形。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 2S 、SO 2、SO 3的气态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其他分子的是_________。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分子晶体的定义、构成微粒、粒子间的作用力及哪些物质是典型的分 子晶体。 2.以冰和干冰为典型例子描述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氢键对冰晶 体结构和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自主学习】 一.分子晶体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微粒________________ 3.粒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__________ 4. 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①②_______ 单质 ③氧化物④⑤ 此外,还有少数盐是分子晶体,如 5.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熔沸点较____、易升华、硬度____。固态和熔融状态 下都。 6.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有怎么样的影响? 一般说来,对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 ____,物质的熔沸点也越____。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却与此不 完全符合,如:NH 3 ,H 2 O和HF的沸点就出现反常,因 为这些分子间存在____键。 7.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1)只有范德华力,无分子间氢键-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为。如:C60、干冰、I2、O2。 如右图所示,每个CO2分子周围有个紧邻的 CO2分子。 (2)有分子间氢键-不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如:冰 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个紧邻的水分子,这一 排列使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 的空隙。 【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合作探究】 1.大多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1)大多数分子晶体采用堆积 (2)若用一个小黑点代表一个分子,试画出大多数分子晶体的晶胞图 (3)干冰晶体 ①二氧化碳分子在晶胞中处于什么位置? ②一个干冰晶胞中含有几个分子? ③每个CO2分子周围有几个距它最近的分子? ④干冰晶体中CO 2 分子的排列方向有几种 ④干冰和冰,那种晶体密度大?试从晶体结构特征解释。

结晶学及矿物学试题及答案

结晶学及矿物学试题及 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考试课程名称:结晶学学时:40学时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其它 考试内容: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晶体的对称不仅体现在上,同时也体现在上。 2.中级晶族中,L2与高次轴的关系为。 3.下面的对称型国际符号对应晶系分别为:23为晶系,32为晶系,mm2为 晶系,6mm为晶系。 4.金刚石晶体的空间群国际符号为Fd3m,其中F表示,d表示,根据其空间群符号可知金刚石属于晶系,其宏观对称型的全面符号为。 5.正长石通常发育双晶,斜长石发育双晶。 6.晶体中的化学键可以分为、、、和等五种。 7.最紧密堆积原理适用于晶格和晶格的晶体。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前4题为单选) 1.对于同一种晶体而言,一般说来大晶体的晶面数与小晶体的晶面数,哪个更多( ) A、大晶体的 B、小晶体的 C、一样多 D、以上均错误 2. 类质同象中,决定对角线法则的最主要因素是:() A、离子类型和键型 B、原子或离子半径 C、温度 D、压力 3. 具有L i4和L i6的晶体的共同点是:() A、有L2 B、无P C、无C D、有垂直的P 4.关于布拉维法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际晶体的晶面往往平行于面网密度大的面网 B、面网密度越大,与之平行的晶面越重要 C、面网密度越大,与之平行的晶面生长越快

D、面网密度越大,与之平行的晶面生长越慢 5.可以与四面体相聚的单形有() A、四面体 B、立方体 C、八面体 D、四方柱 E、斜方双锥 6.黄铁矿晶体通常自发地生长成为立方体外形,这种现象说明晶体具有()性质: A、自限性 B、均一性 C、异向性 D、对称性 7.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A、准晶体具有近程规律 B、非晶体具有远程规律 C、准晶体具有远程规律 D、非晶体具有近程规律 8.某晶面在X、Y、Z轴上截距相等,该晶面可能的晶面符号有() A、(hhl) B、(hkl) C、(1011) D、(hh h2l) 9.同一晶带的晶面的极射赤平投影点可能出现的位置有() A、基圆上 B、直径上 C、大圆弧上 D、小圆弧上 10.关于有序-无序现象说法正确的有() A、有序-无序是一种特殊的类质同象 B、形成的温度越高晶体越有序 C、形成的温度越高晶体越无序 D、有序-无序是一种特殊的同质多象 三、名词解释(5个,每个2分,共10分) 1.平行六面体 2.晶体对称定律 3.空间群 4.双晶律 5.多型 四、问答题(29分) 1.石盐(NaCl)晶体的空间群为Fm3m,请在石盐晶体结构平面示意图(下图a,b)中分别以氯离子和钠离子为研究对象,画出各自的平面格子的最小重复单元。它们的形态相同吗为什么(6分) 2.简述同质多象的概念、同质多象转变的类型,并举例说明。(8分) 3.判断下列晶面与晶面,晶面与晶棱,晶棱与晶棱之间的空间关系(平行、垂直或斜交):(8分) 1)等轴晶系和斜方晶系晶体:(001)与[001],(010)与[010],(111)与[111],(110)与(010)。

晶体结构练习题答案

晶体结构练习题 一、(2005 全国初赛)下图是化学家合成的能实现热电效应的一种 晶体的晶胞模型。图中的大原子是稀土原子,如镧;小原子是周期 系第五主族元素,如锑;中等大小的原子是周期系VIII 族元素,如 铁。按如上结构图写出这种热电晶体的化学式。给出计算过程。提 示: 晶胞的 6 个面的原子数相同。设晶体中锑的氧化态为-1,镧的 氧化态为+3,问:铁的平均 氧化态多大? 解析:晶胞里有2个La原子(处于晶胞的顶角和体心); 有8个Fe 原子(处于锑形成的八面体的中心);锑八面体是共 顶角相连的,平均每个八面体有6/2= 3 个锑原子,晶 胞中共有8 个八面体,8x3=24 个锑原子;即:La2Fe8Sb24。 答案:化学式LaFe4Sb12 铁的氧化态9/4 = 2.25 二、(2004 年全国初赛)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 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鉴于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 泛关注。该晶体的结构可看作由镁原子和镍原子在一起进行(面 心)立方最密堆积(ccp ),它们的排列有序,没有相互代换的现象 1) (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填隙模型中,八面体空隙与堆积球的比例为1︰1,在如图晶胞中,八面体空隙位于体心位置和所有棱的中心位置,它们的比例是1︰3,体心位置的八面体由镍原子构成,可填入碳原子,而棱心位置的八面体由2个镁原子和 4 个镍原子一起构成,不填碳原子。) (2)MgCNi 3(化学式中元素的顺序可不同,但原子数目不能错)。 三、将Nb2O5 与苛性钾共熔后,可以生成溶于水的铌酸钾,将其慢慢浓缩可以得到晶体 K p[Nb m O n] ·16H2O,同时发现在晶体中存在[Nb m O n]p-离子。该离子结构由6个NbO 6正八面体构成的。每个NbO6八面体中的6个氧原子排布如下:4个氧原子分别与4个NbO 6八面体共顶点;第5个氧原子与5个八面体共享一个顶点;第6个氧原子单独属于这个八面体的。列式计算并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计算该离子结构中距离最大的氧原子间的距离是距离最短的铌原子间距离的多少倍? 解析:这是一个涉及正八面体堆积的问题,我们先根据题意来计算。对一个铌氧八面体,有一个氧原子完全属于这个八面体,有四个氧原子分别与一个八面体共用氧原子,即属于这个八面体的氧原子是1/2 个,另一个氧原子是六个八面体共用的,自然是1/6 了。故对一个铌而言,氧原子数为1+4×1/2 +1/6 =19/6 。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练习题1(含答案)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练习题 1. (2010·原创)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 .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 .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 .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解析:在原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在离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是阳离子和阴离子;在分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在金属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故选项B 错误。晶体的熔点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点相差比较大。晶体硅的熔点(1 410℃)要比金属钨的熔点(3 410℃)低,而金属汞的熔点(常温下是 液体)比蔗糖、白磷(常温下是固态,分子晶体)等低。所以选项C 、D 不正确。答案:A 2. 下图为某晶体的一个晶胞,该晶体由A 、B 、C 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试根据图示判断,该晶体的化学式是( ) A .A 6 B 8 C B .A 2B 4C C .A 3BC D .A 3B 4C 解析:由分割法可知:晶胞中A 为6×12=3;B 为8×18 =1;C 为1,故其化学式为A 3BC ,所以C 正确。答案:C 3. (2010·改编)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 .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B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 .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 D .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晶体结构。晶体类型相同的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属于同种类型,否则就不属于同种类型,A 中溴和苯都是分子晶体,所克服的都是分子间作用力;B 中干冰属于分子晶体,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NH 4Cl 属于离子晶体,需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C 中SiO 2是原子晶体,需克服共价键,铁属于金属晶体,需克服金属键;D 中食盐属于离子晶体,需克服离子键,葡萄糖属于分子晶体,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答案:A 4.下列性质中,可以较充分说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 A .具有较高的熔点 B .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 .可溶于水 D .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 解析:A 选项,原子晶体熔点也较高;B 选项,有些分子晶体,如HCl 的水溶液也能导电;C 选项,有些分子晶体也溶于水;D 选项,分子晶体在液态时不导电,离子晶体在熔融时可导电。答案:D 5. (2010·改编)有下列八种晶体:A.水晶 B .冰醋酸 C .氧化镁 D .白磷 E .晶体氩 F .氯化铵 G .铝 H .金刚石 以上晶体中: (1)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晶体是________;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________。 (2)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晶体是________,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而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受热熔化后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需克服共价键的是________。 解析:在题项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金刚石和水晶(由Si 原子和O 原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的是:冰醋酸、白磷和晶体氩;属于离 子晶体的是:MgO(由Mg 2+和O 2-组成)、NH 4Cl(由NH +4和Cl -组成);而Al 属于金属晶体,金属的导电是靠自由电子的移动,并不发生 化学变化,但金属熔化时金属键则会被破坏。分子晶体的熔化只需要克服分子间力;而原子晶体、离子晶体熔化时分别需要克服共价键、离子键。 答案:(1)A AEH E (2)B F DE (3)G BDE AH 6.(2009·广东化学,27)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用途,如金属铜用来制造电线电缆,五水硫酸铜可用作杀菌剂。 (1)Cu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B 族。Cu 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 ___。 (2)右图是铜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晶胞中阴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_。 (3)胆矾CuSO 4·5H 2O 可写成[Cu(H 2O)4]SO 4·H 2O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所有氧原子都采用sp 3杂化 B .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配位键、共价键和离子键 C .胆矾是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氢键 D .胆矾中的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分步失去 (4)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 3)4]2+配离子。已知NF 3与 NH 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 3不易与Cu 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 ________。 (5)Cu 2O 的熔点比Cu 2S 的________(填“高”或“低”),请解释原因 解析:(1)电子排布为结构化学中的重点,特别是24号、29号等存在半满和全满状态的元素。应先写出Cu 原子的电子排布,然后从 外向内失去2个电子。(2)对O 2-个数的计算,面上的按12算,顶点上按18算,棱上按14算,体心按1个算,可得O 2-个数为:18×8+12 ×2+14 ×4+1=4(个)。(3)H 2O 中氧原子采用sp 3杂化,SO 2-4中的氧不是。CuSO 4应是离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4)NH 3中的N 原子的孤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练习 一 选择题 1.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 、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 .卤化氢的键长按H —F 、H —C1、H —Br 、H —I 的顺序依次减小 C .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 、HCl 、HBr 、HI 的顺序依次减弱 D .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2F 、2Cl 、2Br 、2I 的顺序由难变易 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 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 0.12g 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 个碳原子 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 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3. 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CH 4、H 2O 都是极性分子 B .在NH 4+ 和[Cu(NH 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 .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 .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4.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SiO 2 CsCl CBr 4 CF 4 B .SiO 2 CsCl CF 4 CBr 4 C .CsCl SiO 2 CBr 4 CF 4 D .CF 4 CBr 4 CsCl SiO 2 5.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 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 D.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H 3、CO 、CO 2都是极性分子 B .CH 4、CCl 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 .HF 、HCl 、HBr 、Hl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 2、H 2O 、C 2H 2都是直线型分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各相邻原子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B .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 C .HF 、HCl 、HBr 、HI 四种物质的沸点依次升高 D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 8. X 、Y 、Z 、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 、Y 、Z 相邻。X 的核电荷数是Y 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 与M 可形成化合物M 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 的氢化物>Y 的氢化物>Z 的氢化物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结构与性质.doc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的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晶体非晶体 自范性 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无(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微观结构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得到晶体的途径:熔融态物质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③固定的熔点;④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2.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晶体中无限重复的部分 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8×晶胞顶角上的原子数+4×晶胞棱上的原子+2×晶胞面上的粒子数+1×晶胞体心内的原子数 思考: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1 1 1

eg: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Al2O3·SiO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与层垂直方向上的电导率和与层平行方向上的电导率之比为1:1000。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①硬度②导热性③导电性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2一定是晶体 3.下图是CO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注意: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b.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①物理性质 a.较低的熔、沸点 b.较小的硬度 c.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d.“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②典型的分子晶体 a.非金属氢化物:H2O、H2S、NH3、CH4、HX等 b.酸:H2SO4 、HN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