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规律 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网上看到的,不错】

化学反应速率规律 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网上看到的,不错】
化学反应速率规律 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网上看到的,不错】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电解质溶液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涉及电解质溶液的考点多,重现率高。其主要热点有:①外界条件的改变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影响②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及pH的计算③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一、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实例H2S水溶液(0.1mol/L) Na2S水溶液(0.1mol/L)

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强电解质(弱酸盐、弱碱盐)

实质弱酸H++弱酸根离子

弱碱OH—+阳离子

离子化速率=分子化速率弱酸根+H2O弱酸+OH—

弱碱阳离子+H2O弱碱+H+ 水解速率=中和速率

程度酸(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多元弱酸一级电离>二级电离对应酸(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多元弱酸根一级水解>二级水解

能量变化吸热吸热

表达式

电离方程:①②多元弱酸

分步电离H2S H++HS—

HS —H++S2—

水解离子方程式①②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③除子双水解反应,产物不写分解产物,不标“↑”或“↓”S2—+H2O HS—+OH-

HS—+ H2O H2S+OH-

粒子浓度大小比较c(H2S)>c(H+)>c(HS-)>c(S2-) c(Na+)>c(S2-)>c(OH-)>c(HS-)

>c(H2S)

电荷守恒式c(H+)= c(HS-)+2c(S2-)+ c(OH-) c(Na+)+c(H+)=c(HS-)+2c(S2-)+

c(OH-)

物料守恒式c(H2S)+c(HS-)+c(S2-)=0.1mol/L c(H2S)+c(HS-)+c(S2-)=0.1mol/L

=0.5 c(Na+)

影响因素温度升温,促进电离升温,促进水解浓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促进水解

通入H2S 抑制电离生成NaHS

加入Na2S 生成NaHS 抑制水解

四、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任何电解质溶液,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例如:CH3COONa溶液中:[Na+]+[H+]=[CH3COO-]+[OH-]

Na2S溶液中:[Na+]+[H+]=[HS-]+[OH-]+2[S2-]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

例如:0.1mol/LNaHCO3溶液中:[Na+]=[HCO3-]+[CO32-]+[H2CO3]=0.1mol/L

0.1mol/LNa3PO4溶液中:1/3[Na+]=[PO33-]+[HPO42-]+[H2PO4-]+[H3PO4]=0.1mol/L

【典型例题】

例1:试预测在C6H5ONa(苯酚钠)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可能出现哪些现象,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解析:①C6H5O-与Fe3+在水溶液中优先发生双水解反应:

3C6H5O-+Fe3++3H2O=Fe(OH)3↓+3C6H5OH;现象:红褐色沉淀

②生成的C6H5OH将与Fe3+发生显色反应:

Fe3++6C6H5OH=[Fe(C6H5O)6]3-+6H+;现象:溶液呈现紫色

③当生成的H+达到一定浓度时,将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

Fe(OH)3+3H+=Fe3++3H2O;现象:沉淀逐渐溶解

答案:见上。

例2:向20mL盐酸和硫酸的混合酸溶液中,渐渐加入

0.1mol/L的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溶液的pH变

化曲线如右图。根据此实验数据计算:

(1)原溶液中硫酸和盐酸的浓度各为多少

_________________。

(2)A点处溶液的pH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图示形式检查酸、碱中和生成沉淀质量和溶液pH曲线随加入Ba(OH)2溶液体积变化情况,此题属于理解层次的中等难度试题。

(1)依据图示,沉淀最大时已加入Ba(OH)2溶液20mL,混合酸中硫酸被完全中和。所以原混合酸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当H2SO4刚被Ba(OH)2溶液中和时,可以认为溶液中盐酸未被中和。从20mL起,再加Ba(OH)2溶液至60mL时溶液中盐酸全被中和完,溶液呈中性,pH=7,所以原混合酸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

(2)A点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盐酸提供的,因H2SO4刚被Ba(OH)2溶液中和,溶液被冲稀,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盐酸浓度缩小到原来的1/2,由原来的0.4mol/L变为0.2mol/L。即氢离子浓度为0.2mol/L。所以pH=0.7。

答案:(1)c(H2SO4)=0.1mol/L c(HCl)=0.4mol/L (2) pH=0.7

例3:(1)在25℃时,pH等于5的硫酸溶液与氯化铵溶液,两种溶液中分别由水电离出的H+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多少?

(2)在25℃时,对于0.1mol/L的氯化铵溶液,其pH是多少?(已知NH4Cl溶液中已水解的盐浓度占起始浓度的百分数为7.5×10-3%)

解析:(1)本题考查盐的水解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硫酸对水电离的抑制。H2SO4溶液pH=5,c(H+)=10-5mol/L,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不变,仍为c(H+)·c(OH-)=10-14。由水电离出的c(OH-)=10-14/10-5=10-9mol/L,据H 2O H++OH-得:由水电离出来的c(H+)=c(OH-)=10-9mol/L。

氯化铵是强酸弱酸盐,其溶液显酸性,水解方程式为NH 4++H2O NH3·H2O+H+,水解产

生的c(H+)就是由水电离出来的c(H+),显然c(H+)=10-5mol/L。可见,硫酸溶液与氯化铵溶液中分别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10000。

(2)该题考查盐的水解及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及pH,属于较高层次要求的试题,根据题意,水解度(h)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盐溶液在水中时,已水解的盐的浓度占盐的起始浓度的百分数,题目已给出NH4Cl的水解度为7.5×10-3%,则NH4Cl已水解的浓度等于NH4Cl的起始浓度乘以水解度。NH4Cl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NH 4++H2O NH3·H2O+H+

起始浓度(mol/L) 0.1 0

平衡浓度(mol/L) 0.1-0.1h 0.1h

c(H+)=0.1h=0.1×7.5×10-3%=7.5×10-6mol/L

所以pH=-lg(7.5×10-6)=6-0.9=5.1,即0.1mol/L的氯化铵溶液的pH为5.1。

答案:(1)10-9mol/L,10-5mol/L (2)5.1

例4:酸的强弱除与本性有关外,还与溶剂有关。如HAc和HF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本性HAc

(1)HAc和HF在液氨中呈强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些溶剂对酸有区分效应,为区分HCl、HClO4、H2SO4、HNO3的酸性强弱,应选用何种试剂_________。

A.水

B.液氨

C.冰醋酸

D.乙二胺

上述四种酸在你所选用的试剂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3)在液氨中NaAc+HCl=NaCl+HAc这一反应能否发生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解析:(1)HAc和HF能电离出H+,液氨中能接收H+,两者能互相促进,HAc和HF能达到完全电离,故HAc和HF在液氨中呈强酸性。

(2)根据课本知识,在水中这4种酸都为强酸。由(1)分析可知,在液氨中,这4种酸更是强酸,乙二胺类似于液氨,所以这3种溶剂都不能区分这4种酸的强弱。只有冰醋酸本身也能电离出H+,这样才能区分HCl、HClO4、H2SO4、HNO3的酸性强弱,故选C;酸性最强的是HClO4。

(3)不能。因为根据拉平效应,在液氨中HAc和HCl都是强酸,故反应难以进行;而在水溶液中,由于是一强一弱,则可以进行。

答案:见上。

【能力强化】

1.(03年上海)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NH4Cl

B.NH4HCO3

C.NH4HSO4

D.(NH4)2SO4

2.(03年上海)在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c(Na+)>c(Ac-)>c(H+)>c(OH-)

B.c(Na+)>c(Ac-)>c(OH-)>c(H+)

C.c(Na+)=c(Ac-)>c(HAc)

D.c(Na+)+c(H+)=c(Ac-)+c(OH-)

3.(03年江苏)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4.(03年江苏)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HCN)<c(CN-)

B.c(Na+)>c(CN-)

C.c(HCN)-c(CN-)=c(OH-)

D.c(HCN)+c(CN-)=0.1mol·L-1

5.某二元弱酸(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HA—H++A2-,

己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程度a(H2A)>a(HA-),则c(H2A)浓度最大的是

A.0.01mol/L的H2A溶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2mol/L的HCl溶液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

D.0.02mol/L的NaOH溶液与0.02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

6. 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1份加适量水,另1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的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9

B.10

C.11

D.12

7.在一定温度下,对于难溶盐MA,其饱和溶液中的M+和A-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存在关系:[M+][A-]=K sp(常数),现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在5mLH2O、10mL0.2mol/LMgCl2、20mL0.5mol/LNaCl和40mL0.3mol/L盐酸溶液中溶解达到饱和,各溶液中Ag+浓度数值依次为a、b、c、d,则它们之间大小顺序为

A.a>d>c>b

B.a>d>b=c

C.d>b>c>a

D.a>d>b>c

8.向Cr2(SO4)3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pH=4.6时,开始出现Cr(OH)3沉淀,随着pH的升高,沉淀增多,但当pH≥13时,沉淀消失,出现亮绿色的亚铬酸根离子(CrO2-)。其平衡关系如下:

Cr3+ + 3OH- Cr(OH)3 CrO2- + H+ + H2O

(紫色)(灰绿色)(亮绿色)

向0.05mol/L的Cr2(SO4)3溶液50mL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50mL,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A.溶液为紫色 B.溶液中有灰绿色沉淀

C.溶液为亮绿色 D.无法判断

9.邻苯二甲酸氢钾COOH

COOK

常以性质稳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误差小的优势,用以

测定未知碱液的浓度,现用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来滴定一定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已知溶液的pH约为9.1左右。在上述滴定中,应选择的指示剂是

A.酚酞试液

B.甲基橙试液

C.石蕊试液

D.pH试纸

【热身冲刺】

10.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成酸,酸=碱+质子,此式中右边的碱是左边的酸的共轭碱,左边的酸是右边的碱的共轭酸,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两性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传递反应。超酸是指酸性比普通无机酸强106~1010倍的酸。魔(HSO3F-SbF5)是已知最强的超酸,它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许多物质(如H2SO4)在魔酸中可获得质子(即质子化)。

①NH3的共轭酸是

A.NH4+ B.NH2- C.HCONH2 D.-NH2

②下列物质中不具有两性的是

A .NH 3

B .NaHCO 3

C .H 2O

D .Na 3PO 4

③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的 A .NH 3+H 2O B .NaHCO 3+HCl

C .H 2+CuO

D .(NH 4)2S+NaOH(产生气体)

④对H 2SO 4溶于魔酸中所表现出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现出强酸性 B .表现出弱酸性

C .表现出碱性

D .1molH 2SO 4可电离出2molH +

11.已知酚酞的变色范围:pH<8时为无色;pH 在8~10之间为粉红色;pH>10至)(-OH c 为

16-?L mol 之间呈红色。将0.39g 22O Na 溶解在10.0mL 水中,再向所得溶液滴入2滴酚酞,

先变红,片刻后红色褪去。某学生认为褪色原因是由于溶液中)(-OH c 或pH 超出酚酞呈红色的范围,你认为是否合理,通过估算出的)(-OH c 或pH 数据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现有电解质溶液:①Na 2CO 3 ②NaHCO 3 ③NaAlO 2 ④CH 3COONa ⑤NaOH 。

(1)当五种溶液的pH 相同时,其物质的达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编号)。

(2)将上述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的五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其pH 变化最大的是 (填编号)。

(3)在上述五种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加入AlCl 3溶液,无气体产生的是 (填编号)。 13.在容量为50毫升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NH 4Cl 晶体,用适量的水配成约20毫升饱和NH 4Cl 溶液。然后向溶液中投入少量镁粉,使其充分反应。

(1)试分析本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14.A 、B 两种物质都是由氢、氮、氧、钠四种元素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它们的水溶液分别呈酸性或碱性。在相同温度下,A 溶液的pH 大于相同浓度的B 溶液的pH (溶液浓度不小

于10-5

摩/升),请找出A 与B 可能有的两种组合,并且要求当这两种组合中的B 溶液的pH 相等时,第一种组合的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第二种组合的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1)写出可能有的两种组合中A 与B 的化学式:

第一种组合:A ;B 。 第二种组合:A ;B 。 (2)说明pH 相等时,第一种组合中的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第二种组合的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的原因: 。

(3)在上述的第一种组合中,若A 和B 的物质的量浓度、温度都相同,设A 溶液中的水的电离程度为与B 溶液中的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 在6份0.01mol/L 氨水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物质:

A.浓氨水

B.纯水

C.少量K 2CO 3

D.少量浓H 2SO 4

E.少量NaOH 固体

F.少量Al 2(SO 4)3固体

(1)能使[OH -]减小、[NH 4+

]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

(2)能使[OH -]增大、[NH 4+

]减小的是_____________;

(3)能使[OH -]和[NH 4+

]都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4)能使[OH -]和[NH 4+

]都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

16. 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 2SO 3和Na 2CO 3的两种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用L mol a /的醋酸跟L mol b L m /的NaOH 溶液反应,当醋酸用去L n 时,混合溶液的pH 恰好等于7,则此时an bm (填“>”、“<”、“=”),原因是 。混合液中[+

Na ]与[-COO CH 3]大小关系为 ,判断的依据是 。

18.C ?25时,若体积为a V 、a pH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b V 、b pH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a V

18.某容器内含有0.1mol 的Ca(OH)2和0.2mol 的NaOH 水溶液,往该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 28.96L 。试将通入气体的体积V (取值范围)与所得产物物质的量(含V 的代数式)填

,用上述NaOH 溶液与某一元弱酸HA20.0mL 反应恰好中和时消耗NaOH 溶液10.0mL ,所得溶液pH 为10。

(1)试求一元弱酸HA 的物质的量浓度。

(2)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可用“水解度(h )”来表示。对于NaA 型盐的水解度(h )等于在一定温度下,盐溶液在水中时,已水解的盐的浓度占盐的起始浓度的百分数。试求上述所得NaA 溶液的水解度(h )。

1.C

2.A

3.AC

4.BD

5.C

6.C

7.D

8.C

9.A 10.①B ②D ③C ④C

11. 不合理。估算所得溶液中)(-OH c 约为1

0.1-?L m o l

,故在酚酞呈红色的范围内

]6)(10[116----?<

12. (1)④>②>①>③>⑤ (2) ⑤ (3) ③④⑤

13. (1)投入少量镁粉,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随后也可能看到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2)NH 4++H 2O NH 3·H 2O Mg +2H +=Mg 2++H 2↑ Mg 2+

+2NH 3·H 2O =Mg(OH)2

↓+2NH 4

14. (1)NaOH HNO 3 NaNO 2 NH 4NO 3

(2)第一种组合中,B 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而第二种组合中B 是铵盐,它电离出来的铵根离子在水中发生水解,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 (3)α1=α2 15. (1)D 、F (2)C E (3)A (4)B 16.A

17. >,因为酸为弱酸,碱为强碱,当二者等物质的量混合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成碱性,要使溶液7=pH ,酸必须稍过量。

=,混合后溶液中含有+

Na ,-COO CH 3、+

H 、-

OH 四种离子,由电荷守恒有:

)()()()(3--+++=+OH c COO CH c H c Na c ,因溶液呈中性,)()(-+=OH c H c ,故)()(3-+=COO CH c Na c 。

18. 11010

10/10)()(/10)()()14(1414<====-+---++-+-b a a

b

a b a b b a H c H c H c OH c V V ∴ 014<-+b a

又∵ b a 5.0= 即143

14

==a b pH ,2

7>a 。 所以3

1427<

19.(1)0.020mol/L (2)0.75%

(1)元素A 、B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已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Cl x 溶液pH 小于BCl y 溶液的pH ,则A 的原子序数______B 的原子序数,x _______y 。

(2)将一定的的NH 3通入盐酸中,溶液的pH 恰好为7时,则氨的物质的量_____盐酸中HCl

的物质的量,溶液中c (NH 4+)______c (Cl -)。

(3)向等体积的pH=10的NaOH溶液和pH=10的NaCN溶液中不断滴加同浓度的HCl至pH=9,消耗盐酸的体积前者______后者。

答案:(1)>>(2)>=(3)<

已知CH3COOH(足量)+SO32-=CH3COO-+HSO3-,相同条件下NaHSO3溶液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现有下列电解质溶液:①Na2SO3②NaOH③CH3COONa④苯酚钠⑤NaClO

(1)当五种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2)在五种电解质溶液中慢慢加入FeCl3溶液时,溶液中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完全消失的是________。

(3)将上述浓度均为0.2mol/L的五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其pH变化最大的是___。(4)露置于空气中相当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蒸发)有两种溶液的pH都近似于7,这两种电解质在水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t c v ??=(A) (A);单位:mol/(L ·min)或mol/(L ·s)。 (3)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动”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v 正=v 逆≠0 ②“等” :达到化学平衡时v 正=v 逆,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 ③“定” :外界条件不变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各物质的浓度、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④“变”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影响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3.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学会应用建立等效平衡的思维方式解决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问题。 【经典题型】 一、化学反应速率 题型一: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 【例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 v(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C ) A.) mol/(L 0.010 ) (NH 3 s v? =B.) mol/(L 0.001 ) (O 2 s v? = C.) mol/(L 0.001 (NO)s v? =D.) mol/(L 0.045 O) (H 2 s v? = 【方法点拨】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题型二:以图象形式给出条件,计算反应速率 【例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X+Y_______2Z_______。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0.05mol/(L·min)__________。 题型三:根据已知的浓度、温度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例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B ) A.10℃20mL 3mol/L的X溶液 B.20℃30mL 2mol/L的X溶液 C.20℃10mL 4mol/L的X溶液 D.10℃10mL 2mol/L的X溶液 二、化学平衡 题型四:已知一个可逆反应、一种起始状态

高考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高考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高考导航】 电解质溶液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涉及电解质溶液的考点多,重现率高。其主要热点有:①外界条件的改变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影响②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及pH的计算③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一、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实例H2S水溶液(0.1mol/L)Na 2S水溶液(0.1mol/L) 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强电解质(弱酸盐、弱碱盐) 实质弱酸H++弱酸根离子 弱碱OH—+阳离子 离子化速率=分子化速率弱酸根+H2O弱酸+OH— 弱碱阳离子+H2O弱碱+H+ 水解速率=中和速率 程度酸(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多元弱酸一级电离>二级电离对应酸(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多元弱酸根一级水解>二级水解 能量变化吸热吸热 表达式电离方程:①②多元弱酸 分步电离H2S H++HS— HS—H++S2—水解离子方程式①②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③除子双水解反应,产物不写分解产物,不标“↑”或“↓”S2—+H2O HS—+OH- HS—+ H2O H2S+OH- 粒子浓度大小比较c(H2S)>c(H+)>c(HS-)>c(S2-)c(Na+)>c(S2-)>c(OH-)>c(HS-)> c(H2S) 电荷守恒式c(H+)= c(HS-)+2c(S2-)+ c(OH-)c(Na+)+c(H+)=c(HS-)+2c(S2-)+ c(OH-) 物料守恒式c(H2S)+c(HS-)+c(S2-)=0.1mol/L c(H2S)+c(HS-)+c(S2-)=0.1mol/L =0.5 c(Na+) 影响因素温度升温,促进电离升温,促进水解浓 度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促进水解 通入H2S抑制电离生成NaHS 加入Na2S生成NaHS抑制水解 二、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 c(H+)pH 中和碱 的能力 与过量Zn的反应情况 稀释相同倍 数后的pH 产生氢气 的量 开始时的 反应速率 盐酸大小 相等相同快小 醋酸小大慢大 c(H+)c(酸)中和碱 的能力 与过量Zn的反应情况 稀释相同倍 数后的pH 产生氢气 的量 开始时的 反应速率 盐酸相等小弱少相等大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54分,第Ⅱ卷46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将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溶液中c(OH-)和c(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A、因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则氢 氧根浓度增大,故A错误;

B 、因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故B 错误; C 、醋酸是弱电解质,则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将促进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故C 错误; D 、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根据Kw 值不变,所以氢氧根浓度增大,故D 正确;故选D . 3.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 C ) A .NH 4Cl B .NH 4HCO 3 C .NH 4HSO 4 D .(NH 4)2SO 4 解析:NH4Cl 和(NH4)2SO4对比,水解都呈酸性,(NH4)2SO4pH 较小;NH4HCO3水解呈碱性,pH 最大;NH4HSO4为酸式盐,HSO4-完全电离,溶液酸性最强,则pH 最小,故选C 。 4.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D ) A .H 2S 2H ++S 2— B .KHSO 4K ++H ++SO 2- 4 C .Al(OH)3===Al 3++3OH - D .NaH 2PO 4===Na ++H 2PO -4 A .氢硫酸分步电离,应该分步写,主要以第一步为主,其正确的为:H 2S H ++HS — ,故A 错误; B .为强电解质,应该用等号,正确的为:KHSO4==K++H++SO42-,故B 错误; C .为弱电解质,应该用可逆号,正确的为:Al (OH )3==Al3++3OH-,故C 错误;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习题3-1 什么是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大小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反应的速率大都可以表示为与反应物浓度方次的乘积成正比: υ=k·c α(A)·c β(B),式中比例常数k 就是速率常数。速率常数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浓度均为1 mol·L -1时的反应速率。k 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改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会使速率常数k 的数值发生变化。 习题 3-2 什么是活化能? 答:Arrhenius 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一个经验公式:速率常数k 的对数与1/T 有线形关系:C T R E k a +?-=1ln 式中E a 就是活化能,它表示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分 子平均能量之差。 习题3-3 什么是催化剂?其特点有哪些? 答:某些物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们就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剂不改变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状态,使用催化剂同样影响正、逆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习题3-4 NOCl 分解反应为2NOCl→2NO+Cl 2实验测得NOCl 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c (NOCl )/mol·L -1 求各时间段内反应的平均速率;用作图法求t =25s 时的瞬时速率。 解:t=0-10s 时,10 42 .100.2-= ??= t c υ= ·L -1·s -1 t=10-20s 时,102099 .042.1--= ??=t c υ= ·L -1·s -1 t=20-30s 时,203071 .099.0--= ??=t c υ= ·L -1·s -1 t=30-40s 时,304056 .071.0--= ??=t c υ= ·L -1·s -1 t=40-50s 时,40 5048.056.0--=??=t c υ= ·L -1·s -1 作图法略。 习题3-5 660K 时反应2NO + O 2→2NO 2 ,NO 和O 2的初始浓度c (NO )和c (O 2)及反应的初始速率υ的实验数据: c (NO )/mol·L -1 c (O 2)/mol·L -1 υ/mol·L -1·s -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典型练习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c(Na+)>c(H+)>c(CH3COO-) B.pH>7,且c(Na+)+c(H+)=c(CH3COO-)+c(OH-) C.pH<7,且c(CH3COO-)>c(H+)>c(Na+)>c(OH-) D.pH=7,且c(CH3COO-)>c(Na+)>c(H+)=c(OH-) 2. 在25℃,将a mol/L的氨水与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显中性…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该混合溶液中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是? 3.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 B、D三点处Kw的大小关系:B>A>D B、25℃时,向pH=1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pH=8的稀氨水,溶液中c(NH4+)/c(NH3?H2O)的值逐渐减小 C、在25℃时,保持温度不变,在水中加人适量NH4Cl固体,体系可从A点变化到C点 D、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可同时大量存在Na+、Fe3+、Cl-、S042- 4. 设水的电离平衡线如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 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_____增加到____,造成水的离子积增大的原因是____. (2)将pH=8的Ba(OH) 2 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混合溶液pH=7,则 Ba(OH) 2 溶液与盐酸的体积比为____. (3)100℃时,已知某强酸溶液的pH酸与某强碱溶液的pH碱存在如下关系:pH酸+ pH碱=13,若要 使该强酸与该强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该强酸溶液的体积与强碱溶液的体积之比为__ 5. 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 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高于25℃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是1.0×10-10mol/L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了水的电离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该溶液恰好呈中性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计算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 2NH3(g)起始时N2和H2的浓度分别为1 mol/L、4 mol/L。2S末时,测定N2的浓度为0.8mol/L,则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1mol/L.S B.0.8 mol/L.S C.0.3 mol/L.S D.0.9 mol/L.S 2.aX(g)+bY(g) cZ(g)+dW(g)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min达到平衡时,X减少n mol/L ,Y减少n/3 mol/L,Z增加2n/3 mol/L。若将体系压强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 A.3:1:2:1 B.1:3:2:2 C.1:3:1:2 D.3:1:2:2 3.对反应2NO2(g) N2O4(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在温度不变时,欲使[NO2]/[ N2O4]的比值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体积不变,增加NO2的物质的量 B.体积不变,增加N2O4的物质的量 C.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充入N2,保持压强不变 4.在2A+3B xC+yD的可逆反应中,A、B、C、D均为气体,已知起始浓度A为5mol/L,B为3mol/L,C的反应速率为0.5mol/L.min,反应开始至平衡需2min,平衡时D的浓度为0.5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的平衡浓度比为5:3 B. A和B的平衡浓度比为8:3 C.x:y=2:1 D.x=1 5.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值为 A.只能为2 B.只有为3 C.可能是2,也可能是3 D.无法确定 6将1.0molCO和1.0molH2O(g)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g)+ H2O(g) CO2(g)+H2(g)。达到平衡时有2/3的CO转化为CO2。在相同条件下,将1.0molCO2、1.0molH2和1.0molH2O(g)充入同一反应器中,在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平衡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A.22.2% B.28.2% C.33.3% D.37.8% 7.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体积为VL的N2、H2混合气体,其中N2为1.0mol,H23.0mol。在定温下达到平衡时,测得NH3为0.6mol;若该容器中开始时有2.0molN2, 6.0molH2,则由于同温下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H3的物质的量为 A.若为定容容器,n(NH3)=1.2mol B.若为定容容器,n(NH3)<1.2mol C.若为定压容器,n(NH3)=1.2mol D.若为定压容器,n(NH3) <1.2mol 8. 可逆反应:3A(气) 3B(?)+C(?)-Q,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

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实例H2S水溶液(0.1mol/L)Na2S水溶液(0.1mol/L)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强电解质(弱酸盐、弱碱盐) 实质弱酸H+ + 弱酸根离子 弱碱OH—+ 弱碱阳子 H2O + H2O H3O+ + OH— 离子化速率= 分子化速率 弱酸根阴离子+H2O 弱酸+ OH— 弱碱阳离子+H2O 弱碱+ H+ 水解速率= 中和速率 程度酸或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多 元酸的一级电离远远大于二级电 离,大于三级电离…… “越弱越水解”,多元弱酸根一级水解 远远大于二级水解,大于三级水解…… 一般中和程度远远大于水解程度 双水解程度较大,甚至很彻底。 能量变化吸热(极少数例外)吸热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①用“”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H2S H+ + HS— HS—H+ + S2— 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①用“” ②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③除了双水解 反应,产物不写分解产物,不标↑或↓ S2—+H2O HS—+OH—(主要) HS—+H2O H2S+OH—(次要) 微粒浓度 大小比较 c(H2S)>c(H+)>c(HS—)>c(S2 —) >c(OH-) c(Na+)>c(S2-)>c(OH-)>c(HS-)>c(H2S)> c(H+) 电荷守恒式c(H+)= c(HS-)+2c(S2-)+ c(OH-) c(Na+)+ c(H+)= c(HS-)+2c(S2-)+ c(OH-) 物料守恒式c(H2S)+c(HS—)+c(S2—)=0.1mol/L c(H2S)+c(HS—)+c(S2—)=0.1mol/L= c(Na+)/2 影响因素 温度升温促进电离(极少数例外)升温促进水解 浓 度 稀释 促进电离,但浓度减小,酸性减 弱 促进水解,但浓度减小,碱性减弱通H2S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酸性增强, 但 电离程度减小,电离常数不变。 S2—+H2O HS—+ OH— H2S + OH—HS—+ H2O 促使上述平 衡右移,合并为:H2S + S2—2HS—加Na2S H2S H+ + HS— S2—+ H+HS—促使上述平衡 右移,合并为:H2S + S2—2HS —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碱性增强,但水解 程度减小。 ☆结论:酸按酸,碱按碱,同强混合在中间,异强混合看过量。 (3)如两强酸或两强碱pH值相差两个单位以上[c(H+)、c(OH-)相差100倍以上],等体积混合后,相当于pH值小的强酸或pH大的强碱加水稀释一倍[忽略稀溶液中的c(H+)或c(OH-)],pH 值变化0.3个单位(1g2=0.3)。即: 强酸混合时,pH混= pH小+ 0.3 强碱混合时,pH混= pH大—0.3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作者:————————————————————————————————日期: ?

1.已知反应A + 3B = 2C + D 在某段时间内以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mo l/(L ·m in),则此段时间内以C 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 、0·5mo l/(L·mi n) B、1mol /(L ·mi n) C 、3mol/(L ·m in ) D 、2mo l/(L ·m in ) 2.在2A +B= 3C+4D 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 (A) = 0.5m ol ·L -1·S -1 B .V (B ) = 0.3 m o l ·L -1·S -1 C.V (C) = 0.8m ol ·L -1·S -1 D.V (D )= 60 mo l ·L -1·min -1 3.对于反应N2(g)+3H 2(g ) 2NH 3(g ),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通入大量H 2 B .增大容积 C .移去部分NH 3 D.降低体系温度 4.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H2 + I 2 2HI 对于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涵义解释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容器中投入了H 2、I 2、HI 三种气体 B .0到t 1时刻,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C.t 1时刻后,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D .t 1时刻后,H2、I 2、HI 三种气体的浓度达到相等 5.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A(g)+2B(g) C(g)+D(s)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图中曲线a 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 若使a 曲线变为b 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A 的浓度 B .缩小容器的容积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2SO 2(g )+ O 2 (g) 2S O3(g)?H ﹤0 右图是某次实验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推断在t 1时刻突然变化的条件可能是 ? A .使用催化剂? B.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C .降低体系温度 D.增大容器的体积 7. NO和C 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起反应,生成N2和CO 2,2()2()NO g CO g +22()2()N g CO g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降低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8.已知:C(s)+C O2(g) 2CO (g) △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 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 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9.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t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 衡 C .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v (H 2 + I 2 → v(2HI → 时反应速率t 0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例如:H 2SO 4、NaHCO 3、NH 4Cl 、Na 2O 、Na 2O 2、Al 2O 3 ⑵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 2O 、HF 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 4、CaCO 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2、判断 (1)物质类别判断: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多数盐、部分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除外)、多数有机物 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性质判断: 熔融导电: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 均不导电: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3)实验判断: ①测一定浓度溶液pH ②测对应盐溶液pH ③一定pH 溶液稀释测pH 变化 ④同等条件下测导电性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⑴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⑵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例1:(上海高考题)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CH 3COOH B .Cl 2 C .NH 4HCO 3 D .SO 2 例2:(1)有下列物质:①硫酸②固体KCl ③氨④食盐水⑤CO 2⑥Cl 2⑦CaCO 3⑧Na 2O ⑨铜丝⑩氯化氢气体11氨水12浓硫酸13盐酸14碘化氢15硫酸钡。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例3:(全国高考题)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1mol/L 甲酸溶液的c(H +)=10-2mol/L B .甲酸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答案解析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习题3-1 什么是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大小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反应的速率大都可以表示为与反应物浓度方次的乘积成正比: υ=k·c (A)·c (B),式中比例常数k 就是速率常数。速率常数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浓度均 为1 mol·L -1 时的反应速率。k 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改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会使速率常数k 的数值发生变化。 习题 3-2 什么是活化能? 答:Arrhenius 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一个经验公式:速率常数k 的对数与1/T 有线形关系:C T R E k a +?-=1ln 式中E a 就是活化能,它表示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分 子平均能量之差。 习题3-3 什么是催化剂?其特点有哪些? 答:某些物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们就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剂不改变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状态,使用催化剂同样影响正、逆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习题3-4 NOCl 分解反应为2NOCl→2NO+Cl 2实验测得NOCl 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c (NOCl )/mol·L -1 2.00 1.42 0.99 0.71 0.56 0.48 求各时间段内反应的平均速率;用作图法求t =25s 时的瞬时速率。 解:t=0-10s 时,10 42.100.2-=??= t c υ= 0.058mol·L -1·s -1 t=10-20s 时,102099.042.1--=??=t c υ= 0.043mol·L -1·s -1 t=20-30s 时,203071.099.0--=??=t c υ= 0.028mol·L -1·s -1 t=30-40s 时,304056.071.0--=??=t c υ= 0.015mol·L -1·s -1 t=40-50s 时,40 5048.056.0--=??=t c υ= 0.008mol·L -1·s -1 作图法略。 习题3-5 660K 时反应2NO + O 2→2NO 2 ,NO 和O 2的初始浓度c (NO)和c (O 2)及反应的初始速率υ的实验数据:

电离与水解平衡

第三章电离与水解平衡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1~4小题中,均隐含着两个数值,试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用“(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作答。 1.常温下,pH相等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的c(CH3COO-)和c(Cl-) 答案:C 解析:醋酸中c(OH-)+c(CH3COO-)=c(H+),盐酸中c(OH-)+c(Cl-)=c(H+),两溶液中c(H+)相等,那么常温下,c(OH-)也相等,所以酸根浓度相等。 2.在20℃和80℃时纯水的pH 答案:A 解析: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显中性,但随温度升高,K W值增大,pH减小。 3.常温下,0.1mol·L-1和0.05mol·L-1的CH3COOH溶液的K a值 答案:C 解析:酸的电离常数与酸的本性和温度有关,与酸的浓度无关,所以选C。 4.20℃时0.1mol·L-1CH3COONa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H2CO3比CH3COOH酸性弱,同温同浓度的HCO-3比CH3COO-更易水解,碱性更强,故选B。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室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 W=[H+]·[OH-]=1.0×10-14mol2·L-2 B.HCl溶液中无OH-,NaOH溶液中无H+ C.某溶液的pH=7,一定呈中性 D.NaCl溶液中既无H+也无OH- 答案:A 解析:水溶液中都有H+和OH-。25 ℃下,中性溶液的pH为7。随温度升高,K W 值增大,中性溶液的pH减小,所以温度高于25 ℃,pH=7的溶液显碱性;温度低于25 ℃,pH=7的溶液显酸性,所以选C。 6.在约100℃的温度下,NaCl稀溶液中c(H+)为1×10-6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NaCl溶液显酸性 B.该NaCl溶液显碱性 C.该NaCl溶液中K W=1×10-14 D.该NaCl溶液中K W=1×10-12 答案:D 解析:任何温度下,氯化钠溶液都显中性,c(H+)=c(OH-)=1×10-6 mol·L-1,所以K W=1×10-12。 7.盐类的水解反应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实用技术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加入铁粉 C.洪涝过后,灾区用明矾净水 D.草木灰不能与铵盐氮肥混合使用 答案:B 解析:纯碱水解显碱性,使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从而将其除去,A正确;硫酸亚铁易被氧化,加入铁粉,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与水解无关,B错;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起到净水作用,C正确;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等盐,水解显碱性,若与铵盐混用,铵盐会失效,D正确。 8.氟化钠(NaF)是一种重要的氟化盐,常用作农业杀虫、杀菌,木材防腐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F-)>c(H+)>c(OH-) B.0.1mol·L-1的氟化钠溶液的pH为13

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测试(附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专题测试(二) 一、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反应3Fe(s)+4H 2O(g)Fe3O4(s)+4H2(g)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是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Fe3O4的物质的量不变 C.v(H2O)=v(H2) D.反应不再进行 2.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A(g)B(g)+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降到0.8mol/L需20s,那么反应物浓度为0.8mol/L降到0.2mol/L 所需反应时间为A.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 3.在一个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LA(g)和1L B(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A(g)十B(g) nC(g)+2D(g) 达到平衡后,A物质的量浓度减小1/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是 A.1 B.2 C.3 D.4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①和②题。 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3X(g)+Y(g)=nZ(g)+2W(g),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则 4.①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A.1 B.2 C.3 D.4 5.②上述反应在5min末时,已作用去的Y值占原来量的物质的量分数 A.20% B.25% C.33% D.50% 6. 将4mol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4Y2(g)2Z2(g)+3Q2(g)的反应,其中X2、Y2、Z2、Q2的起始浓度分别是0.1mol·L-1、0.4mol·L-1、0.2mol·L-1、0.3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知识点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人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课标要求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熟练掌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要点精讲 1、强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注:①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化合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水、酸、碱和盐;于非电解质的有:非金属的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的盐) 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如:弱酸、弱碱和少量盐)。 注:弱电解质特征:存在电离平衡,平衡时离子和电解质分子共存,而且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 (3)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及非电解的判断 2、弱电解质的电离 (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种可逆过程) (2)电离平衡的特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一样,同样具有“逆、等、动、定、变”的特征。 ①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②等: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③动:动态平衡,即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反应并没有停止。 ④定: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保持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存在,也有电解质分子存在。且分子多,离子少。 ⑤变:指电离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概念: 2、计算公式: 3、单位: 4、注意点: (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③用物质 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④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典例2】反应A(气)+3B(气) 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 A=0.15mol·L-1·min-1B.V B=0.6mol·L-1·min-1 C.V C=0.4mol·L-1·min-1D.V D=0.01mol·L-1·s-1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影响因素: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1)浓度的影响:(2)压强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4)催化剂: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探讨]压强对气体反应体系的影响 例如: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 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例3】(2009广东卷)2SO 2(g)+O2(g)V2O5 △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水解与电离中三大守恒详解

电离与水解 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近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原理”,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水解理论: 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例如: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或c(OH― )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如(1)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 例如,在NaH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H+)==c(HCO3―)+c(OH―)+2c(CO32―) 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第3章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3-1】写出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1) 2N 2O 5(g)+4NO 2(g)O 2 (g) (2) SiCl 4(l)2H 2O(g) +SiO 2(s)+ 4HCl (3) CaCO 3(s)CaO(s)CO 2(g) + (4) ZnS(s)+ 2H +(aq) Zn 2+(aq) +H 2 S(g) 解:(1)222542 (/)(/) (/) NO O N O p p p p K p p θθθ θ= (2)424 2 (/)(/)(/) HCl SiCl H O p p K c c p p θθ θθ= (3)2/CO K p p θθ= (4)222 (/)(/) (/)H S Zn H c c p p K c c θθθ θ++= 【3-2】尿素22()CO NH (s)的△f G ⊙ =-197.15kJ· mol -1,其他物质△f G ⊙的查附录二。求下列反应在298K 时的K ⊙ :23CO +2g)NH ((g) 222 H O +CO (g)()NH (s) 解:?r G θ = -197.15 + (-228.6) – 2?(-16.5) – (-394.4) = 1.65 (kJ/mol) 1.65?103 = -8.314?298lnK θ, K θ = 0.514 【3-3】 673K 时,将0.025molCOCl 2(g)充入1.0L 容器中,当建立下列平衡时: COCl 2(g) CO(g)+Cl 2(g) 有16% COCl 2解离。求此时的K ⊙ 。 解:042.0p /RT )16.01(025.0)p /()RT 16.0025.0(K 2 2=-??= θ θθ [p θ = 101.3 kPa, R = 8.314 J/(mol·K)] 【3-4】 298K 时,向1.00L 烧瓶中充入足量的N 2O 4,使起始压力为100kPa ,一部分N 2O 4分解为NO 2,达平衡时总压力为116kPa ,计算如下反应的K ⊙:N 2O 4 (g) 2NO 2(g)。 解:110010.00.404 (mol)8.314298n ?= =?, 211610.0 0.468 (mol)8.314298 n ?==? 12 .03 .1010.10340.0298314.8016.00 .10RT )468.0404.02(] 0.10RT )404.0468.0(2[K 2 =????=-?-?=θ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题选(平衡常数·计算)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题选(平衡常数·计算) 1.(07年宁夏理综·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 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 A .16.7% B .20.0% C .80.0% D .83.3% 2.(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答案:C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l·L -1,c (HI)=4mol·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 B .16 C .20 D .25 3.(08年海南化学·10)X 、Y 、Z 三种气体,取X 和Y 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答案:D A .33% B .40% C .50% D .66%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O)·c (H 2O)c (CO 2)·c (H 2)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高温 催化剂CO 2+H 2 5.(09年宁夏理综·1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12 X 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 的HX(g)通入体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B A .5% B .17% C .25% D .33% 6.(09年天津理综·5)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 2结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 2O 2+HbCO ,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0。HbCO 的浓度达到HbO 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答案:C A .CO 与HbO 2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O 2)·c (HbCO)c (CO)·c (HbO 2) B .人体吸入的CO 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 2越少 C .当吸入的CO 与O 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 .把CO 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