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精)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精)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精)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指导书1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

编著者:陈照强宋雪丽王毅

机械工程学院

2007年2月16日

一、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 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技术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机械是现代工业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离不开机械。机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不论哪一种机械,从诞生以来都经历了使用—改进—再使用—再改进,不断革新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某一种形式的机械,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存在某些固有的缺点,这就迫使人们寻找新的工作原理,发明新型的机械.从而使得具有同一用途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种类。机械本身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但是这种发展却是缓慢的。各种机械发展到今天.单从机械角度对它们进行改进是越来越不容易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电子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从分立电子元件到集成电路(IC),从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向其他学科渗透,把人类带人了一个神化般的世界。信息技术(3C 技术)的主体包括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同机械技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古老的机械技术焕发了青春。在原有机械基础上引入电子计算机高性能的控制机能,并实现整体最优化,就使原来的机械产品产生了质的飞跃,变成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一代的机械产品或系统,这正是机电一体化的意义所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并使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今天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说电子技术在机电—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对于一个机电一体化产品或设备,应将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所谓机电一体化,就是要以系统的整体的思想来考虑复杂机电系统许多综合性的技术问题。例如,—台多关节机器人,就存在着各运动部件之间的力耦合;各运动轴伺服系统的干扰和相互影响;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规律和运动精度之间的关系;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机器人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运动和机器人防护安全连锁的问题、这些问题即构成了机器人的系统技术问题,必须通过系统工程和系统设计的理论来解决。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通过一些元件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某一特定的功能,而系统工程则是为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而对系统的组成部件、组织结构、信息传递、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设计优化的技术。

系统设计的特点首先是具有综合性,它把系统内部和外部综合起来考虑。要设计一个复杂的系统,首先就要把系统分解成许多分系统,建立各个分系统的数学模型,最后再进行最优设计。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系统的均衡设汁,均衡设计就是要恰当地选择元件,以构成性能优异的系统。如果设计者只注重元件设计而忽视优化组合过程,则即使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元件也可能组成性能低劣的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构成的最佳系统,而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由五大要素构成、即动力源、传感器、机械结构、执行元件和电子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不仅与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通道有关,更与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密切相关。控制技术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探讨那些能够使各功能要素构成最佳组合的柔性技术和一体化技术,有机地和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即设计最优化、加工最优化、管理最优化和运行方式最优化。

三、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纵向分化、横向综合的重要趋势。从工程学角度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学、机械学、控制工程、计算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是利用多学科方法对机械产品与制造系统进行设计的一种集成技术。因此,目前普遍认为,机电一体化这一新兴学科涉及到四大基础学科,即:机械学、控制论、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大方面。硬件通常由机械本体、传感器、接口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而软件又由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模块或标准化模块组成。因此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技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技术

对于绝大多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本体在质量、体积等方面部占有绝大部分。如原动机、工作机和传动装置一般都采用机械结构。这些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制造问题,都属于机械技术的范畴。在这方面除了要充分利用传统的机械技术外,还要大力发展精密加工技术、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动态设计方法、虚拟设计方法等;研究开发新型复合材料,以便使机械结构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改善在控制方面的快速响应特性;研究高精度导轨、高精度滚轴丝杠、具有高精密度的齿轮相轴承,以提高关键零部件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使零部件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来提高其设计、制造和维修的水平。总之,利用一切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使机械结构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速度快、价格便宜、安全、可靠、方便,以适应机电一体化的需要。

任何机电装备系统都需要依靠机械执行构件的运动和动作来实现特定的功能,而执行构件需要靠原动机供给一定形式的能量和运动才能得以实现。由于执行构件与原动机构的运动形式及传动特性存在差异,且当多个执行件之间需获得固定运动关系时,通常是共用一个原动机构,所以往往需要在两者之间加入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并且能实现运动、力(或力矩)的传递和变换的机械传动系统,用以实现原动机的输出与执行件在运动、力和力矩方面的合理匹配。

机械传动系统又称为机械传动链,它是机电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作为机电装备中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机械传动类型有很多,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带传动、链传动、同步带传动、谐波齿轮传动和螺旋传动等等。他们在运动、力的传递和变换方面各有其特点,其中较为典型的、与机器人有关的是滑动丝杠、滚珠丝杠、伞齿轮、同步齿型带、蜗轮蜗杆、常用减速器和直线轴承等。

2、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的核心是传感器。传感器按照一定的精度将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电信号,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组成。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使用的传感器种类很多,按照原理分有电阻式、电感式、磁电式、压电式、光电式、热电式、气电式等传感器,按照用途分有位置、压力、流量、温度、湿度、气味、声音、亮度等传感器。目前,传感器一方面向高灵敏度、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一方面向集成化、智能化和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所谓集成化即把传感器和信息处理单元集成在一起,实现传感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所谓智能化即使传感器具有自诊断、自修正的功能。所谓微型化即要把传感器做得足够小,以便减少传感器对被测对象质量、刚度的影响,或利于集成在微系统中。

3、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对信息进行输入、转换、运算、存储和输出等技术,这里所说的电子计算机包括工控机、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等。

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可通过进一步提高集成度来提高其运算速度和便于嵌入机械本体;通过自诊断、自恢复及容错技术来提高其可靠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来加速其智能化。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使计算机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长期、安全、可靠地工作。目前,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中的电子计算机已能够做到平均2 万至5 万小时无故障。

4、接口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如执行机构、传感器、机械本体、动力源和人机交互设备等)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交换环节称为接口,接口功能的实现除硬件电路外,还应包括相应的接口软件(驱

动程序),通常通过接口硬件和接口软件的结合来实现接口任务。接口的作用是把外设输入给计算机的信息转换成计算机所能接受的格式,或把计算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外设所能接受的格式;使计算机和外设之间信息的传输速度相互匹配;在计算机和外设之间对传输信息进行缓冲和对信号电平进行转换等。

接口应尽量简单、方便、可靠,并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这首先就需要将接口标准化,通过接口标准化可以简化设计,给信息交换和设备维修带来方便,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采用光导纤维和光电隔离技术可以消除外界干扰。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5、伺服驱动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主要是指与执行机构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伺服驱动的方式主要有电动、气动和液压等各种类型。液压和气动主要包括泵、阀、油(气)缸、液压(气动)马达及其附属液(气)压元器件等;电动驱动主要包括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等。在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中,对于各种液压和气动元件存在着功能、可靠性、标准化以及减轻重量和减小体积等问题;对于电动驱动目前还存在着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要求电机转矩大,转子转动惯量小,以使电机具有快速启动、停止的能力。对于直流伺服电机,要求控制性能好、速度和扭矩性能稳定;与直流伺服电机相比,交流伺服电机具有结构坚固、容易维护、转子转动惯量可以设计得很小,能够承受高速旋转等许多直流电机所没有的优点。目前,在变频调速、电子逆变技术、矢量变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进入实用阶段;步进电机作为数控系统的执行器已受到广泛重视。而作为一种小型伺服电机,由于容易实现计算机控制,目前使用相当普遍。

运动控制系统对伺服电机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响应能力,宽调速范围,较高的过载能力及具有频繁起制动的能力。直流伺服电机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制造业和军事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近年来直流伺服电机有被交流伺服电机取代的趋势,但在某些应用中,它还是不可替代的。交流伺服电机有两类:交流感应伺服电动机和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其中交流同步电机主要是交流永磁同步磁服电机在运动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交流感应电机在调速系统或一些动态性能要求不太高的运动控制系统(如机床主轴伺服系统)中应用较多。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数字式脉冲信号转换成机械位移(角位移或线位移)的机电执行元件。它的机械位移与输入的数字脉冲数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即一个脉冲信号可使步进电机前进一步,所以称为步进电动机。步进电机有三个种类:反应式(或称磁阻式)、永磁式和混合式。混合式步进电机集中了反应式、永磁式步进电机的优点,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步进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定子绕组有两相、五相或其它相数的,但两相绕组的电机应用最多。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运动控制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动控制系统高定位精度、高运动速度、可编程的高度柔性等特点深刻改变了制造业、国防工业,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从零部件的数控加工、家用电器的自动化组装到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从舰船的自动导航、精确制导的炸弹到捕捉敌人目标的雷达;从我们日常所用的DVD 影碟机、数码摄像机到银行自动提款机,运动控制几乎无所不在。可以肯定地说:随着人们对工业生产高质量、高生产率、高可靠性及高柔性的追求,运动控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一个典型制袋机系统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在超市中购买的许多食品如咖啡、奶粉,各类膨化食品等是用印刷精美的塑料袋包装的。如图所示的制袋机系统就是一台制作这种袋子的设备。这台设备的原料是卷在供料滚上的印刷好图案的塑料基带,产品是按设定好的长度切割成的塑料袋。制袋机系统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这个系统是这样工作的:整个系统的工作是在一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下完成的。操作员事先将要制作的袋的长度和每分钟制袋数通过拔码开关输入到PLC 中,PLC 内的运动控制器将这个长度和速度信息转换为一定频率的脉冲串电压信号并送至驱动器中,驱动器将这个电压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功率(电压和电流)以驱动步进电机,带动进给滚轮旋转过一定的角度。传送带上方的进给轮是主动轮,下方的进给轮是被动轮,两个轮共同的辗压作用使得塑料基带沿直线方向移动。显然,移动长度由PLC 发出的脉冲串数量决定,移动的速度由脉冲串的频率决定。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点位运动。

一旦完成了塑料基带的点位运动,PLC 将输出一控制信号使气缸动作,气缸驱动刀具切割塑料基带,一个没有封口的塑料袋制作完成并落入料仓中,系统将开始下一个塑料袋的进给定位及切割过程。

系统前端的供料滚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将塑料基带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后面的进给滚上;另一方面要调

节塑料基带在供料滚和进给滚之间的张力。张力过大不但易造成塑料基带的断裂,而且使供料滚的转动惯量加到进给电机,增加了进给电机的负担。图中的调节棒和限位开关就是用于张力调节的:当塑料基带趋于绷紧状态时,调节棒将升高并碰触限位开关动作,一个开关量电信号被输入到PLC,PLC 立即输出一

6、系统总体技术

系统总体技术是一种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互有联系的功能单元,找出能完成各个功能的技术方案,并将其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的综合应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如接口技术、模块化设计技术、整体优化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微机应用技术和成套设备自动化技术等。机电一体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即使各个部分的性能、可靠性都很好,如果整个系统不能很好地协调.它也很难保证正常、可靠地运行。而恰恰相反,即使是性能一般的元件,只要从系统出发组合得恰当,也可能构成性能优良的系统。

四、教育机器人的功能

机器人就是一种最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而教学机器人系统又是针对教学目的进行了专门设计,强化了人机交流界面的可视性。教育机器人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创新性的实验平台,通过对各类典型机电产品的亲自组装、调试和应用开发等创新实验,让学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开发和集成技术,帮助学生从系统整体角度去认识系统各组成部分,从而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控制原理;掌握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结构件的设计,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电机的选择和使用,计算机编程和调试等,使学生的机电系统设计、装配、调试能力均能得到综合训练。

五、使用面板的介绍

1、主板

(1)电源连接器:指插上干电池盒的电源连接器,传递机器人运行所需动力的部分。

(2)电源开关:起到ON/OFF电源的作用。

(3)直流减速(齿轮)电机电源连接器:指插入直流减速(齿轮)电机的电源连接器,使电机运行的部分。

(4)开始开关:在电源开关打开的状态下,执行CPU输入的命令时使用。

(5)伺服电机OUTPUT端口:插上伺服电机连接器,给伺服电机提供电源,传送信号。

(6)INPUT端口/ID设置端口:接收IR传感器发送的输入信号,传递至主板,可插入跳针(SHORT KEY),使最多8台机器人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运行。

(7)INPUT端口:与遥控器接收板互相连接,将遥控器发送的输入信号传递至主板。

(8)下载端口:从PC上将机器人的动作程序下载到主板CPU时使用。

(9)调试LED:当下载不顺利时灯亮起来。

(10)电源LED:接通电源,电源开关在ON状态时灯亮。

2、遥控器

(1)电源连接器:连接电池盒的电源连接器,供应电源。

(2)电源开关:在连接电源连接器的状态下,ON或OFF电源开关。

(3)发射部:将各遥控器输入开关的输入信号转换为红外线,并传送到遥控信号接收板的接收部。

(4)ID设置端口:与主板的ID设置端口并行,可设置8种ID。

(5)输入开关:由共5个开关构成,使机器人进行与各开关输入信号相当的运行。

3、遥控器接收板

(1)接收部:接收遥控器发射部发送的红外线信号并将该信号转换为输入信号。

(2)电源/OUTPUT端口:用3P-3P连接线将接收部转换的输入信号传送到主板上。

4、IR感应板

(1)电源/信号连接端口:指利用IR感应板连接线,连接到主板上INPUT端口的端口。

(2)发光部:发射红外线,利用被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向感光部发送输入信号。

(3)感光部:也称光电晶体管,感应发光部发射的红外线,并将其转换为输入信号。

5、主板与下载板连接方法

如图所示,在主板上连接干电池盒的电源连接器,用3P-3P连接线连接PC上连接的下载工具和主板,主板电源开关放到ON位置,下载工具和主板的电源LED就会亮灯,在此状态下就可以下载程序。

6、伺服电机的调零方法

(1)在已下载程序的主板、伺服电机输出端口上连接电源连线,注意区别电源连线的颜色。然后,如图所示,将电池盒的电源连线连接到主板上。

(2)将电源开关放到ON状态,主板电源LED就会亮灯,伺服电机的驱动齿轮被固定,此时,该伺服电机就在“0”点位置上。

六、实验内容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实验系统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基本组成和应用实例,,掌握实验平台系统的基本操作。

基本内容:“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组成,讨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法。

2、电机与驱动(执行)装置使用、维护和调整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几种电机与驱动装置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其各自的原理、特点、性能和选用方法。

基本内容:步进电机和驱动装置、直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装置、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装置、直线电机及其驱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器选型与应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几种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信号处理方法。

基本内容:红外线、灰度、接触、巡线、接近开关等传感器;力、光、温度、速度、化学物质、生物、闻觉、味觉等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应用,以及数字和模拟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

4、典型机械传动原理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各种常用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比较其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基本内容:滚珠丝杠、滑动丝杠、齿轮齿条、直线轴承、同步齿形带、蜗轮蜗杆、伞齿轮传动实验。

5、机器人示教编程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命令、编程技术和操作方式。

基本内容:利用图形化软件开发系统,熟悉基于直观的流程图的编程方法编程、下载与调试,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与动作控制。

6、机器人示教编程实验(创新内容)

实验目的: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命令、编程技术和操作方式。

基本内容:利用图形化软件开发系统,学会基于Robot C指令编程方法的编程、下载与调试,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与动作控制。

七、实验设备和工具

教学机器人若干台。

八.实验注意事项

⑴增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养成实验时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

⑵注意保护实验室整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⑶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说明与要求进行,注意安全。

⑷实验前,验好实验仪器、装置与附件,实验结束后,恢复原位,等待检查。

⑸特别注意:在安装与拆卸过程中,若出现零件的损坏,照价赔偿。

⑹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九. 实验步骤和要求

⑴了解教育机器人的原理与功能;了解其行走机构。

⑵了解教育机器人的组件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⑶按要求对教育机器人进行结构组装,观察其结构的组成、传动机构的形式、联接方式,并绘制机器人

机构示意图。

⑷观察机器人采用了哪些传感器,各安装在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

⑸根据要求安装控制板。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情况。

⑹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命令、编程技术和操作方式。利用图形化软件开发系统,熟悉基于直观的流程

图和Robot C指令编程方法编程、下载与调试,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与动作控制。

⑺待教师审核后,将其拆开,恢复原位。

⑻教师检查各实验器件无损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实验完毕。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机 械 创 新 设 计 班级:机械2104 姓名:韩杰 学号:3102101441 落叶清理机的设计 摘要:该落叶清理器主要用于对道路旁的落叶进行清扫,该机器操作维护方便,

便于工人使用,其结构需简单,可靠性好,清扫机构可调节。 该机器在整体方案上采用三轮传动形式,通过前轮的旋转来带动整个机构的运动。清扫功能实现形式确定为扫把运动方向与机器前进方向相同。扫把环绕工作轴成星形布置(放射状),工作轴与车轮所在轴平行。落叶收集方式确定为扫把成环状布置在一根轴上,环轴一圈扫把逐渐增长,通过轴旋转,扫把一点点地将落叶送上斜坡,由最长的那根扫把将落叶弹入垃圾箱。传动的方式采用的两轴间的带传动。改机器的设计适用于各种道路的落叶垃圾等的清理,有着很高的应用前景。 1.设计背景 目前路面上的清洁车基本都就是用吹吸式或冲水式来清除垃圾,只能在大路中间行驶,清洁范围有限。路边或小路上等无法用清洁车清扫的地方,只能依靠工人手工清扫垃圾,劳动量大且效率低。所以有必要开发一种小型清洁机器,以减少工人劳动量,同时提高效率。 2.方案设计选择 该机器应具备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因就是小型清洁机器,要求成本低,操作维护方便,便于工人使用,其结构需简单,可靠性好。目前国内虽然已有同类机器,但其结构偏复杂,成本高,无法推广使用。 2、清扫机构可调节,即清扫时该机构工作,不清扫时该机构不工作,以免做无用功。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机器各部分方案进行设计。 1、整体方案的设计,即机器的整体结构形式(外观)的确定。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1)、机器为四轮车形式,由人推动或机车拖动。清扫的动力来源为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前轮旋转,带动前轮所在轴旋转,再带动工作轴旋转,扫把旋转,完成运动。 (2)、机器为三轮车形式,由人力驱动。清扫的动力来源为人蹬脚踏板的力。人蹬脚踏板,带动后轮运动,再将后轮运动传递给工作轴,扫把旋转,完成运动。 对方案(1)(2)进行比较: 方案(1): 优点:仅有一个传动(从前轮所在轴到工作轴),结构简单,紧凑。若机器自备动力源,通过一定方式控制机器运动,还可实现自动清扫。 缺点:动力来源不稳定,可能会使机器无法正常工作。而且要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机器自重必须足够大。 方案(2): 优点:动力来源稳定,可直接在现有三轮车基础上进行改装,成本低。因就是骑行,效率较手推车高。 缺点:结构尺寸相对较大。 方案(1)动力开源问题难以解决,方案(2)虽然结构尺寸较大,但相对来说,其稳定性好,效率高。最终选择方案(2),同时选定动力源为人力。

机械创新设计单人多功能健身器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单人多功能健身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号: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

摘要: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在现在的中国由于生活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并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够消费得起天天到健身房进行健身锻炼的,所以设计一款适合广大人民的需要,同时在普遍情况下能够承受的单人或多人健身的健身机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的,但现在的市场上的健身器械虽大部分是单人式多功能的组合健身器械,但由于其不和市场的标价从而使得健身器械到现在为止依然不能进入普通人家,为此设计一款价廉,且功能符合需要,实用的健身器械是我设计的主题,其中要注意避免像市场上的单人健身器械的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满足人们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要求外型美观,安全耐用,工作平稳,便于维护,制造加工方便,成本较低最为重要。 为此,我专门走访了许多的健身房和一些健身专柜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上网收集资料,了解广大健身教练和用户的感受,同时调查他们的需要,总结各方面的要求,设计了该款单人多功能健身机。

1、功能分析与工作原理分析 现在人们锻炼普遍锻炼的肌肉是,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腿大肌,我设计的单人多功能健身机可以提供一下三种锻炼:腿部锻炼,做手向前的锻炼,以及人站立手拉拉杆的锻炼。这三种功能集成起来,就会使得器械整体比较协调,而且看起来特别美观(锻炼的机构分别在器械的上面,中间,和下面),这样就可以锻炼的多块肌肉如:胸大肌,退大肌,趾长肌,股直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斜方肌,三角肌,背阔肌等肌肉。 2、机构方案设计与评价 3所选方案功能及工作原理简述 1)只能提供单人锻炼,但为多功能器械。 2)安全可靠,工作平稳,无噪声。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心得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2):

机械创新设计说明书

精心整理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 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_________笔记本电脑散热桌________________; 实训班级:_____________机自0911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姓名:_____刘强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组员姓名:_____刘强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11月19日 目录 第一章背景概述-----------------------------------------------------2 第二章设计方案-----------------------------------------------------3 第三章设计计算-----------------------------------------------------4 第四章设计创新点--------------------------------------------------5 第五章总结-----------------------------------------------------------6 参考文献--------------------------------------------------------------------6 附图: 装配图-----------------------------------------------------------------------7 零件图-----------------------------------------------------------------------7-10 三维图-----------------------------------------------------------------------10-13 第一章背景概述 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中,许多情况不容乐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生产要素决定性作用正在削弱;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自然资源破坏力大;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等。 从什么角度分析中国电脑桌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什么方式评价中国电脑桌产业的发展程度?中国电脑桌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前景是什么?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与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关联度如何……诸如此类,都是电脑桌产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已到了岔口;中国电脑桌产业生产企业急需选择发展方向。 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阐述了世界电脑桌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现状与差距,开创性地提出了“新型电脑桌产业”及替代品产业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四个维度即“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环境友好”和“面向未来”准确地界定了“新型电脑桌产业”及替代产品的内涵。根据“新型电脑桌产业”及替代品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指标体系,从全新的角度对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第一讲 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实现创新构思,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现代设计: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 关联: 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 (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 (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 (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 (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 3.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 1.机构的创新设计 2.机构应用创新设计 3.机构组合设计产生新机构系统 4.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 5.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6.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第二讲 1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

(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 (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 (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 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3.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 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1)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 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 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实施途径:1)基于结构的分解;2)基于特性、原理的列举分离 第三讲 1.学习创造原理的基础知识有什么实际意义? 2.物场三要素是指什么?(两个物与一个场)比较完全物场(三个要素齐全的场)、不完全物场(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存在的场)、非物场(三要素中仅有一个要素的场)的异同。 3.列举三种所熟悉的创造理论,简述其实施的基本途径。 (1)物场要素变换:电磁场取代机械场 (2)物场要素补建:超声波加工(特种加工工艺) 第四讲 1、实施群体集智法应遵循哪些原则?提出自己运用此法的技巧。(要求从不同角度提两点) 1.自由思考原则:解放思想、消除顾虑 2.延迟评判原则:过早的结论会压制不同的 想法,可能扼杀有创造性的萌芽 3.以量求质原则:相关统计表明,一批设想 的价值含量与总数量成非线性正比。 4.综合改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的增值。 2.为什么设问探求法特别强调“善于提问”?简述所学的九种基本提问。 ●学习者的基本技能 ●创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 ①有无其他用途;②能否借用(直接);③能否改变使用(间接);④能否扩大(改良); ⑤能否缩小(改良);⑥能否代用;⑦能否重新调整;⑧能否颠倒;⑨能否组合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_便携桌椅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拆装式便携桌椅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成员 指导老师: 设计题目:拆装式便携桌椅 2011年3月1日

便携式桌椅设计方案 一、设计任务简介 现今社会,做事讲究效率,那就要求我们身边的一些东西都能简单方便的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简单方便才能提高效率。我们所设计的这款便携式桌椅就是基于这种要求,将桌椅分成各个部件,不用的时候将零件以一种形式组装,使其达到携带方便的要求;使用的时候将各个零件拿出来以另一种形式组装起来当桌椅使用。以此来实现便携方便的特点。 系统设计流程: 总功能 总功能原理解 构思工艺动作过程 工艺过程分解 稳定功能执行功能替换功能 机械整体 确定若干系统可行方案 方案评价、决策

二、便携式桌椅的市场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大,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我们的便携式桌椅可以随时随 地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一席之地,制作成本也不高,人们会乐 于接受这种给他们带来方便的新型桌椅。 二、便携式桌椅的设计方案 1、便携式桌椅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1)功能:把平时我们使用的桌椅拆分成各个部件,不使用的时候 组装起来便于存放和携带,使用的时候拿出部件以另一种形式组装起 来使用。 基于triz理论进行设计分析 问题解决过程: 桌椅的折叠问题 系统功能分析 技术矛盾物场模型 物理矛盾HOW TO 模型 知识库 创新原理分离方法标准解法

实现功能 折叠安装便于携带 拆分安装组装成桌椅适用 功能分析 1)制作一个类似包裹的圆形袋子,桌椅在不使用的时候,将其拆分成各个零部件,组装在圆形布袋里面,布袋周围做成拉链,拉上拉链就可以形成一个圆柱型整体,想在外面随处使用的时候只需外出携带这个装有零件的圆形布袋,使用的时候拿出零件简单的组装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可以适用的桌椅一套。 2)由于我们设计的桌椅是三个凳子脚支撑,相当于是三点支撑桌子,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三点定面,适用场合广,即使地面不是很平整也能比较稳固。 解决方案1分割。把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2改变局部。把物体的每个部分处于各自动作的最佳位置 5组合。在空间上将物体或操作加以组合 7嵌套。把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 在嵌入第三个物体…让一个物体穿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四、方案设计 方案一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我们知道,目前,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要保持和发展我国机械产品在机械市场中的份额,关键靠的就是创新。我们要摆脱现在在机械创新设计上的落后局面,就要我国机械人才的创新设计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困难的实践性较强的研究课题。要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充分获取适用的知识;二是要使用符合创新设计思维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设计系统。设计过程充满了矛盾,所获取的知识应有助于矛盾的迅速解决,这就要求知识获取工具紧密集成到设计过程中,因此要统一研究知识获取工具与设计系统。另外,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模式是在长期的成功设计经验中总结形成的,因此设计系统必需符合创新设计思维规律。 案例一:新型内燃机的开发实例 一般圆柱凸轮机构是将凸轮的回转运动变为从动杆的往复运动,而此处利用反动作,即当活塞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杆端部的滑块在凸轮槽中滑动而推动凸轮转动,经输出轴输出转矩。活塞往复两次,凸轮旋转360°。系统中没有飞轮,控制回转运动平稳。 这种无曲轴式活塞发动机若将圆柱凸轮安装在发动机的中心部位,可在其周围设置多个气缸,制成多缸发动机。通过改变圆柱凸轮的凸轮轮廓形状可以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这种凸轮式无曲轴发动机已用于船舶、重型机械、建筑机械等行业。 旋转式发动机与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时,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旋转速度范围大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在实用化生产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内燃机和动力机械。人们总是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而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敢于突破,善于运用类比、组合、替代等创新技法,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将会使人们得到更多创新的、进步的、高级的产品。 案例二: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的创新设计实例 圆柱凸轮作为一种机械传动控制部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但其加工制作比较困难。东北大学东软集团生产的医用全身CT扫描机,有一对复杂的圆柱凸轮,过去一直采用手工加工,不仅制造精度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为此,负责机械加工的东北大学机械厂提出要研制一种精度较高、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圆柱凸轮加工装置。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包括工作台直线运动坐标轴和工件回转运动坐标轴,在加工圆柱凸轮时,本装置根据数控加工程序控制工件作旋转进给运动和直线进给运动,通过普通立式铣床工作台的垂直运动进行切深调整,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条凸轮曲线槽的连续自动化加工。 案例一图

机械创新设计小论文

1 1.设计目标 设计题目:爬杆机械猫。 主要机械系统为曲柄连杆机构。因此保证机器人能顺利完成爬杆的功能,并在上升时完成伸头以及摆尾的动作。 2.设计特点和创新点 搜集同类设计通过比较可知,普通爬杆机器人是在直杆上爬行,原理图如下所示,而我本次设计的执行机构为弯杆,与同类爬行机器人相比,我本次设计的爬行机器人不但能在直杆上爬行,并能在弯杆上爬行,极大的提高了爬行机器人的应用场合。 3.运动原理与功能模块划分 我们此次做的课程设计名为爬杆机器人。该机器人模仿虫 蠕动的形式向上爬行,其爬行运用简单的曲柄滑块机构。其中 电机与曲柄固接,驱动装置运动。曲柄与连杆铰接,其另一端 分别铰接一自锁套(即上下两个自锁套),它们是实现上爬的 关键结构。当自锁套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由力的传递传到自 锁套,球、锥管与圆杆之间形成可靠的自锁,阻止构件向下运 动,而使其运动的方向始终向上(运动示意见右图)。 功能模块:爬杆功能、伸头功能、摆尾功能。 设计方案主要分为:曲柄滑块机构和气功驱动两种形式。 4.设计方案的分析、比较与评价 通常情况下,一部的机器需要通过电机带动一系列复杂的机构使其正常运转,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简单且基本的机械机构。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电机带动整部机器的运转,这完全取决于机器所需完成的工作以及设计该机器时所面临的种种实际情况。针对该爬杆机器人,提出两套设计方案,分别是:由曲柄滑块机构带动和由气压元件直接驱动。 曲柄滑块机构工作原理如下: 圆杆连杆上自锁套曲柄 下自锁套

在平面连杆机构Array中,能绕定轴或定点作 整周回转的构件被称 为曲柄。而通过改变平 面四杆机构中构件的 形状和运动尺寸能将 其演化为不同的机构 形式,就曲柄滑块机构 而言,它是通过增加铰链四杆机构中摇杆的长度至无穷大而演变过来的。改机构实际上是由一曲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铰接一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联结一滑块,在曲柄为主动件运动时带动连杆,连杆又带动滑块,使其在平面某一范围内做直线往复运动(图1)。 其次是气动的原理:该运动原理与上述的曲柄滑块机构相比,在保留两滑块作为自锁装置的前提下,省略了联结两滑块的传动装置,转而用两个汽缸直接带动两个滑块的上下移动。这样的设计更直接也更简洁,至于两者到底哪个更合理呢?现在我们结合两者的利弊,着重分析一下各自的优缺点: 就采用汽缸驱动而言,它形式简单、结构简便,从机械设计角度而言讲究尽量采用基本机构,设计的机构要简单、可靠。而汽缸则融会了上述的优点,它由驱动机构直接带动两个自锁滑块,避免了两者间的连接机构,精简了构件之间的连接。此外,该机构具有环保等特点,它利用空气作为动力源,无污染、运动时无噪音,而且运行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机器人爬到杆的顶端,它还能够随身携带气包作为动力源,可以做到无线操作。 就采用曲柄滑块结构而言,它属于平面连杆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动副为低副,能承受较大载荷;但平衡困难,不易用于高速。我们设计的机构是由电机经减速直接驱动的,和利用气动原理相比它多了一套传动和连接机构,但该机构运用的原理简单,设计合理,而且它不仅能在自杆上爬行,更能在弯曲的管道外爬行,具体的示意图见下。 综上所述,选取“曲柄滑块机构”作为该爬杆机器人的最终运动方案。 2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2):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网买回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作品简介,该产品的主要结构包括:滑轨,软管,软管收纳槽,刚性水管,喷头,换向阀,土地湿度传感器,电机,喷头,可活动式水管接口,轴承,滑轮等。本产品特殊的结构设计为适应各种花坛花圃,可以有效利用滑轨的优势代替现有的多个固定喷头浇花,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对水资源及材料和土地的使用有着显著的减少。 一、研究背景: 当今全球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资源问题,而水资源更是其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基于此,我们便对现有的花坛浇灌进行了改进。如今的花坛浇灌是由多个喷头来实现花坛浇花,实现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多个喷头是同时工作,所以当某一个喷头出现问题时,喷头喷出的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水就会白白浪费。为了有限的解决多个喷头,我们研究设计了这套利用轨道浇灌的浇灌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喷头喷出的水作为动力来实现喷头在轨道上来回运动,这样既解决了能量消耗问题,同时又达到了浇灌的目的。该产品材料简单,制作方法别具一格,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此类产品,相关领域已经涉足对此类产品的研究,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例如水管通水后的刚性,轨道长期放置室外被杂物堵塞等,因此该产品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设计方案 2.01 土壤湿度传感器 土壤湿度传感器又名: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墒情传感器、土壤含水量传感器。主要用来测量土壤相对含水量,做土壤墒情监测及农业灌溉和林业防护。土壤湿度传感器采用FDR频域反射原理。FDR(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频域反射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土壤水分的仪器,它利用电磁脉冲原理、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频率来测量土壤的表观介电常数,从而得到土壤相对含水量,FDR具有简便安全、快速准确、定点连续、自动化、宽量程、少标定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土壤水分测定仪器。 2.02 智能进水阀门 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获取需要浇水土壤的湿度后和设定值比较,当湿度低于花生长需要的湿度时,给电机一个信号通过电机的正转打开进水阀门的开关。当土壤湿度上升到花需要的湿度时,给电机一个信号通过电机的反转关闭进水阀门的开关。 2.03 三通道换向阀 当装置运动到轨道的一端时,触动换向阀改变喷头进水水流的方向使喷头改变喷出水的方向从而使装置向轨道的另一个方向移动。 2.04 导轨系统 导轨系统由四个T型导轨组成。用于固定整个的喷头装置以及减少装置运动的摩擦阻力。 2.05 U型管道收纳槽 收纳槽在导轨的一面,收纳槽开口处型槽的底部刚好可以容纳进水管的大小,为了使进水管始终限制在槽里面。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格式(标准版).doc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格式(标准版) 2020年4月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格式(标准版)本文关键词:标准版,创新,机械,设计,论文格式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格式(标准版)本文简介: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格式的先关知识,欢迎阅读。一、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格式标准论文格式字体的第一页:论文题目(黑体、居中、三号字)(空一行)作者(宋体、小三)(空一行)[摘要](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格式(标准版)本文内容: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格式的先关知识,欢迎阅读。 一、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格式 标准论文格式字体的第一页: 论文题目(黑体、居中、三号字)

(空一行) 作者(宋体、小三) (空一行) [摘要](四号黑体)空一格打印内容(四号宋体,200-300字)…… (空一行) [关键词](四号黑体)关键词内容(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 标准论文字体格式的第二页: 目录(居中、四号黑体) (空一行) (空一行)

引言(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一、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二、(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附录(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电风扇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概述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2014-2015 第 2 学期

名: 杨富文、何文波、王健、 张晗迪、陈辰

级: 2012 级装备 1 班 曹源文教授
指导教师: 成 绩:
日期:2015 年 6 月
1



在目前各种智能电风扇的前提下,我们加入了电风扇制热这项功能。我们主 要采用石英管发热原理来进行导热,达到在冬季使用电风扇来取暖的目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来控制电风扇各项指令,采用拨式摇头装置来进行摇头,而且还能执 行电风扇的无极调速。 关键词:制热、石英管发热原理、单片机、无极调速
In the curr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all kinds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fans, we joined the fan heating this feature. We mainly adopts quartz tube heating principle to heat conductio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using the electric fan to keep them warm in winter. Each instruction principle of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the electric fan, using dial type shook his head, shaking his head device and also can perform infinitely adjustable-speed electric fans. Keywords: heating, quartz tube heating principl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he infinite speed
2

机械创新设计常用方法

机械创新设计的常用方法: 1、头脑风爆法; 2、6-3-5法; 3、类比法; 4、查有关参考书浏览网站; 5、咨询教授; 6、从现有的发明专利中找灵感; 7、TRIZ理论。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要求与会者尽可能地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创造一种自由、活跃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的想法,是与会者思想放松。这是获得高质量创造性设想的条件。 6-3-5法 即每次会议请6个人参加,每人在卡片上默写3个设想,每轮历时5分钟。这种方法和头脑风暴法很像,针对头脑风暴的局限性,即有的创造性很强的人喜欢沉思,但会议无此条件,会上表现力和控制力强的人会影响他人提出设想,会议严禁批评,虽然保证了自由思考,但难于及时对众多的设想进行评价和集中。提出了635法。635法的特点是,组织者给每个人发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上1、2、3号,在每两个设想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好让其他人再填写新的设想。在第一个5分钟内,要求每个人针对议题在卡片上填写3个设想,然后将设想卡传递给右邻的与会者。在第二个5分钟内,要求每个人参考他人的设想后,再在卡片上填写3个新的设想,这些设想可以是对自己原设想的修正和补充,也可以对他人设想的完善,还允许将几种设想进行取长补短式的综合,填写好后再右传给他人。这样,半小时内传递5次,可产生108条设想。从收集上来的设想卡片中,将各种

设想,尤其是最后一轮填写的设想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根据一定的评判准则筛选出有价值的设想。 类比法 类比法即比较分析两个对象之间某些相同或相似之点,从而认识事物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应用比较广泛,比如我们常见的仿生技术的原理也是类比法。比如雷达的发明灵感是从蝙蝠来的、飞机的发明是根据鸟类的飞行来的、军用越野车的发明是按蜘蛛爬行的原理。 查有关参考书浏览网站 现在网络覆盖范围很广,许多人都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网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好的想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获取方便。 教授咨询 教授通常做过的项目比较多,所以经验丰富,对于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方案也会比我们考虑的周全。所以咨询教授是一种很可靠的方法。 从现有发明专利中找灵感 通常我们要设计的产品都会有发明专利,所以在设计之前可以参考一下别人已有的专利,了解别人的设计思想,从而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但是要注意不能抄袭别人的专利。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查到的专利和多,所以对我们来说可以借鉴的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也有个缺点,那就是别人已有的专利越多,我们自己可以发挥的空间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word版本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我们知道,目前,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要保持和发展我国机械产品在机械市场中的份额,关键靠的就是创新。我们要摆脱现在在机械创新设计上的落后局面,就要我国机械人才的创新设计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困难的实践性较强的研究课题。要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充分获取适用的知识;二是要使用符合创新设计思维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设计系统。设计过程充满了矛盾,所获取的知识应有助于矛盾的迅速解决,这就要求知识获取工具紧密集成到设计过程中,因此要统一研究知识获取工具与设计系统。另外,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模式是在长期的成功设计经验中总结形成的,因此设计系统必需符合创新设计思维规律。 案例一:新型内燃机的开发实例 一般圆柱凸轮机构是将凸轮的回转运动变为从动杆的往复运动,而此处利用反动作,即当活塞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杆端部的滑块在凸轮槽中滑动而推动凸轮转动,经输出轴输出转矩。活塞往复两次,凸轮旋转360°。系统中没有飞轮,控制回转运动平稳。 这种无曲轴式活塞发动机若将圆柱凸轮安装在发动机的中心部位,可在其周围设置多个气缸,制成多缸发动机。通过改变圆柱凸轮的凸轮轮廓形状可以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

这种凸轮式无曲轴发动机已用于船舶、重型机械、建筑机械等行业。 旋转式发动机与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旋转速度范围大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在实用化生产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内燃机和动力机械。人们总是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而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敢于突破,善于运用类比、组合、替代等创新技法,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将会使人们得到更多创新的、进步的、高级的产品。 案例二: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的创新设计实例 圆柱凸轮作为一种机械传动控制部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但其加工制作比较困难。东北大学东软集团生产的医用全身CT扫描机,有一对复杂的圆柱凸轮,过去一直采用手工加工,不仅制造精度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为此,负责机械加工的东北大学机械厂提出要研制一种精度较高、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圆柱凸轮加工装置。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包括工作台直线运动坐标轴和工件回转运动坐标轴,在加工圆柱凸轮时,本装置根据数控加工程序控制工件作旋转进给运动和直线进给运动,通过普通立式铣床工作台的垂直运动进行切深调整,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条凸轮曲线槽的连续自动化加工。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实例论文)

机械创新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洗瓶机推瓶机构 设计组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目录

1,设计目的及意义 由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大量的玻璃瓶、塑料瓶需要进行回收清洗后再利用,节省了大量制瓶洗所需要的费用同时也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生产效率。然而就在此时也出现了回收后再清洗的问题。产品盛载是车间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因此玻璃瓶的供应速度也就决定了总的生产效率的高低。从而产生了对洗瓶机设备的研究与改进工作。 随着啤酒市场不断地发展变化,酒瓶种类、标纸和粘接剂品种不断增加,特别是现在的头标铝箔纸的出现,给洗瓶设备和工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长期使用多种洗瓶机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现在啤酒回收瓶的洗涤要求,我们同该洗瓶机的制造厂家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和研究,对洗瓶机适时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 洗瓶机器设备的出现并且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改变了人工刷洗的传统工艺,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方式,达到了减少劳动力、节约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之目的。并且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支持和好评,而且使得化、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生产率产生了质的飞跃。 洗瓶机推瓶机构的原理方案分析: (1)功能分解:

(2) (3)求功能元解 洗瓶机推瓶机构形态学矩阵

2.设计题目 2.1推瓶机推瓶机构的改进设计 洗瓶机主要是由推瓶机构、导辊机构、转刷机构组成。 待洗的瓶子放在两个同向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子旋 转。当推头M 把瓶子推向前进时,转动着的刷子就把瓶子外 面洗净。当前一个瓶子将洗刷完毕时,后一个待洗的瓶子已 送入导辊待推。如图1所示。 图1 洗瓶机工作示意图 2, 原理方案设计 3.1功能分析 为了完成设计任务需要三个阶段:①通过组合机构使推 头M 以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稳地接触和脱离瓶子,然后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2015-2016第2 学期 题目:仿人二足步行机器人爬楼梯行走机构设计 小组成员: 班级: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6 年6 月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 1.1.前言 (1) 1.2.二足仿生机器人的概念 (1) 1.3课题来源 (2) 1.4设计目的 (2) 1.5技术要求 (2) 1.6设计意义 (3) 1.7设计范围 (4) 1.8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4) 1.8.1.国外发展状况 (4) 1.8.2.国内发展状况 (8) 1.8.3.存在的问题 (10) 1.9.具体设计 (10) 1.9.1.设计指导思想 (10) 1.9.2.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0)

1.9.3.本设计采用的研究计算方法 (10) 1.9.4.技术路线 (10) 第二章仿人二足步行机器人爬楼梯行走机构步态规划 (12) 2.1引言 (12) 2.2仿人二足步行机器人爬楼梯行走机构的步行概念 (12) 2.3步行过程设定 (13) 2.4 双足机器人步态稳定性分析 (15) 2.4.1 步行稳定性判据 (15) 2.4.2零力矩点定义 (16) 2.4.3稳定步态的条件 (17) 2.4.4小结 (18) 2.5 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 (19) 2.5.1 引言 (19) 2.5.2 双足机器人步行过程分析 (19) 2.5.3 髋关节规划 (20) 2.5.4 髋关节轨迹对ZMP的影响 (21) 第三章二足机器人的机构分析 (23)

机械创新设计的几点思考

安全管理编号:LX-FS-A70900 机械创新设计的几点思考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机械创新设计的几点思考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创新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进步基础,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民族根基。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经验,就机械创新设计作出如下分析讨论。 机械的创新设计 以机械基础功能的改造、完善为出发点,实现生产机械的能够要求满足工作性能的进步要求,并为企业或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是是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目标。我国在机械制造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专业技术人员将机械的创新设计总结为以下四个步骤:1.结合生产任务和要求来确定机械运作的基本原理;2.对机械的结构类型进行综合比较后再进行选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浅谈常规、现代和创新设计的关系及实例分析 【摘要】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性能、研制周期和经济效益等。设计方法包括常规设计、现代设计、创新设计,他们之间有区别,也有共同性。只有了解了三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并相互配合运用,才能将机械设计出的产品性能达到最高。 【关键词】常规设计;现代设计;创新设计;实例应用 一、引言 机械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一直在人类发展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从某种程度上把人类从繁重、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是人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娱乐、科研等活动。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当然离不开机械设计,而设计必然与设计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在进行机械设计过程中发现机械设计其实存在一些共同的地方,而这些共同的地方就构成了机械设计方法。 我们知道,设计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从很多方面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理念也在帮助我们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法,于是我们在设计一个件物品便比较不同的方法,力求找到最有效的设计方案。本文通过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阐述了三种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 二、机械设计的三种方法的特点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创新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于一个和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就意味着发展经济具有巨大的潜能。对于机械专业设计人员而言,应当看到全球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制造业的共识。如何加强机械创新设计,挖掘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1.常规设计 常规设计也称为传统设计,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三个步骤,常规设计是指以成熟技术结构为基础,运用常规方法来进行的产品设计,它在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