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检测

合集下载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纤维组织过度沉积,导致肝硬化的一个病理过程。

无创诊断是指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来诊断肝纤维化,避免了对患者造成创伤和痛苦。

目前,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多种方法。

血液学检查是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可以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

此外,胶原蛋白代谢产物如血清胶原蛋白降解产物、血清胶原交联肽等也可以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一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等也可以作为肝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辅助诊断肝纤维化。

影像学检查是另一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血管分布、肝实质回声等情况,从而判断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其中,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是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肝功能检查也是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肝功能检查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代谢、分泌等功能。

肝纤维化患者的肝功能检查可能表现为白蛋白水平降低、胆红素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此外,一些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等也可以辅助诊断肝纤维化。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如生物电阻抗技术、磁共振波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标准是根据多种方法的结果综合判断得出的。

一般来说,通过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判断,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肝纤维化。

具体的诊断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

在实践中,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个因素。

因此,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和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是利用非侵入性的方法来诊断肝纤维化的过程。

各种无创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组织发生了异常的纤维化过程,可导致肝功能受损以及其他严重的肝病。

肝纤检查报告是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的重要工具,下面将介绍如何正确阅读和理解肝纤检查报告。

一、检查项目及结果肝纤检查报告通常包含多个项目,如肝脏超声、肝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等。

首先,仔细查看每个项目的检查结果。

肝脏超声一般标注肝脏大小、肝囊肿、肝实质回声、血流情况等内容。

而肝功能指标则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等。

此外,还需要留意检查报告中提到的其他相关指标。

二、判断纤维化程度根据肝纤检查报告中的各项指标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

一般来说,肝纤维化程度被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F0至F4。

F0代表无纤维化,F4代表肝硬化。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METAVIR评分、Ishak评分等,这些评分体系会根据实际情况评估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三、纤维化标志物的分析除了常规检查项目外,肝纤检查报告还可能包含一些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例如血清肝透明胶原二十分之三(HA)、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GP)等。

这些标志物的改变可以帮助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对于这些指标的具体解读和建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四、与临床表现的关联肝纤检查报告的结果需要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与纤维化有关的症状可能包括肝脏胀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同时,还应考虑是否伴随有其他肝病,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脂肪肝等。

只有结合临床表现,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五、随访和治疗建议根据肝纤检查报告的结果,医生会对患者提出相应的随访和治疗建议。

一些轻度和中度的纤维化患者可能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而对于重度肝纤维化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干预,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六、注意事项在阅读肝纤检查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仔细阅读每个指标的参考范围,以了解结果是否正常。

fibrotest评分标准

fibrotest评分标准

fibrotest评分标准FibroTest 评分标准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和慢性肝病患者预后的评分系统。

该评分标准包括多个方面的评估,包括纤维化程度、炎症程度、脂肪变性程度、铁过载程度、自身免疫状态、肝纤维化程度、肝细胞损伤程度、总胆红素水平、病毒复制程度和肾功能情况等。

1. 纤维化程度:FibroTest 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来评估纤维化程度。

这些蛋白质包括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等。

根据这些蛋白质的浓度,可以确定纤维化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纤维化越严重。

2. 炎症程度:炎症是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特征,FibroTest 也评估炎症程度。

该评分系统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的转氨酶和其他炎症标志物来评估炎症程度。

分数越高表示炎症越严重。

3. 脂肪变性程度:脂肪变性是慢性肝病的另一个特征,FibroTest 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的特定脂肪酶来评估脂肪变性程度。

分数越高表示脂肪变性越严重。

4. 铁过载程度:铁过载可以导致肝损伤,FibroTest 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的铁蛋白来评估铁过载程度。

分数越高表示铁过载越严重。

5. 自身免疫状态:慢性肝病患者中有一部分存在自身免疫异常,FibroTest 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的自身抗体来评估自身免疫状态。

分数越高表示自身免疫异常越严重。

6. 肝纤维化程度:FibroTest 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这些蛋白质包括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等。

分数越高表示肝纤维化越严重。

7. 肝细胞损伤程度:FibroTest 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的转氨酶和其他肝细胞损伤标志物来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

分数越高表示肝细胞损伤越严重。

8. 总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是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之一,FibroTest 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的总胆红素水平来评估肝功能情况。

分数越高表示肝功能受损越严重。

9. 病毒复制程度:对于由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引起的慢性肝病,FibroTest 可以检测血清样本中的病毒标志物来评估病毒复制程度。

肝纤维化的诊断

肝纤维化的诊断

肝纤维化的诊断
因为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后机体过度修复时产生的疤痕样纤维结缔组织的过程,所以理论上讲,只要肝脏慢性炎症存在,就或多或少存在肝纤维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从临床经验看,病程超过10年,有乏力、失眠、抵抗力低下,或有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等肝病面容体征的患者,一般都有一定程度的肝纤维化。

但是确诊肝纤维化需要依托以下相关检查予以确认:
1.血清学检查:当前,用于评价肝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中,血清生化学检查是比较普遍的手段。

血液的肝脏纤维化指标主要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IIINP)和Ⅳ型胶原(IVC)。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纤四项。

不过,尽管这些指标与肝纤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灵敏度不够高,也就是说,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这些指标的变化往往不明显。

2.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指B超,Fibroscan(肝脏硬度检测)等。

其中Fibroscan 是目前最有前景的肝纤维化检测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测定低频振荡波在肝组织纤维中的传播速度来判断肝脏的硬度,从而评估出肝脏纤维化的程度,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

FibroScan大大提高了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检出率。

为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可能。

但是如果患者较胖,有代谢综合症,或者有腹水,肋间隙较窄,对检查结果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了。

北京时珍堂医院。

2023肝纤维化诊断评估与治疗(全文)

2023肝纤维化诊断评估与治疗(全文)

2023肝纤维化诊断评估与治疗(全文)肝纤维化的诊断:肝纤维化诊断评估内容■病原学、■临床评估■血清生化学]非创伤性诊断■影像学"■综合诊断,■组织病理学一>创伤性诊断肝纤维化并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其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血清标志物及影像学手段。

1、定量分析近年出现一些新的技术能够帮助全定量分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情况。

胶原面积比例(CPA)能较为准确的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可评估进展期或晚期肝纤维化。

另外,还有双光子二次谐波技术对胶原识别具有更高敏感性,可对上百个胶原指标进行位置、数量、物理性质等量化,实现对肝纤维化逆转/进展的细致评价。

2、定性评价预后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提出了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病理新分类〃北京标准〃。

该研究评估了抗病毒治疗前后慢乙肝患者肝穿样本,根据纤维间隔的特点及所占比例,将肝纤维化分为进展为主型(P)、逆转为主型(R)和不确定型⑴,即P-I-R分类。

有助于评估治疗前后分期无法精准反映的变化,也为评估肝纤维化的动态预后变化提供了依据,是对传统的肝纤维化分期分级系统的有益补充。

3、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毕竟属于有创检查,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无创指标来监测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和判断抗纤维化的疗效。

近几年来欧洲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和美国胃肠病学会相继更新无创诊断评价指南,对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脏弹性测定为代表的影像检查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给予建议。

血清学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均可以帮助诊断或排除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血清学诊断指标:直接血清学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nINP)、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层连蛋白(1aminin)、血清IV胶原(C—IV)及其竣基端肽(C1VCP,NCI)和氨基端肽(CIVNP,7S)、血清V1型胶原(CVI)、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1MP-I)、单胺氧化酶(MA0)、赖氨酰氧化酶(1oX)、免疫反应性性脯氨酸羟化酶(ir-PH),N-乙酰氨基葡萄糖苜酶(NAG)以及脯氨酸肽酶(P1D)、P-Z肽酶及胶原酶等多种直接血清学诊断指标。

肝纤维化的诊断

肝纤维化的诊断

BEN QI SHI DIAN»本期视点肝纤维化的诊断文•张启迪陆伦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入民医院消化内科)肝纤维化源于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就像皮肤损伤后会形成伤疤一样,在各种慢性损伤的不断刺激下,正常的肝细胞也会被疤痕组织取代。

人体具有强大的平衡能力,生成多少纤维,也会分解多少,此时不会形成肝纤维化。

一旦两者之间平衡被打破,即肝脏纤维的增长过量超出分解能力,或肝脏纤维分解能力降低,无法应付增多的纤维,这时肝纤维化就会出现。

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但一旦进展至肝硬化则很难逆转。

所以,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给?合适的治疗,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有血清学方法、常规B超、CT、磁共振、肝穿刺活检术及近几年流行的瞬时弹性成像。

常规B超、CT、磁共振无法发现早期肝纤维化,因而,本文主要讲述血清学指标、瞬时弹性成像和肝穿刺活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

一、血清学指标血清学评估具有许多优点:取样容易,代表整体,取样误差小;可以在日常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减少主观差异,并可重复检测。

理想的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需具备以下特点:(1)对肝脏的特异性高;(2)不受其他器官代谢的影响;(3)能反映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的动力学平衡;(4)有助于诊断临床显著性肝纤维化并监测其进程;及对治疗的反应;(5)易测定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当前的任一项血清指标已被证明不足以检测和评估肝纤维化。

为提高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研究者们综合评估了多种血清学指标,并建立了大量的肝纤维化评分模型。

当前的简单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主要有APR指数和FIB-4。

APRI指数是丙氨酸转移酶和血小板的比值,再乘以100,成人APRE2预示发生肝硬化,APRK1可排除肝硬化,主要用于慢性丙型肝炎。

FIB-4综合了年龄、丙氨酸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和血小板四项指标,M3.25提示显著肝纤维化,<4.45可排除显著肝纤维化,即可用于慢性丙型肝炎,也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肝纤四项实验室检测发光

肝纤四项实验室检测发光

肝纤四项实验室检测发光肝纤四项是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透明质酸(HA)、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四项内容的检测。

这四项内容的检测可以为肝纤维化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受到各种损伤因素的侵害,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肝细胞坏死、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多,最终形成纤维组织替代肝细胞,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肝纤化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及早检测对于肝病患者的治疗和安全性相当重要。

检测项目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是调节肝脏纤维化过程的关键因子,其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形成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来促进或防止纤维化的发生。

检测TGF-β1内容可以评估肝脏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

HA透明质酸是一种天然的、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多糖,其在肝脏纤维化的过程中通常会增加,较高水平的HA提示肝脏纤维化的加重。

同时,HA的检测对于肝功能的评估,以及肝病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AST天冬氨酸转移酶是一种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其在肝细胞受损后可以被释放到血液中。

除了肝脏,AST也存在于许多其他的组织中,因此并不能直接评估肝纤维化,但其常常与其他肝功能指标一起用于评估肝脏损伤情况。

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检测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过程中也会有所增加。

此外,高水平的hs-CRP与体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这些反应可能加速肝纤维化的进程。

检测方法肝纤四项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完成,这通常在医院或诊所的实验室中进行。

在检测前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以便获得最准确的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需要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同时需要有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肝纤四项是肝纤维化病情检测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已得到广泛认可。

然而,肝纤维化是一种复杂且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因此,在治疗肝纤维化的过程中,综合多种检测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一)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一)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一)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介绍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通常是由长期的慢性炎症所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早期准确诊断肝纤维化非常重要。

近年来,无创诊断技术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标准。

无创诊断技术目前常用的无创诊断技术包括: - 超声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简称TE) - 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简称MRE) - 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如血清肝纤维化指标Fibrosis-4,简称FIB-4)超声弹性成像(TE)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检测肝脏组织的硬度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探头将低频、低振幅的弹性波传入肝脏,然后测量传回的声波波速,从而计算出肝脏组织的弹性模量,进而评估纤维化程度。

TE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准主要包括: - F0-F1级:肝脏弹性模量小于 - F2级:肝脏弹性模量介于之间 - F3级:肝脏弹性模量介于之间- F4级(肝硬化):肝脏弹性模量大于磁共振弹性成像(MRE)磁共振弹性成像是一种通过在磁共振成像中施加机械振动来评估肝脏组织硬度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特殊的振动装置在磁共振成像时对肝脏施加机械振动,通过监测肝脏的振动模式和振动传播速度,进而计算出肝脏组织的弹性模量,从而评估纤维化程度。

MRE诊断标准MRE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准主要包括: - F0-F1级:肝脏弹性模量小于 - F2级:肝脏弹性模量介于之间 - F3级:肝脏弹性模量介于之间 - F4级(肝硬化):肝脏弹性模量大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FIB-4)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标志物的水平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技术。

目前较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包括FIB-4指标的测定,该指标基于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和谷丙转氨酶水平。

FIB-4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准主要包括: - F0-F1级:FIB-4指数小于 - F2级:FIB-4指数介于之间 - F3级:FIB-4指数介于之间 - F4级(肝硬化):FIB-4指数大于结论无创诊断技术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学肝纤维化四项诊断的应用价值
血清PⅢNP可评估慢性肝病,特别是慢性活动 性肝炎纤维化过程,其临床判断预后价值已被公认, 但总体敏感性、特异性不高。有报道,血清PⅢNP 含量判别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6%和 71%。但PⅢNP正常或轻微升高不能排除已经存在 但正在缓慢进展中的纤维化。
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年幼的儿童,生长导 致全身间质胶原的更新可使血清PⅢNP水平明显升 高,故对儿童肝纤维化没有诊断价值。
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
Part2.影像学检查
现代影像学手段如B型超声、 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 发现肝纤维化的某些征象,如肝 脏轮廓、大小、及肝实质信号强 弱的改变,肝脏血管内径及血流 方向、速度的改变,脾脏大小的 改变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 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测定肝脏动 脉和门脉的血流量及功能性门体 分流情况。但是,目前这些影像 学检查尚不能对纤维化做出确诊 和鉴别诊断,更难于准确判断肝 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故只能作为 一种辅助诊断。
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仍 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 度、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 物疗效的重要依据。目前一 般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但 是,由于肝纤维化在肝内分 布不均匀,而且肝穿刺组织 仅占全肝的五万分之一,可 造成诊断误差。因此强调肝 活检标本至少15 mm,并 包含6个以上汇管区。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其 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
Part5.小结
肝纤维化综述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 各种因素导致的肝损伤,都可继发肝纤维 化形成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肝纤维化可完全恢复,肝硬化则 不易复原。
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
Part1.病理学检查
诊断意义
需要专业 人员和器 材,很难 反复取材
方便
诊断可靠,但不便于动态观察肝纤维 化的情况。
只能在肝纤维化晚期才能出现异常图 像,因此不可能作为早期诊断。检查 可以发现肝纤维化的某些征象,但不 能对纤维化做出确诊,更难于准确判 断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取材方便、 可以对肝组织纤维化不同阶段做出相 容易复查 对准确的诊断。了解肝脏纤维化的发
线性范围



放射污染



试剂稳定性
6-12个月
6-12个月
1-3个月
操作


繁琐
肝纤维化综述
Part1.肝纤维化的概念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细胞发 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 生的病理过程。
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随着各种不同 的慢性肝脏疾病的进展可逐渐形成肝纤维化 。
Part4.肝纤维化的流行病学
肝纤维化综述
•过度纤维化会导致肝脏萎缩变硬,直到引起肝硬化 或肝衰竭,进而导致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能力和死亡。
•据统计,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慢性乙肝 患者约3500万,加上慢性丙肝、脂肪肝、血吸虫病、 免疫性肝病等,构成了庞大的潜在的肝纤维化患者群。
•调查显示,肝硬化占据国际上疾病死亡病因的第六 位。
轻―――肝纤维化 重―――肝硬化
(不同之处――――肝小叶结构是否完整)
引起肝纤维化的病因消除后――早期肝纤维化 可完全恢复,肝硬化则不易复原。
Part2.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学
肝纤维化综述
肝纤维化严重时可引起门脉高压――纤维化组织 压迫门静脉分支,门静脉阻力升高。
从生理角度看,肝损伤时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是一种对损伤的正常修复反应。
2.产品生命周期已终结;
3.厂商试剂和仪器共同开发,试剂 基本系列化
1.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现普遍 使用于各级临床机构,为我国临 床免疫诊断的基本方法;2.产品 处于成熟期;
3.厂商试剂和仪器共同开发,试 剂尚未系列化。
1.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现仍在 临床应用;
2.产品处于衰退期;
3.厂商试剂和仪器共同开发,试剂 基本系列化。
目前,有关LN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仍有争 议,其诊断敏感性不及Col Ⅳ和PⅢNP。
血清学肝纤维化四项诊断的应用价值
Part3. Ⅲ型前胶原N端肽
PⅢNP是PCⅢ在细胞外形成原胶原前,被相关 酶切下后进入血循环的氨基端尾肽。完整的PⅢNP 主要通过窦状隙内皮细胞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清 除,故胶原代谢活跃及肝功能损伤时,血清PⅢNP 升高,PⅢNP被视为肝纤维化生成的血清学指标。
Part4. Ⅳ型胶原
血清学肝纤维化四项诊断的应用价值
Ⅳ型胶原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 时肝内Ⅳ型胶原合成增多并大量沉积,致使肝窦毛 细血管化。Ⅳ型前胶原由氨基端三螺旋即7S胶原、 羧基端球形区即NCl及主三螺旋区组成。在血清中可 出现这三种主要的降解片断,3者均是反映Ⅳ型胶原 降解的指标,即具有相同的临床意义,差别在于不 同成分的检测敏感度不同。由于胶原降解的增加常 伴有更多的再合成,因此,确切地说,它们是反映 基底膜胶原更新的指标。
化学发光免疫 法(CLIA)
1.导入于20世纪90年代,逐步进 入各大中医院;
2.产品处于快速成长期;
3.正逐步实现试剂和仪器共同开 发,试剂逐步系列化
1.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被 临床普遍使用,成为临床免疫诊断 的支柱方法;
2.产品处于成熟期;
3.厂商试剂与仪器共同开发,仪器 自动化程度高,试剂系列化状态好。
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数量
过度增生
减少,肝功能降低
肝脏萎缩变硬,肝硬化失代偿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慢 性肝炎、肝硬化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原因。
肝纤维化综述
Part3.肝纤维化的病因学
肝纤维化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脂肪性肝炎(酒精或非酒精性) •药物 •免疫性肝病 •胆汁淤积等
Contents
• 化学发光技术简介 • 肝纤维化综述 • 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 • 血清学肝纤维化四项诊断的应用价值 • 其他血清学检测指标简介 • 肝纤维化诊断现状 • 肝纤四项检测常见问题
化学发光技术简介
Part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概念
化学发光免疫诊断技术是临床诊断领域最有前景的 技术之一。其利用鲁米诺在酶促下发出的光子信号(以 及其他发光方式),放大抗原抗体反应,对体内的各种 微量标志物进行检测,从而对各种疾病进行早期、特异 和定量化的诊断。
多肽类生长因子 例如:TGF-β 白细胞介素 例如:IL-1 肿瘤坏死因子 例如:TNF-α 干扰素 例如:IFN-γ
Part4.不同方法的对比
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病理学诊 断
影像学诊 断
血清学诊 断
准确性
准确性 高
辅助作 用
准确性 较高
安全性
存在一定 的损伤性 和危险性 无危险性
无危险性
方便性
血清学肝纤维化四项诊断的应用价值
PⅢNP的含量可以有效地区别轻型与中/重型慢 性肝炎,提示活动性肝纤维化,是反映慢性肝纤维 化活动性和程度的指标。长期随访血清PⅢNP含量 能判定慢性肝病的预后。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 炎进行2~10年随访,无论药物治疗与否,原发性肝 硬化者血清PⅢNP总是升高,接受肝移植后恢复正 常;慢性迁延性肝炎PⅢNP含量在正常上限;发展 成肝硬化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其血清PⅢNP持续升高, 转入缓解期则血清PⅢNP正常。唯自身免疫性肝炎 例外,血清值一直不升高。
线性范围
105
104
103
102
酶标
荧光 放免
发光
化学发光技术简介
3)试剂有效期长
发光免疫的试剂有效期可长达1年。放射免疫由于放射性 同位素衰变,一般有效期只有一个月,酶标免疫的底物稳定 性差,有效期有限。
有效期(月)
1 8 1 5 1 2 9 6 3 0
酶标
荧光
放免
发光
4)安全性好:
化学发光技术简介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
2020年 时间
化学发光技术简介
方法
放射免疫法 (RIA)
酶联免疫法 (ELISA)
中国
欧美
1.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现仍普 遍使用于县级以上医院;
2.产品处于衰退期;
3.厂商试剂与仪器共同开发,试 剂基本系列化。
1.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基 本退出临床应用;
消除了放射性污染,环保、安全。 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 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危害性。
化学发光技术简介
Part4.免疫分析技术对比(本章小结)

检测限 (M/L)
标记物
灵敏度
化学发光 (CLIA)
10-17-10-19
酶蛋白 发光物质

酶免 (EIA)
10-12
酶蛋白

放免 (RIA)
10-15
放射性元素

血清学肝纤维化四项诊断的应用价值
HA又称“小肝穿”,测定具有以下作用:1.反 映肝脏纤维化形成;2.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3.反映 肝细胞功能;4.反映肝脏炎症性病变;5.无论是无症 状性病毒感染或严重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胆汁 性肝硬化,HA均是有效指标,可用于药物疗效观察 及病情的动态观察。
就目前临床研究而言:HA是目前众多纤维化生 化指标中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80%以上) 。在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组织学-血清对照研究中发现, HA是4项细胞外间质成分中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HA的诊断准确性为82.9%,特异性为93%,敏感性 为56%。
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
Part3.血清学检查
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
细胞外基质 (ECM)及代谢
产物
ECM代谢相关 酶类及抑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