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910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910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910单元

请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8-1 找规律(图形)

使用者_____________ 一年级____班___组___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发展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

希望您指导孩子完成(一)和(六)两部分的学习要求。相信您能做到!相信孩子能行!

1、与孩子一起观察下图表盘,用两种方法写出现在是_______时( : );

2、说一说表盘上各刻度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flash8.1

认真倾听,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说说发现。

三、探索规律,提高能力:PPT8.1

1、观察图片:说说发现,找出规律。

2、小小画家:说说思路,涂涂试试。

3、请你跟我一起做:摆一摆,你能行。

4、猜一猜:小猪吹泡泡。

5、欣赏规律的美,说说身边的规律。

6、创造规律,让生活更加美丽:布置教室。

四、活动深化,拓展思维

1、圈一圈:92页第1题;

2、涂一涂:92页第2题;

3、摆一摆:92页第3题;

五、总结梳理,形成系统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谁来说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六、感恩家长,汇报成果

1、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2、与家长一起布置自己的卧室,物品摆放要有规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8-2 找规律(数)

使用者_____________ 一年级____班___组___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发现和欣赏数学美,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

尊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希望您指导孩子完成(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和(六、感恩家长,汇报成果)两部分的学习要求。相信您能做到!相信孩子能行!

与孩子一起观察下图,让孩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PPT8.2

1、找座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后两个座位上写几号?

2、摆一摆,算一算,填一填。(说出你的理由)

3、看图找规律写数字。

三、探索规律,提高能力

1、找规律,填数字:91页例题7。(说出你的理由)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91页“做一做”。

☆友情小提示: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四、活动深化,拓展思维

1、找规律填数:92页第4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游戏:flash8.2(对子互玩,发现对方的规律)

3、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小组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五、总结梳理,形成系统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谁来说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六、感恩家长,汇报成果

1、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2、创造一组有规律的数字,考考家长,比比谁更聪明?例如:

2、4、7、11、16、______、______

【学习心得】__________( 1.我很棒,成功了; 2.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学习目标】1、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

2、学会看图找数据并会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会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

【重点难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回答问题。 【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

指导孩子预习93页例题1的内容;在统计图上涂上相应的颜色。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观看flash9.1,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三、探索规律,提高能力:PPT9.1(1--5) 1、数一数不同颜色的花各有多少?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上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根据统计表上的数据,在统计图上涂色并回答问题。 ☆友情小提示:我们把同学们涂色的方格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4、说一说:怎样查找统计图中的数据呢?

5、根据统计表上的数据,你还能提山哪些数学问题? 四、活动深化,拓展思维:PPT9.1(6--8)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班上同学的生日在什么月份,说说你们想怎样调查?

2、将调查结果填在书上,完成95页的填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完成97页“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形成系统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六、感恩家长,汇报成果

1、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2、调查自己最熟悉的十个人中, 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是什么? 绘制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习心得】__________ 1、我很棒,成功了;

2、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统计表

条形统 计 图

【学习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2、认识条形统汁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会提出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能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

1、与孩子一起完成课本96页第3题,认真书写,提高口算能力。

2、家长出10道100以内的加减法试题,让学生完成:(写在下面阴影上)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投影上节作业:调查自己最熟悉的十个人中,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是什么?

绘制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3、说一说:从所绘制的统计图表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探索规律,提高能力

1、小组交流讨论:观察94页例题2,你发现了什么?

2、用数学知识绘制统计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我们所要知道的问题。

绘制统计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例2中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统计?

3、你能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吗?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认真观察93页和94页的两幅统计图,它们有什么不同?

☆友情小提示:94页的统计图,在最左边标明数量,这幅统计图更完整,不用数方格,直接看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颜色的数量。(它叫条形统计图)

5、我们还可以用统计表的形式来表示每种颜色的数量。

统计表标明了什么? 由统计表可以直接知道什么?

☆友情小提示:统计表标明了所要统计事物的名称和数量名

四、活动深化,拓展思维

按PPT9.2课件上的要求完成任务。

五、总结梳理,形成系统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谁来说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六、感恩家长,汇报成果

1、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2、与家长一起统计一周的天气。(收集每天天气情况的资料,绘制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学习心得】__________( 1.我很棒,成功了; 2.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9-3 统计(练习课)

使用者_____________ 一年级____班___组___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会根据图表中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能绘制统计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

希望您指导孩子完成(一)和(四)两部分的学习要求。相信您能做到!相信孩子能行!

指导孩子预习96页第2题。

二、活动深化,拓展思维

1、投影出示96页第2题彩图

(1)看题、看图,理解题意。

(2)说一说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3)说一说制做统汁图、表的方法。

(4)完成96页上相应的内容。

2、科代表和班长主持(集体合作):完成97页第4题。

(1)征求意见,确定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明确分工,在黑板上统计出喜爱每一类交通工具的人数。

(3)完成课本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家长意见

(4)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统计一下自己铅笔盒里各种学习用品的数量,在下面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三、总结梳理,形成系统: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四、感恩家长,汇报成果

1、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2、与家长一起收集每天天气情况的资料。

§10-1 100以内的数

使用者_____________ 一年级____班___组___号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

3、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重点难点】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与孩子一起预习98页第1—4题。 二、活动深化,拓展思维 :PPT10.1 1、100以内数的顺序

(1)投影百数图:在空格里填数。 (2)数的分类:单数、双数。 (3)特征:十位和个位相同的数。

十位比个位大几的数。

(4)观察:竖着看、横着看有什么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数一数:顺数,倒数,两个两个数,

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 (6)数的顺序:猜一猜,写一写。 2、数位表: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第二位是什么,第三位是什么?

(2)个位上表示几个( ),十位上表示几个( ),百位上表示几个( )。 (3)100里面有( )个十,有( )个一。 (4)数位与计数单位及数的组成。 3、比较大小:说说方法

32+11〇28+12 69+19〇71-11 58+12〇85-15 93-13〇88+11 三、总结梳理,形成系统:我们刚才都想到了哪些知识?闭眼想一想。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感恩家长,汇报成果

1、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2、小调查(写数练习) (1)学校各个班的学生人数

(2)学生自己的体重,本班中最重的体重。 (3)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及其他家人的年龄。 (4)数一数,你拥有课外书的本数。 (5)看挂历或台历,每个月的天数。

2

4 6 8

10 11

13 15 17 19 22

28

33

37

44 46

55

64

66 73

77

82 88

91

99

百位

十位

个位

§10-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使用者_____________ 一年级____班___组___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能熟练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及退位加减法。

【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与孩子一起口算下列各题,提高口算能力。

10+10= 12-9= 16-8= 17-9=

13-8= 17-5= 6+9=

8+9= 18-7= 13-9= 13-7= 18-9= 20

-7= 14-7=

50-8= 23+60= 40+30= 21-9= 70+7= 68+20= 97-5=

49-7= 63-21= 43+20= 21-9= 34+8= 56-5= 80-70=

64+5= 85+6= 46+4= 99-77=77-70=25+3= 47-9=

二、活动深化,拓展思维:PPT10.2

1、口算:按要求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破十减。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不进位):凑十法。

(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不退位)

(4)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友情小提示: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相加、减。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提高口算能力。

3、计算并探索规律: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三、总结梳理,形成系统25+7= 38+9= 75+4= 27+5= 39+8= 74+5=

1、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2、指导孩子完成102页第4题。

【学习心得】__________( 1.我很棒,成功了; 2.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第 43 页

使用者_____________ 一年级____班___组___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

2、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3、珍惜时间并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计算;会一分一分地读写时间。

【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与孩子一起完成103页第8题,提高口算能力。

二、活动深化,拓展思维:PPT10.3

1、温故知新,了解学情:订正上节作业题和本节预习题。

2、认识元角分,解决问题

(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1元=10角,1角=10分;1元=()角=()分

3、比较人民币的大小

1元5角〇15角13角〇1元3角

1元5角〇15角 14角〇1元

16角〇1角6分 13角〇1元3角

5.20元〇52.0元 1.50元〇15元

3.40元〇

4.30元 1元5角〇15元

4、认识几时几分,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1时=60分

(2)记录时刻:两种方法。

(3)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

(4)认识电子钟:对照实物。

5、简单计算:

(1)口琴10.00元;喇叭38.00元。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2)可以怎样付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篮球35元;皮球7元;足球131元;排球28元。(3)1元钱可以买些什么?说说你的思路。

毽子乒乓球三角尺练习本橡皮铅笔

四、感恩家长,汇报成果

1、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2、对照家中的钟表与家长一起认识时刻。

【学习心得】__________( 1.我很棒,成功了; 2.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第 44 页

§10-4 位置与图形

使用者_____________ 一年级____班___组___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3、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重点难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左右的确定,行列的确定。【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与孩子一起完成103页第9题,提高口算能力。

二、活动深化,拓展思维:PPT10.4

1、温故知新,了解学情:订正本节预习题。

2、复习位置: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

3、交流讨论自己所处的位置,说说前、后、左、右是谁。

4、复习图形:将课本第100页第11题补充完整。(先讨论怎样数?)

☆友情小提示:①先数看得见的方块数,再数看不见的方块数。

②一排一排有规律地数。

5、观察课本第101页的“思考题”图形,交流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友情小提示:(1)相邻两个数呈3、5、7、9递增。

(2)1是1×1,4是2×2,9是3×3,16是4×4,接下去应该是5×5=25。

三、总结梳理,形成系统: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四、感恩家长,汇报成果

1、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2、与家长一起完成下列各题:

(1)数一数,下面的图中有几个小立方体。

()()()()()

(2)鸭蛋在哪个杯子里,就给哪个杯子打“√”。

鸭蛋鸡蛋小鸟蛋

放入前 放入后

( ) ( ) ( ) 【学习心得】__________( 1.我很棒,成功了; 2.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10-5 统计

使用者_____________ 一年级____班___组___号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 【学习过程】

一、家长陪学,真情体验:与孩子一起完成104页第11题,提高口算能力。 二、活动深化,拓展思维:PPT10.5 1、温故知新,了解学情:订正本节预习题。 2、观察课件,完成101页第12题。 3、动手统计:105页第16题。

4、小小气象员:完成课件上的相应内容。

5、做一做:下面是阳光小学一(5)班上午的课程表。

(1)语文和数学共多少节?

(2)体育比数学少多少节?

(3)语文比美术多多少节?

(4)自己再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一 二 三 四 五

1 语文 数学 语文 语文 数学

2 数学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3 体育 音乐 劳动 美术 写字

4 写字 美术 体育 音乐 劳动

语文 数学 音乐 美术 劳动 ( )节 ( )节 ( )节 ( )节 ( )节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第 45 页

= ( ) = ( ) = ( )

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四、感恩家长,汇报成果: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家长听。

【学习心得】__________( 1.我很棒,成功了; 2.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 46 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doc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一、学前准备:(预习案) 补角的性质: 余角的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平行公理的推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二、自主探究:(探究案) 练习: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对事情作了判断的语句是否正确?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李明明; 6、玫瑰花是动物; 7、若a2=4,求a的值; 8、若a2=b2,则a=b。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结论 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改写为: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练习: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平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3<2; 5、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等角的补角相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二) 年月日年级一年级认识图形(二)(1) 教学内容:2-3页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观察、比较、操作的活动经验,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图形。 教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反思与评价 环节一、复习,探究新知 环节二、巩固发展:环节一、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 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环节二、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 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环节一、 1、指名说一说图形的 名字 2、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学生小组讨论并且 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 全班交流 环节二、 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 展示作品。

环节三、提高练习 环节四、总结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 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 形。 5.第二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6、第3题:数一数有几个平行四边形、正方 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环节三、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环节四、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各 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 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 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 色,哪些涂成红色?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 桌拼的最好?全班交 流展示。 认清图形的特点找一 找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 怎么数的?有什么好 方法? 环节三、 动手操作。 小结方法。 环节四、 各抒己见。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导学案

1 数 一 数 预习指南:数数的时候一般用点数法数数,数到几,这组事物就有几个。数数的方法除了点数法,还可以用做标记、画线数等方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温故 知新 1. 你nǐ能nénɡ数shǔ出chū下xià面miàn 事shì物wù的de 个ɡè数shù 吗m ɑ?试shì一yi 试shì吧b ɑ! 新课 先知 2. 教材第2、3页主题图。 (1)数物体的个数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 )数,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 序数,数数时最好是用笔点着数,也可以数一个做一个记号,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2)数数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两点:一是一一对应( )的方法;二是记录计数的结 果(总数),即知道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 )。 预习 检验 3.数shǔ一yi 数shǔ,圈quān 出chū相xiānɡ应yìnɡ的de 数shù字zì。 大人 孩子 帆船 贝壳 海鸥 1 2 3 2 4 6 1 3 4 3 5 10 1 2 3 4.涂tú一yi 涂tú。

参考答案 1. 6 2 7 2. (1)顺序(2)点数几 3. 提示:分别圈2、6、1、10、3。 4. 提示:把②④⑥⑧⑩涂成绿色,把①③⑤⑦⑨涂成红色。 课后小知识 --------------------------------------------------------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状态。只要您按照计划所想,不打折的执行,二十一天后一个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绩的保证,再加上恒心、专心、静心,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 对人生来讲学习是一个最务实最有意义的事情。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最新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作者:————————————————————————————————日期: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 课题:5.2.1 平行线 (8)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2)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4) 课题:5.3.2命题、定理 (17) 课题:5.4平移 (19)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1) 第六章实数 (23)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3)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6)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8)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0)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3)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5)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8) 课题:实数复习(一) (40) 课题:实数复习(二) (42)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4) 课题:7.1.1 有序数对 (44)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49)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1)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3)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5)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0)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3)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5)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67)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69)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1)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3)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7)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77)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0)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87) 章末复习 (89)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96)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98)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9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 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图1 b a 4 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导学案(含答案)

1 认一认 项 目 内容 1、写一写。 ( ) ( ) ( ) 2、是( )形,它的四条边相等。 3、是( )形,它的对边相等。 4、是( )形,它的对边相等。 5、是 ( )。 6、通过预习,我知道:长方形可以用( )画出,正方形可以用 ( )画出,圆可以用( )画出,三角形可以用 ( )画出。 7、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8、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温 馨提示知识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知识。学具准备:薯片盒、铅笔盒、魔方、乒乓球。

参考答案 1、圆柱 长方体正方体 2、正方 3、长方 4、平行四边 5、圆 6、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7、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等。 8、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2 拼一拼 项 目 内容 1.两个具有什么特征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填一填。 3、一套七巧板有( )块,1块( ),1块( )和5块 ( )。 4、通过预习,我知道:最少用( )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 个大正方形;七巧板是由( )个正方形、( )个平行四边形和( )个三角形组成的。 5、用4个和4个拼一拼。

6、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 温 馨提示知识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的认识。学具准备:七巧板。 参考答案 1、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两正方形或长方形 3、 7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4、4 1 1 5 5、…… 6、 略 1 十几减9 项 目 内容 1、直接写出得数。 9+4= 5+9= 8+9= 2、计算10-9+6时,按从( )到( )的顺序进行。

3、计算15-9。 方法一:做减法想( )法。计算时,想9+( )=15,所以15-9=( )。 方法二:破十法。先把15分成10和( ),先算10-9=1,再算1+( )=( )。 4、通过预习,我知道:计算十几减9时,可以用想( )法算减 法,也可以用( )。 、圈一圈,算一算。 5 6、直接写出得数。 13-9= 19-9= 18-9= 17-9= 12-9= 10-9= 11-9= 15-9= 温 馨 知识准备: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 提 示

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P2. 拓展训练 1.∠COF,∠AOC和∠BO D,160°; 2. 150°; 3. 90°; P4 拓展训练 1.145°; 2、60°; 3. 垂直;4. 垂直 P6 拓展训练 1. (1)错;(2)错;(3)错; 2. (略) P8 拓展训练 1.C 2.∠4;∠5;∠4、∠5; 3. (1)BC;EF;DE;同位角(2)AB;DE;BC;内错角 P10 拓展训练 1. (略) 2.D; 3 .C; 4.(略) 5. 0、1、2、3; P12 拓展训练 1.(1)AB∥CD ;(2)∠DCB;(3)∠3=∠2;(4)∠5=∠2; 2.AD∥BE; AE∥CD ;AD∥BC; P14 拓展训练 1. 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 B; 3. ∠BED=∠B+∠D P18 拓展训练 1. B ; 2. B; 3 . 9米; P20 基础训练 1.A 2.D 3.C 4.B 5.D 6.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7. CD∥EF; 8. 1; 0; 9. 0、1、2、3;10.共线;11. (略) 12. (略) P22 拓展训练 P24 1.A 2. 3. 4. (略)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检测试题 一、 1. C 2 .A 3.B 4.D 5.C 6. D 7. C 8. B 二、9. a ∥c; 10. 0、1、2、3;11. 120° 12. 115;65; 13.145° 14. 102° 三、(略)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P28 拓展训练 1.6 2. c 3.(-5,3);向西走2米,再向南走6 米; 4. 140 P30 拓展训练 1、4 ;3;2. x轴 3. (4,3) (4,-3) (-4,3) (-4,-3);4. (2,-2)、(1,1) 5. (-1,6) (-1,-2); 6. (-3,2) (-3,-2); 7. 6 P32 拓展训练 1. B;2、B; 3. 4或-4 ; 4. B; 5. c 6. B; 7. c P34 拓展训练(略) P36 拓展训练 1. 5 ; 2. (2,-1) ; 3. (1,2) P38 拓展训练 1.(略); 2. (略); P39 基础训练 1.B; 2. D 3. B; 4.四 5.一、三;二; 6. 5、3; 7.(1,2)、(1,-2)、(-1,2) 、(-1,-2);8. (3,-2) 9. (0,-3) 10. x轴上或y轴上11. (-1,3); (1,3)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全册 - 1 -

- 2 -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_O _D _C _B _A

- 3 -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称这两个角互为。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称这两个角互为。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43 21O D C B 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doc

XXXX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7) 课题:5.2.1 平行线 (10)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3)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5)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8) 课题:5.3.2命题、定理 (21) 课题:5.4平移 (23)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6) 第六章实数 (29)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9)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31)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34)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7)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40)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43)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46) 课题:实数复习(一) (49) 课题:实数复习(二) (51)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55) 课题:7.1.1 有序数对 (55)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58)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60)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63)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65)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68)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74)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78)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81)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84)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87)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90)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92)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9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8)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年级一年级认识图形(二)(1) 教学内容:2-3页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1. 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2.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积累观察、比较、操作的活动经验,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图形。教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板书设计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反思与 评价 环节一、复习,探究新知环节一、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 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环节一、 1、指名说一说图形的 名字 2、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学生小组讨论并且 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 全班交流

环节二、巩固发展: 环节三、提高练习 环节四、总结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环节二、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 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 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 形。 5.第二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6、第3题:数一数有几个平行四边形、正方 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环节三、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环节四、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各 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环节二、 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 展示作品。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 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 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 色,哪些涂成红色?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 桌拼的最好?全班交 流展示。 认清图形的特点找一 找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 怎么数的?有什么好 方法? 环节三、 动手操作。 小结方法。 环节四、 各抒己见。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打印版)

1.1《认识校园》预习稿 【预习内容】 教材第2页--5页的教学内容。 【预习准备】 数学书、常用玩具。 一、看图,说一说 宝贝:恭喜你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请你打开数学书第2、3 给家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图中都有什么?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宝贝:打开数学书第4、5页,你认识这些数字宝宝吗?试试读一读它们,你一定行! 二、找一找,读一读,写一写。 1.宝贝: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这些数字宝宝,找一找并读给爸爸妈妈听! 2.宝贝:尝试写出这些数字宝宝好吗?看谁写得最漂亮!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请家长用心监督孩子完成预习作业,谢谢合作! 家长签字:______

1.2《 比多少 》预习稿 【预习内容】 教材第6页的教学内容。 【预习准备】 数学书、常用玩具、水彩笔。 一、看图,说一说,数一数,填一填 1.宝贝:请你打开数学书第6页,观察图中都有什么?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填一填好吗? 图上有( )只兔子; 有( )头小猪; 有( )个板凳; 有( )根木头; 有( )个萝卜; 还有…… 宝贝:用玩具摆一摆数学书第7页第2题。 宝贝:你能数一数家里有几口人吗?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明天记得和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发现。(老师期待你的精彩发言噢!) 二、画一画,看谁画的最漂亮 1.我会在右边画2个: 2.我会在右边画颗 : 3.请你在右面画7个 三、写一写,比一比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请家长用心监督孩子完成预习作业,谢谢合作! 家长签字:______

2.1《位置》预习稿 【预习内容】 教材第9页和10页的教学内容。 【预习准备】 数学书、常用玩具。 一、看图,说一说 宝贝:请你打开数学书第9、10页,给家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图中都有什么?你能像数学书中第15页那样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宝贝:找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二、动手摆一摆,说一说,玩一玩。 1.用你喜欢的玩具,分别摆一摆上面、下面、前面和后面,像上面那样说给家长听! 2.与爸爸妈妈做左、右的游戏,明天和小朋友玩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行!(老师期待你课上精彩的发言噢!)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请家长用心监督孩子完成预习作业,谢谢合作! 家长签字: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第1课时:5.1.1 相交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 图1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4=∠2=140°( )。 1、如图,已知∠1=30° ,求∠ 2、∠3∠4的度数。 b a 4 3 21 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