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同步测试1课时

[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

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1.关于大气环境问题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全球变暖均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B.二氧化碳的增多与毁林有关

C.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D.大气保温气体的增多主要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

2.为了保护臭氧层,我们应该()

A.保护森林B.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

C.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D.人工制取臭氧,向大气排放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判断3-4题。

3.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恶化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

4.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

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

(第3-4题)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

C.酸雨现象;气候恶化D.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

5.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A.光污染B.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C.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D.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能力训练]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

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

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据此回答6—7题。

6.温室气体主要指()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D.甲烷

7.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会导致全球气温增高。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A.两极冰雪大量融化,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B.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增加

C.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降低

D.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三、综合题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出现严重酸雨污染,

A、B两地酸雨严重的原因是;瑞典、

挪威等国常降酸雨,经研究发现所降酸雨与英国有关,其原

因是

(第8题)

(2)D地区目前面临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3)图中E国拥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但是从卫星照片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大火燃烧过的累累“疮疤”,这些“疮疤”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以致用]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1.C2.C3.C4.D5.A6.AD7.AD

8.(1)A、B两地工业发达,煤、石油消费量大,SO2、氮氧化物排放量大英国的SO2、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西风的吹动下飘送到北欧地区,形成酸雨(2)土地沙漠化(3)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造成的

9.(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a、c、b、d(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调作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2课时

[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1.所谓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是指()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

B.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围家

D.环境问题已经跨越了地域、跨越了社会制度、跨越了经济发展水平

2.2005年11月我国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水污染后,我国迅速向俄罗斯政府作出了污染报告,这说明了()A.环境问题的全球性B.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C.环境问题的积累性D.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3.以反对核战争、反对环境污染、反对生态破坏和揭露全球环境问题而闻名的是()A.国际绿色和平组织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贸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4.有关环境伦理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关心个人必须首先服从关心人类大局

B.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的区别在于不存在价值观的冲突

C.从后代人的立场对我们当前的环境行为作出道德的判断

D.我们要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

5.有关当代环境问题的发展正确的是()A.从生态破坏向全面环境污染发展

B.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方向发展

C.从微观损害向宏观损害发展

D.从多样化向单一化方向发展

[能力训练]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6.太空垃圾是指

()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B.陨石C.小行星和星际物质D.航天员扔出的垃圾7.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A.环境问题的全球性B.环境问题的单一性

C.环境问题的积累性D.环境问题的季节性

三、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河曾遭到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他鱼类。如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中出现了上百种鱼类。

材料二: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发生了死亡4000人的污染事件,近年来由

于政府采取措施,空中的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

材料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986年那里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露事故。

(1)环境污染的形式多种多样,材料一涉及的是污染,材料二涉及的是污染,材料三涉及的是污染。

(2)人类历史上不同阶段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当代社会又滋生出_______、_______等新的环境问题,这说明环境问题的性。

(3)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_________观,合理利用_______,防止环境污染和________,以促进经济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学以致用]

9.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②③④⑤与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连线。

①酸雨问题

②沙漠化问题

③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④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第9题)⑤海域污染问题

(2)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②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球性环境问题跨越了______、跨越了______、跨越了___________。

(5)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______与国际______的重要容。

第2课时

1.D2.D3.A4.B5.C6.AD7.AC

8.(1)水大气核(2)电磁波辐射太空污染累积(3)环境伦理自然资源生态破坏

9.(1)①——沙漠化问题②——酸雨问题③——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农

田土壤侵蚀问题⑤——海域污染问题(2)人类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酸性气体(3)热带雨林CO2增加,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危及滨海地区水土流失加剧(4)地域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5)交往合作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前者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后者则集中在城镇地区。而且,中国不仅受到国内环境问题的困扰,同时还面临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问题状况及发展趋势异常严峻。 1、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根据计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约160万平方公里,增长了38%,占国土面积的1/6。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并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据估计,全国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其中仅黄土高原年流失量就达23亿吨,长江流域为22亿吨。其次造成下游河道与水库的淤积,既危及行洪安全,又降低水库库容,缩短水库寿命。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蚀” 与人类活动造成的“ 加速侵蚀” 相互迭加的结果,又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而不断发展。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会直莱越大,如载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 2)土地荒漠化加剧 所谓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6%,其中土地沙质荒漠化(简称土地沙化,即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面积已达20万平方公里,且沙质荒漠化土地蔓延速度不断加快。 对我国荒漠化成因的分析表明,沙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的,包括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继续保持现在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土地荒漠化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3)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有限的耕地是制约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人地关系始终非常紧张。根据统计数字,我国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自1957年以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目前由于国家基建、退耕造林、退耕改牧等原因,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速度减少,进入90年代,更由于大搞“ 开发

2简要论述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

简要论述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 1、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大气污染问题: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②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中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③垃圾处理问题: xx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 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xxxx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国各地。 ④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 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⑤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中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⑥旱灾和水灾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 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 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⑦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⑧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 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化学品之中。 2、环境保护制度 197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到现在,我国在积极探索环境管理办法中,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①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②xx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通过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解”是内在统一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则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社会前提。诚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和解”将成为真正的现实,到那个时候,“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环境工程1001 冯振山 2010011385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 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 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

重。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其中只有9.2%的打过电话;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调查数据说明公众环保关注度很高,但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国家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力度还不够,政府在扩展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活动也有待加强。 3、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 m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3 m。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66 微克/3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自2003年以来提倡“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增大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境,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随着地球的演化,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人类的诞生使地表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辩证发展的新阶段。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一方面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人类必须要在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生产和活动。当人类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总之一句话: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是在环境所能容忍,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必须要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否则人类必将收到环境的惩罚。 二、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生活生产工艺迅速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随着百年来的高速发展,世界如今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二)、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如此高速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刚刚提到的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在中国无一不存在。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1)、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达。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企业将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高高的烟囱连续不断的冒出各种颜色的废气;早晨起来晨练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味。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山西地区盛产煤矿采煤业发达,由于采煤业的发展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很高,将这些颗粒物质吸入到肺里可以想象其严重后果。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在这五类水中第一类最好会珍贵第五类最差,只有前三类水可以与人体直接接触。而实际上后两类以及更加差的劣五类占我国所有水体的一半左右。据统计全国有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1/3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2)、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老问题还未解决,各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大气SO2及颗粒物污染,水体有机污染等老问题想来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些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开始凸显。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这些新老问题共同发生共同治理使得环境问题愈发的复杂,治理所需要的时间愈发的长,治理的难度愈发的大了。 (3)、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生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衡,森林草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沈灿灿生命科学学院1401班 摘要:近年来,在现代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下,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的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接踵而来,环境问题的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这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目前中国存在的最严重的几类环境污染,对当今环境保护问题提出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环境问题;中国;发展;保护对策 引言:中国人民在经过了漫长的奋斗历程之后,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对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各种废水不断排入河流、海洋之中,城市周围垃圾堆成山,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天空被雾霾笼罩,森林的大量砍伐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土地沙化面积日益扩张,水资源过量开采,农田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损失逐年加剧,生态环境急剧退化。洪涝、干旱等各种灾害,作为大自然向我们的报复不断发生,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现阶段,环境的保护是全人类重视的问题。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一切发展的前提,有效地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对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延续,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本文分析目前中国存在的最严重的几类环境污染,对当今环境保护问题提出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与对策。 1.当今中国的几大环境问题 1.1大气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现象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所没有的微量物质,而这些微量物质的持续以及数量的增加,对人、动植物、材料、物品产生不利影响及危害,且这种状态最终破坏了生态系统及人类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时,便被称作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持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例外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危机,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枯竭,未来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形势依然严苛。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伍,造成了危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危机危害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

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 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考题: 题1: 投资商:自己和当地人的经济利益 环保局领导: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 果农: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 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题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