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作者:————————————————————————————————日期:

2.5有理数的减法(4)

学习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理解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并会计算学习重点: 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理解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会计算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入

计算:

(1)2+5-8 (2)14-25+12-17

“+、-”是运算符号还是是正负号,上式是加法还是减法,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___________

二、新知学习

1、计算:

(1)2+5-8 (2)14-25+12-17

2、计算:

(1)7-(-4)+(-5)(2)-2-12+(-3)+8-(-6)

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的算式中,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7+4+(-5)可以写成7+4-5,它表示7、4与(-5)的和.

方法2

(-4)+9-(-7)-13

解:原式=-4+9+(+7)+(-13)减法转化为加法

=-4+9+7-13 省略加号的和

=(-4-13)+(9+7 ) 加法交换律

=-17+16 同号两数相加

=-1 异号两数相加

11-39.5+10-2.5-4+19

解:原式=11+10+19-39.5-2.5-4 加法交换律

=(11+19+10)+(-39.5-2.5-4) 加法结合律

=40-46 同号两数相加

=-6 异号两数相加

三、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3-5+4 (2)-26+43-24+13-46

练一练:计算

(1)7-(-4)+(-5) (2)-21-12+33+12-67

(3)5.4-2.3+1.5-4.2 (4)41234521-+--

例2、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他从住地出发,先向东行走了7km ,休息之后继续向东行走了3km ;然后折返向西行走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

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有理数的_________运算

2、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的辨析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作业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 学号 ____ 等第 _______ 1.判断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得-7+3=-3+7. ( )

(2)-5-4=-9.( ) -5-4=-1.( )

(3)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4)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5)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2.选择题

(1)把(+5)-(+3)-(-1)+(-5)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 )

A.-5-3+1-5

B.5-3-1-5

C.5+3+1-5

D.5-3+1-5

(2)算式8-7+3-6正确的读法是 ( )

A.8、7、3、6的和

B.正8、负7、正3、负6的和

C.8减7加正3、减负6

D.8减7加3减6的和

(3)两个数相加,其和小于每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 )

A.同为负数

B.异号

C.同为正数

D.零或负数

(4)甲数减去乙数的差与甲数比较,必为( )

A.差一定小于甲数

B.差不能大于甲数

C.差一定大于甲数

D.差的大小取决于乙是什么样的数

3.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28)-(+12)-(-3)-(+6)

(2)(-25)+(-7)-(-15)-(-6)+(-11)-(-2)

4.计算下列各题

(1)(+17)-(-32)-(+23)(2)(+6)-(+12)+(+8.3)-(+7.4)

(3)1.2-2.5-3.6+4.5 (4)-7+6+9-8-5;

(5)73-(8-9+2-5) ( 6) 5

4)1.3()53(4.2+-+--

(7)-16+25+16-15+4-10 (8)-5.4+0.2-0.6+0.8

5、“国庆黄金周”的某天下午,出租车司机小张的客运路线是在南北走向的建军路大街上,如果规定向南为正、向北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3、+10、-5、+

6、-4、-3、+12、-8、-6、+

7、-21.

(1) 求收工时小张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

(2)若汽车耗油量为0.2L/km ,这天下午小张共耗油多少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有理数的减法 教 学目标知识 与技 能 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过程 与方 法 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变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发展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学 重点 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算式。 教学 难点 把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 时间分配等) [导言]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起飞后高度变化如下: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分别记作:+4.5千米、-3.2千米、+1.1千米、-1.4千米。 问: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4.5+(-3.2)+1.1+(-1.4) =1.3+1.1+(-1.4) =2.4+(-1.4) =1(千米) 还可以这样计算: 4.5-3.2+1.1-1.4 =1.3+1.1-1.4 =2.4-1.4 =1(千米)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 了什么? 5分 让学生感受异同, 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统一为加法运算。 a+b-c=a+b+(-c) 知识点二:省略加号的形式 说明:在一个求和的式子中,通常可以把“+”号省略不写,同时去掉每个加数的括号,以简化书写形成式,如:(-5)+(+7)+(-8)+(+6)+(-4)可以写成-5+7-8+6-4. 读法:有两种读法,一是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和,二是按运算来读。 例1:把(+2/3)+(-4/5)-(+1/5)-(-1/3)-(+1)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 例2:计算下列各题: 1、(-40)-(+27)+19-24-32(-32); 2、-14+3.2-6+3.5+0.3; 3、1/2-1/3-1/4+2/3; 4、1+(-2/3)-(-1/3)-(+1/4); 5、(-0.5)-(-3.25)+2.75-(+7.5); 6、-3/5-1/2+3/4-2/5+0.5; 例3:小红靠为中学生的家教维持上大学的费用,下表是小红一周的收支情况(收入为正,支出为负,单位:元)星期一:+15、-8;星期二:0、-15;星期三:+15、-19;星期四:0、-10;星期五:+15、-9;星期六:+20、-11;星期日:+20、-6. 问:1、在这一周内小红有多少节余? 2、照这样一个月,(30天)小红有多少节余? 解决导言中问题。先由一名学生总结,再由其 他学生补充。 学生口答后,再版演 注意过程步骤,书写的规范 性 学生读题,并自己分析,讨 论并得出结论。 变减法为加法4分 5分 4分 [点评]有理数的加 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有如下几个步骤: 1、将减法转化成 加法运算;14分 2、省略加好和括 号; 3、运算加法交换 律和结合律,将同 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减法 法则计算。 感受数学的实际应 用。6分 2分 小结: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5分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认识有理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合理性,会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3.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 4.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此外,感受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对立统一,体 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除课本提供的情境外,还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用水位变化、存钱取钱等问题引进有理数加法.例如: 第1天水位上涨了3 cm,第2天上涨了2 cm,两天共上涨了多少?第1天水位上涨了3 cm,第2天下降了2 cm,两天共上涨了多少?第1天水位下降了3 cm,第2天下降了2 cm,两天共下降了多少?第1天水位上涨了3 cm,第2天不升也不降,两天共上涨了多少? 如果将上涨记为正,上涨“3 cm"可记为“3”,下降记为负,下降“2 cm"可记为“一2”,你能用含正、负数的算式表示水位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吗?两天的水位还 可能出现哪些变化?请用含正、负数的算式表示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 2.探索活动 (1)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算式“( 3) (一2)= 1” 只是借助正、负号,记录计算净胜球的计算过程与结果,算式的左边是加法,而右边的“1”是根据生活经验得到的. 课本提供的情境是“先赢后输”、“累计为赢”的类型,在将其写成含正、负数的算式并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果后,可问学生:除“先赢后输”外,两场比赛的结果还会出现哪些情况?在学生列举出“赢了再赢”,“先输后赢”,“输了再输”,“先赢后平”,“先平后赢”及“平局”等情况后,再让学生填写净胜球计算表,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提高学生探求运算规律的积极性. 与小学不同的是,由于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运算时既要考虑符号也要考虑绝对值.例如,首先要确定两场比赛的输赢,这是符号问题,然 后确定输赢球的个数,这是绝对值问题. (2)设置“数学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形”上感受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采用人人都可以动手操作的笔尖在数轴上两次移动的方法,直观感受两次连续运动中,点的运动方向与移动的距离对实际移动效果产生的影响,通过“形与数”的转换,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的理解. 3.例题教学 例1第(1)小题是求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第(2)小题是求两个负数的和;第(3)小题是求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第(4)小题是求0与一个有理数的和.为突出运算法则,4个题目都设计为简单的整数运算. 学生应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但运算难度要以《标准》要求为准.教师在补充例题、习题时不宜在数字运算上设置障碍,当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后,随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数感的增强、计算器的引入,学生处理繁难运算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二课时)】 1.探索活动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车家庄中学郭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3、解决问题: 通过师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4、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符号的确定,特别是两负数相乘的符号确定。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分析、观察、试验相结合。 教学用具:Z+Z课件。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第八节,是在学生了解了有理数概念、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有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有理数的加法知识经验出发,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法,指导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过程。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议一议、猜一猜”,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例题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法则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随堂练习内化形成能力。我会总结学生小结学习成果。自主评价题来强化训练,检验学习情况,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让学生自己经历和体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的。要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探索新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整体素质不高。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是计算能力较差。前几节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学生已基本能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索与实践,班级里互相探讨、互相评价的气氛较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我爱探索课件出示问题)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怎样表示?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怎样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算式: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有理数减法 教学设计

课题 2.5有理数减法课型新授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材分析:“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学习的新内容。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与作用,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问题解决: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4、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 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与媒体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

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 学生起点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在小学阶段多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学习的新内容。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与作用,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为使课堂高效、生动、针对性强,我特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细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 (1)7+(-3);(2)-3+(-7); (3) -10+(+3);(4) +10+(-3). 2.用算式表示下列情境. 先请同学读出右图的第一支温度计所示温度.学生口答为5℃,现上升15℃(演示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到20℃处停止.学生通过观察口答表示这一情境的算式:5+15=20(此举进一步揭示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第二支温度计上温度为15℃,现下降10℃(演示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到5℃处停止.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用加法表示这一情境的算式:15+(-10)=5.你能从图中观察出15℃比5℃高多少吗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能用算式表示吗得:15-5=10.这是一个小学里就已经学过的减法问题.再观察第三支温度计,它显示的温度是-10℃,现上升15℃(演示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到5℃处停止.学生通过观察回答表示这一情境的算式: (-10)+15=5;温度又从5℃下降到-10℃(继续演示动画),你能从图

1.3.2有理数的减法(1)教案

授课题目 1.3.2有理数的减法(1)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设计 导学六步法教学内容(共案)修改内容(个案)一、复习检测(1)4+16= , (2)(–2)+(–27)= , (3)(–9)+10= , (4)45+(–60)= , (5)(–7)+ 7= , (6)16+0= , (7)0 +(–8)= 。 二、目标、导入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三、自学交流思考归纳: (一) 0-(-3)= 0+(+3)= -1+(+3)= -1-(-3)= -5+(+3)= -5-(-3)= 归纳:对于一个任意有理数而言, 一个负数,等于这个负数 的。 (二) 9 –(+ 8)= 9+(-8)= 15 +(-7)= 15 –(+ 7)=

归纳: 对于一个任意有理数而言,一个正 数,等于这个正数的 (三)一个数减去0,应该等于什么结果? 归纳: 对于一个任意有理数而言, 0,等于 0的,仍然等于这个数本身。 四、教师精讲有理数减法法则 (一)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这 个数的。 数学语言:。 (二)两个变化:变为, 变为。 例题 (1) (-3)-(-5) (2)0-7 (3) 7.2-(-4.8) (4) 11 35 24 五、目标达成1)0-(-22) 2)(+4)-16 3)(-21)-(-12) 4)(–8)–5

当堂检测(1)3-(-3) (2) (-11)-2 (3)0-(-6) (4)(-7)-(+8) (5) 六、课堂小结1、有理数减法法则:2、困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件 填表培训: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加。 2、文、理科“六步法”可适当调整。 3、课型可填: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学科根据情况科 自定)。 )7 5(72

有理数加法教案

1.3.1 有理数的加法(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他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3.关键: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3和-2;(2)│-5│和│5│;(3)-2与│-1│;(4)-(-7)和-│-7│. 二、新授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时学习的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哪个队的净胜球多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净胜球数. 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怎样计算4+(-2)呢?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 这里两次都是向右运动,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 ① 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的起点.(如下图)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 ② 这个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 (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与起点的位置关系如何? 在数轴上我们可知物体两次运动后位于原点的右边,即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如下图) 写成算式就是:5+(-3)=2 ③ 探究:

有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

有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 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 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 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 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 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 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 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 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 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近承本章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后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生活中的地理、物理等各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教育、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通过生生间合作、交流、竞争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及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1.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的应用并不陌生,另外他们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2.本校属于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都较弱。 3.做为初一新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善未培养,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索欲望也较强,但交流合作的意识不强,自主探索的效率也较低,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差。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1.3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初一数学

新人教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3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8与-12的和取___号,+4与-3的和取___号。 2、小华记录了一天的温度是:早晨的气温是-5℃,中午又上升了10℃,半夜又下降了8℃,则半夜的温度是____℃。 3、3与-2的和的倒数是____,-1与-7差的绝对值是____。 4、小明存折中原有4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存折中还有____元。 5、-0.25比-0.52大____,比-5 21小2的数是____。 6、若b a ,b a -<>则0,0一定是____(填“正数”或“负数”) 7、已知2 1,43,32-=-==c b a ,则式子=--+-)()(c b a _____。 8、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7()3()2()8()5(++---++-+=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胜利企业第一季度盈利26000元,第二季度亏本3000元,该企业上半年盈利(或亏本)可用算式表示为( ) A 、)3000()26000(+++ B 、)3000()26000(++- C 、)3000()26000(-+- D 、)3000()26000(-++ 2、下面是小华做的数学作业,其中算式中正确的是( ) ①74)74 (0=+-;②417)417(0=--;③510)51(-=-+;④5 10)51(-=+-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3、小明今年在银行中办理了7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进5元,取出8元,存进12无,存进25元,取出1.25元,取出2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 A 、12.25元 B 、-12.25元 C 、12元 D 、-12元 4、-2与414的和的相反数加上6 51-等于( ) A 、-1218 B 、1214- C 、125 D 、1254 5、一个数加上-12得-5,那么这个数为( ) A 、17 B 、7 C 、-17 D 、-7 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米,-15米和-10米,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 A 、10米 B 、15米 C 、35米 D 、5米 7、计算:2 1)7()9()3()5(+ ---++--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 、2110- B 、219- C 、218 D 、2123-

案例:有理数的加法

§2.4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因此符号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有理数运算法则中都突出了符号,它是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应引起学生的重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同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过有理数的运算,只是借助生活经验而已,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立初步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感受数的意义,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课题: 《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正、负数;理解了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就为学习有理数减法奠定了基础。而本节的有理数减法,其核心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因此,本节课的有理数的减法其实就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相互转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

五、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减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规律,形成有理数减法法则;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算;紧接着引导学生拓展应用、内化升华;然后进行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3、结束:通过达标测试、反馈情况,最后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法则,应用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计算,归纳总结方法,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达标测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今天一天的气温为-3℃:4℃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表示最高温减去最低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有理数的减法。 1、一下是一个室温计的图示,请同学们观察并读出温差?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7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 课时训练

第7课时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 【基础巩固】 1.(+5)+(+7)=_______; (-3)+(-8)=_______; (+3)+(-8)=_______; (-3)+(-15)=_______; 0+(-5)=________; (-7)+(+7)=_______. 2.一个数为-5,另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4,这两个数的和为________.3.如果a=-2,b=-5,则a+b=_______,a+b=________.4.如图,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和是_______. 5.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 ) A.+2.5和-2.5 B.-(+2.5)和-(-2.5) C.-(-2.5)和+(-2.5) D.-(+2.5)和+(-2.5) 6.下列各组运算: 34 55 ???? ++- ? ? ???? 、 65 76 ???? -+ ? ? ???? 、 1 30 3 ?? -+ ? ?? 、() 3 1.25 4 ?? -+- ? ?? ,其中结果 符号为负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7.计算: (1) 21 43 36 ???? -+ ? ? ???? ;(2)() 2 8 4.5 3 ?? -+ ? ?? ; (3) 25 73 36 ???? -+- ? ? ???? ;(4) 7 79 15 -+-; (5)(-3.1)+(6.9);(6)(-3.125)+ 1 3 8 ?? ??? .

8.一位同学在一条由东向西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 m ,又向西走了30 m ,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9.潜水员原来在水下15 m 处,后来上浮了8m ,又下潜了20 m ,这时他在什么位置?要求用加法解答. 10.农贸市场里一名摊贩一周中每天的盈亏情况(盈利为正,单位:元)如下: 28.5,-25.6,-15,27,-7,36.3,97. 该摊贩一周内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拓展提优】 11.使等式66x x +=+成立的有理数x 是 ( ) A .任意一个整数 B .任意一个非负数 C .任意一个非正数 D .任意一个有理数 12.对于任意的两个有理数,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 ) A .若a +b =0,则a =-b B .若a +b>0,则a>0,b>0 C .若a +b<0,则a

关于有理数减法教学案例的反思

关于有理数减法教学案例的反思 【案例主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体现了教学理念:学生主体、尝试教学、合作交流[背景]: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案例回顾: 这是一节有关有理数减法导入新课的问题设置,及归纳计算法则的教学设计。 首先在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新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呢?那我们要想知道现在我们教室的温度是几度该怎么办呢? 2、出示准备好的温度计,请一位同学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如25℃) 问题:从温度计上你能看出 (1)25℃比10℃高多少? (2)25℃比-10℃高多少? (3)4℃比-3℃高多少? 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问题1】看来借助温度计同学们都能把两个不同温度的温差说出来了,那如果让大家列式子来解决上面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式子:25-10=15 25-(-10)=35 4-(-3)=7 (对同学们所列式子进行补充、讲解,并引入课题) 【问题2】你能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数吗? 25+ =15 25+ =35 4+ =7 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师:对学生所填的数进行肯定或更改。 3、探讨有理数减法法则: 观察问题1、2中列出的两组式子看看你有何发现? (先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看出了什么?,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加以引导。) 师小结:通过讨论可以发现以下式子是成立的。同学们观察各等式横线两数关系,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 (1)25-10=25+(-10) (2)25-(-10)=25+10 (3)4-(-3)=4+3 4、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 师:上面的关系式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了有理数的加法,由此我们得到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你们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吗?(点名让学生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推导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艘潜艇在水下50 m处,过了一段时间又上浮了15 m,现在潜艇在水下________米,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该怎样计算呢? 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6至1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同号两数相加,取__相同的符号__,并把__绝对值__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绝对值较大的加数__的符号,并用__较大的绝对值__减去__较小的绝对值__.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0__.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这个数__.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16至18页,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1.观察教科书中算式①②及对应的问题,归纳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2.观察教科书中算式③④及对应的问题,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3.观察教科书中算式⑤⑥及对应的问题,归纳互为相反数相加及有一个加数是0的法则. 【展示点评】(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小组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分几种情况?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从哪些方面总结的? 【反思小结】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分三种情况:同号、异号、与0相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进行的归纳.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18页例1,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题(1)(2)分别是哪种类型?用什么法则? 【展示点评】第(1)题是同号两数相加,按法则1进行运算.第(2)题是异号两数相加,按法则2进行计算. 【小组讨论】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有哪些? 【反思小结】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一要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要确定__和__的符号;三要计算和的__绝对值__.即“一辨、二定、三算”.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三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应用 例2 某市一天上午的气温是零下10℃,下午上升2℃,夜间又下降15℃,则夜间的气温是多少?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步骤.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异号 0运算步骤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例 有理数加法是由小学算术运算转化代数运算第一节的内容,是由小学单向思维向二元思 维过渡第一节课,学好这一节课对今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作用较大。按照“根态”辅学交流模式要求,笔者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2.能力目标: 1)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2)能够由特殊到一般,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培养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目标: 体会在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与同学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法则。 三.教学难点:在问题情境中,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尤其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原因是: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有通过绝对值大 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数轴,从数形结合的观 点加以讲授,并配以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知法则的应用。以求突破这一难点。 四.教学思路: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因此不必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 而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首先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运算,让学生充当主角,亲身参加探索发现,通过归纳学生总结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还引入数轴, 让学生在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 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先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又选配一些变式练习 第1 页(共4 页)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有理数加减法》教 学设计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就在于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于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方法和过程。 (2)通过精选各种有趣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训练,准确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2)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数形思想。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猛发展。他们生性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应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幻灯图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竞赛和互举例子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教学小案例

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教学小案例 建平实验学校 预备数学组:叶枫 “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师角色,即仅把教师看作知识的传递者,是无创造性的工作。更揭示教师发展需要创造性智慧。仅从备课这一环节来看,现在接触的新教材,更是给教师创造了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如何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正确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备课要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其次,对整个初中阶段(最好包括小学阶段和以后的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驾驭知识,驾驭课堂。 案例:踏上讲台第一年,讲授有理数乘法运算: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运算的时候出现:135116(1)2 4816-?-+-一题,在详细讲解后,学生解题如下: 1 35 1 16161611624816=-?--?- +?--?-解:原式()()()() 错误类型不止这种,总的答题情况很不理想,主要错误原因都是同学们对怎样处理算式中的正负号产生了混淆。难点在于:对于同时处理数字的性质符号和运算符号,同学们产生了困难。 反思:如果把括号里的算式看作是省略了加号的加法的话,那就只需要考虑两数字相乘的结果的正负性,结果用加号连接即可,降低了难度:1 3 5 1 16(16)()(16)1(16)()24816=-?+-?-+-?+-?-解:原式 只是,此时再纠正为时已晚,同学们先前的解题习惯很难被纠正过来。只有在教学有理数加减法的一开始就要让同学们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两种符号。 当我再一次接触到有理数加减法教学时是在二期课改新教材六年级(下) 5.4“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课时,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尝试渗透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例: 3-5=3+(-5) 如果等式右边,省略加号再省略括号,就与左边相同,这就是说,如果把左边减号看成负号放在减数前面,则可直接把3-5(3减去5)看成3与(-5)两数的和,其中加号省略。同样,-5+3中的加号,可看成正号放在减数前面,把-5+3(-5加3)看成-5与+3两数的和,其中加号省略。这样,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